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6篇[熱門]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思維
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對于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新出現(xiàn)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卻毫無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我有意設計了一個全班出動擺木棒的場面,讓學生“動中生奇、動中生疑、動中生思”,進入學習新知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如,將全班學生帶到操場上分成四大組坐好(每組10人),各人先課前備好一米長的木棒,然后讓每組10人一個接一個擺10米長的一邊,四組合作擺出一個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個組分別指定小組長負責。學生們完成任務后,就會提出許多疑問:老師讓我們擺的這個正方形好大呀,在教室里可擺不出來,為什么要擺這個正方形呢?它有多大?跟我們今天學的內容有什么關系……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處在探求原由和如何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中。
二、觀察討論,獲取概念
針對學生的疑問,結合學生擺出的正方形,讓學生集中觀察:放下木棒,站到高處看正方形面積的大小,結合討論:(1)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2)面積是多少?(3)誰知道100塊這樣的.土地面積是多少?當學生討論得出100塊這樣的土地面積是10000平方米時,我馬上就告訴學生10000平方米就叫1公頃。反過來再讓學生思考:(1)你們現(xiàn)在知道1公頃是多少平方米嗎?(2)1公頃實際上是表示邊長多大的正方形面積呢?這樣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1公頃所表示的土地面積實際上是蠻大的,“公頃”的概念在學生的大腦里基本建立。
三、動手操作,發(fā)展思維
為了進一步深化“公頃”這一概念,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分組進行實地測量,深入地感知1公頃面積單位的大小。如我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幾個籃球場的面積相當于1公頃呢?學生回答想。我又問:那該怎么辦呢?學生回答必須知道籃球場的面積,也就是必須知道籃球場的常和寬。于是我將學生分成四個大組,讓每個大組拿出自備的5米長的卷尺,并發(fā)給每組測量記錄表(其中包括籃球場長、寬面積、1公頃相當于幾個籃球場的面積等幾個欄目),然后讓他們在組長指導下,開始實際測量,并做好記錄,最后集合學生匯報測量計算結果:大約有27個籃球場那么大才是1公頃(我校的籃球場)時,學生更深深體會到1公頃這個面積單位的大小了。
四、團結協(xié)作,互相交流
要求學生分組測量籃球場的長,有的測量籃球場的寬,有的在一旁監(jiān)督測量正確性,有的報測量結果,有的記錄等。充分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解決問題,把數(shù)學活動變成了學習生活,不僅使學生學到了重要的的基礎知識,還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吃苦耐勞的精神。
五、歸納總結,形成體系
最后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與1公頃這一面積單位進行比較,歸納得出公頃是用來測量土地的面積單位,它是表示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讓學生形成知識的體系。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號的唱法,并用表情、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內容。
2、通過扮演角色來理解歌詞,學習控制性的演唱“噓噓”聲。
3、體會歌曲中釣魚的情趣,感受釣魚活動的愉悅。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故事小貓釣魚,并學唱歌曲《去釣魚》。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分別扮演貓媽媽、小貓咪,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是貓媽媽,你們都是小貓咪,媽媽要帶你們去釣魚!”
(2)師生共同邊唱“去釣魚”的歌,邊入場
2、教師利用貓媽媽、小貓咪的角色活動,幫助幼兒了解歌詞的主要內容。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小河邊到了,這里有好多魚!快找塊草地坐下,架好魚竿!”
(2)幼兒學習第一段歌曲:
、儆變豪斫飧柙~中的“噓噓”聲的含義。教師提問:“釣魚的時候,要怎樣?”(教師提問時語氣偏輕)
教師:“我們用一個動作告訴朋友不要發(fā)出聲音!庇變簩W做“噓噓”動作,教師強調噓聲應輕、短促。
、诮處煼冻谝欢。教師提問:“瞧瞧媽媽是怎樣釣魚的?釣上的是什么?”幼兒唱后教師提問:“魚兒有沒有上鉤?那鉤上是什么?”
、塾變簩W唱。教師強調演唱歌曲中“釣上一堆爛水草”時的沮喪語氣。
④幼兒表現(xiàn)“哎”的'嘆氣動作,完整練唱第一段。
。3)幼兒學習第二段歌曲
、俳處煼冻诙。教師提問:“咱們來試試,這回看媽媽釣上來的是什么?”
②幼兒學唱。
、塾變罕憩F(xiàn)“嘿”的高興動作,完整練唱第二段!敖處煆娬{演唱歌曲中釣上一條大鯉魚”時的上揚聲調。
3、幼兒練習完整的演唱歌曲。
幼兒集體,分組進行完整的練唱這首歌。
教師:“釣魚正是件開心的事,我們把這件事告訴朋友們!”
最后幼兒站立演唱。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根據(jù)圖片中提供的線索,編出合乎情理的故事情節(jié)。
2.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學習詞:興高采烈、張牙舞爪。
3.懂得朋友間要互相幫助,才能戰(zhàn)勝困難。
活動準備
PPT、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一,觀察畫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圖,請你講出圖片中的時間,有誰?在干什么,用講故事的方法完整地講一講。
教師小結幼兒講述內容:有一天,小白兔、小花貓、小黃雞、大白鵝、小青蛙和烏龜一起在河邊玩。
2.小動物們的.心情怎樣?(學習詞:興高采烈)
3. 師: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突然發(fā)生了什么事?(出示大灰狼),大灰狼是怎樣出來的?師:“這是一只怎樣的大灰狼?”(學習詞:張牙舞爪)請幼兒學一學大灰狼的模樣。
4.師幼完整講述圖一的內容。
二、續(xù)編故事情節(jié)。
1.出示結尾圖(小動物已全部安全過河的圖片)
師:這時,小動物們會怎樣躲過大灰狼呢?
師:小動物們會想出什么辦法過河?請你們6個小朋友一組討論一下。然后用圖片(一些幫助過河的物體卡片)擺出過河的方法。
2.各組選一名代表講述。
3.師:哪種辦法過河又快又安全,為什么?
三、出示圖,講述故事結尾。
師:小朋友又快又安全的過了河,大灰狼會怎樣呢?小動物看到大灰狼掉進河里淹死了,會怎么說,怎么做?
小結:是的,小動物們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戰(zhàn)勝大灰狼!我們給這個故事取個題目吧!
四、看圖完整講述故事
1.師:我們小朋友根據(jù)故事的開頭,續(xù)編的故事的經過,真厲害,現(xiàn)在我們把三幅圖連起來講一講。請幼兒看圖完整講述故事。
五、遷移經驗講述。
師:小動物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戰(zhàn)勝了大灰狼,那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需要同伴的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才能完成的,請你說一說。
教師小結:是的,在我們生活、學習、游戲中,只要能和同伴互相幫助,團結合作,任何困難都能戰(zhàn)勝。
大班教案 篇4
目標:
1.基礎性目標:
、賹W跳舞蹈"葡萄豐收",進一步鞏固踮步的基本動作。
②體驗和表現(xiàn)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tài)和詼諧的風格。
2.發(fā)展性目標:學習如何交換舞伴來變換隊形
教學重點:
重點:
1、學跳舞蹈"葡萄豐收",進一步鞏固踮步的基本動作。
2、體驗和表現(xiàn)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tài)和詼諧的風格。
難點:學習如何交換舞伴來變換隊形
活動材料:材料準備:掛圖、CD、籃子10個
經驗準備:
1、幼兒初步學過踮步、手腕轉動等基本動作
2、幼兒已學會雙圈隊形。
活動過程:
活動1:一、教師談話,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圖片
T:今年的葡萄長的又大又圓,我們一起來幫助農民伯伯摘葡萄吧!
活動2:二、繼續(xù)學習舞蹈《葡萄豐收》
1、喊節(jié)拍,幼兒復習踮步及手腕轉動的`動作。
2、幼兒站好雙圈隊形,男孩轉身面對女孩,(隨樂)練習舞蹈基本動作。
3、繼續(xù)學習《葡萄豐收》的舞蹈動作。
活動3:三、學習如何交換舞伴來變換隊形
1、男孩手拉手搭成"葡萄架",教師示范摘葡萄。
2、女孩面向圈站立,按逆時針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進行摘葡萄。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繼續(xù)做摘葡萄動作。
4、喊節(jié)拍,女孩練習鉆葡萄架、摘葡萄。
5、隨樂練習交換舞伴摘葡萄。
活動4:四、完整表演舞蹈《葡萄豐收》
跟音樂一起表演舞蹈,最后一段請女孩拿好準備好的籃子挎在左手上進行表演葡萄豐收的樣子。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泥塑中搓圓、搓條、壓扁等技法,塑造出小老鼠的基本造型,并做適當?shù)难b飾。
2、通過觀看教師示范,初步掌握制作的技巧。
3、感受泥工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泥巴若干、牙簽若干、泥工板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猜一猜,它是誰?
二、 基本部分:
教師出示泥老鼠,引起幼兒興趣。
1. 你們看,它是誰?你們喜歡它嗎?
2. 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做一個泥老鼠?
教師邊提問邊示范制作泥人的方法。
1. 小老鼠的頭是什么樣子的?上面有什么?
2. 小老鼠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身體上有什么?
3. 想一想,怎樣將小老鼠的頭、四肢和身體連在一起?
步驟:
將泥先分成三份,取泥中的一份團圓,作為老鼠的頭;
用另一半泥中的一點,作為老鼠的.兩只耳朵,連在老鼠的頭上(注:老鼠的耳朵要大點);
用泥搓兩個小圓壓扁,作為眼睛粘在老鼠臉上,再取一些泥壓扁,作為老鼠的鼻子;
用泥搓成橢圓形,作為老鼠的身體(底部要平);將第三份泥成四份,搓長連在身體上(用牙簽固定),作為老鼠的四肢;
最后再用牙簽將頭部與身體連起來。
幼兒制作,教師巡回觀察并進行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指導和幫助。
教師:小老鼠,一個人感到很孤獨,沒有朋友玩,小朋友請你們幫幫小老鼠吧,用泥巴做許多老鼠好嗎?
三、 結束部分: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幼兒像同伴介紹自己制作的老鼠,教師對幼兒的制作活動表示贊賞。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掌握歌曲的升調與降調。
2.讓幼兒通過多種活動感知二拍子的節(jié)奏.
3、與家長互動表演,讓幼兒體驗與家長一起學習的樂趣.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音樂CD、節(jié)奏表、高音符號、烏龜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ㄒ唬┞犚魳愤M場。
。ǘ┞牎缎⌒觚斏仙狡隆愤@首歌曲的旋律做律動:"做拍肩動作,從下到上又從上到下。拍腿動作,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根據(jù)這首歌的升降調做動作。)
。ㄈ┏鍪疽恢粸觚攬D片,引導幼兒說出烏龜?shù)奶卣。引出主題《小小烏龜上山坡》并讓幼兒知道這只烏龜要去遠足。
1、出示高音符號教幼兒認識。
2、出示2拍子的節(jié)奏圖(用音符表示)。引導幼兒知道實心的圓表示強,空心的圓表示弱。(強說起,弱說踏。如:強弱、強弱---起踏、起踏)。
3、請兩位家長跟兩位小孩一起坐在前面的椅子上,用大與小的區(qū)別進行區(qū)分強跟弱。
4、出示第二種二拍子的音符表,(強強弱,強強弱),請四位家長跟兩位小孩用大與小的區(qū)別進行區(qū)分強跟弱。
5、認識這首歌的節(jié)拍,讓幼兒參與活動,邊玩邊念節(jié)奏(站起來站起來,高高興興站起來。坐下來坐下來,高高興興坐下來。躺下來躺下來,高高興興躺下來。)
。ㄋ模┙逃變簩W唱歌曲。
1、教師示范唱一遍。
2、教幼兒跟唱(教唱時引導幼兒跟教師一起用手做爬山的動作。)
3、師幼一起表演唱(教師帶領幼兒手搭肩膀邊唱邊學烏龜?shù)膭幼髯叱砂雸A。)
。ㄎ澹┙Y束
放音樂讓家長與幼兒互動表演(讓家長跟孩子一起圍成圓圈邊聽音樂邊學歌曲的升降調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小烏龜上山坡》是一節(jié)節(jié)奏感強、生動活潑,內容淺顯易懂幼兒較喜歡的音樂活動;顒右婚_始我就出示了山坡的背景圖及小烏龜?shù)哪九,請孩子們講講看到了什么,在請孩子們猜猜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時孩子們很感興趣,積極地參與進來。然后我以做小烏龜上山坡的游戲邊念歌詞邊引導幼兒做小烏龜爬山坡,在游戲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漲,模仿小烏龜爬山坡時模仿的可像了并還能自己想象著小烏龜爬山坡的動作,然后我強調了兩次爬山坡的速度是不一樣的,第一段較輕松,因為小烏龜剛剛開始爬,而第二段則變得慢而吃力,因為小烏龜爬久了很累。幼兒也都能很快的理解,在第一段時幼兒表現(xiàn)出動作的輕松,在第二段時幼兒能夠做到慢而沉中,一群小烏龜一起學著爬山坡,那陣式還真可愛。當孩子們初步了解了歌詞內容后,我就完整的清唱了一遍,因為游戲使孩子們對于歌詞有了一定的經驗,所以一聽就會了。但是這首歌有兩段,而且節(jié)奏也是一樣的,在之前的游戲活動時我也特別的強調了兩次爬山坡的`表現(xiàn)速度是不同的。我怕孩子在演唱時把第一段的“爬啊爬啊用力爬”和第二段的“爬啊爬到山坡上” 混淆了。所以我采用了分段學唱,盡管如此,但是還是有幼兒會混淆,由于幾個幼兒這樣一來就變得很亂,很難聽。我強調了幾次,效果還是不明顯。于是我就在唱完第一段后加了一聲嘆氣,表示很吃力,然后在唱第二段,使幼兒理解第二段要爬上山坡累但是喜悅的心情。這樣連續(xù)唱了三遍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唱正確了。我再進行分批表演的形式加深幼兒對歌曲的印象,更好的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使孩子們人人參與表演,喜歡表演。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興趣始終圍繞在活動中,體驗了音樂活動所帶給他們的樂趣。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的教案01-10
大班教案03-27
(經典)大班教案07-31
(經典)大班教案08-05
【精選】大班教案07-22
[經典]大班教案07-20
(精選)大班教案07-30
[精選]大班教案07-30
大班教案(經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