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25 10:31:02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科學教案(共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科學教案(共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電磁鐵的磁力是可以改變的。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shù)有關:圈數(shù)少磁力小,圈數(shù)多磁力大。

        過程與方法:

        有一定根據(jù)地進行假設,找出認為可能影響電磁鐵磁力的因素。

        在教師的指導下,會識別變量設計對比實驗,會控制變量檢驗線圈圈數(shù)對磁力大小的影響。

        能對本小組實驗方案作介紹說明,體會到交流與討論能引發(fā)新的想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大膽想象,又有根據(jù)地假設。

        能夠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作檢驗假設的實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一號電池、大頭針

        2. 教師準備:電池盒、大鐵釘、長絕緣導線

        【教學設計】

       。ㄒ唬⿲

        1. (直到學生看P52圖片)這是一個用在廢鐵處理廠的`電磁起重機,它利用電磁鐵的原理制造而成,一次可以吸起數(shù)噸重的廢鐵!你們知道磁力這么大的電磁鐵是怎么做成的嗎?

        2.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電磁鐵的磁力(板書課題)

       。ǘ┳鞒鑫覀兊募僭O

        1. 上節(jié)課我們制作過電磁鐵,誰來說一說:電磁鐵的磁性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樣產(chǎn)生的?

        2. 如果要使電磁體的磁性得到加強,我們大膽的假設一下應該怎么做?

        3. 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強調(diào)假設時要說明自己的理由,盡量避免無端的猜測。指導填寫P52表格。

        4. 全班交流,教師簡要板書。

       。ㄈ┰O計實驗,檢驗假設

        1. 我們的這些假設可以被證明嗎?應該怎么做實驗證明?

        2. 以研究線圈圈數(shù)多少對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為例,說明:這是一個典型的對比實驗,要想知道電磁鐵的線圈增多時,磁力是會加大還是減小,我們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變呢?在這個實驗中我們要改變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線圈的圈數(shù)會對磁性造成影響呢?

        3. 看書P53表格,小組討論并填寫表格。教師巡視。

        4. 全班交流小組填寫的研究計劃。

        5. 根據(jù)計劃,各小組開始實驗。

        6.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填寫實驗記錄表。

        教學反思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洗滌用品的名稱及用途

        2、能講述洗滌用品變出泡泡的方法

        3、嘗試用相應的洗滌用品搓泡泡,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活動準備:

        教具:教學大書

        學具:幼兒用書、泡泡器、裝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塊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發(fā)幼兒的互動興趣。

        師: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二、啟發(fā)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大膽表述泡泡哪里來

        師:除了吹泡泡,平時,你們還在哪里看到過泡泡,摸到過泡泡?泡泡是怎樣變出來的?

        三、出示香皂及水盆,啟發(fā)幼兒介紹生活經(jīng)驗,指認圖片真能干相應洗滌用品的名稱,并嘗試說出其用途。

        師:圖上有沒有會變泡泡的東西?你們認識嗎?有什么用?

        1、幼兒自由表述自己對洗滌用品作用的認識。

        2、引導幼兒說一說洗手液、洗衣液等變出泡泡的方法

        四、教師出示洗手液,引導幼兒去盥洗室體驗搓出泡泡的驚喜。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過程與方法:

        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保持對天氣現(xiàn)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xù)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

        【教學重點】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

        【教學難點】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說明書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紙帶,膠帶紙;噴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降水也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那么,我們怎么判斷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說: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時間長短

        介紹氣象學家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和根據(jù)降水量的多少來區(qū)分雨的等級的。

        二、探究內(nèi)容:

        (一)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簡易雨量器

        生根據(jù)制作說明書,嘗試制作雨量器

        2、 展示自制簡易雨量器,討論:雨量器的口徑大小是否對測量有影響?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測量降水也可以嗎?

        3、 小結(jié)

        4、 模擬降雨,初步感知怎樣收集和測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觀察和測量

        1、討論: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讓雨量器內(nèi)的“降水”溢出;讀數(shù)時,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視線與雨量器內(nèi)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導記錄“降水量填充圖”

        3、指導學生課后開展降水量測量和記錄活動。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觀察和實驗發(fā)現(xiàn)傳動裝置的結(jié)構(gòu)和作用;

        ●會組裝一個皮帶傳動裝置、齒輪傳動裝置和鏈條傳動裝置。

        知識與技能

        ●知道幾種傳動裝置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

        ●知道怎樣來傳遞運動和能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喜歡進行有關傳動的研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其樂趣;

        ●留心觀察所見到的機械中的傳動裝置。

        學生準備:帶一些會運動的玩具如玩具賽車、跳蛙、回力汽車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觀看錄像,導入新課。

        1、談話:我知道同學們都愛看動畫片,下面就播放動畫片《木偶奇遇記》的片斷。

        2、提問:第一個運動的物體和最后一個物體之間隔得很遠,而且根本沒有任何接觸,可為什么仍然能夠引起最后一個物體的運動呢?討論交流。

        3、再次觀看錄像,欣賞動力傳遞的過程。

        4、結(jié)合錄像解釋:這些可以把動力傳到另一個地方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

        5、提問:你還在哪些物體上見到過傳動裝置?你能描述一下這種裝置的結(jié)構(gòu)嗎?(教師適時出示并操作某些有代表性的物體,展示物體的傳動裝置和傳動方式。)

        6、談話:這些傳動裝置是怎么樣傳遞動力的?常見的動力傳遞方式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動力的傳遞》。(板書課題)

        二、探究幾種傳動裝置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ㄒ唬⑻骄科鲃拥奶攸c。

        1、教師出示一個皮帶傳動裝置,操作演示。學生觀察:這個傳動裝置是由哪些部件組成的?

        2、認識皮帶傳動裝置的結(jié)構(gòu):一根皮帶、兩個大小不同的輪子。

        3、教師操作皮帶傳動裝置,學生觀察輪子的運動狀態(tài)。

        4、交流討論:當大輪運動時,小輪是何種狀態(tài)?大輪和小輪的運動方向是怎么樣的?大輪和小輪轉(zhuǎn)動的快慢一樣嗎?動力是依靠什么傳遞到小輪上的?

        5、講解:我們把這種傳動方式叫做“皮帶傳動”。皮帶將運動和能量從一個輪子傳到另一個輪子上,帶動了輪子的轉(zhuǎn)動,也決定著輪子運動的方向。

        6、分組操作實踐。

        ⑴各組學生利用工具箱里的器材組裝一個皮帶傳動裝置模型;

        ⑵設法將大輪和小輪按照相反的方向同時轉(zhuǎn)動,畫下皮帶傳動的示意圖;

       、怯涗浵麓筝喓托≥喌霓D(zhuǎn)動方向和快慢。

        7、交流匯報,操作演示。

        8、討論:皮帶傳動有什么特點?

        9、小結(jié):皮帶傳動裝置一般是由一根皮帶和它所連接的兩個輪子或滑輪組成的。通過皮帶,一個輪子的轉(zhuǎn)動被傳到另一個輪子上。皮帶傳動可以傳遞力,能改變輪子轉(zhuǎn)動的快慢,能改變輪子轉(zhuǎn)動的方向。

        10、欣賞:利用課件展示皮帶傳動裝置運動的畫面,了解皮帶傳動裝置在機器運動中的作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洗衣機、電梯、縫紉機、游樂場里的旋轉(zhuǎn)玩具、工廠里的機器、農(nóng)村的脫粒機、拖拉機等)

       。ǘ、探究齒輪傳動的特點。

        1、電腦演示、放大座鐘內(nèi)部的傳動裝置,觀察:傳動裝置的結(jié)構(gòu)跟皮帶傳動裝置有什么不同?

        2、觀察傳動裝置的運動狀況,了解此種傳動方式叫“齒輪傳動”。

        3、分組操作實踐:

        各組學生利用工具箱內(nèi)提供的材料做一個齒輪傳動裝置,研究它的傳動特點并填寫實驗記錄:

       、虐错槙r針和逆時針的方向轉(zhuǎn)動齒輪A,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圃黾右粋齒輪,依次轉(zhuǎn)動每一個齒輪,觀察另外兩個齒輪轉(zhuǎn)動的方向和快慢。

        依次轉(zhuǎn)動每一個齒輪,記下另外兩個齒輪的方向和快慢。

        A B C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轉(zhuǎn)動 A * * B * * C * *

        4、匯報實驗現(xiàn)象,交流實驗收獲。

        5、討論:

       、旁邶X輪傳動裝置中,相鄰的兩個齒輪轉(zhuǎn)動方向有什么特點?

       、讫X輪傳動中,齒輪轉(zhuǎn)動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6、小結(jié):齒輪傳動裝置由兩個或多個齒輪組成。齒輪傳動可以傳遞力,能改變齒輪轉(zhuǎn)動的方向、能改變齒輪傳動的快慢。無論一個齒輪朝哪個方向轉(zhuǎn)動,與它相鄰的齒輪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動的。要使兩個相鄰的齒輪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必須在兩者之間再加入一個齒輪。齒輪的旋轉(zhuǎn)速度取決于兩個齒輪的大小,還與兩個齒輪齒數(shù)的比值有關,比如一個16齒的齒輪會使一個8齒的齒輪的轉(zhuǎn)速增加一倍。

        7、擴展閱讀:幾種齒輪傳動的裝置(教材15頁)。

        普通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傘形齒輪傳動、內(nèi)齒輪傳動

        8、比較:皮帶傳動和齒輪傳動各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

       。ㄆ鲃涌梢赃h距離傳動,但容易損失動力;齒輪傳動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動力,但必須近距離。)

        9、設疑:你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既可以遠距離傳動,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動力的傳動方式呢?

       。ㄈ、探究鏈傳動的特點。

        1、依靠一根結(jié)實的鏈條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操作演示鏈傳傳動裝置,學生觀察兩個輪子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

        2、交流發(fā)現(xiàn)。

        3、操作實驗器材,體驗鏈傳動的特點。

        4、比較:鏈傳動與皮帶傳動、齒輪傳動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ㄦ渹鲃涌梢宰畲笙薅葌鬟f力,也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三、鞏固應用,遷移拓展。

        1、談話:各組學生分別觀察自己小組帶來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個部分是起傳動作用的,說一說它們分別屬于哪一種傳動方式。

       。妱淤愜嚴飸玫氖驱X輪傳動、音樂盒里應用的是齒輪傳動、自行車應用的是鏈條傳動……)

        2、提問: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機器分別運用了什么傳動方式呢?

        3、拓展遷移:

       、磐嬉煌妫

        將兩只注射器裝滿水,用膠管連通,推動或者拉動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觀察另一只活塞的運動,說一說其中的道理。

       、屏私馕覀冎車有哪些類型的傳動裝置。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zhì)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diào)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zhì)。

        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一個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組實驗:每組一個馬鈴薯、酒精燈、不銹鋼調(diào)羹2個、濃鹽水、40克食鹽、40克白糖、2只燒杯、一根筷子。

        【教材處理】

        考慮到學生往往已經(jīng)有鹽水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認知,在演示實驗中教師有意識的把另外一個杯子里溶解味精,當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幾種物質(zhì)的混合,這樣就避免了讓學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馬鈴薯的沉。

        1、觀察馬鈴薯的沉浮。

       。1)推測馬鈴薯放人水中是沉還是浮。

       。2)把馬鈴薯輕輕放人清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況。

       。3)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人另一個杯子中,觀察它的沉浮。

        怎樣解釋馬鈴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響馬鈴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釋馬鈴薯的沉浮現(xiàn)象?

        二、觀察比較兩種液體:

        1、觀察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熱實驗,教師先指導加熱的方法,然后從兩個杯子里各取幾滴液體,分別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加熱,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液滴加熱:各取一滴液體來觀察一下:把液體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加熱后,其中一個不銹鋼調(diào)羹上會留下比較明顯的`白色顆粒物。)

        3、觀察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兩種液體一樣嗎?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有什么特點?

        三、調(diào)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

        1、提問: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呢?

        2、每個小組調(diào)一杯鹽水試試,馬鈴薯在鹽水中能上浮嗎?

        注意調(diào)制鹽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鹽,食鹽溶解后,放人馬鈴薯檢驗是否浮起來,并做好記錄,直到馬鈴薯浮起來為止。(提示:這里不要學生一下子把全部食鹽倒人杯中,如果這樣,學生就探索不到液體濃度與馬鈴薯沉浮的關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濃度不夠、液體的密度不夠大,馬鈴薯是不會浮起來的學生在調(diào)制的過程中,一次次地加鹽,馬鈴薯沒有立即浮起來,當食鹽溶液的密度超過馬鈴薯的密度時,馬鈴薯才浮起來。)

        實驗記錄

        水的量 食鹽的量 沉浮情況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3、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用同樣方法,制作一杯糖水進行檢驗,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進行檢驗。(設計目的:不局限于用食鹽做實驗,調(diào)制不同的液體來檢驗學生的猜想,這樣對學生形成嚴謹?shù)乃季S有很大的幫助。)

        4、思考:從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四、閱讀資料:

        閱讀本課的資料,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液滴加熱

        調(diào)制液體

        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

        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6

        病 毒

        教學內(nèi)容:青島版P2~P4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

        2、會查閱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關病毒的剪貼報.

        4、會用多種形式表達、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結(jié)果。

        二、科學知識: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種類主要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2、了解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有關病毒的資料

        學生準備:

        了解有關病毒的有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ㄒ唬⑻岢鰡栴}

        1、教師提問:關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預防呢?

        2、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ǘ、猜想假設

        1、流感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2.學生討論,指名回答。

       。ㄈ⒅贫ǚ桨

        1.教師講解.

       。ㄋ模、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3.脊髓灰質(zhì)炎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4.麻疹的癥狀有哪些?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如何預防?

       。ㄎ澹┱故窘涣

        5. 病毒是一類什么樣的生物?

        6. 學生討論后,教師講解.

        (六)、拓展延伸(網(wǎng)上學習)

        1、教師講述:關于病毒,你還知道些什么?請回去以后在網(wǎng)上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和體會。

        3、課后作業(yè):

       。1)回去查資料,了解人類與病毒的抗爭史.

       。2)利用作文、圖畫或小報的形式,說一說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

        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一、復習檢查

        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題:①開文迪許的“怪”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②他為什么有這些“怪”的表現(xiàn)?

        ⑵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第2---5自然段,①讀后討論:衣著不考究

        布置很特別珍愛圖書珍惜時間②理解“考究、特別、珍愛、珍惜”等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理解“一般、過時”等詞。③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理解“家當”一詞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

        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課文說說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準確些,為什么這里要用上“也”。

       、苤该首x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xù)。自由讀上面的句子,說說“也要”在這里強調(diào)了什么?

       、葜笇Ю首x第4自然段

       、拮杂删氉x第5自然段,說說哪些詞句最能突出開文迪許的“怪”。

       、侵该x第1、6自然段①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什么?②這兩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2. 細讀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題:為什么說這位“科學怪人”并不“怪”?

       、茙е鴨栴}自讀課文。讀后討論,可聯(lián)系上下文舉例說明。⑶齊讀課文。⑷小結(jié)段意三、作業(yè)1.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珍愛 打擾 慕名來訪 遺著迫不得已 諸如此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通過實驗探究哪種材料適合做鼓面。

        能按照書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樂器的小組計劃。

        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簡單的小樂器。能對自己和別人設計、制作的小樂器進行客觀的評議。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制定小組制作計劃的過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完成小樂器的.制作任務

        科學知識目標:能說出聲音的大小、高低與物體的振動有什么關系。

        教學準備

        圓口容器、氣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紙、橡皮筋或膠帶、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認識書中的各種樂器,并提問:你們認識這些樂器嗎?你會彈奏嗎?

        告訴學生不同的樂器會產(chǎn)生不同的聲音并且聲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動一:做小鼓。

        1、用有圓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選擇不同的材料如橡膠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紙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膠帶將它繃緊在鼓身上敲擊鼓面,仔細聽聽發(fā)出的聲音。

        以教師演示為主以技能訓練為重點

        2、提問:敲擊不同材料的鼓面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哪種材料更適合做鼓面,為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自己的小樂器。

        1、讓學生先欣賞一些同學做的小樂器。

        學生認樂器

        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討論

        得出結(jié)論:聲音與材料的性質(zhì)有關,材料不同樂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組計劃

        試一試,怎樣讓自己制作的小樂器發(fā)出聲音?怎樣讓小樂器發(fā)出高低大小不同的聲音?

        布置討論任務:對同學們制作的小樂器進行評價。

        四、教師總結(jié)全課,制定小組計劃。

        學生得出結(jié)論:聲音的大小與物體振動的強弱有關;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學生討論 制定小組計劃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認識物體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學探究。

        經(jīng)歷多個觀察、比較、描述的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學習比較方法,初步形成比較能力。

        3、科學態(tài)度。

        勇于嘗試新的比較方法。逐步形成仔細比較,如實描述的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不同形狀、顏色的積木塊,輕重、軟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鐵球、球狀藥丸盒等),白紙,筆。

        2、教師準備:體重秤,米尺或軟尺,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長?

        教師兩手分別握著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讓學生判斷哪根棒更長?

        2、怎么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兩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對齊一端,觀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為標準分別量長度)滲透比較時需要統(tǒng)一標準的意識。

       。ǘ┬抡n學習。

        1、用眼睛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顏色相同但形狀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塊積木。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綠色)、同形狀積木2塊,同色(紅色)不同形狀積木2塊。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積木塊,增加比較的靈活性。

        2、借助多個感官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包括輕重)的玩具球,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的玩具球和積木塊,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總結(jié)(重點總結(jié)比較方法)。

        4、找我們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學生兩人一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說話聲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比較(例如用筆畫出腳的輪廓,用電子秤稱量)

       。ㄈ┱聿牧稀⑾抡n。

      科學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研究磁鐵》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電和磁》單元的第4課內(nèi)容。

        研究磁鐵這一內(nèi)容具有極強的探究價值,它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使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訓練其思維,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地實驗習慣。與此同時,激發(fā)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最后通過這一系列有效的探究活動,使學生對磁鐵的性質(zhì)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闹亟M,把這節(jié)課分為兩個課時來講解,其中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有:1、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2、分四個層次探究磁鐵的基本性質(zhì);3、課堂小結(jié);4、進行課堂練習;5、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及要求;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有:1、通過實驗驗證,了解磁化現(xiàn)象;2、利用磁鐵的'性質(zhì),制作簡易指南針;3、作業(yè)展評:磁鐵玩具;4、課堂小結(jié)。

        學情分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五年級的學生對磁鐵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著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這對本課的學習起到一定的鋪墊。學生對于磁鐵比較感興趣,但對于磁鐵的一些性質(zhì)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或許僅僅是停留在磁鐵能吸鐵這一層面上。為此,通過本課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對磁鐵有一個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著重引導學生能關注身邊常見的一些事物、現(xiàn)象,平時能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能自覺地展開一定的研究,畢竟科學的大課堂還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設計實驗探究出磁鐵的性質(zhì);

        2、能利用各種方法測量出兩塊磁鐵磁力的大。

        3、能夠測出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

        4、能夠?qū)Υ盆F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關的解釋;

        5、能制作磁鐵及磁鐵玩具。

        科學知識:

        1、知道磁鐵的一些基本性質(zhì);

        2、知道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guī)律;

        3、知道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測量方法;

        4、了解隔著物體以后,磁鐵磁力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5、知道指南針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現(xiàn)象有濃厚的興趣;

        2、意識到磁現(xiàn)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3、樂于探究、善于發(fā)現(xiàn)。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磁鐵的基本性質(zhì)。

        難點:用實驗探究磁鐵的各種性質(zhì)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3

      科學教案12-24

      科學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