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制作飛行玩具,樂于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作品。
2.探究不同紙質(zhì)和折疊方法對自制飛機飛行的影響,初步嘗試探究解決建構(gòu)、制作和試飛的.問題。
活動準備:
2-3中不同紙質(zhì)的、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紙。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一只大鳥真稀奇,只喝油來不吃米。銀光閃閃飛上天,展翅能飛千萬里。--飛機
二、探索活動。
1.教師師范折疊飛機的關鍵步驟,引導幼兒認真觀察。
2.提出折疊飛機的要求。
先學習第一種折法,比較不同質(zhì)地的紙飛機哪種飛得更平穩(wěn)、飛得更遠。
再學習第二種折法,比較不同質(zhì)地的紙飛機哪種飛得更平穩(wěn)、飛得更遠。
再用同一種質(zhì)地的長方形紙按不同折法進行折疊,比較哪種折的飛機飛得更平穩(wěn)、飛得更遠。
3.幼兒折疊飛機后,自由試飛,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比較探究,做好觀察記錄。
4.幼兒試飛后,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試飛中的問題,鼓勵幼兒通過調(diào)整紙張摸出的折疊來解決問題,使飛機飛得更平穩(wěn)、更遠。
三、小結(jié)。
1.小朋友在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
2.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制小飛機風飛行比賽。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探究物體軟硬產(chǎn)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體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物體軟硬的樂趣。
2、通過感官感知物體的軟硬,掌握感知物體軟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確的表達出來。
3、初步掌握軟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動難點:能按物體的軟硬進行分類。
三、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1)兩個神秘袋、一個大筐兩個小筐;
(2)軟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頭、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氣球、面巾紙、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鐵片、木頭、硬紙盒、茶杯、勺子、積木、石頭、玻璃瓶等。
2、經(jīng)驗準備:能說出軟硬物體的
四、活動過程:
。ㄒ唬┟幻乱徊,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神秘袋(一個裝軟軟的物品,一個裝硬硬的物品),先請一名幼兒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說一說感覺怎么樣?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ń處煱褨|西從神秘袋里拿出來)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該物品,驗證這名幼兒說的感覺,讓所有幼兒都感受到物體的軟硬,并且能說出“感覺軟軟的/硬硬的”。
。ǘ┓忠环,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種材料并試著進行分類。
1、把軟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壓一壓,嘗一嘗,敲一敲,摔一摔。
3、幼兒分組實驗,把軟軟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兩組,教師做適當指導。
4、操作完成后,交換分組進行檢驗。
5、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
小結(jié):通過手,牙齒,皮膚,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體軟硬。
。ㄈ╈柟蹋
游戲“送玩具寶寶回家”,學習按物體的軟硬分類。
游戲規(guī)則:天黑了,軟寶寶玩具,硬寶寶玩具都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軟寶寶和硬寶寶送回家吧。
(教師將幼兒剛剛分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兒和教師一起分類,幼兒說感知方法,教師演示)。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尋找并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
反思: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案
設計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兒的興趣,繼而引入主題。
活動過程中,以分組實驗D檢驗D交流討論為主線。
首先讓幼兒分組實驗,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分組實驗可以讓幼兒自己探究各種感知方法,這樣對探究結(jié)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讓幼兒交換分組,檢驗其他組的操作是否正確,幼兒在檢驗過程中,在發(fā)現(xiàn)別人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產(chǎn)生好奇;最后,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和檢驗別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物體軟硬特性的認識。《綱要》中明確要求,在科學教學活動目標中,幼兒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jié)果。
教學鞏固階段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再次分類,明確物體軟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種感知方法進行分類。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在活動延伸中,讓幼兒尋找并感知身邊的物體哪些是軟的哪些是硬的,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分類物體的軟硬并運用到生活中。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zhì)(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jié)約用水
3、 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活動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 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活動過程:
(一)激趣活動,猜謎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通過幼兒操作活動,探究水的特性。
1、 通過活動,引導幼兒知道水是沒有顏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么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
幼兒嘗嘗甜牛奶,嘗嘗醋,嘗嘗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艷的糖,對比觀察:為什么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jié):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三)比較觀察。
1、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嘗嘗
3)、問:為什么這杯水會是甜的`?
2、幼兒動手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里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jié):水能溶解糖和鹽
。ㄋ模╈柟袒顒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里,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 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xù)做類似的實驗。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
師 師總結(jié):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此外孩子們對水有著很大的特殊感情,由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洗澡成了孩子們的一大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對糖的溶解現(xiàn)象有好奇心,產(chǎn)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2、能用攪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xiàn)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溶解,有的不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杯子、勺子、溫水、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糖。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主題
1、玩游戲“做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試,后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么味道的?
2、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為什么?(因為里面有糖)那你有沒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
二、教師示范小實驗
實驗一:觀察糖溶解的現(xiàn)象。
師示范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現(xiàn)在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嗎?躲到水里去了! 實驗二:觀察鹽到哪里去了?(請3-4名幼兒來同時操作)
師:老師這里還有鹽,你們誰也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都知道糖和鹽能在水里溶解。
三、幼兒實驗
a)認識材料。
師:現(xiàn)在老師先請你們看一看你們桌上有什么東西?
b)幼兒動手實驗。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老師為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上杯子、一個勺子、還有果汁粉,操作時可以自己選其中一樣東西放到你的杯子里,作小眼睛看看你倒的這些東西會不會像糖一樣藏在水里看不見,溶解了呢?在操作時還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搶。
老師這里還有一張調(diào)查表,我想請你們把做實驗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你們做好后啊,在可以溶解的東西下面的打勾,在不可以溶解的下面畫圈。 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果汁粉、米、沙子、奶粉放到水中有什么變化?
c)師小結(jié),小朋友真能干,都發(fā)現(xiàn)了有的.東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東西不能溶解。
四、教師實驗
五、結(jié)束
師:在我們?nèi)粘I钪羞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fā)現(xiàn)、然后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五指,知道五指的名稱。
2.通過手偶配對游戲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知道五指的名稱
活動準備:
1.手指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寶寶(教師一份示范用,幼兒人手一份用于配對游戲)。
2.房子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要帶你們?nèi)ヒ粋地方做客,看,這是誰的家?我們敲敲門問問看,咚咚咚,門開了,哦———原來是小手一家。
。ǔ鍪敬骱弥概嫉'手)
二、認識五指,初步了解五指名稱。
1.師:看,小手一家住著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寶寶)
2.介紹具有明顯特征的手指(大拇指、中指、小指)
教師拿掉大拇指上的爺爺指偶提問:爺爺住在哪個手指上?
師:看看這個手指長得怎么樣?(矮矮、胖胖)
爺爺住在矮矮胖胖的大拇指上,我們叫它大拇指爺爺,你的大拇指爺爺在哪里?打個招呼吧!
師:那寶寶又住在哪呢?這個手指長得怎么樣?(細細小小的)
寶寶住在細細的小指上,我們叫它小指寶寶,你的小指寶寶呢?打個招呼吧!
師:爸爸住在這個手指怎么樣?(高高的)
爸爸住在高高的中指上,我們叫它中指爸爸,你的中指爸爸呢?打個招呼吧!
師:媽媽住在無名指上,我們叫它無名指媽媽,奶奶住在食指上,我們叫它食指奶奶。
三、通過配對游戲,鞏固對五指名稱的認識。
師:小朋友的小手一家在哪?讓你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寶寶住到自己的小手上吧!
。ㄒ龑в變哼叴髦概歼呎f:***住在***手指上)
師:小手一家親親熱熱住在一起(手指收攏)
師:早上,太陽公公出來了,讓我們把小手一家叫醒吧!
大拇指爺爺醒了......
師:大家都醒了,該鍛煉身體了:大拇指爺爺彎彎腰,食指奶奶彎彎腰,中指爸爸點點頭,無名指媽媽扭一扭,小指寶寶跳一跳。
四、結(jié)束部分。
師:做了運動,好累呀,讓小手一家休息下吧。
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睡了,無名指睡了,小指睡了......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活動名稱:《家用電器真方便》
二、活動目標:
1、對幼兒進行使用家用電器方面的安全教育。
2、發(fā)展幼兒的探索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幾中常用的家用電器,知道其名稱和基本功能。
三、活動準備:
1:用紙箱做成的冰箱、洗衣機等,各種衣服、食物小玩具若干。
2.搜集各種家用電器的圖片。
3.請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冰箱和洗衣機。
四、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
請幼兒說說自己家里有什么電器,導入課題。
。ǘ┗静糠郑
1、談活活動。請幼兒說出冰箱(洗衣機)的用處,沒有冰箱(洗衣機)會怎樣,鼓勵幼兒說的越多越好。
2、游戲《放放說說》。幼兒每人一件衣服或食物小玩具,分別放在“洗衣機”或“冰箱:里同時說出:我拿的什么,放進洗衣機(冰箱)里。
3、幼兒展示搜集的各種電器圖片,分別介紹電器的名稱、用途。再將相同的家用電器圖片放在一起,鞏固練習。
4、介紹一種電器的發(fā)展,讓幼兒感知科學的發(fā)展給幼兒帶來得方便,同時進行教育。
〈三〉結(jié)束部分:表揚上課認真聽講的幼兒,鼓勵差的以后要向好的學習。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看一看家里還有什么電器,并說一說它的用處。
大班科學活動――喂小動物
一、活動名稱:喂小動物
二、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反應的靈敏性。
2、引導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
3、幫助幼兒了解幾種常見動物愛吃的食物。
三、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幫助幼兒了解四種動物的生活習性。
2、在場地四周分別放置熊貓、小兔、貓和狗的頭像;竹子、羅卜、小魚和骨頭的圖片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
講解游戲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
帶幼兒做準備活動。
。ǘ┗静糠郑
幼兒扮飼養(yǎng)員,手拿畫有動物愛吃食物的圖片站在起點后。游戲開始,教師說:“現(xiàn)在小動物們餓了,想吃自己最愛吃的食物,看哪個飼養(yǎng)員喂得有對有快。”說完讓幼兒喂小動物。
分組進行比賽。
讓其中一組做的好的幼兒做給大家看。
。ㄈ┙Y(jié)束部分:對喂得對有快的幼兒,教師進行表揚。收放教具下課。
五、活動延伸:課后教師和幼兒繼續(xù)練習。
大班科學活動――一樣的我們(程玲玲)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物品。
2、感受復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每人收集同種三件以上的相同物品。
2、每人一張記錄表。
3、植物葉子。
一個相同形狀的雪花片和一個不同形狀的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他們一個樣兒。
1、請幼兒把積木玩具放在桌子上,互相觀察比較這些積木是否一個樣兒,說說它們是怎么做的一個樣的。
2、請幼兒說說這些積木各有什么特點?
3、你在那里看到過一模一樣的東西。(礦泉水、報紙、書、巧克力等)分別是什么工廠生產(chǎn)的?
4、為什么人們要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
二、尋找復制品。
1、把東西做的一模一樣的過程,叫做復制。你們能找出活動室里哪些東西是復制品嗎?
2、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內(nèi)一模一樣的東西。
3、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我們一個小小的活動室就有這么多相同的東西,真沒想到!如果我們走出幼兒園,肯定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以后,你們一有發(fā)現(xiàn),就及時告訴大家,好嗎?
三、產(chǎn)生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1、出示植物葉子,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各種植物的葉子是不同的。
2、引導幼兒產(chǎn)生探究自然界中的復制現(xiàn)象。
大班科學活動――力(程玲玲)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紙箱老師以十分費力的肢體動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紙箱。
2、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樣才能把它移到門口去呢?
3、幼兒思考后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并用自己的方法來獨自移動它。
4、這只大紙箱很重搬不動,也抬不起來,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門口。
二、又推又拉。
1、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2、引導幼兒討論各種辦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們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這么多的辦法,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4、幼兒在老師的組織下自己組合來讓大紙箱移動。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時你們都拉過什么?推過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一些推、拉現(xiàn)象,并讓幼兒自己總結(jié)只有推和拉才有物體的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并觀察泡泡的變化情況,得出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結(jié)論,培養(yǎng)對探索活動的興趣。
2、感受參加科學活動的快樂,并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按幼兒人數(shù)準備吹泡泡的工具若干、肥皂水、各種形狀的圖片若干、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吹泡泡帶幼兒進活動室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舒老師帶來了一樣很好玩的玩具,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可以怎么玩?”
2.教師:“這個玩具有很多種玩法,你看,今天老師是怎么玩的!保ń處煷蹬菖荩┙處煟骸拔襾泶蹬菖荩銈儊碜ヅ菖,好不好?”(放吹泡泡的音樂,教師吹泡泡,幼兒抓泡泡進入活動室)
3.集中幼兒坐下來后提問:“剛才你們看到老師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那我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狀的?”那到底是不是呢?我們再來吹吹看。
教師示范吹一個大泡泡:你們都猜對了,原來圓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圓形的。
二、出示三角形和長方形的泡泡工具
1.教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的泡泡工具,看看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2.那你們猜猜,它們吹出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的?
。ㄕ垈別幼兒回答,再請同伴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想)
3.教師出示記錄表,讓幼兒認識記錄表
教師:“我這里有一張記錄表,這一欄都是吹泡泡的工具,那一欄里都是我的猜想,剛才我們用了圓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圓形,那我就把圓形的卡片貼到我的猜想里!保ń處煵僮饔涗洷恚
4.下面的工具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那它們吹出來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的呢?
5.幼兒操作貼圖片到我的猜想里
三、幼兒實驗(三張桌上放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工具和泡泡水)
1.請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拿一個工具和一瓶泡泡水來吹吹看,看你們吹出來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形狀的?
2.幼兒再換一種泡泡工具玩一玩。
3.集中幼兒坐下來,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用不同形狀的'工具都去吹了吹,玩了玩,那結(jié)果它們吹出來的泡泡形狀跟你剛才的猜想一樣嗎?”
你剛才的猜想覺得三角形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結(jié)果去吹了一下后發(fā)現(xiàn)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吹泡泡,幼兒自己拿卡片填寫記錄表)
4.正方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請個別幼兒上來示范吹泡泡,幼兒自己拿卡片填寫記錄表)
5.教師小結(jié):剛才小朋友們都發(fā)現(xiàn)了,不同形狀的泡泡器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四、延伸活動:
探索五角星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30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6
科學的活動教案05-31
科學活動教案02-24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4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