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語文教案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1
教學目的
1 了解“說”的特點。
2 理解本文襯托、對比寫法。
3 掌握本文的詞語。
4 認識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斂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捕蛇者說》以獨特的寫法(襯托、對比)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下賦稅的苛酷,揭示了廣大人民遭受的苦難不幸,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勞苦大眾的深切同情,對殘暴統(tǒng)治的強烈憤恨。教學中始終要注意這點。本文詞語量大,實詞以數(shù)十計,虛詞“之、以、而、乎、焉”等均各有多種用法。講明詞義(實詞、虛詞),這是本文教學中要用相當時間來完成的重要任務。
逐句、逐段講解。加強誦讀、背誦練習。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 作者簡介。
2 “說”的特點。
3 正音、誦讀。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正音。
四、朗讀課文。
叫三四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五、默讀、理解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1 弄懂詞句。
2 思考各段段意。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 第1—3段的實詞詞義、虛詞用法。
2 段意概括。
教學過程
逐段講解課文
第1段
一、全班同學齊讀。
二、詞句。
三、內(nèi)容
提問一:第一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第一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異蛇的劇毒、特殊用途以及永州之民爭相冒死去捕毒蛇以頂替租賦。
提問二:作者寫這些要說明什么?
講解:作者寫這些要說明什么?
講解:作者寫這些是要說明永州之民的這種遭遇乃是皇帝詔令(“王命”)給帶來的。
第2段
一、叫一名同學朗讀。
二、詞句。
三、內(nèi)容。
提問一:第2段的段意如何概括?
講解:這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寫蔣氏悲哀地敘說他一家三代都干這捕蛇以抵租賦之事的悲慘遭遇。
提問二:這段首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介紹,是否還有別的意思?
講解:首句不只對蔣氏作介紹,更在抒發(fā)作者內(nèi)心的`悲憤之情,“專其利三世矣”,語中含有強烈的譏諷意味。
第3段
一、全班齊讀。
二、詞句。
三、內(nèi)容。
提問:這段寫什么?
講解:這段寫作者憐憫,同情蔣氏的不幸,并告訴蔣氏打算用“更役復賦”的辦法為他解除不幸。
四、布置作業(yè)
1 熟讀第1—3段。
2 整理這三段中重點實詞的意思、虛詞“之、以、于”的用法。
3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1 第4、5段的實詞詞義、虛詞用法。
2 襯托、對比寫法。
3 柳宗元深切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4段
一、叫一名同學朗讀本段。
二、詞句。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①之乎?則吾斯役②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③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戚”:悲哀!巴羧弧保簻I水盈眶的樣子。
“涕”:眼淚!熬保壕捶Q。
“將”:打算。“生”:使動用法,使……活。
①“之”:代自己,我!八埂保哼@。②③“之”:的。
“未若”:不如。“甚”:厲害!跋颉保号f時,往昔。“為”:做,干!安 保嚎。
這幾句寫蔣氏極為悲哀地回答作者,說如果恢復他的租賦,那么這給他帶來的不幸要遠比捕蛇給他帶來的不幸大得多。
三、內(nèi)容。
提問:本段主要寫什么?說明什么?(要求各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本段主要寫永州之民在朝廷苛賦重壓下“非死則徙”的悲慘遭遇;說明苛賦之害比毒蛇之害更為厲害,更加可怕。
第5段
一、全班同學齊讀。
二、詞句。
三、內(nèi)容。
提問:結(jié)尾這段寫什么?
講解:結(jié)尾段直接抒情,作者憤慨地譴責其害遠遠超過毒蛇劇毒,比毒蛇之害慘酷得多的重賦苛政,同時言明寫此說的目的。
四、寫作特點
提問:本文為了表情明意,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講解:本文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①襯托。寫毒蛇之害以襯托重賦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賦,蔣氏之祖、父死在這上頭,而蔣氏卻甘愿干此差事,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對比。以其鄉(xiāng)鄰60年來由于苛賦之迫而“非死則徙”的遭遇與蔣氏“以捕蛇獨存”的狀況作對比,觸目驚心地表明“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
五、實詞總結(jié)(文中只作一種解釋者不列)
為 ①作,制成!叭坏枚D之以為餌”。②做,干!敖裎崴脼橹辍。③為了。“故為之說”。
已 ①離去,意為醫(yī)治!翱梢砸汛箫L”。②已經(jīng)。“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
賦 ①征收。“歲賦其二”。②租賦!笆胫x斂之毒……”
癘 ①惡瘡!翱梢砸选、癘’。②疫病,疫氣!昂魢u毒癘”。
入 ①繳納!爱斊渥馊搿。②收入!敖咂鋸]之入”。
歲 ①每年!皻q賦其二”。②年。“積于今六十歲矣”。
甚 ①很!懊踩羯跗菡摺。②厲害!拔慈魪臀豳x不幸之甚也”。③超過!笆胫x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懊踩羯跗菡摺。②你!叭舳局?”
毒 ①怨恨!叭舳局?”②有毒的!昂魢u毒癘”。③害!笆胫x斂之毒……”
生 ①活,存活!熬龑Ф?”②生活!岸l(xiāng)鄰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飼!爸斒持薄
觀 ①看!敖褚允Y氏觀之”。②考察!耙再狗蛴^人風者得焉”。
六、虛詞總結(jié)
之 ①的。“永州之野多異蛇”。②取消句子獨立性!昂防糁畞砦徉l(xiāng)”。③代詞!皢栔,則曰”(代人,他)“君將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為之十二年”(代事)“以嚙人,無御之者”(代物,蛇)“言之,貌若甚戚者”(代話語)
而 ①表并列!昂谫|(zhì)而白章”。②表承接!巴硕适称渫林小。③并且。“君將哀而生之乎?”④但是,卻!岸嵋圆渡擢毚妗。⑤連接狀語和謂語。“號呼而轉(zhuǎn)徙”。
以 ①而,如果!耙試,無御之者”。②用,拿!疤t(yī)以王命聚之”。③因為!岸嵋圆渡擢毚妗薄"芨鶕(jù)!敖褚允Y氏觀之”。⑤表目的。“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焉 ①兼詞,于此。“永之人爭奔走焉”。②之!皶r而獻焉”。③語氣詞!敖衿涫沂疅o一焉”。
乎 ①嗎!熬龑Ф?”②呢!笆胫x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句中)于,在。“叫囂乎東西”。
于 ①在!拔嶙嫠烙谑恰。②給。“余將告于蒞事者”。③及于,到!胺e于今六十歲矣”。④比!翱琳陀诨⒁病。
七、布置作業(yè)
1 熟讀全文,背誦“蔣氏大戚……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 作課后練習。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2
一、說教材及學生
古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而B鳴澗》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圖,春夜,深山空曠,萬籟無聲,桂花從枝上飄落的聲息。忽然,一輪月破云而出,幽柔的清光灑滿山林。被月色驚擾的山鳥,時而啼鳴于深澗之中。詩人以花落、月出的動態(tài)和鳥鳴的聲音,非常生動深刻而細致傳神地表現(xiàn)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閑靜。這種靜境因為有聲音動態(tài)而顯得富于生機和情致。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
這首詩主要描寫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充滿了靜謐的意境,但“花落”“鳥鳴”“月出”寫來靜中有動,動中見靜。是很成功的寫景詩,如同一幅線條清朗的水墨山水畫,正是王維所擅長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一些古詩,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體會感情,欣賞意境,培養(yǎng)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根據(jù)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和課程標準,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能夠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描繪的意境。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復述出來。
3.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學習詩人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態(tài)度。
4.嘗試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聯(lián)想和體會,通過誦讀,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和作者的心情。
2.能用給古詩編故事的形式把詩中描述的場景復述出來。
二、說教法及教學手段
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睘榱耸箤W生能學得快活,學得輕松,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采用“激趣導入——初讀感知——感悟詩意——課外延伸”的方法進行教學。為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我制作了有關(guān)課件,把月夜的影視文件、能調(diào)動學生情感的優(yōu)美的音樂,詩中比較難懂的詞句等制成了課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詩情畫意。
三、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取“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說一說”的學習方法,采用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全班討論交流的形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讀,即讀詩中的重點詞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始終貫穿于課堂的全過程;“想”,想自己悟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問”,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說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始終在教師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積累語言,在反復的多形式的朗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新。
四、說教學過程
(一)由題導入,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這首詩就像剛才的音樂一樣,清新、雅致,恬靜、幽美,題目叫——《鳥鳴澗》。(齊讀課題)
“澗”這個字,它的`偏旁是“氵”,我們可以推想“澗”跟——水有關(guān)。水在哪里呢?水在兩山之間,所以,澗就是指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這流水是涓涓細流還是洶涌波濤?那應該怎么讀題目呢?誰來試試?(齊讀)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王維他的山水詩造詣極高,《鳥鳴澗》是他山水詩的代表作,蘇軾就曾經(jīng)夸他的詩“詩中有畫”,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品這首詩,賞這幅畫。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王維在這看見了什么呢?請大家到詩中去讀一讀,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4遍,前2遍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爭取讀得字正腔圓,后2遍讀的時候,爭取讀通順,注意詩句內(nèi)部的停頓。
1、學生自讀。
2、(屏顯古詩)指名讀。點評。
a你很會思考,夜靜春山空,“空”這個多音字你讀準了,真是一絲不茍。
b聲音清脆悅耳,讀詩正確流暢,很好。
c聲音響亮,把每個字的音都讀準了,自信的孩子,真不錯。
d讀得很流利,又注意了詩內(nèi)部的停頓,讀出了詩的韻味。
3、齊讀。
4、這首詩你們都讀正確了,讀通順了,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x了這么幾遍,你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什么時候呢?
指名回答,并說說依據(jù)。(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春夜)5、詩人王維在春夜看到了那些景物呢?請同學們到詩中一行一行仔細地找一找,并把它圈出來,四行都找完了,再舉手。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花、山、月、鳥、澗)
6、的確,詩人在詩中寫花落、山空、月出、鳥鳴、澗水流,這些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有什么特點呢?請你到詩中把這個合適的字找出來。
指名回答。(板書靜)
的確,這首詩給我們的一個深刻感受就是“靜”。
(三)感知詩意,體味清幽
1、第一行:人閑桂花落
同學們都很會讀書,讀出了這首詩寫的是春天的夜晚,是一個靜靜的夜晚。就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桂花輕輕柔柔地飄落了,(屏顯:人閑桂花落)同學們看過桂花嗎?長什么樣子?小小的,細細的桂花落在地上聲音響嗎?聲音小到我們在座的每一個同學也包括張老師可能都聽不到,但王維卻在那個夜晚聽到了。
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告訴我們什么呢?(不作答)我們寫教室很靜,靜到什么程度?(讓學生自由說,老師不評價)靜到一根繡花針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那詩人寫桂花落地的聲音都聽得見,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是呀,夜是這樣的靜,但不僅因為夜靜,更因為看風景的人心靜,所以,王維他還是感受到盛開的桂花悄然落地的聲音。看看“人閑”兩個字,它正是告訴我們王維的心——靜。是啊,王維身處沒有戰(zhàn)亂,安定統(tǒng)一的盛唐,而他自己此時隱居風景秀麗的藍田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悠閑自在,淡泊名利,所以他說自己是——人閑。
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朗讀把桂花落地地輕柔、舒緩展現(xiàn)出來。(指名讀)
(女生齊讀、齊讀)
女生讀起來清清幽幽的,別有一番情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第二行:夜靜春山空
聽著這桂花落地的簌簌聲,王維才發(fā)覺夜是多么靜啊!真是——夜靜春山空。(屏顯:夜靜春山空)同學們,鳥鳴澗這里風景如畫,白天,山澗中陽光燦爛,鳥語花香,游人踏青,動物們自由自在……真是熱鬧非凡。漸漸地,漸漸地,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游人散去了,動物們都進入夢鄉(xiāng)了,山林也空閑下來了,整座山就像睡著了一樣,靜靜的,靜靜的……如果此時,你也站在這座春山面前,你會用什么詞語,什么句子來形容?
是呀,靜,靜得詩人覺得好像整座山什么都沒有了,空蕩蕩的。誰用朗讀來把這樣的畫面讀出來。(指名讀)
讓我們用朗讀來贊嘆這座空山吧!(男生齊讀、齊讀)
讓我們把這個“靜”字留在心中,讀好這句詩。(屏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齊讀
3、第三、四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引讀: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出,月從哪出來呢?(云)怎樣的云?
(薄薄的幾片云)是呀,一輪明月從云層中鉆出來,皎潔柔和的月光一下子傾瀉在山澗中,睡夢中的鳥兒于是——(指名回答)是呀,鳥兒以為天亮了,睜開朦朧的睡眼,啾啾叫著。
“時鳴”怎樣叫呢?(指名回答)是叫了幾聲,就停了,過一會又叫幾聲,又停了,咦?不是寫夜靜嗎?怎么會寫鳥鳴聲呢?
對,這就是一種反襯手法,以動襯靜。古人就說“鳥鳴山更幽”
我想,鳥兒此時一定是用它動聽的叫聲在贊嘆。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指名讀)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詞的相關(guān)知識,了解詞的基本特點和表現(xiàn)手法。
2.能夠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注意重音及停頓。
3.體會詩詞語言的凝練、準確和“詩化”形象的豐富內(nèi)涵。
4.學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手法,能夠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和聯(lián)想。
5、體會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感受詞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結(jié)合文中的注釋,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內(nèi)容。
2.老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活動,根據(jù)詞的內(nèi)容,發(fā)揮想象,以小組為單位,描繪出詩人筆下的"北國風雪圖"。
3.設計問題,結(jié)合學生繪出的圖畫進行串講,引導學生體會本闋詞的壯美意境和詩人的豪邁情懷。
4.結(jié)合幾首描繪雪景的詩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加深對本闋詞主題的理解。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能夠感受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以及他作為革命領袖,揮斥方遒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心。
2.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詩人對歷代帝王的評論,教師引導學生樹立客觀的功過觀和正確的歷史觀。
二、教學設想
重點:
1.學會詞的朗誦方法,掌握正確的停頓,能夠找出詩歌的重音。
2.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理解"詩化"形象的內(nèi)涵。
3.領會詞的意境美和音韻美。
難點:
1.理解"封、飄、望、舞、馳、惜"等動詞和"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
2.理解詩人對歷史人物的評鑒,體會他豪邁的偉人情懷,并樹立正確的歷史人物觀
教學突破:
1.運用語言和畫筆,在音樂的`陪伴下,師生共同描繪詩人筆下的"北國風雪圖"。
2.引導學生通過詩畫結(jié)合,感受詩人由近及遠、借景懷古、實虛結(jié)合的寫作技巧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一)明確目標
(二)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
毛澤東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這是作為一個革命領袖的名字為大家所熟悉的。其實,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叱咤風云的政治家,他的詩詞造詣,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詞《沁園春·雪》(板書課題、作者)
2、課前熱身
對話1:古今往來,多少文人墨客,歌詠過那潔白如銀的大雪,大家能背幾句嗎?
明確:“北風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祖詠《終南望余雪》中的“終南陰嶺秀,雪盡馬蹄輕!
盧綸《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韓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李頎《古從軍行》“野營萬里無城郊,雨雪紛紛連大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4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沁園春·雪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用“/”給“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劃分朗讀節(jié)奏。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2.“風騷”中的“風”原指,“騷”原指,“風騷”在詞中指的是,與它同義的還有“ ”一詞。
3.“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一句在全詞中的作用是( )
A.承接上文,進一步地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為具體評價歷史人物作輔墊。
C.開啟下文,寫出歷史上許多英雄人物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傾倒。
D.承上啟下,再次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又指出歷史人物為祖國山河傾倒,為下文評論歷史人物作鋪墊。
4.“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中的“無數(shù)英雄”是指( )
A.古今中外的`英雄。
B.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詞中的風流人物。
D.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輕的風流人物。
5.這一部分,表明全詞主旨的句子是。其中,將“ ”與“ ”對比,歌頌了,抒發(fā)了的豪情壯志。
6.“只識彎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為“還”,為什么?
7.說說“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們又有什么不足?
參考答案
1.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2.《國風》《離騷》文學才華文采
3.D
4.D
5.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往今無產(chǎn)階級革命英雄無產(chǎn)階級要主宰世界6.不能,用“只”說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視文治,批評語氣比較嚴厲,而用“還”則說明成吉思汗重視的內(nèi)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語氣有些稱贊。
7.肯定:他們比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業(yè)方面卓有成效。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對文治不夠重視。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5
一、課標要求:
本文是對人生理想進行深刻思考的文章。通過對七種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否定,表達了作者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詩人的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為尋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離開了七種不同生存狀態(tài)的人,表達了“我”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二、課時計劃:
1課時
三、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能力:品味作者純潔明凈、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體會作者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四、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作者純潔明凈、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及寓言式的表現(xiàn)手法。
、.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五、教學方法:討論法、交流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由課前準備導入。
、.配樂讀課文(配《南極物語》)
⑵.解題:“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詞,用其修飾“浩瀚”說明還有比這更遼闊的大海。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過對七種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否定,表達了一種對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二).自主學習讀一讀,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記述了一個怎樣的寓言故事?
明確:“我和我的心”為尋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別離開了七種不同生存狀態(tài)的人。
、.“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種人,這些人有怎樣的表現(xiàn)?具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呢?
明確:坐在一塊灰色的巖石上,把鹽撒向大!^厭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6
《小男孩》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帕私猱斀裆鐣改鸽x異給孩子心靈上帶來的傷害和生活上帶來的困苦;
、茖W會分析小男孩及其父母的形象;
⑶理解課文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2.情感與價值:
熱愛兒童,關(guān)注兒童,意識到自己的合法權(quán)益。
3.過程與方法:
采用討論與交流,讓學生深入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
二、教學重點: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和題目解說
本文作者魏志遠,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以為你不在乎》等,本文就是選自這部集子。
小男孩是小說的主人公,他是一個天真善良、聰明細心而又寂寞、孤獨、無助的兒童形象。本文以小男孩的行蹤為線索,清晰詳細地小男孩在媽媽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要生活費的全過程,反映了當今社會父母離異給孩子心靈上帶來的傷害和生活上的困苦。
(二)、掃除字詞障礙
油漬( ) 癢 ( ) 濡濕( ) 吮吸( )
瞟 ( ) 黏 ( ) 摁 ( ) 咝 ( )
(三)、理解詞義
魏志遠《小男孩》原文閱讀
小男孩上了五樓,他聽見腳步聲一步一步走近了,小男孩往后退,貼在九號房門上。電筒光讓這個小男孩睜不開眼睛。他抬起雙手,那樣子好像要把那光柱推開。腳步聲沒有了,小男孩知道那男人就在自己身邊。他說,我等我爸爸。小男孩看見電筒光照在自己的腳。他說,我爸爸還沒有回來。小男孩又聽見腳步聲 ,那腳步聲上了六樓。開門,關(guān)門,小男孩突然覺得這座樓很靜,他似乎聽到了心臟的跳動。
小男孩坐了下來,他把頭靠在膝蓋上。他想著現(xiàn)在是睡覺的時間了,他想著爸爸一定是故意躲他,他想著見到爸爸后還叫不叫他。媽媽說,他不是你爸爸,媽媽說,他不配。小男孩決定不再叫他爸爸了,不了,蚊子繞著這個小男孩飛來飛去,他揮揮手。
小男孩是被一聲驚叫而吵醒的.。他揉揉眼睛,站起來。他聽見鑰匙碰撞的金屬聲。他看見有人開九號的房門。燈亮了,他看見的是兩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他不認識他們,站在門邊看他。看這小男孩,那個男人說,是個小孩。那個女人說把我嚇得要死。那個女人靠在那個男人的肩上。小男孩往后退。小男孩忘了腳下是樓梯,扭了一下腳。他抓住扶手站住,他聽見那個男人問他,你找誰?小男孩往后退,他看見他們進了屋,關(guān)了門。
樓外在下雨,道路濕漉漉的,雨絲飄在小男孩的臉上,雨絲飄進小男孩的頸窩,小男孩覺得很涼爽。他抬頭看兩旁的樓房,他看見好多窗戶都沒有燈了。他聽見從什么地方傳來一個男人的聲音,他覺得那聲音就像他爸爸的聲音。他想了想叫出聲來。爸爸!小男孩邊走邊叫,爸爸!小男孩的聲音在夜里傳得很遠。
飄著雨,小男孩抹著臉上的雨水。車站冷冷清清的,小男孩看不見站牌上寫著的收車時間。飄著雨,小男孩看著遠處有一輛小轎車咝咝地從他身邊駛過。飄著雨,小男孩抹著臉上的雨水往回走。他想著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有個菜場的涼棚可以睡覺。這個小男孩記著有一本書里寫過,流浪漢就是在這種地方睡覺的。
《小男孩》同步練習
一、基礎題(23分)
1.給加粗字注音。(4分)
埋怨( ) 攤開( ) 脖頸( ) 倚靠( )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11分)
二、鞏固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根據(jù)注音寫漢字。
油漬( ) ( )rú濕
黏( )性 ( )shǔn吸
一幢( )大樓 ( )kēng聲
2、請選擇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組:( )
A、油漬:指積在物體上難以除去的油泥。
輾轉(zhuǎn):(身體)翻來覆去。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7
教學目標
目標
1.了解有關(guān)《世說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德育目標
從古人身上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jié),誠實守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說新語》亦稱《世說》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也是同類小說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于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說》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疏通字詞并翻譯全文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guān)知識以及《世說新語》這部小說的特色。
2.檢查。
3.要求根據(jù)書后注釋翻譯三則故事。
4.重點語句解析。
四、總結(jié)、擴展
點評翻譯的優(yōu)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為雙,聯(lián)想推敲,補充省略,調(diào)整詞序等。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思考:
1.三則故事分別表現(xiàn)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用一句話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體會三則故事的語言特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
2.體會語言特色
二、課文分析
1.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機智
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殺、殘暴。
2.小說通過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
孔融:語言描寫
對守門人所言:初步展示(開始)
與李膺對話:逐步表現(xiàn)(發(fā)展)
回陳韙之語:進一步表現(xiàn)(高潮)
陳元方:語言描寫
曹操:行動描寫
使…代;自…立→令間諜問→聞之,追殺
3.讀《世說新語·排調(diào)·第二十五》這則故事,體會語言特色
謝公(人名)始有東山之志(指優(yōu)游山林的意愿),后嚴命屢臻(下達)勢不獲已(看情勢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了),始就桓公司馬。于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易‘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腹恐x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話說得極有意味)
思考:①謝安聽了郝隆的話后感到慚愧的原因。
②本文語言特色。
附參考答案:①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可后來畢竟出山為官了。郝隆所志處山則這處山為
“遠志”,出山則為小草。因此謝安“出山”則為小草。
、谡Z言雋永,意味深長。
遠志:名為藥名,更指人的潔身自好的志向。
三、總結(jié)、擴展
1.《世說新語》善于通過特征性的細節(jié)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于把記言、記事相結(jié)合。
3.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
四、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
探究活動
一、方仲永與孔融的人生起點一樣,但結(jié)局卻大不相同,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解說:同學們先找到《傷仲永》這篇文章,搜集一些有關(guān)孔融的故事、生平事跡的;然后在對比閱讀的基礎上在班內(nèi)組織討論;最后形成一定的結(jié)論。
二、你認為陳太丘的做法可不可取?為什么?
解說:可以在班內(nèi)組織討論或展開辯論。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8
一、導入:
“我是大海的嘆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澆灌了禾苗,蕩滌了灰塵,也浸潤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請同學們猜猜這是什么東西?
——雨。那么,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鄭愁予的詩《雨說》,看看這位天空的淚水是如何給田野帶來微笑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
2、標題為“雨說”,那么,雨說了些什么呢?
。ㄓ暾f: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萬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著長大的;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逐一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既然“雨說,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那么,“雨”為什么要來探訪四月的大地?第一節(jié)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ㄗⅲ糊R讀第一節(jié)詩后,討論板書如下)
田圃
禁錮
種子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魚塘
滯留
游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啞
調(diào)子
。ò凳玖松鐣畹钠D辛)
2、“雨說,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你們”是指什么?說說“雨”怎樣來親近它們的?作者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揭示了怎樣的思想意義?(重點探討:第5、7、8這三節(jié)詩。)
踩——田圃——潤如油膏
看——牧場——抽發(fā)新苗
繞——池塘——說聲好
聽——溪水——練習洗衣謠
物
柳條——笑彎腰
石獅子——笑出淚
小燕子——笑斜翅膀
大地復蘇的景象
教
愛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嘩啦啦響
人(兒童)
注:(1)、聯(lián)系上面的內(nèi)容,說清對比手法的運用。
。2)、聯(lián)系寫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3)、認真體會第五節(jié)詩中采用擬人手法的運用并充分的聯(lián)想,說說牧場是如何的抽發(fā)出怎樣的新苗?雨是如何對魚兒說聲好?溪水是如何的練習怎樣的洗衣謠?
。4)、想象第七節(jié)詩所描繪的畫面。
。ㄗⅲ翰捎米x的'形式來完成。)
。5)、第八節(jié)詩中的“旗子”有什么深刻的.含義?“春天”僅指季節(jié)嗎?為什么?
(6)、討論以下的問題3。
3、為什么說雨在“白云的襁褓中笑著長大”?它所說的這句話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A、白云——自由的象征。
B、
。1)、雨具有返老還童之心;即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雨是帶給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3)、雨希望萬物都像它一樣,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所以這句詩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
4、雨為什么說“來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們吃著蘋果擦著嘴”句中的“蘋果”的含義是什么?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注:
A、見書中句子;
B、引導學生體驗吃蘋果時的感受以及“擦著嘴”的神態(tài)后。點明:“蘋果”的深刻含義具有雙關(guān)語意:一是指真正的蘋果;一是指作者帶給少年兒童的自由、快樂、幸福就像甜美的“蘋果”一樣。
C、表明了“雨”的真正來意。
四、作業(yè):
1、說出描寫春雨的詩句。(至少兩句)
《初春小雨》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五。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處處…夜…花…”
2、以“雨的自述”為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9
一、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2、整體了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3、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①、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整體了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2、難點: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學習唐詩宋詞要整體了解各首詩詞的主要意思,記住其中那些表現(xiàn)詩詞主旨的優(yōu)秀詩句,能夠背誦。
二、聽錄音朗讀《詩詞五首》
三、課文分析
(一)、學習《使至塞上》
1、作者簡介:
王維:( 701 - 761 ),唐詩人、畫家,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是當時山水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歷史上優(yōu)秀的'山水畫大家,北宋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生以李林甫取代張九齡執(zhí)政為界分前后期,前期頗富積極進取之心,詩作呈現(xiàn)昂揚奮發(fā)之面貌。后期則消極退避,對世事采取“無查無不可”的態(tài)度,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王維奉佛,詩中有禪趣,有“詩佛”之稱。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2、解題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zhàn)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本詩是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zhàn)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時所作。
3、譯詩參考
一隨輕車簡從,將去慰問將士護疆守邊,奉使前行啊,車輪轆轆輾過居延。恰是路邊的蓬草,隨風飄轉(zhuǎn)出了漢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際的大雁,翱翔北飛進入胡人的穹天。只見——燦黃無垠的大沙漠上,挺拔著一柱直沖云霄的孤煙,綿長如帶的黃河邊,一輪火紅的落日顯得異常壯麗、渾圓。行程迢迢,終于到達蕭關(guān),遇到巡邏偵察的騎兵,—問,才知都護竟在(離此還很遠的)燕然!
4、課文分析
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jīng)歷。“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欲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要走多遠呢?“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基的居延。天高路遠,詩人覺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一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隱難言的內(nèi)心情感。經(jīng)過長途跋涉,詩人終于“蕭關(guān)逢侯騎”,卻沒有遇見將官。一問才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尚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xù)下去,但詩歌卻于此戛然而止,給人留有回味的余地。
5、討論:本詩寫得最精彩的是哪兩句詩?為什么?
明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得最精彩。因為這兩句詩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試想,那茫茫無邊的沙漠,只有用一個“大”字才能狀其景觀;在這純?nèi)灰簧、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燃起的一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地醒目,也只有“孤煙”二字方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后隨—“直”字,使景物——下子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伴L河落日圓”,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隱匿、榮膺、一氣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針氈、芒刺在背”等詞語。
2.了解劉紹棠及其充滿濃郁民族風格和審美情趣的鄉(xiāng)土文學創(chuàng)作。
3.了解20世紀30年代京東北運河岸上農(nóng)村的世態(tài)人情與精神風貌。
能力目標
1.欣賞文中刻畫的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
2.體會小說中精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揣摩語言運用的高妙。
3.擴大閱讀視野,進一步理解小說多樣化的藝術(shù)風格。
德育目標
感受小說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
1.誦讀,體會小說高妙的語言運用。
2.把握人物性格,領會小說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3.理解小說所具有的民族作風和民族氣派。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閱讀古典小說《水滸傳》,其中那些俠肝義膽、疾惡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蕩氣回腸。比如“及時雨”宋江、“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們學習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形成獨特風格的鄉(xiāng)土作品。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紹棠,走近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河北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qū))人。1949年讀中學時開始發(fā)表短篇小說。1951年到河北文聯(lián)工作半年,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深受孫犁作品熏染。翌年發(fā)表成名作、短篇小說《青枝綠葉》,并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957年發(fā)表小說《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論文,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文聯(lián)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會員、《中國鄉(xiāng)土小說》叢刊主編等職。他創(chuàng)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綠葉》《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jié)》《蛾眉》等短篇小說集,《運河的槳聲》《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說,《春草》《地火》《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長篇小說,《我與鄉(xiāng)土文學》《我的創(chuàng)作生涯》等散文短論集,以及《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xiāng)土文學體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他的作品格調(diào)清新淳樸,文筆通俗曉暢,描寫從容自然,結(jié)構(gòu)簡潔完整,鄉(xiāng)土色彩濃郁。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文意讀準下列字音。
搟(gǎn) 剜(wān) 腌贊(ā zā) 到氣(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墜地
榮膺(yīng):光榮地獲得。 膺:承受,承當。
隱匿(nì)隱藏、躲起來。
如坐針氈(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樣。
影影綽綽(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合作交流
、诺谝徊糠肿钅鼙憩F(xiàn)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什么事情?分析一下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來表現(xiàn)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一丈青大娘大鬧運河灘。作者運用了外貌描寫(如“大高個兒,一雙大腳,青銅膚色”),動作描寫(“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兩只叮叮當當響的黃銅鐲子,一陣風沖下河坡,阻擋在這幾個纖夫的面前,手戳著他們的鼻子”,“老大一個耳刮子掄圓了扇過去”),語言描寫(“不能叫你們腌臢了我們大姑娘小媳婦的眼睛!”),神態(tài)描寫(“一丈青大娘火了起來”,“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以上正面描寫外,小說還運用了側(cè)面描寫,通過纖夫無力招架的狼狽形態(tài)來反襯一丈青大娘的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威武勇猛。
、 在這篇課文中,何滿子的奶奶為什么號稱“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個高腳大,身強體健,性格豪爽,潑辣大膽、剛直不阿,愛打抱不平,這種女中豪杰的形象,與《水滸》中的著名女將一丈青扈三娘頗為神似,所以得名。
探究質(zhì)疑
1、 為什么爺爺號稱“何大學問”?
爺爺?shù)耐馓枎в袘蛑o的性質(zhì)。他貌似關(guān)公,脾氣性格也像關(guān)老爺一樣,俠肝義膽,仗義輕財,慷慨豁達,愛打抱不平,甘為朋友兩肋插刀。同時善于講故事,想象力豐富,編起故事來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因此得了個“何大學問”的外號。
2、 自從爺爺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后,他在學問上下了哪些功夫?由些說明了什么?
看書念書、不恥下問、咬文嚼字、拜祭文廟、自我反思、為孫請師。這表現(xiàn)出他對文明進步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個時代渴求知識而不得的`貧苦百姓的心聲。
精讀品析
1、小說中寫到了哪些人物?他們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一丈青大娘:潑辣大膽、剛直不阿、性格豪爽、口苦心甜、熱情正直、淳厚樸實。
何大學問:俠肝義膽 仗義輕財 慷慨豁達 好戴高帽
何滿子(線索人物):機靈頑皮、純真稚氣。
運河人民:扶危濟困 赤誠相見。
2、 小說語言具有什么特色?
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充滿鄉(xiāng)土氣息。
拓展延伸
。、閱讀“自從他被尊稱為何大學問以后……難道孫兒到頭來也要落得個趕馬或是學徒的命運?”后回答。
⑴ 選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是什么?
承上啟下。
、 他被尊稱為何大學問,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學問?(用原文回答)
可從沒進過學堂一天,斗大的字認不得三筐,而且只會念不會寫。
、 “他也真在學問上下起功夫來了”,這里的“真”應如何理解?
他有真正的行動:看書念書、不恥下問、咬文嚼字、拜祭文廟、自我反思、為孫請師。
⑷ 請概括選段的語言特點。
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充滿鄉(xiāng)土氣息。
⑸ 你還在哪部作品中讀到與女主人公類似的人物形象,試分析她們性格的共同之處。
如《水滸傳》中的扈三娘、孫二良、顧大嫂。共同點:潑辣能干厲害,有正義感。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11
教學目標
1.學習庸碌、憑吊、扶掖、諛詞等字詞,讀準字音,理解含義。
2.理解傅雷所說的“堅強”的含義,認識到敢于面對現(xiàn)實、勇于回顧歷史、理智地對待成功并繼續(xù)奮斗,才是真正的“堅強”。
3.體會信中講述道理和抒發(fā)感情的兩種方式。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1、復習書信的格式,導入新課
2.這兩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聰?shù)男藕蟮幕匦。請瀏覽這兩封信,說說它們的主題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對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對待成功。
3.第一封家書的開頭稱呼是什么?為什么要這么稱呼?
稱呼是“聰,親愛的孩子”,因為傅聰當時正是精神消沉的時候,這樣溫情的稱呼,會給傅聰帶去父母的愛。
4.在兒子面對挫折和心靈的苦悶時,作為父親,傅雷是如何勸解的?
提示:注意課文中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寬慰,不必為父母擔心。其次肯定兩點:一是父母永遠都是孩子傾訴苦悶的對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緒的起伏中渡過。最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予傅聰如何面對情緒跌宕的建議。
5.傅雷運用太陽、雨水、五谷、莊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總結(jié):要學會保有平和的心態(tài),控制情緒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太陽、雨水、五谷和莊稼的比喻,是說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2課時)
1.第二封信,寫在傅聰獲獎之后。在信的開頭,傅雷把兒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禮物”。表現(xiàn)了傅雷夫婦對兒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達對兒子成功的激動的?
結(jié)合奧運冠軍的感受,體會傅雷作為父親,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達對兒子成功的喜悅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動和喜悅,分為三個層面:父母對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賞藝術(shù)的喜悅;為了祖國的榮譽而激動。
3.傅聰?shù)某晒,使傅雷異常激動,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寫了什么?
他并沒有只停留在這種喜悅之情中。他還稱贊了傅聰面對掌聲、贊美的冷靜。
4.傅雷用“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這句話承上啟下,從對兒子藝術(shù)成功的喜悅之情延伸到對兒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傅聰沒有被成功沖昏頭腦,沒有因為暫時的成功減少對藝術(shù)的探索和追求。
5.在兩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堅強”。他對于“堅強”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夠找到兩封信中,對“堅強”內(nèi)涵的直接解說嗎?
關(guān)于“堅強”的解說: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越來越堅強”,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jù)),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
總結(jié):在傅雷看來,堅強,既是能夠面對人生挫折、情緒跌宕,更是能夠正確對待掌聲、贊美,用一種平和盼心態(tài),寵辱不驚,勝不驕,敗不餒。
6.在傅雷看來,堅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純潔。
赤子之心,是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最高峰。而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結(jié)合音樂院長對傅聰?shù)脑u價,以及舅舅關(guān)于傅聰小時候的記憶,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議。你能夠找到嗎?
希望傅聰做新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古老文明傳遞到世界藝術(shù)殿堂的各個角落,并且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詩人靈魂的民族,因此音樂的表現(xiàn)力應該增加“氣吞斗牛”的陽剛之氣。
9.組織討論: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緒的“矛盾與快樂”問題,比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關(guān)于如何面對人生情緒起伏的解說。
第一封信里,他說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會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強調(diào)“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以此鼓勵兒子,要勇敢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趨向“完美”。
評價:作為一位偉大的學者,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傅雷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借助兒子成功的機會,給予了他更多的藝術(shù)砥礪,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總結(jié)
這是兩封普通而又不尋常的家書:普通,在于它們是一位父親寫給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兒子的內(nèi)心告白;不尋常,在于這兩封家書,從兒子的日常生活出發(fā),既給予兒子藝術(shù)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聰,已經(jīng)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shù)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業(yè)
討論完成課后練習
.三、1、傅雷運用古戰(zhàn)場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對于第一封信的學習,要抓住傅雷運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憑吊古戰(zhàn)場時,烈火硝煙散盡,只余斷壁殘垣,金戈鐵馬、血肉廝殺都已被歲月的黃沙掩埋。這時候,即使親歷過戰(zhàn)斗的人,縱有萬千感慨,也不會再像當初那樣身不由己、欲死欲活。這個比喻,十分真切地表達出所有“過來人”回首“過來事”的心情——蒼涼而平靜,沉郁而超然。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小說人物描寫的方法;
2、學習小說采用對比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標
加強作品與現(xiàn)實生活的多元化鏈接,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新生活的熱愛與珍惜。
教學重點
“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
教學難點
“我”離開故鄉(xiāng)時的心情與感受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自古以來,“思故鄉(xiāng),贊故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同學們能不能隨口就涌出幾個寫“故鄉(xiāng)”的詩詞名句來?
。▽W生發(fā)言)
故鄉(xiāng),讓離家的游子多了一個永遠也做不完的夢;故鄉(xiāng),在游子的記憶里沉淀出了無限的美麗與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文學世界,感受《故鄉(xiāng)》的魅力。(播放朗讀課件)
同學們,閱讀一篇小說,就如同認識一個人一樣,只有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你才能與他相知交流。從這篇小說中,你讀到了什么?
學生發(fā)言總結(jié):
1、感知人物
人物:閏土、楊二嫂、母親、水生、宏兒、“我”
問題設計:
在眾多人物中,誰是小說主人公?
。ū娬f紛紜,預計會落在“我”和“閏土”上,讓學生展開辯論)
教師總結(jié):
判斷小說主人公要看人物在小說中是否通過他來表現(xiàn)小說“主題思想”。這篇小說中閏土處在小說的中心地位,對表現(xiàn)小說的主題起決定作用,因此閏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而“我”只是本文的線索人物。
閏土是舊中國尚未覺醒的老一代農(nóng)民形象的代表,作者滿懷深情地刻畫他,寫他的種種不幸,正是在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當時的社會弊端,從而啟發(fā)人們?nèi)ド钏,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作者深刻地揭示了農(nóng)民問題的重要性,提出要改變農(nóng)民命運,必須改變整個腐朽的社會制度。
作者塑造楊二嫂這一形象的作用,一是以楊二嫂的自私、刻薄襯托閏土的善良、樸實。二是以楊二嫂的變化說明城鎮(zhèn)小市民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社會經(jīng)濟破產(chǎn)的廣度和深度。楊二嫂是個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zhèn)小市民形象的代表,通過這一形象,人們可以看到隨著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破產(chǎn),小市民階層也日益貧困化的現(xiàn)實。
2、感知情節(jié)
線索: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
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表觀點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三部分——回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開故鄉(xiāng)。
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xiāng)!拔摇痹诠枢l(xiāng)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并且交待了回故鄉(xiāng)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睂憽拔摇痹诠枢l(xiāng)。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舊時代中國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和精神痛苦。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jié)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xiāng)的心情和感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念。)
3、感知主題
問題設計:
此次回故鄉(xiāng),“我”的心情如何?為什么?
。▽W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能圍繞“沉重、失望”,并自圓其說即可。)
教師總結(jié):
闊別故鄉(xiāng)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內(nèi)心應是按捺不住的欣喜與激動,而“我”卻以沉重的心情感嘆物是人非。在離開故鄉(xiāng)時,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喊:渴望人與人的溝通,渴望新生活。小說以“我”回故鄉(xiāng)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xiāng)一在故鄉(xiāng)一離故鄉(xiāng)”的順序安排情節(jié),依據(jù)“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巨大變化,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生活痛苦的現(xiàn)實,揭示了封建傳統(tǒng)觀念對勞動大眾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二、剖析人物
《故鄉(xiāng)》,能否用一個字來概括故鄉(xiāng)給“我”的印象?(生答:變)
問題:那么,究竟故鄉(xiāng)的什么發(fā)生了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偃俗儯ㄒ蚤c土為例課件展示)
對比少年閏土中年閏土
外貌: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紅活圓實的手。
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紅腫,頭戴破氈帽,身穿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動作:活潑剛健,動作干脆利落,說話脫口而出,樸質(zhì)、生動;有智有勇,熱情、純真。
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
對“我”的態(tài)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稀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對“我”恭恭敬敬,稱呼“我”為老爺,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對生活的態(tài)度: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把希望寄托在神靈上。
說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國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生活痛苦的現(xiàn)實。勞苦大眾在封建傳統(tǒng)觀念轄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诰白儯ㄕn件展示)
二十年前:這里有“深藍”的天空,有“金黃”的圓月,有“碧綠”的西瓜,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美麗)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為少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xiāng)的象征。與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十年后: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陰晦)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冬景圖,初步表現(xiàn)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舊中國農(nóng)村破產(chǎn)的悲慘狀況,為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huán)境,烘托了閏土的悲慘命運和“我”的悲涼心情。
問題:以前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真的不相同嗎?為什么?
(學生紛紛發(fā)表見解)
教師引導:
其實,以前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沒有什么不同,只不過那時“我”是以純真少年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罷了,所以世界顯得那樣單純、美好,甚至有一絲神奇。
問題:然而是什么原因讓“我”覺得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如此美麗,而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卻如此讓人失望呢?
。▽W生討論)
教師總結(jié):
心情在作怪。而心情的沉重主要來自于人的變化:兒時故鄉(xiāng),給我許多歡樂、甜蜜的回憶,甚至可以說代表了一種“理想”;而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卻面目全非,毫無生氣,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純真與溫情,變得冷漠、麻木、市儈和猥瑣,使“我”感到“希望”的幻滅,心中無比的“悲哀”。
問題:在表現(xiàn)人物二十年前的關(guān)系變化時,你覺得哪些情節(jié)最能觸動你的靈魂?
。▽W生發(fā)言)
分析示例:
一聲“老爺”呼出了小說的主題
兒時親密無間的伙伴,二十多年后的聚首,一聲悲慘而又冰冷的“老爺”生生把兩個本該是“西窗剪燭”“夜話巴山”的朋友隔成了兩個迥異的世界。這中間,隔著的應該是推不倒的大山,填不盡的,即使是愚公、精衛(wèi)也奈何不了的。這也帶給作者深深的思考:
齊讀“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三、品味句子含義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zhuǎn)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引導:“我”否定了三種人的生活,寄托了“我”下一代有過上新的美好的生活的殷切希望。三個“辛苦”的內(nèi)容——“我”:生活不安定、到處奔波忙碌;閏土:貧窮窘迫、愚昧麻木;楊二嫂:生活每況愈下而變得尖酸刻薄、自私勢利、處心積慮。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13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4、重點、難點:理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學法指南】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jié)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diào)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景
第一層:總寫北國風光;
第二層:具體寫冰封雪飄;
第三層:設想雪后美景;
下片:議論、抒情
第一層:評論歷代英雄;
第二層:抒發(fā)宏偉抱負。
1、毛澤東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毛澤東同志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詩詞作品的獨特風格。筆意爽健,格調(diào)流暢,在內(nèi)容和藝術(shù)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xiàn)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為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卷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群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chuàng)造出詩詞藝術(shù)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為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于景,充滿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贊美,引出無數(shù)英雄,并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于議!熬阃印庇稍u點歷史人物轉(zhuǎn)到贊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fā)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xiàn)力的極富個性。
詞是詩歌的一種的語言,要求簡潔、凝練、貼切、而又生動形象!肚邎@春·雪》全詞僅114字,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通過景物描寫,評說歷代英雄,來抒發(fā)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上闋一個“望”字,下闋一個“惜”字,各自領起下文,貼切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景物的情境,評說古人的心態(tài)。此外,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扒Ю锉,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運用比喻、對偶,
初三語文教案模板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厚實、嬉鬧、乖巧、驅(qū)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nèi)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鑒賞小說的方法。
3、品味小說精美傳神、意味深長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奮進信念,培養(yǎng)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點】:
1、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2、標題的含義。
【教學難點】:
品味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jié)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zhàn)勝了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歷程。孤獨,是生活給予人生成長的一道美麗又殘酷的題目,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含深刻意味。在體驗欣賞過程中。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發(fā)學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態(tài),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yǎng)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文中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如鴨群、蘆蕩、風雨)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教讀課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體會環(huán)境、細節(jié)描寫對人物刻畫、主題表達的重要作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的文采修飾,符合少年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環(huán)境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和主題起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思索,充分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曾經(jīng)感受過孤獨嗎?可以說,孤獨是一根尖銳的針,常常刺痛我們脆弱的心,讓我們難以忍受;孤獨也是一朵鮮花,可以讓我們的生命顯得更加燦爛。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孤獨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曹文軒的小說《孤獨之旅》,體會孤獨帶給人的滋味。
【板題】:
孤獨之旅
曹文軒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默讀時注意在文中圈點勾畫出與課文標題有關(guān)的主要信息。
2、注意下列漢字的讀音:(小黑板出示)
軒(xuān) 嬉鬧(xī) 凹地(āo) 雍(yōng) 摻雜(chān)
膽怯(qiè) 撅(juē) 給予(jǔ yǔ) 覓食(mì) 撩逗(1ióo)
【初三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初三語文教案02-07
初三語文教案優(yōu)秀09-22
初三語文教案《愚公移山》11-07
初三語文的教學反思03-24
初三語文的教學總結(jié)02-02
初三語文教學反思06-13
語文初三教學反思03-27
初三語文工作總結(jié)(精選)10-21
初三語文工作總結(jié)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