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烏鴉喝水》教案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烏鴉喝水》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烏鴉喝水》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會正確書寫生字。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通。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教學難點:練習朗讀。教具準備:多煤件課件,生字卡片,烏鴉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沒情境,導入新課。
1、介紹新朋友,出示烏鴉圖,師:別看它長得黑乎乎的,很不好看,但是它很聰明。看動畫片《烏鴉喝水》。2、烏鴉把它的相片和故事留在我們的課本了,等著我們去看,去讀呢!板書:23.烏鴉喝水,讀課題。3、知指導看圖,說說圖意,結合學生回合師板書,口渴----喝水用順口溜區(qū)別“渴”與“喝”。渴了需要水(三點旁)喝水要用口(“口”旁)。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遇到生字圈畫出來,看清拼音,讀準字音,感覺讀得有困難的地方想辦法解決它,可以請叫老師和小伙伴。2、出示生字,自己練習,把你覺得讀得好的字讀給同桌聽。3、抽八名學生摘星星卡片并當小老師教讀,教師指導讀準字音。4、去拼音查讀。男女比賽。開火車讀,反復糾正讀。6、齊讀生字。7、字卡出示綠色通道的三個生字“鴉”“叼”“瓶”,通過字音,記住他們!傍f”“牙”表音,“鳥”表意,“叼”要用口“瓶”:瓦片層層并。
三、自主識記字形
1、認識新偏旁:“”“走”。(1)記住稱:手字旁。走字旁。(2)與“手”“走”比一比,加深印象。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3、交流匯報:(順口溜)渴:人困高墻內,太陽當頭曬,渴了需要水,無奈水流外。起:走字翹翹腿,自己跳上去,辦:用力想辦法,兩邊都流汗。漸:水車千斤重(慢的意思)(比一比)于:干——于(于字鉤)(解字理)終:——冬——終,原指衣服做完了打兩個結的意思,后被借去表示冬秀,冬天寒冷,人們不再外出勞作,而在家紡絲線,這就是年終季節(jié),終,也就表示最后的意思。(課件鋪助)(加一加)法:三加去。(做動作)看:把手放在眼睛上。
四、把生字送回家,理解擴詞說句形成知識積累。
1、半生字寶寶送回家讀課文,多讀有生字的詞句,結合課文理解生字詞,再想想你能用生字組成別的`詞嗎?能說出一個句子就更好了。2、“天上鳥兒結伴飛,水里魚兒結伴游”,把你們讀到的生字的詞句讀給大家聽。3、你還能用生字說出不同的詞句嗎?交流匯報。起:起立,起床,生起。早上太陽生起來了。辦: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法:加法,減法,法國,法官,法師,這道題應該用加法。我想去法國。漸:我漸漸長高了,小樹漸漸長大了,汽車漸漸開遠了。看:看書看電視。我最喜歡看動畫片?剩嚎柿,我口渴了。4、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1)師范讀(2)學生練讀。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練讀,分男女讀敏捷龍讀全文。教師注意指導。
五、指導書寫生字
1、教師提示兩個易寫錯筆順的字。漸:車,在單獨寫的時候是先橫后豎,在“漸”字里,變橫為提,要先豎后提。筆順為一渴:右下部筆順為2、學生自己讀筆順圖,自己在描紅欄里描紅。3、學生匯報,給同學們提個醒,哪個字難寫好,該怎樣才能寫好。起:走的捺要長,托起“己”字。漸:車頭高,右豎低。4、教師范寫看、渴、于、漸,注意提醒學生各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5、在練習本上寫你喜歡的生字。6、抽學生板寫生字,集體評議。
六、總結。
課后多練習,把字寫好寫美,爭當小小書法家。
《烏鴉喝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復習生字。
2、 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課文內容;用“漸漸”說句子,積累語言。
3、 懂得遇到困難要認真觀察,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解決。
教學重點、難點:朗讀感悟課文;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準備:小礦泉水瓶多個,小石子若干,道具一套,課件一組。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新課。
二、復習生字。
三、理解課文內容。
四、拓展思維:如果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
五、總結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情況。
教學反思
如何讓低年級的學生樂學、愿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在《烏鴉喝水》一課的教學中做了有益的嘗試。
一、培養(yǎng)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fā)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fā)學生的表現欲。
在充分了解課文內容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們想不想看一下我們班的同學表演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同學們是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學生在分組創(chuàng)作課本劇的過程中都是很積極地把自己的`好點子獻出來,結果馮瑋同學的表演更是讓大家耳目一新。學生的表現欲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
三、在思考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發(fā)展。
《烏鴉喝水》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談話:出示烏鴉圖。同學們,你們認識烏鴉嗎?你們了解有關烏鴉的一些故事嗎?今天我們共同來認識一只聰明能干的小烏鴉。(板書課題:烏鴉喝水)
2.活動:出示烏鴉喝水圖,引導學生用一句簡短的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比一比誰說的最簡潔,最準確。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生詞,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出示教材上放大的圖片。說一說你認為每一幅圖片都表達了什么意思?(觀察圖片,同桌間相互交流)
3.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小組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組匯報、師生共評)
三、識寫生字
1.出示生字、生詞卡片,并用生字組詞。(同學間相互評價、糾正)
2.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烏、鴉”等9個生字的?(小組討論,匯報)
3.指導書寫“可、石”等6個生字。重點指導“辦、找、許”。重點提示“辦”字的筆順,“找、許”容易寫錯的地方,如:找,漏寫最后一筆“點”;許,右半邊寫成“牛”。
4.同學們,把你們寫的`生字展示給大家看一看好嗎?看誰把生字寶寶寫得最好看?(在小組內展示,相互評議)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看生字寶寶又和大家見面了,你們還認識他們嗎?(認讀生字并組詞)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烏鴉喝水》,讓我們再次走近那只聰明的烏鴉吧!
二、深入感悟
1.出示圖片。(小組觀察、討論)
2.邊看邊想:我們在口渴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那么,這一部分應怎樣讀最好呢?(分組練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好)
4.烏鴉喝不到水,想出了什么辦法呢?它是怎樣想出來的呢?(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小結:烏鴉的辦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一邊觀察周圍的事物,一邊想出辦法的。
6.觀察第二幅圖片。
7.以小組為單位,用長頸瓶、小石子等動手做實驗,注意觀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樣升高的?理解“漸漸升高”的意思。(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邊做邊說出操作過程。小組匯報、師生評議。)
8.誰能用“漸漸”說一句話?(造句練習、師生共評)
9.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先小組內練習,再展法讀)
三、拓展練習
1.出示思考題: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學生討論、小組合作交流、表達見解、師生評議。)
2.教師拿出小動物頭飾(大象、小猴子、袋鼠、啄鳥等)。啟發(fā)思考:如果我們是這些小動物,我們會怎樣幫助小烏鴉呢?(小組討論,把合作想出來的辦法表演出來,小組間相互評價。)
3.背誦課文。把這篇課文背著講給大家聽。也可以加上自編的動作邊背邊演。
4.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一聽。
《烏鴉喝水》教案 篇4
教學目的:《烏鴉喝水》講述了一只烏鴉通過動“手”動腦喝到水的故事。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懂得動手動腦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其間,隨機析字形,辨字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晴天,太陽當空照,上完體育課后,同學們有什么感覺,最想干什么?(生活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過親自身體驗,話匣子就此打開。)學生回答。順勢讓學生猜一猜,“喝、渴”字是什么偏旁,并要求學生說出理由。這一過程,能夠讓學生輕松掌握“喝、渴”二字的字形與字義,并能夠應用,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動物,它是什么呢?(出示烏鴉模型,板書烏鴉,鳥)看一看“烏”字與“鳥”字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記住它。
3.教師:這只烏鴉啊,遇到了和我們同樣的問題(出示第一幅掛圖,要求學生看圖),太陽天,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學生從圖上不難看出,不遠處的瓶子里有水,烏鴉可以去喝。)
教師:瓶子里有水,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ǔ鍪镜诙鶊D,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大家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觀察圖畫學生能夠發(fā)現,烏鴉喝水遇到了困難。)教師一邊聽學生講一邊演示,使困難一目了然。
4.教師:烏鴉喝不到水,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二、動手做,動腦想
1.要求學生用準備好的'石子、瓶子、水親自動手試試,看看烏鴉怎樣才能夠喝到水。然后請同學上臺演示并講述烏鴉喝水的過程。 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體會“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 要求學生仔細聽,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好習慣。 學生親自動手做,能使烏鴉喝水的經過顯而易見。這個活動使學生間接掌握了課文內容。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動手親身實踐的重要性。
2.教師:烏鴉想到的辦法和同學們的辦法一樣嗎?(出示第三幅圖)那么,除了這個辦法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科學探究的精神,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教學分兩步進行:
1.小組討論。要求小組成員群策群力。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教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2.全班交流,組織評議。要求各組組長匯報討論結果,其他人認真聽,并評議他們的辦法行不行,為什么?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極其豐富,想出的辦法會五花八門,但他們?yōu)榱顺晒,往往會忽略當時的環(huán)境。經教師點撥,馬上就會有學生反駁。這就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使教學變成一場激烈的辯論。這樣處理,旨在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留出了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課堂延伸,拓展思維
1.教師:同學們都肯動腦筋,這場辯論太精彩了,那么這些辦法中,誰的辦法最好呢?(不僅要求學生想辦法,還要求學生從中選優(yōu),優(yōu)中選特)。
由此看,這是只怎樣的烏鴉?你們學習了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樣做呢? 學生回答后,老師給予小結,以突出單元主題:手和腦,兩件寶。
2.要求學生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朋友聽。
四、齊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最后,全班同學整齊地朗讀一遍課文。
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教學還綜合運用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用耳朵聽,用眼睛看,動手做,動腦想。
【《烏鴉喝水》教案】相關文章:
烏鴉喝水教案07-11
烏鴉喝水教案02-13
《烏鴉喝水》教案02-16
《烏鴉喝水》教案04-08
烏鴉喝水的教案06-09
《烏鴉喝水》 教案03-02
《烏鴉喝水》教案【經典】06-17
《烏鴉喝水》教案【推薦】09-06
中班《烏鴉喝水》教案12-20
小學烏鴉喝水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