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教案范文合集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指出“能發(fā)現(xiàn)事物簡單的排列規(guī)律,并嘗試創(chuàng)造新的排列規(guī)律”。所以我設計了這次數(shù)學繪本《蜈蚣叔叔的襪子》,讓孩子們掌握ABB和AAB的規(guī)律排序。
活動目標:
1.在繪本中感受蜈蚣叔叔襪子的特別,學習按ABB或AAB的規(guī)律排序。
2.嘗試用不同的組合形式創(chuàng)新規(guī)律排序,并會用語言表達。
3.體驗繪本教學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PPT
學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討論蜈蚣特征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蜈蚣嗎?知道它最特別的地方是哪里呢?
小結(jié):它的腳很多。
二、觀看圖片,學習規(guī)律排序
1、初次發(fā)現(xiàn)ABAB的'規(guī)律排序
這里有一只蜈蚣叔叔,瞧它的腳上穿著什么?
這些襪子一樣嗎?
誰來說說這些襪子的顏色?
這些襪子的排列有什么秘密?
小結(jié):蜈蚣叔叔是個有名的帥哥,因為每次出門它總會搭配各種襪子,這次出門蜈蚣叔叔把襪子是這樣排列成一紅一藍的規(guī)律,所以看上去非常的干凈、整潔。
2、繼續(xù)感知規(guī)律排序
(1)學習AAB的規(guī)律排序
瞧,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蜈蚣叔叔這會兒想干嘛?襪子呢?
誰會幫助它?
嘟嘟是怎么幫助蜈蚣叔叔穿襪子的?
猜猜接下來會是什么顏色?
小結(jié):嘟嘟幫蜈蚣叔叔把襪子是這樣排列成兩藍一綠的規(guī)律,看上去也非常的干凈、整潔。
。2)學習ABB的規(guī)律排序
蜈蚣叔叔說我每天穿襪子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它心情好的時候還會這樣穿。
誰能接著往下排?
小結(jié):蜈蚣叔叔每天出門都會穿上不同顏色的襪子,而且襪子的順序都是有規(guī)律的,有時按照一紅一藍的規(guī)律,有時按照兩藍一綠的規(guī)律,有時按照一藍兩綠的規(guī)律。
三、操作練習,鞏固規(guī)律排序
1.交代要求,幼兒嘗試創(chuàng)新排序。
如果你是嘟嘟,你會選擇哪兩種顏色、按照什么規(guī)律幫他穿好襪子呢?
2.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四、結(jié)束評價,體驗活動樂趣
你們都很棒,用了不同的方法幫助蜈蚣叔叔穿好了襪子,蜈蚣叔叔非常感謝你們,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其實是一本好看圖書,它的名字叫《蜈蚣叔叔的襪子》,下次老師帶你
們一起去閱讀這本書吧!
反思:這是第一次上繪本數(shù)學,一開始備課的時候我去網(wǎng)上找了一些備好的教案,他們的教案都是把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給寫入了教案,然后我就照著他們的修改,可是在上課之給學科組的老師們看教案的時候她們發(fā)現(xiàn)我的教案太長了,太羅嗦了,對我說我上的課不是數(shù)學課了,到是像語言課,我們只是借住繪本中的一個情境來進行教學,之后就開始重新修改,湯老師和夏老師幫助我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環(huán)節(jié)地過,每個提問都要有針對性,環(huán)環(huán)要緊扣,語言也要精煉一些,今天上下來之后覺得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順暢的,孩子們的掌握程度還是蠻高的,但是一堂課中我顯得太主動了,什么都幫他們想好了,什么都告訴了他們,其實可以完全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其中的一些小秘密,讓他們自己敘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知識,在操作的時候不應該用PPT,應該讓孩子上前來操作,師幼互動起來,而不是自己光點點圖片,在最后也沒有回歸到繪本中,顯得有些脫節(jié)了。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觀察比較黃豆芽與綠豆芽的不同特征,區(qū)分黃豆芽與綠豆芽。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營養(yǎng),教育幼兒樂意吃豆芽,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難點:
能觀察比較黃豆芽與綠豆芽的不同特征,并區(qū)分黃豆芽與綠豆芽。
教學準備:
1.黃豆芽,綠豆芽若干,小臉盆,每組一個,黃豆種,綠豆種若干,人手一份碗筷。
2.多媒體課件《豆芽的營養(yǎng)》。
3.燒熟的黃豆芽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了解豆芽的特征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春天到了小草都發(fā)芽了,小豆子也發(fā)芽了,今天老師帶來了兩種豆芽,請小朋友來猜猜它們是什么豆發(fā)出的芽?你是怎么知道的?
1.幼兒觀察桌上的兩種豆芽,并交流自己的觀察。
2.教師小結(jié):這種細細的,芽的頭上有兩瓣綠顏色的芽葉的是綠豆發(fā)出來的芽,我們叫它綠豆芽。這種芽的莖莖粗一點的,頭上有兩瓣黃顏色的芽葉是黃豆發(fā)出的芽,我們叫它黃豆芽。
二、引導幼兒嘗試分豆芽,進一步了解黃豆芽與綠豆芽的特征。
1.師:“老師這里有一些黃豆芽和綠豆芽,可是它們混在一起,我請小朋友們來把它們分出來,送到各自的家里,把分出來的黃豆芽和綠豆芽分在你的兩個點心盆里,邊送邊說:“黃(綠)豆芽,我送你回家!
2.幼兒嘗試分豆芽,教師巡回指導。
三、了解豆芽的營養(yǎng)價值,引導幼兒樂意吃豆芽。
1.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豆芽的營養(yǎng)價值。
師:“剛剛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黃豆芽與綠豆芽,你們知道它們有什么用嗎?(可以吃)對呀,黃豆芽和綠豆芽都可以當菜來吃,它們的營養(yǎng)可豐富了,那你們知道它們有什么營養(yǎng)呢?請小朋友來看一段錄像,看看營養(yǎng)專家是怎么說的?
2.討論課件內(nèi)容,了解豆芽的營養(yǎng)。
師:“你們看了錄像知道豆芽有什么營養(yǎng)嗎?”
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jié):因為豆芽是豆子發(fā)出來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維生素B與維生素C。在春季維生素B與維生素C會大量缺乏所以在春季要多吃豆芽以補充維生素B與維生素C。所以,我們小朋友不能挑食,要多吃豆芽。
四、請家長來燒制豆芽,幼兒品嘗豆芽,體驗豆芽的美味。
師:“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嘗一嘗啊?你們吃過哪些用豆芽做的菜呢?今天我們請XX的媽媽來為我們燒一盤營養(yǎng)豐富的韭菜炒綠豆芽,老師這里已經(jīng)有做好的黃豆芽請小朋友先來嘗一嘗,我們一邊吃一邊看著XX的媽媽來燒菜,好嗎!”
五、父母與幼兒一同品嘗豆芽菜,體驗活動的快樂。
1.師:“小朋友們豆芽好吃嗎?你們愛吃嗎?豆芽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我們大家都愛吃。這么有營養(yǎng)的菜該和我們的爸爸媽媽一起分享,F(xiàn)在小朋友拿起你的碗去喂給你的爸爸媽媽吃,好嗎!”
2.幼兒和父母一同分享食物。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高人、矮人的游戲,感知物體的高矮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把2~~5個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有序的排列。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高矮不同的紙筒5根。(5組,每組一份)
2、《高人走、矮人走》音樂帶,錄音機。
3、小動物頭飾或玩具懸掛于高處。
4、鉆圈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高人走、矮人走。
師: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列“高人、矮人”號火車,你們想坐吧。
好,請小朋友一起排好隊上車吧,程老師做火車頭,我說“高人走”,你們就學高人,我說“矮人走”,你們就學矮人。
放音樂,小火車出發(fā)了。
二、幼兒操作活動:比高矮。
1、師:小火車到站了,請小朋友到程老師旁邊坐下,小朋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小紙筒)
你們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請小朋友 幫這些小紙筒排排對,排隊前有個要求,要讓它們站著排隊。(幼兒自由排序)
2、出示一組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排序。
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組小朋友是怎樣來幫小紙筒排隊的。還有什么辦法?
3、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來給小紙筒排一次隊,這次排隊,老師還有要求,請小朋友聽好了老師的要求來排。
。1)從高到矮排。 (2)從矮到高排。
4、師:剛才小朋友給小紙筒排了隊,現(xiàn)在程老師也來給它們排排,小朋友看看我排的對嗎?哪里不對?
小結(jié):原來不管給什么東西排隊,都要在同一個平面上。
三、游戲。
1、小朋友剛才幫小紙筒按高矮排了隊,那除了紙筒有高矮,
我們生活中你覺得還有什么東西或什么人是高的?什么
東西或什么人是矮的?那高的人有什么本領呢?
2、老師這里有個游戲,想請小朋友玩玩,小朋友看這里有
什么?這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朋友自己拿,拿到了
老師就送給你。
提問: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拿的到,有的小朋友拿不到呢?矮的小朋友怎樣才可以拿到禮物呢?快想想辦法。
3、師:原來個子高真的有好處的,可以構(gòu)得比別人高,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矮的人呢,他們有什么本領?
這里啊老師也準備了一樣玩具,小朋友看看這可以怎么玩呢?那由老師來和小朋友比賽鉆山洞好嗎?
提問:程老師為什么會輸。
原來矮人也是有好處的,他們比較小巧靈活。
4、小結(jié):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有高有矮,他們都有自己拿手的.本領。比如高的人可以拿到高處的東西,可以修電燈,可以打籃球等,矮的人比較靈活,可以很快的鉆過山洞,到矮的地方不會撞到頭等。
四、結(jié)束活動。
師:我們小朋友也有高有矮,我們一起出去比比誰高,誰矮好不好?
聽《高人走,矮人走》音樂出教室。
科學教案 篇4
第四單元 無處不在的力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
3.學習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學習制作簡易的彈簧稱。
科學知識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
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活中的科學,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能夠收集事例,通過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形狀的變化及人的肌肉感受說明生活中力的存在。通過實驗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物體形狀的影響,體驗力有大小。學習使用彈簧稱測量力的'大小,學習制作簡易的彈簧稱。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對物體運動、形狀的影響。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同一物體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概念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城市中)溫州常見的標志,知道它們所表示的意思。
2、嘗試自己創(chuàng)制標志。
活動準備:
1、常見標志的圖片若干。
2、稍厚的白紙、畫筆、剪刀。
活動過程:
一、看看溫州城市里的各種標志。
1、出示溫州大道上的各種標志,討論這些標志表示的意思:這個標志是什么意思?它在什么地方?你在仙巖我們幼兒園周邊的什么地方見過它?
2、出示甌海大道高架橋及其交通標志標志,了解標志的名稱、用途。
3、討論標志的'意義:(城市里)溫州為什么有這么多標志?為什么用標志而不是用文字?(標志對我們很重要,它形象簡明,隨時提醒人們在各個地方遵守公共規(guī)則、注意安全,還可以在困難的時候給人們提供幫助。)
4、看一看、比一比各種標志的不同,討論不同標志表示的不同意義。
二、創(chuàng)制標志。
1、說說我們的溫州和我們幼兒園與幼兒園周圍有哪些地方需要標志。(說說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標志。)
2、幼兒自己設計,動手畫和剪,給需要的地方創(chuàng)制標志。
3、展示幼兒制作的標志,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制作的標志。“我是什么標志,長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處”。
活動延伸:
下午離園時請父母與幼兒一起將自己制作的標志張貼在幼兒園或者需要的地方(社區(qū))。
科學教案 篇6
一.活動名稱:《破譯密碼》
二、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分解組成,知道7的多種分法。
2.提高對7以內(nèi)數(shù)加法的理解和運算能力。
三、活動準備:雪花片、數(shù)字卡、PPT。
四、活動過程:
1.利用多媒體,玩“碰球”游戲,鞏固復習6的分解組成。
“小朋友,我問你,我的1球碰幾球?”
“王老師,我告訴你,你的'1球碰5球。”
2. 出示7個正反面不同顏色的雪花片,撒地面上,根據(jù)顏色引導幼兒說出7的6種分解。
3. 湊數(shù)游戲“我的朋友在那里”,7個幼兒拿著1-7其中一個數(shù)的數(shù)字卡,根據(jù)音樂兩人找朋友組成7,以理解7的多種組成。
4. 利用多媒體,出示“森林音樂會邀請卡”,想?yún)⒓右魳窌偷闷谱g密碼,根據(jù)7的組成完成加法算式獲取密碼。
5. 播放音樂會樂曲,帶領幼兒參加音樂會,活動結(jié)束。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活動目標:
1、探索5的分合,記錄它的分法。
2、樂意用語言、符號表達自己的探索結(jié)果。
3、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5個籌碼(瓶蓋制作:紅面和白面);一個空八寶粥;各種特征的五只小貓圖片;記錄卡;筆;音樂《找朋友》;掛卡。
活動重難點:
發(fā)現(xiàn)數(shù)量5有4種不同分發(fā),并用數(shù)字符號進行記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復習5以內(nèi)量的點數(shù)。
1、游戲“吹泡泡”。老師念兒謠,小朋友聽老師的口令變出相應人數(shù)的泡泡來。師: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吹成4個人的大泡泡。小朋友就4個人手拉手圍成圈變成4個人的大泡泡。(游戲重復進行,也可是5個人的大泡泡)。
2、教師關注在游戲中每組幼兒的人數(shù)是否與指令要求一致。
二、出示小貓的圖片,觀察小貓的特征,初步感知5的分合式的意義。
三、學習5的分解組成
1、教師搖籌碼,讓幼兒感知。了解分合式的意義。
。1)出示籌碼,引導幼兒區(qū)分籌碼的紅面和白面。
。2)教師讓幼兒區(qū)分籌碼的.總數(shù)(5個)。
(3)教師示范“搖籌碼”,判斷籌碼紅面和白面的數(shù)量各是多少,并用分合號和數(shù)字記錄籌碼。
。4)幼兒用語言表述分合算式中數(shù)字和符號代表的意義。
2、幼兒操作,記錄5的分解組成。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5個籌碼,一個空八寶粥罐)進行操作并記錄操作結(jié)果。要求幼兒多次操作,記錄多次操作的結(jié)果。
。2)師生相互交流記錄結(jié)果,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結(jié)果。
(3)教師展示5的4種分合式。
四、游戲“找朋友”,鞏固練習5的分解組成。
玩法:幼兒每人掛起卡片,音樂響起,就去找自己的朋友,音樂停,手拉手站好,并且兩位朋友的數(shù)字合起來是5。如:1和4合成5。(游戲自然結(jié)束)。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12-26
科學教案12-26
科學教案12-27
科學教案12-27
科學教案12-28
科學教案12-21
科學教案12-21
科學教案12-29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