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 掌握文中的出現(xiàn)的常用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翻譯課文。
2. 理解墨子“尚賢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對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3. 學習墨子散文從不同方面層層推進進行說理的方法。
4. 學習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說理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
1. 重點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 理解“尚賢事能”的思想及對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3. 把握墨氏議論文的特點。
三、 教學思路:
1. 注重文言詞句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2. 注重對層層深入的論說方法的把握。
3. 注重對“尚賢”現(xiàn)實意義的探究。
四、 課時安排:三課時
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故事導入)
先說一個故事: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分別輔佐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避國難,他們逃出齊國分別到了魯國和莒國,后齊國內(nèi)亂,國君被殺,伺機而動的兩公子俱連夜回國。魯國發(fā)兵送公子糾回國,并派管仲帶兵堵截公子小白,管促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倒地裝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成為國君,是為齊桓公。后為齊桓公發(fā)兵攻打魯國,魯軍大敗,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公子糾為齊君兄弟,齊君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老師管仲是齊君的仇人,請把管仲送到齊國,剁成肉泥。魯人害怕遵照執(zhí)行,齊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君子,君上成了國君,如果只想治理好齊國,有我和高奚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霸業(yè),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盛,不可以失去他;腹爮乃慕ㄗh,假裝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腹凸苤僬務摪酝踔g(shù),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管仲進行改革,一時齊國大治。
但是在古代,象齊桓公這樣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并不多,而且,統(tǒng)治者常擁有世襲特權(quán),他們常依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提拔或罷免官員,出身社會下層的人即使是德才兼?zhèn),也往往受到壓制,所以墨子的“尚賢”的主張在當時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
二、 朗讀課文
三、 文本解讀
。ㄒ唬 第一段
1. 釋義并翻譯
者:第一個:用在“今”“昔”等表示時間的詞語后面,表示:“………的時候”,第二個:……的人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治:治理得好,太平本:從根本上是其故何也:賓語前置在:在于事:讓……做官(任用)將:就眾賢:使賢眾,使動用法
2. 朗讀指導
。1) 排比句應讀出氣勢來
。2) 重點詞語應重讀,如:皆欲國家之富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不能尚賢事能為政也將在于眾賢而已。
3. 翻譯指導:
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
。ㄋ試覔碛械腵德才兼?zhèn)涞氖勘姸,國家就會治理得好?/p>
4. 概括本段內(nèi)容:
1) 找出中心句
2) 理清思路:“王公大人失其所欲”在于“不能尚賢事能”“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
3) 概括段意:從反面論證“尚賢事能”的重要性。
4) 論證方法:舉王公大人治國的例子來說理。
(二) 第二段
1.釋義然則:既然這樣,那么術(shù):方法奈何:怎么辦
2.歸納本段作用:承上啟下,過渡段。
。ㄈ 第三段
1. 釋義并翻譯
富:使……富有(形容詞使動用法)貴:使……高貴(形容詞使動用法)將:才厚:純厚乎:在(介)辯:有口才道術(shù):治國方法固:本來就是(副詞兼有判斷作用)珍:比喻人才佐:輔佐的臣子然后:這樣……才(含義: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后)
2. 朗讀指導:
1) 排比句讀出氣勢
2) 可得而從也“加點字重讀,以示強調(diào)。
“此固…………”語速稍快,“固”重讀。
3. 翻譯指導:
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者乎。
4. 概括本段內(nèi)容:
1) 用文中的句子簡答:
眾賢之術(shù)在于:“富之貴之敬之譽之!保瓷匈t事能)換言之,“尚賢事能”可以使“國之良士”“得而眾也”
2) 概括段意:
使國家賢士增多的方法“尚賢事能”。
3)思路:使善射御之人增多的方法使國家賢士增多的方法(順勢推進)
四、 規(guī)律探究
1. 墨子的文章邏輯嚴密,結(jié)構(gòu)嚴謹?梢哉f我國古代嚴格意義上的議論文就是從墨子開始的。我們回顧一下《兼愛》一文中的寫作內(nèi)容和思路:先提出問題,說天下之害,再解決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說“兼相愛”之利,不“兼相愛”之禍,最后解決問題!凹嫦鄲邸笨梢宰龅剑吧弦詾檎,士以為行”。其實,就是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九個字上面做文章,那么今天我們學習的前三段與中心論點有何關(guān)聯(lián)呢?
討論: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
1~3段與中心論點的關(guān)系:
明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中心論點
第1段從反面,3段從正面論證了“尚賢事能”的重要性,必要性,闡述了“為什么”的問題。
2. 設想一下,下文會寫什么內(nèi)容:如何做到。
五、 作業(yè)布置:
1. 課外預習4~5段,掌握重點實詞虛詞,準備翻譯。
2. 思考:尊重人才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附:板書設計
中心論點(1段):“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
。◤姆疵嬲撟C)為什么
夫尚賢(2段)承上啟下
者,政(3段)“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尚賢事能)尚賢事能
之本也可使賢士“得而眾”(從正面論證)
(4段):進一步舉先王之例闡述尚賢事能的
社會意義。
(5段):以古代圣王為例,闡述尚賢事能的如何
原則方法。尚賢事能
語文教案 篇2
1、 朗讀這首詞。
2、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本詞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指正。
大意:暮春時節(jié),鮮花經(jīng)過春風的搖動已經(jīng)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無心梳洗。春天里花開花落年年如此,而人與以前卻不一樣了,我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雙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的哀愁。
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文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態(tài)?
。2)“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發(fā)作者感情的?
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表意見,教師指正。
答案提示:
。1)梳洗罷,是一種信心,一種希望,而“倦梳頭”是一種放棄,一種對生活毫無興趣的悲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滿懷愁緒。兩篇都用同一個典型細節(jié)來反映主人公的心態(tài),應該學習這種寫法。
。2)“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寫出了作者試圖排遣愁緒的做法,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松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三個詞寫出了作者的沉重、無奈。又緊緊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過景色、典型細節(jié)來抒情,即間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笔沟娘L格既含蓄又直樸、率真。
5、 總結(jié):這兩首有什么相同之處?
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jié)。
風格相近,都比較婉約;寫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發(fā)的感情相近,抒發(fā)主人公或作者的離愁別緒,凄慘心境。
教師進一步引申:詞發(fā)展到后來興盛的時候,人們將詞分為兩大派:婉約派和豪放派。今天我們學的詞接近婉約派的風格。下一次課我們將體會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風格。
六、 質(zhì)疑問難。
七、 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寫愁的詩句,請列舉并說明其特點。
八、 布置作業(yè)
背過這兩首詞,熟讀其他三首,爭取背過。
第二課時
一、 檢查導入:
檢查學生背誦默寫。
二、 學生自學其他三首。
1、 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學常識。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吳縣人。范仲淹散文、詩、詞均有名篇傳世,其詞存世不多,僅三首比較完整,但意境宏闊,氣象雄奇,以反映邊塞風光和征戰(zhàn)勞苦見長。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學過《岳陽樓記》,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屬四川)人。我我們學過《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本文寫于他密州作太守時。政治上不得意。
。3)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著有《稼軒詞》,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zhàn)斗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nèi)容,他是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被金兵占領(lǐng),年輕時參加抗金軍,后來提出抗金主張一直未被采納。
2、 通讀這三首詞,討論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問。
大意:《漁家傲》,上片描寫塞下景色,邊塞秋天景色與中原不同,大雁過早向衡陽飛去,毫不留戀,風吼、馬嘶,同號角聲連在一起,構(gòu)成塞下特有的聲音。夕陽西下時,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緊緊關(guān)閉了城門。下片抒情他們離家萬里,但燕然未勒,功業(yè)未成,沒有辦法回去,夜色已濃,羌笛悠悠,將軍和征夫們難以入睡,鄉(xiāng)下思想之淚。
《江城子》
作者自稱老夫,暫且發(fā)發(fā)少年的狂氣,左手牽著黃犬,右臂上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lǐng)眾多隨從,縱馬狂奔,飛快的越過山岡。為回報人們傾城出來觀看太守狩獵,他要象當年孫權(quán)那樣親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間出現(xiàn)一點白發(fā)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什么時候朝廷能象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那時我一定會為國效力。
《破陣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燈光觀看寶劍,早晨醒來聽到眾多軍營里傳來的號角聲,想起在軍營里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zhàn)場上檢閱軍隊,準備戰(zhàn)斗。戰(zhàn)場上騎著飛快的的盧馬,猛力拉曼霹靂做響的雕弓。他要為朝廷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后的美名?墒亲约阂呀(jīng)年近半百,還有機會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嗎?
3、 把握三首詞的感情。
。1) 詞的慣例是上片寫景或敘事,下片抒情言志。這三首詞上片分別寫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點?
。2) 下片分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有何異同?
。3) 這三首詞總體上有什么異同?
學生討論,教師答疑。
答案提示:
(1)《漁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涼、戒備森嚴。
《江城子》:打獵:雄壯、開闊。
《破陣子》:回憶軍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氣概。
(2)《漁家傲》:思鄉(xiāng),愛國,渴望建功立業(yè)。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為國效力,愛國。
《破陣子》:渴望建功立業(yè),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
相同:愛國,渴望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力。
不同:《漁家傲》與思鄉(xiāng)緊緊聯(lián)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陣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
。4) 總體分析:
相同:感情上來講,都與愛國緊密聯(lián)系。
風格上豪放、開闊、雄壯。
不同:感情的側(cè)重點略有不同。
三、 質(zhì)疑問難。
四、 拓展延伸
愛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古人還有很多人書寫自己愛國的激情,請舉出幾個愛國事例或愛國詩句。
五、 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五首詩,課后查詢有關(guān)豪放詞和婉約詞的相關(guān)資料。
語文教案 篇3
設計理念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帶淡淡優(yōu)傷痕跡的散文,語文教案-《和時間賽跑》(第一課時)。在這一教學設計中,力求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自讀自悟來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钡染渥拥囊馑。
教學準備
詞卡、磁帶、課件。
教學過程
一、錄音導入,激發(fā)興趣
1.CAI播放配樂朗誦《匆匆》片斷(第三節(jié))。
2.談話導入。
同學們,每當我們聆聽《匆匆》這一名篇時,總會油然而生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和時間賽跑》(第一課時)》。是啊,時光一去不復返!說說看,你每天是怎樣安排時間的?你是否想過珍惜有限的時間呢?你是怎樣珍惜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到這個課文標題,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2. 自由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自學。
。2)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
3.教師利用詞卡、CAI課件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4.指導學生當堂正確書寫生字。
5.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6.想想課文講了哪些事?作者通過和時間賽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牽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7.聽錄音,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初步感受。
三、學習1-5小節(jié)
1. 默讀1—5小節(jié),說說這部分講了幾層意思。
2.指名讀一、二兩節(jié)。
。1)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事?
(2)這部分的生字新詞比較多,請大家合作解決,如果仍有困難,請?zhí)峤蝗嘤懻摗?/p>
。3)你想用什么方漢學習這一部分?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義。
2。體會勞淪斯對生與死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描寫場景和形象,安排議論和抒情
2。難點是理解作者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作家史鐵生癱瘓之后,坐著輪椅,每天來到地壇,在時空的交叉處,思索著歷代哲學家們都苦思了一生的問題――死與生,感情深厚雋永,哲理含蓄博大,感人至深。今天我們體會一下外國作家勞倫斯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鳥啼》(板書)。
作者簡介:
課本上的注釋,教師補充:勞倫斯?大衛(wèi)?赫伯特(1885—1930),英國作家。生在諾丁漢郡一個礦工家庭,曾在諾丁漢大學學習師范教育。當過會計、職員、教師,曾在英國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漂泊十余年,廣泛接觸了社會。1909年開始發(fā)表詩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是長篇小說《兒子和情人》(1913),帶有自傳性質(zhì),描寫礦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愛和性ai的沖突來解釋主人公波爾?莫萊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分析與對社會矛盾的揭示糾糾纏在一起,是勞倫斯創(chuàng)傷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在長篇小說《虹》(1915)、《恰特萊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鮮明。他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迷途的姑娘》(1920)、《戀愛中的女人》(1921)、《亞倫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說集《英國,我的英國》(1922)等
二、檢查預習:注音
田鳧fú、椋鳥liáng、老饕tāo、慰藉jiè、攫住jué、笨拙zhuō
束縛shù、潛力qián、熾熱chì、跌宕diē、dàng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的脈絡、全文共15段,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嚴寒過后,春天來臨,鳥兒的啼鳴。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側(cè)重寫鳥的啼鳴給人類的啟示,寫“我們”的思考
四、文本研習:
1。找出文章開始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鳥兒死亡場景讓人倍感凄涼,然而在天氣轉(zhuǎn)暖之后,鳥兒不停地啼鳴,呼告了一個春天新世界的到來,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作者把鳥尸與鳥啼進行對比,更加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擋。
2。作者筆下的小鳥是怎樣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寫的句子。
明確: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沖動。“從夜色中浮起的隱約而清越的聲音,……卻把明快而萌發(fā)的聲音拋向了蒼穹”“田地間響起斑鳩的叫聲!紩W動出一聲鳥兒的啼鳴”
3。劃出文中表現(xiàn)鳥啼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鴿子開始不間斷地緩慢而笨拙地發(fā)出咕咕的叫聲。黃昏時,從河床的薔薇棘叢中,開始傳出野鳥微弱的啼鳴。
田地間響起斑鳩的叫聲。在不能進入的荊棘叢底,每一個夜晚以及每一個清晨,都會閃動出鳥兒的啼鳴。
新生活在鳥兒們喉中凝成悅耳的聲音。它開辟了銀色的通道,為著新鮮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緩慢、笨拙、吃力、微弱、隱約、含糊、時斷時續(xù)
清越、明快、悅耳、清明、生動、輕柔、歡快
明確: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著嚴寒過后新生命的到來。
4。分析描寫“鳥啼”和“鳥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確:“鳥啼”象征新生命,“鳥尸”象征死亡,兩者在文中起到了、強烈的對比效果,肯定了生命沖動力量的不可阻擋。
5。象征著新生命的“鳥啼”給了人類很多啟示,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表現(xiàn)受到啟示的句子。
明確:第7段中“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钡9段“無論人們情愿與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沖動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钡鹊。
6。通過這些啟示,勞倫斯做了什么樣思考?(總結(jié)一下)
明確: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為著生的,或者是為著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質(zhì)上不可兼得;同時,他也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會來臨,誰也無法阻擋生命的沖動,無法阻擋我們對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
穿插:勞倫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復雜,內(nèi)心充滿苦悶,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態(tài)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對人性能夠得到充分的自由發(fā)揮懷著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個孤獨者在他那個喧嘩年代和騷動的文化氛圍中發(fā)出的生的感嘆。他曾說過,我的文章是寫給50年后的人看的。
7。生與死的問題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這篇文章讀起來卻不是很抽象,這與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有關(guān),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作者主要運用擬人、象征的手法,將鳥人格化,將自然人格化,讓人與自然建立起生命對話。
五、作業(yè):
請以“珍愛生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12-22
語文教案12-21
語文教案12-21
語文教案12-21
語文教案12-24
語文教案12-24
語文教案12-24
語文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