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yōu)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及其散文風格,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以及“形散神不散”的
特點,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及質(zhì)疑思考,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悟文本的人文價值和作者的大愛情懷。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以及“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通過合作探究及質(zhì)疑思考,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
教學難點:
體悟文本的人文價值和作者的大愛情懷。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班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地方,能不能分別用兩句話形容一下自己的家鄉(xiāng)和你現(xiàn)在所在城市天津?
(學生發(fā)言)
二、解決重點
1、自主閱讀
要求:結(jié)合學案中關(guān)于作者的介紹和生字詞閱讀課文,同時思考問題“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是‘總-分’式還是‘總-分-總’式”?
2、同學發(fā)言。(設(shè)計說明: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就是對文章內(nèi)容充分理解的過程。)
3、讓同學用四字格詞語概括北平動人的因素。
(自然風光 城市景象 尋常百姓 文化氣息 建筑格局 生活方式 常人心態(tài)等)
4、文本賞析
請同學暢談本文最打動自己的是哪一段,讀出來并談原因。
三、突破難點
1、質(zhì)疑思考:對于文本,有沒有你不理解或者不認同,或者覺得不能體現(xiàn)北平特色的地方,為什么?
(預設(shè):第4段在結(jié)構(gòu)上的問題,第9段和17段的內(nèi)容等) 2、同學發(fā)言。
3、教師結(jié)合林語堂的經(jīng)歷和寫作風格,分析文本。
四、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進行賞析。
2、如果你認為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結(jié)尾充分請說明理由?如果認為文章還需要一個結(jié)尾,請續(xù)寫一個結(jié)尾?
六、板書設(shè)計
一是自然風光動人。(有很多游覽的去處)
二是城市景象動人。(珠玉之城、消閑購物的天堂)
三是尋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風光動人。
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們的生活景象動人。
五是整個北平的文化氣息(包括新舊共融的文化氣息)動人。
七、反思
作為高二年級的學生,應(yīng)該對散文的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備一定的閱讀分析文章的能力,所以,教學的重難點設(shè)在了理解文本基礎(chǔ)上的質(zhì)疑思考上,放在了挖掘文本價值、理解作者情懷上。希望通過文本的閱讀,激發(fā)學生深入挖掘文章內(nèi)涵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品讀散文的興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guān)系
2、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讀品味和討論交流相結(jié)合的方法,讓學生品味文本。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北平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感覺。
教學重點: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積累散文閱讀的方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探究文章形與神的關(guān)系
提問: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樣整合起來的呢?
文章寫得很散,主要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北平的古老、多雜、包容;二是北平是一個理想的居住城市。但是這兩個方面都體現(xiàn)了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舊融新,盡管撒得開,但在精神上聚得攏,這正好體現(xiàn)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二、品味語言(教師點撥,歸類)
1、形象化的語言,創(chuàng)造一種濃厚的詩意。
賞析:
(1) “并且北平有藍天潔月,雨夏涼秋,與高爽的冬日氣候!
—— 雖是散文語句,內(nèi)在情感豐富,詞句很工穩(wěn),像詩的語句一樣有韻味。
(2)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當,清晨在花園中拔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
——更富有詩意,看似不經(jīng)意的輕描淡寫一句,表達了一種優(yōu)雅的審美情懷,令人想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2、抒情的語句,表達優(yōu)雅的審美情懷。
(1)“北平像是一個飲食專家的樂園。它有數(shù)百年的飯館,招牌被煙熏得破舊不堪,還有肩上搭著毛巾的堂倌,他們的招待是十足和藹的,因為他們在滿清政府服侍過高官大吏,曾受了傳統(tǒng)的特別訓練!
——這段文字著眼于飲食內(nèi)容,落筆于飯館的歷史、招牌、堂倌等細節(jié)。由這些細節(jié)可以看出飯館里的氛圍很是濃郁,堂倌的形象、聲音、動作等生動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飯館那種特有的讓人親切、熱情的感覺躍然紙上,作者對它的贊賞之情溢于言表。
(2)“北平是清靜的,它是一個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個院落,每院落都有一個金魚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樹;那里的果蔬新鮮;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這段話不僅寫出了居民院落的細節(jié),又院落寫到院內(nèi)的陳設(shè),院內(nèi)栽培樹木;又由樹木寫到院里種植的果木蔬菜。不僅寫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靜明亮,而且表現(xiàn)了他的豐富閑適,突出北平宜居的種種好處?傊,處處流露出對北平的喜愛欣賞。
(3)“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不具體寫是怎么新鮮的,兩個“就是”,讓讀者去盡想這種水果的形、色、味,作者的喜愛與自豪的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來,也感染了讀者!
3、細致入微的描寫,自然地流露情感。
閱讀文章第三段,請說說這一段的語言特點
(1) “在高聳的北京飯店后面,一條小路上的人過著一千年來未變的生活,誰去理那回事?離協(xié)和醫(yī)院一箭之地,有些舊式的古玩鋪,古玩商人抽著水煙袋,仍然沿用舊法去營業(yè),誰去理那回事?穿衣盡可隨便,吃飯任擇餐館,隨意樂其所好,暢情欣賞美善——誰來理你?”
——有幾個短句,有長句;還有一些對稱句(開篇幾句即是);有排比句,連在一起增強了表達的氣勢;有設(shè)問句,加重表達的語氣,提示讀者的注意。
(2)“穿衣盡可隨便,吃飯任擇餐館,隨意樂其所好,暢情欣賞美善——誰來理你?”
—— 結(jié)構(gòu)一致,節(jié)奏鮮明,瑯瑯上口!氨M”和“任”兩個詞,盡顯隨意、愜意、滿意,最后一個反問句,更是透著無比的歡愉之情!
4、多種變化的句式,文章?lián)u曳多姿。
總結(jié):形象化的語言,創(chuàng)造一種濃厚的詩意。
板書: 細致入微的描寫,自然地流露情感
多種變化的句式,文章?lián)u曳多姿
三、拓展探究
1、為什么在當時千萬人眼中在也尋常不過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變得如此的美麗動人呢?(學生討論作答,教師總結(jié))
明確:當時當?shù)氐纳鐣_有美麗動人之所在;作者獨特的審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審美的心境、心靈的鏡像。
本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描寫了身居北平所見景象,還在于寫出了一種情懷、情調(diào)、情韻。作者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化故土與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養(yǎng)出來的知識分子,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雅情懷,表現(xiàn)在文章中即有對本國歷史的崇敬、對故都文化的熱愛、對故都包容新舊事物的喜悅、對故都平民百姓的親和?梢娝炔皇且粋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個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個保持中和的、包容的態(tài)度傾向的文化人。不過從他細數(shù)故都風物時那么沉醉的情態(tài)看,他的故國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最可稱道的是作者的平民意識、平民傾向。他的眼里不只有高聳的北京飯店、皇家宮殿花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shù)博物館、大學專校等,還有平民院落、城外村莊麥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還有著木屐的東北老嫗、踢毽子的老人、裸體的兒童。文章行將結(jié)束時寫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們不是圣賢和教授,而是人力車夫。”作者雖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對勞苦大眾非常尊重、非常親近。
2、與《故都的秋》進行比較閱讀,體會散文抒情的獨特性,探究散文“形”與“神”的完美結(jié)合。
明確:從選材、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進行對比進而明確本文“形”與“神”的完美結(jié)合的方法。
板書設(shè)計
形象化的語言——創(chuàng)造一種濃厚的詩意
抒情的語句——表達優(yōu)雅的情懷
細致入微的描寫——自然地流露情感
多種變化的句式——文章?lián)u曳多姿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第九課《歡慶》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慶、獻”等7個生字。會寫“億、潔”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重點
。1)認識“慶、獻”等7個生字。會寫“億、潔”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1)認識“慶、獻”等7個生字。會寫“億、潔”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具
(1)課文朗讀錄音帶
。2)歡慶國慶的錄象片段。
。3)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制作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情景導入
1、課件出示全國人民歡慶國慶的熱鬧情景,通過花如海、歌如潮的情景感染學生。
2、讓學生說說畫面。從而導入課題:歡慶。認識生字“慶”。
(2)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詞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樂曲、-十三億,學生自瀆正音。
2、小組合作:把不認識的字找出來,請教小組同學。
3、讀讀寫寫。出示生字卡,給生字找朋友,看誰找的多。
4、介紹識字經(jīng)驗。
加一加:
大——慶南——獻只——幟
編字謎:
有水才有“潔”。三人合“奏”
。3)朗讀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愛的句子并讀給小伙伴聽。
2、展示:愿意讀的就站起來讀,愿意讀哪句就讀哪句。檢查是否讀得正確。特別是提醒“樂”在文中的不同讀音:歡樂(le)樂曲(yue).
3、整體感知。
小組輪讀第一句,每組讀一行;全班齊讀第二句。
教師引讀。
田野獻上……楓林舉起……藍天飛起……大海奏起……十三億孩子……十月一日……
。、你讀懂了什么?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分別演示出下列畫面:金色的果實、火紅的的楓樹、潔白的鴿子、波濤洶涌的大海。
5、學生看圖練朗讀。
。、學生試著背誦課文。
。ǎ矗⿲嵺`活動
備一份給祖國媽媽的禮物(可以是一句話,一幅畫,一個小制作……)
。、給課文畫一幅插圖。
。、給課文找一首相配的歌曲。
。、給課文編個舞蹈。
。础⒁陨匣顒,學生可以任選一兩項
第二課時
(1)復習回顧
自由朗讀課文
復習生字,詞語。
看圖面(課件顯示)找相應(yīng)的詞語卡片,并做小老師帶大家讀。
將詞語卡片貼與黑板,組織學生比賽讀。
。ǎ玻┰僮x入情
。薄⒄n件分別演示下列畫面:金色的田野、火紅的楓林、風翔著鴿子的藍天、波濤洶涌的大海,手捧香花的少數(shù)民族兒童。
2、學生看課件“歡慶國慶圖”自由輕聲背誦。
。ǎ常┲笇懽
1、讓學生找出田字格中的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引導發(fā)現(xiàn)這六個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左窄右寬”
。病⒔處煼秾,有重點的'指導。
億:“乙”是一筆寫成的。
潔:“吉”的上橫長下橫短。
曲:注意筆順。
祖:要注意偏旁不要多一點。
旗: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右上的“臥人”要寫小些。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3、學生描紅、臨寫。
。、完成“讀讀寫寫”的練習
(4)拓展活動
1、展示交流:學生展示各自準備的獻給祖國的禮物和給課文配的插圖、歌曲、舞蹈、交流欣賞、評價。
。病⑼扑]有關(guān)國慶的課外讀物。備注
作業(yè)布置背誦課文
抄寫生字,完成課程探索。
備一份給祖國媽媽的禮物(可以是一句話,一幅畫,一個小制作……)
板書設(shè)計
加一加:
大——慶南——獻只——幟
編字謎:
有水才有“潔”。三人合“奏”
教學后記通過感悟朗讀,讓學生更能感受到國慶的熱烈場面。
語文教案 篇3
課前準備
了解抗美援朝戰(zhàn)爭,搜集志愿軍戰(zhàn)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引入,激發(fā)探究興趣
。薄⒊鍪绢}目:
“親人”是什么意思?(有血緣關(guān)系的,關(guān)系親密的人)誰是我們的親人?
。病⒄n文中的“親人”指誰?(指大娘、小金花、大嫂,指朝鮮人民)這句話離別的話是誰說的?
。场⒔榻B時代背景:
。保梗担澳辏保霸拢袊嗣裰驹杠姾坪剖幨幍靥み^鴨綠江,開赴朝鮮,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zhàn),抵抗美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朝兩國人民終于打敗了美國侵略軍。1958年10月撤離朝鮮。在漫長的八年中,在血與火的戰(zhàn)場上,我們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生死與共。當我們打敗了侵略者,當我們完成了歷史使命,當離別的日子終于不顧人們深重的感情而來臨時,志愿軍戰(zhàn)士深情地說──引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與志愿軍戰(zhàn)士并沒有真正的血緣關(guān)系,那為什么把他們也稱為“親人”呢?──激發(fā)同學讀課文的興趣。
二、深入研讀,展示探究過程
。薄⒊踝x課文,整體感知:
哪些事例說明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⑴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⑵ 小金花,為救老王,媽媽與敵人同歸于盡。
、 大嫂,為挖野菜,炸傷了腿。
2、走進情境,感受體驗:
、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哪里看出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愿軍戰(zhàn)士?劃出相關(guān)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 交流,同學說句子,自由談體會。
、 重點出示:
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哪里寫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難和危險?大娘她們僅僅是為我們送來打糕嗎?還為我們送來了什么?(鼓勵、希望、信心……)抓住動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想象一下,說說大娘還會為我們做哪些事?
也許大娘做的事還有更多更多,這一切,怎么不使我們感動和敬佩呢?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
③ 引讀:
是啊,素不相識的大娘雖然不是我們的母親,但卻像母親一樣,甚至勝似母親。因此,在離別的一刻,我們志愿軍戰(zhàn)士動情地說──(生讀)“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師引,大娘,您就是我們的“親人”,就是我們的母親!
、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最感動人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隨機理解詞語:同歸于盡、噩耗。
② 重點指導:
小金花的媽媽與敵人同歸于盡,她的死重于泰山。但小金花為什么沒有哭呢?出示句子:“同志們傷心地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失去媽媽的痛,對敵人的恨,這兩種情感是多么真切,對比又如此強烈。有感情地朗讀。
、 引讀:
剛強的小金花,在失去媽媽的一刻,她沒有哭,但當與志愿軍叔叔離別時,她卻哭了,她與志愿軍戰(zhàn)士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所以,當志愿軍叔叔與小金花離別時,關(guān)心地說──(生讀)“可是今天,跟志愿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么落淚了呢?”
、 小組合作學習第三自然段:
、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詞句小組交流體會。
、 重點交流,出示句子:
“您知道我們?nèi)鄙偈卟,就挎著籃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去挖。”
到前沿陣地上挖野菜,會有哪些危險?那大嫂為什么還要去挖呢?這說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③ 引讀:
為了給戰(zhàn)士們挖蔬菜,大嫂卻為此付出了雙腿殘疾的代價,所以在志愿軍心目中,這位大嫂雖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所以,在離別的一刻,戰(zhàn)士們滿懷真情地說──(生讀)“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缺乏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三、再讀課文,加深體驗
1、在這些感人的故事中,最打動你的'是哪個人的事跡呢?有感情地讀一讀。
。、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同學自由說。
。、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風一起渡過,八年的崢嶸歲月一起走過,血與肉凝成的深情厚誼怎能不感天動地?怎能不牽腸掛肚!讓我們齊聲讀──再見了,親人!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領(lǐng)悟?qū)懛?/p>
。薄⑦x擇你最感動的一個人物的事跡,有感情地朗讀。
。、同學分別讀不同的故事。
3、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這三個自然段雖內(nèi)容有別,但寫法相似,這三個朝鮮人民的代表人物都為志愿軍付出了數(shù)不清的日日夜夜、說不盡的關(guān)心協(xié)助,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這樣高的代價”,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每一段最后的一個反問句,都強烈地表達了我們對朝鮮親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刨根究底,再讀再悟
。薄⒖捎H可敬的朝鮮人民,為什么要像親人一樣對待我們志愿軍戰(zhàn)士呢?再讀課文,找出句子體會。
。、交流:
五次戰(zhàn)役的時候,由于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yīng)困難。我們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
偵察員老王到敵占區(qū)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關(guān)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個班的鬼子看守著。
1952年的春天,金達萊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我們?nèi)鄙僖安恕?/p>
這些描寫說明了什么?
3、志愿軍戰(zhàn)士踏上異國他鄉(xiāng),與朝鮮人民一起浴血奮戰(zhàn);朝鮮人民關(guān)心志愿軍戰(zhàn)士,軍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為了什么?
(為了一起的敵人,為了一起的心愿──和平,這就是愛國主義,這就是國際主義精神。)
四、創(chuàng)設(shè)情境,體驗朗讀
。薄旊x別的啜泣聲與長鳴的汽笛交織在一起時,當我們從車窗伸出手、探出頭跟朝鮮親人再見時,當列車的轟鳴一聲緊似一聲時,你的心情是怎樣呢?請通過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讀來表示出你的心情。
。病⒅该x──互評──齊讀。
3、讀了這幾自然段,你覺得當時的場景可以用哪幾個詞來形容?
。y舍難分、依依不舍……)
。础⒄且驗橹谐瘍蓢嗣竦挠颜x是用鮮血凝成的,兩國人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所以說這種友誼是偉大的友誼,這種感情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
五、總結(jié)全文,回歸整體
1、齊聲朗讀課文。
2、這篇課文是以志愿軍的口吻來說的,但是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肯定也有千言萬語要表達。想一想,朝鮮人民會說些什么?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們的口氣,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
六、作業(yè)
1、背誦喜歡的段落。
。、摘錄使自身感動的句子。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0-11
語文教案12-16
語文教案12-16
語文教案12-15
語文教案12-15
語文教案12-14
語文教案12-14
語文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