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一些非正規(guī)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經(jīng)常和幼兒一起嘗試科學探索活動,幼兒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為此,我們開展了《會飛的火箭》這一科學活動。通過給幼兒準備充足的材料,引導幼兒動手擺一擺、試一試、動腦想一想,激發(fā)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逐漸學會一些實際的操作能力,獲得早期科學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
2.嘗試探索小火箭發(fā)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系。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自制火箭、雪碧瓶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PPT一個,圖片2張。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結(jié)合課件的播放,激發(fā)興趣。
我們中國有位英雄可了不起了,他是我國第一個乘著載人航天飛船飛到太空中去的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楊利偉)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樣飛上天的?(播放PPT)
評析:老師有意識地將時事內(nèi)容穿插于教學過程,激起孩子對科技的興趣、,通過觀看PPT,幼兒對火箭有一個直觀的初淺了解。老師有目的地提問,為接下來的操作環(huán)節(jié)做了很好的鋪墊。
2.第一次操作后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許多枚自己做的火箭(出示并介紹火箭、瓶子助推器)。小朋友們每人拿一枚小火箭、一個瓶子助推器玩一玩,試一試,想辦法讓自己的小火箭飛起來。
幼兒操作、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1)你們的小火箭飛起來了嗎?
(2)你是怎樣讓小火箭飛起來的?
(3)為什么我們一拍瓶子,小火箭能飛起來?
(4)小實驗:瓶子里的空氣。
小結(jié):原來在我們的瓶子里裝有許多空氣寶寶。我們一拍瓶子(附動作),空氣寶寶就被擠出來了。出來的空氣寶寶推動火箭,火箭就飛起來了(附動作,結(jié)合圖片)。
評析: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調(diào)動思維的積極性。設疑提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幼兒產(chǎn)生尋求答案的欲望,從而生發(fā)“試”的興趣,萌發(fā)動手操作的愿望。在操作之前,教師先設疑: “你來玩一玩、試一試,想辦法讓自己的小火箭飛起來。”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為了解決問題、尋求答案,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另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給孩子準備了充足的材料,使每個孩子都有探索的機會。對于提問后的總結(jié),老師能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引用一個簡單、易做的小實驗和形象、逼真的圖片,讓幼兒明白,為什么用力一拍瓶子助推器,火箭就能飛起來的簡單道理。
3.第二次操作。
師:小朋友們再去試一試,想辦法讓自己的小火箭都能飛起來。
評析:在這次操作活動中,教師以活動伙伴的身份介入幼兒的探索活動,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幼兒,而不是強加給幼兒,這對幼兒的認知帶來了啟發(fā)。這次操作活動中,孩子們都讓火箭飛了起來,充分感受著成功的喜悅。
4.第三次操作。
引導幼兒探索小火箭發(fā)射高度與拍打瓶子時用力大小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的小火箭部飛起來了。老師發(fā)現(xiàn)有的小火箭飛得很高很高,有的小火箭飛得低低的',這是為什么呢?請小朋友再去玩一玩、想一想,試試怎樣讓小火箭飛得高?怎樣讓小火箭飛得低?
師:你是怎樣讓小火箭飛得高高的?又是怎樣讓小火箭飛得低的?
幼兒再次帶著問題操作、嘗試。
小結(jié):當我們很用力地拍打瓶子時,里面就出來很多空氣寶寶。這些空氣寶寶推動火箭,火箭就飛得高;當我們輕輕拍打瓶子時,里面的空氣寶寶出來得少,火箭就飛得低。
評析:孩子們探索出小火箭飛起來的萬法后,老師能及時引導孩子體驗:拍瓶子時舊力的大小與小火箭飛起來的高度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里,老師的提問語言簡潔:“怎樣讓小火箭飛得高?怎樣讓小火箭飛得低?”孩子們操作、探索的目標明確,為實驗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玩了一個火箭飛起來的游戲。如果用瓶蓋把瓶子蓋起來,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7回去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做這個小游戲。
活動反思
幼兒對科學經(jīng)驗的吸取和積累、認知結(jié)構(gòu)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學習,部不是在一次科學活動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過點滴的逐漸積累。不同角度、多樣化的科學活動,將使幼兒科學概念的內(nèi)涵不斷得到補充,外延不斷得到擴展,知識得以遷移和運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斷鍛煉和發(fā)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設計,教師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個瓶蓋,給他們留下了一個想象、探索的空間,激發(fā)他們繼續(xù)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小毛巾是小班幼兒入園后每天都必用的生活用品,比較熟悉。但在日;顒又羞有有很多孩子不會正確使用小毛巾,通過這節(jié)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毛巾的用處,在游戲中學習正確使用小毛巾,愛護小毛巾。在科學方面,運用游戲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更深切地對一些圖形的認知和常見顏色的分辨。也是小班幼兒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并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探索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各感官的接觸感知物體的基本形狀和顏色。
2.了解毛巾的用處,學會正確使用小毛巾。
3.愿意愉快的參與活動,體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
彩色正方形小毛巾若干(等同幼兒數(shù)量)小盆數(shù)量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音樂律動《我愛洗澡》、《洗手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毛巾律動《我愛洗澡》進活動室
二、初步感知毛巾的顏色形狀
1.師:我們剛才拿什么跳舞的啊?毛巾老師介紹自己的`毛巾,我的小毛巾漂亮嗎?它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幼兒集體回答)
2.師:請你們拿起自己的小毛巾,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悄悄話,告訴他你的小毛巾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幼兒與同伴交流)
3.師:請你讓你的小毛巾在自己的小腿上休息休息,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他的小毛巾呢?(請個別幼兒介紹毛巾的形狀和顏色)
4.師:小朋友的小毛巾也是正方形的,有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真漂亮5.顏色對對碰小游戲三、教師引導幼兒“變魔術(shù)”,探索方法,鞏固基本形狀。
1.師:小毛巾還想請小朋友來變魔術(shù)呢,想不想變?看!小毛巾什么形狀的呀?能不能變出長方形呢?變變變,變成長方形?炜扉_動小腦筋,想想怎樣把正方形的小毛巾變成長方形?(幼兒探索正方形折長方形)
2.師: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把正方形變出長方形的?(教師用語言:用這2邊的角對折過去,讓2個小角做了好朋友,長方形就變出來了,幼兒演示)
3.師:小朋友真了不起呀,能變出三角形嗎?變變變,變成三角形。
4.請一個幼兒演示變?nèi)切。教師講解:拎住一個小角去找對面的那個小角做好朋友了,瞧,一個三角形變出來了,你是這樣變的嗎?
四、了解毛巾用處,學會正確使用小毛巾
1.師:我們能用小毛巾來干什么呢?(每回答出一個用處,與幼兒共同用小毛巾來做一做動作)
2.師:對呀,可以用小毛巾來擦汗,擦鼻涕,擦嘴巴,擦手。
3.來,讓我們一起拿起小毛巾,試一試:小小毛巾,四方方,軟軟身體,本領大,擦擦頭發(fā),擦擦汗,擦擦嘴巴,擦擦手,感冒時候用處大,阿嚏,阿嚏,擦鼻涕。
五:變臉小游戲
師:小毛巾本領真大啊,小毛巾想和大家玩變臉的游戲!準備好了嗎?(用小毛巾把臉遮起來)變變變,變笑臉,變變變,變哭臉,變變變,變生氣。
六、延伸活動
師:小毛巾又有用又好玩,是我們的好朋友,用的時候要輕拿輕放,一起愛護它,這樣小毛巾就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啦!我們剛才用小毛巾來擦手擦嘴巴,還用小毛巾來變魔術(shù)、做游戲,小毛巾都有些臟了,那我們一起來洗洗小毛巾。
跟著音樂律動《洗手帕》:(模仿動作)挽起袖子,拿小盆,準備開始洗,最后晾毛巾退出活動室。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模仿小動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的用自然音說話,演唱。
3、指導幼兒表演出幾種典型動物的叫聲和動作。
活動準備:
小貓,小羊,小狗,小鴨,小雞的頭飾活動過程:
1、出示毛絨玩具吸引幼兒注意小朋友們,今天蔡老師請了幾位小客人來我們班做客,想不想知道是誰來了?聽,"嘰,嘰,嘰"誰來了?(生答,小雞)對,小雞來了(出示雞玩具),小朋友聽到小雞是怎么來的嗎?咱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幼兒一起模仿)小鴨子也來了,小朋友學學小鴨子是怎么來的?(出示鴨子玩具)汪汪汪,小狗也跟來啦,我們來學學小狗是怎樣叫的?(出示狗玩具)聽說要來幼兒園做客,小羊和小貓也高高興興的來了,誰來學學小羊和小貓?
剛才我們聽了那么多小東西的叫聲,誰能說說誰的聲音最好聽?為什么好聽?
2、講故事《唱歌比賽》
他們幾個好朋友聽了我們小朋友的`話都很不服氣,都說自己的聲音最好聽,這可怎么辦呀?(讓幼兒為它們想辦法,說出讓小動物們比賽)小動物們都這個主意好,于是它們決定進行一個唱歌比賽,比比誰的聲音最好聽,他們請來小兔子來當裁判。小雞第一個唱"嘰嘰嘰,嘰嘰嘰"小兔子說唱的太輕了。鴨子接著唱,"嘎嘎嘎"小兔子說唱的太響了。小狗唱"汪汪汪"小兔子說唱的太快了。小羊說我來唱,他慢騰騰的唱"咩-咩-咩"小兔子說小羊唱的太慢了。最后輪到小貓唱,小貓不慌不忙唱起來"喵,喵,喵"小兔子說小貓唱的最好不快也不慢,聲音不大也不小,好聽極了,小貓應該得第一名。
3、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們剛才的唱歌比賽誰得了第一名?為什么小貓能夠得第一名?
總結(jié):對,小貓用最自然的聲音唱歌所以能得第一名。那我們小朋友以后唱歌也要用最自然的聲音唱,肯定也是非常好聽的,那現(xiàn)在我們試一試
4。幼兒唱歌曲《走路》。
表揚幼兒:小朋友們的唱的太棒了,聲音太好聽了。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自己吧。
5、游戲《變變變》
小朋友,剛才我們一起學了小動物的叫聲還唱了好聽的歌曲,現(xiàn)在咱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放松一下好嗎?講解游戲規(guī)則:老師來扮演魔術(shù)師,讓小朋友變什么,小朋友就變成什么。老師要說"變變變,變成長鼻子大象"你們馬上變成大象,學大象走路。如果誰變得不像,老師的魔棒一指,變得不像的小朋友就不能再動了。再變?yōu)觚,小兔子,小鳥,小鴨子等,反復幾次。
6、游戲結(jié)束后,自然結(jié)束教學活動。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主題生成背景
寒冷的冬天已經(jīng)來臨,小班的老師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一些類似的現(xiàn)象:孩子們來幼兒園的時間變遲了;來幼兒園上學的孩子變少了;活動時,孩子們不愛動了,有的還戴著帽子,還戴著手套。為了讓寶寶們能夠勇敢一些,不怕寒冷,依然能夠早早地來到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一起鍛煉身體,我們小班年級的老師們組織策劃了以《冬爺爺來了我不怕》為主題的活動拉開了帷幕……
擬訂活動時間
第一階段:12月8日——12月10日
研究、設計活動方案并確定活動流程
第二階段:12月12日
發(fā)放調(diào)查表請家長填寫
第三階段:12月15——12月19日
各班展示調(diào)查表
第四階段:12月31日上午
開展親子趣味運動會
第五階段:1月1日——1月3日
收集、整理總結(jié)活動材料
活動實施方式
問卷調(diào)查、開展親子運動會
活動預期目標:
通過開展活動,向家長展示孩子的`校園生活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到了快樂、家長在游戲中找回了童年的樂趣、老師在活動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能夠促進了家園情感、親子情感和師生情感。
活動前準備:
1、年級組策劃設計主題活動
2、向園長室匯報活動方案
3、擬訂、張貼活動海報
4、發(fā)放調(diào)查表請家長填寫
5、展示各班調(diào)查表
6、開展親子運動會
活動流程:
9:15——9:20老師帶領家長及幼兒入場
9:20——9:30教師代表發(fā)言
9:30——10:00爸爸拔河比賽
10:00——10:15媽媽跳繩比賽
10:15——10:45家長帶領幼兒參加趣味游戲
親子活動項目
1、抬花轎
2、看誰跑的快
3、運球大比拼
4、袋鼠一家親
5、三人四足
人員安排:活動總策劃:小班年級組
場地布置:
主持解說員:
秩序:各班班主任
活動后的工作:
收集、整理調(diào)查表、活動時的照片以及對活動的總結(jié)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在愉快的游戲過程中,了解電池的用處,并嘗試安裝電池。
感知電池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與危害,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電池、電動玩具、廢舊電池回收箱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玩具,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1.引入
和孩子一起玩電動玩具,一些裝了電池,一些沒裝電池。
今天小朋友有帶了一些玩具來,老師都沒玩過呢,咱們一起來玩好不好?
2.猜想預測
剛才一些小朋友問我們,為什么他的玩具不會動也沒有聲音呢?(S:沒有裝電池、沒有電了。)
看看,是不是因為沒裝電池。
原來,電動玩具有個好朋友——電池寶寶。(出示電池)
找找你們玩具里的電池寶寶躲在哪里了?
我們把電池寶寶拿出來,看看電池寶寶長什么樣?(上面有一個圓圓的頭,下面有一個大一點的圓圓的身體。)
3.送電池寶寶回家
剛才小朋友說的真好,觀察的也很仔細,可是你們知道嗎?電動玩具們可不高興了。他們說沒有了電池我們都不能動,也不能唱歌了。這可怎么辦呢?
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游戲,叫“送電池寶寶回家”,我們來比賽,看誰的電池裝的最快,玩具第一個動起來。
(幼兒嘗試自己安裝電池。)
你們的玩具都高興了嗎?
為什么xx的電池裝好了,可玩具還是不會動呢?我們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哦,原來是電池裝反了。原來電池寶寶有一個秘密:這兒突出的地方就是電池寶寶的.頭,下面是電池寶寶的身體,在裝電池的時候,要找到玩具中的彈簧,然后把電池寶寶的身體朝彈簧上一靠就行了。(老師邊講邊演示。)
請裝錯的小朋友,在裝一次電池寶寶?纯茨銈兊碾妱油婢呤遣皇嵌几吲d了?
二、幼兒討論
除了你的玩具之外,你還看到哪些東西也是要用電池的?
三、環(huán)保教育
因人們亂扔廢舊電池造成土地荒漠化。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解決?
活動延伸
出示廢舊電池回收箱,引導幼兒收集廢舊電池。_ 兒童網(wǎng)
小班教案 篇6
主題活動:
動物的生活方式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動物的活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2、嘗試用肌體動作模仿動物的活動方式。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請家長帶幼兒去動物園觀察動物。
物質(zhì)準備:教育掛圖《領域活動·科學·動物的活動方式》,幼兒活動操作材料《送動物回家》,親子手冊《領域活動·誰會跑?》。
活動過程:
1、觀察掛圖。
。1)引導幼兒觀察掛圖,說說掛圖上有哪些動物。
。2)引導幼兒觀察掛圖上動物的活動方式,說說:掛圖上的動物都有哪些活動方式?哪些動物是用腳行走的?哪些動物只要是在天空飛行的?哪些動物是在水里游的?
2、說說動物的活動方式。
。1)引導幼兒說說動物有哪些活動的方式。
。2)教師結(jié)合掛圖,小結(jié):小鳥有兩只腳,也能在地上行走,但主要是在空中飛行。河里的小魚只能在水里游;而鱷魚也有腳,既可以在水里游,也可以到岸上行走。猴子、老虎、兔子、斑馬都是靠腳來行走的。蛇是靠身上的鯪片與地面摩擦來行走的。動物們的活動方式多種多樣。
3、送小動物回家。
。1)引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送動物回家》,按照動物活動的方式將貼貼紙貼在合適的`位置。
。2)師幼評價小結(jié)。
4、模仿游戲。
引導幼兒玩模仿動物活動的游戲。
玩法:幼兒模仿動物活動,邊做動作邊說:我是XX,我會飛(跑、跳、游)。
引導幼兒放松,活動結(jié)束。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提供《動物世界》的錄像或有關動物的圖片,供幼兒欣賞。
2、家園共育:請家長到幼兒一起朗讀《誰會跑?》(參見親子手冊),并引導幼兒說說動物的活動方式。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2.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xiàn)故事中的擬聲詞,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好餓的小蛇》繪本書及課件,西瓜、桃子、草莓等圖片、小蛇頭飾。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李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有趣的圖書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不好呀! 教師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封面和前環(huán)襯。
提問:封面上有什么?小蛇的身體是怎樣的呢?小蛇在森林里干什么呢?誒,小蛇怎么張著大嘴巴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教師初步講解故事。
1、小蛇和蘋果的圖片: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什么樣的蘋果?好餓的小蛇看到蘋果會怎樣呢?(幼兒自由想象回答)
2、吃下蘋果小蛇的圖片:蘋果哪兒去了呢?小蛇的肚子變成什么樣了?(幼兒自由回答)
3、小蛇和香蕉的圖片:第二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什么顏色的香蕉?好餓的小蛇看見香蕉會怎么樣?
4、吃下香蕉的小蛇圖片:小蛇張開嘴巴“啊嗚,咕嘟,”一聲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毙∩叩亩亲酉袷裁?
5、小蛇和飯團的圖片:第三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他發(fā)現(xiàn)什么?什么形狀的飯團,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那小蛇會怎樣吃飯團呢?(帶幼兒模仿)
6、吃下飯團的小蛇圖片: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么樣子了呢?
7、第四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這次小蛇會吃掉了什么呢?(吃下葡萄的圖片)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樣子的?(小蛇和葡萄的圖片)這次好餓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8、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是沒有吃飽,這次它吃掉的又會是什么呢?(吃下菠蘿的圖片讓幼兒看圖猜測)如果是菠蘿,那菠蘿是什么樣子的?
9、小蛇和菠蘿的圖片: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蘿。(模仿小蛇吃東西的聲音)
10、葡萄肚和香蕉肚圖片:你是怎樣猜出小蛇吃的是什么的呢?
11、小蛇和蘋果樹的圖片:第六天,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你們看它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回,它發(fā)現(xiàn)了一棵結(jié)滿紅蘋果的樹。你猜猜好餓的小蛇會怎么樣?蘋果是那么高,小蛇該怎么辦呢?小蛇張大嘴巴會怎樣呢?
12、吃了大樹的小蛇圖片:小蛇到哪兒去了?(請幼兒來指指,小蛇的尾巴呢?頭呢?)小蛇變成了什么?
13、最后小蛇會怎樣?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后環(huán)襯和封底。
小結(jié):小蛇吃飽了在呼呼的睡覺呢。
三、完整的講述故事,體會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餓的小蛇是怎樣走路的呢?(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過的東西的圖片)
它吃蘋果(香蕉、飯團??)時的聲音是這樣的.呢?
好餓的小蛇吃下蘋果(香蕉、飯團??)后,它的肚子變得怎樣了呢? 小結(jié):原來小蛇吃了什么形狀的東西,它的肚子就會變成什么形狀。
四、模仿小蛇找東西吃,大膽表現(xiàn)故事中的擬聲詞
1、看著小蛇吃了那么多的好吃的,老師也餓了也想找些好吃的東西來吃,你們想不想!那我們就學這小蛇的樣子來找些好吃的好不好呀!
2(將草莓、桃子、西瓜放在黑板的不同位置)請小朋友帶上頭飾,模仿小蛇進行情景表演。
3、提問:吃掉草莓(桃子、西瓜)的小蛇,肚子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五、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那小朋友想一下為什么小蛇的肚子會變成它吃的東西的形狀?小蛇它是怎樣吃東西的呢?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nèi)容,進行簡單小結(jié):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千萬不能學習小蛇,啊嗚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撐壞的。
小班教案 篇8
一、說一說:知了
1.課件:播放知了的叫聲
提問:小朋友,聽一聽,這是誰發(fā)出的聲音?
2.圖片:知了,讓幼兒欣賞。
3.教師小結(jié):知了又叫“蟬”,是夏天才有的一種昆蟲,它一般生活在樹上,會發(fā)出吱吱的'鳴叫聲。
二、欣賞兒歌:知了
1.老師念兒歌,請幼兒整體欣賞一遍兒歌。
2.教師:小朋友,為什么說“知了真不好呢?”
3.教師:因為知了的叫聲聽起來很像 “知了、知了”,所以我們以為它在說“知道了”呢!
三、誰做得對
1.教師:小朋友,媽媽在睡覺的時候,知了總在吵,知了不好。
那你們看看下面的圖里,小朋友在午睡的時候誰做得不好,誰做得好呢?
2.請幼兒判斷:畫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這樣做對嗎?
三總結(jié)
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們不能學夏天的知了,應該安靜地做事,不打擾別人睡覺。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蔬菜,感知它們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蔬菜與人生活的關系。
2.嘗試通過局部推斷整體尋找各種蔬菜,喚起對蔬菜的經(jīng)驗感知。
3.感受蔬菜的豐富多樣。
活動準備:
1.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菜場觀察過各種蔬菜,知道一些蔬菜的外形特征。
2.課件《蔬菜的一家》
3.若干新鮮的蔬菜:青菜、番茄、南瓜、紅椒。
活動過程:
一、看看、摸摸,感知蔬菜外形特征。
活動室一角投放若干新鮮的蔬菜:青菜、番茄、南瓜、紅辣椒
1. 師:"寶寶們,你們?nèi)ミ^菜場嗎?菜場上一些神秘菜呀?那今天我們一起去菜場看看,菜場有哪些好吃的蔬菜"。
2. 引導和鼓勵孩子自由拿起各種蔬菜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二、播放課件,了解蔬菜和人生活的關系。
剛才,你都看到了什么?
1.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課件里的蔬菜,讓幼兒說一說這些蔬菜長的'是什么樣的?
2. 引導幼兒從外形特征上逐一對四種蔬菜進行描述,發(fā)表自己的感知。
3. 教師小結(jié):這是青菜,這是番茄,也叫西紅柿、這是南瓜、這是紅辣椒。它們長得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味道不一樣,可是,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蔬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蔬菜。
4. 拓展經(jīng)驗:"我想用這四種蔬菜做些好吃的東西,招待我的客人,你說做什么好?"5. 鼓勵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自由發(fā)言。
三、播放課件,找找、認認,感受蔬菜的豐富多樣。
這些都叫蔬菜,你還知道哪些蔬菜的名字?
蔬菜生活在田野里,我們一起到田野里去找找更多的蔬菜吧。
1. 師邊播放課件邊用驚奇地口吻:"這些調(diào)皮的蔬菜,知道小朋友要去找它們,全都躲起來了。"
2. 交代游戲規(guī)則:
① 教師用放大鏡手法去尋找。
② 找了了一種蔬菜,讓幼兒說出它的名稱,它躲在哪里,并說明是憑借什么確認的。
③ 集體肯定后一起喊:"xx,xx,快出來。"方能完整出示這種蔬菜。
3. 教師示范找蔬菜一次。"我找到南瓜躲在花心里。因為我看見南瓜橘紅色圓圓的身體。)幼兒討論后集體喊:"南瓜南瓜快出來。"教師取出藏在花心里的南瓜照片,并貼在黑板上。
4.師生共同玩游戲,找出所有躲藏的蔬菜。
5.教師小結(jié):哇,這些都是蔬菜啊,它們名字不一樣,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味道不一樣,它們都很有營養(yǎng),我們都喜歡吃,吃了身體棒棒的。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11
小班教案12-12
小班教案12-10
小班教案12-08
小班教案12-13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