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1.辨別不同的彎,用描述性的語言說明不同的'彎。
2.體驗用圈圈創(chuàng)造體驗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彎彎繞繞》幼兒用書每人一本,銅絲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一:引入
1.; 出示一樣彎的實物,提問
T:這是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你們在日常生活正看到過象這個一樣,彎 彎的東西呢?那現(xiàn)在啊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彎彎樂園玩一玩,看看彎彎樂園里有哪些彎。
2. 看書,交流
T:請小朋友們跟老師把書本打開,仔細看看,你能在彎彎樂園里找到幾個彎,你找到的彎是怎么樣的?
二:故事
1.T:請小朋友門啊把書本合上彎彎樂園里到底有多少個彎呢?它們叫什么名字?我們還是一起來聽聽彎彎樂園里的小動物是怎么說的。
2.把書防在投影儀上,教師講述,幼兒說到哪個彎就請全班幼兒用銅絲繞出來。
3.提問:你覺得哪個彎最有趣?為什么?
重點講述螺旋彎,T:你為什么最喜歡螺旋彎?為什么叫螺旋彎?你覺得它象什么?
4.最后一起看書,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閱讀。
三:設計彎彎樂園
1.T:小朋友都知道了這么多彎,老師也設計了一個彎彎樂園,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呢?
2.出示范畫:
T:彎彎樂園真奇妙,讓我也來彎一彎,小小筆兒是汽車,嘟……向前開,向右轉半個彎,轉出個C字彎。
3.幼兒做畫,在紙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彎。
4.相互欣賞,介紹自己的彎彎樂園里有哪些彎。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適當工具,對紡織材料進行探究。
(2)能夠根據材料的特性、用途、來源或其他標準對紡織材料進行分類。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購買的紡織材料,如:棉、絲、毛和人造纖維。
。2)知道這些材料的主要區(qū)別、特點和用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
(2)意識到人們?yōu)榱藵M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fā)明、生產新材料。
二.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各種紡織布料,放大鏡、鑷子、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檢查學生帶來的紡織布料情況。
。ǘ┳灾鲗W習:
1.認識纖維。
。1)師出示幾種纖維。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纖維做成的。根據加工的方法,纖維一般分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瘜W纖維又可以分為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
2.學生認識布料。
。1)4人小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圖的方法(棉布、絲綢、羊毛、合成纖維)分類。如果認為還有其他的類別,也可以列出。
。2)分組研究。
。3)小組匯報。
。4)同學分的對不對呢?
3.教師講解一些辨認的方法。
。1)講解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布料。
棉、麻是植物纖維,燃燒時易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有灰燼。絲、毛燃燒時有燒頭發(fā)的氣味,燃燒后灰燼很少。合成纖維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的灰燼呈黑色固體物質。
。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學生分組用火燒的方法辨認帶來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組匯報辨認情況。你們是怎樣做實驗的,你還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現(xiàn)象?它們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
。5)師生共同討論得出結論。
。6)通過衣服上的標簽來辨別布料的成份。
4.指導學生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
(1)讓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觀察纖維的光澤、粗細、長短和彎曲情況,比較各種布料的不同點。可以從柔軟必、透氣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2)從以上幾點判斷布料的優(yōu)劣。
5.研究布是怎樣織成的。
。1)利用放大鏡等工具,通過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樣織成的。
(2)學生匯報演示:布是怎樣織成的。
(三)課后作業(yè);
搜集有關一些紡織材料的發(fā)展史。
科學教案 篇3
教師要牢牢抓住科學課堂這個主陣地,以教材為依托,基于學生的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教材和使用教材,真正提升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下面為大家分享六年級科學教案,歡迎參考!
科學教育理論:
依據科學新課標的要求;科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教學出發(fā)點和歸宿的以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梳理: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杠桿的科學。
教學方法:
實驗研究;小組討論、交流為主的“參與式”教學法;采用“大膽猜測---實驗研究——分析數(shù)據——形成結論”教學流程。
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中,每班學生均為23名,從平常接觸以及與其他老師交流中得知,學生整體學習態(tài)度比較認真。
2、已有知識、經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不強。家長和某些教師由于觀念的問題,低年級時偏重于語數(shù)教學及輔導,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進行實際觀察、操作。更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
3、學生分析:在小學六年級,兒童對周圍事物具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而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實際,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弄明白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
用杠桿尺做實驗、通過實驗收集并整理、分析數(shù)據,理解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數(shù)據的重要意義,并體會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對杠桿尺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對數(shù)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準備:
杠桿尺、鉤碼等實驗用品;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羊角錘撬釘子圖(ppt)等8張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簡單操作導入
生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撬大石頭的情況,請同學們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試一試家長們是怎樣撬石頭的? 為什么家長們會這樣做呢?讓我們來揭開它蘊含的科學道理。
二、學習新知
認識杠桿:剛才我們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們農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這樣的簡單機械,我們把它叫做“杠桿”。請一個同學來講臺上示范,其他同學自己操作,教師適時分析指出杠桿各部分的名稱及定義。榜書:支點、用力點、阻力點。自己在小組內指一指這三個點位置,說說定義。
三、鞏固新知
那么我們以后遇到一些簡單的機械,如何判斷它是不是利用杠桿的'原理呢?想想該用那些知識去判斷呢?要求組內簡單交流,教師請同學交流,其他同學談談想法,說說同不同意這樣的判斷。教師在總結說明。
四、應用所學
出示女孩壓水圖(ppt)、蹺蹺板(ppt),請同學們自己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杠桿?是,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想好后,組內討論。教師請小組代表在班內交流。(學生觀察的很仔細,部分學生想到蹺蹺板的阻力點、用力點在隨時改變,教師對同學的這種觀察仔細、勤于思考精神給予表揚)。
五、實際判斷
出示羊角錘撬釘子圖(ppt)、老虎鉗(ppt)、剪刀(ppt)等6張幻燈片,請學生判斷是不是杠桿?并說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組交流)。教師抽小組代表逐圖分析。
六、實驗研究
教師讓學生試著猜測判斷:所有的杠桿都省力嗎?帶著這個猜測我們來深入研究隱藏在杠桿上的科學道理。
教師指導各組安裝實驗裝置,敘述清楚實驗要求。讓各小組做實驗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的三種情況,要求小組分工,記錄好實驗數(shù)據,把它填寫到課本第6頁的表格中。
七、數(shù)據統(tǒng)計
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省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
八、對數(shù)據梳理分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
通過數(shù)據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巡視,對各組給予適當?shù)狞c撥、指導。小組交流后,抽小組代表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允許其他同學追問、質疑、辯論。教師也根據需要適時進行追問和質疑。最后得出實驗結論;仡欓_始我們的猜測判斷對嗎?
九、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杠桿有三個重要的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理解了有的杠桿省力;有的杠桿費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節(jié)課同學們討論積極,能認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發(fā)揚。
科學教案 篇4
過程與方法:
●能夠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不同的能量。●能夠區(qū)分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的能量。
科學知識: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裰啦豢稍偕阅茉春涂稍偕阅茉吹膮^(qū)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衲鼙Wo不可再生性能源,開發(fā)新能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P47的圖片。
師問:
請指出圖片中的物品名稱。
學生回答圖片中和物品名稱。
問:
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請學生回答。要求說得明白具體,并一一對應,不能隨便說。
師小結:
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們把能產生能量的`物品稱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源一課。
二、新課
1、了解能源的
師問:
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來的?
學生可以盡情地說,師要有規(guī)律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問:
同學們說了這么的物品,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并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小結:
我們生活或生產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但它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
師問:
對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學生表達自己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請學生閱讀P48的資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閱讀資料。
請學生說說對閱讀資料后的想法。
師小結:
人們在生活生產中都離不開能量,而其中礦物燃料所占比重相當大,而這些能源都是要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這些能源只要用一點就會少一點,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臨到枯竭的危險。所以,我們在使用能源時要注意保護這些能源,并且多開發(fā)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書中的一種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自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動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匯: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里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么樣呢?(出示沉↓、浮↑卡片)
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吧!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余物品寶寶的沉浮現(xiàn)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xiàn)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里,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xiàn)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你用什么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才會浮起來。
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
四、科學小實驗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潛水艇嗎?它有什么厲害的地方?
是啊,潛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沉到海底,還可以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海底。那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今天,尤老師也帶來了一艘潛水艇(出示礦泉水瓶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
請幼兒分別探索如何使瓶子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以及處在半浮狀態(tài)。
五、經驗遷移
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fā)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里,我們人也會沉到水里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么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
是啊,通過今天的實驗,我們知道了許多水的秘密。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所以希望小朋友們能多多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利用水去發(fā)明更多東西,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典)07-26
(經典)科學教案07-28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4
科學教案07-20
【經典】科學教案09-09
科學教案[精選]09-09
科學教案12-27
科學教案12-24
科學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