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音樂教案 推薦度:
- 《蜜蜂》教案 推薦度:
-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蜜蜂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蜜蜂》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蜜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蜜蜂》教案1
活動目標:
1、辨聽音樂,能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小蜜蜂長大、飛舞和采蜜的動作。
2、在音樂情境中體驗小蜜蜂愉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ppt課件、蜜蜂裝扮、水桶、小花園場景
活動過程:
一、長大播放課件ppt
——你們知道蜜蜂是由什么變成的嗎?
——蜜蜂媽媽產(chǎn)下了很多的小卵,我們就是一顆顆小卵。(引導幼兒雙手懷抱身體趴下)(播放音樂《卡農(nóng)》)
——一天天過去了,小卵慢慢變大了。(引導幼兒扭動身體緩緩站起,雙手相抱)
——后來它變成一只毛毛蟲包在里面,但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它破繭而出,張開翅膀飛向外面。那時候它已經(jīng)是一只漂亮的小蜜蜂了。(引導幼兒張開手臂,學做蜜蜂飛舞動作)
——幼兒戴上蜜蜂觸角頭飾。在純音樂《卡農(nóng)》的`烘托中,通過直觀感受和肢體語言表現(xiàn)蜜蜂長大的過程。二、學飛a/探索蜜蜂飛舞動作
——小蜜蜂是怎么飛的?誰來飛一飛?(個別)
——小蜜蜂除了這樣飛還可以怎樣飛?(引導幼兒往不同方向飛)
小結(jié):你們真聰明,想出各種飛舞的動作!
——你們看!小蜜蜂飛得快不快?飛得快怎么飛?誰來試一試?(引導幼兒小碎步)
小結(jié):只要扇動翅膀的時候快一些,再加快腳步,就可以飛得很快。
——你們看,花園里盛開這么多美麗的花朵,小蜜蜂們,我們一起飛向花園采蜜吧!
b/集體幼兒隨音樂表現(xiàn)小蜜蜂飛舞(播放音樂《蜜蜂做工》)
——你們看,這朵花開得好高呀,我們飛得高一點。(引導幼兒踮起腳尖)鼓勵幼兒大膽模仿蜜蜂的飛舞的動作,讓幼兒在音樂情境中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體驗成功和快樂的情感。
三、采蜜
——小蜜蜂是怎么采蜜的呢?
——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各種蜜蜂采蜜的動作教師總結(jié):
①采蜜動作,屈膝微蹲,彎腰,頭向下低,手臂向后輕輕扇動,輕輕搖晃小腦袋。
②請能干的小朋友上來示范采蜜動作,全體幼兒跟隨音樂來完整做一邊蜜蜂采蜜動作。
——小蜜蜂在一排整齊的花朵上采蜜,一只蜜蜂采一朵小花。采一采,吸一吸。還可以過渡到兩只小蜜蜂飛一起采一朵花。
——后是小蜜蜂在高低不同的花朵上采蜜,引導幼兒往不同方位采蜜。
——小蜜蜂飛到東,飛到西,忙著采蜜真勤勞!
——小蜜蜂飛累了,休息一會吧!
小結(jié):原來小蜜蜂不僅是只漂亮的小蜜蜂,還是只勤勞的小蜜蜂。
四、音樂游戲——音樂響起,小蜜蜂們繞花朵飛舞。音樂停的時候,蜜蜂找到一朵花去采蜜,音樂再放的時候,蜜蜂繼續(xù)變化姿態(tài)飛舞。
《蜜蜂》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試驗過程。
3.學習用關(guān)聯(lián)詞說句子,知道用詞準確有利于表達。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語,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認真。
教學難點
1.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
2.明白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jié)論又是怎么得出的。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查找蜜蜂的有關(guān)資料和相關(guān)的故事。
3.制作有關(guān)蜜蜂的圖片、課件。
教學實際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
2.因為有一年四季,有鳥語花香,有千姿百態(tài)的生物,這個世界才如此的奇妙與美麗。你們喜歡昆蟲嗎?你們了解昆蟲的哪些知識?(請學生交流。)
3.播放有關(guān)昆蟲的圖片,請同學們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螞蟻、蒼蠅)
4.大家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蝗毫瞬黄鸬男】腿恕?幻燈片出示蜜蜂的圖片)讓我們走近它們,了解它們。
(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已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情不自禁地喊出課題)
5.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6.通過課前的搜集,你們知道了哪些關(guān)于蜜蜂的知識?交流一下!疽娰Y料袋】
7.簡介作者。
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以研究昆蟲解剖學及行為而著名。自幼喜歡動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蟲。他窮盡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10冊之巨的《昆蟲記》。
二、初讀感知。
1.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同學們課文讀得怎么樣呢?想要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同學們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然后查字典或與同桌合作解決生字詞。
2.檢查學生生字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片或展示生字詞課件:
試驗證實阻力幾乎(jī) 幾個(jǐ)
推測沿途超常盡管(jǐn)盡力(jìn)
陌生準確無誤悶熱(mēn)納悶(mèn)
(2)多種形式檢查:指名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3)老師用“準確無誤”來形容讀得正確的孩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
3.檢查句子:
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著讀一讀。(給孩子當堂學習的時間。)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個什么試驗?
(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三、歸類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論、試、驗、袋、證、概、減、阻”等,組詞朗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和寫字的經(jīng)驗。
3.教師強調(diào):
(1)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2)“途、超”: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上下結(jié)構(gòu),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4.學生書寫。
四、課堂小結(jié)。
作者因為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本領,所以做了這樣一個實驗,這就是科學家們研究問題的方法。那么下節(jié)課我們就跟著作者一起去做做這個試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請學生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試驗的重要內(nèi)容。
3.試驗結(jié)果怎樣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研讀課文,了解“過程”。
1.先默讀課文,看哪幾個自然段講了試驗的過程。
(第2~5自然段。)
2.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
3.學生說,教師相機板書:捉蜜蜂、做記號、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們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只,用了多長時間?
幻燈片出示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1)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
(2)看到經(jīng)歷了那么多困難后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感三、歸類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論、試、驗、袋、證、概、減、阻”等,組詞朗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和寫字的經(jīng)驗。
3.教師強調(diào):
(1)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2)“途、超”: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上下結(jié)構(gòu),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4.學生書寫。
四、課堂小結(jié)。
作者因為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本領,所以做了這樣一個實驗,這就是科學家們研究問題的方法。那么下節(jié)課我們就跟著作者一起去做做這個試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請學生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試驗的重要內(nèi)容。
3.試驗結(jié)果怎樣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研讀課文,了解“過程”。
1.先默讀課文,看哪幾個自然段講了試驗的過程。
(第2~5自然段。)
2.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
3.學生說,教師相機板書:捉蜜蜂、做記號、放蜜蜂、等蜜蜂。
4.蜜蜂們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只,用了多長時間?
幻燈片出示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1)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
(2)看到經(jīng)歷了那么多困難后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帶著自己的感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從蜜蜂回來時遇到的不同情況,你認為蜜蜂有著很強的辨認方向的能力嗎?
(7)指導朗讀: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想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指導學生朗讀。
3.學習首尾兩段。
(1)出示第1段:同學們,讀到這里,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是聽說的嗎?那么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說——生讀: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2)法布爾還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齊讀最后一段。)
(3)在這個結(jié)論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無法解釋的——能辨認方向的本能。
(4)你們同意他的這個結(jié)論嗎?你是怎么認為的?
四、再思導疑,感悟課文。
1.了解了這么多內(nèi)容,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段或一句,讀出來,并說說理由,(其他人可以補充)聽清要求,先自己讀一遍,再找。
2.學生通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在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或段落時,預設了以下幾個問題,以啟發(fā)學生思考。)
(1)大家都知道科學是嚴謹?shù)模瑏聿坏冒朦c馬虎。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否都是必須的?少一個行不行?說出自己的理由。
(2)你從課文中的“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等詞語體會到了什么?
(作者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精神;用詞準確,體現(xiàn)了科學的嚴謹性。)
(3)看了法布爾的這個試驗,你覺得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
(他是一個勤動手、善思考、細觀察的人。)
(4)你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熱愛大自然、愛護昆蟲、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對待客觀事物應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五、課堂小結(jié)。
學完了課文,同學們一定嘗到了探索發(fā)現(xiàn)的樂趣。其實,自然界中還有許多奧秘在等著同學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研究,希望同學們都具有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為科學探究而不怕困難的精神。
板書設計
《蜜蜂》教案3
設計意圖:
一、情感為主線: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shù),音樂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識技能的傳授,而是表現(xiàn)在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效應上。本堂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圍繞著“情“字,對教材進行了再度創(chuàng)編,一切從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的需求出發(fā),以“小蜜蜂采蜜”為主題,在講述小蜜蜂去采蜜的一系列的故事情境中,以“情”激“趣”,以“情”誘“聲”,不知不覺地讓學生來學習和表現(xiàn)音樂,并在多種角色的扮演中體驗小蜜蜂的各種形象,以及不同情緒下歌聲的變化,從而喚醒學生心中的那份情弦,啟迪和感染學生懂得和學會保護益蟲。
二、活動為主線:
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各種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敢于自信地來表現(xiàn)音樂、表現(xiàn)自我。本堂課力求通過模擬“小蜜蜂去采蜜——小蜜蜂圓舞曲——小蜜蜂回家”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中學習音樂,表現(xiàn)音樂,養(yǎng)成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
教學內(nèi)容:
一、學唱歌曲《小蜜蜂》
二、聆聽歌曲《蜜蜂》
教學目標:
一、聆聽樂曲《蝴蝶》和學唱歌曲《小蜜蜂》,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各種“飛”的形象,并懂得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
二、能用自然,歡快、和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小蜜蜂》
三、能通過各種音樂要素(力度、速度、|拍子、和聲等)的變化,、來表現(xiàn)歌曲《小蜜蜂》的多種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各種音樂要素(力度、速度、|拍子、和聲等)的變化,、來表現(xiàn)歌曲《小蜜蜂》的多種情緒,感受多種“飛”的形象。
教學方法:
視唱與聽唱相結(jié)合感受體驗法
教學流程:
1、聆聽音樂《蜜蜂》進教室。
2、師生談話——說蜜蜂,并出示多媒體,讓學生再次聆聽《蜜蜂》,并學習蜜蜂的有關(guān)知識。
初入角色
體驗情感
1、發(fā)聲練習
5 4 │ 3 0 │ 23 42│ 1 —│
5 —4│ 3——│2——3│4——2│1——│
通過比較,初步讓學生感受蜜蜂不同的飛的形象。
2、視唱練習
34 53 │ 23 42│34 53 │ 23 42│
感受蜜蜂采蜜忙的形象
3、節(jié)奏練習
學生聽教師彈奏《小蜜蜂》,
用×× ×× ×× ×‖節(jié)奏給歌曲伴奏。
通過不同節(jié)奏的變化,讓學生二拍子和三拍子所表現(xiàn)的不同形象, 為改編歌曲做準備。
讓學生感受熟悉歌曲的旋律。并在自己參與的活動中初步體驗歌曲的情緒。
深入角色
提升情感
1、聽錄音范唱《小蜜蜂》
讓學生完整地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
2、學生聽琴哼唱曲譜
3、教師范唱歌曲《小蜜蜂》
學生對口型,心里默唱。
4、學生學唱歌曲《小蜜蜂》
拓展角色
延伸情感
()剛才我們學著小蜜蜂一邊飛,一邊采蜜,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聽!小蜜蜂又飛到哪里去采蜜了呢?
1、教師一邊范唱一邊畫圖譜,讓學生感受樂句間不同的處理方式,同時滲透連音和非連音的不同的唱法。
2、引導學生觀察圖譜,并用不同唱法的歌聲來表現(xiàn)圖譜
()小蜜蜂飛了那么遠的路,又要辛勤采蜜,真有些累了,聽!它們的歌聲都有些……
4、引導學生用慢速來演唱第二段
()有那么多小朋友的鼓勵,小蜜蜂的疲勞一下子就不見了,聽!它們又歡快地唱起了歌!
5、引導學生用歡快的心情來唱第三段歌詞
。ǎ┛粗侄嘤窒愕幕,小蜜蜂情不自禁地手拉手,在花叢中跳起了圓舞曲呢!
6、教師范唱三拍子的《小蜜蜂》
。ǎ┠銈兿氩幌胍黄饋頌樾∶鄯鋺c祝慶祝?
7、出示三拍子的《小蜜蜂》,學生聽琴輕唱。
5—4│3——│2。3 42│1——│3。4 53│2。3 42│3。4 53│2。3 42│5—4│3——│2。3 42│1——│
。ǎ┬∶鄯鋫兌继兆碓谧约旱母杪暲铮@時,只聽到遠處傳來了一個聲音
8、教師出示間奏
、 Ⅹ │Ⅹ—│Ⅹ Ⅹ │Ⅹ—│
回 家 羅 回 家 羅
學生按節(jié)奏念
()小蜜蜂門趕緊收拾好自己采的花蜜,一邊唱歌一邊往回家飛。
9、學生聽琴,再次一邊畫圖譜一邊唱歌曲《小蜜蜂》
。ǎ┬∶鄯滹w到家了嗎?我怎么沒感覺到呢?
10、 學生創(chuàng)編尾聲:重復最后一句。并漸弱。
。ǎ﹦偛磐瑢W們用歌聲給老師講了一個非常動聽的有關(guān)小蜜蜂的故事,現(xiàn)在,老師提議我們能不利用圖譜來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歌唱方法,可以化難為易,變得更形象。在故事情境中 自然地把學生引入二聲部的學唱中,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在自己參與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輕松地來學唱二聲部。讓學生邊學歌曲邊處理歌曲,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用故事的形式再次來演繹歌曲,既復習了歌曲,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力。
11、 引導學生來加歌曲的尾聲:
重復最后一句歌詞,聲音漸弱
()剛才同學們用歌聲給金老師講了一個
非常動聽的有關(guān)小蜜蜂的故事,現(xiàn)在,老師提議
我們能不能再次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講給在座
的每一位老師聽呢?
12、 學生綜合表現(xiàn):
引子+畫圖譜唱歌詞(速度上的變化)
+三拍子的演唱+間奏(媽媽的呼喚)
+畫圖譜歌唱(速度的變化)
+尾聲(漸弱)
課后
太棒了!今天我們學會用歌聲來講述故事,
老師希望你們在下課后,也能把這故事
講給爸爸媽媽們聽!來,讓我們聽著小蜜蜂
的歌聲走出教室吧!
《蜜蜂》教案4
在動物世界中,完美的偽裝,可以讓猛獸避免浪費過多能力,更容易狩獵到獵物,對于弱者動物,則能更好躲避天敵,所以偽裝在動物中是一種很強的技能。都知道蜘蛛大多數(shù)是靠織網(wǎng)狩獵昆蟲的,也有很多種類蜘蛛是不織網(wǎng)的,例如這種蜘蛛就善于偽裝——秋麒麟蟹蛛,躲在花朵上,靜候來采蜜的昆蟲。
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這也是蜜蜂每天的工作,所以蜜蜂每天都是飛在美麗的'花朵上,不停地采蜜,只是有時美麗的花朵上也藏著殺機,也會一些獵食者偽裝在花朵上,等待蜜蜂自動送上門。
這只白色的秋麒麟蟹蛛就非常聰明,采用完美的偽裝,和白色花朵融為一體,當蜜蜂在采蜜放松警惕時,被蜘蛛輕易獵殺蜜蜂,蜘蛛可是一種捕殺能力很強的節(jié)肢動物,蜜蜂最終難逃食物鏈的弱肉強食法則。
白色蜘蛛選擇在白色花朵上,就像是白色花朵的一部分,這就是大自然中一種擬態(tài)偽裝行為,通過與周圍環(huán)境色彩相一致,可以躲避天敵,避免被吞食,也有利于捕食,其它動物難于發(fā)現(xiàn)白色蜘蛛的蹤跡,最終落入它的伏擊圈,成為白色蜘蛛的食物!
白色并不是秋麒麟蟹蛛的唯一顏色,因為這種蜘蛛還具有變色能力,會根據(jù)周圍的環(huán)境,切換偽裝色,主要切換為金黃色和白色,且只能切換為這兩種顏色,其中金黃色的秋麒麟蟹蛛最多,因為這些蜘蛛棲息地主要為雛菊、秋麒麟等花卉上,這些植物花朵是金黃色的,秋麒麟蟹蛛要與這些花朵融為一體,皮膚顏色就金黃色的偏多。
秋麒麟蟹蛛的變色功能,就是根據(jù)選擇顏色花朵而改變,便會相應地改變體色,這種變色通過液態(tài)色素從下層“皮膚”流入上層“皮膚”加以實現(xiàn),讓秋麒麟蟹蛛能夠融入環(huán)境之中,讓它們能適應大自然生存的法則。
關(guān)注六維自然順其自然認識自然!
《蜜蜂》教案5
一、素材解讀
1、素材的選取。對兒童來講,最感興趣的事物是哪些接近于兒童自身的生活,既與兒童的思維習慣相吻合、與兒童的活動規(guī)律一致、并且能夠引發(fā)兒童情感共鳴的事物。比如,兒童之所以喜歡看動畫片,除了其中優(yōu)美的畫面以外,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是最主要的因素,雖然動畫片中的主人翁大多是一些小動物、卡通人物,但由于它們之間的故事是沿著兒童的思維習慣、思維模式向下發(fā)展的,所以通常會受到兒童的喜愛。本單元選取的情景素材就具有這樣的特點。從“蜜蜂王國--整裝待發(fā)--勤勞工作--國王查帳”情景串來分析,儼然就是一幅兒童自身活動的畫卷。用這樣的素材作為學習材料,不僅能夠引發(fā)兒童學習的興趣,而且也能夠使兒童從中受到遵守紀律、熱愛集體、誠實勤勞等方面的教育,同時還能夠感受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
2、本單元的情景串。本單元有4個信息窗。依次是:
蜜蜂王國--整裝待發(fā)--勤勞工作--國王查帳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有兩個重要基礎--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與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以下畫陰影部分為與本單元有緊密聯(lián)系的內(nèi)容)
一年級下冊:
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一):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如57-29中的第一步計算......57-20=37)、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如57+29中的第一步計算......50+20=70)、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進位、退位)(如57-29中的第二步計算......57-20=37,37-9=28)。
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二):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進位、退位)、豎式、小括號、計算法則(用豎式計算,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算式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100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其中豎式計算是學生能夠進行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
2、教材的地位。有三點:
是三位數(shù)加減法學習的開始階段;
是數(shù)的計算領域的擴展(在第二單元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之后,相應的萬以內(nèi)數(shù)的計算也從此拉開了帷幕,所以說是計算領域的擴展);
是今后學習萬以內(nèi)數(shù)加減法(二)的重要基礎(是學習兩次進位、兩次退位、連續(xù)退位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重要基礎)。
3、知識構(gòu)成。共設有4個信息窗,每個信息窗的學習內(nèi)容如下:
信息窗1: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
信息窗2: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筆算,估算。
信息窗3:一次進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
信息窗4:加減法的驗算。
三、單元教材解讀
(一)信息窗1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本信息窗作為單元的起始內(nèi)容,用“蜜蜂王國”作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開展,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作為了解“勤勞的小蜜蜂”心理的最大需求,不是蘊含在其中的數(shù)學知識,而是能夠了解蜜蜂王國與人的王國的共同之處。自然能夠稱得上是“王國”與“勤勞”,那么就應該與人的王國一樣,有分工,有合作,那么是不是這樣呢?只要打開情景圖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蜜蜂王國與人的王國是一樣的--有侍從、衛(wèi)兵、清潔工、保育員。素材正迎合了兒童的心理需求。
2、情景圖中的信息。
侍從--32只;
衛(wèi)兵--45只;
清潔工--29只;
保育員--57只。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紅點,2個綠點,共4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保育員和清潔工一共有多少只?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進位)。
第一個綠點:侍從和衛(wèi)兵一共有多少只?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不進位)。
第二個紅點:保育員比清潔工多多少只?學習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退位)。
第二個綠點:衛(wèi)兵比侍從多多少只?學習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不退位)。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學目標:
、偻ㄟ^學習,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口算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
②以多樣化解決問題、探求計算結(jié)果為基礎,促使學生對數(shù)的計算有新的認識,并在優(yōu)化、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
、垡浴八惴ǘ鄻踊睘槭侄,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學習100以內(nèi)數(shù)的計算時,學到的方法只有一種,既用豎式計算,隨著數(shù)的認識的不斷擴展,對學生計算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包括計算方法的選擇、計算技能的提高、在計算學習過程中其它能力的培養(yǎng)等等,因而只用豎式計算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能力及技能的培養(yǎng),有必要把計算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既口算),這既是學習的必要,同時也是生活的需要。
。2)故事引入。教師要對蜜蜂的相關(guān)知識有所了解,并能引導學生用故事來敘述情景,滲透各學科之間的互相融合。建議教師把故事寫在備課中,并布置學生觀察情景,用故事描述情景。
(3)教學材料準備:計數(shù)器。
(4)時間分配:教材中的問題一和三是重點要學習的,問題二和四是對以上學習的鞏固。所以在時間上不能平均用力。
(5)教師對學生的基礎的分析是探究學習的'重要保證。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jīng)學會了用豎式計算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這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本單元就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進一步學習如何進行100以內(nèi)的口算。正是因為學生具有了這樣的一個良好的基礎,才為課堂實施以解決問題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奠定了有效的保證。
。6)100以內(nèi)數(shù)口算加減法的算理的抽象與升華是教學目標達到的重要保障。雖然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用豎式進行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的基礎,但是由于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進行口算,所以學生在思維習慣與思維模式上有了變化。正是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很多學生不適應。因而必須進行從深層次上幫助學生理解這種變化,既對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的算理進行抽象、提練與升華,這是本節(jié)課上教師必須要做的工作。這個工作做不好,口算教學目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或者說即使能夠勉強達到了這個目標,目標的達成也是不扎實的。
。7)“算法多樣化”的優(yōu)化選擇問題:也既如何進行100以內(nèi)數(shù)的口算。
課程標準中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課程實施建議”中的“鼓勵算法多樣化”;二是課程目標中“解決問題”維度的要求--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教學中如果僅僅強調(diào)一個方面目標的實現(xiàn)而忽視了另一個方面的目標,必然會使教學偏離正確的航向。比如如果僅僅強調(diào)“鼓勵算法多樣化”,如果我們的學生學完了本節(jié)課或者到本單元結(jié)束后還是用“豎式式的口算”(既從后往前算),那么我們的教學的價值在哪里?算法多樣化其實是解決問題的多樣化,是“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學習過程,如果僅僅停留在“你喜歡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低層次理解水平上,必然會使教學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因而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是要實現(xiàn)以上兩個方面的互相融合,既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也既“鼓勵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既優(yōu)化算法,也就是在進行100以內(nèi)數(shù)的口算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豎式式口算”的水平上,要讓學生學會“從前往后”思考進行口算。當然在教學中還要照顧到一部分學生的特殊思考方法,同時實現(xiàn)教學個性化的需要。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第一個紅點:保育員和清潔工一共有多少只?57+29
列式與計算--口算--與梳理。
列式與計算:個體嘗試--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具有的基礎是豎式計算,這也是學生可能首先想到的方法,因而可以讓學生先完成豎式計算的任務,也既首先用原來的方法把問題解決。引導是指讓學生把豎式計算的計算過程進行表述,教師不能僅僅從計算法則的角度進行,而要從相同計數(shù)單位相加的角度進行梳理。
口算:個體嘗試--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嘗試口算的方法還可以有如:29+50=79,79+7=86等。
在口算的嘗試階段,學生極有可能不按教材所指示的方向進行,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還是用原來的老辦法,既:7+9=16,寫6進1,5+2+1=8,57+29得86。這里學生是按豎式想的辦法來進行的,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引導:
與梳理:用了豎式計算與口算兩種方法進行了學習,接下來就要進行口算方法的提練與梳理。不論是豎式計算還是口算,其實這兩種方法的實質(zhì)是相同的,既把相同計數(shù)單位的數(shù)進行相加,豎式計算是從低位加起,口算是從高位加起,如何把這兩種方法融合為一個整體,使學生理解口算的方法是從高位加起,就是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
首先對每一種方法的算理進行梳理(伴隨著教師的引導概括,教師可以用計數(shù)器進行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第一種方法--先把整十數(shù)相加,再把一位數(shù)相加。其實是把57分成了50和7,把29分成了20和9。這個過程滲透了“十進制”計數(shù)的數(shù)學。
第二、三種方法--先加上整十數(shù),再加上一位數(shù)。其實是把其中的一個數(shù)不變,另一個數(shù)分成了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這個過程滲透了“先算部分,再算整體”的分解與組合。
不論哪一種方法,都改變了學生原有的豎式計算的認知結(jié)構(gòu),對學生來講,是一個挑戰(zhàn)。
第二個紅點:保育員比清潔工多多少只?57-29
教學程序與上面的例一相同。
在上面的例一學習中,其中有一種口算方法是“先把整十數(shù)相加,再把一位數(shù)相加”,學生可能沿著這個思路去想,既“先把整十數(shù)相減,再把一位數(shù)相減”,此時遇到了困難,因為一位數(shù)7-9不夠減。如何把這個負遷移改正過來,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一般水平的學生可能還是用老辦法去解決,既按豎式借1的方法去想。既:40-20=20,17-9=8,20+8=28。不是說這種方法對學生思維培養(yǎng)沒,而是這種方法在目前階段不適合大眾的一般思維能力。聰明的學生可能就去尋找另外的方法,不少學生可能會在這個地方被攔住。此時就需要教師深入到小組去點拔。
有的學生可能會沿著上面的第二、三種思路去思考,很快找到問題解決的辦法,既:
接下來的任務是揭示每一種方法的實質(zhì),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有兩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第一種方法的算理,一是計數(shù)器,讓學生把每一種方法的計算在計數(shù)器上演示出來;二是方格圖,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從57個方格中去掉29個方格。
1
以上的第一種方法,其實就是減法性質(zhì)的應用;第二種方法其實就是滲透了“先加上整體,再去掉部分”的。
(二)信息窗2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如果說前一個情景給我們的感覺是以“靜”為主,這一個情景是以“動”為主,教材在編排時注意了動與靜的結(jié)合處理。作為了解蜜蜂王國下一步該干什么的心理需要,學生急于想知道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既它們?nèi)ジ墒裁矗滩倪x擇“出發(fā)”作為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延續(xù),符合兒童的年齡與心理特征。我們成人不妨以兒童的視角來審視本情景圖,當兒童讀懂了情景圖以后,馬上就會有置身其中的同感,平時與小伙伴一起游戲、捉迷藏的活動體驗馬上就會涌止心頭。
2、情景圖中的信息。
向東飛--103只
向南飛--286只
向西飛--530只
向北飛--310只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3個紅點,1個綠點,共4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向西飛和向北飛的一共有多少只?學習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筆算。
綠點:向西飛比向北飛的多多少只?學習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第二個紅點:向北飛和向南飛的一共有多少只?學習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不進位)。
第三個紅點:向南飛和向東飛的一共約有多少只?學習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的估算。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學目標:
、偻ㄟ^學習,使學生理解三位數(shù)加減法計算(不進位與不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诔醪秸J識“約等號”,會用約等號來表示三位數(shù)加減法計算的結(jié)果。
、凼箤W生經(jīng)歷“猜想--驗證”探究問題答案與計算結(jié)果的過程,培養(yǎng)初步的數(shù)感與符號感意識。
。2)故事引入。
(3)教學材料準備:計數(shù)器。
。4)課時分配:建議例1、例2、例3一課時,例4一課時。
。5)基本思路:先解決問題,再抽象概括。
。6)例題教學的結(jié)構(gòu)框架:以問題為框架開展探究與發(fā)現(xiàn)的學習活動(既以三個紅點例題作為結(jié)構(gòu)框架)。
向西飛和向北飛的一共有多少只、向西飛比向北飛的多多少只--向北飛和向南飛的一共有多少只--向南飛和向東飛的一共約有多少只。
以問題為框架也既以題目的類型為框架:例一為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個位上是0的加減法),例二為一般情況下的加減法,例三為三位數(shù)估算加減法。
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是一個尊重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先解決問題然后再抽象概括的探究學習的過程。
(7)教學目標的定位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jīng)學會了用豎式計算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上一個信息窗借助于這個基礎,學生學會了100以內(nèi)的口算方法;\統(tǒng)地來說,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是會用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三位數(shù),但是其中有一種類型的題目我們是不是再提高一下要求,既例一類型的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不進位)。為什么?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課標》中要求會口算的100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之中,需要進位與退位的題目是口算的難點。530+310類型的題目,由于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思考時沒有改變學生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既學生可以按照從前向后的口算順序來思考,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口算。其實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的三位數(shù)加減法要比100以內(nèi)需要進位與退位的口算加減法簡單。
。8)豎式計算的順序:可以從高位算起,也可以從低位算起。由于本信息窗的內(nèi)容不需要進位,所以不管從哪里算起,都對思維的過程與計算的結(jié)果不產(chǎn)生影響。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第一個紅點:向西飛和向北飛的一共有多少只?
在學習的最初階段,可以讓學生開展以個體嘗試為基礎、小組學習為保證的探究驗證過程--試一試,530+310得多少;然后讓學生匯報一下自己小組的探究結(jié)果(顯性的計算結(jié)果)及探究過程(隱性的思維活動過程)。為幫助全體學生都能理解計算的算理,教師有必要結(jié)合學生匯報的過程,對全體學生進行操作探究的指導--利用計數(shù)器,把抽象的推理變成學生的活動,如“5個百加3個百是8個百......”這一思路,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都來完成在計數(shù)器上的操作。最后,讓學生自已完成“向西飛比向北飛的多多少只”的探究,這其實是一個演繹探究的學習過程。
可能有的教師會問,題目比較簡單,有必要再用計數(shù)器嗎?再簡單的題目總有少量的學生不理解、不會做,另外,使用計數(shù)器以后,當學生遇到如857-37、29+540這樣的題目時,學生可能就不會出現(xiàn)數(shù)位不對齊的情況。
教師要指導細致,如可以讓學生邊撥珠邊口述。
第三個紅點:向南飛和向東飛的一共約有多少只?估算
。1)估算的意義:所謂估算,既把不是整百、整十的三位數(shù)變成與它接近的整百、整十的三位數(shù),也既把題目變得簡單一些便于思考。因而首先就要思考每個數(shù)接近哪個整百數(shù)、整十數(shù),本題是變成整百數(shù)來思考。
。2)估算與問題的情景密不可分。到底什么時候變成整百數(shù)、什么時候變成整十的三位數(shù),這與思考者對情景的理解與把握有很大的關(guān)系,既與思考者的數(shù)感有關(guān)系。很多情況下估算的判斷要與情景聯(lián)系,不能從純數(shù)學的角度來思考。
。3)估算與驗證相結(jié)合。探究出286+103≈400以后還要進行驗證,既求出286+103的準確數(shù)與之比較,從而判斷與驗證估算結(jié)果的合理性。
。4)“≈”的讀、寫要指導細致、到位。
。5)要及時抽象與梳理估算方法。
(三)信息窗3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正象小朋友在一起開展一個活動一樣,大家說好了一起出發(fā),奔赴各自的目的地,到目的地去干什么呢?這是了解人的活動的心理狀態(tài)。教材中的情景圖在設置上也注意到了故事情節(jié)的自然發(fā)展,照應了以上兩個情景,小蜜蜂從蜜蜂王國里出發(fā)后去了哪里,它們要去干什么,這是小朋友想知道的事情,因而情景設置了小蜜蜂去果園與花園采蜜的情節(jié)。
2、情景圖中的信息。
一隊:518只;
二隊:227只;
果園在我們家的后面,離家592米;
從家到花園374米。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紅點,1個綠點,共3個例題。
第一個紅點:果園到花園有多遠?學習一次進位的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筆算。
第二個紅點:第二隊比第一隊少多少只?學習一次退位的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十位向百位借1)
綠點:從家到果園比從家互花園遠多少米?學習一次退位的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個位向十位借1)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教師要首先幫助建立情景的表象。特別是家與果園、花園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如果僅僅通過字面上的敘述與講解,學生是不清楚的?梢栽诮處煹囊龑聨熒餐瓿杉遗c果園、花園之間的位置圖,以此學生理解情景。
。2)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是數(shù)與代數(shù)領域教學的一條主線,因而本信息窗中的例一就是從估算入手開始教學活動。
。3)教師對學生估算過程及結(jié)果要有充分估計。例一592+374的估算結(jié)果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方法:兩個數(shù)都變成整百數(shù)來估算(結(jié)果為1000),既上一個信息窗學過的方法。
第二種方法:兩個數(shù)都變成整十數(shù)來估算(592≈590,374≈370,590+370=960);
第三種方法:其中一個數(shù)變成整百數(shù),另一個數(shù)變成整十數(shù)(592≈600,374≈370,600+370=970)。這是教材上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更適合學生目前的基礎,教學不妨從這種估算方法切入。
第二種方法:在沒有學習進位加法時大部分學生是困難的,屬于暫時要放進“問題口袋”中的問題。為什么?因為估算是能利用原有知識能解決的,而590+370=960與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一樣的(需要進位),所以暫時放進“問題口袋”之中。
第三種方法:這種估算方法可以實現(xiàn)教學的兩個功能,一是可以實現(xiàn)估算教學的再發(fā)展。在上一個信息窗中學習的是把三位數(shù)變成整百數(shù)來估算,接下來就需要學習把三位數(shù)變成整十數(shù)的估算方法,這是教學的再發(fā)展,教學總不能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二是這種方法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找到數(shù)本身的特點,如592從數(shù)本身來講,更接近于600,所以選擇把它變成整百數(shù)來估算。
第二種方法教師不去強化(如果有聰明的學生能夠想到這種方法,可以在例題教學之后再回頭進行解釋處理)。第三種方法教師可以在第一種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4)要開展有指導、有層次的探究性學習。
估算、豎式計算、計數(shù)器操作雖然都能解決問題,但如果把這幾種方法放在一起,讓學生進行一個大的學習活動,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因而在每一個例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要分開層次,既先進行估算學習,再進行計數(shù)器操作計算的學習,最后完成豎式計算的學習。
。5)難點的突破:利用計數(shù)器、開展買賣活動等進行有指導的探究。
指導探究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一是讓學生完成在計數(shù)器上的操作;二是教師邊講解邊完成在計數(shù)器上的操作;三是讓學生隨著教師一起完成在計數(shù)器上的操作;四是與豎式的書寫相一致,在計數(shù)器上從低位開始撥珠,完成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的操作活動,教師先演示,師生再一起完成這個活動。也可以通過開展買賣活動來突破難點。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第一個紅點:果園到花園有多遠?592+374
列式與猜想--探究與驗證--反思與升華。
列式與猜想--引導學生列出算式以后,首先進行猜想得數(shù)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先去完成個人思考基礎上的小組研究,然后組織交流活動。最后對估算的算理用數(shù)字及算式進行抽象,既:
592≈600,374≈400,600+400=1000,592+374≈1000;
592≈600,374≈370,600+370=970,592+374≈970。
不論哪一種方法,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隨著教師的講解與引導,把估算的思考過程寫出來,不能僅僅進行口頭的表述。
探究與驗證--怎樣才能知道估算的結(jié)果對不對?592+374的得數(shù)到底是多少?
引導學生想到“用計數(shù)器計算”:
(1)指導學生用計數(shù)器計算,并指名演示。
。2)教師演示,并讓學生隨著教師一起完成在計數(shù)器上的每一步操作。如果有必要,可以反復幾次。
反思與升華
。1)指導學生用豎式嘗試計算,并組織演示與交流活動。
。2)計算器與豎式計算的比較:
教師演示并指導學生完成592+374在計數(shù)器上從低位加起的操作活動,并與豎式計算的每一步相比較,幫助學生理解豎式計算每一步的算理與意義,特別是十位相加滿十向百位進1的意義及每一步計算要注意的事項。
。3)升華。結(jié)合豎式對每一步計算的算理進行梳理概括--個位上2加4得6,在得數(shù)個位上寫6;十位上9加7得16,在得數(shù)十位上寫6,向百位進1;百位上5加3得8,再加上從十位進上來的1得9;592+374等于966。引導學生在理解了算理的情況下進行敘述,教師注意在學生敘述困難時給予幫助。
(四)信息窗4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作為本單元的最后一個信息窗,教材在編排上注意了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性。正像小朋友們開展活動一樣,故事總得有個結(jié)尾。成群結(jié)隊的小蜜蜂從蜜蜂王國里出發(fā),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經(jīng)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享受豐收的果實。情景圖在處理上照應了第一個信息窗,從大王發(fā)號示令開始,到大王檢查與驗收結(jié)束。
2、情景圖中的信息。
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了蜜蜂生產(chǎn)和使用情況。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1個紅點,共1個例題。
紅點問題:怎樣檢查呢?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情景的理解是教學的重要基礎:幫助學生把生活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問題。情景中的問題為“去檢查一下蜂蜜的生產(chǎn)和使用記錄對不對”,其中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蜂蜜的生產(chǎn),二是蜂蜜的使用記錄。蜂蜜的生產(chǎn)是指情景中表格的左邊部分,蜂蜜的使用記錄是指情景中表格的右邊部分,檢查對不對實質(zhì)上就是檢查表格中的計算對不對,要幫助學生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
。2)探究過程: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作充分的估計。當學生理解了情景中的問題、并在教師引導下對“怎樣檢查”有了初步的理解后,學生對第一個問題的探究過程有:一是573+318=891;二是318+573=891;三是891-318=573;四是891-573=318。對第二個問題的探究過程有:一是891-264=627;二是891-627=264;三是627+264=891;四是264+627=891。
。3)梳理:整體思考,對比觀察。教學時教師要把上面的第一種方法抽取出來使學生理解這就是小蜜蜂的計算過程,同時板書出橫式,以便于下面的分析。分析時要讓學生對比觀察豎式的不同,得出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的驗算方法......
。4)關(guān)于驗算教學的目標:學會驗算的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去驗算,不要求學生記住結(jié)論。到了高年級以后,學生學完了四則計算需要對四則計算中各部分的關(guān)系進行時再來系統(tǒng)學習,給出結(jié)論。此處的教學是為以后系統(tǒng)學習作準備的。使學生知道:怎么來驗算加法呢?我們可以用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來算,看得數(shù)是否與原來計算的一樣,如果一樣,說明原來的計算結(jié)果是對的。當然還有其它的驗算方法,不再一一說明。
重要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蜜蜂》教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jié)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3.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思想教育:感受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
作者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閱有關(guān)蜜蜂的資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讀讀《昆蟲記》這本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蜜蜂》?戳诉@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自由發(fā)表各自的想法。)
2.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guān)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把有關(guān)的語句畫出來。
2.自由組合或?qū)W習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實驗的經(jīng)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jié)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jù)。
2.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從“雖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堅持著”可以看出。)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xiàn)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①捉自家花園的蜜蜂,為的是便于觀察。
、谧霭咨浱,是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拋棄的。
③在兩里外放飛是為了了解蜜蜂認不認得回家的路。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桌聽。讀時教師適機點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①剛放飛時,恰巧起風了,作者觀察到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這時,作者想蜜蜂怎么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說明作者擔憂蜜蜂找不著家。
、诘诙鞕z查蜂窩時又看到15只身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想到:“盡管它們逆風而飛,盡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回來了!边@是一種我們?nèi)祟愃鄙俚谋灸,體現(xiàn)出作者對蜜蜂認路本領的贊嘆之情。
這些地方要多讀,讀出感情。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實驗結(jié)果的?指名朗讀。(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對“本能”一詞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jié)。
1.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談談你讀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fā)?(鼓勵學生在暢談感受的基礎上,加以歸納。如,周到嚴密、多想多思、勇于探索。)
五、拓展作業(yè)。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中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板書設計:
離家 20只
21* 蜜蜂 超常的記憶力
回家 17只
《蜜蜂》教案7
活動目標:
1、嘗試創(chuàng)編小蜜蜂飛舞,花朵造型等動作,并學習分角色舞蹈。
2、學習同伴間友好合作,并體驗合作快樂。
活動重點:
創(chuàng)編舞蹈小蜜蜂飛舞,與花朵造型。
活動難點:
學習與同伴友好合作,分角色舞蹈。
活動準備:
1、錄音機,《小蜜蜂》磁帶2、歌曲《快樂小豬》音樂3、創(chuàng)設花園情景,各種花盆,小樹。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播放《快樂小豬》音樂,教師與幼兒共同表演。
帶領幼兒復習歌曲《小蜜蜂》。
二、學習表演《小蜜蜂》
1、教師啟發(fā)引導幼兒學習小蜜蜂飛舞,與花朵造型等動作。
2、創(chuàng)設花園情景請幼兒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創(chuàng)編舞蹈,分角色進行表演。(教師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其他幼兒欣賞)。
3、請全體幼兒分別扮演小蜜蜂與花朵,交換角色進行表演。體驗同伴間友好合作的快樂。
三、交流小結(jié)。
《蜜蜂》教案8
一、 教學理念:
根據(jù)《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動力來開展音樂課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體態(tài)律動,玩游戲的形式來學習歌曲,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出發(fā),引導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以創(chuàng)造性理念豐富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帶有個人特點與同學們和諧交流相處,求個性,特性,多樣化理念推動課堂氣氛與學習氛圍。
二、 教學分析:《小蜜蜂》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節(jié)奏簡單,易于演
唱和表演。人們形容勤勞、默默無聞、付出都會想到一種非常勤快的小動物,它帶著翅膀,還能給我們釀好吃的蜜,它就是勤快的小蜜蜂。音樂形象鮮明、節(jié)奏感強、結(jié)構(gòu)規(guī)整,有著動物典型節(jié)奏形象的短小的樂曲。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生性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喜歡形象鮮明的音樂
在知識儲備上已基本掌握C大調(diào)自然音階,認識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基本節(jié)奏;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qū)χ笓]動作及前奏做出反應。
三、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小蜜蜂辛勤勞動的形象。
過程與方法:學生隨音樂學唱歌曲,學生隨音樂學唱歌曲 知識與技能:根據(jù)身體律動與學生玩游戲,用活潑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重視音樂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親身體驗。
四、教學策略: 激勵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增進同學間的情感溝通,改善人際關(guān)系。強調(diào)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問題就變得比較容易解決。
五、教學用具:多媒體,鋼琴,課件,游戲道具
六,重點:用彈性的聲音自信的歌唱與表演。
難點:會分辨相同旋律,第二樂句吐字要快、咬字清晰,能背唱歌詞。 區(qū)分樂句特點。
七、教學方法:情境法、觀察法、聽唱法、對比法等。
八、導入
講述故事直接導入,給小朋友放一個關(guān)于【小蜜蜂故事】視頻,在旁邊講述
老師:有那么一個地方有一個大森林,有很多小動物,熊,森林有一片花叢,鮮花朵朵盛開,花園里來一群小蜜蜂,東飛飛西飛飛,嗡嗡嗡。。。嗡嗡嗡。。。不管是晴天還是在雨天,它都非常勤勞的采蜜。突然山上來個小熊,小熊肚子餓了,看到小蜜蜂采到許多蜂蜜,它想吃,嘗一嘗,它慢慢地走過去偷吃了蜂蜜,嗡嗡嗡。。。嗡嗡嗡,哎呀,被小蜜蜂發(fā)現(xiàn)了,但是小蜜蜂熱情地招待它,說小熊,小熊,等我哦,跟我們一起靠自己的雙手勞動,來采蜜吧。小熊說,我知道了,謝謝你小蜜蜂,我會像你一樣做一個勤勞哎勞動的小熊,
小朋友 你們喜歡誰?
學生:我喜歡小蜜蜂,因為它勤勞愛勞動采蜜,我喜歡小熊,因為它跟小蜜蜂一起玩……
老師:你們喜歡小蜜蜂是因為它勤勞愛勞動采蜜,你們還有人喜歡小熊是因為它敢認錯誤,改正錯誤。
老師:我們也要學習小蜜蜂和小熊能知錯就改,互相原諒,大家都做好朋友!
師:看到小蜜蜂和小熊成為好朋友,你們高不高興?
學生:(高興)
視覺感知:
老師:我們現(xiàn)在來認識下小蜜蜂長得是什么樣的,【圖片】 小蜜蜂長什么樣子呢?
學生:它有兩只角,還有雙翅膀……
老師:身上顏色有黑黃的'條紋,還有一個漂亮的翅膀…… 請小朋友觀看視頻,你們看,小熊和小蜜蜂正在唱歌呢,我們也一起加入好嗎?
九、學習歌曲。
節(jié)奏游戲。
X X | X 0 | X XXX | X 0 |
嗡 嗡 嗡, 飛吧,小蜜 蜂。
出示歌譜
1、聆聽一遍歌曲,邊聽遍畫旋律線,感受歌曲旋律。
2、用聽唱法教唱歌曲。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分段讓學生學唱。
。3)鼓勵學生每段創(chuàng)編動作,通過模仿蜜蜂的基本舞步和動作,學生在音樂中找出節(jié)奏規(guī)律,進行模仿表演,進一步熟悉旋律。
對學生進行節(jié)奏及視唱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音樂技能的訓練讓他們不但會感受表現(xiàn)音樂,也會學習音樂。朗讀歌詞的過程也就是在對歌曲進行情感的處理。采用聽唱法進行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
(4)邊唱邊做動作,完整表演。
本次音樂游戲,我根據(jù)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了音樂形象鮮明、節(jié)奏感強、結(jié)構(gòu)規(guī)整,有著動物典型節(jié)奏形象的短小的樂曲。首先通過視頻,故事,PPT形象深入讓幼兒感知音樂歡快與緩慢。
老師帶動學生一起有感情地唱歌:
找出歌曲中的相同的旋律。
之后放小蜜蜂的音樂老師與學生扮演小蜜蜂采蜜一起勞動……
六、延伸主題
1、小蜜蜂給大家?guī)砹诉@么好吃的東西,真是我們的好朋友,那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它們呢!
2、老師:那我們唱著歌曲飛出教室。
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教學流程:
講述故事揭示課題····
《蜜蜂》教案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遇到疑難問題,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是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
2.初步掌握一種學懂段的辦法: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并能連起來說說。
3.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1.看拼音寫詞語: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據(jù)意思寫詞語:
離得很近(附近)
3.請用附近說一句話。
4.字形:讀題,蜜蜂引路(正音課題出示)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31課《蜜蜂引路》。蜜蜂給誰引路?列寧
二、帶讀第二段(讀懂每一句話,以理解段意)。
列寧為什么要讓蜜蜂引路呢?(請學生口答)
1.答案從課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請同學們根據(jù)問題來學習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回答問題。
、倌木湓捠钦f列寧想找到養(yǎng)蜂人?
、谀木湓捠钦f大家都不知道養(yǎng)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說(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
3.反饋。
。1)第一個問題,哪句話是說列寧想找到養(yǎng)蜂人?誰來說?
、僮x這句話。那個人指誰?
、谶@一句話在說什么?(在黑板上劃下來:列寧想找到養(yǎng)蜂人。)
、圩x句子,說主要意思。
。2)第二個問題,哪句話是說大家都不知道養(yǎng)蜂人住的地方?
①讀第2句話。經(jīng)常是什么意思?(過去的時間里)
②他指誰?
、圻@一句話是說什么?大家讀第二句,誰來說第二句話寫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誰來讀讀?
、龠@一句話是說什么?(讓學生說)住得不遠什么意思?(附近)代進去讀讀。
、谠诰渲杏冒阎饕~語劃下來。
。4)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連起來說說。)
因為列寧想( )可是( )所以列寧就( )。
三、研讀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學法學習第三段,鞏固學懂一段話的方法。)
1.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課文第二段具體寫了列寧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能不能像學習第二段那樣來學習課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幾句話?
(2)每一句話寫什么?(用劃出主要的詞語,連起來說說)
。3)用自己的話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請自學課文,邊讀邊想邊說。
2.反饋。有幾句話?(口答)
。1)讀第一句,這句話是說什么呢?
理解發(fā)現(xiàn)許多的作用。這句話該怎么讀?
(2)讀第三句話,這句話是說什么呢?
列寧找到了那個養(yǎng)蜂人。
把第三句話讀完,緊接著說,這句話寫了()。
3.開門的果然是那個養(yǎng)蜂的人。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寧原來是怎么想的呢?(即連起來說說列寧是怎么找到)
四、作業(yè)。
1.完成《課堂作業(yè)》。
2.選做一個問題: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
(1)列寧為什么要親自找養(yǎng)蜂人。
(2)列寧是怎么找到養(yǎng)蜂人的?
。3)第2題用圖配文。
板書:
31 蜜蜂引路
許多蜂蜜 他想:
飛回園子 他想:
園子旁邊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蜜蜂》教案10
備課思路
《蜜蜂》是一篇科普文章,敘述線索清楚,情節(jié)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然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jié)果。最后寫結(jié)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作風。
這篇課文語言嚴謹,層次清楚且邏輯性強。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3.解課文內(nèi)容,經(jīng)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fā)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4.搜集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guān)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應在不斷培養(yǎng)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了解作者觀察,思考和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2.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jié)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1.上堂課我們領略了植物王國的奇妙,這堂課我們將走進昆蟲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
2.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對象是蜜蜂。對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嗎?
3.把自己從書上或網(wǎng)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爾的資料,師生交流。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初讀,處理生字。
對于昆蟲的了解,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么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2.檢查生字
大概、阻力、包括、沿途 、超常陌生、準確無誤、逆風而飛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3.檢查句子,
課文中出現(xiàn)了好幾個多音字,我們在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把字音讀準,你注意到了么?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著讀一讀。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1.句子讀得真不錯,連著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jié)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
指名說(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說完整。
2.請同學們找一找,課文那些地方寫試驗的過程?哪些地方寫試驗的結(jié)果,哪些地方寫了作者的結(jié)論。
四、書寫指導
1.“途”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2.“辨”是左中右結(jié)構(gòu),注意中間部分與辯、辮分開。
指導學生根據(jù)字形結(jié)構(gòu)的特點,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寫勻稱。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課后詞語。
2.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復習生字詞語。
2. 默讀課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二、朗讀感悟
。保畬W習第二自然段
引入: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法布爾想對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要做一個試驗,具體的實驗步驟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相應的句子。
(2)交流試驗的具體步驟
你能用“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嗎?
。3)試驗的步驟能不能去掉一個?為什么?
。4)你想對法布爾說什么?
。5)放飛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呢?可見法布爾是個什么樣的人?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引入:試驗的結(jié)果怎樣?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請同學們閱讀三、四自然段。
。1)作者認為蜜蜂能回來嗎?你從什么地方讀出來的?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
。2)第一批回來了幾只蜜蜂?這么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少時間?
。3)此時你看到這兩只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么?
這時,小女兒看見“我”回來了,她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意外)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4)指名學生多人次地帶著這種高興,激動、甚至有點意外的心情朗讀。
3.學習第五、六、七自然段:
引入: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請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飛回來幾只蜜蜂,你是從第幾自然段讀出來的?你們認為它們是什么時候回來的?大概用了多少時間。
。3)換位思考:現(xiàn)在你就是飛回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4)可愛的小蜜蜂們,你們辛苦了,看到你們平安的歸來,我是多么高興!你們看作者是怎么夸贊這些小蜜蜂的?你覺得讀時要注意哪些詞語?
。5)學生再一次體會讀。
4.學習第八自然段:
。1)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讓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2)學生多遍朗讀第八自然段。課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說話
。3)你們同意法布爾的這個結(jié)論嗎?請結(jié)合他做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發(fā)布而通過實驗證實了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強的記憶里,而是、這種本能作者就是是生物學家,在當時他也無法解釋清楚,從這里可以看出發(fā)布而對科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我們要向法布爾學習什么?
三、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識,等著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fā)現(xiàn)呢,你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件出示:蜜蜂的分類、蜜蜂的語言、蜜蜂采蜜)
四、實踐游樂園
還有哪些動身物不會迷路?它們憑借什么來判斷方向,認識路線呢?
《蜜蜂》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會演唱及表演歌曲。
2.享受與同伴共同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
學會演唱及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歌曲:《小蜜蜂》。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自由的模仿小蜜蜂飛行的動作和聲音。
1.小蜜蜂是怎么飛的?在飛行的`時候是怎樣拍打翅膀的?我們都來學學小蜜蜂飛。
2.小蜜蜂在飛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3.為什么小蜜蜂會在花叢間穿梭?
二、教師彈奏并演唱歌曲《小蜜蜂》,請幼兒傾聽。并在演唱后和幼兒討論歌詞內(nèi)容,讓幼兒熟悉歌曲。
1.你在歌曲里聽到了什么?
2.小蜜蜂們?yōu)槭裁础白龉づd味濃”?
3.歌曲的最后讓小蜜蜂別學什么?
三、請幼兒跟隨教師演唱歌曲,邊唱歌邊模仿小蜜蜂的動作,教師鼓勵幼兒在中間兩句創(chuàng)編相應的動作。
四、讓幼兒邊唱歌邊進行扮演游戲:先由一半幼兒扮演蜜蜂,另一半幼兒扮演花朵,花朵隨意擺動,也可擺出吸引蜜蜂的造型,扮演蜜蜂的幼兒邊唱歌邊尋找花朵的朋友,在歌曲結(jié)束時找到一朵花成為朋友。然后再交換角色繼續(xù)扮演。
《蜜蜂》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飛散、幾乎、減少、阻力、推測、包括、檢查、迷失、準確無誤、沿途”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科學作風。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jié)論又是怎樣得出來的。
課時分配 這篇課文安排兩課時的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師指導學生在疏通生字詞和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試驗的步驟,體會試驗的嚴謹性。
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這些試驗步驟有條理地介紹清楚,感受科學家勤動手、細觀察、善思考的科學精神。
教學過程
一、猜圖導入,激發(fā)興趣
[導入語]: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位科學家。知道這位科學家是誰嗎?
PPT:多媒體呈現(xiàn)法布爾的照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還記不記得我們在二年級的時候?qū)W過一篇和蜜蜂有關(guān)的課文《蜜蜂引路》?那篇課文告訴我們蜜蜂是一種怎樣的昆蟲呢?
[生]:認路本領很高。
[師]:那法布爾的這篇《蜜蜂》又會告訴我們什么呢?請同學自由朗讀,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師]:剛才我們讀了課文,誰能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如果覺得有點困難,老師給你們一點小提示(填空幫助)
PPT:法國著名昆蟲學家( )為了證實蜜蜂有( )的能力,做了個試驗。他得出了蜜蜂這種辨認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 ),而是( )的結(jié)論。
[師]:老師還根據(jù)這個主要內(nèi)容,做了一份試驗報告,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張報告單填寫完整。
PPT:試驗目的: 試驗過程: 試驗結(jié)果:
三、披文入情、深入感受
(一)試驗目的
[師]:下面誰能來說說這個試驗的目的是什么?法布爾為什么要做這個試驗呢?
[生]:他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PPT: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我想做個試驗。
[師]:一起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
。ㄉR讀)
[師]:為什么法布爾一定要寫上“聽說”這個詞呢?
[生]:因為這是他聽別人說的,并不是確定的。
[師]:是啊,聽說就表示不一定真實可靠。假如現(xiàn)在老師告訴你們校園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與眾不同,它的花瓣是五顏六色的,聽到這件事后,你是怎么想的?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想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會去努力找到那朵花。
[師]:是啊,你肯定會質(zhì)疑,會思考。法布爾在聽說了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后,他是怎么做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他做了個試驗驗證,我覺得他是一個講究事實的人。
[師]:是的,這就是法布爾做試驗的原因,他一定要親自試驗來驗證所聽說的,他并沒有聽風就是雨,而是堅持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說明他做科學研究講究事實,非常的嚴謹。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蜜蜂》這篇課文,誰來說說這個試驗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生]:驗證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二、試驗過程
[師]:那他究竟是如何驗證這個試驗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用橫線劃出這個試驗的過程。
(生默讀)
[師]:誰能用“先……,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這個試驗的步驟。
。ㄍ阑フf)(請兩位學生說)
[生]:我先在花園里捉了一些蜜蜂,接著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后讓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最后,自己帶著蜜蜂走了兩里路,把蜜蜂放了出來。
[師]:其實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用簡單的幾個字概括出來(板書)
PPT:捉蜜蜂—做記號—等蜜蜂—放蜜蜂
(一)自家花園
[師]:這里你有沒有注意到,法布爾是從自家花園里捉了一些蜜蜂,他為什么不隨便從外面捉幾只呢?
[生]:因為只有從自家花園里捉的蜜蜂才能回自己家,從別的地方捉來的蜜蜂就不一定回到花園了。
[師]:是啊,如果捉了其他地方的蜜蜂還得找到它們的蜂窩,不方便觀察。所以,捉自家的蜜蜂是為了便于觀察。
。ǘ┳鲇浱
[師]:那為什么還要給蜜蜂做上白色的記號?
[生]:為了證實這些蜜蜂是我放飛的。
[師]:這樣就能和其他的蜜蜂區(qū)分開來。
。ㄈ┑让鄯
[師]:讓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又是為什么呢?
[生]:能計算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師]:我們從課文后面就能知道女兒一直在看著時間,掌握著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ㄋ模﹥衫锫
[師]:法布爾為什么要走兩里路才打開紙袋呢?
[生]:走兩里路蜜蜂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那近的距離就更別說了。
[師]:是啊,路程遠一點,更加能說明問題,驗證這個試驗。
。ㄎ澹┱w感知
[師]:你覺得這幾個試驗的步驟去掉一個行不行?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
PPT:
1、給蜜蜂做記號,為了與其他蜜蜂區(qū)分。
2、捉自家的蜜蜂,便于觀察。
3、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4、在兩里外放飛,路稍遠一點,更能說明問題。
[生]:不能。少掉一個環(huán)節(jié)試驗就不準確了。
[師]:每一個試驗過程都是必要的,因為試驗是嚴謹?shù)。你從中體會到作者是怎樣一個人?
展開全文閱讀
[生]:做事認真,很嚴謹。
(六)作者觀察
[師]:那作者放掉了蜜蜂后,他看到了什么呢?
[生]:他看到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師]: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PPT: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三、試驗結(jié)果
。ㄒ唬﹥芍幻鄯
[師]:這些蜜蜂有沒有回家呢?
[生]:回家了。
[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三、四兩個自然段,找一找有幾只蜜蜂回到家?用了多少時間?
[生]:兩只蜜蜂回到了家,用了四十分鐘的時間。
[生]:激動,開心。
[師]:是啊,難怪……(一起讀)
PPT: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師]:既然是激動的心情,那讀的時候也要帶著這種心情。我請同學來讀。
。ㄖ该x,齊讀)
。ǘ┢渌鄯
[師]:既然已經(jīng)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是否就能得出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呢?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還不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
[師]:僅僅只有兩只蜜蜂飛回來,是不能夠得出結(jié)論的。其他的蜜蜂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五自然段
[生]: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PPT:這樣,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它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師]:這里的'“無誤”是指什么?
[生]:沒有一點錯誤
[師]:逆風有沒有使它們迷失方向?
[生]:沒有
[師]:沿途陌生的景物有沒有使它們偏離一點點方向?
[生]:沒有
[師]:小蜜蜂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當作者介紹到這二十只蜜蜂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會是怎樣的一種語氣?
[生]:自豪的,肯定的。
[師]:課文說它們是確確實實飛回來了,讓我們帶著這種確確實實的語氣讀好這一段。
。R讀)
四、結(jié)論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還只是聽說的嗎?此時,法布爾可以肯定地說
PPT: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總是可以回到原處。
[師]:大家想不想弄清楚蜜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能力?我們看看法布爾是怎么說的?他得出了什么試驗結(jié)論?
PPT: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師]:在這個結(jié)論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什么?
[生]:蜜蜂辨認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
[師]:無法解釋的是?
[生]:辨認方向的本能。
[師]:那到底什么是本能呢?
[生]:生來就有的本領。
[師]:比如下雨前螞蟻會搬家,這是螞蟻的本能。再比如人生下來就會哭,這是人的本能。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課后的資料袋,思考蜜蜂還有什么本能?
[生]:蜜蜂還會跳舞
[師]:這也許就是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對于法布爾的這個結(jié)論,你還有什么疑惑嗎?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能解開這些疑問?
[生]:認真思考,善于觀察,實事求是。
[師]:看來,自然界的確有無數(shù)解不開的奧秘。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xiàn)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在幾十年后,有一種研究結(jié)論,你們聽聽有沒有道理。
PPT:課外小知識
[師]:如果同學們對蜜蜂的知識感興趣,可以課外再去查查資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作業(yè)超市
1、抄寫本課詞語兩遍
2、完成《課堂作業(yè)本》和《全程同步訓練》相應練習
3、摘錄課文中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14、蜜蜂
捉蜜蜂—做記號—等蜜蜂—放蜜蜂
認真觀察
善于思考
《蜜蜂》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不招惹捕捉小蜜蜂。簡單了解被哲后的急救方法 。
2.了解幾種常見的有危險的小蟲子,知道躲避它們。
活動準備 圖片--蜜蜂、馬峰、黃蜂、蜘蛛、蜈蚣,蜂巢。
活動過程一、導入1.出示圖片,引出小蜜蜂。
教師:小朋友,春天到了,美麗的小花快開了。勤勞的`小蜜蜂開始采蜜了。
今天我們來聽一個關(guān)于小蜜蜂的故事好不好?
2.故事:生氣的小蜜蜂請幼兒了解招惹蜜蜂帶來的危險。
二、展開1.講述故事的前半段。
(1)小蜜蜂為什么要哲三個小朋友?
。2)看到小蜜蜂應該怎么辦。
(3)遇到成群的蜜蜂追過來怎么辦?
小結(jié):告訴孩子們看見蜜蜂應該盡量避開,千萬別去招惹,遇到成群的蜜蜂應該趕快跑開躲避,如果來不及就用衣服或者其他東西遮住頭、臉等外需部位,并迅速蹲下千萬不要大喊大叫撲打蜜蜂這樣會激怒蜜蜂,引來更猛烈的追擊。
2.討論:如果被蜜蜂哲到了應該怎么辦?
3.總結(jié)做法:
如果被蜜蜂哲了一定要趕快拔出毒刺。
用肥皂水清洗傷口。
必要時去醫(yī)院治療4.了解幾種常見的會帶來危險的小蟲子分別結(jié)合畫面介紹蜜蜂,黃蜂。馬峰。蜘蛛,蜈蚣。
三、延伸讓孩子們了解各種蜂哲人時毒液就會被注入人體內(nèi),使人皮膚紅腫,產(chǎn)生水泡,甚至中毒死亡。
蜂哲人后自己也會馬上死去。所以它們不會輕易蟄人,馬峰。
黃蜂攻擊能力很強被它們蟄到很危險千萬不要去觸動它們的蜂巢。
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蟲子也會帶來危險,不能用手去碰要遠離。
《蜜蜂》教案14
設計意圖:
中班的孩子能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情感的愉悅與交流,喜歡嘗試用動作和聲音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設計了《蜜蜂做工》這一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歌曲《蜜蜂做工》曲調(diào)歡快,音域適合中班幼兒,歌詞用詞簡潔,符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能夠充分調(diào)動起孩子的情感,通過活動不僅能讓幼兒按樂句邊唱、邊表演,還能培養(yǎng)他們愛勞動的良好品質(zhì)。
活動名稱:
音樂活動
活動內(nèi)容:
蜜蜂做工
活動目標:
1、復習歌曲《蜜蜂做工》。
2、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編表演。
3、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蜜蜂的頭飾、翅膀,場景(樹、花、草……),音樂《蜜蜂做工》、《小蜜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小蜜蜂》的音樂做動作入場。
二、找到相應的位置,復習歌曲《蜜蜂做工》1———2遍。
三、請幼兒按樂句創(chuàng)編蜜蜂飛舞的動作。
師:(模仿蜜蜂,創(chuàng)設情境):嗡嗡嗡,嗡嗡嗡……。你們猜猜我是誰?
幼:蜜蜂。
師:小朋友知道蜜蜂采蜜的時候上下飛舞非常的漂亮,哪我們知道他們有那些漂亮的動作呢?
幼: … …。
。ㄌ崾拘缘淖層變阂痪湟痪涞'創(chuàng)編動作,并將動作編排到相應的歌詞中,一邊請幼兒跟著唱歌曲,一邊帶領他們做動作。)。師:我請幾個小朋友來扮演花,并分組表演。(一部份扮演花、一部分扮演蜜蜂。)幼:……師:蜜蜂寶寶們,我們一起去采蜜啦。ǚ乓魳贰睹鄯渥龉ぁ罚ㄒ黄鹫酒饋碛斜砬榈剡叧叡硌莞枨,間奏引導幼兒學小蜜蜂聞花香、采花蜜。)四、交換表演。
五、1、聽音樂假裝吃蜂蜜,享受勞動成果。(總結(jié))教師:勤勞的小蜜蜂真棒,這樣到了冬天就有什么吃?
幼:蜂蜜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吃蜂蜜吧。(師幼歌曲《小蜜蜂》做吃蜂蜜的動作,并出場。)2、總結(jié)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蜜蜂嗎?因為它是一只勤勞的小蜜蜂,所以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它,我們也要象小蜜蜂一樣做一個愛勞動的孩子。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fā)點,采取了聽、看、唱相結(jié)合的方式,再加上這首歌的歌詞朗朗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小朋友學的也很快,大部分幼兒參與活動都比較的積極,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不足方面是:還有及個別幼兒不太積極。有時在環(huán)節(jié)的過渡和銜接方面更自然些就更好了!
《蜜蜂》教案15
活動目標:
1.會用活潑,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感受歌詞的韻律美。
2.學習密封勤勞做工的精神。
活動準備:
1.蜜蜂頭飾,塑料雪花積木插好的花朵。
2.歌曲磁帶。
活動流程:
1.猜謎語引出蜜蜂,黃衣服,金翅膀,飛來飛去做工忙,它的本領可真大,還會自己造小房,做出甜甜好吃的,留給大家來品嘗,誰若敢來欺負它,請你留神它的槍《蜜蜂》
2.幼兒學唱歌曲,
(1.)幼兒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幼兒欣賞并回答問題:歌曲里的小蜜蜂做了哪些事情?
(2.)幼兒跟教師學打節(jié)奏,邊念歌詞,感受歌詞的韻律美。
(3.)聽著歌曲旋律,嘗試回憶歌詞并演唱。
(4.)看著教師的動作提示,會用輕快,活潑的歌聲演唱歌曲。
3.創(chuàng)編動作,自由表現(xiàn)歌曲。
用塑料積木插好的花朵布置倩景,幼兒戴上蜜蜂頭飾,邊唱歌邊跳舞。
4.總結(jié)評價幼兒的表現(xiàn),引導幼兒學習蜜蜂勤勞做工的精神。
課后小結(jié):
通過學習,幼兒會演唱歌曲,并會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歌詞大意。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歌曲《蜜蜂做工》。
2.能夠根據(jù)歌曲內(nèi)容大膽創(chuàng)編動作。
3.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聽音樂進場
2.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一個魔術(shù),請你們閉上眼:一、二、三,變變變,睜開眼睛看看我變成了誰?(小蜜蜂)哦,我是蜜蜂媽媽,小朋友們想不想變呀?請你們閉上眼睛吧!一二三,變變變,睜開眼睛看看,都互相看看有什么變化?你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蜜蜂寶寶了。
師:寶寶們好!
幼:媽媽好!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小兒歌,我們先來聽一聽吧。播放音樂《蜜蜂做工》。提問:你們聽到了什么?誰想說說?
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播放音樂《蜜蜂做工》。提問:它們在做什么?請幼兒回答。
3.師示范歌曲。
4.請幼兒跟著老師學一學兒歌《蜜蜂做工》。
5.請幼兒跟著音樂唱一遍歌曲《蜜蜂做工》。
二、采蜂蜜。
1.今天天氣可真好,我們唱著歌跳著舞一起去采蜜吧!大家要排好隊,不能掉隊哦。(好)那你們先跳跳舞,讓媽媽看看你們是怎樣跳的?讓幼兒自由做動作,找?guī)讉幼兒來示范一下,讓寶寶們都學學,并及時表揚。(真棒)
2.寶寶們,我們出發(fā)吧!
3.聽音樂,一起去采蜂蜜。在教室里自由做動作,一邊跳舞一邊采蜂蜜。哦,材料這么多蜂蜜,聞一聞,香不香,嘗嘗什么味道的?寶寶們累了吧?那我們就休息一下吧。(坐地上)
4.勤勞的蜜蜂寶寶每天都要飛到花園里采蜜,這樣打咯冬天,它們就可以吃到蜂蜜了,我們一要采很多的蜂蜜,這樣才好過冬。那我們現(xiàn)在就去花園里采蜜吧?(好)
三、聽音樂
帶著蜜蜂寶寶去花園采蜂蜜,圍著花朵一邊唱歌一邊跳舞。把我們采到的蜂蜜送給客人老師嘗嘗吧!跳著舞唱著歌結(jié)束。
【《蜜蜂》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蜜蜂》教案02-26
蜜蜂的教案03-29
蜜蜂教案03-26
《蜜蜂》教案02-21
《蜜蜂》教案優(yōu)秀11-11
《蜜蜂》優(yōu)秀教案03-02
蜜蜂做工教案03-05
《蜜蜂》音樂教案02-24
蜜蜂引路教案02-26
《蜜蜂做工》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