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語文教案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本單元都是敘事性作品,描寫的對象都是普通人。通過普通人的日,嵤,表現“愛”的主題,訴說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對于普通人、弱者)的同情和關愛。學生可以從閱讀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美的情操。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之作,至今仍充滿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感人的力量從何而來?在于作者用純樸真摯的語言,表現父親在禍不單行、生活困苦、哀愁焦慮的日子,用自己的方式無微不至的關懷遠行的兒子。父子之情躍然紙上,父愛在背影的烘托下顯得異乎尋常地深沉和感人。正是這樣一個在特殊環(huán)境下活動著的背影,成了本文的聚光點。父親的慈愛和固執(zhí),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一點上;父子之間分離時深沉的愛也傾注在這一點上。文章無論記人、敘事還是抒情都十分平實,在平實之中蘊含著極為深摯的情感,是一篇飽含真情實感的美文。
2、學生分析:
我班一半以上的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因而對親情的渴望非常強烈,但談及父親,除了嚴厲和陌生外,幾乎沒有其他印象。在這種情況下,缺乏相應的情感體驗,要與作品產生共鳴,從而學會把握和領悟人性美,最終學以致用,以我筆寫我心來刻畫有血有肉親情洋溢的父親形象,在這些方面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因而我覺得在上學期開展的《母愛如山》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基礎上,給這些不諳父愛的學生們上一堂他們最該補的“父愛”課,很有必要。讓學生既欣賞了美文,又懂得感恩父愛,因而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洋溢在字里行間的父子之情。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
4、教學思路:
《背影》是一篇為人稱道的美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感念父親及對自己過去不理解父愛而今懊悔不已的真摯濃厚的感情。這樣的寫作過程,是“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有感而發(fā)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因而我分“了解背景,進入情境”、“整體感知,理清思路”、“合作探究,細節(jié)賞析”、“拓展閱讀,學生習作”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賞析。
5.教學手段:
(1)朗讀:本文為一篇美文,語言樸實感人,因而感知,感悟文章內容,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教師配樂朗讀、聽錄音、學生齊讀、散讀等。
(2)研討點撥: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重點研讀文中父親說的“五句話兒”,出現的“四次背影”,“三處情感的跌宕”,兩個“聰明”,“一聲長嘆”。選用語言實例賞析,體會關鍵詞語的妙處,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
二.教學步驟
(一)了解背景,進入情境
以文學常識導入:朱自清,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5年10月朱自清先生接到父親來信,不禁回想起八年前與父親在南京浦口分別時的情景,寫下了記實散文名篇《背影》。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體味本文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注意文中幾次出現背影。
生:本文字里行間滲透著淡淡哀愁,父親對兒子疼愛、不舍。
師:從朱自清先生的寫作背景來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你能描述當年“我”寫《背影》時的真實心緒嗎?
生:本文寫于1925年10月,當時“我”正在清華大學任教。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使“我”多年來在寂寞困愁中生活。正值家境敗落慘淡,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yè),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我”為走投無路而絕望。
生:家庭光景如此慘淡,為了“謀事”糊口和讀書尋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別,踏上了顛沛流離的路途,不知何時再能見面的痛苦困擾著“我”。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珍視學生閱讀的最初體驗,尤其是文章的感情基調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細節(jié)賞析
引導學生運用“知人論世”來探究本文。本文作者描述的是慘淡家景之下,冬天相別之時,兒子心目中父親的“背影”。接著扣緊父親說的“五句話兒”,出現的“四次背影”,“三處情感的跌宕”,兩個“聰明”來組織課堂教學。
重點要閱讀文章第二部分,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濃濃的父愛之情。要讀出與文章情境相同的感情,一篇好文章讀起來或蕩氣回腸,或慷慨激昂,或溫情脈脈,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讀書明理。閱讀佳作美文,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就會通過語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從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學會做人。
師:(第一環(huán)節(jié)聚焦“背影”)文中一共寫了幾次背影?幾次背影的出現各有什么作用?聯系全文細細品味。
(學生討論時,教師可參考課后練習一中的問題設計進行引導。明確后,用多媒體展示進行縱向比較)
師:(第二環(huán)節(jié)解讀眼淚)見到父親的背影時,作者流了幾次淚?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師:研讀文中三處跌宕的情感潛流。不送與送是第一處跌宕。你能推測父親的心路歷程嗎?
生:“我”到南京為的是謀事糊口,心煩事忙,沒有空送兒子。但是怕這個熟識的茶房敷衍“我”,不放心就又來車站送兒子了。
生:這里動詞“躊躇”使用了兩次。“頗躊躇了一會”,時間較長;“躊躇了一會”,時間較短。表現父親是經過深思熟慮,最后作出的決定。說明父親關愛兒子勝過關愛自己。
生:這里也兩次使用了副詞“終于”,更表示作出“送”的決定的艱難思考過程。
師:走與不走是第二處跌宕。你能推測父親的心路歷程嗎?
生:上車后幫兒子忙前忙后,將諸事安排停當,兒子卻讓“我”走,但“我”還不想走,還想跟兒子多待一會兒,去買桔子給他路上解渴吧!
師:頹唐與惦記是第三處跌宕。你能推測父親的心路歷程嗎?
生:“我”少年外出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凄涼、頹唐!家庭瑣屑讓“我”發(fā)怒。唉,“我”的身體又不好,在北平的孫兒現在多高了?不知兒子現在過得好不好?咋不來封信呢?
師:文中第五節(jié)一連用了兩個“聰明”。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聰明”的?
生:當父親忙著和腳夫討價還價的時候,“我”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實哪里是父親說話難聽呢,實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澀啊。作者自嘲并稱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生:父親囑托茶房好好照應兒子,“我”暗笑父親的迂,自以為看破世情,其實是不理解父親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還是自嘲稱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生:我覺得第二個“聰明”使用了程度副詞“太”,還加了“!”,均是褒詞貶用,都是“幼稚無知,自以為是”之意。恨自己不理解父親的深深的自責!感情是層層推進的!
師:文末一聲長嘆:“唉!”,第5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聲嘆息“唉”,你能說出兩者的區(qū)別,讀準它們所蘊含的情感嗎?
生:前一個“唉”用的是逗號,表示短嘆;后一個“唉”用的是感嘆號,這聲長嘆是前面那聲短嘆的感情遞增,表達了對健康欠佳的父親無限的思念,也表達了對辛苦輾轉的自己無力盡孝的愧疚!
師:帶領學生總結父親形象:中國典型慈父形象。為兒子勉為其難,不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會用行動去盡職盡責,含蓄深沉。
讀了本文,我們不由得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是啊,天底下的父親都象朱自清的父親那樣,十分愛自己的子女,不忍心讓他們受到一丁點的傷害。他們忙里忙外,思前慮后,圖的是什么呢?他們什么也不圖,只求兒女平平安安。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孝敬父母,做一個知道關心父母的好子女。
四)拓展閱讀,學生習作
1、選擇《背影》中你最喜歡的語段,說說喜歡的理由,并要求背誦。
2、學習了《背影》的描寫人物的方法與語言樸實感人的特點,來寫半命題習作《____的父愛》
三.教學反思
開展主動性學習,要求我們的語文課堂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但課堂時間有限,因而就要求教師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在課堂上,教師的組織協調能力、駕馭能力,機智敏捷的反應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再者,對學生的引導是很重要的,要求學生課前做好預習,掃清文字障礙。
教任何一篇課文,一定要把握課文的“基調”。《背影》的基調是反映深厚的父子之情。本課只有抓住這一中心點,其教學效果才能好。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積累成語,感受祖國語言的多姿多彩。
2.讀背名人名句,養(yǎng)成搜集、運用名人名句的習慣。
3.能自己或合作制作習作集,并能有所創(chuàng)造地進行設計、美化。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動手能力和寫作的自信心。
4.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分段表述;能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5.自主閱讀,旁批讀中的感受,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感悟語言描寫在刻畫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彼鴨名聯。
2彼鴨、整理自己喜歡或同學認為精彩的習作。
3彼鴨、閱讀描寫運動會的習作。
教學時間
3~4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讀成語,不懂的借助工具書了解其意思。
2.這些成語中帶點字的意思有什么特點?
3.試著運用這些成語。
二、語海拾貝
1.讀名聯,重在學生自主閱讀,積累名言名句,不必逐個講解,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師生交流釋疑。
2.熟讀成誦,積累名言。
3.交流自己積累的名聯。
三、互動平臺
1.師:本單元的4篇課文充滿著智慧,給我們的人生很多啟迪,你學了之后都受到什么啟發(fā)?四人小組交流。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讀后受到的啟發(fā),同一篇課文讓學生補充說一說受到的不同的啟發(fā)。
4.師總結:是啊!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與時間賽跑,與人合作、資源共享,希望同學們把受到的啟發(fā)落實到行動上,老師期待著你們的成果!
四、綜合性學習
1.設計習作集封面。
(1)根據搜集的習作,給習作集確定一個主題,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2)小組交流如何設計一個美觀、大方、有創(chuàng)意的習作集封面,組長記錄設計方案。
(3)全班交流設計方案,根據小組交流的方案自選喜歡的'動手制作習作集封面。
(4)小組合作,討論互助。
2.展示習作集封面。
3.評選最佳習作集。
4.全班展示最佳習作集,觀摩學習。
五、習作百花園
1.激發(fā)興趣,明確要求。
(1)激發(fā)學生習作的愿望:播放近期學校舉行的運動會的畫面,教師配上熱情洋溢的旁白,用活動的氣氛感染學生,產生寫作的愿望。
(2)讓學生自己閱讀習作要求,教師相機點撥,幫助理清習作要點。
2.引導學生選擇習作素材:選擇運動會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場景在小組里說一說。
3.全班交流:各小組推薦講得最好的同學在班上講一講,以啟發(fā)思路。
4.教師提供描寫運動會比賽場面的精彩片段大家欣賞,集體評議,進一步明確寫作要求。
5.自主習作,鼓勵創(chuàng)新。
6.同學之間相互修改習作。
7.自我修改完善。
8.賞析寫得好的文章,激勵表揚。習作批閱完后,選出在選材、語言等方面較好的習作,供大家評議,再點評、總結、表揚。
六、自主閱讀園地
1.自主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2.抽學生說一說閱讀要求,教師總結強化、明確要求。
3.自讀文章,旁批讀中的感悟,特別關注文章的語言描寫突出了人物哪些特點。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6.說說故事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7.選擇你喜歡的方式,積累好詞佳句,可以背誦、摘抄等。
8.拓展:課外閱讀《三國演義》,進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點。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詩歌。
2、通過朗讀,領略江南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教學流程:
一、課前交流。
1、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季節(jié),自古以來,詩人喜愛春天,贊美春天,請同學們一起來背一背第一單元我們學過的三首描寫春日不同風格的的詩歌。
2、學生有感情背誦詩歌秦觀《春日》、晁補之的《春日》、朱熹的《春日》。
3、春天的美景到處都是,我們一起到江南去看看吧。(出示課件:江南圖片)
二、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說說你對江南的印象。
2、生描述。
3、師:是呀,在同學們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今天我們要一起去看看在古代詩人眼中的江南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古詩詞《憶江南》(其一到其三)。
4、齊讀課題。
三、簡介詞牌。
1、課件出示資料。
2、師簡介。
四、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生自由讀詩,借助課文拼音讀準字音。
2、指名個別讀。
3、全班齊讀。
4、說說這三首詞分別回憶江南的什么地方,說說你是從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5、生描述。
五、品讀古詩,讀出感情。
1、播放視頻錄音朗讀(踐離范讀),生傾聽。
2、師:聽完踐離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你覺得應該帶著怎樣的感情朗讀這三首詞?
3、生說聽后感受。
4、師:是呀,我們應該帶著詩人對江南的無限贊嘆和無限懷念之情把這三首詞有感情的讀出來。
5、再看視頻錄音,生模仿錄音練習朗讀。
6、集體讀。
7、指名讀,小組讀。
7、看畫面,生生接讀,師生接讀。
六、細讀古詩,熟讀成誦。
1、播放音樂,生練習配樂讀,
2、配樂,師生背誦(接讀)。
3、配樂,男女生合作背誦。
4、配樂,個別背誦。
5、分組背誦。
七、小結。
1、師:聽了同學們深情的朗讀,老師仿佛聽到詩人在訴說,訴說著他對對江南美景無限眷念之情和對往事的追憶,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讓我們再一次和著抒情優(yōu)美的.樂曲深情的朗讀,再一次感受江南美景和詩人的情懷。
2、生齊讀。
八、拓展誦讀。
1、老師還帶來了《笠翁對韻》(八)三肴 四豪供大家誦讀。
2、生借助課文拼音自主讀詩。
3、個別讀。
4、生齊讀。
5、生嘗試背誦。
九、總結。
1、師:今天我們在吟誦白居易的《憶江南》時感受到了江南的美景,在誦讀《笠翁對韻》(八)三肴 四豪時,感受到古詩詞的語言美、音韻美、韻律美。這就是我們古典詩詞的魅力,希望你們傳承下去。
2、配樂,生集體吟誦《憶江南》(其一到其三),集體擊掌打拍吟誦《笠翁對韻》(八)三肴 四豪。
十、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團、量”等12個生字。會寫“誰、怕”等6個字。
2、朗讀謎語,邊讀邊想,能說已是怎樣猜出來的。
3、有收集謎語和自編謎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教學難點 :
能說已是怎樣猜出謎語的,有收集謎語和自編謎語的興趣。
一、借助“多”字,學習諺語。
1.引出“多”字,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坐的真,看你們的眼神我就知道咱們班的孩子一定都很聰明!老師寫一個漢字,考考大家,看你們能不能認識這個字。板書“ ”,可以猜一猜。
在古代,甲骨文中的“多”就是這么寫的。再猜猜古人為什么用這個符號表示“多”呢?
師:古人造字的時候也許是這樣想的。古人把漢字造好以后,在使用中又不斷地修改完善。比如,這個“多”字就經歷了多次的字形演變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道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5》就處處講到這個“多”字。
低年級學生認知比較直觀,注意力的持久性低,因此本課以“趣”貫穿全文,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以興趣為老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這五條諺語,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出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借助拼音多讀幾遍。(學生勾畫生字,朗讀課文。)
2、現在請你們同桌換著讀,互相糾正讀錯的讀音。
。ǹㄆ鍪救菀鬃x錯的字“搓”) 師:認識這個字,嗎?
3、搓搓小手做搓的動作。
結合實際,動手操作,讓學生理解詞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再出示“搓繩”師:讀這個詞同時做動作。學生讀詞語并做動作。
5、出示“謀”、“柴”提醒大家注意。生讀。
二、借助圖畫,理解涵義。
1. 圖意結合,識字寫字。
老師剛才介紹大家讀這五條諺語時,說這幾條諺語都說到一個“多”字。你們發(fā)現了嗎?
2.體驗實踐,識字寫字。
剛才小朋友們真會發(fā)現,第二條、第四條諺語說到四“多”。這其實告訴我們人多──計謀廣。人多──力量大。其余三條諺語沒用到“多”字,就與“多”沒有關系嗎?
3、課件出示: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這里說的是什么多?沒有“多”字呀,哪個地方表示筷子“多”?
4、教師拿出一把筷子和一根筷子,指明讓一名比較胖的孩子折一把筷子,讓一名比較瘦的孩子折一根筷子。號召大家給他們加油。
5、板貼這幾個字!敖铮,滿”用換一換,加一加等方法識記。
6、 學生自己在田字格中描紅寫這三個字。
7.揭示諺語涵義。
三、深入鞏固,智慧延伸。
1、生字在句子中,大家都會認了,老師把生字單獨拿出來,你還認識嗎?
生開火車識字、組詞。
2、聽寫8個生字。
3、指導學生自由背誦后,抽背,學生都能背誦。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條理、有重點地記敘一次集體活動。
2、關注整個活動場景,寫一寫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
3、把這次活動中的體會寫下來。
教學重點
怎樣把事例寫具體,通過事例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難點
關注整個活動場景,寫一寫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題
“祖國在我心中”朗誦會、學校運動會、六一兒童節(jié)演出、植樹、端午節(jié)看龍舟、看望孤寡老人……這些校內外活動,你參加過哪些?
選一次活動寫下來,和同學分享你的經歷。板書課題。(板書:多彩的活動)
二、拓展思路
回憶一下,校園生活我們經歷了哪些活動?
1、讓學生說說進入印象最深的活動。
2、總結學生發(fā)言!菊n件出示2】
體育競技類:拔河、跳繩、接力賽、游泳,騎馬、攀巖、固棋……
文藝演出類:合唱、課本劇表演、啦啦隊表演、集體舞……
公益慈善類:看望老人、植樹、與參加兒童聯誼、廣場清潔、愛心助學……
民俗活動類:賽龍舟、包粽子比賽、寫春聯、踏青、元宵燈會…
校園生活類:開學典禮、課間操、校運會。
3、本次習作的主題是“多彩的活動”。根據教材的提示,這里的“活動”主要指校內外舉辦的各種集體活動;顒佑懈鞣N內容和形式,自然也有多樣的意義。參與一次活動,以幫助我們增加一種新的生命體驗,或許是鍛煉能力展示自我風采,或許是走近他人陌生世界,或許是開闊眼界汲取文化養(yǎng)料,或許是放飛心靈體會快意人生。活動往往是在參與過程中逐漸有所領悟的。是否領悟到活動的意義,對意義的領悟程度有多深,只有那些讓我們印象深刻、真正有所感悟的活動,才能進入選材的視野。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記憶寶庫里的相關資源,以“集體活動”為關鍵詞搜索能夠喚醒體驗的各種材料,然后篩選、確定寫作的材料,繼而思考、提煉材料的意義。
三、明確觀察角度
首先,要明確觀察角度!拔摇笨赡苁腔顒拥慕M織者、參與者或者旁觀者。如果是參與者,則對自己在活動中的具體表自己與周圍其他人的互動更為關注;如果是旁觀者,觀察的對象更多元化,能從流程面、細節(jié)等各個方面記錄所見所聞以及由此產生的感受。從特定角度對活動進行細致的觀察和真切的體驗,才能產生對活動意義的獨特感悟。接著回顧活動的全過程,分解出過程中的具體階段。我們可以根據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順序,用流程圖整體呈現活動的概貌。
然后從特定角度回顧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情景,把印象最深刻的、感受烈、觀察到的信息最豐富的階段確定為寫作的重點階段,這個階段通常也是活動的高潮階段,比如氣氛最緊張時、感情最熱烈時、場面最宏大時等。
最后,圍繞中心確定記敘的順序。可以順敘,按照時間順序依次敘述活動的先后過程;也可以倒敘,把活動的結果或者活動中某一個階段提到開頭去寫,再來回顧活動的起因和經過。
四、回顧活動,確定中心與材料
1、通過對話交流喚醒學生【課件出示3】
。1)這是哪一次活動
。2)活動的主題是什么?
。3)是活動哪一個階段的場面?
。4)這個場面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嗎?為什么?
(5)你在這次活動中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6)如今再看到這個場面,有何感受?
。7)哪一點讓你產生了這個感受?
。6)如今再看到這個場面,有何感受?
。7)哪一點讓你產生了這個感受?
2、整合師生對話的內容,明確題意:選擇親身經歷的一次活動,寫出在活動中見所聞所感,突出“難忘”這個特點;“難忘”的原因在記錄見聞感受的基礎上,提煉即為文章的中心。
完成了以上任務,基本可以做到寫作有中心、材料具體、思路有序了。如何達成重點地記敘一次集體活動”的要求呢?
詳寫活動的重點階段,是必要的。我們可以在敘述之中穿插使用描寫的表達方式,以具體、生動地再現重點階段的情景。
想一想:這個階段的'活動內容是什么?從整體上看同一時間同一環(huán)境中人們的活動有什么共性特點?這個場面讓人感受到什么樣的氣氛?
場面的核心人物是誰?核心人物在活動中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如果核心人物是“我“我”想了些什么?其他人在活動中有什么表現?他(們)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有什么?
場面描寫是展開詳寫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對整體概況進行描寫,另一方面要關注細節(jié),把人們共同活動的場面和特定人物的具體表現結合起來進行描寫,這樣就能使階段的寫作內容顯得具體、充實,同時也能呼應文中交代的相關活動背景。至于活動其他階段,則可以略寫,或者不寫。
五、寫作實踐
1、明確寫作要求【課件出示4】
。1)寫清楚活動的過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為重點來寫。
。2)寫活動場面時,既要關注整個場景,也要注意同學的表現,寫一寫他們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
。3)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或體驗。
2、具體指導:
選材并在組內、班內交流素材和獨特的感受或體驗。
3、初稿完成后,組織學生運用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互相批改,然后謄寫在作文本上。
(1)習作前,學生讀一讀一篇優(yōu)秀的例文《多彩的活動》(課前已經發(fā)到學生手中)
【課件出示5—7】
多彩的活動
前不久,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優(yōu)秀詩文誦讀比賽,老師選派王一、蘇明覺、李國棟和我代表班級參賽。
當我們步入操場時,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歡聲如潮。同學們也個個眉開眼笑、神采飛揚。而我們四個人深知這次比賽的重要性,心中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一股無以名狀的緊張情緒油然而生,大伙兒都生怕比砸了。
比賽開始了。隨著那熟悉的旋律在耳畔響起,蘇鈺款款地走向了舞臺中央,那專注的神情、那輕柔的動作和我們賽前彩排的絲毫沒有兩樣。頓時,我們心中都升騰起一絲信心,也增添了幾分勇氣。該我上場了,“記得有多少晴朗的白天,我們和老師漫步在校園,我們談理想,談生活,也談那無限美好的明天……”我手持話筒,一邊和著音樂的節(jié)拍,小心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一邊用心地讀好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就在這時,我和老師的目光不期而遇,他正朝我點頭微笑呢!頓時,我心里樂滋滋的,我想:我剛才的表現一定沒有讓老師失望。誦讀完畢,我們心里的那塊石頭總算可以放一放了?晌覀冞是擔心我們班的分數會不會讓老師滿意。開始報分數了,我們屏息凝視,側耳傾聽!皠偛帕1)班的得分是98、2分!币宦牭梅郑覀兌紭烽_了花,因為我們是之前得分的班級。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很擔心,六(4)班會不會超越我們,果然不出所料,六(4)班的聲勢比我們大,得分是98、62分,區(qū)區(qū)0、42分就讓我們與一等獎失之交臂,我們很失望,也特別感到對不起老師,讓老師的心血付諸東流。但老師好像看透了我們的心事,和藹可親地說:“今天,我們班雖然只得個二等獎,但我們的四位選手都發(fā)揮出了水平,凡事盡力就行,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有集體,懂得上進,勝利的桂冠便指日可待!”“謝謝老師對我們的鼓勵,我們一定會努力,不會再讓您失望!”我在心里暗暗發(fā)誓。
這次比賽雖然沒拿第一,但通過這次活動,我不但得到了鍛煉,而且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山外青山樓外樓,英雄好漢爭上游。爭到上游莫驕傲,還有英雄在前頭!
(2)讀完后,小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3)開始習作
六、分享伙伴的作品。
1、寫完后,和附近的同學交換看一看。
2、互相批閱,提出自己的建議。
3、聽同學建議,修改自己的作文。
語文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牧童》
教學目標
。薄W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和整首詞的意思。
。、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fā)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爆發(fā)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自由讀古詩:
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ㄗ⒁鈴娬{“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场⒃僮杂勺x詩:
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同學反饋并質疑:
。◣熯m時板書并回答同學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薄⒃僮x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ńo同學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
你讀懂了什么?
。场⒏鶕瑢W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薄⒔處熍錁防首x,同學閉目想象。
。病⑼瑢W反饋:
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同學配樂朗讀:
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薄⒆杂勺x詩:
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競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
。ń處熯m當點撥抑揚頓挫。)
。场闃,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
《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
。、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小朋友,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小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
板書課題:
舟過安仁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病⑿〗M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场⒆宰x理解:
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础⑿〗M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小朋友,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小組內交流:
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场⒄埻瑢W描述畫面,引導同學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請同學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小朋友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小朋友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同學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匯報展示:
用投影儀展示局部同學的畫,并讓同學加以解說。
。ㄒ詡憬栾L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小朋友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小朋友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
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同學讀好這首詩。
。、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
《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薄⒊醪搅私庠~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同學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薄鍟n題:
清平樂·村居
讀題。
。、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yuè”,清平樂原本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病㈦y字正音,引導同學讀準:
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jié)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自由匯報自身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同學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青絲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同學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同學發(fā)表自身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同學閉目想象畫面。
。病⒄埻瑢W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场⑼瑢W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同學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示出來。
。病⑷嗬首x,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語文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于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和新鮮。本課教學設計意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通過“摸尾巴”“與小動物打招呼”等游戲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在課文閱讀方面將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生字、讀通句子、會讀對話等層次,了解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尾巴的資料,既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真正地感受到動物們的尾巴樣子有趣,而且各有各的用處,還讓學生在創(chuàng)編兒歌的過程中主動地運用了語言。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小動物圖片及相關尾巴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2.熟讀課文,預習生字。收集小動物圖片或者玩具,并了解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識字游戲——“摸尾巴”。
(1)導言: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快拿出你的小手,我們來做個摸身體的游戲吧!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頭發(fā),摸摸你的尾巴……
預設:生疑惑,我們沒有尾巴。
(2)導學:我們人類沒有尾巴,那誰有尾巴呢?(動物。)你知道哪些小動物有尾巴嗎?它的尾巴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小動物尾巴的資料。)
預設:
我見過馬的尾巴。馬的尾巴長長的,和長頭發(fā)一樣。
我見過猴子的尾巴,它的尾巴也很長。
我見過燕子的尾巴,它的尾巴像剪刀。
(3)小結:同學們的知識可真豐富,知道這么多有尾巴的動物。
2.板書:“尾巴”,識記生字。
(1)指名讀詞。
(2)指導學生觀察拼音。發(fā)現“巴”沒有聲調,讀輕聲。師補充:要讀得又輕又短。
(3)指導學生記住字形。
導學:你還有什么辦法記住“尾”和“巴”這兩個字?
預設:
尾:偏旁記字法,上面一個尸字頭,下面一個毛字。
聯想的方法記:身體的后面長一條毛茸茸的尾巴。組詞:尾巴 狗尾草 鳳尾竹
巴:數筆畫的方法記;減一減,色——巴。組詞:尾巴 巴住 結巴
3.過渡:動物王國里有尾巴的動物可多了,前兩天,它們進行了一場大比賽呢!它們要比什么呢?
(板書:在“尾巴”前加上“比”)
4.認讀課題。
(1)指名讀課題。
(2)導學:這個“比”字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預設:
可以用數筆畫的方法記;聯想的方法記,兩個人站在一起比個子。組詞:比較 相比 比賽 比美 比一比
設計意圖:小游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介紹有尾巴的動物,相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增強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信心。自然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過渡:想知道哪些動物參加了比賽嗎?趕緊來讀讀課文吧!
2.提出自讀要求:
(1)邊讀邊看插圖,不會的字可以看拼音,注意把每個字的音讀準確。
(2)找一找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用橫線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學生看圖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
4.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參加比賽的小動物。
(1)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的帶拼音的詞語和圖片。
(2)和最喜歡的小動物,親熱地打個招呼。
預設:
生:我喜歡小兔子。你好,小兔子,你的長耳朵真可愛。
師(模仿兔子回答):謝謝!你也很可愛。
生:我喜歡孔雀?兹,你的衣服真漂亮。
師(模仿孔雀回答):謝謝!你的校服也很好看。
…………
(3)多媒體課件播放小動物們的話。(我的尾巴長。我的尾巴短。我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我的尾巴彎。我的尾巴扁。我的尾巴最好看。)并依次出現小動物的名字,請學生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齊說、指名說。)
5.去掉圖片認詞語。
導學:現在,小動物們的照片不見了,你還能認出它們的名字嗎?(自由讀——齊讀)
6.去掉拼音開火車讀動物的名字。組織學生爭當小老師教學生讀。
(1)讀好帶輕聲字的詞。兔子 鴨子 猴子
(2)加手勢讀好“松鼠”:“松”是平舌音,“鼠”是翹舌音。
7.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導學:瞧,字寶寶從詞中蹦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多媒體課件出示“誰、長、短、把、傘、兔、最、公”8個生字。)
(2)指名認讀。
(3)學習新偏旁“扌”,識記生字“把”。
扌:讀作提手旁。提手旁表示用手做某些動作。在字的左側。(多媒體課件演示一些手的動作并出示相應的字,如:打、拍、拾等。)
導學:今天的生字中也有一個帶“扌”的字,它是哪個?請你做一做這個動作。你會給它組詞嗎?
預設:把(車把)(把手)(一把尺)
導學:“把”是多音字。組詞:bà刀把兒
(4)識記“長”和“短”。
課件出示兩條直線,一長一短。請學生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生字“長”和“短”。長和短是一對反義詞。
(5)識記生字“公”和新偏旁“八字頭”。
、俪鍪旧帧肮薄
、趯W: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
預設:
加一加的方法記,八字頭加“厶”;減一減的方法記,“松”去掉木字旁,就是“公”。組詞:公共 公牛 公開
③導學:“八”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新的偏旁,“八字頭”。和同學們說一說自己認識的帶有八字旁的字。
預設:分、谷、共等。
(6)識記生字“誰、傘、兔、最”。
導學:你是怎樣記住這四個生字的?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吧!
預設:
誰: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記“誰”,左邊一個言字旁,右邊一個“隹”字。②組詞:是誰 誰家 誰的
傘:①用實物圖片來識記,對比傘的實物識記“傘”的字形。②用字謎識記“傘”字,一根柱子好些梁,沒有門窗沒有墻,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擋雨遮太陽。(打一用具)(謎底:傘)
兔:①用對照圖片聯想記憶的'方法記,上面的部分像是兔子的頭,長撇和豎彎鉤像是兔子粗壯的兩條后腿,最后一點像是兔子的尾巴短短的。②組詞:白兔 兔子
最: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日+耳+又=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通過學生和同桌討論記憶生字,與同學分享識字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分析字形。學生在識記本課生字和偏旁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并了解了兩個帶有新偏旁的字的特點,舉一反三,為學生以后自主識字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鞏固生字
1.師導學,提出閱讀要求:
(1)在課文中畫出會寫的生字和會認字,把要求會認的字多讀幾遍,加深印象。
(2)想一想,兒歌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學生按要求再次自由讀課文。
3.組織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展示。
(1)同桌的兩個學生輪流讀,互相正音。
(2)讀得好的地方互相學習,不太好的地方一起改進。
(3)同桌間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4.把生字根據結構分類。
5.指名讀課文,交流兒歌的主要內容。
預設:這首兒歌告訴了我們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6.指名分段讀文,鞏固識記生字。
7.游戲——走迷宮,鞏固生字。
8.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生字回文、同桌互考、走迷宮游戲等形式鞏固識字效果,同時啟發(fā)學生按照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對字形進行分析綜合,把識字的過程變成活躍思維的過程。充分利用形象化的圖片調動各種感官,既激發(fā)識字興趣,又增強記憶。
四、辨認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字:長、比、巴、把。認讀、組詞。
2.指導觀察:“比、長”。這兩個字都有一個共同的筆畫“豎提”。
3.學習新筆畫:“豎提”,書寫時,注意與“豎鉤”的區(qū)別。(“豎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4.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預設:“比”字的第四筆是“豎彎鉤”,落在豎中線上;“長”的“橫”要落在橫中線上。
5.指導書寫“比、長”兩個字時要注意字的書寫筆順!氨取钡牡谌P是“撇”;“長”的第一筆是“撇”,第二筆是“橫”。
6.學生描紅,一邊描一邊記住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凑l寫得正確美觀。
7.指導觀察“巴、把”!鞍汀弊謫为殨鴮憰r第三筆的“橫”落在橫中線上;“把”字中的“巴”寫在田字格的右面,“豎彎鉤”的“豎”落在豎中線上。
8.教師指導學生書寫“巴”的筆順。強調“豎彎鉤”寫得要舒展一些!鞍选笔亲笥医Y構的字,“提手旁”寫得要窄一點,比右面的“巴”高。
9.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yè)。
10.評議。(用投影展示學生作品,評出最佳作品,獎勵一顆閃光的小星。)
設計意圖: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設計“觀察——分析——書寫——激勵”的過程,促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
五、作業(yè)布置
1.熟讀課文。
2.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查找相關的資料,了解它的尾巴的作用。
設計意圖:每個兒童都擁有好奇心,都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教師要善于開啟、引導他們去保留好奇心,從生活中去發(fā)現、去觀察、去感受事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導言: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聰明猴。讓我們跟它打個招呼吧!你好——
2.多媒體課件出示聰明猴的話:
人們都叫我聰明猴,是因為我腦子靈,學過的東西記得特別牢,今天我想考考小朋友們是不是跟我一樣聰明,學過的東西是不是都記住了。
3.導學:現在我們就來檢驗一下,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有沒有忘記。
(1)拼一拼,寫一寫。
wěi bɑ bǐ yi bǐ
尾 ( ) ( )( )( )
yì bǎ sǎn chánɡ duǎn
( )( )傘 ( ) 短
(2)導學:到底有哪些動物參加了比賽呢?(指名回答,教師在黑板上貼上對應的圖片。)
①學生認讀小動物的名字,并貼到相應的圖片下面。
、谥笇W生用一句話來表達:
課件顯示句式:參加比尾巴的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
設計意圖:用聰明猴的話,引導學生主動回顧上節(jié)課學過的字詞。在復習鞏固生字的同時,練習有序地表達,并在激勵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繼續(xù)學文。
二、細讀對話,理解內容
1.導學:那這些小動物是怎么比尾巴的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82頁,大聲朗讀課文。
2.認識小節(jié):這篇課文一共有四小節(jié),每三句是一小節(jié),小節(jié)與小節(jié)之間有空行。
3.認識問號,學會讀問句。
(1)請四個同學來讀課文,每人讀一節(jié),其他的同學要注意聽,注意看,注意想,你們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沒有讀懂的地方用鉛筆做記號。
(2)指導學生先在自己的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3)組織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預設:
生:第1小節(jié)和第3小節(jié)的標點符號都有像耳朵一樣的符號“?”。
[師相機引導學生認識問號(?)]這個符號叫問號,這樣的句子叫問句,要把句子最后的.部分讀得往上揚。聽老師讀一讀。(師范讀,生跟讀。)
導問:(課件顯示六句問話)這六句分別問了什么?指導學生讀出語氣。
引導學生發(fā)現這篇課文第1小節(jié)有三個問句,第2小節(jié)分別回答了這三個問句。第3、4小節(jié)也都是這樣。
4.學習答句,理解內容。
(1)導問:你們能把剛才的問題回答出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屏幕顯示相對應的句子,出示板書。)
(2)課件顯示有關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俪鍪居嘘P松鼠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用“好像”說話,了解打比方的寫法。
②出示有關孔雀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用“……最……”說話。
③通過做動作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扁”。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這篇課文里,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呢?和同桌對讀一下。一人問,一人答。
(2)指兩名學生分別讀問句和答句。
(3)評價讀的情況,并讓學生談談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4)小結:
、賳柧湟x出疑問的語氣。
、谝獙游镂舶偷奶攸c表現出來。
、圯p聲要讀好。
(5)用不同方式朗讀:生生對讀,師生引讀,小組拍手讀,加上動作表演讀,男女生比賽讀,推薦讀。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讀,要讓學生不斷地讀、充分地讀,在讀中促進理解,在讀中增加感悟。教師要創(chuàng)造讀的情境,要采取多種朗讀方式,培養(yǎng)學生讀的興趣,要讓學生愿意讀、樂于讀,從而能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讀。
三、鞏固字詞,熟讀成誦
1.背誦課文。
(1)導學:同學們真了不起!不但知道了課文內容,而且會讀課文了。你們能不能根據板書,把課文背下來呢?先自己背背,再同桌互背。(學生自背,同桌互背。)
(2)指名背課文。
2.游戲:找尾巴。
(1)課件出示沒有尾巴的動物圖片和它們的尾巴。導言:這些小動物都有可愛的尾巴,可是,有一群小動物的尾巴卻不見了,它們可傷心了,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它們把尾巴畫上去嗎?
(2)提出活動要求:
、僬f說這些動物的名稱。
、谡f說這幾種動物尾巴的主要特點,如,牛的尾巴又細又長,馬的尾巴像人的長發(fā)。
③添畫動物的尾巴,畫好之后同學之間互相交換看一看,夸夸別人的畫。還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動物,說說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以“讀”的訓練為主線,讓學生感受讀的樂趣,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在找尾巴的游戲中,既鞏固了識字,又訓練了學生觀察、繪畫、口語表達等多項能力。
四、資料補充,拓展閱讀
1.導言:還有許多其他小動物要來比尾巴。瞧,你們認識這些小動物嗎?(課件顯示圖片:①長尾巴的;②短尾巴的;③像傘的尾巴的。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小動物吧。)
2.同學們,你們能像課文那樣模仿著說一說嗎?
課件出示——
誰的尾巴長? ______的尾巴長。
誰的尾巴短? ______的尾巴短。
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______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3.學生自由嘗試著說一說,教師及時激勵:你們真了不起,會編課文了。誰來讀給大家聽?(指名三位學生讀。)
4.你們再來觀察這組圖,課件顯示——(烏龜、魚、錦雞)請同學們給它們編一首兒歌。
(1)教師提出要求:
、偃龁柸。②回答問題語句要完整。③注意先問的先答,后問的后答。
(2)請學生自己想一想,說一說,再在小組內說說。(學生練說)
(3)指名匯報。
預設:
誰的尾巴尖?烏龜的尾巴尖。
誰的尾巴扁?魚的尾巴扁。
誰的尾巴最好看?錦雞的尾巴最好看。
(4)指名朗讀自己寫的兒歌,可以多請幾位讀。全班學生一起讀。
小結:同學們,通過你們的討論和研究,我們知道了動物的尾巴不管長還是短,不管彎還是扁,不管漂亮還是難看,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尾巴,就是一條好尾巴。除了你們說的這些,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小動物。同學們可以到動物園中去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訴給老師和同學。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學生看到可愛的動物圖片和有趣的資料,學習的興趣馬上被激發(fā)。教師有序地引導,培養(yǎng)了學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創(chuàng)編兒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加了課堂信息量。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設計通過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同時,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
為了提高識字的趣味性和效率,本設計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抓住識字規(guī)律,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fā)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師激趣導入
時日匆匆,風寒如雨,雨寒如風。人心總是不耐風雨,坐聽窗外風音雨韻綿綿不絕,牽引出多少載不動、卸不去的沁涼透骨的秋情。秋風秋雨,秋花秋月曾引發(fā)多少古今文人墨客書寫下一行行或凄清或優(yōu)雅的文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由“秋聲”而引發(fā)的一段流傳千古的文思――《秋聲賦》(板書課題、作者)
二、討論學習內容
作為文言文,哪些內容是必學的?學習的基本順序是怎樣的?
每人獨立思考,在備用紙上列出幾個關鍵詞,然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識;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小組內相互交流,形成基本共識。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繼續(xù)促進學習共識的形成(可能與學生意思相近,但用詞會有差異):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因此文言文的必學內容有兩個,一個是“文”,一個是“言”!拔摹焙汀把浴睉撓葘W哪個?應該先“言”后“文”,因為字詞句的意思正確理解了,才能順利地學習其作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其中的“言”包括字詞句的音和義的理解;“文”包括表達的內容和表達的形式,因此可以切分成四個學習板塊,一是“言”的字詞音義,二是“言”的句子意義,三是“文”的表達內容,四是“文”的表達形式。
三、介紹學習方法
淺易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自主誦讀,二是自主梳理。每人要在自主誦讀中疏通整理,進而自主獲得,獨立過關。在此基礎上,聽取同學和老師的發(fā)言,從中獲得啟發(fā),深化自己的學習。同時,每誦讀一次,就要讓自己對課文再熟悉一步;經歷四次誦讀后,就能開口背誦。
討論學習內容、介紹學習方法,體現了“把人當人、自主成長”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蛟S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不太存在認識上的差異和差距,但學生思考、討論的過程,就是喚醒他們自主學習意識的過程,也是讓他們意識到教師把他們當做學習主人的過程;而學生思考、討論的結果,則讓他們懂得了文言文該學什么、怎么學。以后他們離開教師也就能獨立學習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也要求:“內容的確定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有利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不斷提高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四、一讀,梳理“言”的字詞音義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每人獨立誦讀課文,邊誦讀邊梳理字詞的音和義,一個也不放過,每個都要過關;邊看課文邊注意下面的.注解,沒有注解的隨時查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從它原有的義項中查找答案,再適合參閱手頭資料;還是不懂的先用鉛筆做上記號;時間12分鐘左右。
梳理結束后,每人出兩三個字詞音義的題目,考考全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最后教師檢測。在全體學生都認為已掌握了字詞的音和義后(讓學生自主舉手示意),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測試題通過多媒體亮出,要求解釋括號前的字詞音義,全體學生一起開口說或一起動筆寫。檢測一遍后教師再亮出括號內的答案,邊亮邊通說一遍,以強化印象,加深記憶。本文共有四段,為保證學習效果,將依次進行,逐段過關。下面只是樣例——
題1:字音
悚(song)、淅(xi)瀝(li)、鏦(cong)、錚(zheng)、砭(bian)、縟(ru)、渥(wo)、黟(yi)、戕(qiang)
題2:字詞
悚然(驚懼的樣子)、淅瀝(細雨聲)、蕭颯(形容風聲)、砰湃(同“澎湃”,波濤洶涌的聲音)、鏦鏦錚錚(金屬相擊的聲音)、明河(銀河)、狀(情狀)、慘淡(黯然無色)、日晶(日光明亮)、栗冽(寒冷)、砭(古代用來治病的石針,這里引申為刺的意思)、綠縟(碧綠繁茂)、拂(掠過,拂拭)、余烈(余威)、兵象(征伐之象)、搖(搖落,損耗)、精(精神,精氣)、渥然丹者(指紅潤青春的面容)、黟然(烏黑的樣子)、星星(指點點白發(fā))、戕賊(殘害)……
題3:虛詞
嘆詞:異哉!噫嘻悲哉!嗟呼!
1.而
(1) 連詞,表修飾。 悚然而聽之/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2) 連詞,表承接。 木遭之而葉脫/物過盛而當殺
(3) 連詞,表并列。 忽奔騰而砰湃
2.者
(1) 代詞,“有……者”為固定結構。 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有……的東西”)
(2) 代詞,“所以……者”為固定結構。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 “……的原因”)
(3) 代詞。 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的面容)
3.之
(1)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蓋夫秋之為狀也
(2) 助詞,的。 乃其一氣氣之余烈
(3) 代詞。 木遭之而葉脫(代秋聲)
4.其
(1)第三人稱代詞。 其觸于物也(代“秋聲”)/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代“它們”)
(2) 領屬性定語。 其意蕭條(,譯為“它的”)
題4:詞類活用
(1) 名詞作狀語。 歐陽子方夜讀書(在夜間)
(2) 名詞用作動詞。 天之于物,春生秋實(結果實)
(3) 動詞使動用法。 百憂感其心(使……有感觸)
(4) 形容詞使動用法。 萬事勞其形(使……受勞苦)
題5:古今異義
(1)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古義:清朗明秀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條理
(2) 其色慘淡
古義:黯淡無色 今義:今多形容“蕭條”和“苦費心力”
(3)物過盛而當殺
古義:必然衰敗 今義:應當殺害
(4)有動于中
古義:內心 今義:方位名詞
(5)黟然黑者為星星
古義:形容鬢發(fā)花白 今義:星;比喻細小的、分散的點兒或別的東西
五、二讀,梳理“言”的句子意義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以句子為對象,邊誦讀邊梳理,將全文翻譯一遍;逐字逐句依次翻譯過來,不能漏譯或跳譯,不放過任何一個字詞;以直譯為本,忠實于每個字詞的固有意思,不能想當然;語句不通順或不完整時,可適當加上字詞,但加上去的要用括號標示;無法直譯時可意譯,意譯盡量要保留原來的意思;無法解決時才可參閱手頭資料,還是無法解決的用鉛筆做上記號;時間8分鐘左右。
梳理結束后,每人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疑難,小組不能解決的參與全班交流,主動提問,主動解決,直至一一過關。
然后小組檢測,每人出兩三個句子翻譯,考考全組的同學,在檢測中加深理解,鞏固提高。
最后教師檢測。在全體學生都認為已掌握了句子的意義后(讓學生自主舉手示意),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句子翻譯題通過多媒體亮出,全體學生一起開口說或一起動筆寫。檢測一遍后教師再說一遍,并隨時解釋翻譯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是樣例——
1.判斷句
(1)是謂天地之義氣(直接表判斷)
(2)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乃”表判斷)
(3)此秋聲也(“也”表判斷)
(4)夫秋,刑官也(“也”表判斷)
(5)商,傷也(“也”表判斷)
(6)夷,戮也(“也”表判斷)
2.疑問句
(1)此何聲也(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2)胡為而來哉(疑問代詞“胡”與語氣詞“哉”,表疑問)
(3)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爭榮(疑問詞“奈何”,表反問)
(4)亦何恨乎秋聲(疑問詞“何”,表反問)
3.倒裝句
(1)胡為而來哉(為胡,賓語前置)
(2)有動于中(于中有動,狀語后置)
六、三讀,梳理“文”的表達內容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認真誦讀課文,邊誦讀邊自主梳理。
清人吳楚材在《古文觀止》中評價《秋聲賦》說:“秋聲,無形者也,卻寫得形色宛然,變態(tài)百出”。下面我們就欣賞這篇千古美文,看看歐陽修是如何將無形的秋聲寫得形色宛然的。說說本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秋聲的。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級要求逐級提升);隨時在備用紙上寫下來,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10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并相互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然后自我完善。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全班同學隨時插話,即時評判。
教師準備的基本理解是:用一句話總說就是摹秋之聲、繪秋之狀、議秋之氣最后抒秋之嘆。課文第一段“初淅瀝以蕭颯…… 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作者用一連串的比喻,風雨聲、波濤聲、金屬撞擊聲、夜行軍的人馬聲等,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秋的色、容、氣、意四個方面來描繪秋狀的;歐陽修由感自然而嘆人生,想到人事憂勞甚于秋的肅殺,不禁一聲長嘆,“奈何以非金石之質,
在此基礎上,讓每人對本文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說說感想,或說說評價,或說說疑問;但都要真誠、深刻、新穎(三個要求逐級提升)
七、四讀,梳理“文”的表達形式
學生先自主誦讀和梳理。誦讀前教師先引導,介紹任務、要求和時間:請認真梳理語言表達的形式和技巧,欣賞作者的表達之美;通過梳理說說本文在表達技巧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表達效果;結合具體的語句,形成個性化的理解,一要自圓其說,二要盡可能細致、深入;邊梳理邊在備用紙上寫下關鍵詞句,細化、深化自己的學習;時間10分鐘左右。
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每人不少于1分鐘,不超過2分鐘。然后推選出小組代表向全班介紹。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給學生啟發(fā)——
本文有三個特色:
、俅罅窟\用比喻。文章通過形象的比喻,使無形、無色的秋聲,成為可聽、可見、可感的具體、生動的自然現象,表現了作者高超的像聲、狀物和駕御語言的能力。
例如: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于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②以景物喻人。以秋聲使無情的草木“摧敗零落”,比喻人生坎坷、憂愁勞頓使有情之人衰老、頹唐。把秋聲、秋景和作者自己的秋感融合在一起,自然貼切。以景抒情,情與景泯和無間,使文章達到了優(yōu)美、和諧、深刻感人的境界。
例如: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物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
③駢散結合。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為問答的形式特征,又注意運用長短不齊的句子,使賦的形式活潑起來,變得散文化,增加了賦體的抒情意味。
例如: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八、美讀成誦
在前面四次誦讀的基礎上,換一種讀的方式;全班齊讀。在齊讀中讀出感受,讀出享受,讀出對內容的理解和形式的領悟;同時讀出氣勢,讀出氛圍,把課堂學習氣氛推向高潮。然后現場背誦,并現場默寫。
九、了解作者及寫作特點
教師綜合相關資料,現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作者及寫作特點,深化學習,提升認識——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別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喜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編定的《歐陽文忠公文集》153卷,約百萬言。另外,史學著作有奉詔與宋祁等合作編著的《新唐書》,并有他自己獨家編纂的《新五代史》74卷。《秋聲賦》被公認為是寫秋的經典。文章都是作者心靈的再現,其實,歐陽修寫《秋聲賦》也是由原因的。本文寫于作者53歲時。作者晚年雖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生郁悶心情。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郁結,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于懷,讓作者此時處于不知如何作為的苦悶時期,又加上這一年的秋天又如期而至。所以他對秋天的季節(jié)感受特別敏感,《秋聲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十、學生自主總結
下課前,每人用一句話來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學習啟示。要求總結收獲準確、全面,總結啟示深刻、獨到。先在學習單上寫下來;時間2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完善,形成基本共識。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發(fā)言,說說本組的基本共識,邊說說自評和互評,形成班級的基本共識。
最后教師說說自己的總結,繼續(xù)提升學生的認識,與學生分享,并讓學生評價:;《秋聲賦》寫秋以立意新穎著稱,從題材上講,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恒題材,但歐陽修選擇了新的角度人手,雖然承襲了寫秋天肅殺蕭條的傳統(tǒng),但卻烘托出人事憂勞更甚于秋的肅殺這一主題,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創(chuàng)新。 更應該提到的,應是《秋聲賦》在文體上的貢獻。即賦的散文化,使賦的形式活潑起來,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為問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現出活潑流動的散體傾向,且增加了賦體的抒情意味。這些特點也使《秋聲賦》在散文發(fā)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十一、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同時“得益于課外”,需要課外閱讀,F在我向各位推薦兩類課外文章,一是評價《秋聲賦》的文章;二是歐陽修的其他文章。文章已經粘貼在班級語文學習的博客上,請直接打開閱讀,每篇讀完后留下你的一句話感想或評論,同學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過程:
。ㄒ唬┏踝x課文,思考問題。
1.同學們一定很喜歡童話故事,說一說你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2.今天我們學習一新的童話,板書:《群鳥學藝》。
3.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讀文。
投影(先請一名同學把三個問題讀一遍。)
。1)課文講了哪些鳥向鳳凰學搭窩?
。2)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是怎樣學的?它們?yōu)槭裁礇]有學會搭窩的本領?
。3)小燕子是怎樣學的?為什么它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又結實又暖和?
4.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詞查查字典。
。ǘ┘氉x課文,填表格。
1.許多鳥都向鳳凰學過搭窩,可是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然而,只有小燕子搭的`窩,不僅漂亮,而且結實、暖和。這是為什么呢?默讀課文。
2.填寫表格,理清思路。
3.同學交流,糾正錯誤,加深理解。
。ㄈ┰俅巫x文,談體會(班上交流),悟道理。
師:同樣是向鳳凰學搭窩,五種鳥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呢?歸納如下:
1.貓頭鷹聽了鳳凰的話心想:“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表現出它看不起鳳凰,根本不屑一學的傲慢態(tài)度。
2.老鷹聽了鳳凰的話后,心想“挺簡單”,也飛走了。表現它認為搭窩是輕而易舉的事,自以為是。
3.烏鴉聽了鳳凰的話后,心想:“原來就是壘樹枝,我也會了”,“得意地飛走了”,反映它認為搭窩沒有什么可學的,非常不虛心的態(tài)度。
4.麻雀聽了鳳凰的話以后,心想:“和我想的一個樣”,“轉身飛走了”,反映了麻雀自鳴得意的神態(tài)。
5.小燕子自始至終認真地聽,最后“唱起動聽的歌,向鳳凰表示感謝”,說明了小燕子認真、虛心的態(tài)度。
總之,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應有的虛心和耐心。因此,窩都沒有搭成功。而小燕子學習態(tài)度端正,在學習中認真、虛心、耐心,因此與它們的結果不同。
。ㄋ模┓纸巧首x課文。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人物的身份,時的語氣及心理活動。比如:鳳凰是老師,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教,所以讀它時的語氣要親切而耐心。貓頭鷹很驕傲,覺得鳳凰只是長得漂亮,不見得有什么真本領。朗讀中應注意把它驕傲、目中無人的語氣讀出來。老鷹、烏鴉、麻雀都是只學到一點就走了,自以為學會了,朗讀中要把它們不虛心,很得意的語氣讀出來,在分角色朗讀過程中,提示語不必讀出,遇到省略號處,下面的對話要緊接上,顯出這些鳥很不耐心的態(tài)度。
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可讓學生先分組練習,然后各自推薦代表,做朗讀表演。也可以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訓練學生帶動作表演朗讀,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ㄎ澹┳x熟課文,預習16課。
語文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習性,知道松鼠是一種很討人喜歡的小動物。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培養(yǎng)學生學會鑒賞和寫作說明文的能力。
3、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fā)學生仔細觀察生物的興趣。
課前準備
①教師準備關于松鼠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②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蹖W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俪鍪舅墒蟮膱D片:同學們,你了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
、诮裉,我們學習法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僮宰x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記憶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
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谧杂衫首x課文,做到通順、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么?
↘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倌x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②在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后,在全班進行發(fā)言
①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學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
、谡n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多人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馴良:從在高處活動、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動、常吃的食物,是從活動的范圍、時間、吃食物方面表
現它的特點。
乖巧:從過水、警覺、跑跳、叫聲以及搭窩、窩口設計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最后寫繁殖、換毛等方面是補充說明其習性。
↘閱讀感悟,體會寫法
①松鼠為什么討人喜歡?你喜歡它哪些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這段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诎涯阕钕矚g的段落或語句進行摘抄、積累。
↘思維拓展,練習表達
、僮髡呦蛭覀儨蚀_、生動地介紹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習性。除了文章中介紹的松鼠特點外,你知道松鼠還具有哪些特點嗎?請學生補充課外資料
、诩偃缒闶且恢豢蓯鄣男∷墒,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語文教案05-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掌聲》教案11-19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下冊教案01-31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04
有關語文的教案03-07
語文教案【經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