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中班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并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
1、游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說金屬漆)
二、探索發(fā)現(xiàn)鏡子的用途
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里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么用途。說說汽車、商店等生活環(huán)境及自然環(huán)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說出還見過什么樣的鏡子。(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說說有趣的發(fā)現(xiàn)。
6、教師小結。
三、游戲:照鏡子
1、介紹規(guī)則。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游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么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么動作,好嗎?
2、游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游戲。
四、延伸活動
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了解鏡子的特點。
活動評析
該活動屬于觀察類活動;顒幼⒅刈層變涸诔浞值母行哉J識基礎上認識鏡子、理解鏡子的用途。首先在孩子觀察觸摸普通平面鏡的基礎上,讓孩子進一步了解各種各樣的鏡子,通過回憶和幼兒操作鏡子認識鏡子的用途,最后在快樂的游戲中深刻體會鏡子的用途。其中對鏡子的觀察既有個別物體的觀察,又有多個物體的比較觀察。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平時的區(qū)域活動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剪紙非常感興趣,經常把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借此契機讓孩子再把圓形變成紙條的過程中,通過動腦,比較,培養(yǎng)孩子的認真觀察,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
活動目標:
1、養(yǎng)成做事細致的好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
2、通過觀察與比較,知道粗細會影響紙條長短的變化。
活動重點:
把圓形變成螺旋形。
活動難點:
說出圓形變成螺旋形的方法。
活動準備:
一人一把剪刀、圓形紙片,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把圓形變成長紙條。
小朋友們,老師這有一個圓紙片,你們能把它變成一根紙條嗎?用你們手中的小剪刀一起試一試吧。
二、第二次操作,嘗試剪出螺旋形。
1、小朋友們剪完以后剩下了很多紙片,可不可以一點也不浪費,把一整個圓形都變成一個長長的紙條呢?
2、那請小朋友來試試看誰可以剪出長紙條。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順著圓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說出剪螺旋形的方法。
三、第三次操作,比比誰剪的長。
1、 比較紙條的長短:紙條都剪完了,你們剪得紙條一樣嗎?(不一樣)哪不一樣?(長短不一樣,)還有哪不一樣?(短的'粗,長的細)如果讓你剪出一個長長的紙條你會怎么剪?(剪得細一點,剪得越細紙條越長)
2、 現(xiàn)在我們來比賽請小朋友們剪出一個長長的紙條,誰剪的最長,誰就是冠軍。
3、 評出冠軍 。
四、總結:
除了圓形可以剪出一個長長的紙條,那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能不能剪呢?讓我們一起回班剪剪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了解昆蟲的外形特征與活動方式,并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過程:活動(一)捕捉昆蟲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活動(二)昆蟲運動會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后腿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床粫?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yōu)槭裁磿w。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活動(三)飼養(yǎng)昆蟲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yǎng)。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建議: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shù)爻R姷姆N類。
活動反思:
今天的幼兒,將是未來世界建設的主力軍,面向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幼兒科學教育越來越受重視。活動我以昆蟲運動會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又在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小游戲;顒又姓J真觀察每位幼兒的行為,科學地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是完成與落實以上目標的有效手段。促進幼兒身體與心理的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幼兒很愛美,尤其對鏡子比較感興趣。我想要是能讓幼兒將鏡子中的事物可能用繪畫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那有多好啊,加上孩子之前有對稱的經驗,所以我想在此基礎上能否有一點提高。我想到現(xiàn)在正好也是春暖花開,請家長帶幼兒去小河邊看看倒影是什么樣的。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倒影畫的基礎上學習表現(xiàn)垂直對稱的倒影,進一步感受對稱。
2.鞏固運用點彩的方法表現(xiàn)模糊的倒影。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學習過兒歌插秧、家長已帶領孩子觀察過小河、池塘中的倒影。(這個前期經驗為之后的繪畫有了一個推進作用)
2.物質準備:倒影畫、投影儀、ppt和小鏡子若干、人手一份繪畫材料。
活動過程:
一、欣賞倒影畫的'基礎上學習表現(xiàn)垂直對稱的倒影,進一步感受對稱。
1、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見過倒影。
2、教師出示倒影畫,請幼兒觀察。
3、教師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水中的倒影和岸上的圖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幼兒觀察后回答:水中的倒影。顏色一樣、圖案一樣、能重合,我們說他們是對稱的圖案。
5、我們小朋友都畫過對稱的圖,可是倒影它和我們平時畫的不一樣,他是倒過來畫的?你覺得應該怎么畫。
6、出示一幅只有岸上圖案的圖,請幾個幼兒嘗試著來畫一畫。(幼兒師范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很有必要的,光光老師說,然而沒有實質性的操作,幼兒可能也不是很明白)。
7、分散幼兒,嘗試運用自己的方法表現(xiàn)對稱。
8、集中幼兒介紹自己的繪畫倒影的方法
。1)我是直接倒著畫的。
。2)把紙轉過來畫就行了。
(3)我是對折描著畫的。
9、教師肯定幼兒多種繪畫方法。
二、引導幼兒鞏固運用點彩的方法表現(xiàn)模糊的倒影。
1、在畫倒影的時候看看老師還用了什么方法?(點彩)
2、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
3、因為水中的倒影比較模糊,等會你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畫。
三、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交代要求
。1)畫的時候要注意看清圖案的位置,遇到不會畫可以試試小鏡子觀察畫面。(用小鏡子比一比能夠知道大概在哪個地方繪畫)。
。2)岸上的景色盡量豐富些,不要雷同,盡量和同伴不一樣。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面粉的特性。
2、初步學會和面,能將干面粉變成面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面粉、水、盤子、勺子、水杯,太干、太稀、水分適中的面團各一團,各種面點模具。
活動過程:
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面粉。
引導語:(出示面粉)咦,這是什么呀?我們一起來看看、摸摸,猜猜這是什么。
1、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吹一吹的方式感知面粉的特征。
2、集體交流,了解面粉的特性。
小結:面粉是白色的、粉狀的、輕的。
二、觀看教師示范干面粉變面團的.方法,重點觀察水和面粉的比例。
1、討論制作面團的方法。
引導語:面粉 做什么呢?(面包、饅頭等)做面包、饅頭前要先把干面粉變成什么呢?(面團)怎樣把干面粉變成面團呢?(加水)
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團(太干、太稀、水分適中的面團各一團),讓幼兒猜測哪份面團做出來的面食最好吃。
3、鼓勵幼兒猜想: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團呢?
4、教師現(xiàn)場試驗,尋找出合適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三、嘗試和面,探索干面粉變面團的方法。
1、提出操作要求:①將面粉倒入盤中,用手指挖成井狀,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按照比例操作。②要及時揉捏面團。③和好的面團要既能成團,又不粘手。④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潔。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經驗交流。
4、制作小點心,感受成功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紙有吸水性的特點,感知不同材質的紙吸水性不同。
2、愿意動手操作,對實驗感興趣。
活動準備:手工紙花每人2朵,宣紙花每人1朵,水果盤,盆、水、記錄表、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探索興趣
1、今天,我給你們帶了些漂亮的花,自己找一朵喜歡的小花坐到它身邊。這些花跟我們平時見過的花一樣嗎?(不一樣)有什么不一樣?(這是用紙做的花)
2、這些紙花能像真花一樣盛開嗎?幼兒討論
3、(教師示范將花變成花苞)
4、如果我們把這些花苞放到水里會怎樣呢?(幼兒大膽發(fā)言)(幼兒將花變成花苞)
二、操作感知,交流討論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你觀察到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會慢慢撐開,紙花開放了)
2、教師提問: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會慢慢盛開呢?
請幼兒發(fā)表見解,教師進行對比
3、小結:原來紙寶寶把水洗到了它的身體里,花就打開了。
這是因為紙有吸水性。我們發(fā)現(xiàn)了紙的第一個小秘密。
三、對比試驗,經驗提升
1、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用彩色手工紙制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開。老師還準備了宣紙,如果把這兩種不同材質的紙同時放進水里,你覺得哪個會先盛開?幼兒猜測
2、幼兒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實說開始時,所有幼兒將兩朵花同時放到水中。
3、幼兒操作,記錄結果,教師巡回指導。
4、集體交流,驗證實驗結果,修正部分幼兒錯誤的預測結果。
四、觀察實驗結果,討論:為什么宣紙做的花苞開得快?幼兒講述
小結:宣紙的吸水性強,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體里,所以宣紙做的紙花很快就開了。彩色手工紙與宣紙相比吸水性要弱一點,水寶寶進入它的身體里就慢,所以彩色手工紙做的花會慢慢的開。
這是因為不同紙的吸水性是不一樣的。我們發(fā)現(xiàn)了紙的第二個秘密。
五、活動延伸:
教師提出問題:用各種不同材質的紙質做成的花苞,放到水里,他們的開花速度會怎樣呢?我們區(qū)角中繼續(xù)操作實驗。
公開課《紙花開放》活動反思
《紙花開放》是由我執(zhí)教的一節(jié)中班下科學探索活動,活動的目標首先讓孩子認識紙的吸水性,在此基礎上了解不同材質的紙吸水性不同。在課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在上課前也進行了多次實驗,活動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學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選擇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師出示各種材料的時候,不時聽到“這是我們畫畫的紙”,“這是我練毛筆字的紙”,“這是可以用來折紙”……對于材料的準備工作,我給孩子留了家庭作業(yè),回到家后認真收集,爸爸媽媽們也參與了進來, 孩子們將自己的收集成果帶來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著那么多不同的紙,感受到了紙的多樣性,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積極進行討論,通過做實驗得到求證,懂得要科學地對待事物,不能以主觀意見代替實驗結果。在活動中感知體驗并能清楚得講述結論,整個活動幼兒的整體狀況都很好,積極主動的參與,興趣濃厚。
在活動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是今后要注意和改進的: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富有指導性。二是要增加探索內容,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們學習獨立完成作品。個別幼兒急于尋找答案,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處應該有的現(xiàn)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指導,使得個別組幼兒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后的活動中,老師還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動準備。
總起來說,我對這節(jié)活動課的效果比較滿意,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科學教案11-14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10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7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2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8-16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