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門是幼兒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之一,它的制作材料是多種多樣的,開關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大家總是從材料入手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學,活動比較枯燥,對孩子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因此,我嘗試從門的開關方式入手,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孩子在學一學、玩一玩的游戲中了解生活中門的開關方式的多樣性。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門的開關方式的多樣性。
2.運用說、唱和身體動作等形式,來表現(xiàn)門的開關方式。
3.在游戲過程中充分享受模仿表演帶來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有關門的圖片、錄像。
經驗準備:幼兒熟悉歌曲《紅蘋果》的旋律。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謎面:進來一推,出去一拉,關上一聲響,誰也進不來。
謎底--門。
(二)了解開門的不同方式。
1.你見過什么門?我們能怎樣開、關?
(推拉門,真有趣,推過去它就開、拉過來它就關。)
游戲:推拉門。
2.除了一推一拉就打開的推拉門,你還見過什么門?它們又是怎樣打開的?幼兒討論交流。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與幼兒一起整理相關經驗。出示相應的圖片,同時分別逐個介紹幾種常見的門。
(1)手移門
、儆變赫f說并介紹。
、诮處煶鍪緢D片并整理成兒歌。
、塾螒颍菏忠崎T。
(2)感應門
、儆^看錄象,幼兒介紹教師補充。
、谡沓蓛焊琛
、塾螒颍焊袘T。
(3)旋轉門
、儆^看錄象,幼兒介紹教師補充。
②整理成兒歌。
③游戲:旋轉門。
4.幼兒分別模擬各種門玩游戲,加深對開關門方式的了解。
(三)說說唱唱,提升經驗。
1.這些門真有趣,里面還藏著一首兒歌呢,一起來說說。
推拉門,真有趣,推過去,它就開,拉過來,它就關;
手移門,真有趣,移過去,它就開,移過來,它就關;
感應門,真有趣,靠近它,它就開,離開它,它就關;
旋轉門,真有趣,轉過去,我進去,轉過來,我出來;……
2.用《紅蘋果》的`旋律來唱一唱。
3.幼兒配樂邊唱邊做開關門的游戲。
活動延伸:
1.看錄象,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門。
2.找找周圍的門,看看它能怎樣打開,唱唱、說說、做做。
活動建議:
生活中還有其它幾種特殊的門,如伸縮門,卷簾門等,它們的開關方式也是很特別的,也可替換進活動中讓孩子了解。
★活動點評:
本次活動中教師注重了活動內容的兒歌化和組織方式的游戲化,如教師將各種門的開、關特征編成了朗朗上口的兒歌,根據門的開關方式讓幼兒運用身體動作來模仿表演等,通過多種手段,使孩子更好地感受了各種門的推、拉、感應、卷、旋轉等開關方式,趣味性很濃,幼兒興趣高。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葉子的主要特征(葉脈、葉片、葉柄等),初步了解葉子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2.能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葉子產生探究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家長事先和幼兒找一找關于葉子的資料,豐富幼兒的經驗。
材料準備:制作《各種各樣的葉子》PPT;各種各樣的葉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兩盆一樣的植物、記錄表。
活動重難點:
通過觀察葉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葉子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用動作模仿葉子的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大樹的葉子。
1.觀察大樹的葉子
師:看!畫面上有棵大樹,這棵大樹上長滿了葉子,請你仔細的觀察一下這些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幼:綠綠的、葉子上面有一條一條的線。
2.師:這些葉子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葉脈、葉片、葉柄)這些樹葉都長在大樹的什么地方?
幼1:葉子上有像樹枝一樣的小棒。
幼2:有的葉子長在樹枝上,有的長在樹干上。
師:高高的大樹上長滿了葉子,這些葉子都長在大樹的樹枝樹干上,雖然它們長得大小不一樣,但它們都是由葉脈、葉片、葉柄組成的。
。ㄔu析:樹葉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幫助幼兒清晰的觀察到樹葉的樣子,從而打開了幼兒的思維,也為下一個模仿環(huán)節(jié)做較好的鋪墊。)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葉子,用身體動作模仿葉子的生長過程。
1.師:那除了大樹有葉子,還有什么植物也有葉子呢?(幼兒交流討論)
幼1:花上面有葉子,小草上也有。
幼2:蘋果樹上有葉子。
幼3:芹菜上有葉子。
2.展示幼兒采集來的各種各樣葉子。
師:原來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植物都長著葉子,我們一起來觀察桌子上的的這些葉子,看看它們一樣嗎?它們長的什么樣?像什么?
幼1:它們不一樣,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黃色的。
幼2:這個葉子大大的,像一把扇子。
幼3:這個葉子小小的,有一點圓圓的像小葡萄。
師:你還知道有哪些植物的葉子長得很特別?(出示楓葉、杏葉)它們的'特別之處在哪里?
幼1:這個是楓葉,它的葉子分成好幾瓣,每個頭都是尖尖的。
幼2:這個杏葉像把小扇子,它有的時候是紅色的,有的時候是黃色的,顏色會變的。
3.用身體動作模仿葉子的生長過程。
師:你們認識了這么多種葉子,那你知道這些葉子是怎么長大的嗎?(播放PPT中葉子生長的視頻)請你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它的生長過程。(幼兒分散均勻,用身體動作模仿葉子的生長過程)
。ㄔu析:通過觀察實物葉子和PPT中的葉子,豐富了幼兒的相關經驗,在觀看葉子的生長視頻時了解了葉子在植物生長過程中的作用,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葉子的生長過程,這給整個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過程中不僅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了葉子的生長過程,更是表現(xiàn)了不同葉子的形態(tài)。)
三、多種形式了解葉子的多樣性。
1.出示白菜、包菜、青菜
師:葉子慢慢長大后都有不同的作用,我這里還有一些特殊的葉子請你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說說這些葉子都有什么用?(可以食用)
幼1:這個是白菜的葉子,它是可以吃的。
幼2:這個是青菜的葉子。
2.師:原來葉子還可以讓我們人類食用,那它還可以做成什么呢?(出示PPT中一些用植物的葉子制成的中藥藥材圖片)我們平日里生病了會用到一些中藥,這些給我們人類治病的藥材有的也是用一些特殊的葉子做成的。
。ㄔu析: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中發(fā)現(xiàn)葉子的多樣性,從而引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拓展幼兒的各種思維,豐富幼兒的知識面,也為幼兒的自主發(fā)展開渠。)
四、集體實驗觀察討論葉子的作用。
1.師:葉子的用處可真多,那植物為什么要長葉子呢?葉子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用處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
幼:
1.它不長葉子就很難看。
2.出示兩盆一樣的植物和記錄表
師:這里有兩盆一樣的植物,我們把其中一盆植物的葉子剪除,放置一邊,然后過兩天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兩盆植物的變化,也看一看被剪除的葉子和以前有什么區(qū)別,最后把它們記錄下來。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每天觀察植物的變化,并將變化記錄下來。
。ㄔu析:本環(huán)節(jié)通過一個小實驗讓幼兒發(fā)現(xiàn)葉子在植物生長中的重要性,激發(fā)了幼兒的繼續(xù)探究的興趣,從而也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教學反思:
《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提出了以下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笨梢娍茖W領域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保持孩子們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強調幼兒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索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
1.熟悉的材料
來自生活中常見的葉子成了孩子們探尋的主角,“葉子是由什么組成的?”“葉子可以吃嗎?”在活動中,通過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葉子讓幼兒去感知、去探索,從而發(fā)現(xiàn)了葉子的秘密,因為它是孩子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然而然成為了孩子們最樂意探尋的目標,活動中多媒體的運用使科學活動增色不少,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拓展幼兒思維,通過圖片、視頻的展示,孩子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各種各樣的葉子,他們對整個活動充滿了興趣。
2.真實的體驗
實物的亮相打破了以往的圖片展示,給了孩子們更直接的經驗,在平日里孩子們都有食用過各種葉子,也都會有相關的經驗和體驗,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用手、胳膊等動作表現(xiàn)各種葉子,感受各種葉子的生長過程,在看、聞、摸中感知葉子的多樣性,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和延伸活動中,通過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輔助材料,讓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中發(fā)現(xiàn)這些葉子的作用和變化,因為他們是直接參與者,所以能獲得了最真實的體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積極主動尋找生活中的紙做的東西。
2、了解紙的制作過程。
3、增強環(huán)保意識,愛惜身邊的每一張紙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2、再生紙的制作視頻。
活動內容:
1、游戲。找找書中的紙,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 用競賽的方式讓幼兒看幼兒用書第2頁。教師:請你找找這頁上什么東西是用紙做的,它們在什么地方。把它圈起來。規(guī)定時間是一分半鐘,預備開始!
。2)請個別幼兒回答,其余幼兒補充。
。3)教師:它們有哪些作用呢?
2、遷移幼兒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見過的紙。
教師:平時你見過什么東西是用紙做的,它有什么用?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沒有紙會怎么樣?
3、通過故事,了解紙的制作過程。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邊看圖邊了解紙的制作過程。教師: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制紙的.過程簡單嗎?它需要幾道工序呢?
4、激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觀念,請幼兒收看再生紙的制作過程視頻。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愛惜紙的。教師:我們平時應該怎樣愛惜紙呢?
。2)請幼兒翻看幼兒用書第3頁,介紹再生紙的過程,激發(fā)幼兒利用廢紙做再生紙。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馬鈴薯
活動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fā)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活動準備
1、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生長的馬鈴薯,發(fā)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
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
教師:這是什么?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嗎?
2、出示發(fā)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fā)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
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長嗎?
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
幼兒討論后知道,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么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
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fā)生什么事呢?
(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里嗎?
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里成熟后的馬鈴薯。
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fā)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fā)芽長根,
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
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
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
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瓶中吹氣球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2.能如實記錄實驗結果,大膽的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進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氣球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氣球若干。
2.幼兒記錄紙6份,哭臉娃娃和笑臉娃娃若干,記號筆。
重點難點:1.通過猜測.探索知道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之間的關系。
2.發(fā)現(xiàn)問題,能大膽探索記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教師以“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氣球,激發(fā)幼兒在瓶中吹氣球的興趣。
二. 基本活動
1.教師請兩名幼兒在集體面前吹氣球并將吹大的氣球固定住,然后進行提問。 教師小結:吹氣球時要嘴巴貼住氣球口用力吹才能吹得大大的。
一.教師以探索闖關的形式出示小瓶子,將氣球塞進瓶子中并讓幼兒記錄猜測。
師:氣球裝進瓶子里還能吹得大大的嗎?幼:幼兒回答 教師出示記錄紙并介紹(?代表猜想,“小手”代表實驗操。)
教師讓幼兒在猜欄做好自己的猜測記錄。 2.拿出材料讓幼兒操作實驗并在“小手”欄,記錄實驗結果。
3.師幼討論。
4.教師小結:原來,光靠猜測不一定正確,還要動手操作實驗才能得出結論。
二. 探索用大小不一的種瓶子吹氣球。
1.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試一試。 師:原先能吹大的氣球能吹大,為什么現(xiàn)在不行了呢?
幼:幼兒自主回答
2.幼兒先記錄猜測然后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表格,教師指導。
3.師幼討論,教師請幾個幼兒說一說他的出來的結論。 教師小結:原來能不能吹瓶中的氣球與瓶子的大小也沒有?關系。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三. 幼兒再次探索,尋求成功的秘密。
1.激發(fā)幼兒成功的欲望 師:我們兩次的實驗結果怎么樣?都沒有成功是不是,現(xiàn)在你們是不是很失望,別急老師這里有個好辦法。
2.出示幼兒表情貼紙,交代要求。 實驗要求:
1每個瓶子都要試一試。
2認真做好記錄3如果成功了別忘了找一找瓶子寶寶身上的秘密,并貼上相應的表情。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指導。
4.師幼討論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幼:幼兒自主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氣球吹大。
三.結束部分
1. 總結實驗結果,提升經驗。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其中的原因,教師總結科學經驗。
師:為什么氣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來呢?請你們來說一說。
幼:自主回答。
2.教師總結: 師: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科學道理呢!因為瓶子里裝滿了空氣,吹氣球的時候慢慢變大的氣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氣從小洞里擠了出去,沒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氣排不出去,所以氣球就吹不大。
四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開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氣球。
仔細觀察一下記錄表我們還有那一欄沒填?
老師這里有一根吸管把它豎在瓶子里再吹氣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我們一起回教室去實驗吧!
和客人老師再見,帶幼兒走出教室。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各種各樣不同的鳥及鳥的基本特征。
2.培養(yǎng)幼兒愛護鳥的意識。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了解不同的鳥
教師重點介紹蜂鳥,啄木鳥,鸚鵡等。
1.師:看,圖片上畫了很多什么?(鳥),這些鳥長的一樣嗎?
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鳥嗎?這只鳥的名字叫“蜂鳥”它的身體很小,就只有蜜蜂這么大,所以叫蜂鳥。
2.師:再來看看這只鳥,這只鳥的'身體看上去怎么樣?它的名字叫啄木鳥,那你們知道它有什么本領么?它會給樹木治病,是鳥中的醫(yī)生。
3.師:再來看看這只什么鳥?它的名字叫鸚鵡,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嗎?都有些什么顏色?鸚鵡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會跟人一樣說話,你教它什么話,它就會跟你一起說。
二、討論
1.師:誰來告訴我什么鳥最?什么鳥最大?什么鳥會唱歌?
2.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鳥,我們再看看其他的鳥呢?
三、延伸
鳥類它們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教學反思
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鳥的世界》,在這個活動中能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使雞毛飛起來,感知用力大小與雞毛飛起來的關系.
2.樂于探索,感受與同伴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有雞毛飛起來的經驗.
2.物質準備:雞毛若干,吸管,扇子,硬紙板
活動過程:
1.玩吹雞毛游戲
(1)老師今天為小朋友帶來一樣好玩的東西,請你打開來看看是什么?(雞毛)
(2)你們玩過吹雞毛的游戲嗎?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3)小結:剛才我們都是通過嘴巴把雞毛吹飛起來的,由于我們的力氣比較小所以雞毛飛的不高.現(xiàn)在老師這里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讓他們來幫助我們,使雞毛飛起來.
2.雞毛飛起來了.
(1)出示材料,你們認識嗎?請幼兒說一說
(2)這些材料是我們平時都比較常見的,現(xiàn)在請小朋友選一樣材料試一試.怎樣使自己手中的雞毛飛起來.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分享交流:你選用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使雞毛飛起來的?
(5)小結:原來用嘴巴吹.用吸管吹和用扇子扇都是因為有風才使雞毛飛起來的.
3.雞毛飛的高,飛的遠
(1)在活動中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能通過各種方法使雞毛飛起來,那怎么樣使雞毛飛的又高又遠呢?
(2)請小朋友選材料嘗試
(3)集中交流:你是怎樣使雞毛飛的高的?
(4)小結:原來同樣使用一種材料,用的'力氣越大,雞毛就飛的越高.
4.游戲:雞毛抗爭賽
(1)接下來我們用自己學到的本領來開展一個比賽.
(2)教師交代比賽規(guī)則:請出兩組幼兒,分成紅黃兩隊.各自使用自己的方法使雞毛不落下來,雞毛先落地的就輸了.
(3)幼兒分組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彈簧的特性,培養(yǎng)探究意識。
2、運用彈簧原理制作跳跳蛙,體驗活動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彈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個、兩根同色的紙條、自制紙彈簧愛心卡一張。
2、學具:兩根同色紙條、小青蛙圖片人手一份。
3、雙面膠、背景音樂,視頻錄像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
師出示彈簧:這是什么?下面我們就和小彈簧一起來玩游戲。
二、通過玩一玩、說一說、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彈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彈簧,讓幼兒自由探索彈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彈簧,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壓一壓小彈簧,它會怎樣呢?壓得輕與重,會有什么不同呢?
師:小彈簧,真有趣,拉一拉,會彈回去;壓一壓,會跳起來;壓得輕,跳得低;壓得重,跳得高;說明它是有彈性的。
2、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彈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彈簧,鞏固彈簧特性。
三、根據彈簧特性,制作紙彈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紙彈簧跳跳蛙,激發(fā)制作興趣。
2、讓幼兒猜測折紙彈簧的方法。
提問:猜一猜,紙彈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兒猜測)
3、教師示范講解制作跳跳蛙。
4、幼兒動手制作跳跳蛙。(輕音樂)要求:兩根紙條要交替折,邊線一定要對齊。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動延伸。
師: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請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來了,誰呀?紙彈簧小人,紙彈簧愛心卡,什么地方是紙彈簧做的?漂亮嗎?紙彈簧還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會兒我們區(qū)域活動時,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有序探索、自由發(fā)現(xiàn),讓幼兒感知磁性這一科學現(xiàn)象,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
2、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樂于幫助別人的品質。
除了以上情感、認知、技能三方面的目標外,我還將關注幼兒活動發(fā)展中的生成性目標
活動資源:
磁鐵若干,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布條、釘子、曲別針、夾子等)若干,小貓頭飾、釣魚桿、小魚若干條,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老師扮貓媽媽,邀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在音樂伴奏下進入教室。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請幼兒打開禮物,幫貓媽媽尋找禮物中的秘密。
2、幼兒交流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認識磁鐵。
3、幼兒動手把禮物中能被磁鐵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里,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4、得出結論:磁鐵只能吸引鐵制品。
三合作探究,了解磁鐵的特性。
1、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鐵吸引。
2、啟發(fā)幼兒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撿起撒在地上的針。
四游戲—釣魚
在音樂伴奏下,來到池塘幫貓媽媽釣魚。
五活動延伸
設立科學發(fā)現(xiàn)角,利用磁鐵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等方式虹吸原理,嘗試利用虹吸原理幫魚缸換水。
2、嘗試根據猜測和實踐填寫記錄表,學習表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樂意參與實驗,對虹吸原理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魚缸,針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教師拿好吸管兩頭,放進魚缸里,開始往下流水)
師:小朋友,我們人類生存都離不開呼吸,那小金魚是怎么在水里是怎么呼吸的呢?
師:小金魚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視頻停止(小金魚生活在很臟的水里)
師:看這畫面上的小金魚怎么了?(水很臟,需要換水)
師:那你有什么辦法幫小金魚換水,可以讓小金魚不從魚缸里出來?
幼兒講述。
教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視頻里的老師是怎么幫小金魚換水的?
幼兒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兩頭,一頭先放進魚缸里,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水開始流動。
三、探索讓吸管滿水的方法。
師: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換水的?
師:誰愿意來試一試?
師:為什么視頻中的老師和你用同樣的材料,她可以讓魚缸的水流下來,你不可以呢?
。鹤屛覀円豢蠢蠋煹奈苤杏惺裁疵孛。
觀看視頻,教師捏住吸管之后,放開一頭,里面有水流出來。
師:老師的吸管里又什么秘密?
:原來老師的吸管里有水!那有水的吸管就能給魚缸換水嗎?
讓我來試一試。
教師示范,我先捏住吸管的兩頭,不能讓水流出來啊,要不然可能會失敗,一頭放進魚缸里,一定要讓它進入水里之后才能放手,另一頭對準接水的容器之后就可以放手,看看,我成功了嗎?
師:那么問題來了,怎樣讓你的吸管滿水,而且沒有空氣?
師:老師這里有幾種材料,猜猜看,什么材料可以讓吸管滿水沒有空氣,什么不可以?猜好之后把你的猜想結果記在記錄表上。
幼兒填寫記錄表。
師:誰來說說你的猜想結果,如果你覺得它可以,你準備怎么做?
師:你們的想法會不會成功呢?我們一起到后面去試一試,試一試之前,我有幾個操作要求,
記錄表放回凳子后面,4個小朋友一組,每種材料都要試一下,盡量不要讓你的水漏在桌子上,因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應該節(jié)約用水,試完之后,要回來把你的記錄表填寫完整,你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開始行動吧!
四、幼兒操作。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實驗結果。
師:結果已經出來了,看來用針筒來給吸管吸滿水是最可行的,那么怎樣正確的讓你的吸管吸滿水,而沒有空氣呢?這個需要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那我也要請張老師來幫我一下。
兩位教師示范:首先,一位小朋友,吸管兩頭手中拿,對對齊,另一位小朋友,小針筒,手中拿,吸滿水,慢慢對準吸管口,輕輕按下小針筒,小眼睛,看看好,吸管滿水針筒就停止,兩手捏住吸管頭,小心別讓水流走。然后就是我們剛才看的視頻,一頭放進魚缸里,到了水里之后,手再放開,另一頭再放進一次性的盒子里,手再放開,水開始流動。
師:這個方法學會了嗎?那你們可以和視頻中的老師一樣合作給小金魚換水嗎?
幼兒給金魚缸換水,教師巡回指導。
五、教師,講述虹吸原理
師:小金魚說,謝謝你們幫它們換水,剛才我們做的這個換水實驗運用了一種科學原理,叫“虹吸原理”,它是利用大氣對水的壓力把水從高的容器導入到低的容器里,所以你們知道剛才為什么要把魚缸放在高一點的小椅子上了吧!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情用到了這個虹吸原理。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學教案07-01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10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7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3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30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