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泥人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泥人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泥人教案1
教學目標:
了解泥塑的起源與發(fā)展;
通過欣賞地方性的小泥人作品,了解泥人藝術的基本造型方法;
學會運用黃泥等原始材料,有創(chuàng)意地設計與制作生動的小泥人。
過程:
導入新課,欣賞與討論,探索與歸納,設計與創(chuàng)作,展示與評價
方法: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泥人作品的造型特征與表現手法,收集一些泥人的參考資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嘗試和探索,運用多種泥塑語言、造型和裝飾手法創(chuàng)作生動小泥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欣賞地方性優(yōu)秀泥人作品,體驗泥塑這種原始材料制作的樂趣,體會泥人簡單質樸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對古老民間藝術的熱愛;了解泥人等民間藝術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用自制的泥人作品表現情感思想,裝飾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
設計思路:
注重欣賞與思考,強調直接通過動手制作來掌握泥人的造型與表現能力。
課題導入一段視頻可以吸引許多學生的興趣,先是從教學中從采用的方法來切合課題。附加一些具代表性的作品圖,結合理論知識,讓學生對小泥人的造型理解更加深入。結合知識與技能和教學目標,在對作品圖進行欣賞時,引導學生討論、設計與制作小泥人。
用原始材料制作小泥人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是個新鮮事,在分析與引導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進行示范與指導。學生也可以在制作中觀察與討論,以便更好的學習與掌握小泥人的造型與表現。
由于黃泥等原始材料的稀稠程度不容易控制;因此為了教室整潔,教師可以選擇在課前準備好稀稠適中的泥;同時學生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不但解決了時間問題,也方便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助于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智慧和群體的精神。
制作完成后,可讓同學根據每組的作品展開交流、討論與評價,在評價中,著重在于小組協作時的感受和對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想及造型表現的理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能觀察和理解各種民間泥塑的造型風格與表現形式,掌握制作泥人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在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時運用泥塑夸張、變形等造型與表現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
教學學具:
教學設備及軟件:
多媒體設備
基本材料與工具:黃泥、顏料、平鏟、雕刻刀、刮刀等輔助材料:噴壺、砂布等
參考資料:
教師的示范作品;“泥人張”作品圖冊學生準備:繪畫紙(或速寫本)、顏料、各色碎布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1分鐘)按常規(guī)進行。
2、前提測評/導入新課(8分鐘)
師:同學們,(PPT)老師今天上課之前先帶大家一起來看一個小故事(打開視頻)。師:誰能告訴我,從故事中他看到了什么?生:一個勇敢的小泥人在過河。
師總結:對。這個勇敢的小泥人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主角(PPT,課題)。
3、認定目標
出示課題:《生動的小泥人》PPT。
4、教學活動(13分鐘)
師:大家都知道,泥塑很早就存在了,大家知道什么是泥塑嗎?它的起源距今多少年呢?師:泥塑,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起源于新石器時期,距今已有4千至1萬年的歷史了。(PPT)
師:大家有沒有見過泥塑?生:見過/沒見過。
師:大家都見過什么樣的泥塑?有哪些種類?生:討論回答,列舉出。師歸納:泥塑的種類有很多,在這里,我們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無錫惠山泥人和天津“泥人張”作品來深入地學習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的民間泥塑。
無錫惠山泥人的起源與發(fā)展。(PPT)
2師:大家看一下這兩幅圖片,它們的造型與表現方式有什么不同?天津“泥人張”起源與發(fā)展。(PPT)
師:下面大家欣賞一些“泥人張”的代表作品,并思考與討論,它們的造型與表現方式有什么獨特之處。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與欣賞,我們來思考一下泥人的造型與表現需要運用哪些技法呢?(板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捏、壓、粘、接。這四個字是塑造泥人造型最主要的技法。
師:那么在制作中主要需要那些步驟呢?又該注意哪些呢?(PPT展示制作步驟)師:在制作過程中,需特別注意以下步驟:首先是和泥時應注意:加水要適中,然后反復揉捏至不黏手而有可塑性方可。當然,這一步老師已經替大家完成了,但同學們字啊以后的自己創(chuàng)作中一定要特別注意。其次是刻畫細節(jié)時,對于細節(jié)部分在刻畫及粘貼需小心謹慎,以免損壞以完成的部分。尤其在刻畫中要注意安全。最后是晾干,大家需將做好的泥人放置在布、報紙(或其它吸水較好的紙)上面晾干。這是因為布、報紙等可以吸收多余的水分,防止泥人在晾曬的過程中開裂。
師:關于小泥人的制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大家都明白了嗎?生:明白了。
師:那么,接下來讓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并動手制作一個生動的小泥人吧。
5、作業(yè)要求(板書)
要求:發(fā)揮想象力設計并制作一件小泥人作品。
強調:重點放在運用夸張、變形等造型表現的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制作過程中注意安全。
6、學生練習教師輔導(18分鐘)
師: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引導了解小泥人的造型觀念,培養(yǎng)審美觀,加強動手表現能力。
生:小組間相互協作,充分運用已有材料,發(fā)揮想象力和獨創(chuàng)性,耐心細致安全地完成作業(yè)。
7、教學評價和小結(5分鐘)
歸納本科的教學內容,請每組同學將制作的小泥人作品在講臺上展示,分組邀請學生談論在小組協作時的感受和對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想及造型表現的理解。然后教師總結與點評,肯定優(yōu)點,指出缺點,以深化理解,增加興趣。
教學反思
用視頻的方式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制作時,和泥這一制作過程比較難控制且易污染教室,所以選擇課前準備好;同時讓學生采取小組分工制作,不但解決了時間問題,也有助于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智慧和群體的精神。在引導過程中,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去制作,不少學生創(chuàng)作出了意想不到的優(yōu)秀作品。只要學生有想法、有個性,就應該適當地表揚,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幫助。充分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課件設計力求簡單實用。學生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展開想像,并能夠從嘗試體驗中發(fā)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不足之處是學生作為研究的主體,其研究的深度廣度有欠缺,需要注重引導、幫助;另一方面,學生的能力和研究積極性良莠不齊,教師要主動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小泥人教案2
一、教材分析與學習時間安排
《生動小泥人》是人美版美術教材第13冊第四課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并通過小小的泥人來了解祖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文化,欣賞各地區(qū)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特別是了解文化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學習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本課我計劃兩課時完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民間藝術是中國的文化遺產,民間泥塑表達了勞動人民純真、熱烈,樂觀向上的感情,無拘無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濃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運用夸張、簡練的基本造型方法,給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標:用黏土捏一個生動的小泥人,體驗原始材料的樂趣。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民間泥塑作品,特別是陜西鳳翔泥塑,通過制作陜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文化的情感和弘揚民間藝術的愿望。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欣賞各種風格的民間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難點:如何運用泥塑造型的夸張、變形等方法制作生動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安塞腰鼓”視頻、鳳翔泥虎彩塑一件
學具準備: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學特點
引導、啟發(fā),將家鄉(xiāng)本土文化貫穿其中,使學生領會家鄉(xiāng)文化的內涵,培養(yǎng)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和保護家鄉(xiāng)文化的責任感。
六、教學過程
。ㄒ唬蕚潆A段:課前5分鐘,課件展示一組民間泥塑作品。(背景音樂:悠揚悅耳的二胡音樂)
設計意圖:上課前先烘托出一種民間藝術氛圍,學生從中領略民間藝術的稚拙樸素的美感,并通過對屏幕上圖片的觀察,交流信息,為學習本課知識打下基礎。
。ǘ┬抡n學習
一、激發(fā)興趣,欣賞導入(約15分鐘)
欣賞活動一:教師提問“你們見過屏幕上的這些作品嗎?它屬于,?”
學生異口同聲:“泥塑作品”。
教師簡介泥塑:“泥塑就是用泥巴來造型,是我國民間美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教師再次啟發(fā)學生:“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于我國的什么地區(qū)?”
學生回答:“陜西鳳翔地區(qū)”。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鳳翔泥塑是我們陜西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鳳翔泥塑欣賞起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請學生概括鳳翔泥塑的.特點:學生歸納出“造型生動”“夸張”“色彩對比強烈”“有花紋”等。
教師總結:我們陜西的鳳翔泥塑是從周朝就開始出現雛形,有流傳至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民間泥塑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員,鳳翔泥塑吸取了我們陜西民間年畫、剪紙、刺繡中的紋飾,造型夸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的喜愛。每逢過年或趕廟會的時候當地人就要以泥塑為禮品,在孩子過滿月時,長輩們要送泥虎。
教師出示鳳翔泥虎實物,提問學生送泥虎的原因,學生回答出:生龍活虎,虎頭虎腦。
教師對同學們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補充:鳳翔泥虎概括了兇猛動物的性格特征,如圓睜的怒目、尖利的牙齒,也有驅邪避難、吉祥如意的含義,它的色彩運用了鳳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顏色如大紅、桃紅、晶綠、米黃為主色并以黑色勾線進行填彩敷色。請同學們觀察它的造型后討論總結:夸張,大大的耳朵象兩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蓮的形象象征“蓮生貴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錢幣圖案象征“富貴榮華”,教師總結,民間藝人在泥塑作品中敷于美好的愿望。
幻燈片欣賞二:天津泥人張彩塑
通過欣賞比較,教師啟發(fā)同學們說出天津泥人張彩塑的特點,教師總結,泥人張彩塑是清道光緒年間發(fā)展起來自張明山先生首創(chuàng),隨后傳給張玉亭、張景祜、張錫等,流傳到今有100多年歷史,泥人張彩塑一般高不過尺,多取材于民間傳說,神話人物,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動,用色典雅秀麗。
幻燈片三:江蘇無錫惠山泥人
教師啟發(fā)學生說出這一組泥塑為江蘇無錫惠山泥人并總結特點,教師補充并總結,惠山泥人相傳有400多年歷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壽桃、元寶,有的身掛金鎖片,色彩鮮明亮麗,體現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幻燈片四:河南淮陽“泥泥狗”
學生討論總結河南淮陽“泥泥狗”的特點,教師補充講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陽泥玩具的總稱,造型古樸,當地人說它是為伏羲、女媧看守陵廟的神狗,若買回去送親友,可以去邪水災。它的色彩是以黑色為底,配以紅、綠、黃、白、桃紅等色。制作過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后放于鍋中煮染黑色,最后用高梁桿削或斜尖蘸顏色,以點、線結構的圖案加以彩繪。
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上海、山東高密、北京、浙江海鹽、河北溝鎮(zhèn)等地區(qū)的泥塑作品,請同學們總結出民間泥塑的特點。
教師最后總結:泥塑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夸張生動的造型、鮮艷強烈的色彩表達了勞動人民純真、熱烈、樂觀向上的感情,無拘無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濃厚的生活情趣。欣賞了這么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們今天也學著民間藝人的樣子學習制作一個生動的小泥人。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各地泥塑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民間泥塑的特點,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產生想要動手的愿望。
二、講授新課:小泥人的技法學習
問題一: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圖例《彈吉它的小男孩》
教師分別講解演示泥條法、泥團結、泥板法、塑形法,請同學們根據圖例依次說明什么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演示,同學們能直觀學習制作方法,通過圖例對比,啟發(fā)學生知道小泥人身體的各個部分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完成。
問題二:小泥人的制作步驟。
出示步驟圖解,分別制作頭、身體、四肢道具等,又將各部分粘接,強調要將接口處抹平。
問題三: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動”?
欣賞:東漢《擊鼓說唱俑》
課堂活動:請同學們做擊鼓說唱俑的動作,體會說唱藝人夸張的動作和表情。
說唱藝人席地而坐,頭部碩大,裹著頭巾,前額由大笑而布滿皺紋,左臂環(huán)抱一個圓鼓,右手高舉鼓錘,動作手舞足蹈,表情眉開眼笑,仿佛表演已經進入高潮,雖然我們不了解他說唱的內容,但一看到這位熱情、樂觀、充滿生命活動和幽默的藝人,都會受他的情緒感染。
設計意圖:由學生嘗試模仿《擊鼓說唱俑》的動作到引導學生對《擊鼓說唱俑》的分析,教會學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動起來,突破本課難點。
(三)、課堂練習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小泥人的制作方法與步驟,感受了《擊鼓說唱俑》中說唱藝人生動的動作表情,讓我們也嘗試創(chuàng)作一個具有陜西特色的生動的小泥人。我們陜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現出西北人民粗獷、豪放氣質的要屬陜北的安塞腰鼓了。”(課件出示小資料:安塞腰鼓是陜北特有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每逢歡度節(jié)日、慶祝豐收的時候,當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興。安塞腰鼓的演出陣容龐大,一般都有60多名鼓手,動作豪邁粗獷、舞姿剛勁奔放,體現了陜北人民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下面讓我們欣賞一段安塞腰鼓視頻,請同學們體會!
視頻播放:陜北安塞腰鼓
請同學們用一些詞來描繪陜北安塞腰鼓的氣勢。學生:“剛毅”、“兇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師:“請同學們欣賞由雕刻家劉士銘制做的銅塑《安塞腰鼓》!笔箤W生了解:不用做細節(jié)的刻畫,重點表現了鼓手的動作、氣質即可。
學生嘗試制作一個鼓手形象。(背景音樂:陜北安塞腰鼓)
設計意圖:這個課堂練習的設計目的一是為了弘揚陜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學們通過練習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動”,也為了使作業(yè)具有可比性,為下節(jié)課的自由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ㄋ模┱故、評價
將同學們的泥塑作品統一布置放至班內桌子上,舉辦一個小型泥塑展,請同學們欣賞評出最生動小泥人。
。ㄎ澹┫抡n
總結本課重難點,自我檢測。布置下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自由創(chuàng)作一個生動的小泥人。
七、教學反思
《生動小泥人》這一課首先從欣賞民間泥塑入手,讓學生了解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同時在欣賞中產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在制作方法上我避免了直接傳授技法,而是由學生欣賞總結和教師演示想結合,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在解決難點“如何使小泥人生動”的問題上我出示了《擊鼓說唱俑》,引導學生通過做動作、學表情,分析其生動的原因,啟發(fā)學生學習制作;在練習上我設計了讓學生來制作陜北安塞腰鼓的鼓手形象,這樣一是為了宏揚陜西本土文化,另外安塞腰鼓本身非常生動,能夠帶給人一種沖擊力量比較容易表現,同時將美術與音樂很好的結合,使學生感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旋律和結構,并隨A段音樂的節(jié)拍表現捏泥人欣賞泥人的動作,體驗和表達歡快的情緒。
2、創(chuàng)編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樂優(yōu)美舒緩的情緒。
3、在與同伴協作的過程中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音樂《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ㄒ唬⿲胄∨笥,你們捏過泥人嗎?捏泥人要做哪些動作呢?(根據幼兒回答,帶幼兒有節(jié)奏的說做動作。)
(二)了解音樂《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我們?yōu)樗渖弦欢魏寐牭囊魳,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做捏泥人的動作吧!(完整欣賞《喜洋洋》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樣的感覺?
2、這段音樂共有幾段,每段是不是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次欣賞音樂)
3、分段欣賞,區(qū)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動作,配合體會《喜洋洋》樂曲A段音樂的歡快節(jié)奏。
1、教師示范做捏泥人動作。邊做團搓壓捏的動作,邊念: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胳膊;壓,壓,壓身體;捏,捏,捏手腳。
2、幼兒練習,一起隨著音樂節(jié)奏做捏泥人的動作。
第一遍:兒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動作大)
。ㄋ模﹦(chuàng)編泥人造型,隨B段音樂用舒緩的動作表現。
1、教師示范泥人造型。(師隨B段音樂,與一幼兒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導幼兒感受造型過程。
3、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泥人造型。
4、幼兒兩兩合作,聽B段音樂練習。
。ㄎ澹╇SA段音樂表現欣賞泥人時高興和贊賞的動作神態(tài)。
1、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欣賞泥人的動作神態(tài)。
泥人捏好了,真高興啊!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和神態(tài)來表示高興來贊賞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師示范表現欣賞泥人的情景。
3、幼兒隨音樂表現。
。┩暾憩F捏泥人的過程。
1、師隨音樂示范一次。
2、幼兒隨音樂完整表現。
3、請客人老師合作一次。
。ㄆ撸┱勗捫〗Y。
進一步明確音樂《喜洋洋》讓人開心,與同伴協作讓人開心,希望小朋友把開心和快樂帶給更多的朋友。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以喜慶的樂曲貫穿始終,增強了活動氛圍;顒右婚_始我引導幼兒說說做做捏泥人的動作,為下面做游戲做了鋪墊。在引導幼兒聽音樂做捏泥人的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比較單調,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點受拘束。幼兒兩兩合作的環(huán)節(jié)是活動高潮,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較高。
小泥人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了解人體的基本形態(tài)結構,培養(yǎng)立體造型能力。
2、掌握立體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驟。
3、養(yǎng)成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教學設計:
活動:發(fā)揮想象,用泥巴捏幾個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
一、“我變小了”想一想
1、課件(1)背景音樂,魔法師話外音。
2、學生蹲下聽音樂,想象情景。
二、“做個小人”試一試
1、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2、指名展示,師生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動一動
1、課件(2)小泥人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生同做“小泥人體操”。
3、師捏泥人動態(tài)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樂一樂
1、課件(3)小泥人圖片欣賞。
2、師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學生下位自由展示。
4、師:巧妙利用材料,運用各種泥塑方法進行美化。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課件(4)組合泥人圖片欣賞。
2、分組討論。
3、小組合作表現。
六、自我展示評一評
1、學生下位自由觀賞交流。
2、指名介紹、作品。
3、師下課。
小泥人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養(yǎng)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
3、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重點
在活動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難點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據情境做出各種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學準備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各種黏土。
教學方法
體驗與討論相結合,探究式方法。
板書設計生動的.小泥人
騎雞娃陜西安寨
踏青北京
擊鼓說唱傭漢(夸張、詼諧)
制作要求:大膽、生動、夸張)
教學過程
一、走進教室 看一看
1、課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回答(引導學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師小結并揭示課題。
二、做個泥人 試一試
1、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教師在視頻展示臺示范講解。(強調“隨意捏”,要大膽,可夸張一點)
2、指名展示,師主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 動一動
1、課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主同做“小泥人的體操”。
3、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讓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動作呢?
教師小結捏泥人動態(tài)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樂一樂
1、課件展示5張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圖片。
提問:你覺得他們美嗎?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師生共同總結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課件展示。
2、師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師主共同點評、調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課件展示一組小泥人的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從泥人的動態(tài)、細節(jié)的美化以及組合幾方面來欣賞。
2、分組討論:我們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做游戲,做什么游戲。
3、小組合作表現。
六、展示泥人 評一評
小泥人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的泥 塑造型方法, 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形象,并通過小小的泥人來了解祖國民間藝術 文化。 欣賞古代、 現代各地區(qū)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 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 了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教學目標
1 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 培養(yǎng)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
3 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三、教學重點:在活動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四、教學難點:想象一定的情操,并根據情境作出各種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五、教學準備:,彩泥
六、教學過程
。ㄒ唬┱n前延伸 預習課文,搜集資料。
。ǘ┱n內探究
1.引入
。1)出示泥人圖片 師:同學們看那,我們教室里來了群泥人朋友,猜猜看他們在做什么呢? 生:做游戲?跳舞?做操??? 師:多么生動、有趣的小泥人!你們想不想也捏個泥人玩玩呢?
。2)揭示課題《小泥人》
2 .做個泥人試試
(1)想一想 提問:“人由哪些基本結構組成的呢?” 生:人由頭、身子、四肢這幾大部分組成。
。2)嘗試:請同學們根據人的基本結構隨意的捏個小人試試。
。3)展示、調整
(4)教師示范講解
、 捏制時可用揉、捏的方法,頭可以似圓非圓,人可隨意夸張變形。
② 捏制身軀時可以整塊泥捏制,也可分軀干、手、腳捏制拼接,拼接處可 用牙簽連接。
3 .“捏捏泥人”動一動
。1)看看課本上的小泥人,提問:“這些小泥人都在做什么呢?你是怎么 看出來的?” 生:他們有的在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有的在攀爬,有的在踢球,還有的在 釣魚。 生:我們是從他們不同的動作上看出來的。
(2)怎樣讓我們的小泥人也動起來呢?誰上來試試?
。3)學生上臺給小泥人擺動作
4 .美化泥人
(1)欣賞彩泥作品(出示作品《西游記》《望梅止渴》《青蛙王子》)
(2)提問:“同學們看看這些小泥人漂亮嗎?說說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做成 的?”
(3)教師邊小結邊示范 他們用不同顏色的彩泥搭配在一起, 再運用添加、 刻畫的方法對人物的表情、 穿戴、飾物進行美化,注意不要太復雜,面部表情要夸張、有趣。
5 .作業(yè)要求
。1)四人小組合作。
。2)各組擬定一個主題,如:跑步、打球、跳舞、演奏等,做出不同 動態(tài)、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
。3)做好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做介紹。
6 .學生作業(yè),教師巡視指導
7 .展示評價
(1)小組展示介紹
。2)同學們說說自己喜歡的小泥人或一組小泥人,并說出理由
8.欣賞遷移
。1)出示小泥人簡介
。2)師總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解了小泥人,并學習、捏制了生動 有趣的小泥人,希望他們能給你們帶來無限的快樂!
(三)課后提升
粘土除了可以捏人還可以捏小動物噢,神奇嗎?趕緊試一試吧!
小泥人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養(yǎng)動手能力與合作。
3、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學難點: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據情境做出各種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學準備:課件陶泥
教學過程:
一、走進教室看一看
1、課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回答(引導學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師并揭示課題。
二、做個泥人試一試
1、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教師在視頻展示臺示范講解。(強調“隨意捏”,要大膽,可夸張一點)
2、指名展示,師主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動一動
1、課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主同做“小泥人的.體操”。
3、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讓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動作呢?
教師捏泥人動態(tài)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樂一樂
1、課件展示5張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圖片。
提問:你覺得他們美嗎?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師生共同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課件展示。
2、師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師主共同點評、調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課件展示一組小泥人的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從泥人的動態(tài)、細節(jié)的美化以及組合幾方面來欣賞。
2、分組討論:我們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做游戲,做什么游戲。
3、小組合作表現。
六、展示泥人評一評
1、學生下位自由觀賞交流,評己最喜歡的一個小泥人和一組小泥人。
2、指名介紹、作品。
引導學生從小泥人的動態(tài)、美化以及小組的配合幾方面來說。
3、教師。
小泥人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夸張的臉部表情,抓住人物頭像特征,進行夸張的表現手法,用泥板成型的方法進行夸張的臉部塑造。
2、啟發(fā)學生觀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板成型進行夸張塑造,大膽趣味地表現人物頭像,提高學生對人物特征的觀察及立體造型表現力。
3、體驗用泥板夸張表現人物頭像造型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細心觀察,關心他人,欣賞燒好的作品,感受陶堅韌的品質。
教學重點:
用泥板成型來表現夸張的人臉。
教學難點: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進行夸張的泥板立體造型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游戲導入,對著自己組的同學做一個夸張的表情,選一個表情最夸張的同學上臺給同學們欣賞。
學生:相互觀看同學夸張的`臉
二、課堂發(fā)展
1、什么是夸張,就是運用想象與變形,夸大事物的一些特征。(加深對夸張的理解)
2、出示課件,欣賞感悟夸張的表現手法。
設問:對比真人明星相片和漫畫像,你覺得哪個地方最夸張?學生:臉比真人的更圓,嘴巴更大。
學生感受局部特征的夸張,加深對夸張表現手法的認識。學生思考回答夸張的作用,人物有趣幽默更具有感染力。
教師小結:女明星比較圓潤,豐滿,抓住她比較圓潤的特征,用了夸張的手法把臉變得更圓……
得出夸張之藝術手法
游戲:圖中哪個部位進行了夸張?
3、欣賞古代作品和學生作品。啟發(fā)用泥板變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塑造夸張的五官,有很多的變化。
三、教師演示步驟教師演示步驟:泥板成型頭像的步驟:
1、壓一塊長方形泥板
2、變成圓柱形
3、在圓柱體的表面扭曲塑造夸張的臉部表情,再添加上捏塑的五官。
。ㄗ⒁猓簝蓧K陶土用水銜接會更容易牢固,多種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條組合成眼睛。)
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注意壓泥板的厚度要均勻,臉部的表情要夸張。
四、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回想剛才看到的同學夸張的臉,你想重點夸張哪個地方呢?學生思考,小組派代表回答
五、反思評價
組織評價活動,教師將學生做的作品拍下放進電腦,進行展示評價。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教師評價。
六、課后延伸
注意觀察生活,尋找更多有趣夸張的臉,引導學生欣賞經過高溫燒成的作品。
小泥人教案8
一、教學理念
傳統的美術教育過重地傾向于美術專業(yè)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比較注重技能、技巧訓練,忽略對學生審美感受的引導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學的和實際生活環(huán)境相脫節(jié),學生的美術興趣難以長期堅持。在大力提倡素質和人文精神的背景下,顯然這樣教學模式已不能符合現在教育的發(fā)展。農村的美術教育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利用本地資源進行美術教學。在本教學方案中,我采用有別于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使得美術教育的實際和所想提倡的主導方向相協調:
。ㄒ唬┳⒅貙W生的興趣感受
對于初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愛好是他們對一樣事物最能堅持的態(tài)度,在本方案中,我在上課是將泥用食用紙包起來,形成一種類似巧克力一樣的物體放在講臺上,并用布蒙著,先讓學生用手摸一摸、想一想,這可能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掀開布,看看可能是什么,給學生造成一種新鮮感,提高興趣。農村的孩子,對于泥巴應該不會陌生,很多孩子都是從小開始玩泥巴,比如“玩家家”等游戲,都是他們兒時常見的游戲形式。
在學生興趣的支持下,讓大家自己玩一玩泥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觸覺、視覺等多種感觀,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抓住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恰當美育教育。
。ǘ┠:佬g學科門類界限、綜合各科內容
在學生玩泥巴的過程中,一直注重學生的感受,教師不再傳授過多的技能教學,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玩”,結合現代教育提倡的學科整合思路,將一個內容放到各科中去感受,因此我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語文學科故事教學:如“女媧捏土造人”這個神化;結合現在電腦教育,我又設置“在網上查找有關資料”為問題,與信息技術課相結合,讓學生查找網上內容,既找到的資源又了解上網的優(yōu)勢,使問題得到延伸;但在學科綜合的過程中我們還是以美術學科為側重點,做到能跨學科教學,但又不離美術學科的美育教學工作。
(三)審美教育落實每一細節(jié)
學者普利漢諾夫說:“當我們看見一件藝術品,我們如果只產生有益于社會的考慮,這樣就不能得到審美的快感!泵棵繉W生做到比較有趣味,創(chuàng)新的東西時,老師就將作品都展示給全班學生,特別有些學生帶了自己準備的有趣的瓶子,將泥土編排成各種形狀,依托在瓶子上,讓學生感受作品的.特別之處;用手去體會各種凹凸不平的肌理感受和泥巴軟軟的材質效果。讓審美教育做到又能做好,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的強大感染力。
二、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
1、嘗試用身邊的材質(泥巴)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2、用泥巴通過揉捏敲等方式來制造自己喜歡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過活動來了解襲擊想要了解的有關泥巴方方面面的知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玩泥土、塑造形體。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教學準備:
泥巴、教學課件、惠山泥人
教學設計思路:
1、請學生猜猜、摸摸、看看老師準備的類似巧克力糖的泥巴(激發(fā)學生的欲望,獲得視覺、觸覺的感受,初步體會到材質的不同效果和美。)
2、提問學生是否玩過泥巴,(農村的孩子對于泥巴應該不會陌生,從提問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都玩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來做一些簡單的造型(放棄專業(yè)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讓學生對泥巴有一種喜歡)
3、講述“女媧捏土造人“的故事。請學生觀看老師準備的惠山泥人等實物并結合課件展示,闡述泥塑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民間美術的一朵奇葩。欣賞陶的作品。并展示前面學生做的較好的形狀,激發(fā)大家的表現欲望。(將審美教育落實于學生的實踐中,有機的協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4、請學生按分好的小組進行組合練習,各小組可以按照本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不固定主題。(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功能,讓學生體會合作和個人完成的區(qū)別,創(chuàng)造集體智慧)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創(chuàng)作當中。
5、點評:對小組完成的作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增強自己的信心。師生共同參加點評。
三、教后感
《生動的小泥人》是新課程美術教學的內容,起目的是讓學生在充分放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完善學生的多種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回味兒童時代經常三五成群的在一起玩泥巴的有趣情景。也鍛煉學生對泥巴濕度的控制能力和揉泥巴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課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學生對玩泥巴的興趣很高,每位學生玩泥巴的水平不同,出現各種方法、手段。由于采用與傳統不同的方式內容教學,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尤其在學生進行揉泥巴的時候,有學生高興的說:“好象在揉面粉,要做湯圓了,真好玩”。從中我感受到學生在本堂課中體會到了玩泥巴的樂趣。制作、評說時由于沒有局限,可以說作品的優(yōu)缺點,也可根據作品的形式來將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學之間有互相辯論的場面,我覺得學生學的輕松又有所得。
小泥人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運用揉、搓、捏、團圓、壓扁等方法表現人物的主要特征。
2、嘗試運用簡單造型表現人物的快樂心情。
二、活動準備:
1、微笑、大笑、偷笑等不同笑的表情泥人若干;
2、每人一面小鏡子;
3、彩泥若干,牙簽、塑料工具若干套。
三、活動過程:
。ㄒ唬┬蕾p泥人范例
出示泥人范例,請幼兒觀察他們的表情。
提問:
1、小泥人們的表情一樣嗎?
2、他們的笑一樣嗎?都是什么樣的笑?
3、你猜猜他們?yōu)槭裁葱Γ?/p>
教師引導幼兒依據小泥人笑的不同神態(tài)進行猜測,鼓勵幼兒積極調動已有的經驗,結合自己生活中開心的事來進行聯想。
。ǘ┯^察笑的表情
1、用小鏡子照一照自己笑的表情。
2、看一看別人笑的表情。
提問:
。1)、你笑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
。2)、小伙伴笑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不同的笑哪里不一樣?
教師鼓勵幼兒自己大膽表述自己觀察所得:微笑的時候:眼睛笑咪咪,嘴角向上翹;大笑的時候:嘴巴張開……
。ㄈ﹦(chuàng)意制作:快樂小泥人
1、出示材料,請幼兒介紹制作方法。
提問:你想怎樣做出小泥人?
教師引導到幼兒調動已有的玩彩泥的經驗,運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讓幼兒邊動手操作。引導全體幼兒自己動腦想一想怎么能讓小泥人站住。
2、教師簡單小結基本方法,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
教師關注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可以照鏡子捏,可以觀察小伙伴捏,可以按照泥人范例捏……
(四)快樂泥人展
1、展示介紹:
提問:
。1)你的泥人為什么笑?
。2)你是用什么方法創(chuàng)作的?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完整的語言交流表述泥工創(chuàng)作的基本技能。
2、欣賞評價:
提問:
。1)、看看小伙伴的泥人和你的泥人哪里不一樣?
。2)、你最喜歡哪個小泥人?為什么?
3、邀請其他班小朋友來參觀展覽,激發(fā)幼兒成就感。
活動延伸:
1、在區(qū)域活動中鼓勵幼兒創(chuàng)作其他表情的泥人。
2、鼓勵幼兒運用不同材料對小泥人進行裝飾。
小泥人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養(yǎng)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
3、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學難點: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據情境做出各種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學準備:課件陶泥
教學過程:
一、走進教室 看一看
1、課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圖片,提醒學教案頻道 /jiaoan/生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回答(引導學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師小結并揭示課題。
二、做個泥人 試一試
1、 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教師在視頻展示臺示范講解。(強調“隨意捏”,要大膽,可夸張一點)
2、指名展示,師主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 動一動
1、課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主同做“小泥人的`體操”。
3、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讓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教案頻道 /jiaoan/動作呢?
教師小結捏泥人動態(tài)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樂一樂
1、課件展示5張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圖片。
提問:你覺得他們美嗎?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師生共同總結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課件展示。
2、師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師主共同點評、調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課件展示一組小泥人的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從泥人的動態(tài)、細節(jié)的美化以及組合幾方面來欣賞。
2、分組討論:我們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做游戲,做什么游戲。
3、小組合作表現。
六、展示泥人 評一評
1、學生下位自由觀賞交流,評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小泥人和一組小泥人。
2、指名介紹、評價作品。
引導學生從小泥人的動態(tài)、美化以及小組的配合幾方面來說。
3、教師小結。
小泥人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聽辨媽媽的聲音,增強與母親交往的體驗,感受親子活動的樂趣。
2.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媽媽之間的情感。
3.嘗試運用故事中的語言表演故事,體驗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角色對話。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來叫醒小熊。
教學準備:
1.根據故事內容自制PPT課件。
2.小熊、熊媽媽、小鳥、老鼠、小狗、小鹿、大象圖片和頭飾。
3.故事背景圖。
4.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熊跳舞》。
5.部分幼兒的媽媽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活動(播放小熊打呼嚕的聲音)
師:噓!小朋友們聽到什么聲音了嗎?呀!現在都上課了,是誰在打呼嚕?噢,原來是小熊在打呼嚕呢。ㄔ诒尘皥D上貼上小熊睡覺圖片)那我們放個音樂把它吵醒吧!
2.播放《熊跳舞》音樂,是帶領小朋友做律動。
師:哎呀,這么大的聲音也沒把小熊吵醒,到底誰能把小熊叫醒呢?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媽媽的聲音》。
二、基本部分
1.欣賞故事第一段。
播放課件,講述故事至大象走過,地都震動了,小熊還睡著。提問:
。1)小熊睡覺時誰來了?它們發(fā)出了什么聲音?模范小動物聲音及動作。
(2)小熊醒了嗎?猜猜誰能把小熊叫醒呢?
2.欣賞故事第二段,感受故事中母子間的.情感。
播放課件,幼兒聽后提問:
(1)小熊醒來了嗎?誰叫醒了小熊?她是怎么說的?
。2)小熊說了什么?
。3)表演對話:師扮演熊媽媽,幼兒扮小熊,用合適的聲調、動作模仿它們之間的對話。
3.看圖完整欣賞故事。
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讓幼兒完整欣賞感受故事,進一步理清故事情節(jié)。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熊媽媽輕輕地說:"小熊醒來吧!"小熊就醒來了!"
(因為它是小熊的媽媽,每個孩子對自己媽媽的聲音都是最熟悉的)
4.角色表演。
請7名幼兒分別戴上頭飾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叫醒小熊。
5.親子活動:寶貝醒來吧!
請媽媽們入場,幼兒雙手交疊放在膝蓋上,頭枕在胳膊上閉眼睡覺,聽到自己的媽媽說"寶貝醒來吧"就伸個懶腰起來說:"噢,媽媽!我睡得好香呀!"跑過去擁抱媽媽。
三、結束部分
1.師小結:每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孩子,世上只有媽媽好,我們是媽媽手心里的那塊寶,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唱起來吧!
2.播放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在音樂中結束活動。
【小泥人教案】相關文章:
捏泥人教案03-21
大班教案:捏泥人04-02
小扇子教案10-12
小鈴鐺教案03-18
《小鬧鐘》教案02-26
小讀者教案02-27
《小裁縫》教案03-04
小露珠教案03-05
小烏龜的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