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觸摸不同材料的物品,嘗試表達自己觸摸的感覺。
2、在游戲活動中感受發(fā)現(xiàn)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觸摸的感覺。
活動難點:用盡可能完整的話表述自己觸摸到的感覺。
活動準備:
百寶箱:放些簡單的物品(比如:瓶子,毛絨玩具,雪花片;有硬的、有軟的、有熱的、有涼的等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百寶箱,提問引發(fā)幼兒猜測。
教師:這是一個神奇的百寶箱,里面有許多寶貝,猜猜會有什么呢?(幼兒回答)
教師:怎樣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讓我們一起來摸一摸吧!
二、小手摸一摸。
教師伸手摸一摸,并告訴大家摸后的感覺,如軟軟的,很硬的,圓圓的等,請幼兒猜猜是什么物品。
教師:接下來我請幼兒摸一摸、說一說,引導其他幼兒猜一猜。
三、玩一玩。
與伙伴交換摸到的物品并玩一玩。
活動建議:
投放材料時,要結合自己班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如:各種大小不同的紙,積木,平時經常能夠看到的水果……那么在活動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就能夠猜出百寶箱的物品,從而體驗到猜對后的快樂,情感目標就很容易達成。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小手摸到了什么》,重點是引導幼兒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嘗試表達自己觸摸的感覺。知識經驗方面,為了更好為活動作準備,我們將一些常見的詞語,如“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詞匯介紹給幼兒,活動前,我收集了許多生活中具有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不同特征的東西。這些準備工作,為幼兒探索提供了條件,也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在活動中,我以百寶箱的出示引起幼兒興趣,并提問引發(fā)幼兒猜測“這是一個神奇的白寶興,里面有許多的寶貝,猜猜會有什么呢?”“怎樣才能知道百寶箱里藏了什么東西?”引出幼兒用小手摸一摸的行為,鼓勵幼兒大膽觸摸。并且一觸摸就能很好的說出來。在出示冷熱武平時,幼兒能迅速說出自己摸到的冷熱的東西,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于冷熱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因此,沒有做過多的講解,只是將幼兒的一些經驗進行了提升。而對于軟硬的東西,在幼兒觸摸過這些東西以后,我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但是還有部分幼兒不知道用怎樣的語言來表述。因此,我重點進行了介紹,而且邊示范邊向幼兒講解軟硬的不同“軟的東西我們用手擺弄可以讓它變形,而硬的東西我們用手怎么擺弄它都不會變形”,邊說邊把軟硬的詞語教給幼兒。為了檢驗我的方法是否有效,我又出示了幾種物品,請幼兒去摸,然后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幼兒按照老師的樣子去觸摸東西,一會幼兒就說出了哪些是硬的的,哪些是軟的,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很快就分清了軟和硬。在介紹粗糙和光滑的時候,發(fā)現(xiàn)幼兒對粗糙的東西的認識經驗比較少,摸完以后也是說不出,因此,我向有介紹了粗糙和光滑東西的特點,如:“粗糙的東西,手摸在上面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而光滑的東西摸上去,手就很舒服,有種滑滑的感覺!睘榱素S富幼兒這方面的經驗,我還準備了許多具有這些特征的物品,讓幼兒去觸摸,給幼兒更多感受的機會,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不足:
在活動室里摸一摸,由于人數(shù)較多,可以改為游戲時個別幼兒分組進行。便于老師指導和觀察,而更利于幼兒擴大探索的空間。對于剛剛進入小班的幼兒來說,在科學探索方面,幼兒的知識經驗還不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也欠缺,對一些科學活動的操作規(guī)則缺少經驗。這些都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活動中注意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不斷完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參加科學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同伴。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課前洗凈雙手。
3.PPT。
活動過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小朋友,今天蘇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是一種水果請一個小朋友來猜猜是什么?
2.集體觀察,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看是什么呀?
師:"西瓜是什么樣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橢圓的。現(xiàn)在又多了一些形狀,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綠色的,還有的有一條一條的花紋。西瓜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硬硬的,敲敲會響,推推會滾。
3.通過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內部特征。
師:"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撿到了一個西瓜,他們?yōu)榱顺晕鞴线發(fā)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們想知道嗎?"
a.老師講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師提問:猴王怎么吃西瓜?你會吃西瓜嗎?吃西瓜應該吃什么?
c.師: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們一起把西瓜切開看一看。
e.讓幼兒觀察西瓜的內部:你們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樣的?
f.了解兩種特殊的西瓜--黃瓤的瓜和無籽瓜師:小朋友看老師電腦上有兩種瓜,它們跟我們平時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樣呢?
4.我們給西瓜涂上顏色吧。(幼兒動手操作)
5.談論吃西瓜的好處。
a.師:"你們喜歡吃西瓜嗎?為什么?"
b.請幼兒嘗一嘗: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西瓜瓤水分多,吃起來又涼又甜.能解渴、消暑,我們大家都愛吃。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數(shù)字8、9、10并了解其意義
2、認識數(shù)字8、9、10,能夠將數(shù)字與相應數(shù)量的物體匹配。
活動準備:
1.大數(shù)字卡片1—10(2套)2、果樹3棵3、蘋果8個
4、梨9個5、桃子10個
活動過程:
1、“拍手應數(shù)字”復習數(shù)字1—7
2、參觀果園導入活動,認識數(shù)字8、9、10
。1)認識數(shù)字8、9、10,,初步感知數(shù)量8、9、10。
。2)請幼兒說說水果可以用幾表示?例:出示數(shù)字8,說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兒操作練習
。1)請幼兒給相應的水果送上數(shù)字。
。2)請幼兒聽聲音匹配相應數(shù)字。
4、游戲:“1234567”
。1)介紹游戲規(guī)則:“我們圍成圓圈邊走邊唱歌曲《1234567》,當老師說3個小朋友是一家時,大家就要找三個小朋友,抱在一起組成一個家!
(2)幼兒游戲3—4遍,教師引導能力較弱的幼兒找朋友。
5、游戲:“數(shù)字蹲蹲”
介紹游戲玩法:老師選4個小朋友分別拿上7—10的'數(shù)字卡,教師手拿數(shù)字卡7,為游戲開頭,如“數(shù)字7蹲,數(shù)字7蹲,數(shù)字7蹲完數(shù)字9蹲”“數(shù)字9蹲,數(shù)字9蹲,數(shù)字9蹲完數(shù)字8蹲”以此類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
2、能用動作表現(xiàn)玩具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
二、活動準備
1、充氣玩具(氣球、塑料袋、皮球、充氣棒等)
2、吸管、氣球打氣筒、氣門針、打氣筒、課件。
三、活動過程
。ㄒ唬┮宰杂赏娴男问阶層變赫J識充氣玩具
1、導入:歌曲表演《河馬先生》。
2、師幼共同玩充氣玩具。(播放音樂:魚兒水中游)
(二)觀察充氣過程,并討論
1、說一說充氣玩具的名稱。
2、討論
(1)我們玩的氣球是什么樣子的'呢?
(2)根據生活經驗說說在哪里見過氣球。(出示課件)
3、師幼共同探索氣球充氣前后的大小變化。
。1)出示沒有充氣的氣球,引導幼兒說出他們的不同。
。2)討論怎樣讓它變大呢。(用嘴吹氣)
。3)師幼共同探索多種讓氣球變大、變小的方法。(提供工具,可以合作。)
。4)猜想:如果一直充氣,氣球會怎樣?
。5)請幼兒嘗試給充氣玩具充氣(不要充的過滿)。
4、總結
。1)氣球充氣呼——變大了,漏氣哧——變小了。
(2)充氣的時間長,漏氣的時間短速度快。
。ㄈ┯脛幼鞅硎練馇虼笮。ㄗ⒁獍踩俺錃狻⒙獾乃俣龋
1、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變大變小,知道充氣變大,漏氣變小。
2、師幼共同游戲:變成一只大氣球。
。1)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只氣球,教師給氣球充氣,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氣球漸漸變大的樣子。
。2)幼兒手牽手拉個圈圈,合作表現(xiàn)氣球逐漸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3)幼兒手牽手拉個圈圈,合作表現(xiàn)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3、鼓勵幼兒隨音樂變一變。(播放音樂:拿昆樂器曲)
請幼兒隨著音樂表現(xiàn)氣球逐漸膨脹和越來越小的情形。
四、延伸活動:
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睜得大大的眼睛到外面發(fā)現(xiàn)更多變大變小的東西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特別是象小金魚這樣的小動物對于小班幼兒尤其喜歡。本節(jié)活動通過觀察、喂養(yǎng)、表演模仿、畫等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各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和提高。通過本活動,使幼兒產生對動物的興趣,了解小動物的基本特征與習性,并愿意親近小動物,加深了對小動物的關愛。
【活動目標】
1、觀察金魚的外形特征,了解金魚的生活習性。
2、愿意喂養(yǎng)金魚
3、練習畫金魚。
【活動準備】
1、在班中養(yǎng)幾條小金魚(最少三種顏色的)。
2、畫好小金魚的背景圖、彩筆。
3、《小魚游》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猜猜看它是誰?幼兒:小貓、小雞……
教師:小朋友猜的到底對不對呢?現(xiàn)在老師就把這位動物朋友請出來吧!(小金魚)幼兒:高興地喊出來是小魚、小魚。
2、組織幼兒觀察小金魚的外形特征
(1)請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金魚。
師:小金魚是什么顏色的?幼兒:黑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師:小金魚長著什么?幼兒:頭 、尾巴、身體。
師:那頭上長者什么?幼兒:眼睛、嘴巴
師:小金魚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幼兒:圓的、長的……
師:小金魚的尾巴是什么樣的?幼兒:分開的、分叉的……
教師:小朋友最喜歡小金魚的什么地方?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小結小金魚的外形特征、)
(2)自由觀察、交談、 (為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
教師: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金魚是哪條?為什么喜歡它?
幼兒自由回答、
(3)學習喂金魚,感知金魚的生活習性、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小金魚餓了吃什么嗎?幼兒:吃蟲子、吃菜、吃魚食……
師:那小朋友為過小金魚嗎?幼兒:沒有。
師:小朋友可知道小金魚喜歡什么樣的水呢?幼兒:清水、涼水、甜水……
師:什么時候給小金魚換水?怎樣才知道水臟了?幼兒:水臟了變顏色了就要給小金魚換水,
師:現(xiàn)在小金魚餓了,請小朋友喂食了,幼兒到臺前面那魚食開始喂魚。(教師小結小金魚的生活習性。)
3、觀察小金魚吐泡泡,練習畫小圓。
(1)觀察小金魚是怎樣游的,請幼兒聽著小魚游的錄音帶,學習擺百尾巴游呀游。
(2)教師示范畫:用水彩筆在作業(yè)紙上畫大大小小的泡泡。
(3)幼兒添畫泡泡,教師巡回指導。
4、活動結束:
教師:孩子們幼兒學小魚游的樣子,出活動室。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影子是幼兒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的,也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影子時大時小、時隱時現(xiàn)等各種各樣的變化,都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讓幼兒了解影子與光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幼兒對影子的好奇與興趣,讓幼兒在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中去探索是最好的方法,因此,特設計了 《奇妙的影子》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變化與光之間的關系。
2、能合理進行光與影子關系的猜想,并樂于操作、驗證。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光線較暗的教室、手電筒、各種玩具、布娃娃、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請幼兒猜謎語:有個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事走在前,有時走在后。我和他說話,就是不開口。
二、組織幼兒操作實驗,了解影子的成因。
1、教師結合經驗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見過影子?為什么會有影子?在什么地方沒有影子?
2、幼兒拿出手電筒和玩具分組做影子的實驗,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參與其中)
理解影子的成因之一:有光的地方有影子,沒有光的地方沒有影子。
3、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實驗,拿手電筒照玩具和手,通過自己的實驗發(fā)現(xiàn)影子與物體和光三者的關系。
發(fā)現(xiàn)影子的成因之二:不透光的物體遮住了光才會有影子。
三、幼兒操作探索,理解影子的變化與光和物體的距離、位置有關。
幼兒兩人一組,用手電筒做光源從遠近不同的距離、高低不同角度照射布娃娃,觀察布娃娃影子的大小變化,并做好記錄。
小結:當光離物體近時,影子變大。離物體遠的時候,影子變小,光從低處照相物體的時候,物體變大,從高處照相物體的時候,物體變小。
四、啟發(fā)幼兒說出還有什么樣的光能照出影子?
讓幼兒知道有光才會有影子的道理。教師小結:太陽光、月光、燈光、燭光等能照出物體的影子。
五、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們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處?
2、小結: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fā)明了電影;工程使用高樓的影子計算出高樓的高度;科學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計算出山峰的高度;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fā)明了一種很有趣的`皮影戲。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qū)提供各種卡紙剪得西游記人物卡片、手電筒等,組織幼兒玩皮影戲的游戲,繼續(xù)探索光與影的秘密。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首先抓住孩子的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一個活潑有趣的氛圍,讓孩子積極主動的自我發(fā)現(xiàn),通過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讓孩子在玩中觀察、探究影子的產生、影子的秘密等問題。
其次在多次的游戲體驗中,讓幼兒獲得了關于影子現(xiàn)象的產生和變化的豐富經驗,并引導幼兒充分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幼兒體驗到了操作探索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內容:
面粉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食物,但這只是孩子與它的間接的接觸。我們的幼兒對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學活動中,和我的孩子們一起來分享面粉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活動環(huán)境,提供多樣的操作材料,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運用多用方法辨別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記錄。
活動目標:
1、在“真假面粉”活動中,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心與熱愛,并從中體驗到探索的快樂。
2、在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時,讓幼兒形成較強的觀察力及初步的對比分析能力。
3、通過探索實踐,讓幼兒在四種白色粉狀物中辨別出面粉。
活動準備:
百寶箱 、面粉、淀粉、糯米粉、水、鹽、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電飯鍋、記錄表、筆
活動建議:
一、導入:通過游戲“百寶箱”出示饅頭、花卷、水餃皮、餛沌皮引起幼兒對活動興趣。并提問幼兒:饅頭、花卷、水餃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面粉”
教師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鹽供幼兒猜想四種白色粉狀物品哪一種是真正的面粉。
二、 展開:
幼兒的操作記錄分兩部分:
1)猜想記錄:要求幼兒只用眼觀察憑借以往的知識經驗判斷誰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記錄(四樣猜想物品分別用數(shù)字作為各自標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鹽)如:
2)驗證真假并做記錄(在這里我挑選面粉、淀粉、糯米粉、鹽四樣食物是因為它們1、在外觀上比較接近可供幼兒探索2、即使幼兒用品嘗的方法來驗證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交流)
驗證后的記錄:
三、 師幼交流驗證結果:(教師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統(tǒng)計記錄總人數(shù)36人)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內容分析:
《觀察我們的身體》是小學科學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的第一課時。當學生能夠有目的地觀察身邊事物的時候,他們觀察和研究的對象在逐漸增多,他們也能夠自覺地把這些事物納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動中去!拔覀兊纳眢w”這個單元包括七個部分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認識自己身體結構和功能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意識到身體的各種活動都需要各個系統(tǒng)的協(xié)調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他們的健康意識。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個觀察活動構成。觀察活動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身體外部的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體內部構造。身體外部的觀察活動希望學生圍繞“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展開思考。身體內部的觀察活動由“人體的有些組成部分從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們卻可能聽到、觸摸到或者感覺到它們的存在!边@句話引出;顒又校瑢W生要根據觀察內部進行分析,思考使用怎樣的觀察方法才能觀察到看不到的身體內部。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可以研究的對象,而當我引導學生對身體關注的時候,熟悉的身體活動與陌生的身體結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非常熟悉的身體一下子變得陌生了,平時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變成了問題接踵而來。學生對于自己身體的研究可能在這樣的狀況下展開了!坝^察我們的身體”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人體的結構,并嘗試著以功能的不同劃分身體的結構引出深入的思考。
通過這節(jié)課的觀察,希望學生能從盲目的“看”狀態(tài)過渡到初步學會按照一定的次序觀察身體的外部特征,從而獲得更系統(tǒng)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至于身體內部的構造,重在引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體內部的'構造,并不在乎學生對身體內部知道多少,學生只要是自己動了腦筋,真正學會去觀察就達到目的。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表現(xiàn)欲也很強,但缺乏合作意識和傾聽習慣,這節(jié)課強調小組的分工合作。
設計思想:
在這一課中,要向學生介紹關于身體結構劃分的不同方式——從身體的外形劃分和根據身體各個部分功能不同劃分。觀察與體驗活動構成了學生活動的主體形式。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應用觸摸、手捏、聽等觀察方法并結合體驗活動,了解身體的結構,根據觀察目的的不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觀察人體根據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功能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方法。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而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
。2)、能聯(lián)想人的身體如果左右不對稱,生活中將會怎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有順序、有目的、有計劃、仔細地觀察人的身體。
。2)、能用看、摸、聽等不同手段進行觀察,有意識地記錄觀察的結果,并能整理總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將想象與實際的觀察結果區(qū)分開,保證觀察活動的真實性。
。2)、對探究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和諧之美。
。3)、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用多種方法親自觀察。
2、觀察中要做記錄,并且學習整理和總結觀察材料。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用看、聽、聞、摸各種方法結合進行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人體基本結構模型、空白紙、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謎語引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謎語,讓同學們猜猜是什么?謎語:有一種動物,會走、會跑、會說話,能學習、能思考、能勞動。猜猜看,這種動物是什么?(人)
2、對,同學們多聰明。剛才說的這些都和我們的身體有關。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觀察我們的身體。(板書課題:觀察我們的身體)
〔設計意圖:謎語導入課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觀察身體的基本組成和外形特點
1、請一位學生上臺讓學生觀察,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由上而下認真觀察這位同學,說說人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學生交流)
2、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展示人身體各部分分解圖片,組成一個完整的人體圖形并標出各部分名稱。(多媒體課件)(板書:頭、頸、軀干、上肢、下肢)
3、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這幾個部分組成。(教師邊說邊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請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這些部位,然后請上同學上臺演示一下。
4、游戲放松。請同學們跟老師邊念口令邊做動作。(搖搖頭,伸伸脖子,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腳,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
5、同學們觀察這幅圖(多媒體課件),你們發(fā)現(xiàn)人身體的這幾部分,有什么特點?(學生交流,左右對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觀察身體,從而獲得系統(tǒng)的有關身體方面的知識。通過放松游戲,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身體是由頭、頸、軀干、上肢、下肢組成的!
三、體驗身體對稱的好處及人體構造的精巧和諧之美。
1、請同學們觀看這些畫面。(多媒體出示楊威體操、郭晶晶跳水、舞蹈等照片,簡單介紹)
2、我們人能做出這么優(yōu)美的動作,是因為我們身體的對稱,才能保持平衡,我們才能做出各種各樣優(yōu)美的動作。如果身體有所缺陷,生活將會怎樣呢?我們現(xiàn)場來體驗一下。
(1)、請兩位學生上臺,一位單腿跑步,一位雙腿跑步,并說說親身體驗的感受。
。2)、進行單、雙手系紅領巾比賽,并說說體驗感受。
3、課件出示殘奧會的運動員,簡單介紹。
4、教育學生愛護生命,關心弱者。
〔設計意圖:通過體驗活動,從中感受人體這種對稱結構的好處,從而教育學生自覺愛護自己的身體,并體會到身體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殘疾人的種種不方便,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四、初步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
1、先猜一猜我們的身體里面有什么?你們能想出什么好辦法來觀察嗎?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并隨時做好記錄(填課本第64頁的記錄本表)
3、學生匯報交流成果:
。1)、可以通過看、聽、聞、摸等方法來感覺人體的內部構造。
。2)、個別同學提出可以到醫(yī)院拍X光或B超等方法,教師給予表揚。
〔設計意圖:對身體內部的觀察,其重點并不在于學生對身體內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學生自
己想辦法感知內部各器官的存在。〕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有什么收獲呢?(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有所獲,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六、探究拓展
展示并簡要介紹人體內部結構模型和骨骼模型,激發(fā)學生課外繼續(xù)探究的興趣。
七、板書設計:
觀察我們的身體
頭、頸、軀干、上肢、下肢 (特點:對稱)
精巧和諧之美
感知——身體的內部構造(看、聽、聞、摸 )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7-20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4
科學活動教案02-24
科學活動教案10-31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7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30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經典】科學活動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