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塞腰鼓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安塞腰鼓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塞腰鼓教案1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對于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人新課
同學們喜不喜歡播滾?喜不喜歡勁舞?其實,在我們中國古老的黃土地上,早就有我們自己的搖滾和勁舞。它就是融搖滾和勁舞為一體的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安塞腰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篇描寫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熟悉課文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三、放教學錄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國多種大型活動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體教學錄像。在正式講解課文時,放出來,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調動學生的情緒。
要求學生邊看錄像邊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其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
四、理解課文主旨
1、要求學生離開課文談自己看了錄像后的觀感:
在學生談觀感時,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適當引導:
⑴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huán)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合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 安塞腰鼓的內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瀉;是羈絆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發(fā)、噴涌。
2、結合這些感受再來琢磨文章的語言,理解文章的內涵:
品味并說明下列語句的意義:
⑴ 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
明確:也許很多人認為。黃土地的農民已經被歲月的風霜、上地的貧瘠折磨得喪失了生氣。
、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明確:江南的流水已經蝕消廠生命的元氣。已經沒有承載這樣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⑶ 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
明確:人們已經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動所沸騰,當腰鼓戛然而止時,人們已經不習慣這樣寂靜、冷清的世界了。
、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明確:當鼓聲停止后,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后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
、 請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里進行思考,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參考:我們的民族顯然經歷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難,太多的束縛和挫折,但我們總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祖國、走進了一個令人振奮和自豪的新時代,只要我們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開拓,我們就一定能夠再造輝煌。
五、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
這篇文章,內容和形式高度統(tǒng)一。請同學歸納寫作特點,提示:
從句式、修辭和節(jié)奏角度思考。
參考:
1、鏗鏘的短句;
2、激昂的排比;
3、疾猛的節(jié)奏。
安塞腰鼓教案2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zhèn),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以“朗讀”為主,在朗讀中感受氣勢,在品讀賞析中感受語言之美,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通過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熏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片斷播放,觀感引讀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并學生在觀感暢談中引入課文!颈菊n導入,從感受聲音、欣賞表演開始,學生一下子便進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與本文的教學、學習思想符合。】
二、學習新課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驹~句補白,讓學生學會概括,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3、尋美點。
布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句式補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學生采取"替換式品讀",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學生齊讀第6段,教師獎大家剛才讀的內容改成了另一種樣式。(出示幻燈)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身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形式,仿寫句子,并反復朗讀。【仿寫句子,考學生對排比句的運用,加深對文章理解。】
2、指導學生采取"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蓮脑~、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把方法教給學生,給學生一個框架練習說話,使學生不至于沒有思路!
分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學用語言
1、學生再讀文章,學用課文句式、段式。
2、學生寫好后,小組互評,選出好的作品,課堂展示,師生共議,評出好作品若干,并給予獎勵!菊Z言補白,學以致用,充分利用這篇文章的特點,讀寫結合!
三、布置作業(yè):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一、知內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結構:“好一個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尋美點:(根據學生發(fā)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并了解排比、反復及短句的表達效果。
2、過程與方法 :看表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難點
重點:1、反復誦讀,體味文章的韻律和氣勢。
2、品味語句,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美和詩意美。
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手段 :多媒體powerpoint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讀課題,點撥多音字“塞”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告訴大家安塞腰鼓被譽為“天下第一鼓”說說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安塞腰鼓是怎么敲得?安塞腰鼓是什么樣的?它為什么被稱譽為天下第一鼓……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期待進入今天的學習吧!
二、積累字詞(自主學習)
幻燈片展示題目,學生自主完成,指名學生回答,最后幻燈片展示規(guī)范答案。
三、賞視頻,談感受。
同學們!安塞腰鼓是一種承載著黃土高原地域特色、地域文化信息非常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它以鏗鏘的鼓點、奔放的舞姿,宣泄生命的力量。那么,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看看《安塞腰鼓》的一段視頻錄像。欣賞完了這段安塞腰鼓的視頻錄像,我想聽聽同學們觀后的感受。(隨便說)(/場面呢?/擊鼓的聲音呢?/擊鼓的人呢?)
生:熱情、奮放、雄壯、壯觀、野氣、火烈、熱鬧、有激情、氣勢磅礴、有活力。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的不錯,那如果用語言文字再現這一藝術形式,并且還表現出剛才同學們所說的那種感受的話,該怎么寫呢?
四、品語言,尋美感。(合作探究)
1、請勾畫出能印證剛才觀后感受的句子。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點評。(可從用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價,說得越多越好。)
2、歸納出本文寫作技巧:
從用詞方面說:疊詞、反義詞的運用
從句式上說:鏗鏘的短句、獨詞句
從修辭上說:比喻、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反復
五、深探究,尋難點。(拓展提升,情感升華)
1、第一部分“安靜的腰鼓”和最后一部分“寂靜的腰鼓”中的.“靜”是否一樣?
明確:第一個“靜”看似靜,卻是生命在積蓄激情,等待爆發(fā);第二個“靜”是安靜。
2、文章最后“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有什么作用?
明確:當鼓聲停止時后,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后的沉寂,這時以“雞啼”來反襯寂靜。
3、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的搏擊著。文中為什么不用“敲擊”,而用“搏擊”呢?
明確: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在敲擊腰鼓,他們是在用樂觀向上的精神在貧瘠的土地上與苦難的命運進行著搏擊。
4、你認為本文除了歌頌安塞腰鼓還在歌頌什么?
明確:陜北人民、黃土高原
六、同步達標
出示幻燈片,學生完成達標題。
七、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學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呢?請把它寫下來吧!
2、作業(yè):
學習本文的排比、反復等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描寫一段你所見過的精彩熱烈的場面。(如一場舞蹈、運動會等)
安塞腰鼓教案4
一、激情導入
在1992年的北京亞運會上,一場充滿民族風格的腰鼓表演,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魂牽夢繞,這就是(板書:安塞腰鼓 生齊讀)
承載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jié)奏演繹著一曲生命的贊歌!它粗獷、雄渾、動力十足,它是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你看:(播放一段腰鼓錄象)
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個怎樣的安塞腰鼓呢?請你來填一填,可以填詞語,也可以填句子。(出示: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 的安塞腰鼓。ǹ商睿簤验、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zhèn)グ蹴纾┳x好這句話。
腰鼓捶起來了,我們的心也受到感染,心也變得熱烈!在著名作家劉成章的筆下,這安塞腰鼓,那就更富有震撼力了!因為,它是一曲(出示: 陜北人民生命活力的贊歌,黃土高原厚重內蘊的禮贊! )
今天,讓我們再走進課文,進一步去領略安塞腰鼓的豐采和獨特魅力!
二、欣賞腰鼓
1、速讀課文,看看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樣的話在課文里出現幾次?(出示:好一個安塞腰鼓。
2、確實,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這在修辭叫做反復。那么,為什么要反復四次,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去感受感受,在相應的句子旁寫寫你的感受。然后,用上好一個安塞腰鼓!你聽(或:你看):的句式來說一說。
3、交流。
。ㄒ唬┑谝粚樱汉靡粋安塞腰鼓!你看:
第六節(jié):
1、你讀出了什么?(安塞腰鼓鼓聲的雄渾激越,豪放火烈)齊讀這一節(jié)。
2、老師把這段話改寫成這樣的形式,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有什么感覺?(像詩一樣,富有節(jié)奏)(出示: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
3、如果這樣寫,好不好呢?出示:
那急促的鼓點,像驟雨一樣,
那飛揚的流蘇,像旋風一樣
那蹦跳的腳步,像亂蛙一樣
那閃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樣
那強健的風姿,像斗虎一樣
請你反復讀幾遍,比較比較,感覺有什么不一樣?(作者用恰當的比喻,對語言進行巧妙的安排,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雄渾,豪放,火烈) 齊讀
這詩一樣的語言,富有節(jié)奏的鼓聲,狂舞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怎能不贊嘆――(生讀好一個安塞腰鼓!好火烈的舞蹈哇。
第七節(jié):
1、引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 ,使恬靜的陽光 ,使困倦的世界 。
2、看看不同顏色的詞語他們是什么關系?(反義詞)
腰鼓捶起來之前,空氣是 ,陽光是 ,世界是 ,腰鼓捶起來了 ,空氣 ,陽光 ,世界 。這樣的變化,全因為有了這安塞腰鼓!這熱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ǘ┑诙䦟樱汉靡粋安塞腰鼓!你聽:
1、讓我們跟著他一起齊讀9、10兩節(jié)。
2、誰來填一填:
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 ,碰撞在四野長著棗樹的 上, 驀然變成 ,只聽見 , , 。
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 ,碰撞在 上, 也驀然變成 ,只聽見 , , 。
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 ,碰撞在我們的心上, 也驀然變成 ,只聽見 , , 。
3、山崖在動,心在動,人在動,一切都因為這安塞腰鼓在動!這鼓聲震撼山河,震撼我們的心靈,我們不由得在心里大聲吶喊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第三層:好一個安塞腰鼓!你看:
12、13節(jié):
1、指名讀,齊讀。
2、你們看,這就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一片貧瘠,一片荒涼,在這兒,種不出充滿生機的莊稼,這是一片沉默的土地,是那樣的沉重而缺乏活力。他們吃的,是黃土高原上長出來的紅豆角、老南瓜,這兒的人們,生活貧窮、落后,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他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墒,當我們看到了這安塞腰鼓,誰都會鮮明地感受到 ,誰都會驚異于 !因為這是
。ǔ鍪咎羁眨阂蝗 的后生。)
。1)理解茂騰騰:沸騰著生命的熱烈;疊詞更富有韻味。指導朗讀。
。2)理解元氣淋漓:
(3)他們釋放出那么奇?zhèn)グ蹴绲哪芰,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旺盛的生命力,更是頑強的民族生命力!正如著名文學評論家厚夫先生這樣評價安塞腰鼓:某種意義上講,安塞腰鼓不僅僅是一種地域文化,已經變成中華民族堅定不移,意氣風發(fā),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征。(出示朗讀)
讀到這兒,我們怎能不由衷地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群茂騰騰的后生!好一群元氣淋漓的后生!
3、誰賦予了后生們如此奇?zhèn)グ蹴绲哪芰?(齊讀13節(jié))
原文中還有這樣一段話,你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是啊,厚土蘊藏著原始的生命,積蓄著騷動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柔媚的風格。黃土高原上的人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污染的,不攙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所以,只有黃土高原生讀: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ㄋ模┑谒膶樱汉靡粋安塞腰鼓!你看:
1、第15小節(jié):多么美妙的舞姿!多么變幻的舞姿!使每一個人都嘆為觀止!一組排比句,更增強了表達的氣勢,讓我們再來欣賞。
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引讀16節(jié):看啊,安塞腰鼓愈捶愈烈了!痛苦和
好一個安塞腰鼓!
。ㄉ酝nD一會兒)
三、感受最后一節(jié)。
。ㄕZ速梢慢)鼓聲戛然而止,世界一下變得出奇地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簡直到了另一個星球。耳畔傳來的是一聲渺遠的雞啼。這是熱情釋放后的冷靜。這樣的結尾意味深長。
安塞腰鼓教案5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yōu)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fā)了中華民族掙脫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后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tǒng)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蕩,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
2、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并了解排比、反復及短句的表達效果。
3、品味文章意蘊內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贊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看表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是教學重點。
【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學生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松多了。
【教學設計】
l朗讀(設計說明:通過讀能感受到語言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l揣摩(設計說明: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應當仔細揣摩品味。)
l遷移練習(設計說明:模仿課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強文章氣勢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課文朗讀錄音
學生:1、掌握生字詞
2、搜集安塞腰鼓的有關知識及作者的情況
【教學過程】
。ㄒ唬⿲,禮贊黃土高原
。ㄍ队埃狐S土高原畫面。附“這里是空曠遼遠的黃土高原/四野八荒的塵埃/用五千年的歲月鑄造了它/秦皇漢武的戰(zhàn)車/商旅西出的駝峰/成吉思汗的鐵騎/和五千年的歲月一道踏實了它……),是啊,有人說,這裸著青筋,露著傲骨的`黃土高原是一條好漢,而激蕩了它血液的安塞腰鼓正是它個性的噴發(fā)。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黃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
。ǘ┥(jié)奏——感受安塞腰鼓
組織學生收看安塞腰鼓視頻片段,結合課文內容用以下句式說話:
提示:“好一個的安塞腰鼓!你看(聽)……”
1、教師邊放視頻片段邊結合課文內容進行點撥,突出以下幾點:A、火烈的舞蹈場面。
B、鼓聲的巨大力量。C、茂騰騰的擊鼓后生。D、變幻的舞姿。
2、學生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
。ㄈ┥A美——欣賞課文美點
第2 / 4頁
[一讀品語言]
1、師:當你置身于黃土高原,置身于雄壯的鼓樂隊,親耳聆聽這種澎湃的震撼,你的感覺如何呢?想不想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讀給大家?
、、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或感受最深的語段,請用“我喜歡句子,因為”的句式進行評點。
教師提示:可以從用詞、句式、修辭等角度入手)
教師舉例:我喜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句子,因為反義詞用得好,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②學生間互相交流
、劢處熥鬟m當的點撥,引導學生探究美源
小結:作者是如何讓文字與表演渾然一體,讀起來如此地激越豪放的?
鏗鏘的短句:營造了激越的氣氛。
排比、反復的運用:語言氣勢充沛,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
虛實結合:引發(fā)讀者無盡的遐想。
以動襯靜:突出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二讀品氣勢]
1、范讀:針對課文的5~13自然段組織學生聽課文朗讀錄音,把握朗讀技巧。
2、仿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訓練,或自讀,力求讀出韻律,讀出氣勢。
3、演讀:安排兩組,一人模仿秀,一組合作朗讀。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4、齊讀課文的7段或9~13段
[三讀品內涵]
“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要贊美的絕不僅僅是安塞腰鼓的壯美!文中有很多句子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深廣內涵,把你能理解的結合課文中具體的段落或語句來談一談,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第3 / 4頁
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思考后在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在班內自由發(fā)言。在討論發(fā)言中,應允許并鼓勵學生質疑,也要鼓勵其他學生就此展開討論,進行答疑。因為這種質疑解疑的過程,實際上也正是對文章內涵逐步了解、不斷深入的過程。
(一)教師示范,“好一個黃土高原!”或“好一個黃土文化”(課文19~22自然段)
。ǘ⿲W生合作探究,談自己的理解或提出自己的疑問,師生達成共識。
多媒體展示:
好一個蓬勃的生命力量!
好一個生命的舞蹈!
好一個充滿希望的原野!
好一個沖破束縛、阻礙強烈渴望!
好一個陽剛之美!
好一個反璞歸真的自然生活狀態(tài)!
好一個粗獷厚重的黃土文化!
好一個……
(四)、生命之暢想
1、聽一段二胡名曲《賽馬》,任選一題完成仿寫。
。1)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每一個音符都……。
(2)、發(fā)揮你的想象,把聽完樂曲后在你頭腦中浮現的畫面描述出來。(可以模仿第七自然段)
。ㄎ澹┥妓
1、師:黃土高原上那種原生態(tài)的,摒棄了世俗雜質的生命力量,正是我們民族性格的寫真。同學們,你們的人生之路還很長,你打算怎樣走過你的人生旅途呢?請把你的打算凝練成一句人生格言,寫下來好嗎?
2、學生擬寫格言,集體交流。
。┥鞄
安塞腰鼓教案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2、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復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動,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
教學重點:
理解排比、反復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讓學生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查閱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教師將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閱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思考:你對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這篇文章寫了哪些內容?作者要表達什么感情?文中哪些話可體現?(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者應鼓舞。)
(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或課文錄音,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已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松的課堂氛圍。)
2、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四、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師: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我們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語言,看作者是怎樣體現生命的律動的。
(提示:可以結合體會多種修辭手法去品味賞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
學生根據范例分組品味語句,相互交流,教師參與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全班討論,若有些問題學生未提出,教師又認為重要的,可提出來與學生共同交流,達到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的效果。
共同研討句子: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運用排比和比喻,用層出不窮的美好想像和聯(lián)想,來描繪鼓聲,思維大開大合。氣勢恢弘。)
2、“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無形為有形。寫出了鼓聲的力度!吧窖买嚾蛔兂膳Fす拿媪恕,運用比喻,寫出了沉重的鼓聲清楚地回響在山崖之間,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強烈的.鼓點。三個“隆隆”反復出現,造成一種回環(huán)音的效果。)
3、“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遺落”表現觀眾在這鼓點中不自覺地遺忘和放棄了一切繁雜的思緒,情不自禁地與之產生共鳴;運用比喻,形象傳神。)
4、短句的運用:為了傳達勃發(fā)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連串短語,使文章語句鏗鏘,節(jié)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沒命了”。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感情朗讀。
(學貴有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主動質疑,合作解疑,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學生在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維的空間,加深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五、寫作練習,遷移鞏固
學習課文,使用排比、反復、比喻的修辭手法,運用短句,進行合理的想像,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l00字左右。
(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了反饋原理,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為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自由空間。再次對教學重點進行鞏固,并有了新的突破,讓所學知識成為自己能運用的果實。)
六、相關資料
1、劉成章,生于1937年,陜西延安市人,現任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2、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驅邪之意,后來發(fā)展為民間舞蹈,新年一過,冬閑的農民便以打腰鼓為樂,逐漸成為習俗,繼而發(fā)展成文藝表演。
安塞腰鼓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安塞腰鼓的特點。
2.學習排比的修辭手法。
3.領略深沉的意蘊。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文章中排比的作用。
【教學難點】
感受文章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以及生命的律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
這個單元,我們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中華文化,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西北,去領略西北特有的一種文化形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úシ虐踩牡囊曨l。)
師:我們來說說,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W生暢所欲言,教師歸納,提示歷史中安塞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腰鼓的儀式感。)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視頻及教師對于安塞特點的提示,了解安塞腰鼓在歷史中遺留下來的激情與儀式感,有助于學生理解安塞腰鼓的精神內涵,同時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品讀課文
活動一: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讀后談感受。)
明確:氣勢 修辭
(師引導:文章讀起來慷慨激昂,很大程度得益于語言表達上最大的特點——大量運用不同形式的排比。)
師: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句子,看看他們有什么特點、作用。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ㄉ鷼w納出:句子內部的排比、句子之間的.排比、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ㄔO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理解本文語言的特點,并進行提取、分析并整合。)
活動二:朗讀表演
1.小組合作找排比。
。ㄔO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找出文中句子內部的排比、句子之間的排比、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勾畫排比讀一讀。
。ㄔO計意圖:通過朗讀,體會排比句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
3.大家齊來演一演。
4.全班一起理一理。
。ㄔO計意圖:全班一起整合文中的排比句,從整體上感知文章語言的特點。)
抒發(fā)感受
活動三:想一想,說一說
想一想,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員,會想些什么?
說一說,從演員和觀眾不同角度說一說你的思考。(同桌合作研讀。)
師小結:不管是鼓者還是觀者,此刻都全身心的投入,鼓者只有用力地敲,用勁地跳,充滿力量,才能打破,甩掉,身上的重重束縛,;而聽者,只有震撼,深深的震撼,震撼于這樣一種奔騰的力量,從而受到感染。
。ㄔO計意圖:代入性的思考,讓學生體會到文章里所歌頌的強盛的生命力、勇于沖破束縛的能量。)
我來創(chuàng)作
活動四:我手寫我心
排比的力量這樣的強大,讓我們也來做一個靈魂的寫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段文字吧!
。◣煵シ乓欢螚铥惼嫉目兹肝,學生寫作。)
結束語
《安塞腰鼓》是一篇文質兼美、氣勢恢弘的散文,它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而這種激情與活力,作者正是通過一組又一組的排比式抒情表現了出來。讓我們記住這種激情,讓我們牢記這種氣壯山河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案8
【學生分析】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對于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一旦學生的情緒和想像力被調動起來,教起來就輕松多了。另外,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著雄渾奇?zhèn)サ漠嬅妫兄c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可在反復朗讀中讓學生進行感悟,受到熏陶,讓學生的主體精神得以凸現。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排比、反復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在賞析基礎上訓練自己的仿寫能力。
教法學法指導
1、課文有關生命和力量的主旨,學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在這方面不要過分要求學生,主要指導他們讀出這篇文章的氣勢即可。
2、作者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這樣的腰鼓”,并不是對江南和西北作一個評判。江南有江南的風格,西北有西北的特點。在這里不要作無謂的爭論。
3、有條件的'話,運用有關安塞腰鼓的視覺材料進行輔助教學,使學生加深認識。
4、有興趣的話,可以從歷史和現實兩個角度進行擴展學習。歷史可以從周朝開始西北地區(qū)的歷史進程和發(fā)展來引申到現實;現實可以和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作各方面的比較。從這兩方面指導學生探討一下黃土高原的希望與復生。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導語:同學們可能聽過崔健震耳欲聾的搖滾,體驗過動感十足的勁舞吧?其實在我們中國古老的黃土地上早就有集搖滾和勁舞為一體的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安塞腰鼓。今天,讓我們張開想像的翅膀,到劉成章的精美散文《安塞腰鼓》中去感受腰鼓的風采,感受腰鼓的魅力吧!
二、解題(多媒體展示)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各地展現風采,并為世界矚目。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了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三、讀出音樂美
1、請學生個別朗讀,然后評議朗讀得失。
2、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帶。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錄音在文中做一些標記,如節(jié)奏、重音等。
3、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讀與錄音帶中的朗讀進行比較,發(fā)現朗讀的技巧。
朗讀指導: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接下來就是要讀準節(jié)奏。要讀準節(jié)奏,必須注意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還要分析課文的句式特點。本文以短句為主,因而節(jié)奏較快,讀準節(jié)奏以后還要注意語音的輕重,這樣才會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4、分析朗讀,學習把握節(jié)奏和重音。
5、跟讀:跟錄音帶齊讀全文。
6、學生自由朗讀,讀出音樂美。
四、讀出畫面美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朗讀水平若要向高層次發(fā)展,必須深鉆課文,才能身臨其境,進而讀出文章的畫面美。
1、分組朗讀尋找本文主體畫面的構成因素。
明確:黃土高原(厚實、大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熱情、充滿力量)腰鼓(靈動而熱烈的陜北打擊樂器)。
2、學生自由朗讀然后用“當我讀到……時,我仿佛看到了……的畫面(或場景)!钡木涫綌⑹龀鰜。
3、播放腰鼓表演的錄像片斷。
(看完后,請學生談觀后感,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力量美。安塞腰鼓的內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瀉,是羈絆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發(fā)、噴涌。)
4、全班齊讀,力求讀出畫面美,讀出本文所特有的陽剛之美。
五、品析語言
1、學生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
可以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各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2、分學習小組交流。
3、學習小組匯報員向全班匯報。
4、教師整理學生評點:
從用詞方面說:
、 “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tài)。
、 “茂騰騰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⑶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說:
⑴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fā)狠” “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 “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 “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說:
⑴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莆闹械姆磸陀玫煤,好在使語言節(jié)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俏恼轮信疟扔玫煤,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從寫法上說:
⑴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后的寂靜。
、俏闹虚_頭的靜態(tài)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后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六、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思想感情,贊美了陜北高原人們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jié)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激越豪壯,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教學反饋
播放一段其他類型的精彩的舞蹈錄像,讓學生模仿文中的排比寫一段話,描寫這個表演場面。
(完成后,先在學習小組內交流,然后選取優(yōu)秀的在班上展示。)
安塞腰鼓教案9
教學目的:
1、整體感悟,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學習本文由寫實到寫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fā)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方法:
1、多媒體助學。
2、誦讀導學。
教學步驟:
一、 導語設計: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陜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jié)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二、研習課文:
(一)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斷,聽全文朗讀(配樂、配畫面)。
2、引導學生劃分結構層次。
3、劃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話: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ǘ┲v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沖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jié)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2、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播放范讀片斷(配樂、配畫面),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1)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ㄅ疟。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jié)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2)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準重音,讀出節(jié)奏、氣勢。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ㄔ鰪姎鈩荩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jié)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ǜ星槌渑,富有感染力)
。4)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訉油七M,一氣呵成)
。5)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ㄅ派降购,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配合音樂、看畫面齊聲朗讀。)
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磥硭囆g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lián)想和想象是聯(lián)結“形”與“意”的紐帶。
3、小結: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F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解決課后練習三)
三、布置作業(yè):
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ǜ剑┌鍟O計:
。o)安靜的腰鼓→(動)火爆的腰鼓→(靜)寂靜的腰鼓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寫實)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lián)想和想像)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寫意)
設計(B)
安塞腰鼓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理解文章的主旨。
2、揣摩語言中包含的情感和深韻。
3、了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對這樣的'文章,先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整體感悟。然后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文章的內容美、形式美,通過討論,揣摩句子含義,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實現語言文字的內化。最后,比較閱讀,進行文藝鑒賞。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直觀性,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流程:
一、啟發(fā)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
1、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錄像
欣賞錄像
2、問: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各抒己見
3、思考后回答:
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那么,《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粗獷、豪邁、激昂我們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二、誦讀,整體感悟
1、傾聽學生朗讀
幾人分段朗讀課文
2、指名評價
對同學的朗讀簡單評價
3、指導朗讀
齊讀
4、問:你覺得這篇文章的主旨
思考回答:歌頌激蕩的生命是什么?和磅礴的力量
三、揣摩句子含義,體會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1、讀了本文,你喜歡哪些語段,討論回答為什么?
2、教師相機歸納出本文兩個寫作
齊讀,體會排比的好處特點
3、教師答疑,
質疑,討論句子含義
四、比較閱讀
比較《安塞腰鼓》與《敬畏生命》
學生思考后回答在思想內容、表達方式、語言特色等方面的異同2.問:我們以前學過的文章、詩歌
2.回憶、聯(lián)想里有沒歌頌生命和力量的作品?
五.布置作業(yè)附板書:
安塞腰鼓激昂的排比
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鏗鏘的短句
安塞腰鼓教案11
第1課時
本文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對這樣的文章,先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習熱情入手,視頻播放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讓學生欣賞,激越熱烈的表演場面,并且讓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藝術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進入文本的學習打好鋪墊。教學本文重在美文美讀美評,重在熏陶感染,重在情感體驗,從而達到共鳴。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二、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過“搖滾”和“勁舞”嗎?其實,在我們中國古老的黃土地上,早就有我們自己的搖滾和勁舞。它就是融搖滾和勁舞為一體的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一一安塞腰鼓。
1、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問:你看了這些畫面,此時內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談一談觀后感,可以從聲響、畫面等方面談:安塞腰鼓——氣勢鏗鏘激越,發(fā)聾振聵;動作變化豪邁粗獷;舞姿奔放雄渾。充分體現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
2、導入: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碑a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二)美讀課文,學習新課
1、讀課文。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2)指導朗讀。
“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3)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2、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
3、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4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這4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學生會很快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復出現,怎么讀?
請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內容。
教師指導朗讀課文,
三、布置作業(yè)
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四、結束語:
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
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贊歌。腰鼓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生命的陽剛之美,作者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頌。既有對陜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贊美,又有對我們這個從沉睡中覺醒、邁著雄健的步伐,不斷走向繁榮的偉大祖國的禮贊!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后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二、重點、難點:
1、了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后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三、教學過程 :
一、揭題讀題
1.讀題。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安塞腰鼓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想到了用哪些詞來形容它?
二、細讀課文第二部分,感受表演中的安塞腰鼓。
這一部分中,作者對安塞腰鼓發(fā)出了一句由衷的贊美,并且在文中出現了多次,快速瀏覽課文,把它劃出來。
好一個安塞腰鼓!
是啊,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呢?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的5-17小節(jié),哪些語句特別能打動你、感染你,你可以多讀幾遍。
(一)學習6-8小節(jié),體會場面的宏偉。
1.指名讀,這一段主要寫安塞腰鼓好在哪里?或者說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什么特點?
引出: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這腰鼓,是怎樣的壯闊、豪放和火烈呢?看。ㄒx)
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理解“流蘇”、“瞳仁”的意思。
3.出示第7小節(jié),指名讀,你體會到什么?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找出反義詞,腰鼓為什么有這么大的魔力,理解句子的意思。
4.以詩的形式練習了朗讀。
現在我們就以詩的形式,讀這詩一樣的語言,品位詩一樣的意境。
安塞腰鼓如此豪放火烈,如此充滿力度、激情和感染力,難怪作者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
。ǘ⿲W習9-11小節(jié),體會聲音的震撼。
1.男女生分組讀。
2.找出兩個比喻句。讀一讀。
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安塞腰鼓強烈是聲響給人以震撼,腰鼓在動,所以山崖在動,心更在動。)
3.想一想:還有什么也變成牛皮鼓面了?(河流、黃土地、天空)
是啊,安塞腰鼓如此令人震撼,難怪作者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如此使人驚心動魄,難怪作者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學習12-14小節(jié),欣賞擊鼓的后生。
1、自由讀,你感受到擊鼓的后生怎樣?
。ㄓ辛、生命活躍強盛、能量奇?zhèn)グ蹴、元氣淋漓?/p>
理解“元氣淋漓”,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如果你是親臨現場的觀眾,你怎樣夸獎他們?
2、這些后生們?yōu)楹稳绱嗽獨饬芾、如此能量巨大?因為有黃土高原這片土地的養(yǎng)育談不上有——,可以說,沒有黃土高原就沒有——元氣淋漓的后生,當然也談不上有——驚心動魄的搏擊。所以作者又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ㄋ模⿲W習15-17小節(jié),欣賞奇麗的舞姿。
1.指名朗讀: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什么叫“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
3.指名讀第15小節(jié),幾個排比?都是寫什么?
4.引讀:每一個舞姿都——
5.小結,這一部分,可以概括為——奇麗的舞姿。
如此奇麗的舞姿,如此使人拍案叫絕的舞姿,連山河也感到痛快,觀眾呢?怎能不陶醉其中,如癡如醉,浮想聯(lián)翩,所以——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略)
二、新授:品味文章的寫作特點。
1.同學們,我們一起領略了安塞腰鼓宏偉的場面,感受了雄壯的聲響,見識了擊鼓的后生,欣賞了奇麗的舞姿,你能用一個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嗎?——鬧或烈。
1.同學們,我們一起領略了安塞腰鼓宏偉的`場面,感受了雄壯的聲響,見識了擊鼓的后生,欣賞了奇麗的舞姿,你能用一個字形容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嗎?——鬧或烈。
課文中除了寫“鬧”“烈”,有沒有寫靜呢?
讀一讀,男生1-4,女生18-20
這樣“靜——鬧——靜”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俗話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如果說,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熱烈,強烈、壯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靜是嚴陣以待、蓄勢待發(fā),表演后的靜是戛然而止、是平靜、安靜、寧靜、寂靜。不管是舞前的還是舞后的靜,都是為了突出舞時的烈。雖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聲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俗話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如果說,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熱烈,強烈、壯烈、火烈的,那么,表演前的靜是嚴陣以待、蓄勢待發(fā),表演后的靜是戛然而止、是平靜、安靜、寧靜、寂靜。不管是舞前的還是舞后的靜,都是為了突出舞時的烈。雖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聲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文章除了這種對比的寫作特色外,在語言上還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好處?
(排比、比喻、反復)
三、拓寬欣賞,理解地域差異以及文化的多樣性。
同學們,如果說產生于黃土高原的安塞腰鼓是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那么,孕育在蘇北里下河水鄉(xiāng)的海安花鼓則是溫柔秀美、歡快活潑的,而且還曾經參加了國慶50周年的慶典活動,F在我們來欣賞一段描寫海安花鼓的文字。
一溜鮮嫩嫩的水鄉(xiāng)嬌娘,一溜紅紅的花鼓,一襲碧碧的綠裳,蘇北的里下河呵,接納了淮河,接納了大海,接納了長江,接納了從上天垂下的雨簾。
碧碧的綠裳在飄,紅紅的花鼓在跳,柔順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綠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焰,嬌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將五千年的土地裝扮得年輕,裝扮得奔放。
水靈靈的影兒,在跳躍,在閃爍,在敲擊。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與大江、大海連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兒,敲打出的花鼓聲,濺出的也是水一樣清澈的血漿。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中國地大物博,像安塞腰鼓、海安花鼓這樣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藝術還有許多,你還知道哪些?
板書:
演出前 安靜的腰鼓 靜
演出時 隆隆的腰鼓 動
演出后 寂靜的腰鼓 靜
安塞腰鼓教案12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以朗讀教學帶動學生從不同層面去理解、欣賞課文是本設計的特點。本文因其獨特的句式特點而極具音樂美,同時還有豐富的畫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讀方法。
教學步驟:
一、齊讀、正音。(讀音準)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齊讀全文(課前有常規(guī)的預習)。
2、糾正學生誤讀的字音(主要有學生完成),并強調一些新詞匯的讀音。
瞳仁恬靜晦暗羈絆驀然冗雜戛然磅礴亢奮
二、讀出音樂美
1、學生自我評議:剛才齊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由地說,教師先不作評議。
2、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帶。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錄音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jié)奏、重音等。
3、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錄音帶中的朗誦進行比較,發(fā)現他人長處。
朗讀指導: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接下來就是要讀準節(jié)奏。要讀準節(jié)奏,必須注意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還要分析課文的句式特點。句式特點存在著明顯的文體差異,如散文、古體詩、詞、賦、現代詩等皆有著明顯的節(jié)奏特點。同時,在同一種文體中,不同的文章其節(jié)奏也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為主,因而節(jié)奏較快。讀準節(jié)奏以后還要注意音的輕重,這樣才會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4、分節(jié)朗讀學習,學習重點:節(jié)奏、重音。
5、齊讀全文,注意音準、節(jié)奏、重音。
6、跟讀:跟錄音帶齊讀全文。
7、學生自由朗讀。
三、讀出畫面美
朗讀指導:朗讀水平若要向高層次發(fā)展,必須深鉆課文,才能身臨其境,進而讀出文章的畫面美。
1、尋找本文主體畫面的構成因素。
黃土高原(厚實、大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熱情、充滿力量)、腰鼓(靈動而熱烈的陜北打擊樂器)
2、分析全文畫面的構成。
以打擊腰鼓的不同過程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畫面(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等)、陜北農民的生活畫面、黃土高原與江南的對比畫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錄象片段。很多地方的學生都沒有見過這種畫面,搜集并播放一點腰鼓表演的畫面十分必要。
4、自由朗讀(也可以分小組),力求進入課文情景,讀出文中的畫面美。
5、教師示范(選部分段落)。
6、全班齊讀。在節(jié)奏、重音的基礎上,力求讀出畫面美。
四、讀出力量美
1、討論:本文的主旨。讓學生的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抒己見。
盡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達到統(tǒng)一,但有些因素卻是很明朗的:表現了腰鼓這種民間舞蹈的震撼力,更讓我們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還向我們暗示了西北這塊土地所蘊涵的潛力。
2、播放配樂朗誦帶,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力量美。
3、學生齊讀。力求讀出本文所特有的陽剛之美。
這里也可以反復指導一下。
五、積累
1、將自己喜歡的句、段摘錄下來。
2、在摘錄的句、段中再作選擇,背誦下來(不強求)。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指導學生品析、積累精美的語言是本設計的特點。本文的句式和修辭都可以給學生提供許多學習的范例。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習慣,并教給學生一些積累的方法,并學會做一些品析式的積累。
教學步驟: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正音。通過朗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解決音準問題。
2、聽配樂朗誦(或教師范讀),把握節(jié)奏和語音的輕重。
3、自由朗讀,練習節(jié)奏和語音的輕重。
4、齊讀全文,在節(jié)奏和語音輕重的基礎上,力求讀出本文的陽剛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語言
1、分組研讀課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辭方面的特點。
本文短句多、感嘆句多、排比句多。這些特點皆因特殊的寫作對象所決定,因為安塞腰鼓充滿了力量之美,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有條件的話,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象,對學生理解課文會有所幫助。
2、語言品析。從句式和修辭的角度各找一處自己最喜歡的例句,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多讓一些學生發(fā)言,教師只作適當的點撥。若學生品析有困難,教師可作一些示范。語言品析應在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范圍內進行,不要隨意拔高。
三、分類積累、鞏固品析
按照前面學習的品析的方法,將課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寫一點賞析的文字?蓮囊韵路矫嫒フ洠
1、美詞(含新詞匯)。2、詞語排比。3、句子排比。4、段落排比。5、比喻句。6、對比句。7、疊詞句等。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讀寫互動是本設計的特點。在寫作實踐中,學生可以感知為文之不易,從而刺激理解課文的熱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掌握一定的方法,再進行類似題材的寫作,學生的作文質量必然會有所突破。
教學步驟:
一、看錄象寫作文(課前不作任何預習)。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錄象(最好是在黃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讓學生進行課堂寫作。要求:盡量再現看到的畫面;有適當的想象的畫面;1520分鐘完成;300字左右。
二、對比研讀。
1、請學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現場作文。
2、對照《安塞腰鼓》的配樂朗誦,看課文。
3、仔細閱讀課文,將自己的作文與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進行比較。
4、暢談比較結果。
布置第二課時前的作業(yè):《安塞腰鼓》美在何處?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課前所做的作業(yè)。
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力量美等
2、學一點寫作技巧。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從文中學一點可資借鑒的寫作技巧。強調:語言是外殼,深入了解被寫作的對象是關鍵,同時還要有豐富的想象。
四、延伸寫作。
播放一段其它類型的精彩的舞蹈錄象,讓學生根據所看錄象進行寫作,注意借鑒劉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寫法。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
《三國演義》第五回(節(jié)選)
羅貫中
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發(fā)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huán)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zhàn)?后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镆曋撕觾让麑⒎綈。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于馬下,挺戟直沖過來?镘姶髷,四散奔走。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后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zhàn)。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繡旗招飐,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zhàn),被呂布手起一戟,刺于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zhàn)到十余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于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zhàn)。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zhàn)呂布。戰(zhàn)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后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huán)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zhàn)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zhàn)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云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zhàn)到三十合,戰(zhàn)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zhàn)。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里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后趕來
使用建議:選文與《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個大的場面,但突現的人物卻不同。課文學習完畢,可將本段文字作課外閱讀材料,與課文進行對比閱讀。同樣是展現男人的豪氣與力量,呂布是縱赤兔舉畫戟獨步天下,陜北后生們則是踏黃土擊腰鼓威震山河。試比較兩文寫法上的異同。
安塞腰鼓教案13
《安塞腰鼓》是我國著名作家劉成章的一篇抒情散文。它為我們展現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再現了“安塞腰鼓”的沖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張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抓住重點句子賞析。
2、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復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動,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
【教學重點】
1、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
2、理解排比、反復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教學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由節(jié)日習俗的表演方式導入文本。
2、指導學生互助完成課后生字詞。
二、走進陜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劉成章,1937年生,陜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任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劉成章“出道”很早:還在上高一時,他的一束新詩(共九首)就被選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詩選”之中──就這樣,他戴著“詩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壇。以后他又由“詩人”變?yōu)椤霸~人”,迷上了歌詞寫作;再后來他成了專業(yè)劇作者。他轉向寫“散文”乃是“新時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時他已滿45歲),正所謂“人到中年”了,他卻開始“中年變法”:從此“專寫散文”了!他這種自“詩”起步,而“歌詞”,而“戲劇”,最后落腳于“散文”的創(chuàng)作軌跡,鑄就和成全了他!瓣儽鄙鷣黻儽遍L,因為你魂牽這地方”──就“寫陜北”來說,怕誰也寫不過劉成章了。他寫陜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詩意的土,有靈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攏。這就攫住了陜北的“魂”,也顯出了他散文的“精氣神兒”!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風采,并為世界矚目。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xiāng)”。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
(中心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評價:粗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剛勁激昂的`安塞腰鼓;氣勢磅礴的安塞腰鼓;鏗鏘有力的安塞腰鼓。)
文章分別從哪幾個角度來展示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
好一個安塞腰
綺麗
舞姿
腰
擊鼓
后生
腰
宏偉
場面
腰
雄壯
聲響
腰
2、摘讀文本,探尋美點。
(1)分組朗讀,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纯粗饕心切┟?
明確:詩意美。如:
可以通過排詩行的方法來體會。如: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又如:
“交織!
旋轉!
凝聚!
奔突!
輻射!
翻飛!
升華!”
等等。
(2)可以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或者通過判斷本文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體會。如:排比、反復手法的運用。
明確:語言美。
、倥疟鹊倪\用。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腳步;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诜磸偷倪\用。如:“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四、拓展延伸,仿寫句子:
1、請仿照給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例句: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仿句:這(鼓聲、笛聲、琴聲、歌聲等),
使使使。
(例如:這歌聲,使緊張的空氣立即變得輕松了,使徹骨的寒風立即變得柔和了,使昏暗的世界立即變得陽光了。)
2、思考:文中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請你想想,為什么?(提示:①安塞腰鼓的特點;②黃土高原的特點;③江南的特點)
(明確: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它是黃土高原所孕育的粗獷充沛的原始生命力的宣泄,它的奇?zhèn)グ蹴绮患拥耧椀娘L格也正與黃土高原雄渾、厚重、樸實相匹配。是黃土高原孕育了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也直屬于黃土高原這塊厚土。而江南秀潤美麗有余,粗獷厚重不足,它更適于孕育江南兒女的輕歌曼舞。)
五、教師小結:
本文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
六、布置作業(yè):
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把它背誦下來,并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對其進行評點。
安塞腰鼓教案14
教學目標:
。ㄒ唬⿲W科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重要詞語,掌握排比、反復句式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學會從修辭等角度品味句子,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ǘ┓ㄖ茲B透目標:滲透《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
2.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過聯(lián)系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討論品味法: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仔細揣摩品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視頻,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ㄒ唬┏踝x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對文中的重點詞和喜歡的句、段進行勾劃和標注,并標出段落序號。
2.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及讀音,積累詞語。
3.說說初讀感受。
你認為作者為我們描繪了 的安塞腰鼓,請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二)再讀課文,領悟情感。
1.聽讀課文選段,點燃學生朗讀課文的激情。
2.分組朗讀。前后桌四人一組,相互聽讀、交流、朗讀。
朗讀指導:根據課文內容,把握好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注意詞
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注意語音的輕重,一般情況下,動詞和形容詞要重讀。
3.代表選讀:選讀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ㄈ┤x課文,品味語言。
1.請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品味品味它表現了安塞腰
鼓的什么特點,這種特點是通過什么表現的。先在文中標注,然后自由表達。
2.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說話:“我喜歡 句子,因為它通過 表現了 !
學生品味、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3.學生展示對語言的品味。
4.強調排比、反復兩種修辭的特點及表達效果。并通過具體例子加強理解。
。ㄋ模┩卣寡由欤瑵B透法制。
1.介紹安塞腰鼓,滲透法制教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民間舞蹈之一,有20xx多年的悠久歷史。表演可以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其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國家非常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并依據《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和《中國文物保護法》制定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其中第七條規(guī)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依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義務;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國家文物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對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或者個人給予獎勵;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工作制度,開展志愿者的組織、指導和培訓工作。
2.發(fā)掘家鄉(xiāng)文化,保護文化遺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補充。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文化遺產概念的理解和保護意識。
三、小結
四、作業(yè)布置:
1.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課外完成)。
2.積累詞語,收集文中好字好詞。
3.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并摘抄筆記本上。
安塞腰鼓教案15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品味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教學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
媒體設計:
1.腰鼓表演的片斷。
2.課文朗讀錄音。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安塞,位于陜北高原,那里的腰鼓歷史悠久,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人們在歡度節(jié)日、慶祝豐收的時候都要演出腰鼓助興。腰鼓手們由青年農民組成,在表演時,穿著古代將士的便服,或黃或紅包頭,素色衣服,顯得整齊壯觀。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術于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捎蓭兹嘶驇浊艘煌M行,氣勢磅礴,獨具魅力。
特別是1992年北京亞運會上一展風采,便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魂牽夢繞。
今天,你們想不想領略它的風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學生談感受。引入劉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檢查預習。
聯(lián)系課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忘情:不能節(jié)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縱情的跳舞。
閃射:閃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樣熱烈。
亢奮(kàng):極度興奮。
晦暗(huì):昏暗,不明顯。
羈絆(jībàn):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碰撞:運動著的物體與別的物體突然接觸。
搏擊:奮力斗爭和沖擊。
燒灼(zhuó):燒、燙,使受傷。
奔突:橫沖直撞;奔弛。
輻射(fú):從中心向各個方面沿著直線伸展出去。
翻飛:上下或內外交換位置。
淋漓(línlí):①形容濕淋淋往下滴。②形容暢快。
三、朗讀、感知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商钤~、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內容。
。鞔_:“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zhèn)グ蹴纭薄耙淮菲饋砭桶l(fā)狠了,就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師生齊讀:
。1)(1——4)一女,輕緩陳述。
(2)(5——7中“狂舞中你的面前”)一男,短促有力。
。3)(第七節(jié)中“驟雨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男女輪讀,急速高昂。
(4)(第7節(jié)末句——8節(jié))男齊,深情贊頌。
。5)(9——11)女齊,抒情而變短促再變一字一頓。
。6)(12節(jié))男齊,急促有力。
。7)(13節(jié))男女齊,慢、頓、響,重音在“好”。
。8)(14節(jié))女齊,常速。
(9)(15節(jié))男齊,常速。
。10)(16節(jié))女齊,常速。
(11)(17節(jié))男女齊,低緩,重音在“好”。
(12)(18節(jié))男女齊,有力贊美。
。13)(19——21)女齊,深情,中速。
。14)(22節(jié))男女齊,漸高。
。15)(23節(jié))女齊,抒情。
。16)(24節(jié))男女齊,有力短促。
。17)(25——27)男女輪讀,重音在“愈捶愈烈”。
。18)(28——30)一女,輕緩。
3.劃分結構:(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靜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靜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分別從4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這4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偉的場面。
、冢14——17)雄壯的聲響。
、郏18——22)擊鼓的后生。
、埽23——27)奇麗的舞姿。
4.尋美點。
布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
、傩疃l(fā)的后生美,你看,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
②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有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奂ぴ降墓穆暶,你聽,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軗艄牡暮笊溃憧,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
、葑兓玫奈枳嗣溃憧,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
四.朗讀、品味。
。、品讀,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美、詩意美。
、僮寣W生齊讀第6段。
②教師示讀(將大家剛讀的內容改成另一種文學式樣——詩)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蹖W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的內容。
愈捶愈烈
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
愈捶愈烈
思緒中不存在任何隱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歡樂
生活和夢幻
擺脫和追求
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
交織!
旋轉!
凝聚!
奔突!
輻射!
翻飛!
升華!
、芊中〗M反復替換朗讀。
。、評點式朗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師: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沖破羈絆、掙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合諧。我們重點品讀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jié)奏,排山倒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力量相輔相成的。
、賱澇鑫闹忻鞔_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的一句話。
明確:“容不得……一股勁”。
②從句式特點和思想內涵兩方面品評這句話。
句式特點:排比,一氣呵成,氣勢磅礴,表現安塞腰鼓沖破一切障礙的強大力量。
前后呼應,“掙脫”“沖破”“撞開”力量急速遞增,使人聯(lián)想到爆發(fā)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會變革。
思想內涵:這里寫出了陜北高原人們性格特征是粗獷、豪放的。
、蹖W生任意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各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1)從用詞方面說:
。、“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tài)。
。隆ⅰ懊v騰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C、“這腰鼓勵,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ǎ玻⿵木涫缴险f:
A、“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fā)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中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句子用得好,好在這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中由靜到動的急轉。
。ǎ常⿵男揶o上說: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氣勢。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文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jié)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4)從寫法上說: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樂后最終永遠明晰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內涵。
B、“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鳴”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勵聲止后的寂靜。
。、文中開頭的表態(tài)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后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场⑿〗Y:安塞腰鼓帶給我們視覺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上的震撼?磥硭囆g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驟雨,如旋風,如火花,如斗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lián)想和想象是聯(lián)結“形”與“意”的紐帶。
五、
第二課時
一、分析課文內容:
。薄⑻釂枺何恼略鯓訉懕硌萸暗那闆r?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提示:從背景、從性格、從人物、從神情、從腰鼓等方面去考慮。
好處: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2、提問:閱讀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A、先用排比: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
C、再用排比、連續(xù)比喻: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斗虎。
好處: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提問:“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運用反義詞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空氣(冰冷一燥熱),陽光(恬靜一飛濺),世界(困倦一亢奮)
好處: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提問:如果說上面是實寫,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虛寫,用虛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好處:用虛寫使人產生聯(lián)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5、提問:作者聯(lián)想到什么?
明確:聯(lián)想到落日古戰(zhàn)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丁⑻釂枺何恼碌诙蔚牡诙䦟釉鯓訉懓踩璧捻懧暤?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回響。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fā)出回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里,觀眾的心里發(fā)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好處: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7、提問:“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么?
明確:寫只有黃土高原這么深厚的土層,才生養(yǎng)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才能有這么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8、提問: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明確:這里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9、提問: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10、提問:為什么說“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明確: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1、提問;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明確: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fā)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12、提問: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2)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二、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三、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jié)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群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四、作業(yè)
1.本文以什么作為線索?
2.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么?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一股勁!”這句話運用了什么類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4.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
【安塞腰鼓教案】相關文章:
《安塞腰鼓》的教案03-03
《安塞腰鼓》教案01-11
安塞腰鼓教案01-04
安塞腰鼓教案01-09
安塞腰鼓的教案04-17
《安塞腰鼓》優(yōu)秀教案02-01
人教版安塞腰鼓教案03-10
初中《安塞腰鼓》的教案02-27
安塞腰鼓的優(yōu)秀教案01-11
關于《安塞腰鼓》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