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識天氣》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看云識天氣》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看云識天氣》教案1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2、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要點點撥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學習過程
一、 預習檢測
1、 給加點字注音
輕盈( ) 勻稱( )( ) 崩( )塌 一霎( )間
2、 解釋下列詞語
預兆:
彌漫:
姿態(tài)萬千:
變化無常:
二、 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3、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4、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三、賞析語言
5、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對云進行了細致形象的描摹,由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文中找出幾例加以分析。
6、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當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7、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五、學習小結(jié)
8、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達標測試
。ㄒ唬 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魚鱗( ) (2)峰巒( ) (3)一霎間( )
。4)冰雹( ) (5)彌漫( ) (6)圓弧 ( )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層,叫卷云。
。3)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很勻稱。
3、“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边@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來展示云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的?
。ǘ┱n內(nèi)閱讀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xiàn)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日暈和月暈常常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卷層云后面的大片高層云和雨層云,是大風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說明出現(xiàn)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另有一種比暈下的彩色光環(huán),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跟暈正好相反。日華和月華大多產(chǎn)生在高積云的邊緣部分。華環(huán)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zhuǎn)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人們常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① 。還有一種云彩常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所以就有“② ”的諺語。 [4]
1、把“東虹轟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①處: 。
根據(jù)語段的內(nèi)容把相關的一句諺語填在②處: 。
2、聯(lián)系全文從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上分析一下文中劃線句子的作用。
3、你認為本語段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加以分析。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1)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zhuǎn)為陰雨。
。2)還有一種云彩常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
5、本語段比較突出的是引用了諺語來進行說明,請說明原因,并分析它的作用。
。ㄈ 拓展閱讀。
綠葉凈化空氣
。1)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園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綠樹成陰,芳草遍地,作物繁茂,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頓時會感到空氣清新,心曠神怡,精神舒暢。綠色世界是多么美啊!
(2)你知道,這一切好處,都是綠色植物帶來的。可是,綠色植物又是怎樣默默工作的呢?
。3)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動植物,都要進行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對氧氣的需要量越來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來越多。但是,氧氣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卻變化不大,這是怎么回事呢?
。4)原來,地球表面的陸地上覆蓋著大約37億公頃的森林和13億多公頃的草地。綠葉的細胞里有大量的葉綠體,它含有一種綠色的色素——葉綠素。據(jù)科學家研究,綠葉是一個奇妙的“綠色工廠”,它的“車間”是葉綠體,“機器”是葉綠素,動力是太陽光。通過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氣。植物還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總的收支,消耗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氣中的`氧。
。5)據(jù)測定,每公頃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大約1噸二氧化碳,生產(chǎn)出0.73噸氧氣。1平方米草地每小時可以吸收1.52克二氧化碳,而一個人每小時呼出二氧化碳大約是38克。
。6)一個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750克的氧氣,排出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積的樹木或者50平方米面積的草地,可滿足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氣,并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沒有這樣的循環(huán),沒有綠色植物,人和動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
(7)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工廠散發(fā)出的許多煙塵和毒氣污染著環(huán)境,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氫、氯氣、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廢物等等。植物是大氣的天然“凈化器”。香椿樹、夾竹桃、柳杉、丁香、銀杏、洋槐等樹木的葉子,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頃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女貞、刺槐、檜柏的葉片,有比較強的吸氟能力;合歡、紫藤、木槿有較好的抗氯和吸氯本領;樟樹和懸鈴木的葉片,有良好的吸臭能力。不少常見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雞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紅等等,有吸收二氧化硫或抵抗氯氣的作用。 [4]
。8)植物分泌的殺菌素有揮發(fā)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檸檬油等等,都能殺菌。一畝松樹,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兩公斤殺菌素,它可以殺死白喉、肺結(jié)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鐘之內(nèi)把細菌殺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鐘之內(nèi)就能把細菌殲滅。據(jù)法國環(huán)境保護工作者測定,每立方米空氣內(nèi)的含菌量,百貨商店里是400萬個,林陰道是58萬個,公園內(nèi)是1000個,林區(qū)草地只有55個。因此,法國提出綠地覆蓋率應達50%。
。9)植物是天然的“吸塵器”。風沙彌漫的氣流吹過森林,由于枝葉的滯留、吸附,含塵量可以大大減少。大片草地厚密的葉子,會自動接收、吸附、過濾空氣中的塵埃。1公頃的山毛櫸樹,1年內(nèi)吸附的粉塵多達68噸。
。10)自然的空氣中含有負氧離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氣中,①一般居室內(nèi)約有25~450人,②公園有170~1000個,③城市街道有100~450個,④在海濱、瀑布、山林等旅游、療養(yǎng)勝地多達一兩萬個負氧離子。如果你所在的場所缺少負氧離子,時間久了就會頭痛、惡心和精神不安,還容易患病。森林和田野負氧離子比較多,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呼吸變得均勻,血壓下降,精力旺盛,還可以提高免疫力。負氧離子由此而得到了一個美稱:“空氣維生素”。
。11)人們曾經(jīng)這樣說,綠地草坪是“大地之肺”,還把森林譽為“綠色的衛(wèi)士”。可是,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和城市綠地覆蓋率還不大,需要大力展開植樹造林和種植草坪的活動。
。12)人人動手,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讓荒山變成花果山,讓城市成為“花城”。少年朋友們,你在祖國未來的綠化藍圖中將做些什么?
。ㄕ浴渡衿娴闹参锸澜纭罚
1、第(1)自然段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2、第(2)(3)(12)自然段的三個問句各有什么作用?
3、“植物又是大氣的天然‘滅菌器’!边@句話可作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處合適?為什么?
4、第(10)段中標有①——④的幾個句子的排列順序已打亂,正確的順序應是________,這樣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綠葉凈化空氣的?
6、人們把綠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7、請你設計一句“保護綠地”的公益廣告語。
答案 17、看云識天氣
學習過程
1、yíng yúnchèn bēng shà
2、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煙塵,霧氣,水)充滿;布滿;
指姿態(tài)多種多樣;
指事物經(jīng)常變化,沒有規(guī)律性。
3、 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4、 略
5、 找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cè)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效果:形象生動;舉例略
6、 略
7、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臨。
天上掃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東云長,有雨不過晌。早晨云擋壩,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曬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達標檢測
(一)積累與運用。
1、(1)lín(2)luán(3)shà(4)báo(5)mí(6)hú 2、(1)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2)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tài)一樣輕巧優(yōu)美。(3)本文顯然成群的高積云排列的很有規(guī)律,相互之間很和諧。3、是本段的總起句(中心句),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來展示云的“姿態(tài)萬千”,主要用了對比的修辭和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出了云的“變化無!薄#▽懗鼍唧w的語句也可以)
。ǘ┱n內(nèi)閱讀
1、①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②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2、是過渡句,同時也是本段的中心句。3、結(jié)構(gòu)上是總分:第一句總說可以從云的光彩來識別天氣,下文就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即暈、華、虹、霞與天氣的關系分別作了簡要說明。4、(1)“可能”表示對后面的情況的推測,不是很肯定,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2)“常!笔侵赋霈F(xiàn)這種情形的機會很多,但特殊情況除外,同樣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5、因為諺語是群眾通過觀察和實踐總結(jié)經(jīng)驗的結(jié)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諺語來說明知識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ㄈ┩卣归喿x。
1、描寫;激發(fā)讀者興趣,引出下文說明的對象。2、第(2)(3)段的問句起過渡作用;第(12)段的問句提出問題,總結(jié)全文,引人深思。3、第⑧段的開頭。因為第⑧段中內(nèi)容支撐該句內(nèi)容,說明植物在滅菌方面的作用。4、①③②④;這個順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綠色植物對人類生存的重要作用5、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①綠葉能吸收工業(yè)廢氣;②綠葉能殺滅病菌;③綠葉能接收、吸附、過濾空氣中的塵埃。6、因為“肺”的作用要進行呼吸,而綠色植物每天能吸進大量的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體必需的氧氣,所以把綠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7、示例:“綠色是生命之源”等
《看云識天氣》教案2
一、教學目的:
1、學習并啟發(fā)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二、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xiàn)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三、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xiàn)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五、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并朗讀課文補充資料:“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ǘ┱w感知:
云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钡,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
試著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是:
“往往”、“常!眱蓚副詞起什么作用?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ㄈ┱n文研討
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列表:
云的種類
形狀
位置
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jù)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云交云,雨淋淋”“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臨”“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烏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太陽現(xiàn)一現(xiàn),三天不見面”“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云吃霧下,霧吃云晴”
試著用科學現(xiàn)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guī)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六、總結(jié)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云識天氣嗎?
七、布置作業(yè):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yè)本
八、教學反思:
云和天氣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其科學知識是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學性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而不是純科學的學習,可在提問的方式上多樣化,用文學的形象化充實科學的東西,這樣駕馭語文教材的能力會提高的更快,除了學生的興趣的培養(yǎng)外,也不應忘了對其表達能力的提高。
《看云識天氣》教案3
教學目的
1.了解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
2.體會本文生動形象的說明語言。
3.理解本文“總說——分說——總說”的結(jié)構(gòu)形式。
教學設想
1.安排一教時。
2.文章第二部分(2——6段),一層層具體說明云的形態(tài)、光彩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系,應為教學的重點。可以通過列表,有條件的可以通過放映有關云的彩色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
3.預習要求:
(1)認真看“閱讀提示”,把握本文學習的兩個重點。
。2)掌握課文注釋中的字、詞語(會讀、會解釋)。
。3)朗讀課文,注明段的序號。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解題
問:從課題看,本文說明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云和天氣的關系即通過觀察天空中各種云來識別陰晴風雨。
(二)朗讀課文(檢查讀音和語句停頓)
。ㄈ┱、正率和解詞
巒山(與“戀”區(qū)別)霎(與“剎”區(qū)別)盈縷(注意漢語拼音規(guī)則)暈(還有一個音,朦朧連綿不斷(注意加點字寫法》
解釋詞語:
姿態(tài)萬千 點綴 一霎間 預兆 輕盈 彌漫
。ㄋ模┙y(tǒng)觀全文,了解結(jié)構(gòu)
提示:聯(lián)系前面課文,《蘇州園林》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jié)構(gòu);《我國的氣候》是“先分說后總說”的結(jié)構(gòu)。思考這一課是怎樣的結(jié)構(gòu)形式。
學生發(fā)言,歸納:
本文是“總說——分說——總說”的結(jié)構(gòu)。
將課文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識天氣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問:課文第一段是怎樣的結(jié)構(gòu)形式?
學生發(fā)言,歸納。
“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
“姿態(tài)萬千”總說云的形態(tài);
“變化無!笨傉f云的特征。
中間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tài)之多,扣“萬千”;省略號后,“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緊扣“變化無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看云識天氣”,引出全文的中心。
問:從第一段,看本文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你可以舉哪些例?
學生先自讀,再發(fā)言,歸納。
(l)為了具體寫“姿態(tài)萬千”,用了八個比喻。結(jié)合課后練習二,說明這些描寫準確而生動,不僅形象具體,而且有動態(tài)特點。
為了具體寫“變化無!。作者用“有時……美麗”,“有時……陰森”,“剛才……陽光燦爛,一霎間……大雨傾盆?進行對比。
。2)用詞非常準確、生動。
例:各種云運動時有不同的特征,有的“飄”在空中,有的整齊地“排列”著,有的“來來去去”,有的滿滿地“蓋”住了天空;寫天氣變化用“點綴”、“籠罩”;“陽光燦爛”“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用“招牌”作比,也非常準確。
。ㄎ澹┲攸c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問:第2段上下文有何關系?起什么作用?
學生發(fā)言,歸納。
“薄云”“晴朗”;“低而厚密的云層”“陰雨風雪”——承上說明“云的各種形態(tài)”,啟下引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第3.4、5、6段。
思考這部分的結(jié)構(gòu)層次。
同學討論,明確。
分為兩層:第一層(第3—5段)說明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的關系;第H層(第6段),說明光彩現(xiàn)象和天氣的關系。
按課后練習一的要求,邊看課文,邊境表?梢匝a充每一類云的“位置”一欄。
┌───────────┬─────┬────────────────┐
│云種類│ 云的形狀 │位置 │天氣的情況 │
├───┬───────┼─────┼────────────────┤
│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 │最高 │陽光可以透過它照到地面,天氣晴朗│
├───┼───────┼─────┼────────────────┤
│卷積云│像粼波 │很高 │它不會帶來雨雪 │
├───┼───────┼─────┼────────────────┤
│ 積云 │像棉花團 │20xx米左右│在天空映著溫和的陽光 │
├───┼───────┼─────┼────────────────┤
│高積云│像羊群 │20xx米左右│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空天晴 │
├───┼───────┼─────┼────────────────┤
│卷層云│仿佛白色調(diào)幕 │高 │它向前推進,天氣將轉(zhuǎn)陰 │
├───┼───────┼─────┼────────────────┤
│高層云│像毛玻璃 │低 │它預示將要下雨或下雪 │
├───┼───────┼┼─────┼────────────────┤
│雨層云│布滿天空 │更低 │雨雪就開始下降 │
├───┼───────┼─────┼────────────────┤
│積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更低 │馬上就會下暴雨 │
└───┴───────┴─────┴────────────────┘
由上面云的位置、厚薄和天氣的關系與第2段是相照應的!跋笳鳌薄邦A兆”用詞準確。
問:如何說明這部分說明語言的生動、形象?
同學從課文中找出例句,歸納。
。1)運用貼切的比喻:
“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像棉花團似的白云”比喻積云的形態(tài)特征;
寫卷云聚集成卷層云時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作比喻。
。2)運用擬人的手法:
寫卷層云變成高層云時,用“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寫高層云變成雨層云時,用“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
。3)用描寫的語句:
“陽光透過云層……依然很清晰”,寫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等詞語寫由積云到積雨云;“云底變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潰”、“烏云彌漫”描繪“積雨云”的發(fā)展變化。
(4)用詞準確:
問:寫“積云”變化為“積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時間的詞,找出來,說說它們的作用。迅速、不一會、頃刻、馬上……說明變化速度之快,用詞又不雷同。
默讀第6段課文。
提示:本段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是過渡句、也是中心句。邊讀課文,邊填表。
┌──┬───────────────┬────┬────────────┐
│光名│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光彩│天氣征兆│ │ │
├──┼───────────────┼────┼────────────┤
│ 暈 │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
├──┼───────────────┼────┼────────────┤
│華 │產(chǎn)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zhuǎn)晴 │
│ │ │ │華環(huán)由大變小,轉(zhuǎn)陰雨一 │
├──┼───────────────┼────┼────────────┤
│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 │
├──┼───────────────┼────┼────────────┤
│ 露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
問:這段沒有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沒有細致的描繪,怎樣使語言鮮明生動的?
學生討論,明確。
引用了諺語,簡短、通俗、鮮明、生動。
最后讀第7段課文,說說每句話寫了什么,怎樣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學生回答,歸納。
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局限性;還要依靠天氣預報。——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示:最后兩句話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密性,它與前文中的“往往”、“常!薄ⅰ坝袝r’等詞是相照應的,表明使用詞語的準確性。
《看云識天氣》教案4
教學目標:
1、積累豐富的詞匯,摘抄文中的生動活潑的句子。
2、把握課文內(nèi)容,了解云和天氣之間的關系,了解怎樣看云識天氣。
3、體會文章在寫作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特點。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和習慣。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是否關心天氣變化?(比如我們明天要開運動會了,我們就會關心么,還有明天要出門,去旅游,去出差……我沒也會關心么,正所謂“進門看臉色,出門看天色”嘛。今天我就要來學習一篇跟天氣有關的課文——《看云識天氣》。
二、理解課文
1、解題:標題中“看”可以理解為“觀察”的意思,“識”可理解為“識別、推測”的意思。文章標題即點明了要介紹的.事理。
2、主體(具體地更詳細地觀察云的特點與天氣的關系,我們就要學習課文中的知識了。)
晴天云簡表
云名
云的形態(tài)變化
高度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xiàn),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 000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云名
變化過程
形狀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晴轉(zhuǎn)陰
高層云
卷云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厚
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烏云密布天空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
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chǎn)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zhuǎn)晴;由大變小,轉(zhuǎn)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課堂小結(jié):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不但要了解有關云的知識,學會通過觀察云來識別天氣,而且還要知道用科學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觀察自然,了解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就會有我們?nèi)祟惷篮玫拿魈臁?/p>
課后作業(yè)
收集其他與天氣有關的諺語,在此基礎上寫一篇《身邊的“天氣預報員” 》為題寫一篇小科學作品。
《看云識天氣》教案5
教學建議
一、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第一部分(開頭),總說云的形態(tài)變化,說明為什么看云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小節(jié)),講怎樣,是課文的主體。
第三部分(結(jié)尾),說明觀測天氣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意義和應注意的問題。
二、語言特點
寓準確于生動中,是這篇說明文的特點。
準確,是說明語言的基本要求。如課文結(jié)尾指出:天氣變化異常復雜,自然有一定限度,與此同時,又指出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這兩句話就嚴密地照應到前文多處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時一般可能等一類用語,把的事理,作了限制,這也是一種準確的表達。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說明看云可以識別天氣。因為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雨的云;又從云的形態(tài)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說到云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在說明中,從現(xiàn)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zhì):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zhì)。
云的種類很多,但說明層次不亂。這里有一個選取說明角度安排說明順序的問題。也就是說,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后說什么,才有助于把的事理說清楚。
最后畫龍點睛,說明的目的。
三、語言的準確性
說明文的語言最基本的特點是準確。這是由它自身的特點決定的。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成因、功能、發(fā)展過程以及內(nèi)部規(guī)律和內(nèi)部聯(lián)系的一種實用文體,目的在于向人們介紹知識。因此,說明文必須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質(zhì),才能給人以正確的、科學的知識。在《》一文結(jié)尾指出:天氣變化異常復雜,有一定限度,與此同時,又指出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科學的天氣預報。這兩句話就嚴密地照應到前文多處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時一般可能等一類用語,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準確表達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l.理解恰當?shù)谋扔鲗φf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復習分類說明的方法。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ǘ┠芰δ繕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二、學習建議
1.抓住云與天氣的關系這一中心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2.體會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學習幾種修辭手法,進而領會
這種說明文的特點。
3.了解幾種主要的說明方法的作用。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難點: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這部分,由于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學生一時難于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
解決辦法:
1.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制表的方法,并結(jié)合講解,從而使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云層、光彩的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系,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2.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云與天氣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3.講講、讀讀、寫寫、練練相結(jié)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說的比賽,其中還可以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聽音樂,描述可能出現(xiàn)的畫面。
3.分小組討論,進行制表。
4.搜集有關識別天氣的諺語,班上交流,并建立一個小天氣預報站。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云密布,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當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么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云、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云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云和天氣關系的課文《》。
。ǎ┟鞔_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理清如何。
3.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ǘ┱w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云的形態(tài)、變化及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同天氣的關系,說明了怎樣。
。ㄈ┙虒W過程
1.復習提問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說明什么的文章?
說明云和天氣關系的文章。
(2)從題目上看,你還能讀出什么來?
體裁說明文,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2.讀課文,第1段老師范讀,第2段全班女生齊讀,第3、4兩段分別由兩名女同學朗讀,第5段、第6段分別由兩名男生朗讀,第7段全班男生齊讀。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為什么可以。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tài)變化,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的意義和局限性。
4.這樣分段,體現(xiàn)了什么說明順序?
邏輯順序(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
5.閱讀第1段,回答下面各題。
(l)這段的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總分總)
(2)如何分層?
第一句是第一層,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中間是第二層。
(3)第一段中哪些內(nèi)容照應姿態(tài)萬千,哪些內(nèi)容照應變化無常?
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這些內(nèi)容與姿態(tài)萬千相照應。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這些內(nèi)容與變化無常相照應。
6.分組討論制表,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第一組閱讀第3段,討論并制出晴天云彩簡表;第二組閱讀第4、5段,討論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第三組閱讀第6段,討論并制出云彩識天氣簡表。
晴天云彩簡表
名稱
形態(tài)變化
位置
厚度
天氣征兆
卷云
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xiàn),傍晚漸漸消散
兩千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潔白的羊群,成群的扁球狀排列
兩千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名稱
形狀變化過程
位置
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著,仿佛蒙上白色的綢幕,卷云慢慢向前推進
高
晴轉(zhuǎn)陰
高層云
卷層云越來越低,越來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低更厚,暗灰色云塊布滿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的云山,烏云密布
更低
雷雨冰雹
云彩識天氣簡表
光名
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
色彩
天氣征兆
暈
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華
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xiàn)在高積云的邊緣
里紫外紅
華環(huán)小到大晴
華環(huán)大到小陰雨
虹
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出現(xiàn)在早、晚,太陽照紅云層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7.同學交流如何。
8.由多媒體演示云和天氣的變化,并伴隨音樂,同學們看著畫面進行復述。
9.再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這些云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說明方法是分類別、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句子有:
。╨)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著云著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四)總結(jié)、擴展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說明春云可以識天氣。因為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雨的云,又從云的形態(tài)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說到云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在說明中,從現(xiàn)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zhì)。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zhì)。云的種類很多,但說明層次不亂,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后說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識天氣的事理說清楚。最后畫龍點睛,說明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擬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閱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組擬題,互作答案。
結(jié)尾總結(jié)全文、點題,同時說明了的局限性。
。ㄎ澹┎贾米鳂I(yè)
在課外,練習。試著根據(jù)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jié)果寫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
八、隨堂練習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俳鼛啄陙,有關酸雨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酸雨對我國的影響愈來愈大,作為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
、谑裁词撬嵊昴?它對我們?nèi)祟愑心男┪:?我們(nèi)绾蝸砬宄奈:δ兀?/p>
③酸雨是指因大氣污染而產(chǎn)生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霧露等。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稀硫酸和稀硝酸,另外還有有機酸。酸雨的形成雖然有諸多復雜因素,但根源在于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礦物燃料而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這些物質(zhì)進入大氣對流層后,經(jīng)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過程,在暖濕靜風等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局部地區(qū)大氣中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富集,在水汽凝結(jié)過程中溶于水而形成硫酸、亞硫酸或硝酸、亞硝酸,然后隨雨降落,形成酸雨。
、芩嵊杲o森林、土壤、湖泊、農(nóng)作物等帶來巨大危害,更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嚴重威脅,是當今世界三大環(huán)境災害之一,被人們稱為空中殺手。
、菟嵊昶茐闹参餁饪,使植物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導致林木的大面積死亡。歐洲、北美、亞洲等大面積的森林受到酸雨的危害;我國四川、重慶、貴州等省市每年都有大面積林木受酸雨危害枯萎或死亡,江蘇、浙江等省森林受害面積達128萬多公頃,每年林材損失達6億元,生態(tài)效益損失更高達54億元。
⑥酸雨破壞土壤結(jié)構(gòu),中和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使土壤貧瘠化,造成農(nóng)作物減產(chǎn),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危害極大。
⑦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質(zhì)酸化,使魚蝦等水生物難以生存。西歐、美國、加拿大等地的許多湖泊正變成生物難以生存的死湖。
、嗨嵊陮ξ奈、古建筑的破壞程度令人吃驚。世界上許多千古不朽的建筑物、雕像等,被酸雨腐蝕得千瘡百孔、面目全非。像希臘的雅典女神、意大利科洛西姆斗獸場、我國北京故宮的漢白玉雕、盧溝橋上的石獅等等,數(shù)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遺跡,在數(shù)十年間成了酸雨的犧牲品。
、崴嵊旮鼤䥽乐匚:θ祟惖慕】?茖W家們測算,由于受酸雨的影響,地下水中的鋁、銅、鋅、鎘等金屬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幾十倍,人類在飲用這種水后,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毒害。含酸的空氣也使多種呼吸道疾病增加。例如,巴西的庫巴坦布有20%的居民因受酸雨毒害而患有哮喘、支氣管炎和鼻炎,其中5歲以下兒童患病率高達38%。
、夥乐嗡嵊晔紫纫刂贫趸蚝桶毖趸锏呐欧,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目前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能源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應盡快改變我國對能源利用的傳統(tǒng)方式,加快對煤炭液化、氣化等技術的研究及生產(chǎn)步伐,加強二氧化硫的排放管理;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環(huán)保投入,治理酸雨污染,防止酸雨擴大;加快能源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步伐,開發(fā)低污染新能源,特別是在水能豐富而酸雨危害嚴重的西南地區(qū)加快水能的開發(fā)
⑾1998年初我國提出向酸雨宣戰(zhàn),經(jīng)過兩年的集中治理,一些污染重災區(qū)如重慶、沈陽等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有了明顯好轉(zhuǎn)。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積極行動,共同努力,我們一定會扼殺這個來自空中的殺手,我們的夭空會更藍。
1.請結(jié)合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千瘡百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犧牲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___________。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它的特點。
3.本文采用________順序來說明。
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各舉一例。
5.第⑨自然段介紹________________。作者從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方面說明。
6.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第二課時
課前活動:上課前,帶著學生觀察天空中的云,展開想像,從顏色、形狀、厚度、高度等方面描繪云,并寫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
導入 新課
。ㄅ錁防收b第1自然段,同學們聽)
同學們,你們聽完后有什么感覺?(生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使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jié)合的寫法。)對,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多種修辭方法相結(jié)合使用的作用。
。ㄒ唬┟鞔_目標
1.理解恰當?shù)谋扔鲗φf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引用、擬人、排比、對比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說明的知識
。ǘ┱w感知
寓準確于生動中,是這篇說明文的特點,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方法,分別說明云的形態(tài)與天氣的關系等,同時還用了擬人、排比、引用、對比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
。ㄈ┙虒W過程
l.復習提問。
(1)說明云與天氣的關系時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答: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邏輯順序。
。2)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都是晴朗天氣的征兆;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都是陰雨風雪的征兆,光彩包括暈、華、虹、霞。這些是什么說明方法?
答: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3)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這一句是什么說明方法?
答: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4)天氣晴朗的云有什么特點?陰雨雪風的天氣,云有什么特點?
答:輕、高、薄;低、厚、密。
(5)第一段中,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哪個短語是總寫云的形態(tài)?哪個短語是總寫云的特征?
答: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姿態(tài)萬千總寫云的形態(tài),變化無?倢懺频奶卣。
。6)給下列字注音。
燚yí 霎shà 剎chà(那) 暈yùn(圈) 盈yíng
(7)解釋下列詞語。
巒:又小又尖的山或連著的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
輕盈:輕巧優(yōu)美。
姿態(tài)萬千:姿態(tài)多種多樣。
彌漫;布滿。
2.分析本文寓準確于生動的語言特點,研究討論以下問題。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么?舉例說明,說明文中運用比喻要注意什么?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識性,如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這就成了卷積云。這里的比喻分別說明了卷云和卷積云的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讀者理解,比如:還有的像峰巒,像剛川,像雄獅,像奔馬說明文中運用比喻要注意:喻體能夠準確地說明事物的特征和事理。
。2)比較下邊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動的地方,認準確生動的角度說說改動之處的優(yōu)點。
、俳M改動的地方有:山一峰巒,水一河川,棉花一雄獅,原句和修改句雖然都用了比喻,但就準確、生動而言,卻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廣泛,不及峰巒、河川的概念準確、形象具體,棉花、薄紗,有形而無生命,不及雄獅奔馬,具有動態(tài)特點,更能突出云彩的形象,更能生動。準確地寫出了云塊變幻、飄動的實況。
、诮M改動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見都躲藏了起來。修改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比原句既準確又生動形象。
、劢M原句和修改句意思雖然相同,語言則完全變了,修改句運用了比喻,把云比成招牌,使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更明確、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說明兩者有關系,但不能準確說明關系的性質(zhì)。
、苄薷木涓臍夂驗樘鞖,原句氣候用詞不準確,因為氣候一般是指較大地區(qū)里較長時間的氣候情況,天氣是指較小地區(qū)和較短時間內(nèi)大氣中發(fā)生的各種氣象變化。從天上掛的云能識別的是一天或數(shù)天較短時間的氣候情況,所以用天氣為宜。
3.本文之所以在語言上既準確又生動,主要是因為作者不斷地錘煉語言。在本文的編寫過程中,作者曾作過多次修改,那么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所描繪的云的句子,進行修改。
4.有感情地朗讀第5自然段。
分析:這段描摹了夏天積云形成積雨云的過程,就是雷雨冰雹形成的過程,在描摹天氣動態(tài)方面相當出色。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動詞(爭奇、變黑,崩塌、彌漫)。
5.生動的語言不僅是因為使用了比喻以及動態(tài)描摹事物,還有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的多種修辭的使用,在文中找出例子來體會作用。
。╨)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ū扔、排比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jié)奏感)。
。2)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
。▽Ρ,能使人們對事物獲得深刻的認識和鮮明的印象。)
(3)站得高的云,叫卷云。這時的卷層云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云了。
。〝M人,使被說明的對象具體生動形象。)
。4)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Ρ取⒁,引用諺語可簡潔、通俗地說明有關問題。)
6.準確的說明語言。在本文中,作者準確地使用了表示時間、范圍等副詞,在文中找出例子并分析。
。╨)積雨云越長越高,云底慢慢變黑,云峰漸漸模糊,不一會兒,整座云山崩塌了,烏云彌漫著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
(2)但是,天氣變化異常復雜,春云識天氣有一定的限度。
。3)出現(xiàn)了高層云,往往幾個鐘頭內(nèi)便下雨或者下雪。
。4)卷云和卷積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
以上加點的詞表明天氣的陰晴變化雖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但又不是絕對的。
。ㄋ模┛偨Y(jié)、擴展
本文使用了邏輯順序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楚,開頭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接著再詳細說明怎樣,這一部分采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依次寫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這些象征天氣晴朗的云的位置、形態(tài)特點以及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依次說明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這些陰雨風雪預兆的形態(tài)特點以及與天氣變化的關系。然后就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暈、華、虹、霞與天氣的關系作了簡要的說明。文章結(jié)尾,說明了的目的及局限性。強調(diào)依靠科學的天氣預報的重要性。文章不僅通過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和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jié)合的描摹來體現(xiàn)生動具體形象,還借助于詞語的錘煉,表示時間、范圍的副詞來體現(xiàn)準確性,寓準確于生動之中,這些都是我們在寫作中應該借鑒的。
。ㄎ澹┎贾米鳂I(yè)
課后練習一、二題。
答案:一、略
二、1.修辭方法有:比喻、排比、對比。比喻的作用是使說明對象具體生動形象;排比的作用是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jié)奏感;對比的作用是能使人們對事物獲得深刻的認識和鮮明印象。
2.出現(xiàn)、凸起、爭奇、聳入、崩塌、彌漫、下等,這些動詞準確地描摹出夏天積云形成積雨云的過程,也是雷雨冰雹形成的過程,這一系列動態(tài)描寫相當出色。
3.從你自己喜愛的工藝品中挑出一個有趣的來,用平實的語言說明它的功能或者操作方法,用生動的語言說明它的有趣,在班上作交流、比賽。
《看云識天氣》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ǘ┠芰δ繕耍
1.學習并啟發(fā)學生運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ㄈ┑掠繕耍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總分結(jié)構(gòu)順序及分類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xiàn)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課文類型:講讀課
教法設計:
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jié),激發(fā)豐富的聯(lián)想,鼓勵說出更有創(chuàng)意的理解。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列圖表,明確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出示小黑板、檢查字詞預習情況。
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三、討論全文結(jié)構(gòu)。
四、著重研究一、二部分層次及語言特色。
。ㄒ唬┲v讀第一自然段
1.朗讀首句提問什么叫“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保
2.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保
3.朗讀指出修辭手法?
4.這一節(jié)按什么順序?qū)懙模?/p>
。ǘ┓治龅诙匀欢。
1.朗讀并背誦指出概括說明作用。
2.往往”、“常!眱蓚副詞起什么作用
。ㄈ┰敿氀芯扛鞣N云同天氣的關系。
1.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形狀、位置、厚度怎樣,是什么樣天氣?
2.雨天的“招牌”呢?三種云的特點、高度、厚度、顏色在怎樣變化?
3.“改名換姓”、“躲藏”是什么修辭手法?
4.從積云到積雨云,則是夏天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變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歸納與第二節(jié)關系。
(四)討論如何根據(jù)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1.云上有哪幾種光彩?(暈、華、虹、霞)
2.這些光彩特征怎樣?預示著什么天氣?
3.引用諺語有什么作用?
五、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guī)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六、總結(jié)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八、板書設計:
看云識天氣
。ㄓ^察) (推測) (天氣的變化)
總說:看云可以識天氣。[總—分—總] [現(xiàn)象]
條理清楚 高、輕、薄 層次分明 形態(tài) 分類)
分說:怎樣看云識天氣。 低、密、厚 (先總后分)
。ǚ诸悾 光彩:暈、華、虹、霞 [本質(zhì)]
總說:意義與局限。
用詞準確 往往、常常
科學嚴密 一般、可能、漸漸等
語言通俗 像.....像.....;剛才-----一霎時------;“招牌”;改名換姓
生動有趣 比喻、排比、對比、擬人;諺語
九、教學后記:
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和積累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看云識天氣》教案7
○教學目標
、 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內(nèi)容。
、 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 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 培養(yǎng)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內(nèi)容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云,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為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內(nèi)容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由說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云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xiàn)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zhì)。如: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zhì)。說明層次清晰,將看云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后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教學設計
精心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② 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③ 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a. 你觀察了天空中的云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b. 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云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 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看云識天氣
感知內(nèi)容
、 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 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 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并小組討論。
問題組:
a.全文主要說了什么內(nèi)容?請簡要概括。
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為幾部分?
學生討論后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舅悸肥窍瓤傉f云的作用,再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這其中有兩小層:云的形態(tài)變化和天氣的關系;云的光彩現(xiàn)象和天氣的關系)。最后是總說,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研讀賞析
、 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guī)律,即: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 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
a.共有幾種類型的.云?
b.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了?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jié),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jié)指導: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tài)可分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后,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氣的關系,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為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為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
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③合作探究
a. 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b. 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并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贊賞,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嗎?為什么?體現(xiàn)語言的準確性。
、芊答伣涣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
問題組: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內(nèi)容。
b.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c.第3自然段中總結(jié)四種薄云特點的一句話是什么?
d.根據(jù)課文舉例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單一例即可)。
e.舉例說明看云識天氣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小結(jié):
a.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b.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c.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云;
d.雨層云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
e.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jié):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了解了看云可以識天氣的內(nèi)容,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延伸作業(yè)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xiàn)象。題目自擬。
點 評
此教案突出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反復閱讀中去感悟文章,并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鮮明地體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思想。本教案設計頗有新意,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熱愛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點突出,難易適度,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整個教學流程貼切自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課前的積累到課堂中對問題組的研討以及反饋回顧,始終處在積極的學習動態(tài)中,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梢哉f,本教案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應用說明文,是很好的課例。但是本課設計一課時內(nèi)容比較多,如果設計兩課時也是可行的。
《看云識天氣》教案8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
2.理清本課的結(jié)構(gòu)。
二、學習重難點:
同上
三、學習過程:
(呈現(xiàn)目標——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鞏固拓展——總結(jié)評價)
四、學習方法: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
五、時間分配:自主學習分鐘交流研討分鐘,展示分鐘,點撥:分鐘
六、學習內(nèi)容:
(一)預習導學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預(zho)輕xxx (yng) (lng)紗(ln)波
崩(tā)點xxx (zhu)
2、寫出下列加點字詞的拼音
峰巒( )彌漫( )月暈( )霎間( )勻稱( )弧形( )
3、解釋加點詞
(1)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招牌: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預兆:
4.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xxxxxxx、列數(shù)據(jù)、 、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xxxxxx摹狀貌等。寫說明文要根據(jù)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
(二)課堂研討
5.指出下面句子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1)卷云絲絲縷縷地漂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菱紗。( )
(2)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 )
(3)積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云。( )
(4)夏天,雨天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
6.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jīng)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7.畫出本文的'框架。
【課外擷英】
本文使用了邏輯順序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楚,開頭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接著再詳細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這一部分采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依次寫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這些象征天氣晴朗的云的位置、形態(tài)特點以及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依次說明。文章結(jié)尾,說明了看云識天氣的'目的及局限性,強調(diào)依靠科學的天氣預報的重要性。文章不僅通過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和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jié)合的描摹來體現(xiàn)生動具體的形象,還借助于詞語的錘煉,表示時間、范圍的副詞來體現(xiàn)準確性,寓準確于生動之中,這些都是我們在寫作中應該借鑒的。
氣象諺語
“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
“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 “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
“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云吃霧下,霧吃云晴”;
“山戴帽,大雨到”;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烏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看云識天氣》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層次美、語言美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教學難點:
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難于區(qū)分
教學設想:
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并利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操作:
一、第一個教學板塊:導入,檢查預習(3分鐘)
1、導入:同學們,昨天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么,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xiàn)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游季節(jié),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為了避免被雨水淋濕的尷尬,你該怎么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云識天氣(板書課題),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2、點出常用雅詞和諺語:
二、字雅詞: 峰巒 招牌 點綴 預兆 輕盈 綾紗 鱗波 崩塌 彌漫 征兆
四字雅詞:姿態(tài)萬千 變化無常 白云朵朵 陽光燦爛 烏云密布 大雨傾盆 絲絲縷縷 朦朧不清 密密層層 連綿不斷 群峰爭奇 聳入天頂
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朗讀,整體感知(15分鐘)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采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云和光彩?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并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 (粗略板書)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演讀,理清層次(10分鐘)
1、明確任務:請大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
、俪浞掷妹鑼懺撇实恼Z言材料;
、谧寗e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guī)砬缋实奶鞖!?/p>
2、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在書上作記號
3、學生發(fā)言,先各自預演,后課堂交流。(邊演邊完善板書)
4、小結(jié):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云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說讀,品味語言(15分鐘)
1、讀第一段,(分兩種讀法導讀)用一個字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美)
2、語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是使用了優(yōu)美的詞語,有的是使用了某種表達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謀篇的'形式。這篇文章有很多美點,小到一個詞語、句子,大到幾個段落,可謂俯拾皆是。下面請大家用“美在……,因為……”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說一句評論式的話。怎么說呢?像這么說:如:
本文的語言美在“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币驗樗\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六、第五個教學板塊:尋讀,課外延升(2分鐘)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xiàn)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
3、學生收尋并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看云識天氣》教案10
〖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艈卧獌(nèi)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云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后,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nèi)容組成。
、茊卧虒W目標:
情感態(tài)度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知識和能力目標: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搜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墙虒W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本單元教材的處理方面,教參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僮⒁饧骖櫲齻維度,注意滲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诘捏w,強調(diào)綜合,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
、鄄灰验喿x課上成地理課、生物課或其他科學課;
、芏嘁杂懻撜n或探究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目的是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⑤加強課外語文實踐(包括閱讀),開展科學活動;
、藜訌娬Z言積累,讓學生每人備一本“摘抄本”,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
2、《看云識天氣》教材分析:
、艃(nèi)容分析:《看云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云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shù)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平滩牡奶幚恚哼@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nèi)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并不強調(diào)文體的學習,強調(diào)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nèi)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復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課時劃分〗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2、學習課文語言準確的特點,復習說明方法,了解本文寫作特點。
第一課時教學重難點:
1、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學情分析〗
朗讀能力方面方言較重,對語文學習來說是一大障礙,對課文的整體把握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盡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小組學習和自學相結(jié)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看云識天氣》教案11
一、文本分析
本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本文的內(nèi)容是:介紹看云識天氣的方法,分別從看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來介紹。本文的特點是:說明對象準確,抓住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的不同特征介紹天氣變化;說明順序清晰,先寫云的姿態(tài),后寫云的光彩;說明方法得當,“像峰巒”等打比方、分類別、引用等用得恰到好處;說明語言嚴密,“往往”等講究邏輯性。
二、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圍繞看云識天氣這個說明對象,按照恰當?shù)恼f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來說明的寫法,提高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初一學生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對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對看云識天氣的科學原理已經(jīng)有基本的認識和體會。學生需要采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法、探究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目標闡述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本文說明內(nèi)容和特點;
。2)能解釋本文說明方法和效果。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學習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運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云的姿態(tài)美和光彩美;
。2)能體會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
。ǘ┙虒W重點
能說出本文說明內(nèi)容和特點。
。ㄈ┙虒W難點
能說出本文說明內(nèi)容和特點。(與前面相同)
。ㄋ模┙虒W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點撥法等服從于學生學習需要的方法。
四、過程設計
。ㄒ唬┘ぐl(fā)興趣,導入“云彩”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大自然陰晴風雨的變幻真的難以預測、無跡可尋嗎?人們在生活中都靠著哪些自然現(xiàn)象來識別天氣變化的呢?其實,天上的云彩就像是天氣的“招牌”,解讀著大自然的秘密。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學習如何“看云識天氣”。
。ㄔO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自然引出課題。)
。ǘ┨轿鰞(nèi)容,初識“云象”
首先,獨立探究。學生自主誦讀全文,誦讀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有聲朗讀,也可以無聲默讀。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概括,要求從粗略到細致。可以先用一句話,再用二句話,最后用多句話概括,并盡可能借助文中的原話。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為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后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范圍內(nèi)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fā)言。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jù)課堂實際回答作調(diào)整)——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看云識天氣;用兩句話概括是:看云的姿態(tài)識天氣,看云的光彩識天氣;用多句話概括時,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把課文中“云的名稱”和“天氣的特征”找出,并完成填寫。
。ㄔO計意圖:通過非指示性引導,提高學生概括說明文說明對象的能力。)
(三)解析順序,理清“云脈”
首先,獨立探究。教師先介紹說明文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讓學生自主概括,在備用紙上寫下自己的答案。之后深入學習,讓學生再讀課文,概括出各段之間的關系,最后參照示例,用直觀的方式標示出來。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為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后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范圍內(nèi)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fā)言。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jù)課堂實際回答作調(diào)整)——
本文是邏輯順序。課文一至五段寫云的姿態(tài),第六段寫云的光彩,第七段有一個總結(jié)。
。ㄔO計意圖:提高學生概括說明文說明順序的能力。)
(四)分析方法,細探“云圖”
首先,獨立探究。讓每人概括說明方法及具體表現(xiàn),并說說表達效果。在備用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之后深入學習,讓學生仿照課文第一段創(chuàng)新運用比喻手法,題目是“河對岸的霓虹燈亮了,遠遠望去,……”。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為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后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范圍內(nèi)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fā)言。全班同學互相評判,形成班級最佳答案。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jù)課堂實際回答作調(diào)整)——
第一個問題:本文的說明方法有打比方、分類別、引用三種。“打比方”集中出現(xiàn)在第1段,把云的不同姿態(tài)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達效果是生動形象,活潑有趣!胺诸悇e”集中在主題部分,把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分成多種類別;表達效果一是條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許多民間諺語;表達效果是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且增長了讀者的知識。
第二個問題:像彩帶,像珠簾,像游龍,像飛梭;像閃耀的群星,像柔和的焰火,像仙女的裙帶,像天宮的彩橋。
。ㄔO計意圖:提高學生通過文章中具體語言分析說明方法的能力。)
(五)賞析語言,品味“云景”
首先,獨立探究。讓每人找出文本中修飾性的詞語和補充性的句子,并用詞語準確概括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在備用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為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后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范圍內(nèi)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fā)言。全班同學互相評判,形成班級最佳答案。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jù)課堂實際回答作調(diào)整)——
在句中加入一些詞語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保谌沃杏小耙话恪、“!薄ⅰ岸肌,第4段中有“漸漸”、“慢慢地”、“往往”,第6段中有“大多”、“可能”、“!保7段中有“重要”、“反復”。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如第7段最后兩句:“但是,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庇纱丝梢姡f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和嚴密。
。ㄔO計意圖:提高學生品味說明文語言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總結(jié)“云情”
下課前,每人用一句話總結(jié)自己的學習收獲。先在學習紙上寫下來。要求:總結(jié)收獲準確、全面,總結(jié)啟示深刻、獨到。時間:2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自主發(fā)言三四人,邊說邊自評互評。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總結(jié)——
說明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是自主閱讀和自主概括。先學習它說明了什么,即說明對象;再概括它怎樣說明,即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
。ㄔO計意圖:讓學生總結(jié)課文內(nèi)容,延伸閱讀,不斷提高自己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看云識天氣》教案12
【教材分析和處理】
【內(nèi)容分析】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有利于開拓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說明文,內(nèi)容上與實際生活能夠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云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shù)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說明文的內(nèi)容上的科學性,結(jié)構(gòu)上的條理性和語言上的準確性都體現(xiàn)出來了,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教材的處理】
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做為教學內(nèi)容來看,切入點很多,過去通常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和說明方法,但從新教材看,第一二冊并不強調(diào)文體的學習,強調(diào)的是練習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學時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體,顯然課文作為教材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在教材處理內(nèi)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教學目標】
。、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3、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領會運用這種修辭方法的好處。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薄⒕毩暱焖匍喿x,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2、豐富科學知識,提高搜集篩選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
。、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病⑸鷦、形象的說明語言。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利用電腦導入新課,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聆聽美妙的音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導入新課。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導入的:
同學們,大家每天晚上都看天氣預報嗎?誰知道今天的天氣如何?我們現(xiàn)在可以通過天氣預報知道天氣情況,可是在科學技術不發(fā)達的時代,人們要想知道天氣情況怎么辦呢?
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jié)出一套經(jīng)驗,根據(jù)天上的云彩判斷天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與天氣有關的知識短文《看云識天氣》。
(設計意圖: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欲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獲取天氣預報這一信息的渠道是廣泛的,包括電視、電話、手機短信、經(jīng)驗判斷等方面,要注意從多方面搜集信息。
二、檢查預習情況、交流提綱內(nèi)容
對課前下發(fā)的預習提綱進行檢查。預習提綱應該有的放矢,尤其是兩個表格的概括應用好。讓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研讀課文,了解文本。老師不要講太多,主要通過學生的讀書、小組之間的討論和教師的答疑來完成。
研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文章的總括句、過渡句等以及說明文結(jié)構(gòu)的條理性和層次性此環(huán)節(jié)解決。
三、朗讀課文,讀出美感
找出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反復朗讀,并說出美在哪里。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讓學生把握生動形象的語言并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通過練習體會課文用詞準確,說明事物生動形象的特點,指導學生課后摘錄,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四、統(tǒng)觀全文,了解主要說明方法
師生共同交流。老師可以出示文中主要說明方法的名稱和特征,讓學生對號入座,初步掌握幾種主要說明方法的使用和作用。
五、學生質(zhì)疑
留給學生質(zhì)疑的時間,先由其他學生給予解答,不完整的地方由教師點撥補充。
六、總結(jié)課文
先由學生自己說一說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知識,師再小結(jié)。
七、課堂練習(電腦展示)
通過練習題,檢查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對教學效果進行及時反饋。
八、布置作業(yè)
1、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查找有關資料或請教家里人及有經(jīng)驗的人),并解釋說明。
。病⒃谡n外,練習看云識天氣。試著根據(jù)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jié)果寫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看誰預報得最準確。
這些作業(yè),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激發(fā)學生觀察生活、了解自然的興趣。
《看云識天氣》教案13
一、結(jié)構(gòu)內(nèi)容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語文教案-看云識天氣。
第一部分(開頭),總說云的形態(tài)變化,說明為什么看云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小節(jié)),講怎樣看云識天氣,是課文的主體。
第三部分(結(jié)尾),說明觀測天氣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意義和應注意的問題。
二、語言特點
寓準確于生動中,是這篇說明文的特點。
準確,是說明語言的基本要求。如課文結(jié)尾指出:“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自然有一定限度”,與此同時,又指出“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边@兩句話就嚴密地照應到前文多處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時”“一般”“可能”等一類用語,把“看云識天氣”的事理,作了限制,這也是一種準確的表達。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說明看云可以識別天氣。因為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雨的云;又從云的形態(tài)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說到云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在說明中,從現(xiàn)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zhì):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zhì)。
云的種類很多,但說明層次不亂。這里有一個選取說明角度安排說明順序的問題。也就是說,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后說什么,才有助于把“看云識天氣”的事理說清楚。
最后畫龍點睛,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三、語言的準確性
說明文的語言最基本的特點是準確。這是由它自身的特點決定的。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性質(zhì)、特點、成因、功能、發(fā)展過程以及內(nèi)部規(guī)律和內(nèi)部聯(lián)系的一種實用文體,目的`在于向人們介紹知識。因此,說明文必須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質(zhì),才能給人以正確的、科學的知識。在《看云識天氣》一文結(jié)尾指出:“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有一定限度”,與此同時,又指出“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科學的天氣預報。”這兩句話就嚴密地照應到前文多處使用的“往往”“常!薄坝袝r”“一般”“可能”等一類用語,把“看云識天氣”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準確表達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看云識天氣》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結(jié)構(gòu)。
。3)理解并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養(yǎng)成留心觀察自然的習慣。
。5)引導學生課后參加“看云識天氣”和搜集整理氣象諺語的實踐活動。
二、教學實錄
片斷一:課文一段研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不看課文認真聽,可閉眼想象云的各種姿態(tài)。
2、請同學復述一下云的各種姿態(tài)。
3、討論:
師提問:這一段描寫主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答:比喻、排比。
師肯定:對,本段描寫了云的千姿萬態(tài),主要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比喻修辭手法我們已經(jīng)學過,經(jīng)常用到。這里用比喻把云的姿態(tài)寫得更加生動形象了。
師提問:本段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表示省略,是說云的姿態(tài)還有許多。
師:回答得很好。那么,除了課文中的比喻句外,哪位同學能在用比喻句來描繪云的姿態(tài)?多說更好。
生1答:早上的彩霞像紅色紗巾,像紅旗。
生2答:夏天午后的云有時像打鐵用的鐵砧。
生3答:有的像瀑布一樣,還有的像茂盛的樹。
……
師肯定:對,他們觀察很細致。同學們以后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外界事物,它能幫助我們獲得知識。
師提問:第一段省略號前描繪了云的形態(tài),省略號后寫了什么?
生答:寫了云的變化。
師提問:綜上所述,課文第一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能用書上一句話來回答嗎?
生(小議后)答:用課文第一句話來概括:“天上的云,姿態(tài)萬千,變幻無常!
師肯定:對。
師提問:說說最后一句“云就像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討論后)答: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對這一句話的作用答法不一。)
師總結(jié):“招牌”是商店的標志,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比喻準確。最后一句引出全文中心,說明看云和識天氣的關系。
片斷二:課文2~6段研讀
1、指名學生朗讀2~6段課文。
2、學生自由快速閱讀課文。
3、討論:
師提問:第3段介紹了哪兒種云?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這些云和天氣有什么關系?
生(討論后)答:課文第三段介紹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等四種云。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最輕盈、最高。是天氣晴朗的象征。
師提問:課文第四、五段文字介紹了哪幾種云?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和天氣有什么關系?
生(討論后)答:這兩段介紹了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等四種云。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師:請同學們把課文3、4、5段快速閱讀一下,在書中畫出描寫以上8種云的比喻句。
生:(讀課文畫出比喻句)
至此,同學們能否用書上一句話概括看云識天氣的一條基本經(jīng)驗?
生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師提問:綜觀2~5段,簡要說一說這幾段文字的結(jié)構(gòu)關系。
。▽W生討論后回答,說法不一)
師總結(jié):第2段是總說,是后3段的“綱”,后3段就遵循這個“綱”來介紹不同姿態(tài)的.云同天氣的關系的。這幾段文字先總說后分說,思路清晰,層次清楚。
4、觀看多媒體圖片:
利用投影儀觀看各種形態(tài)的云的圖片。要求學生對比書中的描繪,注意區(qū)別。
5、繼續(xù)討論:
師:上面課文介紹的只是就云的形態(tài)方面說的,云的不同還表現(xiàn)在它們有著不同的光彩,識別不同光彩的云,也能幫助我們推測天氣。請快速閱讀第6段課文,看看介紹了哪些不同光彩的云?
生:(快速閱讀第6段)回答:不同光彩的云有暈、華、虹、霞等。
師:請在書中畫出這幾種云以及它們和天氣的關系的文字。
生:在書中畫出上述文字。
6、觀看云、畫、虹、霞圖片。
7、觀看多媒體科普片《看云識天氣》。
三、教學反思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樂之者”就是學習者對學習有著極大的興趣,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以此為樂?鬃影褜W習中的“樂”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據(jù)的。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樂之者”?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fā)學生思維,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云,這一事物,天天都在我們生活里,司空見慣。對于這一課的教學,如果只就課本來學習,勢必會很單調(diào),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一課。課前布置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云與天氣的諺語、成語、詩詞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在學完一個片斷和課文主體部分后,安排學生觀看多媒體圖片或影片,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下課前5分鐘和課后又安排了學生進行“看云識天氣”的實踐活動,既積累了知識又增強了學習和觀察、探索自然的興趣。
淡化文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這一課的教學要求之一。因此,在這一課教學中,只注重閱讀理解,讓學生了解作者思路和文章結(jié)構(gòu),復習比喻修辭手法。不談說明特征和說明方法。
《看云識天氣》教案15
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本文層次美、語言美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重點:
感受文章的語言之美
難點:
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難于區(qū)分
設想:
運用“巧妙裁剪”法,難文淺教、長文短教。上成讓學生充分活動的“說讀課”——即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并利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選點進行說的話動,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學習。
課時:
一課時
操作:
一、第一個教學板塊:導入,檢查預習(3分鐘)
1、導入:同學們,昨天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要求大家了解今天的天氣情況。那么,誰能告訴我今天的天氣情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通過天氣預報我們能夠準確知道某天的'天氣情況。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現(xiàn)在正值鳥語花香、草長鶯飛的旅游季節(jié),假如你正在外地旅游,身邊沒有天氣預報,為了避免被雨水淋濕的尷尬,你該怎么辦呢?今天,讓我教給大家一招識別天氣的方法:看云識天氣(板書課題),我們將會受益無窮。
2、點出常用雅詞和諺語:
二字雅詞: 峰巒 招牌 點綴 預兆 輕盈 綾紗 鱗波 崩塌 彌漫 征兆
四字雅詞:姿態(tài)萬千 變化無常 白云朵朵 陽光燦爛 烏云密布 大雨傾盆 絲絲縷縷 朦朧不清 密密層層 連綿不斷 群峰爭奇 聳入天頂
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二、第二個教學板塊:朗讀,整體感知(15分鐘)
1、導讀:將課文分成五塊,教師指導學生朗讀(采用不同的方式齊讀、雜讀)。
2、自讀:框出依次介紹了哪些云和光彩?畫出對它們進行描寫的語言材料,并明確它們將帶給我們怎樣的天氣? (粗略板書)
三、第三個教學板塊:演讀,理清層次(10分鐘)
1、明確任務:請大家任選一種云,以第一稱的方式作自我介紹。
介紹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寫云彩的語言材料;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教師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最高,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guī)砬缋实奶鞖!?/p>
2、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在書上作記號
3、學生發(fā)言,先各自預演,后課堂交流。(邊演邊完善板書)
4、小結(jié):通過自我介紹,我們認識了各種云彩,明白了它與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天氣,這樣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與層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第四個教學板塊:說讀,品味語言(15分鐘)
1、讀第一段,(分兩種讀法導讀)用一個字來評價語言上的特點。(美)
2、語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種修辭,有的是使用某種句式,有的是使用了優(yōu)美的詞語,有的是使用了某種表達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接句謀篇的形式。這篇文章有很多美點,小到一個詞語、句子,大到幾個段落,可謂俯拾皆是。下面請大家用“美在……,因為……”的句式,就文章的語言說一句評論式的話。怎么說呢?像這么說:如:
本文的語言美在“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币驗樗\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地顯示了天氣的天化無常。
五、第五個教學板塊:尋讀,課外延升(2分鐘)
1、點示:課文講的是“看云識天氣”,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通過“看云”才能識別“天氣”,我們可以看“動物”、“植物”、“某種現(xiàn)象”或“一些感覺”等都可以幫我們識別天氣,有的方法特別靈,有的已形成了諺語,被廣為流傳。你能說出一兩條來嗎?
2、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講述。
3、學生收尋并積累識天氣的方法。
【《看云識天氣》教案】相關文章:
看云識天氣教案01-15
《看云識天氣》教案01-19
看云識天氣01-16
看云識天氣優(yōu)秀教案03-03
《看云識天氣》教案15篇01-19
《看云識天氣》教案(15篇)02-20
看云識天氣教案15篇02-23
《看云識天氣》教案(精選15篇)03-04
《看云識天氣》教案 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