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科學活動教案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按大小特征給三個物體排序并進行相應(yīng)的匹配。
2、嘗試解決簡單的`問題。
活動準備
大中小的狗、帽子、圍巾、棉衣圖片
活動過程
導入
師出示大中小的狗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看,又有什么小動物來到我們小三班了?(狗)
內(nèi)容
1、狗狗排排隊
師:狗狗有什么不一樣呢?(大狗、中狗、小狗)
師:那它們應(yīng)該怎樣排隊呢?
請幼兒到黑板上來進行操作。
2、狗狗買帽子
師:這三只狗說,天太冷了,去超市買帽子吧。
師:到了超市,三只狗就開始搶著戴帽子,最小的狗戴上大帽子,像鉆進了黑洞洞,最大的狗一戴上小帽子,才遮住了一只耳朵。三只狗都急壞了。
師:誰可以給狗狗戴帽子呢?
引導幼兒說出:最大的帽子賣給大狗,最小的帽子賣給小狗。
3為狗狗買東西
師:超市里還有些什么呢?(圍巾、棉衣)
師:我請小朋友來幫忙給狗狗們買圍巾和棉衣吧。
請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延伸
1、在日;顒又幸龑в變赫f一說大中小特征。
2、將圖片投放到益智區(qū)。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內(nèi)容:
面粉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食物,但這只是孩子與它的間接的接觸。我們的幼兒對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學活動中,和我的孩子們一起來分享面粉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寬松自由活動環(huán)境,提供多樣的操作材料,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運用多用方法辨別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記錄。
活動目標:
1、在“真假面粉”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guān)心與熱愛,并從中體驗到探索的快樂。
2、在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時,讓幼兒形成較強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對比分析能力。
3、通過探索實踐,讓幼兒在四種白色粉狀物中辨別出面粉。
活動準備:
百寶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鹽、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電飯鍋、記錄表、筆
活動建議:
一、導入:通過游戲“百寶箱”出示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引起幼兒對活動興趣。并提問幼兒:饅頭、花卷、水餃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面粉”
教師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鹽供幼兒猜想四種白色粉狀物品哪一種是真正的面粉。
二、展開:
幼兒的操作記錄分兩部分:
1)猜想記錄:要求幼兒只用眼觀察憑借以往的知識經(jīng)驗判斷誰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記錄(四樣猜想物品分別用數(shù)字作為各自標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鹽)如: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鹽
2)驗證真假并做記錄(在這里我挑選面粉、淀粉、糯米粉、鹽四樣食物是因為它們1、在外觀上比較接近可供幼兒探索2、即使幼兒用品嘗的方法來驗證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交流)
驗證后的記錄:
三、師幼交流驗證結(jié)果:(教師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統(tǒng)計記錄總?cè)藬?shù)36人)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鹽
猜想統(tǒng)計
驗證統(tǒng)計
在交流中幼兒各自說出了驗證方法他們有的`通過鼻子聞、有的通過嘴巴嘗、有的用水來驗證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興奮無比。通過驗證幼兒知道了4號盤的是鹽因為它咸是用嘴嘗出來的;2號不是因為見到水就不見了,有的幼兒說出了這是淀粉,教師給予了鼓勵;1號和3號的識別教師和幼兒做成了餃子皮放入電鍋里煮一煮,出鍋之后3號變的發(fā)粘幼兒很快判斷出這不是面粉,則判斷出真正的面粉是1號。
結(jié)束:
師幼一起歸納總結(jié)面粉的特點,對幼兒在活動時的表現(xiàn)做出了評價,并強調(diào)安全教育。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允許是不能隨便品嘗不認識的事物的。
活動自評:
根據(jù)《綱要》精神,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在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中,展開幼兒的思維,讓他們盡情探索,而我在活動中早以成為他們活動中的朋友,傾聽者的角色!墩婕倜娣邸坊顒又,幼兒說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體會到了成功了快樂。通過操作幼兒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識如:鹽是咸的、淀粉遇見水就會融化、糯米團煮熟后是粘的,真正體現(xiàn)出“玩中學”的思想。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愿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分組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lián)系、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shè)計較好。環(huán)節(jié)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shù)學就是服務(wù)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qū)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guān)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guān)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chǔ)上,在操作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huán)節(jié)重點關(guān)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huán)節(jié),隨機教育和引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前評析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遠離了泥土,雖然花生是我們東海的特產(chǎn),孩子對于花生也非常熟悉,但是,由于太熟悉的東西,我們往往忽視了具體知識的傳授。一次,我問小朋友花生長在哪里,盡然有很多孩子說是結(jié)在樹上的,而不知道花生是生長在泥土中。由此讓我想到要關(guān)注孩子身邊的事。
活動目標
1.了解花生的組成結(jié)構(gòu),認識花生的生長過程。
2.學習從內(nèi)向外有序的觀察。
3.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對花生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每組準備一小筐花生。
2.投影儀。
3.花生的生長過程圖片(發(fā)芽、長大、開花、結(jié)果)
4.鉛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5.各類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樣東西,我要讓你們來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個別幼兒上臺隔著布袋摸一摸并說出自己的猜測。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猜測及理由。
3.教師倒出布袋中的東西證實幼兒的猜測結(jié)果。根據(jù)幼兒猜測的理由初步印證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二、幼兒探索。
。ㄒ唬┨剿骰ㄉ耐獠刻卣。
1.每桌發(fā)放一筐花生。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chǔ)上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教師:“每人拿出一顆花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先看看花生長的什么模樣?”
教師:“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教師:“最后我們來聞一聞,花生是什么味道?”
3.教師小節(jié):把幼兒對花生外型的感知進行總結(jié)。
4.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
把幼兒的觀察結(jié)果對照投影儀上的實物說一遍;ㄉ耐鈿ゎ伾侨榘咨,樣子像麻花、摸起來麻麻的、不光滑。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樣子。在花生的硬殼殼里是什么樣子的呢?你想知道嗎?”
。ǘ、探索花生的內(nèi)部特征。
1.教師:“花生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回答)
“是你猜的,還是你看到的?”
“怎樣打開花生?”(幼兒說出自己的方法)
2.剝開花生。
教師:“用你自己的方法打開花生,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紙上!
3.幼兒剝花生并觀察記錄。
教師巡視幼兒活動情況并給予適當指導。
4.幼兒說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
教師把幼兒的觀察記錄放在投影儀上,讓其對照自己的記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
5.幼兒在記錄方法上會有所不同,教師在引導幼兒說觀察結(jié)果時可適度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的記錄方法。
三、利用投影儀集體觀察花生剝開后的各部分及生長過程。
1.教師對照花生的實物從外向內(nèi)介紹花生。
2.教師:“花生是生長在哪里的?”(幼兒回答)
3.教師把花生的生長過程的圖片利用投影儀向幼兒呈現(xiàn)。
教師對照圖片向幼兒介紹花生的生長過程。以及根據(jù)花生的結(jié)果實時的特點,向幼兒介紹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討論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師:“人們很聰明,不僅知道花生可以吃,還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樣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
引導幼兒說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花生的藥用價值。如:花生紅皮可治療貧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養(yǎng)胃等等。
五、品嘗花生制品。
幼兒邊品嘗邊說出所品嘗食品的味道。
本次活動主要是以幼兒探究為主。探究是幼兒學習的天性,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和活動方式。探究性學習活動關(guān)注幼兒認知結(jié)構(gòu)的發(fā)展及問題的解決,更關(guān)注幼兒的學習過程,關(guān)注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關(guān)注幼兒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主體性人格的培養(yǎng),使幼兒的天性得以發(fā)展、生長,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使幼兒的多種智能得到全面發(fā)展,使幼兒真正成為主動的探索者,讓他們從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鍛煉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獲得終身發(fā)展的能力和知識。
本次活動教師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等等)自主動腦、動手去探究花生的秘密。極大地調(diào)動了幼兒的探究欲望。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花生”》摘要:片發(fā)芽、長大、開花、結(jié)果 4.鉛筆、記錄紙每人一份 5.各類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動過程實錄 一、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樣東西,我要讓你們來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薄⑾矚g操作,體驗操作的快樂。
。病⒊醪搅私獠煌募埉a(chǎn)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1)已認識皺紙、蠟光紙等多種紙。
。2)已學會折雙體船。
2、材料準備:
。1)各種質(zhì)地的紙已折好的紙船。
。2)盆、抹布。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激發(fā)興趣。
。1)出示兩只紙船,引導幼兒觀察紙船分別是用什么紙折的。
。2)預測兩只紙船同時放在水面上,會怎么樣?
2、幼兒第一次實驗,并表達實驗中綠色皺紙折的船先沉。
3、尋找原因:為什么皺紙折的船先沉?
通過兩張紙寶寶示意圖,了解紙的間隙大,吸水就快,反之,則慢。
4、幼兒再次操作,發(fā)現(xiàn)報紙、蠟光紙、餐巾紙等不同紙產(chǎn)生的吸水速度不同。
5、游戲結(jié)束。
活動反思
利用幼兒愛玩玩具的天性進行導入,讓幼兒樂于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巧妙地提供兩種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讓孩子們知道,用涂蠟的方法可以讓船不易被水打濕,又從中了解蠟有不吸水的特性。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在實驗中的探討和發(fā)現(xiàn)也增進了幼兒彼此間的交流溝通。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shè)計意圖:
“找朋友”是小班的科學活動,托班是小班活動的初學階段,本次活動使用托班幼兒,教學活動已經(jīng)結(jié)束, 因此,本活動著重加深鞏固寶貝們的綜合認識;顒与y點幼兒根據(jù)顏色和相應(yīng)的圖形進行正確配對。解決方法:在活動中先引導幼兒進行單一的圖形配對:如先根據(jù)顏色進行圓形配對。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紅色、黃色、 藍色的認識。
2、按照顏色和形狀進行相應(yīng)的匹配。
3、了解簡單的安全常識:不能一個人單獨出去玩,會有危險。
活動準備:
1、紅、黃、藍三色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2、布置一個桌面“游樂場”。
活動過程:
導入:
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很多客人,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都是誰來了?
出示圖形卡片:三色大圖形。
引導幼兒說出卡片的顏色和形狀。
師:今天來我們教室里的是圖形媽媽,他們最愛圖形寶
寶了,可是今天圖形寶寶們都
跑出去玩忘了回家,媽媽們急的都哭了,圖形媽媽請我們來幫助他們找到圖形寶寶們。
過程:
1、示范:
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圖形媽媽有不同的顏色。
。哼@是紅色的圓形媽媽,她的寶寶應(yīng)該是?
類推,并加以示范。
:紅色的圓形寶寶藏在小熊的后面呢,紅色的圓形寶寶
我把你送回家。
2、分類操作:
引導幼兒對不同顏色的'圓形進行配對
。含F(xiàn)在我們幫助那個圖形媽媽找寶寶呢?
。赫业綀D形寶寶后對圖形寶寶說什么呢?
:原來圖形寶寶們都躲在游樂場里玩呢,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
3、綜合操作:
師:圖形媽媽還是沒有笑,為什么?我來問問圖形媽媽。
了解還有圖形寶寶沒有回家,進行綜合綜合操作:不同
的顏色形狀配對。
延伸:師:今天圖形寶寶們跑去玩,沒有告訴媽媽,結(jié)果媽
媽急的怎么樣了?多虧了寶寶們幫助他們找到了圖形寶寶,不然就危險了。為什么呢?因為外面有不認識的壞人,會把寶寶們領(lǐng)走,寶貝們可不要像圖形寶寶 一樣不乖,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讓爸爸媽媽領(lǐng)著出去,不認識的人能不能跟他們走呀?在幼兒園里,出去玩的時候要跟著誰呢?對了,現(xiàn)在跟著老師一起出去玩游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設(shè)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nèi)墻壁上,產(chǎn)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shè)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chǎn)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于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jié)果。
3.發(fā)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本活動應(yīng)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nèi)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guān)鏡子的感性經(jīng)驗,并會用多種方法制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里來?
、儆螒颍虹R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墻壁上。
、谔釂柵c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從哪里來的?它為什么會動?
、坌〗Y(jié):鏡子將光反射在墻壁上就會產(chǎn)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么會變化?
①墻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guān))
②光斑照在墻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fā)生變化?
、僖龑в變鹤杂捎懻。
、谟變翰僮、實驗。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塾變合嗷ソ涣靼l(fā)現(xiàn)了什么。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制造晃動的光斑。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1、年齡段:大班
2、課題名稱:滾動的物體
3、課題來源:日常生活中,物體的滾動現(xiàn)象是常見的,也是幼兒樂于探索的。如:幼兒在玩皮球的時候,總喜歡把球放到滑梯上讓它自由滾落,又或者用手推、用腳踢等,在玩的過程不自覺地進行無意識的嘗試,在嘗試中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妙”。平時在玩積木和筆及其它東西時常會不自覺地讓它們?nèi)L動,這種無意識的嘗試讓我想到有必要引導孩子去發(fā)現(xiàn)一些科學原理。
4、活動目的:
a、通過讓幼兒自己探索問題,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通過對生活題材的挖掘,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的興趣。C、在活動中注意幼兒自己的動手實驗與嘗試,培養(yǎng)孩子自我
價值的肯定能力與發(fā)現(xiàn)問題的自豪感,樹立自信心。
5、設(shè)計框架:
一、師(提供操作物體若干):有什么辦法能使物體滾動?幼兒討論。
幼兒嘗試操作,自由探索,交流。
二、為什么物體開始不動,后來滾動了呢?討論,小結(jié):因為對物體施加了力。
三、幼兒嘗試操作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情況下滾動的差異。
1、當物體在平地時的滾動。
2、同一物體在滑坡度不同的`板上滾下來的差異。
3、同一物體在坡度一樣,但質(zhì)地不同的板上滑下來的差異。
4、討論原因。
四幼兒嘗試操作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條件下滾動的差異。
1、大小不同或形狀不同的物體,在平地上施于相近的作用力看它們的結(jié)果有什么不同。(圓柱體|、球體、不規(guī)則形狀或同樣的形狀不同的大小的物體等)
2、同理使不同的物體在同樣的坡度上滾動。
3、使不同的物體在不同質(zhì)地同樣的坡度上滾動的差異。
五、交流小結(jié):物體的滾動是有條件的,并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會滾動;物體的滾動與物體的重量、形狀、坡度、作用力及物的質(zhì)地都有關(guān)系。
六、啟發(fā)思考:為什么有的物體在坡上只會滑下來,而不會滾動?
七、延伸活動:到生活中去尋找“滾動”的現(xiàn)象,并思考。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操作游戲的過程中,了解三種接頭的不同功用。
2.同伴協(xié)作完成接水管任務(wù),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長、中短pvc管若干,直、彎接頭數(shù)個。
2.錄像;接水管照片。
3.水管鏈接圖
4.兩個小區(qū)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談一談——引出水電工叔叔本領(lǐng)真大
1.(錄像5秒)保育員抽洗小便池
提問:
。1)阿姨在做什么?(沖水)
。2)這些水是從哪里來的?
。3)水廠里的水怎么會到我們幼兒園來的?
2.出示PPT:水電工接水管的照片
教師:這位叔叔在干什么?
小結(jié):原來是這些水電工叔叔把水管接到我們幼兒園,讓我們隨時都能用上水,他們的本領(lǐng)真大!
二、練一練——了解三種接頭的不同功用
教師:你們想不想也當一回小小水電工?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水管,請你們先來練練手,看誰能發(fā)現(xiàn)這些水管有什么本領(lǐng)?
。ǔ鍪静牧希┧芰瞎荛L、中、短pvc管各若干;三通;直管;彎管
1.幼兒嘗試連接,熟悉不同的材料。
2.發(fā)現(xiàn)交流
教師:誰先來說說看,這些水管有什么本領(lǐng)?
小結(jié):直管可以將兩個水管連接在一起,使它變得更長;彎管是可以讓水管轉(zhuǎn)彎;三通是可以連接三個不同方向的水管,這三種接頭各有各的本領(lǐng)。
三、接一接——同伴合作,完成接水管任務(wù)
1.提出操作任務(wù)和要求
教師:長達小區(qū)建了很多漂亮的新房子——長達一村和長達二村,這兩村的水管還沒有安裝,要請你們這些小小水電工來完成這個任務(wù)。
2.解讀任務(wù)書(PPT):
教師:這里是小區(qū)給我們提供的接水管施工圖,我們來看一下。這些房子是不是一樣的?
小結(jié):小區(qū)交給我們的任務(wù)是每一幢房每一層樓都要接到水管。我們分成兩組,6人一組,來完成的.接水管工程,比一比,看哪一組接的又快又好。我們要按照任務(wù)書上的要求來接水管,千萬不能漏水哦,,小小水電工們,你們有沒有信心?開始!
3.幼兒分成二組接水管。
幼兒操作,提醒幼兒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wù)。(教師指導,側(cè)面,或面向客人老師誰合作的好的,管子長度不對,哪個人用錯了接頭,踢掉了管子,用了很多管子,沒有接牢的,漏接的,一村接好三幢房子了,你們動作要快,倒計時開始)20—25分鐘)
4.展示幼兒成果,互相檢查。
教師:哪個村的水電工完成得又快又好?為什么?你們在接的時候有沒遇到什么問題呢?你是怎么解決的?有沒有和好朋友一起解決困難的啊?(提升合作)
小結(jié):小小水電工們能按照施工圖,合作完成了這次接水管的任務(wù),我們真了不起!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大家都辛苦了,現(xiàn)在休息一會兒,等下我們還有更大的任務(wù)呢!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了解眼、鼻、口、耳的功能。
2、培養(yǎng)幼兒關(guān)心自己的身體的初步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鏡子每人一面。
2、幼兒操作材料“我的臉上有什么”。
3、實物卡片小鈴鐺、水果、花、小鳥玩具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照鏡子,復習五官的名稱、位置。
請小朋友拿鏡子照照小臉,看看:我們的臉上有些什么?(啟發(fā)幼兒用鏡子照照自己的五官,說出他們的名稱、位置、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便引導幼兒看看、數(shù)數(shù)、動動)
小結(jié):我們的臉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鼻子長在臉的中間,眼睛長在鼻子的上面,鼻子下面有嘴巴,耳朵長在臉的兩邊。
2、幼兒初步了解五官的功能。
鼻子、眼睛、耳朵、嘴巴它們各有一個本領(lǐng),是什么本領(lǐng)呢?
。1)這是什么?(小鳥)你們是用什么看見小鳥的?
小結(jié):我們用眼睛看見小鳥,眼睛的本領(lǐng)是能看見東西。
。2)小朋友聞一聞這朵花,你們聞到什么氣味?你們用什么聞到香味的`?
小結(jié):鼻子的本領(lǐng)是能聞到各種氣味。
。3)這是什么聲音?(敲擊小鈴鐺)你們是用什么聽見鈴聲的?
小結(jié):我們的耳朵真能干,可以聽聲音。
(4)小朋友嘗嘗水果,有什么味道?你們是用什么嘗出來的?
小結(jié):我們的嘴巴能吃東西、會說話,舌頭還能嘗出各種味道。
3、通過幼兒操作材料,鞏固認識五官的功能。
游戲“找朋友”。幼兒使用操作材料,將剪下的小卡片與臉譜上的五官相匹配,要求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要找到朋友,且說一說匹配的理由。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30
科學活動教案10-31
科學活動教案02-24
科學的活動教案05-3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