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中班科學教案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01 09:02:25 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6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并了解水位高度與水柱噴射距離間的關系。

        2.啟發(fā)幼兒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

        3.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準備:

        1.可樂瓶若干,根據(jù)需要在每只瓶子上鉆洞并用膠布封住,然后裝上水。

        2.小紅旗和小黃旗每人各一面,藍、紅三角形若干。

        3.用于加水的桶和杯子各一只,膠布若干。

        4.用來測量水位高度的繩若干。

        過程:

        一、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都喜歡玩水。今天我準備了一些瓶子,我們一起來玩噴水的游戲,好嗎?

        二、動手操作,交流經(jīng)驗(一)進行第一個實驗。

        1、你們的桌子上都有兩個瓶子,這兩個瓶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2、我聽到大家都說得很好,現(xiàn)在請你們用膠布把洞口封住,然后加水到黑色的線上。

        3、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是黃色的水噴得遠,還是藍色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瓶子后面插上小黃旗,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只瓶子中間插上小黃旗。

        4、(都做完了)現(xiàn)在請兩位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然后把兩個瓶子放在一起,仔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后插上小紅旗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5、提問:怎么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噴出的水會一樣遠呢?

        6、師操作,驗證結果。

        7、請幼兒用繩測量噴水的洞口離水面的高度。

        8、發(fā)現(xiàn)了什么?

        9、師再次操作,驗證結果。

        10、出示總表,小結:水位一樣高,洞口一樣高,一樣大,它所受的.壓力就一樣,所以,噴出的水就一樣遠。

       。ǘǔ鍪居袃蓚洞的瓶子)進行第二個實驗。

        1、師:看,這個瓶子有兩個洞,如果同時撕去洞上的膠布,你們猜一猜哪個洞的水噴得遠呢?在你認為噴得遠的洞旁邊貼上藍色的三角形,如果你認為它們噴得一樣遠,就在兩個洞中間貼上藍色的三角形。

        2、都做完了)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瓶子放好,洞口朝前,用力把膠布撕開,仔細觀察,在噴得遠的瓶子旁貼上紅色的三角形表示實驗結果,觀察自己的猜測與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3、提問:怎么樣?猜想結果與實驗結果一樣嗎?那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師操作,驗證結果。

        5、為什么下面的洞水噴得遠?

        6、小結:雖然,洞口一樣大,但下面的洞比上面的洞低,下面的水就多,壓力就大,所以,下面的水就會噴得遠。

       。ㄈ┯^看錄象,拓展經(jīng)驗。

        1、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高度不一樣的瓶子進行比較。

        2、出示水位、洞口一樣高,但大小不一樣大的瓶子比較。

        延伸:出示洞口一樣高一樣大,但水位不同,并蓋緊蓋子的兩只瓶子,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看哪只瓶子噴得水遠?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目標

        1.了解尋找、觀察、捉螞蟻的方法。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征、食性和運動方式。

        2.產(chǎn)生探索螞蟻等昆蟲的運動方式的興趣。

        準備

        1.幼兒每人準備一個昆蟲盒(或廢舊小瓶、小盒)。

        2.請幼兒為螞蟻準備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關螞蟻的知識。

        3.放大鏡、白紙、彩色水。

        過程

        1.捉螞蟻。

        ――啟發(fā)幼兒選擇墻角邊、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園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時,設想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生活在哪里。

        ――發(fā)現(xiàn)螞蟻出來覓食后,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螞蟻怎樣找食物,怎樣搬運食物,它們會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螞蟻放在昆蟲盒里帶回活動室。

        2.觀察螞蟻。

        ――交流捕捉經(jīng)驗:在哪里發(fā)現(xiàn)螞蟻的,螞蟻喜歡吃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說說螞蟻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螞蟻的知識,如:螞蟻身體的結構,螞蟻觸角的用處,螞蟻的力氣很大,螞蟻會合作搬運東西等。

        3.留下螞蟻行進圖。

        ――在桌子上鋪上大白紙,灑上一些螞蟻愛吃的食物,將螞蟻放在紙上,觀察螞蟻是怎樣運動的。

        ――將彩色水滴在螞蟻身上,螞蟻爬行時便會留下彩色印跡。觀察螞蟻行走的路線。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爬行動物,初步了解爬行動物的各種爬行方式。

        2、通過觀察圖片和傾聽介紹,了解爬行類動物的基本類型,感知他們的外形特征和上火習性。

        3、喜歡模仿動物爬行,注意不與同伴發(fā)生碰撞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2、電動爬行玩具,例如:長長的毛毛蟲。

        3、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會爬的動物或圖片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引導參觀爬行動物館,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各種爬行動物。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并啟動毛毛蟲玩具,提問:“這是什么?看看他是怎么行走的?

        ——教師:除了毛毛蟲會爬,你知道還有誰也會爬行。

        2、引導幼兒觀察閱讀《幼兒用書》,感知幾種常見的認識的爬行動物。

        ——教師:畫面上有哪些動物?他們叫什么名字?他們是怎樣行走的?

        ——教師:他們用什么來爬行?怎樣爬行?

        3、引導幼兒看圖感知四類爬行動物,豐富幼兒對爬行類動物的認識。

        ——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上的畫面,觀察認識蜥蜴。

       、 教師:你認識這些蜥蜴嗎?他們身上有什么?他是怎樣爬行的?你還知道他們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 教師小結:壁虎、變色龍都是蜥蜴。壁虎有兩只大大的眼睛,但是沒有眼皮,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睜著的。壁虎有四條腿,腳趾上長著洗盤,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壁虎受了驚嚇,尾巴會掉下來。不過,她還會再長出一條尾巴來。壁虎捉蚊子、蒼蠅吃,他是有益的。

        ——觀察認識蛇。

       、 教師:蛇是怎樣爬行的?蛇有腳嗎?他是怎樣爬行的?請你學一學蛇爬行,你還知道關于蛇的其他事情嗎?

       、 教師小結:蛇的種類很多,蛇沒有腳,但他能依靠圣體向前爬行游動。蛇分有毒和無毒的兩種類型。大多數(shù)無毒蛇的頭是橢圓形的,絕大多數(shù)有毒蛇的頭是三角形的。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藥。

        ——觀察認識鱷魚。

       、 教師:鱷魚是什么樣子的?你知道鱷魚是怎么爬的?請你學一學。

       、 教師:鱷魚有扁扁的腦袋和扁扁的身體,鱷魚背朝天,肚皮貼著地,粗壯的尾巴像鋼鞭。他的皮膚很厚,皮膚里還埋著一塊塊排列整齊的骨塊。如果他張開血紅的大嘴巴,會露出74顆牙齒,看了真叫人害怕。

        ——觀察認識烏龜

        ① 教師:烏龜是什么樣子的?在水里和陸地上他是怎樣行走的'?你還知道烏龜有哪些奇特的本領?

       、 教師小結:烏龜有一個堅硬的殼,當其他動物傷害他的時候,烏龜?shù)念^和四肢馬上會縮進殼里去。烏龜四肢的腳趾間都有蹼,所以,烏龜也能在水里游動。烏龜?shù)男袆雍苈』ㄒ脖容^慢,很長時間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觀察認識青蛙、螃蟹等

        4、游戲活動《爬一爬,猜一猜》。

        ——啟發(fā)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到前面來爬一爬,其他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怎樣爬更像動物爬,學習模仿爬行的動作。

        ——將幼兒帶到寬敞的活動室,鼓勵幼兒扮演爬行動物,模仿動物自主進行爬行活動,提醒幼兒注意要找空地方爬行,不要與同伴碰撞,體驗爬行活動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

        2、探索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3、能積極動手,體驗探索小火箭飛上天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自制飲料瓶“小火箭”人手一個。

       。2)大火箭1個。

       。3)課件。

        2、經(jīng)驗準備:

        (1)幼兒對空氣已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2)課前幼兒已對火箭發(fā)射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1、(出示慢羊羊)以動畫人物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來一位客人,咦!慢羊羊今天怎么啦?

        2、幼兒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樂瓶及紙制圓錐體(其中有瓶蓋的瓶子5只),讓幼兒自由嘗試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教師提醒幼兒發(fā)射器放在地上不動,讓火箭飛上天

       。2)個別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種方法。

        我們一起來用這個方法試一試。

        幼兒驗證性實驗。(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小火箭就會飛上天。)

        3、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他的小火箭怎么用這個方法不能飛上天。恳龑в變河^看瓶子后發(fā)現(xiàn)蓋了瓶蓋。

        (2)小結:(演示課件,講解原因)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瓶子里的`空氣就會從瓶口沖出來,小火箭就飛上了天。

        4、探索小火箭發(fā)射的高度與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關系。

        (1)競賽游戲:火箭發(fā)射

        要求幼兒兩兩結對,比比誰的小火箭飛得高。

        個別提問:為什么你的小火箭飛得高,他的小火箭飛得低呢?

        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拍打瓶子用力越大,使瓶子里流出的空氣速度越快,力量也大,小火箭就會飛得越高。

        5、小結:

        今天,我們幫慢羊羊找到了火箭上天的好辦法,還找到了讓小火箭飛得更高的方法,我們真了不起。你們看。ǔ鍪敬笃炕鸺┞蜓蛴职l(fā)明了大火箭,那么是小火箭飛得高,還是大火箭飛得更高呢?來,我們帶著它們回到教室里再去試一試,比一比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無色 無味 透明的 可流動的。

        2.初步了解人類與水的關系。

        3.懂得保護水資源,有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

        活動準備:

        (一)空間準備:為幼兒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二)教學具準備:一次性透明水杯若干、牛奶、純凈水、豆子、水盆、PPT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謎語》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 煮飯和洗衣,都得請它來.

        2.出示圖片《小水珠》:嗨!大家好,我是小水珠,小朋友們你們看到的水就是由我和我的小伙伴組成的。我呀有許多秘密,你們想不想知道呢?(想)那就一起去認識我吧!

        二.認識水的特征。

        1.水是無色的.

        教師出示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讓幼兒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水是無色的,牛奶是白色的——水是無色的。

        小水珠:哈哈,說對了,你們太厲害了,但我還有許多秘密。一看吧。

        2.水是無味的

        教師出示水和牛奶讓幼兒通過品嘗來區(qū)分水與牛奶的不同——牛奶是酸酸甜甜的,水是沒有味道的。

        小水珠:小朋友們,真棒!我就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流動的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晃動,將水倒到水盆里,幼兒觀察得出結論——水是流動的

        小水珠:你們真聰明,我也是流動的。

        4. 水是透明的

        教師出示花瓣讓幼兒實驗,花瓣在牛奶和水中的不同。牛奶中看不見花瓣,水中可以看的很清楚——水是透明的。

        小水珠:我真是沒想到啊!中五班的寶貝們:你們太棒了,我的秘密都被你們找到了。我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可流動的液體。

        三.水的用途

        1.教師:水有這么多的小秘密,現(xiàn)在小朋友們想一想:水有哪些作用呢?

        2.觀看圖片

        :水能洗澡、洗手、能澆花、能喝、能發(fā)電等等。 3.討論: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

        四.懂得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1.觀看圖片 (缺水的地方)

        2.討論:怎樣節(jié)約用水?

        如何保護水資源?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沒有達到我預想的目標,由于我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提出的問題禁錮了幼兒的,使之后面兩個環(huán)節(jié)有點亂。

        活動延伸:

        設計“節(jié)約用水”的標志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

        2、學習實物(圖片)與文字的配對。

        3、激發(fā)觀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順序性。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各種泡漲的種子(豆),每個幼兒一個裝種子的容器。

        2、四色卡紙若干,種子各結構的字卡(不同顏色底版),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片,種子的三步卡。

        3、作業(yè)單:種子的結構。

        【活動過程】

        一、引導觀察,激發(fā)興趣

        讓幼兒觀察種子,說說對種子的認識及了解。

        師:“小朋友請你們摸摸、看看我們的肚子上有什么?(肚臍)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看,你們?nèi)萜骼镅b的都是些什么種子?它們身上有沒有“種子的肚臍”?或者還有些什么?”(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讓幼兒自由說說這些都是什么種子,幼兒爭相回答,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你們知道你們?nèi)萜骼锏姆N子里面有什么?它們每一個結構名稱叫什么,你們知道嗎?

        二、自由觀察、探索種子的結構。

        (一)幼兒自由觀察、探索種子

        1、師:“你們每人選自己最喜歡的種子,看看它身上有什么?老師可提醒孩子把種子剝開看看里面有沒有東西?(見圖1、圖2)(幼兒自由觀察、探索)

        2、師:“請孩子把種子剝開的后,每一部分分別放在不同顏色的四張紙上。”(見圖3)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都把種子剝成了幾部分?”(四部分)

        (二)認識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見圖4、圖5)

        1、師:剛才我們把種子都剝成了四部分,F(xiàn)在我們每人再拿起一顆種子,在看看我們手上的種子是否還能剝開四個不同的部分。

        2、師拿起一顆種子說:我們先看看到種子外表有什么?(一個小白點)告訴幼兒這小白點叫種臍。(出示種臍字卡)師:現(xiàn)在我們都把種臍剝放在字卡下方。

        3、師:現(xiàn)在我們看到外面的這一層是什么呀?(種皮)老師出示種皮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自己手上種子的外面的皮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4、師:現(xiàn)在我們再把這光滑的種子輕輕的剝開,我剝開后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個小小的胚芽,看看小朋友手上的種子有沒有?(胚芽)老師出示胚芽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胚芽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5、師:現(xiàn)在看看剩下兩個象什么呢?引導幼兒:“葉子”。師:那就是種子的子葉,老師出示字卡,認識后,讓大家都把子葉放在字卡下方。

        6、大家看著字卡和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認一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再次剝種子與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配對)

        三、活動小結

        1、師:“現(xiàn)在,你們認識種子各結構的名稱了嗎?。”讓幼兒再次對種子結構的認識,老師說種子的`結構名稱,幼兒指出,或老師指種子的結構,幼兒說出其名稱。(見圖6)

        2、師:“請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各種種子,看看它們是不是每個種子都有種臍、子葉、胚芽呢?”

        3、種植實驗:師:“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如果我們把種子的一部分去掉它還能發(fā)芽嗎?”

        四、延伸活動:

        在科學文化區(qū)投放:

        1、種子結構(實物)字卡配對(見圖7)

        2、種子的三步卡(見圖8),

        3、紙張作業(yè)單(見圖表9),供幼兒區(qū)域活動時選擇操作。

        【活動設計反思】

        本次活動用的材料——種子,是來自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常見的物體,但對幼兒活動來說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結合中班幼兒的能力發(fā)展水平,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和探索種子的結構上。

        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通過自己先觀察、動手剝種子,來提取和激活他們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幼兒活動的愿望。接著,我們反復自己剝種子,讓幼兒在反復的親身體驗中,積極的探索。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動手、動眼),在通過觀察、探索的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經(jīng)驗。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幼兒在實踐中激發(fā)觀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順序性。同時,該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蝌蚪_中班科學教案02-2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0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5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6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6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5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24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1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