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04 02:23:2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十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十篇

      科學教案 篇1

       總課時:6課時

        第二課時,備課時間:開學第九周上課時間:第十周

        一、教學目標:

        1、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shù),并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

        2、通過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的學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受大數(shù),促使學生重視大數(shù)的現(xiàn)實意義,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二、教學重點:正確使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于10的數(shù)。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學計數(shù)法中n與數(shù)位的關系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探索發(fā)現(xiàn):(大 家?guī)?老師解決下面一個問題:)

        20xx年十一黃金周我國外出旅游人數(shù)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費448元,請計算全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消費總額為元.(誰上黑板寫出你的答案,師點評)

        你知道科學記數(shù)法的一般形式嗎?;(教師點撥)

        a、n滿足的條件是:a:,n:。(小組討論解決)

        判斷下列數(shù)據(jù)的記數(shù)方法是科學記數(shù)法嗎?(是打“√”、否打“×”)

        1、3.5×103();2、0.5×106();

        3、30.3×108();4、10×102(). (自主練習,學生講評)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別忘了同你身邊的人探討啊!

        A:100=10()B:320=3.2×100=3.2×10()

        1000=10()4050=4.05×=

        10000=10()52000=×=

        如何確定n的值(本環(huán)節(jié)采取自主解決后,組內討論訂正,然后選代表到黑板板書)

        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

        1、51000000000=2、3705000=3、572.5=.

        (自己練習后教師批改,一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相信你!能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天安門廣場面積約是4.4×105平方米,原數(shù):;

        2、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為7.2×105平方米,原數(shù):;

        3、某整數(shù)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a×108,整數(shù)位是位.

        (三)怎樣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我們身邊的數(shù)據(jù)呢?

        1、我們會場有3百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2、我們學校有2千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3、13億又該怎樣表示?.

        (四)生活中的數(shù)據(jù)我也能用科學計數(shù)法來表示:

        (1)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占地面積為170000平方米,藏書約為25000000冊,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以上數(shù)據(jù).

        (2)調查本校的人數(shù),如果每人借閱10本書,那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大約可以供多少所這樣學校的學生借閱?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結果.

        2、一個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0次,一年大約跳多少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這個結果,一個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數(shù)能達到1億次嗎?

        (先自主解決,再組內交流解決,注意學困生,最后黑板板書,教師點撥)

        3、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7400000=,40億=;

        4、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一天的時間為8.64×104秒,原數(shù)為; (2)全球每年約有5.77×1014立方米水轉化為大氣中的水蒸氣,原數(shù)是;

        (五)、合作探究:

        1、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約為959.7萬平方千米,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為 平方千米,又可以表示為平方米.

        2、估測你所在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國的陸地面積相當于多少所這樣的學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A組:書中202,1題。203,2題。

        B組:書中203問題解決

        C組:課外題

        六、教學反思:

        采用多種方法,如口答,練習,討論交流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等,重視學生能否從問題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根據(jù)反饋情況,給學生以恰當?shù)脑u價和鼓勵,及時進行教學調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認識鞋的正反

        活動目的:

        1、分清鞋的正反,學習區(qū)分鞋的正反的方法。

        2、提高觀察能力、辨別力。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1、紙制鞋樣每人一雙,貼絨板,大的一樣的鞋子兩雙,大鞋樣一雙貼有笑和哭的表情。

        2、“找朋友”的音樂磁帶一盤,另“開汽車”和“哭”“笑”的音樂磁帶。

        3、創(chuàng)設鞋阿姨的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接鞋阿姨的電話:喂!是鞋阿姨啊,什么事?哦,好的!皠偛判⒁檀螂娫拋,讓我們去參觀,高興嗎?”“呀鞋阿姨家的鞋可真多,

        出示一雙放反的鞋樣。(哭聲)

        教師問:“鞋娃娃,你為什么哭呀?”

        鞋娃娃:“我被小朋友穿反了,我可難受了!

        教師:“誰來幫助鞋娃娃?”教師請一個幼兒把鞋正過來。

        鞋娃娃:“現(xiàn)在舒服多了,你們真是愛幫助人的好孩子。謝謝你們!

        二、引導幼兒進一步辨別鞋的正反。

        出示兩雙鞋樣(一正一反)!白屑毧纯,這兩雙鞋子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然后請個別幼兒講述,及時表揚能認真觀察的小朋友。

        教師總結:穿對的鞋子就像兩個好朋友頭碰頭,中間有個小窩窩,就像兩個好朋友張著嘴笑。如果頭和頭不在一起,那就是在生氣,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說明鞋子穿反了。有了這個方法,我們就能分清楚鞋子的正反了。

        三、通過做游戲,反復操作,分清鞋的`正反,并學會穿對鞋。

        1、“送鞋娃娃回家”

        游戲方法:將小鞋樣(幼兒每人一雙)擺在教室四周。

        教師:“看!鞋阿姨家還有很多鞋娃娃沒有找到好朋友呢,請小朋友來幫助它們找到好朋友,再送它回家,好嗎?”“你會用什么樣的方法幫鞋娃娃找到朋友呢?”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小結,然后幼兒去幫鞋娃娃找朋友

        幼兒每人拿一雙鞋樣貼到貼絨板上,然后集體評價,看看誰找錯了,為什么,應該怎么放?”重點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自己的鞋子的?

        3、“找朋友”

        游戲方法:教師和幼兒將鞋子脫下放在椅子下面,一起聽音樂做找朋友的游戲。音樂結束,幼兒快速找自己的鞋子穿好。

        要求:鞋子要穿對,教師檢查。

        四、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探索鞋子的興趣。

        “鞋阿姨今天真高興,因為小朋友幫了她很多忙。她家的鞋娃娃多么?其實啊以后做成了鞋子就更好看了,那么那些鞋子會用什么材料來做呢,小朋友先回家去看看自己家的鞋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下次我們再去鞋阿姨家做客、交流好嗎?”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光能穿過洞”這一科學現(xiàn)象。

        2、樂于參與活動,愿意在動手、動腦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學具:手電筒若干、手工紙剪成的小兔頭型若干、操作盤子若干(里面放記號筆、紙、剪刀、膠水等材料)。

        教具:手工紙剪成的大熊頭型1個,并在眼睛的部位開兩個小洞。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激發(fā)幼兒在玩中探索影子

        1、提出問題,直接導入: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玩影子游戲,看,這里有一只小兔,你能讓小兔也有影子嗎?需要什么工具?

        2、幼兒自由探索

        3、幼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小兔影子在哪里?(出現(xiàn)在桌子上、椅子上、墻上、地上等)

        有新發(fā)現(xiàn)嗎?(影子還會變大、變。

        4、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真能干,讓小兔黑黑的影子出現(xiàn)在墻上、桌上、地板上教室的各個地方,還發(fā)現(xiàn)影子會變呢!

        二、鼓勵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推進、拉遠小兔或手電筒,影子會變化

        1、幼兒第二次探索影子的變化

        師:影子還會變化呢,怎么會變化的,我們再來玩一玩。

        2、幼兒交流自己的.方法

        師:你是怎么玩的?(推進、拉遠小兔和手電筒,小兔影子都會變化)

        3、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真聰明,發(fā)現(xiàn)推進、拉遠小兔,影子會變化;推進和拉遠手電筒,影子也會變化,影子游戲真好玩!

        三、鼓勵幼兒在做做玩玩中發(fā)現(xiàn)“光能穿過洞”這一科學現(xiàn)象。

        1、教師演示兔子影子,引導幼兒觀察不同(老師的兔子影子上有眼睛)

        師:我也想玩玩,看我的小兔影子和你們的一樣嗎?

        2、鼓勵幼兒探索如何讓兔子影子上也有眼睛

        師:有什么辦法讓你的小兔影子上也有眼睛呢?

        3、幼兒講述辦法

        4、鼓勵幼兒探索

        師:桌上有蠟筆、紙、剪刀,膠水,就按你們的辦法做,做好以后到前面來試試,看看小兔影子上有沒有眼睛!

        5、幼兒交流探索情況

        師:你是怎么做的,成功了嗎?

        6、教師繼續(xù)玩影子游戲(拳頭影子演示)啟發(fā)幼兒

        師:看來,畫眼睛、貼眼睛的方法都不能成功,我再來玩一個影子游戲,看看能不能給小朋友一些幫助。

        5、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影子上出現(xiàn)“眼睛“的秘密

        師:拳頭影子上怎么會出現(xiàn)眼睛的呢?

        6、教師小結:

        師:原來有洞,光就能穿過去

        7、鼓勵幼兒再次操作在兔子頭上剪洞

        8、師:怎么讓小兔頭上有洞呢?用你的辦法試試,如果不會剪可以看示范圖。

        9、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活動延伸:

        讓小兔影子上有嘴巴。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看到的現(xiàn)象。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tài)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tài)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索:如果改變生態(tài)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tài)瓶的非生物環(huán)境,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shù)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tài)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tài)瓶中的生物數(shù)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shù)。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

        1、實驗方法:選擇2個一樣的生態(tài)瓶,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shù)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tài)瓶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shù)。

        3、把實驗前后生物的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并記錄,再得岀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shù)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shù)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shù)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xù)觀察生態(tài)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shù)和小數(shù),并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和小數(shù)。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回顧10的n次冪的意義和規(guī)律,以幫助理解科學記數(sh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嘗試出表示大數(shù)和較小的數(shù)的簡單方法。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大的數(shù)。

        2.難點: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較小的數(shù)。

        3.關鍵:理解乘方意義和負指數(shù)的概率。

        四、課堂引入

        1.乘方的意義,a表示什么意義?底數(shù)是什么?指數(shù)是什么?

        五、新授。

         例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中國人口約為1300000000人,太陽半徑約為696000000,光的速度約為300000000米/秒。讀、寫這樣大的數(shù)有一定困難,那么有簡單的表示方法嗎?

        讓我們先觀察10的'乘方有什么特點?

        102=100,103=1000,104=10000,

        即10的n次冪等于100(在1的后面有n個0),所以可以利用10的乘方表示一些大數(shù),例如567000000=5.67100000000=5.67108

        讀作:5.67乘10的8次方(冪)。

        這樣不僅可以使書寫簡短,同時還便于讀數(shù)。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是第一單元第3課。在前一節(jié)課,學生初步認識了杠桿類工具,并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的規(guī)律。本節(jié)課學生將通過對生活中杠桿類工具的省力情況進行分析,識別和分類,認識各類杠桿的作用。

        2.通過這一探究,能讓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向生活遷移,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種杠桿類工具的科學原理。

        學情分析

        1.生活中的杠桿并不像杠桿尺那樣簡單直觀,不同杠桿的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個重要位置也會發(fā)生變化。

        2.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本課的探究將把學生對杠桿類工具的認識引向生活實際。學生將經歷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的分析,既能找到各類杠桿工具的三個重要位置,也能根據(jù)省力情況進行分類。

        3.學生認知障礙點:夾子等杠桿工具用起來不省力,為什么還要設計這樣的杠桿工具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請三個同學完成,并比一比誰先完成。

        要求:(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并說說理由)

        2、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個點,然后進行比較)

        3、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4、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么 ?

        5、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并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6、小結:怎么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樣的工具是費力的?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的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后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臺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么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么這樣設計呢?

        5、教師小結。

        四、小杠稱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么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制作過程指導。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后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后思考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能正確數(shù)出圍成圈的物品總數(shù)。

        2.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知道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1.《南瓜爺爺找鄰居》PPT。

        2.幼兒作業(yè)單,紅筆、黑筆。

        3.餅干、胡蘿卜、鴨子等十張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誰的家——引起興趣、說明要求

        1.這是誰家?從哪里看出來的?

        2.南瓜爺爺家來了很多客人,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個?小結:今天的數(shù)數(shù)方法跟以前的不同,今天的東西排成了一個圈,所以要數(shù)清楚的話,就要先找一個起點,再挨個兒數(shù)下去,數(shù)過得不要再數(shù),就能數(shù)清了。

        二、我是誰——觀察圖片、發(fā)現(xiàn)交流

        1.猜猜這些客人是誰?

        2.出示正影一一認識。

        3.是什么事情讓這么多的菜來到南瓜先生家呢?

        4.原來是要找鄰居(簡單了解“鄰居”的概念)。小結:原來鄰居就是在自己隔壁的.,或是樓上樓下的人。

        三、找朋友——幼兒操作、知識轉化

        1.南瓜爺爺會找誰做鄰居呢?

        2.第一次操作,根據(jù)自己原有經驗勾出感覺是蔬菜的東西。(簡單交流結果)

        3.南瓜爺爺要找蔬菜的朋友,什么是蔬菜?小結: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4.第二次操作,觀察情況。(用紅色的筆重新圈出是蔬菜的東西)

        5.依次講評7種菜,究竟哪些是蔬菜。小結:原來土豆、青菜、胡蘿卜、黃瓜等都是種出來的、可以燒成菜的植物。

        活動延伸:

        南瓜先生只準備了5 幢房子,怎么住下7個鄰居呢?誰和誰住在一起比較好? 引導幼兒拓展思維。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硬板紙、餐巾紙、包裝紙、皺紋紙等不同紙的質地,初步了解紙的種類和特性。

        2.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知道紙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

        3.有初步的環(huán)保節(jié)約意識,懂得要愛惜紙張和書本。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的紙(如宣紙、皺紋紙、復印紙、餐巾紙、牛皮紙、瓦楞紙、白紙、電光紙等等)

        2.各種紙制品(如紙杯、紙管、紙盒、紙盤、紙墊等等)

        3.每人一個小水盆

        4.多媒體視頻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紙

        師: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紙寶寶要來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你們愿意和它們一起玩嗎?(愿意)現(xiàn)在我們一起將椅子底下的小籮筐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紙?(幼兒舉手說)

        二、探索紙的特性

        1.師:這些紙,它們都一樣嗎?(不一樣)這些不一樣的紙都有自己特別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們有什么秘密呀?請大家用各種辦法玩一玩籮筐里的紙,看誰發(fā)現(xiàn)的.秘密最多?(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表面的顏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觸摸紙的感覺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師:現(xiàn)在請你吹一吹這些紙,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然后再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紙的厚薄與軟硬)

        3.師:現(xiàn)在請你撕一撕這些紙,它們撕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哪種紙容易撕破及撕紙過程中紙的變化。)

        4.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這些紙遇到水會變的怎么樣呢?仔細看好哦,數(shù)到10后將你的發(fā)現(xiàn)高訴大家,看誰觀察的最仔細。(引導幼兒比比哪種紙吸水快,哪種紙吸水慢,哪些紙不容易吸水。)

        5.小結:原來紙有這么多的種類,像這種軟軟的、薄薄的紙叫宣紙;像這種白白的較滑實的紙叫復印紙;這種厚厚的硬硬的紙叫硬板紙;這種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紙叫鉛華紙,還有手工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等。

        三、了解紙的用途

        1.你知道這些不同的紙都有什么用嗎?(幼兒舉手說)

        2.師:除了這些紙,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紙嗎?他們又有什么用呢?(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見過的紙,并出示宣紙、牛皮紙、瓦楞紙、沙皮紙等供幼兒認識)

        四、簡要了解紙的制作過程

        1.看錄像,介紹紙的發(fā)明者、造紙的過程。

        師:生活中有這么多有用的紙,那這些紙是誰發(fā)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呢,你們知道嗎?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看看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來的好不好?幼兒看錄像

        2.提問:紙是誰發(fā)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來的?是怎么做出來的?

        3.紙可以做各種東西,在生活中你還見過用紙做的東西嗎?(幼兒舉手說)

        五、懂得要愛惜紙

        師:我們在使用紙的時候要怎樣做才是節(jié)約紙、愛惜紙呢?(幼兒舉手說)

        六、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螺絲構造。

        2、體驗為螺絲與螺帽配對的喜悅。

        3、嘗試小組分工與合作。

        活動準備:

        不同種類和大小的鐵制螺絲和螺帽若干,籃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師:我們教室里變成了三大組,每個組的桌子上有螺絲和螺帽,請各組小朋友為螺絲和螺帽配對。

        2、幼兒操作,老師觀察指導。指導要點:對于個別不愿意參與的幼兒給予提醒與指導。

        二、交流共享

        1、請三個組的代表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

        2、說說在為螺絲和螺帽配對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提問

       。1)你們發(fā)現(xiàn)螺絲有哪些形狀?請用手指給其他小朋友看。

        三個組進行搶答,獲勝的一組得到一顆五角星。

       。2)你們發(fā)現(xiàn)螺帽有哪些形狀?

       。3)你們覺得螺絲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4)你是怎樣為螺絲和螺帽進行配對的?

        請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4、小結:螺絲和螺帽有的是圓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狀的螺絲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對。

        三、模仿游戲

        1、教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這么多的螺絲和螺帽,

        我們大家一起玩一個關于螺絲和螺帽的游戲好不好?

        2、螺絲和螺帽的要求:

        三個組自己推薦哪些小朋友當螺絲,哪些小朋友當螺帽。

        3、游戲設計:

        請幾個當螺絲的小朋友站成橫、豎兩排,組成“丁”字形狀。

        然后再請幾個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絲”縱排的空當中快樂地鉆s形。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去找找螺絲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科學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冬天到了,天氣一天天變冷了,寶寶們都穿上了冬衣?稍偻嫱尥藜視r,我發(fā)現(xiàn)有的寶寶會將布娃娃的衣服或鞋子脫掉。寶寶們只熱衷于他自身的動作發(fā)展,全然不顧娃娃的冷暖。設計本活動,想通過讓寶寶自己幫小動物想辦法:怎樣過冬?怎樣取暖?從而不僅知道一些取暖的方法,更激發(fā)他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感官感知冷和暖,初步了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2、初步萌發(fā)關心小圍巾、大衣、熱水袋等)、小動物玩具若干活動準備:

        各種取暖的物品(手套、圍巾、大衣、熱水袋等)、小動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師用冰涼的手與寶寶握手,引出主題:

        比較誰的手冷?誰的手暖?

        2、討論:怎樣讓老師的手、身體變得暖暖的?

        3、師根據(jù)寶寶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取暖物品,讓寶寶感知暖(個別、集體)。

        4、以小動物哭聲引起寶寶的注意,引發(fā)寶寶為小動物準備過冬的物品。

        5、游戲:小動物過冬引導寶寶做媽媽,為小動物帶上不同的取暖物品。學說:寶寶,現(xiàn)在還冷嗎?

        6、表揚“媽媽”們的積極表現(xiàn)。動物的情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09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經典)科學教案07-28

      (精選)科學教案08-16

      【精選】科學教案08-10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科學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