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實用文>教案>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2 08:09:53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匯編8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向幼兒介紹太空有許多星球,他們都是朋友,如:太陽、月亮是地球的好友。

        2、激發(fā)幼兒探索宇宙奧妙的愿望。

        二、活動準備:

        1、地球儀一個,手電筒一只,放大鏡一面,黑色紙片一張!居變簣@PPT課件制作】

        2、宇宙圖片一張。

        重點:讓幼兒知道太陽和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

        難點:知道地球、太陽、月亮之間運轉的形式: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宇宙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問: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神秘的`太空中有什么?(幼兒這樣回答)[教師出示宇宙圖]

        2、在太空中有那么多的星球,他們之中誰是地球的好朋友呢?為什么?

        小結:月亮離地球最近,一直圍繞著地球轉,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它們一直都不離開。

        (二)介紹太陽

        1、實驗一:晝夜之分

        師問: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你知道要多長時間?(一年)

        你知道為什么會有白晝和黑夜之分?(教師運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實驗操作)

        小結:地球在圍繞太陽轉動是,自身也在自轉,地球轉向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

        2、實驗二:利用太陽光使紙燃燒,介紹同樣的作用。

        師問:太陽是一個燃燒的巨大火球,溫暖的陽光能使地契上的動物、植物得以生存,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太陽光做那些事情嗎?

        (太陽灶;太陽船;太陽能電池可用于手表、計算機內;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還可用來發(fā)電……)

        我們現在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瞧瞧太陽光的威力吧!

        (在太陽光下利用放大鏡演示紙片燃燒)

        (三)介紹月亮

        師問:月亮也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圍繞著地球不停地轉,晚上,我們可以看到皎潔的月亮,那么月亮他自身回發(fā)光嗎?

        (月亮自身不會發(fā)光,它像一面鏡子一樣反射太陽的光。)

        四、延伸活動

        師:在廣闊的宇宙中還有許多星球,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金星、水星、木星……)

        它們隱藏著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小朋友長大了去探索。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觀察和實驗相結合的一堂課。通過觀察一些精彩的太陽圖片來討論認識太陽,這些圖片都來源于互聯(lián)網,正是利用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才讓這一目標得以實現。由此可以看出信息科技為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可是它也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自然教學中的實驗它是無法取代的。只有將信息科技與實驗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讓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有趣。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的落葉植物,讓幼兒對樹葉感興趣。

        2.積發(fā)幼兒想象力,進行制作活動。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裝飾秋天的樹

        2.樹葉圖片(梧桐、冬青、柏樹)

        3.幼兒用美術工具。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這是什么樹葉?

        1.說一說:請你找一片你最喜歡的樹葉。

        告訴大家,這是誰的樹葉?你為什么喜歡它?

        2.你們知道你喜歡的樹葉,是從哪棵大樹媽媽的樹枝上落下來的嗎?

        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這棵大樹的前面。

       。ㄕ驹跇涞膱D片前面)

        3.請幼兒說說,你給自己的樹葉找的大樹媽媽是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ㄎ嗤涞臉淙~像爪子,冬青樹葉像小船、柏樹樹葉像針或刺)

        4.不認識的樹葉

       。1)教師:其實,我們周圍還有很多別的.樹葉呢,這片樹葉認識嗎?

        這棵樹叫什么名字?它們都是在秋天里落葉子的嗎?

        你們可以看看有關樹葉的書,還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們到公園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認識的樹葉,

        讓爸爸媽媽告訴你們。

       。2)出示衫樹、銀杏樹等樹葉,讓幼兒觀察。

        二、想一想:我把樹葉當什么?

        1.欣賞兒歌:秋葉

        2.教師:除了你們喜歡的樹葉,還有許多小動物也喜歡落葉呢。

        3.提問:小動物們撿起落葉當什么?

        4.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樹葉變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葉玩具

        1.想象制作:裝飾-秋天的樹

        秋天的樹非常漂亮,你們把它做出來把。

        2.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游戲:秋天樹葉飛

        1.教師:你們的葉子都是從大樹媽媽高高的樹枝上飄落下來的。

        我們讓樹葉從大樹媽媽的身上飛下來好嗎?怎么飛呢?你們看。

        2.介紹游戲玩法:聽到梧桐樹葉飛,手執(zhí)梧桐樹葉的孩子,將樹葉使勁網上拋,其他樹葉玩法相同。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喜歡吃甜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愿意聽從成人的勸告學習保護牙齒。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大嘴怪來引入。在幼兒平時的交往中我們又常常看到,幼兒非常樂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經驗。如:知道同伴用的是小白兔牙膏,于是也要媽媽買同樣的牙膏;在游戲中學著給娃娃刷牙,并告訴娃娃要保護牙齒……為此,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使他們樂意主動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牙齒的作用,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yǎng)成刷牙的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刷牙習慣.

        4.學習在集體活動中表達和傾聽同伴表達,初步形成樂意幫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識。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牙齒的作用。

        2.學習正確的刷牙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從小保護牙齒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的“大嘴怪”(嘴里有齲齒),糖果、餅干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絨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大嘴怪

        1.出示“大嘴怪”,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2.請幼兒自由給“大嘴怪”喂食。

        二、“大嘴怪”的煩惱

        1.引導幼兒分析“大嘴怪”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兒自由表達牙疼的原因。)

        2.請幼兒想辦法幫“大嘴怪”解決問題。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及時進行歸納、小結。)

        三、“大嘴怪”學本領

        1.討論刷牙的方法。

        (幼兒討論交流,“大嘴怪”邊聽邊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2.創(chuàng)編刷牙歌。

        (師幼一起創(chuàng)編刷牙歌《大家來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大家來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里面里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這邊刷,那邊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后喝口清清水。啊,牙齒好舒服呀!)

        3.與“大嘴怪”一起邊唱兒歌邊做刷牙動作。

        4.與“大嘴怪”再見。

        四、幫小動物刷牙

        復習鞏固《刷牙歌》。)

        活動延伸:要求家長在家里配合、鼓勵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方案設計的教“大嘴怪”刷牙,雖然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樂于助人的情感,但我們嘗試一下就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幼兒給自己刷牙和給別人刷牙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對于成人或者大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只是個簡單事情,但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我會在第二課時加強幼兒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在活動過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讓幼兒練習給自己刷牙,但活動結束后,我認為還可以把步驟細化些,比如,增加“幼兒自己模仿練習刷牙,教師指導”“幼兒互相觀看,糾正刷牙動作” 等內容,以幫助幼兒真正學會正確地給自己刷牙。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學習觀察金魚吃食等活動,嘗試用動作表現金魚吃食的樣子。

        2. 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并學習短句“這邊吃吃,那邊吃吃”“上面吃吃,下面吃吃”。

        3. 初步知道金魚愛吃魚蟲,但是要少量喂食。

        活動準備:

        1. 魚蟲干若干份,放在小盤中備用。

        2. 教學桌上擺放一缸魚。

        活動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幼兒的興趣。

        2. 教師示范喂金魚吃魚蟲。

       。1) 你們知道小金魚愛吃什么嗎?

        (2) 小金魚,你喜歡吃什么呢?(教師以小金魚的口吻告知幼兒,我們最愛吃小魚蟲。)

       。3)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魚蟲干,示范喂小金魚,并引導幼兒嘗試學習如何取少量的魚蟲喂金魚。(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幾粒魚蟲干。)

       。4) 將魚蟲干放入魚缸后與幼兒共同仔細觀察小金魚吃食。

        3. 幼兒自由喂食,觀察魚吃食的動作。

        (1)教師:小金魚吃魚蟲真可愛,你們也來喂一喂,看一看。

       。2)將魚蟲分發(fā)到幼兒桌上,指導幼兒少量喂食。

        4.幼兒喂小金魚,教師巡回指導這距離仔細觀察金魚的活動。

        5.交流、表達自己的'觀察。

        6.教師以小金魚的口吻反饋幼兒的喂食活動,激發(fā)幼兒進一步觀察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5

        一、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等特性,學會用正確的詞表達自己的感覺。

        2.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不同特性物體的名稱及作用。

        3.對感知探索活動感興趣。

        二、 活動準備

        1. 紙箱兩個,紙箱內分別放有冷、熱兩瓶水,棉花球、玻璃球、蠟光紙和砂紙等物品。

        2. 放大的特性標志紙一張。

        三、 活動過程

        1. 摸一摸、猜一猜

        請幼兒分別將手放入紙箱中摸一件物品,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受猜一猜是什么物品,并與身邊的小朋友交流。

        2.說一說

        依次請個別幼兒說說他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感覺?(冷、熱、軟、硬、光滑、粗糙)可能是什么物品?(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放大的特性標志紙上做記錄)

        3.再次進行觸摸活動。

       。1)對物品再次進行觸摸活動,并按其相反的特性進行歸類。

        教師:請幼兒把物品從紙箱中拿出,對物品再次進行感知觸摸,并在此基礎上按相反特性進行歸類。(如把冷水和熱水放在一起、把棉花球和玻璃球放在一起、把砂紙和蠟光紙放在一起)

       。2)在觸摸感知的基礎上,運用經驗說說該特性物品的用途。

        小結: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溫度的說會給人帶來舒服的感覺;棉花球是用軟軟的、吸水性強的棉花做成的,在醫(yī)院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它;玻璃球用硬硬的玻璃成的,光滑而且美觀,是小朋友游戲的好伙伴;砂紙表面很粗糙,可以把不光滑的表面打磨平整、圓潤,比如鉛筆尖、帶刺的木頭等;蠟光紙美觀、易折,是小朋友們用來做手工的好材料······

        四、找一找

       。1)尋找生活中各類特性的.物品,按物體的特性做記錄。

        提問:生活當中好還什么東西是硬硬的?軟軟的?······(請個別幼兒回答)它們有什么作用?

        請幼兒把自己能想到的各類不同特性的物品分類,老師幫助畫在標志紙上。

        五、總結評價

        教師根據幼兒的發(fā)言,按照物品的特性在標志紙上做歸納記錄,并總結闡述不用特性物品的作用,對表現好的幼兒進行鼓勵。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目標強調幼兒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幼兒在玩玩具時,經常在觀察、思考:汽車為什么會開?車燈為什么會亮?對電池的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結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

        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了解電池的外形特征;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了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并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fā)展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f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系,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的奧秘。

        活動目標:

        1、對電池產生興趣,初步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樂意參加安裝電池的探索活動,感受成功的樂趣。

        3、愿意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常用電池若干個(1、5、7號),電動玩具若干個,電池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選擇各種電動玩具玩,引出活動主題:“電池”

        二、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常用電池的外形特征,嘗試從多角度發(fā)現電池的差異。

        1、幼兒觀察、比較電池。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比較,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操作、交流!澳銈儼l(fā)現這些電池那些地方不一樣?”“這些電池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3、出示電池圖片,師生共同小結電池的外形特征。

        三、幼兒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教師提供不同型號的電動玩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安裝電池,讓玩具動起來。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并一起討論操作中遇到的問題。

        “你是怎樣裝電池的,電動玩具才會動起來?”

        教師針對幼兒的操作情況,舉典型事例。

        四、幼兒再次探索為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1、鼓勵幼兒找到電池盒內的標記進行安裝電池,嘗試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動玩具進行安裝。

        2、師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經驗。

        3、幼兒初步了解電池的用途及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延伸:

        1、讓活動中沒有正確安裝電池的幼兒繼續(xù)操作練習。

        2、在日常生活中繼續(xù)尋找使用電池的物品,并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3、環(huán)保教育:不亂扔廢舊電池。

        活動反思:

        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樂于嘗試、勤于動手的習慣。設計了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嘗試學習活動——好玩的電動玩具;顒又饕ㄟ^讓幼兒各種各樣的玩具和不斷地探索,一步步地揭開電池的各種秘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認識電池并學會安裝電池的方法。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動物、順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環(huán)特點。

        2.在常識活動中激發(fā)大班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yǎng)幼兒對屬相的興趣,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投影儀及十二生肖的投影片。

        2.幼兒每人一件屬相掛件及頭飾。

        3.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4.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一、了解十二生肖

        1.教師指著胸前的掛件,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胸前掛的.是什么小動物?因為劉老師屬蛇所以我掛了一條小蛇的掛件,小朋友誰知道自己屬什么?你們家里人屬什么?

        2.人的屬相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多少?邊出示投影邊認識十二生肖的名稱。

        3.這些屬相中哪些動物是我們看到過的,為什么會有“龍”這個屬相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fā)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十二種生肖,生肖就是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就能推算出自己的年齡。

        學習詞:生肖、屬相。

        二、通過投影、故事,嘗試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聽錄音故事“十二生肖”。

        教師邊放投影邊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動物?它們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2.幼兒嘗試講述十二生肖的順序。

        3.欣賞兒歌“十二生肖”。

        鼠、牛、虎鉆山洞,

        兔、龍、蛇爬大山,

        馬、羊、猴練跨步,

        雞、狗、豬練跳高,

        按著次序排好隊,

        鍛煉身體爭第一。

        三、講解十二生肖的循環(huán)規(guī)律

        1.一個屬相表示多長時間?十二生肖排完了怎么辦呢?

        2.放投影提問:小紅屬馬,姚爺爺也屬馬,這是怎么回事呢?

        3.今年出生的人屬什么?去年呢?明年呢?

        老師小結:一年是一個屬相,同一年出生的人屬相相同,十二個屬相排完了,又從頭排起,十二年循環(huán)一次。

        四、幼兒操作嘗試

        給十二生肖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老師巡回指導。

        五、音樂游戲“十二生肖”

        幼兒帶上頭飾,進行表演,游戲結束后,幼兒模仿十二種動物的任何一種動作走出教室。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動物出生的興趣。

        2、能分辨常見動物的出生方式,會進行正確的分類。

        3、對動物感興趣,樂意關愛動物,有繼續(xù)探索動物出生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怎樣繁殖后代

        2、動物媽媽和動物寶寶圖片若干。

        3、課件-小雞是怎樣出生的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動物寶寶找媽媽,了解胎生動物的`特點。

        1、聽音樂,模仿動物。

        (1)教師:教師:寶貝們,你們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個動物朋友想請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2)聽!他們來了,幼兒猜測它們是什么小動物,它的媽媽在哪里呢?我們一起找媽媽。

       。3)依次播放小貓走、小兔跳、小馬跑音樂,幼兒模仿,在背景圖中,找到貓媽媽、兔媽媽和馬媽媽。

        2、通過找媽媽,初步感知寶寶與媽媽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1)教師:動物寶寶和它的媽媽長得怎么樣?它們長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樣。

       。2)觀看熊貓是怎樣出生的。

        教師:熊貓是怎么出生的?熊貓出生的時候,和媽媽長的怎么樣呀?

        小結: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靠媽媽給他的養(yǎng)份慢慢地長大,最后直接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

        這種生寶寶的方式叫胎生。

        二、觀看課件,了解卵生動物的特點。

        1、課件演示

       。1)教師:我們再來看看小雞是怎樣出生的?

        教師:小雞出生的時候,是什么呀?(雞蛋)之后怎么變成小雞的?

       。2)師幼共同觀看小雞的出生過程

        雞媽媽一開始生出的是什么呀?

        后來小雞又是從哪里出來的?

        你還能想出哪些動物也是這樣出生的呢?

       。3)教師總結:像這種吸收卵里面的營養(yǎng),出生后經過孵化,才發(fā)育完全,這種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2、比較小馬和小雞的出生圖,初步感知其中的區(qū)別

        三、幼兒小組合作,感知判斷。

        1、幼兒操作,判斷哪些是卵生動物哪些是胎生動物。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動物寶寶,請小朋友來判斷一下,誰是卵生寶寶,誰是胎生寶寶。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價

        教師:這次活動我們學了許多知識,知道動物的兩種生殖方式,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

        還有很多動物不屬于這兩種生殖方式,小朋友課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這些動物的資料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7-29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9-25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經典)07-26

      科學教案[經典]08-27

      科學教案【經典】07-20

      (精選)科學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