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中班美術(shù)教案模板七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美術(shù)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美術(shù)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結(jié)合不同動物的局部特征及其習性,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建造不同的動物房屋。
2、體驗共建動物新家,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動物圖片若干、森林背景圖、老虎的家、紙,勾線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參觀動物新家
——觀察、交流動物新家的特征森林里的動物朋友們準備造新房了,有一個動物已經(jīng)造好了房子,出示老虎新家的圖片
●請你們猜猜這可能是哪個動物的新家呢?(老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房子上面有王字)
小結(jié):老虎把自己頭上的王字、斑紋變成了房子上的裝飾,我們一眼就能認出這是老虎的家了。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通過出示老虎新家的圖片,幼兒觀察猜測,了解到動物新家的某一部分是從動物身上的某一特征演變而來的!
二、給動物造新房——利用不同的動物局部特征及其習性,創(chuàng)造性的設(shè)計不同動物的房屋出示各類動物的圖片
過渡語:老虎有了自己的新家,其他的`動物朋友們也要造新房,邀請我們幫它們設(shè)計新家;
●你想幫哪位動物朋友設(shè)計新家,怎么設(shè)計呢?(幼兒思考并討論)(幼兒說到的動物可以逐一出示動物圖片,給幼兒一些借鑒)
小結(jié):原來動物身上的花紋、身體的部位、喜歡吃的食物都可以成為新家的設(shè)計,這樣動物朋友不會搞錯自己的家了,真特別的房子呀!
幼兒創(chuàng)造,教師巡回指導
1、觀察幼兒能否根據(jù)不同動物的局部特征以及動物的習性進行設(shè)計。
2、觀察幼兒能否結(jié)合動物的局部特征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房屋。
【設(shè)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點,討論交流給哪個動物設(shè)計房子,怎么設(shè)計,這些是建立在幼兒對于各類動物了解的基礎(chǔ)上的;幼兒再結(jié)合對于一些動物的局部特征及習性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設(shè)計!
三、動物的新家——分享交流、體驗成功
●動物的新家造好了,猜猜看這些都是哪些動物的新家呢?為什么?
小結(jié):今天動物朋友們都住進了你們設(shè)計的新家了,它們的房子可都不一樣哦,新家漂亮又寬敞,住在里面可舒服啦!
中班美術(shù)教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養(yǎng)成教育目標: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認知: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欣賞力。
技能:復習鞏固撕貼技能。
情感:喜歡參與美工活動。
人格;教育幼兒不亂丟碎紙,提高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各種撕貼材料若干,用舊掛歷做成的`半成品(拖鞋、帽子……)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用舊掛歷做好的物品(拖鞋、帽子、圍裙、枕頭套-------),引導幼兒觀察,通過談話,讓幼兒知道這些物品是廢物利用。
2.向幼兒講解撕貼材料及使用方法,教育幼兒不亂丟碎紙,保持環(huán)境的干凈。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4.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5.展示作品,講評。
6.師生共同收拾物品。
中班美術(shù)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指導幼兒學習用不同的形狀制做出自己想做的圖形。
2、 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欣賞力。
3、 體驗蘿卜拼做的樂趣。
4、 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胡蘿卜切成圓片或各種形狀。
活動過程:
一、欣賞
1、 看老師做的胡蘿卜拼盤像什么?
2、 胡蘿卜都切成了什么形狀?讓幼兒回答。
二、聯(lián)想創(chuàng)作
1、 幼兒自由探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如:大紅花、小動物等。
2、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并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三、交流討論
1、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我做的是什么,為什么想到做這個?
可以嘗嘗自己或同伴拼的胡蘿卜拼盤。
中班美術(shù)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魚的基本特征。
2、能用圓形的紙做成魚的外形,并用樹葉裝飾出魚身上的花紋,添畫出魚的眼睛。
3、體驗用樹葉裝飾小魚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魚”范例,圓形紙若干,蠟筆、漿糊、剪刀。
2、海底世界背景圖一副。
3、水族館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魚寶寶,我們來看看這條魚身上有些什么呀?”
2、教師:“這條魚它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呢? 魚的尾巴是是什么形狀?”
3、請個別幼兒回答。
二、觀察范例,推想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范畫,提問:這條魚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圓形的紙)
2、這條魚是怎么做成的呀? 哪個小朋友來說說。
3、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原來呀,這條小魚是老師用圓形的紙完成的,先在紙的一邊剪下一個小三角形,然后把剪下來的小三角形當做是魚的尾巴貼在紙的另一邊,這樣一條小魚的身體就完成了。再用樹葉裝飾出魚鱗,就完成了。
三、示范講解:
1、教師示范:先用剪刀,在圓形的紙的一邊剪下一個三角形。那剪下的`一片怎么辦?用漿糊把它貼在紙的后面。
2、教師:“老師的小魚完成了,那這條魚還缺了什么呀?”
3、出示用樹葉裝飾的小魚,引導幼兒觀察魚身上的“魚鱗”。
(1)教師:“這條魚寶寶有點孤單,你們愿不愿意來幫幫它,幫它找些好朋友,讓它快樂起來呀?”
四、幼兒制作,老師巡回指導。(音樂)
教師:“你們可一定要給小魚穿上漂亮的衣服哦,完成后我們一起把小魚兒送回美麗的海底世界去吧!”
五、欣賞、交流
1、請幼兒將制作好的魚貼在海底背景圖上。
2、師幼集中欣賞、交流。
師:“我們也變出一個水族館了!薄澳阕钕矚g哪一條魚,為什么?”“看看哪條魚的花紋很特別?”
六、總結(jié)
師:“今天我們一起用樹葉裝飾出了美麗的小魚,小朋友回去以后也可以嘗試用別的材料制作小魚!
中班美術(shù)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夠區(qū)分四種圖形。
2.能夠用多個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進行拼圖。
3.通過游戲,發(fā)展觀察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活動重點、難點: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及圖形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1.魔法盒—神奇的口袋(內(nèi)裝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2.貼畫紙張;準備大小不同的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黑色勾線筆、固體膠。
3.課件《圖形變變變》。
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魔術(shù)王國的國王給了我一件寶貝--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神奇的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呀? 教師念兒歌:“魔法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個正在方形,問:“這是什么?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為什么說是正方形的?“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啟發(fā)幼兒說出)再念兒歌:“魔術(shù)口袋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
當幼兒摸到后,要求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游戲反復進行。
。3)教師總結(jié):魔術(shù)口袋里的東西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
。5)老師總結(jié):
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lǐng)好。
(二)游戲:折一折:
1.教師用長方形演示,折一折,折出了兩個長方形。
2.請幼兒自己動手折一折其它的圖形,看一看,想一想,能折出什么圖形。
(三)游戲:貼一貼1.放課件《圖形變變變》。教師展示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組成的圖片,請幼兒說一說這幅圖由哪些圖形組成,找出其中的圖形寶寶。
2.拼一拼,貼一貼:請幼兒有提供的各種圖形,自己貼一幅喜歡的圖案。
(四)活動延伸: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圖形。
中班美術(shù)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吹畫和添畫的方法表現(xiàn)各種形態(tài)的小雞。
2、在作畫過程中能細心操作、掌握吹畫的方法、步驟。
3、感受畫面的美,體驗泡泡吹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
。1)黃色泡泡水(用水、水粉顏料、洗潔精自制而成),吸管,黑色記號筆,畫紙,抹布,"草地"展板一塊,母雞圖片一張。
。2)小雞出殼PPT,音樂磁帶《小小蛋兒把門開》。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吹泡泡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PPT故事導入,揭示主題。
師(出示演示文稿):暖和的春天就要來了,雞媽媽產(chǎn)下了許多蛋寶寶,它多想把這些蛋寶寶孵成小雞呀。于是,雞媽媽耐心地孵起蛋來。過了許多天,可愛的小雞終于出殼了。ń處煵シ判‰u出殼錄像并配音:"小雞用尖尖的嘴巴啄破蛋殼,用力往外鉆,哎喲、哎喲,終于出來啦!快瞧,可愛的小雞'嘰嘰嘰'地叫著走來了。")師:小雞長什么樣?誰能來說一說。(幼兒表述)師幼共同歸納:小雞有著圓溜溜的頭和身體,尖尖的嘴巴,黑黑圓圓的眼睛,小小的翅膀,和兩只腳。
師:這些在干嗎呢?(幼兒大膽想象并表達。)教師小結(jié):這些小雞有的頭朝下,像在找蟲子;有的頭朝上,像是在唱歌;有的面對面,像是在做游戲;還有的靠在一起,好像在說悄悄話……師:多么可愛的小雞啊,我們把它們畫下來好嗎?
。ㄔu析:小雞出殼故事PPT既引出了主題,又豐富了幼兒對小雞外形和動態(tài)的認識,為幼兒作畫打下了基礎(chǔ)。)
二、師幼合作示范
1、教師介紹畫紙、記號筆、吸管、泡泡水等作畫用具。
師:老師想問一問,平日里小朋友們畫畫時都會用到哪些工具?(幼兒自由回答。)今天,胡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畫畫工具,一起來認識一下(重點介紹吸管和黃色泡泡水)
2、師幼合作示范吹泡泡。
。1)觀看視頻,教師示范吹泡泡。
。ㄒ龑в變河^察教師的示范:豎直拿吸管蘸泡泡水,蘸完之后輕輕抖掉多余的水,最后在距離畫紙一點點高度處輕輕吹出泡泡。教師吹出一大一小兩個泡泡靠在一起。小的泡泡可作小雞的頭,大的泡泡可作小雞的身體。)
。2)個別幼兒示范吹泡泡。
師:都知道怎樣在紙上吹泡泡了,是吧!有人想要來試試嗎?
。ㄈ缬變菏痉冻晒α,教師可請他介紹自己是如何吹泡泡的。如幼兒示范未獲成功,教師可詢問大家:這可奇怪了,他為什么吹不出泡泡?為什么吹出來的泡泡很小……有人發(fā)現(xiàn)問題了嗎?從而引導幼兒歸納吹畫的要點:豎直蘸水可以讓吸管吸到水,往下輕抖可以防止顏料水滴落,輕輕吹可以吹出大的泡泡等。)
。3)幼兒集體徒手練習吹泡泡。
教師:看來,這些都是吹畫的秘訣,我們可得記牢,胡老師還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一起來學一學:拿起小吸管,豎直蘸點水,往下抖一抖,輕輕吹一吹。)
3、教師示范給泡泡添畫,變出各種形態(tài)的小雞。
師:接下來,胡老師就要把這些泡泡變成可愛的小雞,仔細看喲。◣熡缀献魈懋。)(評析:為了幫助幼兒掌握吹畫的`方法,老師采取了比較有效的策略,例如,教師通過視頻示范,讓幼兒通過探索操作、分析比較得出吹畫的要點;再通過徒手練習和朗誦兒歌相結(jié)合的方法幫助幼兒鞏固吹畫的要點。)
三、幼兒吹畫,教師指導。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和注意點。
師:吸管蘸了顏料水后要輕輕抖一抖,這樣顏料水就不會滴下來;吸管不要碰到紙,要輕輕、慢慢地吹,這樣吹出來的泡泡才會美。小心泡泡水弄到衣服上,如果手上碰到了泡泡水,可以拿抹布擦一擦。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指導。(播放輕音樂)
四、展示作品,共同講評
1、教師請幼兒將作品展示到"草地"上。
師:請你們將畫好的小雞送到"草地"上來吧。
2、師幼共同欣賞。
師:(出示母雞圖片):雞媽媽來了,你們覺得雞媽媽會喜歡這些小雞嗎?為什么?(引導幼兒從作品的整潔、造型上來表達。)師:這些小雞真可愛,讓我們也來學做一只快樂的小雞從蛋殼里鉆出來吧。ㄔ谝魳贰缎⌒〉皟喊验T開》中結(jié)束活動。)(評析:教師事先制作的"草地"背景可以讓幼兒的每幅作品都得到展示,讓幼兒體驗到了成功感;教師以雞媽媽的口吻展開講評,提高了幼兒參與講評的積極性。)
五、拓展延伸師:今天,小朋友們和胡老師一起將兩個連在一起的泡泡變成了小雞,如果是三個泡泡、四個泡泡或者更多的泡泡連在一起,又可以變成什么呢?請小朋友們回去研究研究,下次我們再來試一試。
教學反思:
1、在課前要帶小朋友先觀察生活中母雞孵小雞是怎樣的,并做好記錄。
2、師幼配合得還不是很好,以后我會注意這個方面。
3、如果讓我重上這節(jié)課,我會加配電腦畫面,使活動更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中班美術(shù)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創(chuàng)造性的“設(shè)計”建筑。
2.滿足當設(shè)計師的愿望,感受設(shè)計房屋的樂趣。
3.在想象創(chuàng)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 ppt:造型風格豐富多樣的建筑圖片。
2.蠟筆、勾線筆。
3.音樂,小區(qū)樣板圖。
活動過程:
1.引題:今天我們都來當小小建筑師。為我們的“未來小區(qū)”,設(shè)計各種各樣奇特漂亮的房子。
2.說說看到過的建筑物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還見過那些奇特的建筑。
師:你們有沒有見過哪些奇特的房子。(如:世博園、水立方、鳥巢、中國館)
。2) 出示ppt建筑物圖片,引導幼兒欣賞、評述。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名師設(shè)計的獨特房子!
操作ppt.重點講解:房子的形狀以及門、窗的設(shè)計位置。
3.我是建筑師
(1) 如果你是建筑師,你想設(shè)計什么樣的房子?
引導幼兒大膽說說自己的想法,如:建造蛋形、蘋果形的房子;或可以飛行或可以潛入海底的房子,鼓勵幼兒的奇思妙想。
。2)幼兒閉上眼睛聽著音樂構(gòu)想自己的設(shè)計。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想自己設(shè)計怎樣的房子。
。3) 幼兒繪畫,大膽地在畫紙上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師:現(xiàn)在請你們把自己的想法畫到紙上吧!
4 . 建造美麗的“未來小區(qū)”
。1) 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剪下來,粘貼在小區(qū)的設(shè)計圖上。
。2) 幼兒坐上觀光車到“未來小區(qū)”觀光。
活動反思:
面對這個繪畫內(nèi)容,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避免教師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而是更多的發(fā)揮孩子自己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我是建筑師》的課堂上,我們沒有對孩子進行面對面的示范繪畫。我們用ppt先讓孩子認識了許多造型各異的房子,讓他們從中獲取靈感,然后讓大家來講一講自己的想法和設(shè)想,最后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造。
我們發(fā)現(xiàn)ppt對孩子的啟發(fā)不是很夠,雖然里面圖片很多,房子的造型的很多,但是我們只局限在對外形的認識上,沒有讓孩子對房屋外表的基本構(gòu)造進行認識。因此,呈現(xiàn)出來孩子們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卻脫離了房屋本身的使用意義上,很多孩子房屋的'造型都很特別,但是出現(xiàn)了沒有門、沒有窗的問題。而且很多孩子沒有空間的概念,畫出來的房子都是飄在半空。
于是,我們下午就對課進行了修改。先用一條為“未來小區(qū)”設(shè)計有特色的房子為引題,并將ppt的圖片進行了精減,著重選取了幾張在外形上有特色但是也能保持圖基本構(gòu)造的圖片,而且在觀看圖片時,教師會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認識這些房屋的窗戶和門都設(shè)置在什么位置。同時,我們制作了一個“未來小區(qū)”的迷你圖,在幼兒完成作品后,將房子剪下黏貼在自己覺得合適的位置上,這樣就解決了孩子們房屋的空間關(guān)系,并且讓大家的作品有了一個整體的呈現(xiàn),也利于最后環(huán)節(jié)的講評和相互的欣賞。
當然,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修改后的教案并不是完美的,小小的瑕疵還是存在,比如我們在作畫時可以給幼兒提供勾線筆,讓他們來先勾畫房子的外輪廓,這樣的畫,幼兒做平呈現(xiàn)出來的線條會更清晰。
小百科:建筑師,是指受過專業(yè)教育或訓練,以建筑設(shè)計為主要職業(yè)的人。建筑師通過與工程投資方(即通常所說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術(shù)、經(jīng)濟、功能和造型上實現(xiàn)建筑物的營造。
【中班美術(shù)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美術(shù)教案12-13
中班美術(shù)教案08-04
中班美術(shù)教案【精選】07-20
美術(shù)中班教案08-19
中班美術(shù)的教案12-13
中班美術(shù)教案(通用)07-20
[集合]中班美術(shù)教案07-21
(優(yōu))中班美術(shù)教案07-21
中班美術(shù)教案[精華]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