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教案模板集合8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共2頁,分為“自制水棱鏡”、“制作牛頓盤”2個部分。
學生們在驚詫于雨過天晴時彩虹的美麗,但卻未必能解釋雨后為什么會產(chǎn)生彩虹?學生們知道彩虹由7種顏色組成,但卻未必能解釋彩虹不同的色彩是怎樣形成的?本課意圖利用三棱鏡與牛頓盤的制作和使用,讓學生了解到光可以分解和混合。
第一部分:自制水棱鏡。
教材首先將一束陽光投射到三棱鏡上,讓學生觀察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學生們將可能會觀察到三種現(xiàn)象:一是陽光被棱鏡的一面反射到墻壁上,我們會看到一塊白色光斑;二是投下的棱鏡的陰影;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被折射出來的彩虹。讓學生描述并解釋觀察到的這幾種現(xiàn)象,他們可用光的反射來解釋白色光斑,然而在解釋彩虹形成時,就遇到了障礙。于是教材提供了這樣的解釋:“陽光穿過透明的棱鏡時,光的路線會發(fā)生改變,被分解為多種顏色的光,形成太陽光譜!保ㄎ艺J為在實際教學應該注意兩方面的事項:一是如何讓外界的陽光引到教室內(nèi)來,第二是如何從鏡子反射陽光過渡到棱鏡折射陽光。)
這種現(xiàn)象如果能被學生用一定的方法再現(xiàn),那是多么愉快的事。于是,教材就提供了一種簡便易行的制作太陽光譜的活動——制作水棱鏡的活動。在制作水棱鏡時,學生還可能觀察到水中的硬幣、鏡面的折射效果。教師可以適當?shù)刂v解一下光的折射現(xiàn)象,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我認為教材中這種制作方法可以用配套材料中的器材替代,并且效果比較好。而水棱鏡分解陽光,我們可以做成模擬實驗?梢杂檬蛛娡驳墓馓娲柟,水棱鏡替代三棱鏡,白紙?zhí)娲鷫γ。這樣的改變一方面可以解決這節(jié)課受陽光限制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經(jīng)歷模擬實驗的產(chǎn)生與設計過程。)
在活動結(jié)束前,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聯(lián)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或折射現(xiàn)象,分析其中的光學原理,并利用這種原理創(chuàng)造性的再現(xiàn)天空中的彩虹。
這部分的內(nèi)容,是這節(jié)的重要部分。
第二部分:制作牛頓盤。
白色的太陽光(姑且將陽光的顏色稱為白色)通過棱鏡能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那么這些光能否再混合成白光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面臨這個問題,學生們會怎樣思考呢?按照探究的一般過程,他們應該下一個真假判斷,再通過設計實驗加以驗證。設計實驗的過程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雖然教材中沒有要求有這樣的思考過程,但在出現(xiàn)牛頓盤制作之前,教師還是應該帶領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相信學生們會找到驗證的方法,他們可能會想方設法地制出7種不同顏色的光,再將這些光同時用鏡面反射到同一個地方;或者找出不同的顏料將它們混合在一起(這時他們看到的卻是黑色)。
牛頓盤是利用視覺暫留現(xiàn)象將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制作牛頓盤的活動可稱得上是一個“工程”。因此我們可讓學生在課外事先剪好7個不同顏色的圓片,或者由教師直接提供牛頓盤。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思考“顏色的排列順序、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看到的效果”諸如此類的問題,以求觀察與研究的結(jié)合。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制作水棱鏡,并利用水棱鏡對光的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觀察研究,鼓勵學生積極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并理解“三棱鏡能夠改變光行進的路線并分解光”。
2、通過組織、指導學生制作水棱鏡和牛頓盤并觀察光的分解和合成現(xiàn)象,使學生了解有關光的折射的初淺知識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3、通過牛頓盤對光的混合實驗,使學生對七種色光混合形成白光產(chǎn)生新的探究問題,激發(fā)學生課余時間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愛好、樂趣。
三、教學準備
1、演示材料:投影儀(光源)、三棱鏡兩個、透明玻璃一塊、鏡子兩面、水棱鏡套材料一套、牛頓盤套材一套、手電筒(光源)、16K白紙、水盆(裝水)一個等。
2、分組材料(按四人一組準備數(shù)量):水棱鏡套材料一套、牛頓盤套材一套、手電筒(光源)、16K白紙等。
3、其它材料:觀察記錄紙兩張
四、教學過程
1、觀察陽光的分解。
。1)教師提問:你們有辦法將室外的陽光請到教室里來嗎?
。2)教師演示:利用鏡子將陽光反射到墻壁上。
。3)教師提問:這個實驗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學生描述并解釋觀察到的'現(xiàn)象,教師板畫鏡子反射陽光的線路草圖。)
。4)教師提問:將鏡子換成玻璃,又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鏡子與玻璃有什么區(qū)別?(教師板畫陽光透過玻璃的線路草圖)
。5)教師出示三棱鏡,并讓學生觀察及描述三棱鏡的特點。
。6)教師提問:將一束陽光照到三棱鏡上,將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7)學生猜測、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現(xiàn)象并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8)引導語:這個實驗你想做嗎?老師這兒沒有這么多的三棱鏡怎么辦?我們自己動手做一個三棱鏡好嗎?
(9)教師引導并解釋水棱鏡模擬實驗:水棱鏡替代三棱鏡、手電筒替代陽光、白紙?zhí)娲鷫γ妗?/p>
(10)學生實驗:水棱鏡分解手電筒光,開成光譜。
(11)請做得比較成功的小組上臺演示
。12)教師提問:要使這個實驗做成功需要注意什么?(學生小組討論)
。13)教師提問:剛才在白紙上我們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除了光譜還有什么?請在記錄紙上標出相應的位置?(學生小組討論,并作好記錄)
。14)教師板畫、小結(jié):教師板畫手電筒的光穿過水棱鏡時,光前進的方向發(fā)生改變,并被分解多種顏色的光。那么,你現(xiàn)在能不能解釋三棱鏡分解光的道理?
。15)教師再小結(jié):陽光穿過透明的三棱鏡時,光行進的方向會發(fā)生改變,被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形成太陽光譜。陽光是由多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例舉日常生活中的“彩虹現(xiàn)象”。
。1)學生討論并交流以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里看到過類似現(xiàn)象?
。2)引導語:沒有三棱鏡,沒有水棱鏡,我們也能用水和鏡子分解陽光。
。3)教師出示簡易水棱鏡的制作方法,演示制作過程。
(4)教師介紹人造彩虹的簡單制造方法。
3、單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探究活動。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老師還有一個問題:當陽光透過三棱鏡照到墻面上形成光譜,如果我將墻面換成一塊三棱鏡,你想,這七種光透過三棱鏡又會變成什么顏色的光呢?太陽光通過棱鏡分解成的多種顏色的光,是否能再混合成白光呢?
(2)學生作出判斷,并嘗試說明判斷的依據(jù)。
(3)教師提問:你想研究這個問題嗎?(小組研討:怎樣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我們的想法,畫出示意圖。)
(4)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在300年前的18世紀初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就研究過這個問題,為此,牛頓還制作了實驗工具,后來稱它為牛頓盤。
(5)出示牛頓盤及制作方法,并解釋怎樣做這個觀察實驗。
。6)學生在課后,利用牛頓盤進行研究并思考:旋轉(zhuǎn)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白色光合成的效果?從7種圓形紙板中任選幾片做相同的實驗,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附件一:
觀察記錄
記錄人:記錄時間
1、請記錄手電筒光透過水棱鏡在白紙上看到的現(xiàn)象及其位置,用小圓圈表示位置。
2、怎樣用實驗的方法驗證我們的想法,畫出示意圖
附件二:
《利用牛頓盤來合成光的研究》研究記錄
研究提示:旋轉(zhuǎn)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塊的大小是否會影響白色光合成的效果?從7種圓形紙板中任選幾片做相同的實驗,是否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研究人:研究時間:
牛頓盤配色方案請寫出旋轉(zhuǎn)后牛頓盤合成光的顏色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探究發(fā)現(xiàn)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嘗試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 知道把鏡子放在具有對稱性的圖案的對稱軸上會看到一個完整的圖像。
3. 體驗玩鏡子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照鏡子的經(jīng)驗。
2. 物質(zhì)準備: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的`四方鏡子、記錄表以及水彩筆,各種舞會裝扮道具若干,《生日舞會》PPT一份。
活動過程
一、"參加舞會"激趣,感知鏡子成像特點。
1. 幼兒自由裝扮自己。
2. 提問:你用什么道具裝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裝扮好呢?
3. :鏡子有成像的特點,所以當我們站在鏡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尋找小動物",利用鏡子感知物體的對稱。
1. 引發(fā)幼兒猜想:把鏡子立在圖片的哪一條邊能使小動物變完整?
2. 幼兒自由探索并記錄,教師觀察指導。
3. 師幼共同驗證并:把鏡子放在對稱圖案的對稱軸上就能看到一個完整的圖像。
三、"尋找禮物",進一步感知不對稱物體的成像特點。
1. 引發(fā)幼兒猜想:(教案:)利用鏡子能讓汽車變完整嗎?
2. 幼兒自由探索并記錄。
3. 師幼交流驗證并:鏡子放在兩邊不對稱的圖案上雖然能成像但不能變完整,只有把鏡子放在兩邊對稱的圖案的對稱軸上才能變完整。
四、參加舞會,結(jié)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3
科學意圖:
船是幼兒喜歡的一種玩具,愛玩也是幼兒的天性。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運用科學探究方法,獲取科學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意識,為幼兒提供支架,通過幼兒手動、心動、人動、他動、以支持、協(xié)助引導幼兒向上發(fā)展科學概念。讓幼兒喜歡科學,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材料準備:
白紙、蠟筆、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
選擇兩張大小相同的白紙,將其中一張疊成紙船;用蠟筆把另一張白紙正反兩面涂滿顏色,然后也疊成紙船。
實驗操作:
把兩只紙船同時放入水盆中,讓幼兒觀察一段時間,比比看哪一只紙船最終不會沉入水底。
指導建議:
●用蠟筆涂色時,教師應注意提醒幼兒涂色要均勻、飽滿,以保證實驗的效果。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涂了蠟的紙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師可以同時把水滴在蠟筆和紙上,讓幼兒觀察對比:紙吸水,蠟不吸水。
拓展與替代:
◆請幼兒搜集各種各樣的.紙,如牛皮紙、掛歷紙、硬卡紙等,做成大小一樣的紙船進行對比實驗,看哪一種紙船下沉速度最慢?梢哉埓蟀嘤變哼厡嶒炦呌涗洠捎妙A測結(jié)果一實驗驗證的形式記錄。
◆請幼兒想辦法把這些怕水的紙船變成不怕水的紙船。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毛線柔軟的特性及其多樣性,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隨意將毛線變形,充分發(fā)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毛線站起來。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嘗試、勇于探索與表達的精神。
活動準備:
1、準備粗細、長短不同的彩色毛線若干2、瓶蓋、土豆、泡沫、橡皮泥、積木、瓶子等材料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讓毛線站起來。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小朋友你們看,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秘的口袋,小朋友猜一猜里面裝了什么呢?幼兒猜:(好吃的東西、玩具、糖等)小朋友猜了這么多,你們想知道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嗎?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指名幼兒摸口袋)二、了解毛線用途:
幼兒從口袋里摸出毛線,教師提問:這是什么?(毛線)毛線像什么?毛線有什么用?教師總結(jié):
三、玩一玩、變一變1、今天張老師要用毛線來變魔術,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數(shù)“一、二、三”好了,請小朋友睜開眼睛看,教師將毛線彎曲成“S”形,問:看看它變成了什么形狀?像什么?孩子回答。毛線好玩嗎?幼兒答(好玩)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把它彎曲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你們想不想來變魔術呢?你們想變成什么呢?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好玩的毛線,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線來變魔術。
2、幼兒自由結(jié)伴彎曲毛線,教師觀察指導。(孩子把毛線變成了o形、S形、W形、小鳥的形狀、花的形狀、蝌蚪的形狀、草的形狀、各種數(shù)字的形狀等)3、教師總結(jié):你們的`小手真厲害,能夠變出這么多的東西來。
四、啟發(fā)幼兒思考探索1、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把毛線彎一彎、繞一繞,做出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擅悄悄地告訴我,它除了想躺著擺出各種姿勢外,還想站起來擺出各種姿勢呢!你能想出什么辦法讓它站起來呢?
2、幼兒自由講述讓毛線站起來的方法。(如借助膠帶、橡皮泥、積木、袍沫等等)3、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積木、瓶子、盒子等,你們可以試試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讓毛線站起來。
4、幼兒分組嘗試操作,讓毛線造型站立起來。
五、畫一畫:
1、線寶寶除了擺造型,還會跳舞呢!我們請它在紙上跳個舞好嗎?
2、教師捏住線寶寶的頭,放到水彩顏料里浸濕,然后在紙上拖行或抖動。
3、請幼兒欣賞教師的作品,產(chǎn)生繪畫的欲望。
4、幼兒作畫,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展示作品,請幼兒說說線寶寶是怎樣跳舞的。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科學概念:
我們周圍充滿著不同的聲音,我們也可以利用物體來制造出不同的聲音。
過程與方法:
運用語言來描述和記錄聽到的聲音,并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觀察和描述各種聲音的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態(tài)度,并樂于與同伴交流。
【教學重點】細心傾聽周圍的聲音。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聲音的高、低、強、弱給聽到的聲音分類。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釘子、實驗記錄單、收集一些關于聲音的各種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這個單元我們要開始進行聲音研究的活動,說說你所知道的關于聲音的事情。你對聲音的哪些問題比較感興趣?你想研究關于聲音的哪些問題?"
二、探究內(nèi)容:
。ㄒ唬﹥A聽周圍的聲音
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要開始研究關于聲音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務必要保持教室內(nèi)的安靜,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研究有效進行。
1.打開教室門,仔細聽聽,你周圍有哪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嗎?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的?
2.你還聽到過哪些聲音?
3.小組討論: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呢?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反饋交流: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我們總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當你們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經(jīng)常思考哪些問題呢?
小結(jié):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逐一的研究這些問題。
。ǘ┞犅犚舨姘l(fā)出的聲音1.介紹音叉:一種發(fā)音樂器,用來調(diào)試樂器和測試音高的。
2.分組實驗1:出示一組(兩種)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樣的力量敲擊音叉,聽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
比較:這兩種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嗎?能描述一下它們的聲音嗎?
3.分組實驗2:選擇其中一種音叉,先輕輕擊打,再重一點擊打,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嗎?
4.小組交流討論:剛才聽到的這些聲音,能進行描述和分類嗎(嘗試著用高、低、強、弱等詞語對聲音進行歸類)?
5.分組實驗3:根據(jù)準備的不同材料按課本p26途中所示,進行輕輕擊打和重一點擊打,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把它描述出來,并記錄下表:
擊打釘子----我聽到的聲音
課后反思
過去,教師習慣以權威者的'身份出現(xiàn),習慣以自己的經(jīng)驗來評價事物。單一的評價方式往往忽略了學生對問題的看法,沒等學生開口,教師就口若懸河,說個是是非非。由于沒有經(jīng)過學生的自我識別過程,要么出現(xiàn)了師生抵觸情緒,要么學生在教師的權威中迷失了自我。注重學生的評價能力正體現(xiàn)了教育最本質(zhì)的一面,能幫助他們的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揮,更有利于學生在漫長的終生學習中受益、成才。
同時,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周圍同學對他的評價和自我評價。從心理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被認可和賞識的需要,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這種需要更為直接和迫切。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評價方面,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的互評和自評,講究評價的方式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一、引導學生積極評價他人。學生很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他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要肯定對方的優(yōu)點再指出其不足之處。這種互評的方法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懂得了尊重對方,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尤其是引導學生來評價教師,張揚其個性,尊重其心靈,使學生以平等的姿態(tài)來跟教師交流,充分發(fā)揚了教學民主。
二、自我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實驗證明:學生是很有點“好為人師”的味道的,有機會叫他們自我評價,會使他們感到興奮,注意力集中。同時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再學習過程,凡在自我評價中接觸過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記得比較牢。三、自我評價能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學生在自我評價活動中能逐漸用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能學習如何正確認識自己。根據(jù)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自我教育是從自我認識開始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用。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辦一份科學小報
3、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4、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2、了解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
教學準備:準備好搜集的關于人類祖先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人類祖先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展示一下我們的研究成果。
二、表達與交流。
1、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集體進行整理修改。
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小組活動中去,進行適當?shù)腵點撥指導。
2、學生代表向全班匯報交流本組的研究成果,集體評議。
3、分組制作小報。集體評出“最佳科學小報”。
4、學生自讀18頁的“科學自助餐”,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5、教師補充講解達爾文的相關資料。
三、課堂練習。
1、學生完成“挑戰(zhàn)自我”的“我進步,我成功”。
四、課外活動。
繼續(xù)搜集資料。了解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
科學教案 篇7
教玩具名稱:
有趣的動物車
適用區(qū)角:體育區(qū)。語言區(qū)。表演區(qū)?茖W區(qū)
創(chuàng)作情況:
獨立設計
計者:福建省順昌縣市 第二實驗 幼兒園 教師 連小燕
玩具制作方法及玩法
。ㄒ唬、制作方法
1、預先備好數(shù)個安全帽、鐵線、小木板、各種顏色的油漆、硬紙皮、有色貼紙、膠水、鐵釘
2、用鐵釘把每個安全帽鉆四個孔(每邊兩個要對稱)
3、用鐵釘把對邊的兩個孔連在一起并裝上小木輪。
4、根據(jù)動物的'不同特色分別在安全帽小木輪上漆上不同的底色(如:蝌蚪黑色、青蛙綠色等)
5、用硬紙皮制作出各種動物的不同眼睛,尾巴,觸須,腳等,并用膠水固定。
(二)、玩法:
1、推、拉:幼兒可推或自由拉著動物車行走,訓練幼兒的手腳協(xié)調(diào)能力。
2、跳躍:把動物車排成各種不同形狀,幼兒連續(xù)跳過運物車。
3、表演:幼兒可載上小動物帽,進行故事表演。
4、功能:還可當教具使用,認識各種小動物的不同特征。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經(jīng)常喝果汁、飲料,見過不同大小的瓶子。有的瓶子又粗又矮,有的又細又高,到底哪個裝的飲料多那,孩子們一時想不出答案來。針對以上的情況,設計了此次活動。其間,把實驗和認識容量巧妙的融合,通過猜想、實驗、驗證的方法了解液體的測量,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相關的知識經(jīng)驗,完成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容量。
2、提高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
2、水盆及不同的測量工具
3、果汁及學習單,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比比說說兩個瓶子的不同。
師:這兩個瓶子一樣嗎?哪不一樣?(幼兒自由討論)
師小結(jié):噢!這兩個瓶子有高、有矮、有粗、有細。
二、探索操作,尋找比較瓶子大小的方法。
1、幼兒猜想,猜猜哪個瓶子大。
師:那這兩個瓶子一樣大嗎?
師:你們猜猜哪個瓶子裝得多,哪個瓶子裝的少呢?
2、動手操作,比較兩個瓶子的大小。
師: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哪個瓶子裝得多,哪個瓶子裝得少?
師:我們先看看桌子上的材料,有瓶子、有水、有小杯子。
師:一會請你們自由結(jié)組試一試,試之前我要提醒你們,要先想辦法再去操作。
師:好,我們行動吧。ㄓ變鹤杂刹僮鳎
3、教師小結(jié),知道比較容量的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們組想到了什么辦法?
師小結(jié):要想知道那個瓶子大,有很多辦法:
第一種是用一個瓶子裝滿水,然后倒入另一個瓶子中,看看剩下水了嗎?
第二種是把兩個瓶子都裝滿水,然后把水分別倒入相同的小杯子中,看看哪個倒出來的數(shù)量多。
第三種是用相同的小杯子把水倒進兩個瓶子,看哪個裝得多,那個裝的少。
三、引導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與測量結(jié)果相關。
1、動手測量,測出容量有多少。
師:我們知道了這個藍色的瓶子大,他盛的'多,它到底能盛多少呢?
師:請你們?nèi)艘唤M,自己選擇測量工具,量量看這個瓶子能盛多少?(幼兒操作)
2、集體比較,發(fā)現(xiàn)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結(jié)果不同。
師:那組用的是這種測量工具?請每組派個代表到前面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測得的結(jié)果。
師:請你們仔細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結(jié)果不一樣。
師小結(jié):測同樣一瓶水,測得的結(jié)果不一樣。
師:那為什么呢?
師小結(jié):原來測同樣的東西,我們所用的工具不同,所測的結(jié)果也不同。
四、大膽嘗試,幫助動物測量果汁的多少。
1、大膽嘗試,幫助動物測出誰的果汁多。
師:小動物們吵起來了,為什么呢?原來他們?nèi)齻剛剛到超市去買果汁,獅子買了瓶橙汁,狐貍買了瓶草莓汁,大象買了瓶蘋果汁,它們都說自己的果汁多,所以才吵了起來。它們想請我們來幫助,幫它們測出誰的果汁多。請你們想一想,再試一試,記住要填好學習單!好,我們快行動吧。ㄓ變簞邮植僮鳎
師:請每組派一名小朋友來說說你們的結(jié)果。
師:看看我們的結(jié)果一樣嗎?誰的果汁多?
師:你們可真能干,要記住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樣的測量工具呀。
師:小動物們你們知道了嗎?
小動物:知道了、知道了,要想比多少一定要用一樣測量工具。孩子,謝謝你們,我們決定請你們喝果汁!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的教育實施,重點體現(xiàn)了《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1、猜想活動: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diào)動起來,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2、嘗試比較活動: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瓶子的大小,通過實踐驗證比較出那個瓶子的容量大。
3、操作活動: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引導幼兒分小組進行嘗試,完成學習單共同總結(jié)比較,得出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結(jié)果也不同。
4、體驗活動:通過幫助小動物測得誰的果汁多,來嘗試測量,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重點突出測量工具的一直性,以及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從而鞏固了測量的注意事項及重點。
幼兒對這次活動自始至終有著濃厚的興趣,都能大膽嘗試,但有些細節(jié)還需要今后在活動中處理好,比如:活動前材料的投放,不應直接放在幼兒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教師怎樣有效指導才能讓幼兒做到有效嘗試,避免活動時間過長收效甚微,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動中進一步完善。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20
科學教案12-20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1
科學教案12-21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22
科學教案12-19
科學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