科學教案(優(yōu)秀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fā)展比較性觀察力,了解幾種熟悉的植物的過冬方式。
2、能關注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jié)變化,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
3、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樣的安全隱患
4、增強安全意識,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活動重難點:
知道植物在冬季發(fā)生的變化。
活動準備:
關于秋天景色與冬天景色的圖各一幅;幼兒園院內(nèi)環(huán)境圖片1幅;幼兒常見的冬天落葉植物圖片4幅;松樹、小麥圖片各1幅;靠種子過冬的植物圖片2~3幅;西紅柿、黃瓜、西瓜、草莓圖片各1幅;蔬菜大棚圖片1幅。
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你們?nèi)ヂ糜芜^嗎?旅游時都看到了什么了?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關于旅行的故事。(師講故事)2、基本部分:
A、邊講故事,邊出示秋天與冬天的圖片,引導孩子感受季節(jié)的變化。
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住著蝸牛媽媽和它的孩子小蝸牛,有一天,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孩子,到小樹林去玩吧,地上開滿了鮮花,你去采幾朵鮮花給我吧。"小蝸牛很愿意幫媽媽做事,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它爬呀爬呀,不知過了多少天,終于來到小樹林,它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畫面)地上根本沒有鮮花,而是長著蘑菇,樹葉全黃了。于是,小蝸牛只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說:"媽媽,鮮花沒有了,地上長著蘑菇,樹葉全變黃了。"蝸牛媽媽聽了,說:"哦,已經(jīng)是秋天了,那你快去采幾朵蘑菇回來吧。"小蝸牛再次爬出去,過了好久才來到小樹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這樣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畫面),咦?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訴小蝸牛這是為什么嗎?
B、引導幼兒觀察秋天與冬天的景色圖片,發(fā)展孩子的比較觀察能力小朋友,請你們仔細觀察小蝸牛兩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時出示兩幅圖片)C、(出示幼兒園院內(nèi)環(huán)境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哪兒?漂亮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再與現(xiàn)在室外環(huán)境相比較,一樣嗎?哪里不一樣。通過對比,引導幼兒學習身邊常見植物落葉,變枯的原因,知道這是某些植物過冬的一種本能,通過落葉、變枯來減少體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此現(xiàn)像也叫休眠。采取這種過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楊樹、柳樹、月季花、梔子花的圖片);學習了解植物過冬的另外幾種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麥、松樹、冬青;靠根過冬:韭菜、菊花等;靠種子過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結束部分(出示西紅柿、黃瓜、草莓、西瓜的圖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們能不能吃到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討人類可以幫助植物過冬的方法。如,為小樹穿稻草棉衣,給蔬菜建大棚等。
活動延伸:
到戶外尋找需要人類幫助過冬的植物,為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jié)活動的學習,讓孩子們感受到周圍花草樹木的季節(jié)變化,了解了身邊幾種常見植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了解報紙用途和可回收性。
2、 探索多種玩報紙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
3、 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及創(chuàng)造能力,并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收集廢舊報紙、剪刀、單筒望遠鏡圖片。
三、活動過程
。ㄒ唬、出示舊報紙,展開討論
1、誰喜歡看報紙?
2、為什么周圍有那么多人喜歡看報紙?
師總結。
。ǘ⑦^期的報紙有什么用
1、幼兒:折紙,剪紙——小朋友會這樣用,大人有什么用?
。ㄈ┯變禾剿、操作舊報紙的玩法
1、出示一張畫著一架最簡單的單筒望遠鏡的長方形紙,引導孩子:你們看到了什么?
用過期的'報紙做成一個這樣的單筒望遠鏡-最簡單的玩
2、能不能在這張報紙上剪一根紙條,越長越好。
3、你們有沒有可能讓這條長邊和這條短邊連起來?
。ㄋ模┯涗、總結
整理紙屑,讓孩子們整理桌上的紙屑,玩小游戲:把紙屑團成紙團,練習投準(將紙球投入小筐內(nèi))。
四、延伸活動
把一張報紙貼在胸前,不借助任何東西讓它不掉下來,孩子們報紙的探索又開始了更新的一步。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2.發(fā)現(xiàn)彈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過程。
3.對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彈簧、橡皮筋、氣球等有無彈性的物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動手操作實物,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導入語: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的世界。
師:接下來老師讓大家自己動手來感受一下提問: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來摸摸看老師準備的東西(橡皮筋、襪子)?你發(fā)現(xiàn)了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 他們在使力的時候都變長了,沒使力的時候都沒有變化。
二.分組自由探索活動材料,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彈性。
引導語:接下來老師想讓大家一起來試試看你們手中的物品是不是會發(fā)生變化。
提問:你玩的物品是什么?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氣球用力會變長,木棒用力也不會有變化等。
提問:你是如何做的?怎么發(fā)現(xiàn)他有沒有彈性的?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物品沒有彈性?
總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時它會變形,不用力時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就是物體的彈性。 襪子,氣球,橡皮筋有彈性,木棒沒有彈性。
提問:為什么有的物品能變長、變大,然后再回復原樣,而有的材料卻不可以呢?
小結:因為有的物品我們用力了他就會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它們都有彈性,而有的物體就算使力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它們沒有彈性。
三.了解彈性的用途引
導語:我們了解了這么多有彈性的東西,那你們知道他給我們帶了什么方便嗎?
小結:沙發(fā)有彈性我們做起來才能更舒服等。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找找自己身上有彈性的物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條件,引發(fā)他們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們平時見過的,玩過的,捏捏海綿,拉拉皮筋,壓壓氣球,通過讓幼兒對這些有彈性物、體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從而獲得了有關彈性的經(jīng)驗。并結合幼兒已有的'探索經(jīng)驗,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它們有一個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fā)現(xiàn),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顒訒r,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事物AB、ABC的排列順序,并學習運用規(guī)律進行排序。
2.嘗試自己設計排列規(guī)律,會用較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AB式和ABC式窗簾圖片。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窗簾圖片,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其中的排列規(guī)律
第一種:一個大紅點一個小紅點,一個大紅點一個小紅點……(按大小AB式排序)
第二種:一個紅點一個黃點一個藍點,一個紅點一個黃點一個藍點……(按顏色ABC式排序)
2.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感知AB、ABC的排列規(guī)律
(1)游戲:“請你接著排”
請幼兒觀察其他窗簾的圖案,并快速按規(guī)律說出后面的1-2圖案
引導幼兒說出以上窗簾的排列規(guī)律。
教師小結:第一個窗簾是按兩種不同形狀有規(guī)律地排序,第二種窗簾是按三種不同形狀有規(guī)律地排序。
3.幫小動物家設計漂亮的窗簾
(1)啟發(fā)幼兒在窗簾上,設計不同排列規(guī)律的圖案
(2)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設計的窗簾圖案的規(guī)律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工具。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
3、體驗和初步認識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和活動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1、五籃混在一起的綠豆和米,五籃小米、五個飲料瓶,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五個掉了螺絲的玩具。
2、鑷子、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jīng)驗:怎樣打開密封的紙箱。
2、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ǘ┌l(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想。
1、激發(fā)幼兒大膽猜想里面裝的是什么?
2、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
3、教師借助圖片介紹分離的任務。
。ㄈ┯變悍中〗M第一次自由選擇完成任務,徒手操作。
1、師:時間到,你們成功了嗎?
2、教師提出問題。師:為什么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ㄋ模┮牍ぞ撸膭钣變捍竽懖孪耄杂芍v述。
1、師:有沒有什么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2、教師出示介紹工具:你想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任務?
。┒、篩子、鑷子、起子、塑料小簍子)
3、幼兒猜想工具匹配。
。ㄈ┑诙尾僮黧w驗,驗證猜想。
1、幼兒分組選擇工具操作。
2、請幼兒交流使用工具的'情況。
(四)幼兒再次操作,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
。┭由旎顒
師:工具的用處可真多呀!我這里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工具,請你們看一看,猜一猜,它們能幫助我們干什么。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其變化過程。
2、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引出蝴蝶主題。
老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你們猜猜一個謎語講的是什么的小動物, “有樣東西真美麗,四片翅膀像花衣,春天飛到花園里,停在花上好神奇”,猜一種小動物。
。ㄓ變夯卮穑
老師:你們說說為什么是蝴蝶呢?
(幼兒回答)
老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蝴蝶!你們真的很棒呢,給自己拍拍手吧!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蝴蝶的外形特征。
老師設置以下問題進行提問:
老師:好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美麗的蝴蝶是什么樣子的呢?
。1)蝴蝶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2)蝴蝶的頭上面有什么?
。3)蝴蝶的胸部有什么呢?
。4)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
。5)蝴蝶有幾只腳呢?
。6)蝴蝶在哪里生活呢?
。7)它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是在干什么呢?
。ㄓ變夯卮鹄蠋熢龠M行小結)
老師:剛剛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好,蝴蝶的身體是長長的`橢圓形的,頭上有兩個觸角,胸部有和腹部長有三對足,翅膀上有花斑,喜歡生活在花叢中,因為它們很喜歡吃花蜜,它們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就是在尋找自己喜歡吃的花蜜哦!它們只要找到了自己喜歡吃的花蜜就會賴著不走。
三、引導幼兒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1、老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2、老師進行提問,幫助幼兒了解蝴蝶生長變化的過程。
老師:蝴蝶產(chǎn)的一堆卵變成了什么?
老師:蝴蝶的卵是什么樣子的呢?
老師:毛毛蟲放在簍子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老師:蝴蝶是由什么變的,怎么樣變的?
3、鼓勵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變現(xiàn)蝴蝶的生長過程。
老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蝴蝶蛻變的過程,好嗎?
四、評價幼兒表演,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思路】 春天來了,幼兒園里的柳樹慢慢發(fā)芽,一個個粉色的桃花也漸漸的開了花。每次到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總是圍著那株桃樹議論個不停。有的問老師:"這是什么花?"有的問:"它怎么這么造就開花了,別的花怎么還沒開?""春天還有什么花?"……因此結合季節(jié)和幼兒的好奇,我們開展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式各樣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2、能夠通過觀察圖片,了解春天常見花的特征(顏色、花瓣形狀、氣味等),通過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了解花的用途。
3、在茶藝展示中,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茶藝文化。
【活動準備】 PPT圖片、托盤、已經(jīng)完成的關于《我認識的花朵》親子調(diào)查表花朵拼圖茶具花茶《好一朵茉莉花》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教師:上周小朋友已經(jīng)同丁丁老師一起了解關于春天的知識,并且寶貝與家長一起完成了《我認識的花朵》親子調(diào)查表,現(xiàn)在丁丁老師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關于春天的英語律動)
2、展示ppt,分享親子調(diào)查表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親子調(diào)查表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了解常見花的特征用途)
。3)教師總結
3、展示PPT,幼兒觀察常見花,加深幼兒的對花特征以及用途的了解。
教師提問:
。1)花的名稱
。2)花的形狀(花朵是由一片一片的小花瓣組成)
。3)花的用途(幼兒自由回答)
(4)教師總結花的特征以及用途
4、花朵拼圖游戲教師:今天早上小花朵悄悄的告訴丁丁老師,它們的小伙伴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希望我們KB班的小朋友來幫忙。(規(guī)則:看編號找身體的一部分,拼完后要及時收整)
5、茶藝展示,幼兒同家人品茶結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花能泡茶,現(xiàn)在李老師就要給小朋友們展示一下我們傳統(tǒng)的茶藝文化。
。1)茶藝展示
(2)品茶(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8-04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8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10
科學教案【精選】08-0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