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

      時間:2023-03-15 08:07:1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1

        一、詩句積累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陸游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苤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貞。——柳宗元

        師:這些詩句表達的是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強烈的愛國之情。用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對國家對民族的無比忠貞之情,今天我們來認識另一位同他們一樣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二、了解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南宋時民族英雄,著名的愛國詩人。著名作品有《正氣歌》、《過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

        三、寫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當時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為好轉(zhuǎn)。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雖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從容就義。

        四、聽錄音朗誦,感受詩歌表達的情感

        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把握詩歌情感(指導學生從節(jié)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來朗讀)。

        五、把握全詩的意思

        1、詩的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2、詩的頷聯(lián)兩句寫的是: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其中“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詩的頸聯(lián)寫的是: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梢姡娭小盎炭帧、“零丁”具有雙重含義。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這兩句也是全詩的文眼句。

        六、總結(jié)主旨

        這首詩表達了文天祥的一腔誓死愛國之心。

        七、背誦并默寫全詩。

        教學反思

        參加“春風語文”一年多來,自認為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shù),今日鄆城一行,始知自己目光短淺,能力有限,語言粗糙,距離一個成功的語文老師遠矣!講課回來,細細反思,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shè)計是關(guān)鍵。如果課堂設(shè)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shè)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guān)乎細枝末葉。比如在“品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做了很多設(shè)計,如:

        文天祥用……(句、詞、字),表達了……。

        從……(詞、句)中,我讀出了……。

        從……(詞、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

        我喜歡……(句、字詞),因為它表達了……。

        如此設(shè)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shè)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nèi)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guān)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lǐng)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以上這幾點我做的都不好,自當加倍努力。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2

        教學目標:

        1、誦讀,背誦詩歌。

        2、名句的默寫運用。

        3、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

        教學難點:默寫運用。

        教學方法:誦讀+引導誦讀+探究

        教學過程:

        一、‘讀’作者簡介和代表作。

        1、利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讀。

        2、教師再進行歸納。

        文天祥,宋代愛國詞人,注有《指南錄》《指南后錄》

        二、自讀——注釋。

        了解文意。

        三、誦讀——詩歌

        1、反復誦讀。

        2、有50以上的同學記住就停。

        四、研讀——探究名句的運用。

        問題一: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關(guān)的.句子是(比喻)(頷聯(lián))_____,______。

        問題二:運用諧音和雙關(guān),寫出自己孤苦伶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問題三:表明詩人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1、小組探究。

        2、教師引導分析。學生做旁批。

        五、再次誦讀詩歌。

        體會詩歌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反思。

        1、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設(shè)計的理念。

        2、教學設(shè)計應以學生的“體驗”為主。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3

        教學目標: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教學難點: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以題切入,確定基調(diào)

        師:我國的歷代王朝中,南宋是極弱的一個王朝,先期被金入侵,后期被元滅亡?墒牵谀纤螝v史上,出現(xiàn)了許多的民族英雄,同學們知道都有誰嗎?

        生:岳飛、文天祥、還有上個學期學到的辛棄疾也是吧!

        師:他們善于詩文,也是響當當?shù)挠⑿邸=裉煳覀兙蛠韺W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二、學習《過零丁洋》

        1、朗讀古詩

        同學們請看題目,誰知道題目的意思?

        生:“過零丁洋”就是路過零丁洋。

        師:僅僅是路過零丁洋嗎?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釋):不是的,文天祥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師:對啊,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成了元軍的俘虜,他會做何感想呢?

        生:成為階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難過,很痛苦。

        生:還有傷感與無奈。

        師:《過零丁洋》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創(chuàng)作的。同學們來朗讀詩歌,結(jié)合剛才對題目的理解,請你們讀完后說說這首詩該用怎樣的感情,語調(diào)去讀?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quán)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zhuǎn)。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囚3年,途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詩意思。

        1、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2、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危苦!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ǹ筛鷮W生講解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的聯(lián)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詩的“飄絮”與“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運或不順的仕途。)

        譯文: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3、頸聯(lián)在構(gòu)思上有什么特點?

        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唷?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重含義。

       。ǹ陕(lián)系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文天祥的詩句更勝一籌: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這種“四柱對”的影響,但他并不是簡單重復,杜甫的詩只是兩組現(xiàn)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則是把兩個地名轉(zhuǎn)化為兩種心情。)

        譯文: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義的人生觀,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以身殉國的浩然正氣。在于詩人以生命為歌,以生命殉詩,以生命殉國,從而贏得了后世的尊崇!

        譯文: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并背誦全詩,之后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誦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

        五、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欣賞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默默感受愛國情懷。

        六、師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課后反思:

        1、合作是教學快樂的鑰匙,師生上課時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學習因合作而充滿歡樂,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現(xiàn);

        2、鞏固落實很重要,之所以個別同學語言不嚴謹,最后環(huán)節(jié)有些趕時間,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對學案沒有進行認真的討論,課前預習不夠深入,要運用好學案還要抓落實才好。

        3、有壓力就會產(chǎn)生動力,要講課的壓力促使自己精心準備,收獲課堂的快樂,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有一定的壓力才會進步提高。存在的問題是:準備充分了要流暢地把教學流程完成需要長期的鍛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我還掌握得不夠熟練,課堂也會出現(xiàn)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合作探究的評比標準和細節(jié)還不完美,教學流程還不夠嫻熟,表達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這種良好的教學模式堅持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同學們都參與,收獲上課與學習的快樂,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與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同學們的學習和教師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及抗元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3:品味詩中感情充沛的語言

        4:體會本詩主旨,學習作者高尚的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

        詩句中蘊含的感情及巧妙的手法

        板書設(shè)計:

        過零丁洋

        首聯(lián):不屈不撓無怨無悔

        頷聯(lián):借用比喻憂國憂民

        頸聯(lián):借用雙關(guān)抒寫感受

        尾聯(lián):慷慨正義舍生取義

        教學過程:

        導語:翻開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許多鮮活的面孔浮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岳飛、屈原、戚繼光、鄭成功。他們?yōu)橹腥A民族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我們共同認識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學習他的《過零丁洋》。(板書課題)

        一:感知文本

        1;老師范讀全詩

        2:學生結(jié)合注解,自由朗讀詩歌

        3: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大意,并且標畫出不懂的地方。

        4:學生舉手發(fā)問,老師釋疑

        5:補充文天祥抗元的故事

        多媒體打出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后,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分別說說故事對應哪些詩句,故事講完,順勢引導背誦。

        二:質(zhì)疑探究

        1:細讀文本,結(jié)合文章大意,根據(jù)自己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我喜歡————————,因為它表現(xiàn)了―――――――――。

        2:給大家留下5分鐘時間思考。

        3:舉手發(fā)言,交流意見,做好評價,及時點撥、追問。

        三:拓展延伸

        學完文天祥的故事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悟,把它寫下來,與同學交流。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5

        教學目標: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浣溪沙》兩首詩,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教學難點: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渡荊門送別》、《秋詞》、《赤壁》

        二、學習《過零丁洋》

        1、朗讀古詩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quán)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zhuǎn)。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3、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4、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唷!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5、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6、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7、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8、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八年級上冊語文《過零丁洋》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過零丁洋教案04-02

      過零丁洋教學反思03-16

      讀《過零丁洋》有感04-24

      《過零丁洋》讀后感04-23

      過零丁洋讀后感03-31

      讀《過零丁洋》有感4篇04-26

      (優(yōu)秀)《過零丁洋》讀后感10-04

      讀《過零丁洋》有感(實用14篇)03-30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