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教案>四年級上冊教案

      四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3-02-17 13:02:49 教案 我要投稿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5篇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根據(jù)數(shù)位順序的數(shù)級正確地寫出億以上的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概括、推理。

        教學重點:

        掌握億以上數(shù)的寫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shù)的寫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數(shù)位表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復習6′

        1、萬以內的數(shù)是怎樣寫的?請寫出下列各數(shù):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四千零三

        2、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學生在自備本上寫數(shù)后交流。

        新課22′一、教學例2:

        1、板書:三億三十億九千萬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問:這些數(shù)怎樣寫?

        2、問:這些數(shù)的位在哪位上?萬位上是幾?其它數(shù)位分別是幾?怎樣寫?板書:

        三億寫作300000000

        三十億九千萬寫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寫作700300200000

        3、想一想:整億的數(shù)怎樣寫?

        4、重點分析“七千零三億零二十萬”這一中間有零數(shù)的題型

        5、練習:做一做中的練習。

        1、學生試寫。

        2、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寫法回答。

        3、學生歸納:有多少億,就在億級上寫多少,再寫8個0。

        4、學生練習。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

        本課教材的主要內容是動物筆筒制作示意圖。有5幅示意圖,主要變化在于筆筒兩面有不同的動物圖形。在完成作品制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舉一反三,啟發(fā)設計新穎的.筆筒。

        教學目標:

        1.掌握動物筆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驟。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設計新穎的筆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3.培養(yǎng)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已完成的作品,幾種不同材料做成的筆筒。

        學生準備:紙工制作工具和相關制作材料。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時間:( )月( )日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文

        教師談話導入:筆筒有什么用途筆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筆筒。教師最后出示已完成的動物筆筒,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制作這個造型精美,名字又好聽的筆筒。

        二、指導制作

        先讓學生自己觀看動物筆筒制作示意圖:

        1.剪下各部件,將筆筒的一側折疊粘貼好。

        2.粘貼筆筒的另一側。

        3.插上數(shù)支鉛筆,動物筆筒完成了。

        三、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新實踐

        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積極思考,能否設計出新穎的筆筒,并把圖案畫下來,為啟發(fā)學生,教師可用實物投影儀展示一些筆筒設計圖。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練習安排了五項內容。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

        教學要求:

        1.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知道讓學生懂得:處處留心隨處都能學習語文。

        2.繼續(xù)學習把句子寫通順、意思表達清楚。

        3.練習寫好鋼筆字。

        4.熟記成語,積累詞匯。

        5.口語訓練,說漫畫。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詞句訓練、口語交際。

        難點:口語交際

        課前準備:

        卡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知道讓學生懂得:處處留心隨處都能學習語文。

        2.繼續(xù)學習把句子寫通順、意思表達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練習4

        二、教學第一題:

        1.誰來把第一題的題目要求讀一讀?(指名讀)

        處處留心就能發(fā)現(xiàn)漢字的學問真不少

        2.練習:

        讀短文思考:

       。1)我和楊雨恬在預習過程課文時,對哪個漢字產(chǎn)生了疑惑?

        (2)他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閱讀短文思考:醒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

        醒為什么不用目而用酉,師引導:酉是象形字,形如古代酒壇之類的器具,用以指代酒。

        用酉作偏旁的漢字,大多與酒有關,醒原指醉酒后醒過來,睡醒的醒正是借用醒酒的醒,是其引申意義。

       。4)說說在生活中處處留心你都學會了哪些生字?

        (5)遇到類似的疑問,大家研究一下,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學習

        (通過查找工具書,也可小組互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寫好鋼筆字。

        2.熟記成語,積累詞匯。

        教學過程:

        教學第二題:

        1.讀讀背背

        2.下面請大家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認讀,

        全對的請舉手。錯了的同學可要再接再厲啊。

        3.指名讀、齊讀、小組比賽讀,自由練讀這8個成語,讀準每個音。

        4.來把你會讀的詞語帶著大家一起讀一讀?(指名讀)

        5.開火車讀。齊讀。

        6.同桌商量這8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7.交流。

        8.看誰背得最快。

        指名背。齊背。同桌互背。

        教學第三題:

        1.寫好鋼筆字

        2.教師范寫提醒:口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形狀也不同

        3.筆筆誰的鋼筆字寫得最棒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30-31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自主解決問題

       。ㄕn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你們仔細觀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結 合你的購物經(jīng)驗,你能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嗎?

        一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呈現(xiàn)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探討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小軍說:“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

        2.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絕大部分學生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匯報,教師相應板書

        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錢?

        15+20=35(元)

        3.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么?

        你們能不能把剛才這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

        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后板書:5×3+20

        4.(教師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兩步算式,我們叫它綜合算式。在這個綜合算式里,5×3的積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shù)是多少?這個得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這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的得數(shù),還沒計算的一步要照抄下來。

        板書如下(邊板書,邊說明書寫位置)

        5×3+20

        =15+20

        提問:接下來算什么?得數(shù)是多少?該怎么寫?

        指出: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后在等號后面寫出得數(shù)。

        根據(jù)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5×3+20

        = 15+20

        =35(元)

        5.提問: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一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數(shù)是多少?為什么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脫式計算,教師巡視,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xiàn)的脫式計算有

       、20+5×3

        =15+20

        =35(元)

       、20+5×3

        =25×3

        =75(元)

        ③20+5×3

        =15

        =35(元)

       、20+5×3

        =20+15

        =35(元)

        6.出示學生作業(yè),并逐一講評。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你認為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7.比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數(shù)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時間就多,學生發(fā)表的觀點就多,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三、探討合有乘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幫助小軍解決了問題,小軍謝謝你們。(同時課件出示:小晴說:我也想請你們幫忙,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呢?)

        誰先說說準備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們是怎樣列出綜合算式的?為什么么?

        談話: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面的綜合算式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你能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xiàn)的脫式計算有

       、50-18×2

        = 50-36

        =14(元)

       、50-18×2

        =32×2

        =64(元)

       、50-18×2

        =36

        =14(元)

       、50-18×2

        =36-50

        =14元)

        根據(jù)學生的計算情況,相應進行討論評價。

        3.提問性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5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霧凇》,齊讀課題。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板書:奇觀)

        誰能告訴我“奇觀”是什么意思?(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

        2、聯(lián)系上下文,這里的奇觀是哪種解釋呢?(第一種)那么,課文中哪里能夠看出他的雄偉、美麗、不同尋常呢?(第一自然段)

        請你來讀第一自然段。

        二、感受“奇觀”

        1、提問:哪里能看出呢?

        十里長堤、綴滿:這些詞語說明了霧凇的雄偉壯觀。

        (綿延十里,一路上都是霧凇,多么壯觀!請你讀一讀。)

        潔白晶瑩、銀光閃爍:這些詞說明了霧凇的美麗。

        (多美的霧凇啊!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銀色的長廊。請你讀一讀。)

        聞名全國:這個詞說明了霧凇是罕見的,特殊的,不同尋常的。

        (因為這是我國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吉林霧凇奇觀,所以才會——齊讀:聞名全國。)

        2、觀賞霧凇圖片,進一步感悟霧凇的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美麗動人。

        導語:這么美的霧凇,想欣賞一番嗎?(課件出示圖片)

        3、朗讀感悟。把霧凇的美讀出來。

        導語:你能把通過你的朗讀把這一奇觀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嗎?指名讀,齊讀。

        三、了解形成原因及過程

        1、過渡: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多美啊,多奇啊!看到這么美的霧凇,你有什么疑問嗎?(預設:吉林霧凇是怎么形成的?我們這兒怎么沒有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無聲的默讀有利于思考。

        2、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并且圈畫。

        3、提問:霧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們找到答案了嗎,誰來說說?

        (出示)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jié)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

        從這句話中你能發(fā)現(xiàn)霧凇形成的兩個條件嗎?(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4、圍繞這句話,學生質疑。

        (預設:嚴寒季節(jié)到底有多寒冷?什么是飽和的水汽?霧氣是從哪里來的?凝結是什么意思?霧氣是怎么凝結成霧凇的?)

        5、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6、教師提煉問題后提問并相機指導朗讀。

        (1)霧氣是從哪里來的?

        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里的水從發(fā)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樣,松花江流經(jīng)市區(qū)的時候,非但不結冰,而且江面上總是彌漫著陣陣霧氣。

        小結:水從發(fā)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豐富的熱能使松花江水臨寒不凍,巨大的溫差為霧凇形成提供了過于飽和的水汽,也就是霧氣。那個詞具體表示水汽的飽和?(彌漫)

        (2)什么是飽和的水汽?

        除了彌漫,文中哪里還有能夠表示水汽飽和的詞語?

        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這里的“飄蕩,涌向,籠罩”都可以看出水汽的多和飽和。

        過渡:這就是吉林霧凇的獨特之處,難怪人們看霧凇還有“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的說法。夜幕降臨,漫步松花江畔,你會看到怎樣的霧呢?

        指名讀,齊讀。

        (3)霧氣是怎么凝結成霧凇的?

        (出示)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兒,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

        齊讀。

        小結:這個過程就叫“凝結”。

        這句話可以看出霧凇的.形成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出示:霧凇的形成是一個____的過程)[十分緩慢]

        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這一緩慢的過程?

        (“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

        “慢慢地”——寫出了什么?(凝結的速度慢)指名讀。

        “輕輕地”——寫出了什么?(樣子輕,無聲無息)指名讀。

        “一層又一層地”——說明什么?(霧氣不斷,逐步結成)指名讀。

        這些詞和句告訴我們霧凇是無聲無息地、慢慢地凝結而成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課文中的哪句話更具體地說明了這一點?(引讀:最初_____,逐漸______,最后_______。)

        (出示:銀線、銀條、銀松雪柳)

        能把這些詞讀好嗎?誰來試試。(讓我們仿佛看到了霧凇逐漸形成的過程)

        7、小結:這么美的霧凇原來是這樣形成的啊,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課件出示:霧凇形成的視頻及文字。

        四、交流抒懷,激活體驗

        1、過渡: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此時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觀賞著這千姿百態(tài)的瓊枝玉樹,你會說些什么呢?(相機理解:情不自禁)

        2、交流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誰來把這詩句美美地讀出來?(指名讀)

        師描述:此時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枝在一夜之間都披上了潔白晶瑩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樣美麗,人們看到這美麗的景觀,怎能不由衷地發(fā)出贊嘆:一起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五、拓展延伸

        1、作者的妙筆生花讓我們領略了吉林霧凇的奇特、壯美,我們也來試著寫一寫!

        (出示)讀一讀,并選用其中的詞語寫一段話,描繪一處霧景或雪景。

        籠罩 凝結 模糊 彌漫 潔白晶瑩

        蒸騰 綴滿 繚繞 淹沒 瓊枝玉樹

        2、學生試寫,師巡視指導。

        3、選擇一兩名學生寫的片段交流。

        六、板書設計

        雄偉

        22、霧凇奇 觀 美麗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罕見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6

        一、復習引新

        206÷54

        小結:在試商的時候,有時會遇到初商偏大需要調小的情況,那有時有沒有可能出現(xiàn)商偏小需要調大的情況呢?我們今天來看一看。

        二、教學新知

        1.出示掛圖,理解圖中的意思。

        學生自己列式,指名說說這一題的試商方法。學生自己試做。

        指名板演。

        2.講評:做這道題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1)我們把36看成40來試商,沒問題;

       。2)試商結果是6,因為6×40=240,7×40=280,也沒問題。

        (3)6×36=216,也沒錯,

       。4)余數(shù):252-216=36和除數(shù)一樣大了!錯了!

        看著象是每一步都不錯,為什么到最后余數(shù)會和除數(shù)一樣大呢?那說明了什么問題?該怎么樣來修正呢?

       。ò殉龜(shù)五入,看大了,所以商偏小了,余數(shù)太大了)

        改正措施:把商調大一點

        學生重新做,并相互檢查做得對了嗎?不對的改正。

        3.比較復習題和新授題,同桌討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同:都要調商

        不同:一個是把商調大一點,一個是把商調小一點。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NO。1

        把1和2兩題做完后作一小結。再次把今天學的重點小結一次。

        依次出現(xiàn)后兩題,在請學生說的過程中,再次體會調商的過程和方法。

        強化:要根據(jù)“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這一點來判斷是否需要調商。

        2.完成想想做做NO。2

        再次總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需要調商的除法有什么特點?該怎么樣來判斷是否需要調商?怎么樣來調商?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3.比速度,完成想想做做NO。3的`上半部分3小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自備本上,集體訂正。

        四、作業(yè)布置

        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4題

        五、課堂小結:

        小結:今天學習的需要調商的除法有什么特點?

        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7

        一、導入:

        還記得我們二年級時學過的一篇課文《有趣的發(fā)現(xiàn)》嗎?它主要講了生物學家達爾文通過細心觀察研究島上的昆蟲,發(fā)現(xiàn)只有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和達爾文同樣善于細心觀察生活的偉大航海家,他就是哥倫布,那么他到底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默讀全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概括一下!

        三、學習新課:

        第一部分

        1、說說你對哥倫布的了解。

        引出第一自然段

        “哥倫布是16世界意大利偉大的航海家,他常常帶領船隊在大西洋上乘風破浪,遠航探險。”

        2、過渡:那當時的航海生活的條件怎么樣?自讀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話概括。

        “那時,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艱苦,而且充滿危險!保ǜ爬ǔ稍~組)

        (1)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航海生活非常艱苦?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充滿危險?

        艱苦:只能吃黑面包和咸魚

        危險:渾身無力全身出血慢慢地死去

       。2)是啊,當時的航海生活有兩大困難,一是艱苦,二是危險,你覺得其中最主要的是思念困難?從哪里看出來?(“最可怕”“海上兇神”)

        (3)出了這些還會碰到哪些危險?

       。4)小結:所以說,對于當時的航海生活來說,“危險”是他們面臨的最主要的困難。

        再讀“那時,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艱苦,而且充滿危險。”(要突出后面的“危險”)

        3、在那么艱苦、危險的情況下,船員們隨時都面臨死亡。板書:面臨死亡

        可是,文中的最后卻有了出乎意料的結果,這個結果是什么?板書:起死回生

        第二部分

        1、從一開始的面臨死亡到最后的起死回生,故事情節(jié)可謂是跌宕起伏,而哥倫布的心情也隨之不斷變化。請大家讀讀3到6自然段,找找有關哥倫布心情變化的語句。

        2、交流,板書:十分沉重越來越沉重又驚又喜

        3、精讀課文,加深感情。

       。ㄒ唬1)是什么讓哥倫布的心情十分沉重?

        “航行不到一半的路程”“已經(jīng)有十幾個船員病倒了”“望著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

        所以他眼里“噙著眼淚點了點頭……”思考:哥倫布此時的感受是什么?他會想些什么?

        他同意把病重的船員留在荒島上,這種做法你認為對不對?他是不是太殘忍了?在當時的情況下,還有沒有更好的做法呢?

       。2)當時哥倫布出于大局考慮,怕連累船上其他人,無奈之下只能出這樣的決定。所以心情十分沉重。

       。3)指導朗讀。

        (二)(1)是什么讓哥倫布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哥倫布勝利返航應該是很值得高興的,為什么心情越來越沉重?(“越來越”說明比前面更加沉重了)

       。2)指導讀好“越來越近……越來越沉重”

        “這次探險的成功,是用十幾個船員的生命換來的'呀!”

        (三)等哥倫布靠岸之后,他的心情又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又驚又喜)

       。1)他驚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指導讀好“這不是那些船員嗎?他們還活著!”“你們是怎么活下來的?”

       。ǚ謩e用驚奇和喜悅的語氣來讀)

       。2)分角色朗讀對話。(看圖片,觀察他們的神情,體會他們的內心。)

        第三部分

        1、野果子竟然救了生病船員的命,假如你是哥倫布,會不會產(chǎn)生疑點?

        “難道秘密在野果子里面?”

        2、第7自然段中“一……就……”這個句子可以看出哥倫布迫不及待地想揭開奧秘。

        3、哥倫布為什么要這么急迫呢?

        他解決了嗎?(野果子里的維生素C救了那些船員的命)

       。ǹ磥,任何一種新的發(fā)現(xiàn)都是在多問幾個為什么之后,進一步探索研究后得到的。)

        學到這里,你對哥倫布這個人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ㄊ堑模晕覀円惨蚋鐐惒紝W習,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4、哥倫布后來才明白了,那些船員得的怪病叫什么?不治而愈的關鍵是什么?

        小結:看來,這篇故事實際上寫了維生素C的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非常生動有趣,誰能把這一經(jīng)過說給大家聽聽?

        四、課外延伸:

        截至目前為止,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維生素A、B、C、D、E……不下幾十種不同的種類,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不斷研究,今后將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維生素。他們所起到的保健作用也是各不相同,課后你們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去查閱資料,利用班隊課舉辦一次有關“維生素家族”的活動,讓我們大家共同學習更多的知識,好嗎?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7~8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線、角的概念,比較熟練地度量線段和角,培養(yǎng)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直線、射線和線段

        L請學生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射線、一條直線。

        提問:從線段怎樣得到射線?從線段怎樣得直線?

        射線能量出長度嗎?直線呢?

        2.練習十四第1題。

        (1)小組交流、討論,并說說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指名匯報。

        (3)提問:線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線段和直線有什么關系?

        3.練習十四第2題。

        (1)學生試著練習。

        (2)小結:經(jīng)過4點中的任意兩點畫一條直線,最多可畫6條,如果經(jīng)過4點只能畫一條直線,那么這4個點肯定是在同一條直線上。

        二、復習角的認識

        1.提問:怎樣的.圖形叫做角?你認識了哪些角,能舉例說說嗎?

        2.把學過的角按一定的順序排起來。

        3.提問:什么叫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4.練習十四第4題。

        (1)學生觀察鐘面后,先說說鐘面上的分針從12起各轉動了幾分?

        再說說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及其度數(shù)。

        (2)說明:分針從12起轉動不滿15分,形成的角是銳角;轉動15

        分就形成直角;轉動30分就形成平角;轉動1小時就形成周角。

        5.練習十四第5題。

        (1)按圖示,同學們將正方形紙折一折,再展開。

        (2)完成之1、/2、/3度數(shù)的填寫。

        (3)提問:直角和平角有什么關系?直角、平角和周角有什么關系?

        (4)再按圖示將正方形紙中一個直角等分折成3折。

        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算算圖中三個角的度數(shù)。

        6.提問:你怎樣知道一個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時要注意什么?

        (1)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先估計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估計的是否差不多。

        (2)練習十四第8題。

       、賹W生先填寫出八個方向。

       、谕纼扇嘶顒樱毫咳我鈨蓚方向之間的夾角。

        7.提問:如何用量角器畫指定的度數(shù)的角?

        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三、思考題

        先自己想方法,再組織匯報交流,可以通過測量,也可以通過推理比較。

        四、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教學反思:

        略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熱空氣和冷空氣

        教學目標

        1、探究過程和方法:通過實驗學會由看風向來了解冷熱空氣的對流 ;會分析風的形成和流動,熱空氣上升

        2、知識與技能:知道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了解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興趣研究空氣的其他性質;樂于親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課前分析及準備

        氣球、蠟燭、紙蛇、水槽、蚊香,有關孔明燈及熱氣球的資料

        教學生成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xiàn)了空氣的什么性質?

        2把書翻到P6,這課的標題是“空氣是會流動的嗎”,又是個問題,先來說 說你看到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

        3把你們的假設寫在課題的后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還要研究空氣是怎么流動的。 板書課題 學生把自己假設的答案寫在書上

        二、自主學習

        1、風的形成

        (1) 請一個同學來吹個氣球,如果對著臉放掉氣球中的氣,你有什么感覺?

        (2)這樣流動的空氣就是風。

        (3)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空氣是會流動的,而且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那課題的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啊,我們這堂課上完了嗎?有關空氣流動,你還想知道什么? 小組討論體驗 板書 流動的`空氣 風 從學生的提議中選取“空氣是怎樣流動的”問題

        2、空氣的流動

        (1)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① 空氣也是分冷空氣和熱空氣的,我們先來研究熱空氣的流動

       、 我這里有個會“跳舞”的紙蛇,先來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凼鞘裁戳α孔屔摺疤琛钡哪兀

       、馨咽址旁谙灎T上方和側面,你感覺到了什么?有能說明什么呢?

        ⑤通過這2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氣的流動

       、 熱空氣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氣會是怎樣流動的呢?

       、 生活中,你看到過冷空氣的流動嗎?打開冰箱冷藏室

       、 冷空氣是下沉的 板書 熱空氣 演示P6實驗二 小組先實驗再討論,記錄觀察結果 適當點撥 讓學生自我總結板書 上升 板書猜想答案(下沉)

        3、冷熱空氣的對流

        (1)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怎么能形成風呢?想個辦法,讓我們大家能看到空氣的對流呢?

        (2)演示P7實驗,用蚊香的煙霧流動表示

        (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 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用實物投影展示 把觀察結果寫在P72

        (4)你能說說冷熱空氣是怎么對流的?

        4、熱空氣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冷熱不同,它們會怎樣?風是怎么形成的嗎?

        (2) 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有人發(fā)明了一些可以飛行的物體,你知道有什么嗎?

        (3)請學生介紹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畫流動圖 板書 熱氣球孔明燈

        三、課外拓展1、 制作熱氣球、孔明燈

        這里學生對熱空氣會往上流動還不是很理解,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了疑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教師演示了“孔明燈”并重點講解了利用熱空氣上升和冷空氣會下沉的原理,來正確使用空調的方法。

        教學評價及反思

        板書設計

        空 氣 是 流 動 的嗎

        空氣是會流動的 熱空氣 上升

        冷空氣 下沉

        熱氣球 孔明燈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部分課文內容。

        2、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潔白晶瑩、銀光閃爍、千姿百態(tài)、瓊枝玉樹”等詞語。

        3、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詞句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

        三、教學難點:體會霧凇是怎樣形成的。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領學生念九九歌,三九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氣最寒冷的時期,此時大地是怎樣的呢?(多媒體示句:三九嚴寒,大地冰封。)齊讀。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覺?生:好冷啊!全班同學都覺得冷嗎?做給老師看看。

        (二)新授:

        學習第一自然段:

        1、但是,如果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游,你們就一定會忘記寒冷了,想不想去?(多媒體示錄像)

        2、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

        3、你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些霧?

        4、課文的第一段用了這(十里長堤綴滿潔白晶瑩、銀光閃爍)些詞語來寫霧凇,誰來讀聽?----她讀得真準啊。(多媒體示句)

        5、“十里長堤綴滿”讓你看到了霧凇怎樣?(很多)“潔白晶瑩、銀光閃爍”讓你覺得霧凇怎樣?(很美)

        6、好,誰能讀出霧凇又多又美。

        7、一齊來讀,老師要豎起耳朵聽看誰讀出很多很美的霧凇。

        8、過渡:啊,好美的霧凇啊,走在這潔白晶瑩的世界里,讓人忘記了寒冷,還讓我們這些從沒見過霧凇的游客產(chǎn)生了疑問:這霧凇是怎么形成的?怎么這么奇特壯觀?請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待會兒請同學扮演導游向我們游客解釋解釋。

        9、導游你好,請問這霧凇是怎么形成的啊?

        10、哦,我明白了,是要空氣中有過于飽和的水汽,還要遇冷凝結。(多媒體示圖)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同稱為四大自然奇觀,它為什么出名呢?

        是因為每到冬季,吉林的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這時穿越而過的松花江水帶有豐富的熱能,巨大的熱能使其臨寒不凍,當江水在空氣中遇到寒冷,就會凝結在樹木和草叢中,這就形成了奇特的霧凇景觀。只有在吉林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寒冷的氣候里才會形成,所以非常難得。

        11、同學們看,老師杯子中冒出了水汽,一會兒就不見了,而松花江面上的水汽又是怎樣的呢?(彌漫著)彌漫在這里是指江面上充滿、布滿了霧氣。(板書:彌漫)

        12、在大冷天里,從南方來到這里旅游的你,本來以為到處都應該結冰了,可是卻看到松花江面上仍然霧氣彌漫,你心里會覺得怎樣?(太奇特了)

        13、可是,還有讓你感到更奇特的情景呢!當夜幕降臨,江面上彌漫的霧氣,就像魔術師一樣在神秘地施展它的`法術,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每當夜幕降臨……)這里有四句話,請每個組讀一句,請同學們邊聽邊想,這些句子描繪的是什么情景(多媒體示句)?

        14、讀出來了嗎?描繪的是霧凇形成的情景。

        15、霧凇這位魔術師是怎么把這些原來是蒼綠的松樹、光禿禿的柳條變成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的樣子呢?(多媒體示圖)

        16、同學們一句一句地看,找出有關的詞語:

       。1)“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淹沒、蒸騰”這些詞語讓你體會到了霧凇怎樣的美?(形成時的動態(tài)美。)(板書:涌向、籠罩、淹沒、模糊)

       。2)“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幾個疊詞特別美,讓你感受到了什么?(霧凇是慢慢地,輕輕地形成的,就像一位神秘的魔術師在悄悄地變換著法術)讀的時候要輕一些,慢一些,讀出霧凇的變化。

        (3)鍍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把它換成貼、加、漆這些詞,好嗎?(板書:鍍上)

        (4)隨著時間的推移,霧氣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課件示)用最初……逐漸……最后……,寫霧

        凇形成的過程,很清楚。(板書:最初……逐漸……最后……)

        17、這一段文字采用了動態(tài)描寫的方法把霧凇逐漸形成的全過程寫得很清楚,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以及最初……逐漸……最后……讓我們知道了霧凇的形成是慢慢的、輕輕的,是很美的。淹沒了、模糊了、蒸騰的、像銀線、變成銀條、全都是銀松雪柳這些詞語,也很準確、很美,使人讀了就仿佛能夠看到霧凇逐漸形成時的美麗景象。

        18、所以,我們就按照霧氣變化的順序來試著背一背這段文字,看誰記憶力最好。(課件示)

        19、經(jīng)過了寒冷的夜晚,松樹、柳樹,所有的樹木都被霧凇這魔術師變了樣,他們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樹木了,而被美稱為什么呢?請自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那個詞語。

       。1)對,就是瓊枝玉樹瓊。瓊是美玉的意思。在霧凇的作用下,樹木都好像是用寶玉做成的了,瓊枝玉樹這個比喻很恰當。

       。2)這些瓊枝玉樹瓊都有哪些姿態(tài)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發(fā)揮你的想象,待會兒填空:有的有的還有的(課件示)

       。3)這么多的各種各樣的姿態(tài),這就是(千姿百態(tài))

        (4)置身于這潔白晶瑩的仙境般的世界里,欣賞著這千姿百態(tài)的瓊枝玉樹,人們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這是引用了唐朝詩人岑參的一句詩,這里用梨花來比喻霧凇,寫出了霧凇像潔白的梨花一樣美麗。(課件示)

       。5)情不自禁就是忍不住的意思,人們?yōu)槭裁磿椴蛔越刭潎@呢?

       。6)這時,你也會情不自禁地贊嘆:

       。7)讓我們帶著贊嘆地感受讀一讀這段話。

       。8)這段話寫出了清晨,人們觀賞著千姿百態(tài)的霧凇美景時的感受。

        20、許多人觀賞了吉林霧凇,都忍不住作詩來贊美它,老師收集到的詩(課件示):觀吉林霧凇作

        霧涌寒江曉日曛,

        長堤雪柳正迷人。

        非真非幻花如海,

        留影留連客似云。

        地借凇花播名氣,

        人驚冰魄長。

        翻疑天上芳林瘦,

        讓與人間玉樹春。

        21、學了《霧凇》這課文,你一定會為作者筆下那千姿百態(tài)、美麗動人的霧凇所吸引,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吉林去親眼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把自己觀察到的景象寫得那么迷人呢?

        表達方法提示:

        動靜結合,更顯多姿多彩:

        課文中描寫清晨及陽光下,潔白晶瑩、綴滿枝頭的霧凇奇景,又能領略到夜幕降臨時霧凇形成的神奇過程。這就是這課文的特點:動靜結合,寫出多姿多彩的霧凇。我們在描寫景物時,也要注意景物的動靜變化。這樣,文章對景物的描寫,有靜有動,動靜結合,寫出了景物多種形態(tài)的美,使文章更為生動。

        (三)、拓展學習。

        1、學習課文的方法一處景物的動靜態(tài)變化,如天空的變化。

        2、做小導游,向身邊人介紹吉林霧凇。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巖石,知道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

        2、觀察常見巖石的標本,了解巖石的外形和特點。

        3、選擇一種常見的巖石,仿照花崗巖的示例,使用科學的語言對巖石進行準確、全面的描述。

        4、學會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教學重點】

        1、認識巖石,通過觀察,了解巖石的基本特點。

        2、學會用科學的語言準確、全面地描述巖石。

        【教學難點】

        了解巖石的基本特點,學會用科學的語言,準確、全面地描述巖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巖石標本、學生自己搜集的巖石、活動手冊上的記錄表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本47頁上的一首小詩。

        你住在哪里?

        山峰、溶洞、海底……

        到處都有我的存在。

        你有什么用嗎?

        造房、鋪路、裝飾……

        我的用途可多啦!

        你的年紀?

        嗯——

        讓我想想。

        2、學生自由讀一讀這首小詩,想一想這首小詩描述的是什么物質?

        巖石。

        3、這首小詩寫出了巖石的哪些知識?

        這首小詩寫了巖石來自于山峰、溶洞、海底,巖石可以造房、鋪路、裝飾,巖石的年齡很大很大。

        4、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探究第五單元《巖石與礦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了解常見的巖石。

        5、板書課題:

        16、常見的巖石。

        二、學習新課

        活動一:初識巖石

        1、同學們,你們見過巖石嗎?你在哪里見過巖石?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2、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哪里見過巖石?自己見過的巖石是什么樣子的?

        3、教師出示課本48頁有關巖石的圖片,學生仔細看一看,初步了解這些巖石的樣子。

        4、出示課本48頁下面的一段文字。

        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

        5、學生自由讀一讀這段文字,進一步了解巖石的有關知識。

        活動二:觀察巖石標本,了解巖石特點

        1、教師引導:巖石究竟有哪些特點?下面我們通過觀察一些巖石的標本,來了解一些常見巖石的特點。

        2、出示花崗巖、砂巖、大理巖、石灰?guī)r4種巖石的標本,引導學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我們本次需要觀察的常見巖石的標本。

        3、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觀察這些常見巖石的標本呢?又通過什么方法來觀察呢?

        全班交流,預設:

        使用放大鏡觀察巖石斷口上有幾種顏色,顆粒是大還是小。

        通過使用巖石在紙上畫線等方法,來觀察巖石是什么顏色的。

        通過敲一敲、聽一聽的方法,來觀察巖石相互碰撞的聲音是清脆的還是沉悶的。

        使用滴管在巖石上滴水的方法,來看一看巖石的吸水性如何。

        仔細觀察巖石,看一看巖石上有沒有氣孔、條紋或者其他花紋。

        觀察巖石上是否有動物或植物的痕跡。

        4、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一邊觀察,一邊完成活動手冊上的記錄表。

        5、全班交流,學生說一說本小組觀測的.結果以及得出的結論。

        活動三:使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常見巖石

        1、剛剛我們觀測了幾種常見巖石的標本,初步了解了這些巖石的一些特點,那么我們該怎樣對這些巖石進行準確又全面的描述呢?

        2、出示課本50頁上面花崗巖的描述范例。

        3、學生自由讀一讀這段文字,看一看這段文字是如何科學全面地介紹花崗巖的?

        預設:

        介紹巖石一般的從分布、組成、質地、聲音、吸水性強弱、是否有氣孔等幾方面進行。

        4、下面我們選擇一種巖石,仿造花崗巖的例子對這種巖石進行科學、全面、準確地介紹。

        活動四: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1、展示各種各樣的巖石標本,激發(fā)學生制作巖石標本的興趣和意念。

        2、教師引導:看到如此美麗的巖石標本,大家想不想動手制作巖石標本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做一做巖石標本吧。

        3、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了一些自己喜歡的巖石,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收集的巖石給老師看一看。

        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各種巖石。

        下面,我們就把大家收集的這些巖石制作成標本。

        4、出示課本50頁的下面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圖,學生認真地看一看,了解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

        預設:搜集→清理→判斷→裝盒→貼標簽。

        5、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按照制作巖石標本的步驟,對自己搜集的巖石進行清理、判斷、裝盒、貼標簽,然后形成巖石標本。

        6、全班交流,展示本小組制作完成的巖石標本。

        三、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解了巖石的一些基本的特點,學會使用科學的語言準確、全面地描述一些常見巖石。最后我們還按照步驟制作了一些巖石標本。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通過查閱資料、觀察巖石等方法,進一步探究巖石。

        【板書設計】

        16、常見的巖石

        巖石的分布

        觀察、認識巖石

        描述巖石

        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掌握將整萬的數(shù)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地改寫整萬的數(shù)。

        ●掌握將非整萬的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能正確地略寫非整萬的數(shù)。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強學生的科普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

        重點:大數(shù)的改寫和略寫。

        難點:將非整萬的`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shù)。

        教具:多媒體課件、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舊知鋪墊

        用幻燈出示下面題目。

        1、寫出下面各數(shù)

        一百二十萬二千三百 二百零四萬五千 三千零二十萬零六百八十 五千八百萬零七百 三百六十四萬八千

        2、讀一讀下面各數(shù)。

        2000000 3500000 10200000 86000000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5。

        (1)出示掛圖或電腦課件展示人體血液的構造,介紹紅細胞、白細胞的作用。

        說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數(shù)目的紅細胞和白細胞,教師出示板書。

        一小滴血含有:紅細胞:5000000個 白細胞:10000個。

       。2)讓學生讀一讀這兩個數(shù)。再看看這兩個數(shù)有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后,教師說明:這兩個數(shù)都是整萬的數(shù)。什么是整萬的數(shù)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萬的數(shù)。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萬的數(shù)。

       。3)明確告訴學生:在生產(chǎn)、生活中人們?yōu)榱朔奖阕x寫,常常將萬后面的4個0省略掉,換成一個萬字。用萬字來代替數(shù)末尾的4個0,這樣就把整萬的數(shù)改寫成了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4)改寫。

        板書出示:500|0000個 =500萬個

        強調:把個級的4個0省略掉,在500后面寫上萬字。這樣照樣讀作:五百萬個。

        想一想:10000個=1萬個。先讓學生來說,然后教師添上板書1。

       。5)即時嘗試。

        把下面的數(shù)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學生獨自改寫。教師巡視,觀察學生是否記住寫萬字,并當作要點進行強調。

        2、教學例6。

        (1)電腦課件展示太陽和地球圖,讓學生觀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系。

        (2)讓學生讀出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分別是多少,并說一說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倍。這時學生感到直接說出這兩個大數(shù)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比較困難。

       。3)啟發(fā)學生想到: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進行比較會比較方便。

       。4)觀察這兩個數(shù)有什么特征?

        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個數(shù)都是非整萬的數(shù),很顯然我們不能想例5那樣將它直接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

        那怎么辦呢?

       。5)介紹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將非整萬的數(shù)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教師:有一種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什么是四舍五入呢?如:12756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僬覝嗜f位上的數(shù)。板書:12756

        ②看萬位右邊第一位上的數(shù),是2。

       、壅f明:根據(jù)四舍五入法規(guī)定,像這樣小于5,把它和右邊的數(shù)全舍去,改寫成0。

        板書:1275610000。

        說明:因為得出的是近似數(shù),所以必須用,不能用=。

       、茉侔100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shù)。

        板書10000=1萬(說明:這里兩個數(shù)是相等的,只能用=)

        想一想:這樣將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shù)。

        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后教師再逐步引導。

       、僬覝嗜f位上的數(shù):1389000

       、诳慈f位右邊的第1位上的數(shù)。大于5向前進1,再把它和右面的數(shù)全舍去,改寫成0。

        板書:13890001390000

       、墼侔寻鍟1390000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板書:1390000=139萬

        教師: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多少倍?

       、思磿r嘗試

        把下面的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學生嘗試練習,然后教師講評,如果學生直接略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也可以,但要強調加上。

        如:1264008126萬 1328543133萬

        三、課堂活動

        1、課文第14頁的做一做。

        通過練習,一方面是讓學生用剛學到的知識進行改寫,進一步掌握新知;一方面通過提供的有關地理知識素材,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地理知識,擴大視野。

        2、課文第15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分別求出同一個大數(shù)的不同的近似數(shù),練習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數(shù),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近似數(shù)的理解。

        四、鞏固練習

        課文練習二的第3~8題。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可能性》

        教材簡析:

        在小學階段,蘇教版教材對“可能性”知識的教學共安排了四次(見下表)。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有關“可能性”內容。 二年級 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三年級 用“經(jīng)!、“偶爾”、“差不多”描述一些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 四年級 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六年級 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本節(jié)課將可能性和摸球等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可能性,借助活動的素材用語言描述可能性。“一定”和“不可能”是用來對確定事件發(fā)生結果的預測,“可能”則是對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結果的預測。但無論是確定事件還是不確定事件,都存在事件發(fā)生的隨機性,這是教學中的難點,難在無法用語言描述,難在無法在一節(jié)課中用事實證明,難在學習對象是二年級孩子——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很弱。對隨機思想滲透的時機和程度是教學設計時的重要和難點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摸球,經(jīng)歷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隨機性。

        2. 會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摸球事件發(fā)生的結果。

        3. 能根據(jù)摸球的結果設計事件,并進行解釋。

        4. 能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拋硬幣、轉盤和擲骰子事件的結果。

        5. 嘗試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已經(jīng)掌握的簡單數(shù)學知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數(shù)學與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不確定事件,感受隨機性。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定位起點

        出示故事——“烏鴉喝水”的三幅圖,請學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別說一說這三幅圖上的故事。

        【設計意圖:“烏鴉喝水”是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中的一篇文章,是學生耳熟能詳?shù)墓适。借助這個故事,讓孩子們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進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們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這三個詞的理解,定位孩子們對可能性知識的已有認知水平。】

        二、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一)理解“一定”

        1. 小組操作活動 在小組內開展摸球的活動(活動材料見圖1),每人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 怎樣?指導學生學會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

        2. 獨立思考 將如圖1的兩個袋子里的球倒入一個布袋(見圖2),請學生獨立思考:任 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

        3. 對比提升

        (1)比較圖1和圖2兩個袋子里的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任意摸一個球,都一定是紅球!蓖ㄟ^討論,學生能總結出:兩個袋子里都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2)教師追問:如果要往這個袋子里再放入一些球,任意摸一個還是紅球,可以怎么放呢? 學生通過思考,提升對“一定”的認識:只要袋子里都是紅球,沒有其它顏色的球,不管多少個,任意摸一個就一定是紅球。

       。ǘ├斫狻翱赡堋

        1. 借助實物思考討論

        (1)教師將紅球和黃球混入一個袋中(見圖3),提問:如果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為什么用“可能”呢? 教師從圖3的袋中拿走一個黃球(見圖4),追問:現(xiàn)在呢? 教師再從圖4的袋中拿走一個黃球(見圖5),追問:現(xiàn)在呢?

       。2)思考:為什么從這三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球,都可能是紅球?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袋中有3個紅球,有3個黃球,任意摸一個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2. 摸球,想象推理。 請一生從圖5的袋中任意摸一個球,摸3次。

        摸球的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

        (1)三次摸球的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黃球,可能會出現(xiàn)紅球。學生從摸球的結果中驗證了剛才的預測結果。

       。2)三次摸球的結果,都三次出現(xiàn)紅球。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xiàn)的,比較袋中的紅球占大多數(shù)。如果出現(xiàn)此種情況,立即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再摸一次,結果會怎樣?

        【設計意圖:此處是滲透事件隨機性的最好時機。通過實際的摸球并不能立即驗證猜測,有時會出現(xiàn)摸球多次仍沒有摸到紅球,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通過讓學生想象、推理,完成對隨機性的感受。】

        3. 回顧思考。

        觀察三袋子里球(見圖3、4、5),為什么從這三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球,都可能摸到紅球? 學生得到結論:只要袋中有紅球,有黃球,任意摸一個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4. 思考提升。

        提問:如果從這個袋子再拿走一個球,任意摸一個還可能是紅球,你準備拿什么球?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只要袋子里有紅球,不管有幾個,還有黃球,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ㄈ├斫狻安豢赡堋

        1.教師出示一個空袋子(見圖6)。

        (1)根據(jù)要求“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紅球”,往袋里裝球,可以怎么裝?教師提供一些紅球和黃球,請學生示范裝球。學生會裝出如同圖7的方法。

        (2)追問:還有不同的裝法嗎?并在小組里交流。

        2.思考:只要怎么裝,就不可能摸出紅球?學生得出結論:只要袋中沒有紅球,就不可能摸到紅球。

        (四)回顧與小結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從這三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見(圖2、3、7)第一個袋子一定摸到紅球,第二個袋子可能摸到紅球,第三個袋子不可能摸到紅球。在數(shù)學上,就把小朋友們剛才用這三個詞說的幾句話,叫做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教師板書課題:可能性。

        2. 教師提問:你能看著這三個袋子,說一說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嗎? 生:從第一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2),不可能摸到黃球。 從第二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3),可能摸到黃球。

        從第三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7),一定能摸到黃球。

        三、鞏固練習設計

       。ㄒ唬┭b球活動練習

        在小組內開展裝球的活動,分層次鞏固對不可能、可能和一定的理解,練習用這些詞語描述摸球事件結果的可能性。 活動材料(見下圖):三種不同顏色的球若干個,三個透明塑料袋。 任務一:每小組裝3袋球,裝完后要用“一定”來說一說,你準備怎么裝? 生匯報后,師提問:觀察這些袋子里的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每袋中的球顏色一樣。

        生2:每袋中球的個數(shù)不同。

        生3:不管有多少個,每個袋中只有一種顏色的球,任意摸一個,一定就是這個顏色。

        任務二:每小組裝3袋球,裝完后要用“可能”在小組里說一說。 師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袋中有綠球和紫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綠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2:袋子有綠球、藍球和紫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綠球,可能是藍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3:只要袋中的有不同的顏色的球,每種顏色都有摸到的可能。

        任務三:如果就看著每人現(xiàn)在手里的這袋球,會用“不可能”來說一說嗎?在小組里交流,并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生:袋子里沒有那種顏色的球,任意摸一個,就不可能摸到。

       。ǘ┩卣咕毩

        摸球游戲中蘊含著“可能性”,其它的游戲中也蘊含了“可能性”。

        1. 拋硬幣。 師:任意拋一次硬幣,結果會怎樣?

        2. 轉盤。 師:任意轉一次轉盤,結果會怎樣?

        3. 擲骰子。

        師:任意擲一次骰子呢? 追問:如果任意擲一次,一定是3,骰子上的數(shù)字可以怎么改?

        【設計意圖:拋硬幣、轉盤和擲骰子是蘇教版教材第一學段概率與統(tǒng)計領域常用的活動素材類型,也是學生十分熟悉的游戲。只有當學生有了充分的活動經(jīng)驗支撐時,才能更好地將今天所學習的可能性的知識提升、升華,內化為個體的經(jīng)驗,為后繼的學習鋪墊!

        四、全課總結。

        設問:回顧今天的學習,你對“可能性”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1結合具體的摸球活動解釋“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生2能適當抽象出“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含義。

        五、拓展練習。

        用可能性的知識我們還可以用來描述已經(jīng)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 出示1+花<5 設問:“花”的后面藏著幾呢,用今天學習的可能性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生1:方框里的數(shù)一定小于4。

        生2:方框里的數(shù)不可能大于4。

        【設計意圖:可能性是邏輯十分嚴密的概率領域的知識,用數(shù)學的知識進行解釋,符合其“嚴密性”的特征,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歧義。選擇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則更加易于學生理解,能更好地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解釋!

        師作全課總結:只要小朋友們留心觀察,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數(shù)學。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學生對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較小,個位上的數(shù)又不接近整十數(shù)的除法,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讓學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筆算下面各題。

        33)2 8 0 38)1 8 0

        獨立試做,反思做法,達到靈活運用

        讓學生觀察復習3得兩道題是用什么方法試商的?各有什么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2)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列出算式14026=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完成后說說有什么感覺?

       。4)小組討論有沒有別的試商方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交流。

        (5)教師把學生說的幾種情況板書,讓他們比較那種方法簡便一些,根據(jù)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選擇合適你自己的試商方法。

        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些?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中除數(shù)有什么特點?這類題目用什么方法試商簡便些?

        使學生認識到:遇到除數(shù)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幾,這樣試商比較簡便。

        三、練習

        練習十五第512題

        第5題,全班共同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第6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做完后,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討論兩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第7~11題,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計算的方法又體會了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第12題,是開放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總結。(略)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15

        一、準備活動。

        出示P79的主題圖,說說圖中的信息。

        口袋里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一個球,摸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紅球的次數(shù)多,算小明贏;摸到黃球的次數(shù)多,算小玲贏。

        猜猜看,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二、小組活動。

        1、猜得對不對呢?

        我們來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記錄結果?

        分小組進行,把摸到的結果記錄不來。

        摸球結果記錄表

        摸到紅球的次數(shù) 共( )次

        摸到黃球的次數(shù) 共( )次

        集體交流

        提問:剛才的游戲是否公平?為什么?

        得到:由于紅球的個數(shù)比黃球多,所以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也就是小明贏的可能性大。

        2、怎樣在口袋里放球,游戲才是公平的?

        口袋中紅球與黃球的個數(shù)同樣多,游戲才公平。

        現(xiàn)在我們改變口袋中紅球與黃球的個數(shù),使它們同樣多再求摸一摸,把摸到的結果記錄下來。

        集體交流。

        這樣的.游戲公平嗎?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次。

        得到:游戲規(guī)則公平,只能表示游戲雙方贏的機會均等。

        但實際游戲的結果,一般仍可能會有輸贏。

        三、想想做做。

        1、P80、1

        讓學生弄清游戲的規(guī)則和方法,并根據(jù)問題分別作出猜測,分組進行活動,每組造兩人輪流轉動轉盤,其他人作記錄。

        集體交流。

        提問:用哪個轉盤做游戲是公平的?

        2、P80、2

        讓學生根據(jù)問題,仔細觀察每個口袋里不同顏色小球的個數(shù),再根據(jù)觀察的結果作出判斷。

        只要看口袋里紅球和黃球的個數(shù)是否相同,也就是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P81、3

        讓學生看一看這10張牌,獨立思考游戲是不是公平,再進行交流。

        怎樣修改游戲規(guī)則,才能使游戲公正?

        4、閱讀“你知道嗎?”

        板書設計:

        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數(shù)量相等,游戲雙方贏的可能性相等

      【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教案03-15

      四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2-13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案02-17

      四年級英語上冊教案03-01

      四年級上冊品德教案02-24

      語文四年級上冊的教案02-18

      四年級上冊角的教案03-17

      四年級上冊《長城》教案03-07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16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