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水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教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
2、了解單質、化合物的區(qū)別。
3、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活動分析水的組成
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定義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電解水實驗裝置、火柴、圖片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電腦顯示圖片資料或錄像資料)
素材(與水有關的風景圖片如水電站、噴灌圖、水產(chǎn)養(yǎng)殖、海濱浴場、教材第三單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
提問:我們欣賞到的資料的主題是什么?
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
[提問]你們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嗎?
[追問] 還有什么地方有水?結合教材P46的資料談談你的看法。
提問:(1)水對于我們人類重要嗎?想象一下如果沒有水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維系生命,還有什么作用?
總結水的用途: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46第2自然段。
內容1:實驗探究水的組成
[過渡語]水如此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它的組成。
。1)水在化學中用H2O表示,大膽猜測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
。2)如何來證明一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呢?提供資料:氧 汞→汞+氧氣
告知學生:水在通電的條件下能分解生成
氫氣和氧氣。提問:回憶如何檢驗氧氣?
指導學生自學教材P47第2自然段學習氫氣的性質及檢驗方法。
。3)展示電解水裝置,開始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由于此實驗速度較慢,反應開始一會后,可配合此實驗的錄像課件,讓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總結實驗:正氧負氫,體積比1:2,寫出此反應文字表達式,說出屬于什么基本反應類型。
內容2:(電解水的過程中)學習研究水的組成的思路。
從上述思路中我們整理出科學探究過程
提出假設→設計方案→探究實驗→現(xiàn)象論證→結論推理
內容6:體驗感悟,形成概念:
提問: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礦泉水…等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水,氫氣,氧氣屬于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強調:如果只說水就指的是純凈物。以水、氫氣、氧氣為例讓學生說出它們組成上的不同,引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
練習:CO2 N2 P2O5 KClO3 Fe
KMnO4 H2O2 指出它們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布置任務:結合教材P47的內容,將上邊練習中的.化合物簡單分類。
提問:你能說出氧化物的基本要素嗎?
回憶所學知識和新學知識給物質簡單反類
六、板書設計:
課題1 水的組成
一 水的組成
1. 電解水實驗
。1)現(xiàn)象:兩極產(chǎn)生氣泡(正氧,負氫)V正:V負=1:2
。2)表達式: 水 氫氣+氧氣
2.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二 單質和化合物
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2、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3、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檢測:
1.水是 ( )
①單質 ②化合物 ③純凈物 ④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 )
A. 氧氣 B.水 C.蛋白質 D.脂肪
3.關于水的組成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水是水元素組成 B.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D. 水的組成很復雜,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
4.下列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 )
A.空氣 B.河水 C.冰 D.紅磷
5.在電解水實驗中如果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了a L氣體,那么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匯集的是( )
A.a L B. 0.5a L C.2a L D.無法確定
6.下列有關氫氣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 無色、無味 B.能夠燃燒 C. 難溶于水 D.密度很小
7.檢驗氫氣純度時,判斷氫氣較純的現(xiàn)象是( )
A. 聽到尖銳的爆鳴聲 B. 未聽到聲音 C.聽到聲音很小 D. 試管爆炸
8.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水電解 B.蠟燭燃燒 C. 呼吸過程 D.酒精揮發(fā)
水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資源的寶貴。
2、在親自體驗中,懂得愛惜水,知道節(jié)約用水。
教學重點
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資源的寶貴
活動準備
1、教材、兩盆花(一盆先不澆水葉子有些垂下)、與水有關的圖畫一幅。
2、幼兒生活經(jīng)驗: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
活動過程
一、引入
二、了解水的用途
1、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兩盆花:澆過水的和沒澆過水的各一盆,請幼兒觀察,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兩盆花的不同,了解植物生長與水的`關系。
2、利用畫面的情景,了解水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教師提出問題:說說畫面中小朋友在干什么?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小朋友用水在做什么?
由此引起幼兒對水的關注,知道人們生活和小動物生存都離不開水。
3、結合幼兒對水的認識,引導其說說水有什么用途。
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什么時候需要水?
4、請幼兒進一步思考并討論:生活中如果我們沒有水會怎樣?在幼兒充分感知水的用途及水的重要性的基礎上,討論:在生活中怎樣節(jié)約用水、怎樣愛惜水?
三、活動延伸:
1、利用語言活動學習兒歌"小水管",知道要節(jié)約用水。
2、日常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節(jié)約用水,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
水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沙、玩石,比較了解石頭與沙子的異同。
2、了解石頭、沙子的用處,懂得保護自然資源
3、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對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同孩子一起收集石頭,沙子
2、篩子、沙網(wǎng)、鐵罐(分別裝有石頭、沙子)大盆、礦泉水瓶(有石頭、沙子)中號盆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石頭、沙子、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看我今天給你們準備了什么?想玩嗎?”
2、提出要求:
、佟靶∨笥淹媸^、沙子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安全,別用石頭砸著小朋友,別讓沙子迷著你的眼睛”
②“玩的時候,石頭和沙子不能舉過肩膀和頭!
、邸巴娴臅r候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玩的是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
二、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間大膽交流
1、“你玩的是什么?怎樣玩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秘密?”
2、“跟你身邊的小朋友講一講吧!”
3、“誰能說一說,你玩了什么?怎樣玩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師小結:沙子小,石頭大;沙子踩上去軟,石頭硬!
三、游戲:聽聲音猜東西
四、認識石頭和沙子的用途。
五、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水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記錄的方法。
2、了解傘的質地與防水性。
3、了解傘的不同作用及其生活中對人類的作用。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重點難點
1、傘在遇到水的時候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2、能夠清楚不同的.傘有不同的作用。
3、學會填寫記錄表。
活動準備
1、各種材質的傘(布,塑料,紙,油紙)
2、制作傘面的材料(普通紙,玻璃紙,塑料布,蠟紙)
3、傘的記錄觀察表,一盆水。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察一個實驗:“傘面會不會濕?”
——出示塑料傘,紙傘,布傘,油紙傘。教師引導幼兒認識不同材質的傘并且用手去感覺不同材質的傘面布。
——在記錄表上找出相對名稱的傘欄,并且能夠在怕水的傘欄打鉤。
——請幼兒猜猜:將水直接灑在傘面上,傘面會不會濕?水到傘面之后不同材質的傘會有傘面樣的反應?
——鼓勵幼兒在觀察表上記錄下自己的猜測。
二、請幼兒自己動手嘗試做做這個實驗,并且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幼兒分成四組進行試驗。
——請幼兒將水直接淋到塑料傘,紙傘,布傘,油紙傘的傘面上,甩一甩傘,摸摸看傘面有沒有濕。
——實驗后,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傘會滲水,哪些傘不會滲水。水灑到不同材質的傘面上的時候,傘面都有什么不同的變化!褌銚卧诮處煹囊粋角落,觀察哪把傘容易干,哪把傘不會干,需要多久才會干?要求幼兒學會等待并且認真觀察記錄。
——在觀察記錄表上記下實驗結果。
三、讓幼兒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得出怕水的傘分類結果。
——與實驗前的記錄進行比較,說說到底哪些傘會滲水,哪些傘布會滲水。
——請幼兒想一想,為什么有些傘會滲水,而有些傘不會。
——通過比較使幼兒更加明確不同的傘有不同的用途。
——教師帶領幼兒對試驗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不用的傘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幼兒自由討論哪些傘怕水,哪些傘不怕水,仔細觀察。
水教案 篇5
單元概述:
誰不愛家鄉(xiāng),誰不說家鄉(xiāng)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只要提起家鄉(xiāng),誰都會感到格外親切;只要談起家鄉(xiāng)的山和水,誰都會滔滔不絕,情真意切。那蔥郁的小草,蜿蜒的溪流,浩瀚的江水,險奇的峰巒,神秘的山谷,茂密的森林,都帶給我們無限遐思,令人心馳神往。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人眷戀家鄉(xiāng)一方情。
本單元是愛媽媽、愛自己的家、愛同學、愛老師、愛集體……愛的情感的逐漸拓展和深化,設計了《流過家鄉(xiāng)的小河》、《高高的山》、《睡不說俺家鄉(xiāng)好》三個課題,旨在喚起學生對家鄉(xiāng)、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讓學生用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山水的美,用美好的心靈去體驗這好山好水與人們的密切關系,用真摯的情感去贊美家鄉(xiāng)、歌頌祖國。通過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和感受大自然的山水美,培養(yǎng)學生欣賞中國山水畫以及對音樂舞蹈的鑒賞能力,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如唱歌、美術、舞蹈、戲劇等,富有個性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作美,培養(yǎng)學生有親近、有熱愛家鄉(xiāng)上水的親感,有保護家鄉(xiāng)山水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激發(fā)學生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作美,用自己的雙手描繪美麗的家鄉(xiāng),并把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美好。
課時建議:
6課時
課題一 流過家鄉(xiāng)的小河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觀察、感受、體驗家鄉(xiāng)小溪和小河幽靜、秀麗的自然美,有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2、感受我國民間音樂旋律,學習用接唱、對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瀏陽河》,并嘗試用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和內容,體驗對幸福生活的贊美之情。
3、能從描寫小溪和小河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表現(xiàn)小溪與小河的自然美。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小溪、小河的照片、圖片等資料。
2、有關小溪、小河的文學作品資料及配樂朗誦《小河》的音樂。
3、《門前有條小溪流》、《瀏陽河》、歌曲音像資料。
4、描述小溪、小河的美術作品和學生表現(xiàn)小溪、小河的美術材料與工具。
5、有關我國民間舞蹈的VCD光盤或照片。
6、供學生跳舞的扇子、手絹、紅綢等道具。
課時安排:6課時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一:小溪靜靜流
1、引導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所見過、所知道的小溪與小河的形象特征,體會其美感。
2、播放小溪、小河的音像資料或出示其圖片、照片及有關溪水流淌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小溪、小河的自然美,啟發(fā)學生用語言或身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說一說從音樂里聽見了什么聲音?想象到什么情景?
3、欣賞詩歌《小溪流》,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擬人手法的情趣美。
4、學唱歌曲《門前有條小溪》,感受五聲音調音樂的清醇及抒情性三拍子音樂的美感,體驗歌中的詩情畫意和對家鄉(xiāng)小溪的贊美之情。嘗試讀譜視唱時。可先練習節(jié)奏的準確,采用手拍節(jié)拍、口讀節(jié)奏的形式,之后再按節(jié)奏唱旋律。還可按分組接唱的形式,感受歌曲的樂句劃分。
5、提供輕柔的紗巾、綢帶等道具,啟發(fā)學生使用道具表現(xiàn)小溪蜿蜒流動的自然現(xiàn)象。
活動二:小河美如畫
1、用謎語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索與感受小溪、小河自然美的興趣。
教師說謎面,學生猜謎底。
一條帶子長又長,彎彎曲曲閃銀光,
一頭仍在大海里,一頭搭在高山上。
。ㄖi底:江河)
2、欣賞配樂散文《小河》,感受散文中描寫的各種自然景色的秀美,激發(fā)學生親近小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到小河邊觀察感受自然界小河的美麗,傾聽小河的流水,沐浴小河的波光,在小河中自由嬉戲,在小河邊自由自在放聲歌唱。也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影視資料欣賞小河的美麗景色。
4、舞蹈表演《我是一條小河》。根據(jù)散文《小河》的意境,一部分學生扮演“小河”在音樂聲中隨意流淌,另一部分分別扮演河邊的麥苗、花草、大樹、小鳥等形象。
5、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用自己的畫筆任意揮灑,描繪小河美麗的風光,可配上抒情優(yōu)美的音樂作背景。
6、交流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并與老師提供的美術作品進行比較欣賞和評價,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
活動三:歌唱瀏陽河
1、播放歌曲《瀏陽河》、欣賞《瀏陽河》的照片或錄像、美術作品,感受畫面線條、色彩的美感及畫面的節(jié)奏與音樂的節(jié)奏美。
2、學生討論交流,抒發(fā)對歌曲的感受和體驗,請學生演唱自己會唱的有關小溪、小河的歌曲。
3、教師在鋼琴或風琴上彈奏《瀏陽河》的旋律,請學生一起輕輕哼唱,并用拍手、跺腳、拍肩、捻指等不同的動作擊出音樂節(jié)拍,并分出音樂的樂句。
4、采用集體、分組、個別等方式齊唱或對唱《瀏陽河》,要求學生吐詞清楚,情緒愉快,會聽見奏。
5、欣賞民間舞蹈《扇子舞》、《紅綢舞》片段,讓學生觀察學習十字秧歌步、腳剪碎步和舞扇子、舞紅綢等簡單舞蹈動作。
6、播放《瀏陽河》歌曲錄音,學生使用扇子、紅綢等道具即興跳舞,要求學生編出自己喜歡的動作,也可以小組討論,選配適宜的民間舞蹈動作。
7、請學生自由選擇表演形式,如唱歌、敲打擊樂、跳舞、繪畫等,表現(xiàn)歌曲《瀏陽河》和對河流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
教學評價建議:
1、尊重和欣賞學生對小溪、小河自然景色美的真情實感的流露,充分肯定學生表現(xiàn)小溪和小河的生動語言、具有個性特點的繪畫、聲情并茂的歌唱、富有想象的舞蹈及戲劇性表演。
2、贊美學生對家鄉(xiāng)山水的關注和熱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思路拓展:
1、引導學生收集小溪、小河的文學資料及圖像資料,組織學生到家鄉(xiāng)附近的小溪、小河邊進行寫生畫,并開展學生繪畫作品展。
2、舉辦小溪、小河詩歌朗誦會、賽詩會、歌吟會等文藝活動,豐富學生的藝術實踐經(jīng)驗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
3、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溪水河流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知識,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如果自己家鄉(xiāng)的河流已被污染,教學內容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予以的關注和行動。
4、啟發(fā)學生討論小溪、小河從哪里發(fā)源、流向何處?讓學生懂得小溪匯成江河、江河流向大海的自然規(guī)律及從小事做起的人生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門前有條小溪流》、繪畫家鄉(xiāng)的小河
教學目標:
1、觀察、感受、體驗家鄉(xiāng)小溪和小河幽靜、秀麗的自然美,有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2、感受我國民間音樂旋律,學習用接唱、對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瀏陽河》,并嘗試用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和內容,體驗對幸福生活的贊美之情。
3、能從描寫小溪和小河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表現(xiàn)小溪與小河的自然美。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小溪、小河的照片、圖片等資料。
2、有關小溪、小河的文學作品資料及配樂朗誦《小河》的音樂。
3、《門前有條小溪流》、《瀏陽河》、歌曲音像資料。
4、描述小溪、小河的美術作品和學生表現(xiàn)小溪、小河的美術材料與工具。
5、有關我國民間舞蹈的VCD光盤或照片。
6、供學生跳舞的扇子、手絹、紅綢等道具。
課型:綜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課前準備。
二、導課:
同學們,我們都是生活在海邊的孩子。你們見過小河、小溪嗎?
誰能描述一下你見過的小河,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
三、新授:小溪靜靜流
1、引導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所見過、所知道的小溪與小河的形象特征,體會其美感。
2、播放小溪、小河的音像資料或出示其圖片、照片及有關溪水流淌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小溪、小河的自然美,啟發(fā)學生用語言或身體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說一說從音樂里聽見了什么聲音?想象到什么情景?
3、欣賞詩歌《小溪流》,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擬人手法的情趣美。
4、學唱歌曲《門前有條小溪》,感受五聲音調音樂的清醇及抒情性三拍子音樂的美感,體驗歌中的詩情畫意和對家鄉(xiāng)小溪的贊美之情。嘗試讀譜視唱時?上染毩暪(jié)奏的準確,采用手拍節(jié)拍、口讀節(jié)奏的形式,之后再按節(jié)奏唱旋律。還可按分組接唱的形式,感受歌曲的樂句劃分。
5、提供輕柔的紗巾、綢帶等道具,啟發(fā)學生使用道具表現(xiàn)小溪蜿蜒流動的自然現(xiàn)象。
6、欣賞配樂散文《小河》,感受散文中描寫的各種自然景色的秀美,激發(fā)學生親近小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7、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到小河邊觀察感受自然界小河的美麗,傾聽小河的流水,沐浴小河的波光,在小河中自由嬉戲,在小河邊自由自在放聲歌唱。也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影視資料欣賞小河的美麗景色。
8、舞蹈表演《我是一條小河》。根據(jù)散文《小河》的意境,一部分學生扮演“小河”在音樂聲中隨意流淌,另一部分分別扮演河邊的麥苗、花草、大樹、小鳥等形象。
9、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用自己的畫筆任意揮灑,描繪小河美麗的風光,可配上抒情優(yōu)美的音樂作背景。
10、交流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并與老師提供的美術作品進行比較欣賞和評價,提高學生的美術表現(xiàn)能力。
教學評價建議:
1、尊重和欣賞學生對小溪、小河自然景色美的真情實感的流露,充分肯定學生表現(xiàn)小溪和小河的生動語言、具有個性特點的繪畫、聲情并茂的歌唱、富有想象的舞蹈及戲劇性表演。
2、贊美學生對家鄉(xiāng)山水的關注和熱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思路拓展:
1、引導學生收集小溪、小河的文學資料及圖像資料,組織學生到家鄉(xiāng)附近的小溪、小河邊進行寫生畫,并開展學生繪畫作品展。
2、舉辦小溪、小河詩歌朗誦會、賽詩會、歌吟會等文藝活動,豐富學生的藝術實踐經(jīng)驗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
3、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溪水河流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知識,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如果自己家鄉(xiāng)的河流已被污染,教學內容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予以的關注和行動。
4、啟發(fā)學生討論小溪、小河從哪里發(fā)源、流向何處?讓學生懂得小溪匯成江河、江河流向大海的自然規(guī)律及從小事做起的人生哲理。
施教時間:20xx年5月11日-14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瀏陽河》、《紅綢舞》
教學目標:
1、觀察、感受、體驗家鄉(xiāng)小溪和小河幽靜、秀麗的自然美,有親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2、感受我國民間音樂旋律,學習用接唱、對唱形式表現(xiàn)歌曲《瀏陽河》,并嘗試用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和內容,體驗對幸福生活的贊美之情。
3、能從描寫小溪和小河的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表現(xiàn)小溪與小河的自然美。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小溪、小河的照片、圖片等資料。
2、有關小溪、小河的文學作品資料及配樂朗誦《小河》的音樂。
3、《門前有條小溪流》、《瀏陽河》、歌曲音像資料。
4、描述小溪、小河的美術作品和學生表現(xiàn)小溪、小河的美術材料與工具。
5、有關我國民間舞蹈的VCD光盤或照片。
6、供學生跳舞的扇子、手絹、紅綢等道具。
課型:音樂綜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課前準備。
二、導課:今天,老師給大家猜一條謎語:
。ㄓ弥i語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索與感受小溪、小河自然美的興趣。)
教師說謎面,學生猜謎底。
一條帶子長又長,彎彎曲曲閃銀光,
一頭仍在大海里,一頭搭在高山上。
(謎底:江河)
三、新授:
歌唱瀏陽河
1、播放歌曲《瀏陽河》、欣賞《瀏陽河》的照片或錄像、美術作品,感受畫面線條、色彩的美感及畫面的節(jié)奏與音樂的節(jié)奏美。
2、學生討論交流,抒發(fā)對歌曲的感受和體驗,請學生演唱自己會唱的有關小溪、小河的歌曲。
3、教師在鋼琴或風琴上彈奏《瀏陽河》的旋律,請學生一起輕輕哼唱,并用拍手、跺腳、拍肩、捻指等不同的動作擊出音樂節(jié)拍,并分出音樂的樂句。
4、采用集體、分組、個別等方式齊唱或對唱《瀏陽河》,要求學生吐詞清楚,情緒愉快,會聽見奏。
5、欣賞民間舞蹈《扇子舞》、《紅綢舞》片段,讓學生觀察學習十字秧歌步、腳剪碎步和舞扇子、舞紅綢等簡單舞蹈動作。
6、播放《瀏陽河》歌曲錄音,學生使用扇子、紅綢等道具即興跳舞,要求學生編出自己喜歡的動作,也可以小組討論,選配適宜的民間舞蹈動作。
7、請學生自由選擇表演形式,如唱歌、敲打擊樂、跳舞、繪畫等,表現(xiàn)歌曲《瀏陽河》和對河流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
教學評價建議:
1、尊重和欣賞學生對小溪、小河自然景色美的真情實感的流露,充分肯定學生表現(xiàn)小溪和小河的生動語言、具有個性特點的繪畫、聲情并茂的歌唱、富有想象的舞蹈及戲劇性表演。
2、贊美學生對家鄉(xiāng)山水的關注和熱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思路拓展:
1、引導學生收集小溪、小河的文學資料及圖像資料,組織學生到家鄉(xiāng)附近的小溪、小河邊進行寫生畫,并開展學生繪畫作品展。
2、舉辦小溪、小河詩歌朗誦會、賽詩會、歌吟會等文藝活動,豐富學生的藝術實踐經(jīng)驗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
3、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溪水河流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有關知識,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如果自己家鄉(xiāng)的河流已被污染,教學內容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學生予以的關注和行動。
4、啟發(fā)學生討論小溪、小河從哪里發(fā)源、流向何處?讓學生懂得小溪匯成江河、江河流向大海的自然規(guī)律及從小事做起的人生哲理。
水教案 篇6
三點水教學目標: (1)教幼兒認讀漢字:海、浪、洗、澡、汗、淚、汁、泳。
(2)使幼兒知道以“ミ”為偏旁的漢字均與水有關,并組詞。
。3)培養(yǎng)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標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淚、橙汁等漢字的幻燈片。
(2)幼兒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3、教學重點:認讀與“ミ”有關的部份漢字。
4、教學難點:用與“ミ”有關的漢字組詞。
5、教學過程:
幼兒看幻燈片認讀漢字 教師把標有漢字的.幻燈片投影到熒幕上請幼兒觀察畫面旁邊的漢字。教師提問: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與畫面有什么關系?請幼兒認讀每張畫面旁邊的字。請認識這幾個漢字的幼兒到黑板前帶領其他幼兒認讀,并介紹自己結合圖片認字的經(jīng)驗。
教師和幼兒一起認讀漢字 ①教師帶領幼兒認讀漢字,在認讀過程中,教師注意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fā)音,認讀兩遍后,教師手指漢字,讓幼兒集體認讀。
、诮處熃M織幼兒討論這些漢字的結構特征,提問:A、這些漢字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漢字都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每個字的構成都與水有關。)B、這些漢字的結構是怎樣的?(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字的結構,引導幼兒說出這些字是左右結構。)C、教師請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字與水有關,講出一些帶“ミ”旁的字。
圍繞認讀內容開展活動 老師告訴幼兒,中國的漢字很有趣,每一個字都表示一個意思。如果把一個字和另一個字組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詞,意思就變了。今天就請小朋友玩一個組字的游戲,看誰能把這些字和別的字連在一起,組成一個新字。先請個別幼兒組詞,然后兩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兒組詞游戲“。
。ǎ矗w納認讀內容
“認字竟賽“,采用小組搶答形式,幫助幼兒復習認讀內容,老師舉圖片,幼兒要念出相應的漢字,老師念漢字,幼兒要舉相應的圖片?茨囊唤M的幼兒先搖小玲,就請這組的幼兒回答認讀內容,答得快、準、多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教師發(fā)給他們每人一個獎牌。
水教案 篇7
1.知識目標
。1)理解水的電離、水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離子積。
。2)使學生了解溶液的酸堿性和pH的關系。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水的離子積的計算,提高有關的計算能力,加深對水的電離平衡的認識。
。2)通過水的電離平衡分析,提高運用電離平衡基本規(guī)律分析問題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水的電離平衡過程中H+、OH—關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
。2)由水的電離體會自然界統(tǒng)一的和諧美以及“此消彼長”的動態(tài)美。
練習
1.室溫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電離出來的c(OH—)為( )。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2.25℃時,某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12 mol·L—1,則該溶液的pH可能是( )。
。ˋ)12 (B)7 (C)6 (D)2
3.純水在25℃和80℃時的氫離子濃度,前者和后者的關系是( )。
。ˋ)前者大 (B)相等 (C)前者小 (D)不能肯定
4.某溫度下,重水(D2O)的離子積常數(shù)為1。6×10—15 若用定義pH一樣來規(guī)定pD=—lg,則在該溫度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ˋ)純凈的重水中,pD=7
(B)1 L溶解有0。01 mol DC1的重水溶液,其pD=2
。–)1 L溶解有0。01 mol 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2
(D)純凈的重水中, >1。0×10—1 4
5.給蒸餾水中滴入少量鹽酸后,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ˋ)乘積不變 (B)pH增大了
。–)降低了 (D)水電離出的增加了
6.常溫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 )。
。ˋ)pH=4 (B)=1×10—3 mol·L—1
(C)=1×10—11 mol·L—1 (D) ·= 1×10—14
7.某酸溶液的pH=3,則該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ˋ)一定大于0。001 mol·L—1 (B)一定等于0。001 mol·L—1
。–)一定小于0。001 mol·L—1 (D)以上說法均欠妥
8.常溫下, 某溶液中水的電離度a=10—10/55。5(%), 該溶液的pH可能是( )。
。ˋ)12 (B)10 (C)4 (D)3
9.在室溫下,等體積的酸和堿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 )。
。ˋ)pH=3的HNO3跟pH=11的KOH溶液
(B)pH=3的鹽酸跟pH=11的氨水
。–)pH=3硫酸跟pH=11的氫氧化鈉溶液
。―)pH=3的醋酸跟pH=11的氫氧化鋇溶液
10.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ˋ)中和10 mL 0。1mol·L—1 醋酸與中和100 mL 0。01mol·L—1 的醋酸所需同種堿溶液的量不同
。˙)等體積pH=3的酸溶液pH=11的堿溶液相混合后,溶液的pH=7
。–)體積相等, pH相等的鹽酸和硫酸溶液中, H+離子的物質的量相等
(D)pH=3的甲酸溶液的與pH=11的氨水溶液的相等
11.今有a·鹽酸 b·硫酸 c·醋酸三種酸:
。1)在同體積,同pH的三種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碳酸鈉粉末, 在相同條件下產(chǎn)生CO2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體積、同濃度的三種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碳酸鈉粉末,在相同條件下產(chǎn)生CO2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物質的量濃度為0。1 mol·L—1的三種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如果取等體積的0。1 mol·L—1的三種酸溶液,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以上均用酸的序號填寫)。
12.在25℃時, 有pH=a的鹽酸和pH=b的苛性鈉溶液,現(xiàn)取VamL鹽酸用該苛性鈉溶液中和,需VbmL苛性鈉溶液。若a+b=13,則Va/Vb=____________。
13.將pH=3的弱酸溶液稀釋100倍,該溶液的pH范圍為:__________________。
1CD,2AD,3C,4B,5BD,6D,7D,8AC,9D,10CD。
11.(1)c>b=a 。(2)b>a=c。(3)c>a>b 。 b>c=a 。
12.1:10。
13.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tài)變成了固體狀態(tài)。 2、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記錄冰的特征,并比較冰和水的相同與不同。 2、觀察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及其他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樂于在實驗觀察活動中保持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 2、初次感受、體現(xiàn)物質狀態(tài)的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冰的特點和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教學難點】水為什么會結成冰 【教學準備】小組: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1只、冰塊1 杯、試管1支、8毫升純凈水(或自來水)、水溫計1支。 【教學過程】 一、冰的觀察 1、師:同學們一定見過冰吧,能說一說冰是什么樣子的嗎? 2、師:每個小組桌上放著冰,這是老師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凍槽中,今天取出來的一些冰,今天我們就來觀察一下冰是怎么樣的和水為什么結成冰了。 板書:水結冰了 3、師:接下來我們就來認真的觀察冰,及時把冰的特點記錄在P48的維恩圖中,同時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凍壞。 4、學生觀察后匯報交流。(預設:冰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透明的、比較硬、很光滑、溫度低、易融化、冰塊會浮在水上面、水結冰后占據(jù)了更大的空間等。) 5、水是我們上學期所探究過的,它的特點肯定還記得,我們把水和冰做一個比較,及時把結果記錄在維恩圖中。 6、學生比較后匯報。(預設:水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透明的、會流動的、沒有固定形狀的液體等;水和冰的'共同點:都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透明的) 7、師: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維恩圖,水和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都展現(xiàn)在這里,水是液體,那么冰呢? (學生發(fā)表意見,并請他們闡述原因。) 通過爭論得出結論:(1)冰是固體,因為冰具有固體的特點。 (2)水結成冰以后,形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從液體變成固體。 二、水在什么溫度時結冰 1、師:我們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凍槽內里水會結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溫度的時候會結冰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2、指導學生閱讀書P49,然后請學生講講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做? 。A設:(1)在細而短的試管里加入大約8毫升左右的純凈水,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試管里水的溫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塊干毛巾),在杯內裝滿碎冰,把試管插入碎冰中。用溫度計觀試管里的水溫的變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鹽(加鹽可制造更低的溫度),保持幾分鐘持續(xù)觀測試管里的水溫。(4)如果觀察到試管里的水開始結冰時,讀出溫度計的示數(shù)。) 3、師:清楚怎么做了嗎?請組長來領器材,同時主意輕聲交流,仔細觀察。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 4、匯報交流觀察到的現(xiàn)象。師:現(xiàn)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溫度時會結冰了嗎?是什么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A設:水在0℃時會結冰。溫度的變化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5、師:能解釋冰箱里的水為什么會結冰了嗎? 。A設:冰箱中的低溫使水向周圍放熱,溫度降低,降到0℃時,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結成了固態(tài)的冰。) 三、拓展 1、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水(液態(tài)) 冰(固態(tài)) 2、師: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冬天有時候河里會結冰了嗎?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塊冰。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設計思路 水的特性是一種物理知識,幼兒掌握物理知識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動作。因此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在玩水的活動中充分感受水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帶著問題邊玩邊思考,提高幼兒感受的有意性。 感受活動的形成概念奠定了基礎,但概念的形成還需經(jīng)過概括和提煉。采用實驗的方法突出水的特性,幫助幼兒概括歸納形成概念。 讓幼兒了解水的用途既是為了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又是為了幫助幼兒理解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性。所以活動設計讓幼兒從周圍的實際生活開始,逐步過渡到通過語言交談來了解。經(jīng)過這樣一個由近及遠的過程,幼兒可能獲得許多關于水的直接和問題知識,同時也可激發(fā)幼兒探求知識的主性積極性。 幼兒對水的認識不會停止,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會不斷深入,延伸活動正是在啟蒙的基礎上進行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尤期是為能力強的幼兒提供繼續(xù)探索的方向。 活動目標 1、在玩水的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培養(yǎng)對自然物的興趣。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jié)約用水。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讓幼兒通過活動感受水的特性。 2、難點:理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活動準備 1、材料:各種玩水的容器。 2、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來園或自由活動時讓幼兒自由玩水。 活動過程 。ㄒ唬⑼ㄟ^自由玩水活動感受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1、自由玩水:為幼兒提供各種玩水的容器和會沉入水底的材料,如彈子、鵝卵石等。讓幼兒在來園或自由活動時玩水。 2、玩玩想想:自由玩水后讓幼兒帶著問題再玩水。(一直往瓶子里灌水會怎么樣?水能不能抓。克椎臇|西能看見嗎?為什么?) 。ǘ、通過小實驗歸納理解水的'特性。 1、灌水比賽:兩個幼兒各自往漏的杯子里灌水,然后討論灌進去的水到哪里去了?還從哪里看到水是流動的? 2、抓水比賽:讓幼兒用抓水的方式往瓶子里灌水,然后討論用這種方法行不行,為什么?如果要使瓶子里灌滿水應該怎么辦? 3、在不透明的兩個杯子里一個灌水一個灌豆?jié){,然后往兩個杯子里放彈子,請幼兒思考能不能數(shù)出每個杯子里放了幾顆彈子,為什么? 。ㄈ、通過觀察和討論了解水的各種用途。 1、在幼兒羅里找有水的地方。討論水的用途。如廁所里有水,廚房里有水,茶桶里有水……。 2、讓幼兒回家與父母討論,還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水,為什么? 。ㄋ模、通過講述活動讓幼兒交流自己獲得的有關水的用途的知識。 1、讓幼兒介紹水的用途。 2、談談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水?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談談怎樣節(jié)約用水? 。ㄎ澹、通過延伸活動讓幼兒繼續(xù)探索關于水的其他知識。 讓幼兒回家用塑料杯盛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并觀察其變化。 活動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欲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設計思路: 一天,我?guī)Ш⒆觽兊浇纪庥瓮,忽然有個剛拉完小便的孩子大聲叫道:“老師,好奇怪,我拉的小便沒有了!”小便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很快大家發(fā)現(xiàn)小便被泥土吸掉了。為滿足孩子的探究愿望,我在孩子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計了這一活動。 目標: 1.喜歡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究生活中的問題。 2.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容易吸水的。 準備: 1.水盆、干毛巾、水杯(能兩頭打開,兩頭的杯蓋上分別做上紅、綠記號,如右圖)、舀水瓶、記錄板、水桶。 2.棉花、布、鵝卵石、玻璃彈珠、泡沫塊、塑料花片、餐巾紙、赤豆。 過程: 一、產(chǎn)生興趣 師:老師這兒有個空杯子,現(xiàn)在我舀滿滿的一瓶水倒人杯中。如果我讓杯子倒過來,瓶中的水會回來嗎? 幼:水一定會流回來,因為水本來就是流來流去的。 幼:你的杯子有點奇怪,我覺得水不會流回來。 (教師演示,孩子看到水流下來很興奮,他們鼓起掌來。) 師:現(xiàn)在找打開綠色杯蓋,把一塊干毛巾全部塞進杯中,蓋上綠色蓋子。如果我從杯子的另一頭再倒一瓶水進去,水還會像原來一樣回來嗎? 幼:會的,和剛才一樣會回來。 幼:毛巾把杯子堵住廠,水倒不進去,肯定會回來的。 幼:我說得不會,水會到毛巾里去的。 師:請把你的預測匯錄來。(幼兒分別在記錄本上記錄自己的預測,教師重點觀察幼兒的記錄過程。) 師:我們已經(jīng)開始學習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誰來介紹—下自己是怎么記錄的? 幼:我用“x”表示水不會流下來。 幼:我畫—個跑步的孩子表示水會流出來。 幼:我畫太陽表示水會流下來。 二、通過自己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 師:水會回來嗎?我在每張桌上放了水盆,里面有杯子、舀水瓶、干毛巾。這個杯子一頭紅,一頭綠,兩頭都可以打開,等一會兒你把毛巾塞進綠的一頭,旋緊蓋子,用小瓶子從桶里舀滿滿的一瓶水往紅的一頭慢慢倒人,F(xiàn)在,請你們準備好記錄板自己做實驗。(幼兒進行試驗,教師提醒完成實驗的孩子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在實驗過程中,有幼兒大叫:“老師,真奇怪!我明明倒進去一瓶水,怎么現(xiàn)在一點也倒不出來了?”有幼兒皺著眉自言自語:“水一點也倒不出來了,怎么回事?”) 三、探討實驗結果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實驗結果?你是如何記錄的? 幼:原來我認為水不會流下來,就用“x”表示,現(xiàn)在水真的沒流下來,我就再打上了個“√”。 幼:原來我以為水會流下來,就用太陽表示,后來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水沒有流下來,我就用月亮來表示了。 師:咦?水沒有回到杯子里,水到哪里去了? 幼:水到毛巾里去了。 師: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嗎?我們打開杯子看看!(所有幼兒都打開杯子,發(fā)現(xiàn)了秘密,有的幼兒甚至通過擰毛巾力口以驗證?吹矫砝飻Q出水來,孩子們高興極了,他們相信了!) 師:現(xiàn)在的毛巾跟原來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幼:毛巾比原來重了。 幼:可以擠出水來。 幼:顏色變深了。 幼:倒進去的水都被毛巾吸掉了。 師:原來水是會被干毛巾吸掉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毛巾容易吸水外,還有什么東西也容易吸水(幼兒說出了太陽、拖把、餐巾紙、布、海綿、風、樹枝、泡沫塊、棉花……教師把它們一一記錄在紙上。) 師:你們說的`那些東西到底會不會吸水呢?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有的是我們剛才說到的,如餐巾紙、布等,有些東西老師沒有準備,你們可以用其他東西來替代或回家再試。 四、幼兒再次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五、交流實驗結果。 幼:我發(fā)現(xiàn)棉花是吸水的。 幼:我裝了一杯石頭,結果水又流下來了,石頭不會吸水。 幼:我做了兩個實驗,發(fā)現(xiàn)海綿容易吸水,泡沫塊不吸水。 在交流過程中,有一幼兒提出:我在杯子里裝了許多布,倒進去一瓶水,發(fā)現(xiàn)布很容易吸水。后來我又加了半瓶水,結果能倒出一點水來了。這是怎么回事?教師也向幼兒提出一個問題:塞滿的餐巾紙能吸掉一瓶水,如果是一張餐巾紙呢? 六、一起收拾實驗室。 活動一開始,教師就較準確地把握住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只特殊的杯子直觀地引出了課題。同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自己能理解的符號進行實驗記錄,并給予積極的關注,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了解同伴的記錄方式。事實上,幼兒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便是向同伴學習。接著,教師在關于“水到哪里去了?水真的到毛巾里去了”的交流中,巧妙地引領幼兒再次關注杯子中的毛巾,,通過比較濕毛巾與于毛巾的不同,幼兒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獲得了相關的感性經(jīng)驗。 【水教案】相關文章: 《水》教案02-21 冷冷的水教案01-08 好玩的水教案06-21 奇妙的水教案01-10 《水的秘密》教案02-17 水的變化的教案02-23 水的凈化教案02-26 我與水教案02-27 水的變化教案03-18 神奇的水教案01-27水教案 篇8
水教案 篇9
水教案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