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品合集精品视频,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mark id="47rz2"><center id="47rz2"><dd id="47rz2"></dd></center></mark>

    <legend id="47rz2"><u id="47rz2"><blockquote id="47rz2"></blockquote></u></legend>

      當前位置:好文網(wǎng)>實用文>觀后感>參觀博物館有感

      參觀博物館有感

      時間:2024-02-25 07:11:16 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參觀博物館有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參觀博物館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參觀博物館有感1

        周六,吳老師帶著我們參觀了南宋官窯博物館,欣賞了各種文物,了解了關于這些文物的歷史。

        我們先是到了第一展廳,講解員介紹了宋代古人尊文崇儒,重視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官私相輔,以成教化。還會允許女性上學,古代這一舉動培養(yǎng)出了南宋四大才女,分別是: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那些文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南宋官窯“大宋國物”墊餅,這款文物高1厘米,直徑5.5厘米,使用紅褐色瓷土胎制作,重點關注正面刻畫的“大宋國物”四字,記錄著它為南宋的遺存。

        據(jù)我了解,南宋官窯傳統(tǒng)燒制技藝包括粉碎、淘洗、陳腐、練泥、成型、晾干、修坯等70多道工序,為純手工制作。所燒制瓷器的'紋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淺,也有以冰裂紋等大紋層為主的“冰裂紋”。

        最后,一位男老師教我們盤泥條,做一個蛙形水盂。大家認真的聽著,看著老師講解并示范如何做,看完老師的動作后,我立馬開始做起來。我先是用小刀奮力切下一小塊陶泥,再大致捏成一個圓形,放在桌上,我用手不斷地把泥壓薄,一個底就做好了。然后我取下一塊泥,在掌心不斷揉搓之下,一長條泥就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慢慢地繞在底上,很快,一個水盂就做好了,最后,加上腿,就大功告成了!

        這次的經(jīng)歷對我來說十分深刻,了解到了那么多關于南宋官窯的知識,欣賞文物,體驗古人制作工藝品的辛苦。

      參觀博物館有感2

        大英博物館正在舉行“ 與藝術同生——從畢加索到塞爾敏”( Living with art: Picasso to Celmins),展覽展出作品均來自于《倫敦旗幟晚報》(Evening Standard)的電影評論家亞歷山大·沃克(Alexander Walker,1930-20xx)的收藏,其中包括畢加索、馬蒂斯、弗洛伊德、大衛(wèi)·霍克尼和維哈·塞爾敏等人的作品,這些跨越近百年的作品沒有很高的收藏預算,只是源于一個人的眼光,卻反映了歐美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沃克收藏的200余件藝術作品于20xx年遺贈大英博物館,此次展覽的很多作品是入藏后首次公開展出。

        20xx年,當亞歷山大·沃克去世時,他所居住的小型公寓的冰箱里只有五瓶香檳。但在他公寓的墻壁、書架甚至櫥柜之中,卻掛滿(堆滿)了沃克40多年來收藏的“博物館級”藝術品。

        沃克生前是倫敦和紐約畫廊的?,他的賬戶余額也付之于他熱愛的藝術,他在購買之間會做一些研究,有時也咨詢專家。最終,他的藝術收藏遍布了家中的每一個角落,特納獎得主雷切爾·懷特里德(Rachel Whiteread)的作品懸掛在浴室上方,賈斯珀·約翰斯(Jasper Johns)與他的吸塵器共用一個櫥柜,馬蒂斯則被放在他的廚房水槽下。

        作為現(xiàn)代和當代版畫和素描的收藏家,他去世后慷慨地將收藏的200余件作品留給了大英博物館。這些作品極大地擴展了大英博物館的現(xiàn)代和當代藝術收藏,也是近年來大英博物館獲得的最重要的遺贈之一。

        與200多幅作品一些捐贈的還有一些手稿和信件,這些手跡詳細記錄了他何時何地買得作品、為什么買,以及關于作品的一些研究。為此大英博物館也留出了檔案柜存放沃克與畫廊來往的購買憑證和信件。

        如今,沃克的藏品正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策展人還整理出信件內容在展覽標簽上和畫冊上展示,以闡述沃克自己對藏品的解讀。

        從20世紀初的現(xiàn)代主義的萌芽,到抽象繪畫、蝕刻版畫、再到藝術中的自我表達,亞歷山大·沃克收藏在展示其品味外,也顯出了他收藏的品質和廣度,而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他的收藏中涉及到知名藝術家過渡時期的作品,其中代表了藝術家們在尋找新風格時的探索。

        展覽的重點作品大衛(wèi)·霍克尼的早期的蝕刻作品《叢林男孩》,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他養(yǎng)寵物蛇的朋友,并已經(jīng)透露出霍克尼逐漸生成的幽默風格。

        另一個亮點是美國藝術家菲利普·古斯頓(Philip Guston,1913–1980)1968年的一件木炭素描作品。沃克收藏這件作品于20xx年,他為此支付了4萬美元,這也是沃克收藏中,價格最高的一件。

        這件作品也記錄著古斯頓的變化,他在藝術生涯的早期多以寫實的角度描繪社會現(xiàn)實,1950年代與德·庫寧等人成為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代表畫家。1960年代晚期,他開始嘗試將波普藝術與新表現(xiàn)主義銜接,表達當時生活中的疏離情緒。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美國文化特征,看似粗劣,卻帶著批判性表達社會議題和對生命的理解。

        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f Albers,1888-1976)以極簡主義作品《向正方形致敬》系列和《變換形式土磚》系列著稱,這些作品是其1950年后在美國耶魯大學任教后誕生的風格。而沃克的藏品《沙丘I》是其1916年的創(chuàng)作,此時他在柏林和慕尼黑攻讀藝術,尚未進入包豪斯學習,這件作品呈現(xiàn)出其藝術最初的狀態(tài)。

        以色列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阿維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1929-20xx)的作品沃克也有收藏——一張1969年的藝術家的自畫像。阿利卡的一生經(jīng)歷豐富,少年時代曾參觀了中國、日本、法國、德國的藝術展覽,13歲被關進的集中營,后來進入耶路撒冷工藝美術學校接受包豪斯式的`現(xiàn)代美術教育。20歲時,到達向往已久的巴黎,作品受戰(zhàn)后流行的抽象表現(xiàn)主義風格的影響。1950年又在意大利研究濕壁畫;氐桨屠韬笈c貝克特相識,作品以大量黑色表達“完全現(xiàn)代和真正前衛(wèi)”。1965年,阿利卡在盧浮宮參觀卡拉瓦喬畫展后意識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從繪畫到繪畫,沒有將繪畫行為與觀看事實聯(lián)系起來。”他覺得自己所信仰的東西與他在抽象畫中所追求的清晰性之間失去了平衡,后者凌駕前者而破壞了它們之間的張力,故又回到了寫實的世界,并在1970年確立了他寫實畫家的地位。而在這張1969年的自畫像中,依舊指向阿利卡的“黑色時代”,又帶有卡拉瓦喬式的張力。

        展覽中還有一件雕塑家俄羅斯納烏姆·加博 (Naum Gabo,1890-1977)創(chuàng)作于1970年前后的紙本作品,他的雕塑作品以幾何抽象的動態(tài)形式著稱,而這件作品可見其雕塑創(chuàng)作的構想。

        而肖恩·斯庫利(Sean Scully)的油畫棒作品是·沃克在都柏林參觀愛爾蘭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時,首次看到肖恩·斯庫利的作品便很是喜歡,此后買下了斯庫利的作品。此外,出生于1943年的女性藝術家埃達·雷諾夫 (Edda Renouf)讓人想到了同為女性藝術家的艾格尼絲·馬丁。

        沃克被認為是“為自己而收藏”的藏家,他的生活也是“與藝術相處”的一生。他從1960年代初期開始收藏藝術品,還為此搬到倫敦居住,直至73歲去世,他一直在購買藝術品。沃克的一生沒有投資,也未出售藝術品。 他的購買作品并非為了經(jīng)濟效益,而只遵從于自己的喜好。這也是當公寓沒有足夠空間時,他將收藏的作品塞在書架的間隙、甚至是櫥柜里。他也將自己的收藏看作是接受藝術史教育的記錄,直至1990年代,在其他人的提示下,沃克才意識到自己擁有非凡的藏品。但他也只是將自己的收藏看作是接受藝術史教育的記錄。

        大英博物館現(xiàn)、當代圖形藝術策展人認為,此次展覽反映了二十世紀歐美藝術史上的關鍵時刻,也展示了大英博物館現(xiàn)代和當代版畫和素描收藏的范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捐贈者的慷慨捐贈而產生的。

        而看沃克的收藏,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他并沒有很高的預算,但卻因為自己出色的眼光,構成獨有的收藏特色。他的收藏讓他自己享受了一生,如今也被更多人、更廣泛地欣賞和研究。

      參觀博物館有感3

        初次體驗如此氣勢磅礴的工業(yè)博物館,柳州工業(yè)博物館。位于柳州市文昌橋東橋頭,柳州工業(yè)博物館集工業(yè)歷史展示、工業(yè)遺產保護、科學知識普及、旅游休閑于一體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由于處在建設當中,只展出了工業(yè)歷史館。在短短幾個小時的參觀中,見證了柳州百年工業(yè)發(fā)展的進程,從無到有,從貧瘠到繁榮。

        從東邊步入,放眼望去,館區(qū)建筑完全由工業(yè)建筑搭建的風格,與傳統(tǒng)博物館相比,是風格明顯,別具一格。走進去,映入眼簾的是那的蒸汽機車柳鋼58壹號,如此近距離觀看滄桑的蒸汽機車,完全可以感受到當年蒸汽時代的繁華,機車復雜的結構,黑色與紅色的搭配,如此堅硬而又各種奇形怪狀的金屬部件,打動了我們跳動的神經(jīng),不得不讓人咂舌是如何打造;其次是銹跡斑斑的館名,柳州工業(yè)博物館,由于幾個金屬大字置于室外,長期風吹雨打,長滿了鐵銹,但是我卻是那么喜歡,銹色而又滄桑的感覺;還有輪子都比人高的的輪式裝載機,三輪壓路機,溢流染色機,柳鋼鍋爐等置于館區(qū)周圍,外景充滿了工業(yè)的氣息。

        外表普通的工業(yè)歷史館,走進去卻是那么的寬敞,讓人眼前一亮,我們不由的進行了拍照留念。館內兩個門口,一進一出。有路口進去,第一代柳微車功臣xx法國進口650噸沖力雙動力壓力機,曾經(jīng)為第一代柳微車生產立下汗馬功勞。它巨大的強壯的身軀擋在了我們面前,讓人想到了柳州工業(yè)人的脊梁。周圍的浮雕,浮現(xiàn)的是柳州百年的工業(yè)發(fā)展路程。展館內主要由油畫,蠟像,機械部件,汽車等等組成一個個展位,展示給人們觀看,這樣新穎的'特點,有助于人們更深入的進行了解。館內分兩層,一樓主要展示的是近現(xiàn)代的遺存,二樓展示現(xiàn)代柳州工業(yè)產品。金黃而又灰暗的燈光,讓人置身于那個年代,館內陳列著1933年研發(fā)的廣西第一臺汽車“木炭汽車”、1937年柳州制造的廣西第一架單座驅逐戰(zhàn)斗機、有廣西第一車稱譽的“柳江”牌汽車、有柳州工程機械廠生產的中國第一代Z435型輪式裝載機、有柳州機械廠制造的廣西第一臺1101型汽油機、有柳州市染織廠織就的廣西第一條純棉寬幅素色大格子床單……還展出了“中國創(chuàng)辦酒精事業(yè)最大最早”的廣西酒精廠的輝煌,20xx年輪式裝載機和預應力錨具系列產品銷量保持國際第一的光輝成就等,二樓可以看到柳州各個時期生產的微型車,也可以看到最新推出的寶駿630、景逸切割車、最新款景逸車。此外,博物館還陳列著上汽通用五菱20xx年第100萬輛微型車。“6000多件工業(yè)遺存,向人們展示著西南工業(yè)重鎮(zhèn)柳州的百年工業(yè)史。

        短短幾個小時,走遍每一個角落,目視了作為中國西南工業(yè)重鎮(zhèn),柳州的工業(yè)遺產,見證了廣西乃至西南地區(qū)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進程,讓我感受到的是工業(yè)的獨特魅力,柳州工業(yè)發(fā)展的路程的艱苦、繁榮,都深深的映在了我的腦海里,真是不枉此行。

      參觀博物館有感4

        老北京民俗展廳的建筑,是青瓦灰墻大紅門的四合院;里面的展品,是平平經(jīng)常的老北京物件兒;所講的故事,也是熱喧鬧鬧的老北京日子。

        而這些以往再一般可是的東西,到了我們這一輩,已經(jīng)越來越少的被了解、被生疏,而更多的存在于老北京人的記憶里。以往每逢中秋家家戶戶都要買的兔兒爺,如今已成了希奇玩意兒,孩子們也漸漸只知其名不知其意。而在展廳里,另一個大木箱子似的東西,甚至連許多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都不明白它是做什么的。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時常有人架著這個機器吸引孩子,使用機器的人經(jīng)過手動換片,用一張一張的圖片把一些歷史故事和傳奇呈現(xiàn)給胡同里的孩子。而一些像做風箏的手藝活,雖早已列入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卻面臨著沒有人去傳承的窘境,這不正是我們應當去反思的嗎?

        整個民俗展廳就像是一個老北京胡同,正所謂“出名兒的胡同三千六,沒名兒的胡同賽牛毛。大大小小的胡同串聯(lián)著老北京城,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興盛和發(fā)達,也陪伴彼此度過最困難的時間。而這些名具特色的胡同,也在隨著時間消逝轉變。人力車夫、捏小人兒的、走街串巷的小販兒、吹糖人兒的,街頭雜耍等等這些行當,見證了城市的變遷,也隨之消亡,變成博物館里的一件件展品,成為一張張泛黃的舊郵票。

        從小我就一向在北京城生活,但直到今日,我才發(fā)覺自我對她的了解如此之少。這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古都,沉淀著太多太多的文化,而每一個北京人都有職責和義務愛護這些文化的印記。我們應當多走進一些博物館和歷史遺跡去學習,了解更多的歷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從中去領會中華文化的精髓,將中國人祖祖輩輩勤勞英勇、擅長思索的優(yōu)秀品質傳承下去,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奉獻自我的一份力氣!

      參觀博物館有感5

        時間能夠改變一切,見證滄海桑田的變遷,淪為了。

        那么,歷史是什么?它是時間的印記么?抑或是每個歷史時刻、每個歷史事件都被時間所固定而成為永恒?而在歷史的點滴時刻,又有哪些震撼的絕響,久久不能平息,幽幽縈繞于后人的耳際?一座城市有著怎樣的發(fā)展史,它是怎樣改變一個地區(qū)、一個族群、一個國家的?2011年,3月20日,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好奇,我們小組一行三人,帶著一種探索的情緒,帶著一種對歷史的敬畏,帶著對古代人民的敬仰,乘坐公交車來到了――杭州歷史博物館,參觀展覽,穿越時空,回望歷史,思索未來。

        經(jīng)過了一個半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坐落于吳山中麓的杭州歷史博物館。因為與著名景點城隍閣和清和坊古街近在咫尺,在通往博物館的道路上人流如織,川流不息。我們沿著山路拾級而上,但是隨著與博物館的距離越來越近,周遭的環(huán)境越發(fā)顯得安靜。沒有明顯的'路牌指示,我們在詢問路人,幾經(jīng)周折后,才找到了杭州歷史博物館。與山下的吳山廣場的喧囂繁華相比,那里顯得異常安靜,靜得令人不安,但這種不安絕不是恐懼。

        來到了博物館的前廳,那里的游客寥寥無幾,領取了相關介紹資料后,我們開始了穿越之旅。從宣傳手冊上我們得知,杭州歷史博物是杭州市唯一一座反映杭州歷史的城市綜合性博物館,館內展廳共分三層,陳列品以歷年杭州出土的珍貴、精品文物為主,全面又重點地反映了杭州的歷史面貌,2004年杭州歷史博物館被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首先我們進入了一樓的原始社會至六朝南北朝時期展廳、隋唐至吳越市區(qū)時期展廳以及運河廳。杭州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悠久,有“中華禮貌曙光”之稱的良渚文化就在那里升起,個性是吳越國和南宋建都杭州時期,留下豐富歷史遺跡。在一大塊鋼化玻璃下,是南宋臨安府治印花方磚,方磚上的印花依稀可見,歷史的遺跡就靜靜地躺在我們的腳下,我們第一次感到歷史離我們是那么的近,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詮釋!坝澄镫S色彩,含空無表里。持來向明月,閃爍愁成水”,詩人韋應物吟詠水晶的名句過于旖旎,不足以形容這尊國寶級的鎮(zhèn)館之寶——戰(zhàn)國水晶杯,細細端詳,晶瑩剔透的水晶杯載著歷史烈酒的醇香,杯底殘留著往昔的光榮與夢想。杭州文化的繁榮與錢氏家族三代五王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吳越國的開過之君錢繆,他用自己的眼睛和手,制造出當時絕無僅有的星象圖,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仰望穹頂,好一個星斗爭輝的天空,絲毫不遜于紅塵的熙攘和富麗。

        之后我們來到了二樓的兩宋時期展廳、元明清時期展廳以及第二課堂實踐區(qū)。宋室南渡后,杭州迎來了空間鼎盛的黃金時代,、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位移,給杭州留下豐富的歷史人文遺珍。在二樓的展廳中,超多展示了兩宋和元明清時期的尊、壺、琮、爐、洗等曼妙器具,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自然流露出對古人巧奪天工的感嘆,我們仿佛置身于藝術的殿堂,一下子就觸到了藝術的穹頂。杭州歷史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第二課堂實踐區(qū)。這塊區(qū)域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的課外體驗活動,不僅僅有自己設計雕版印刷。還有模擬考古的活動,為青少年簡單愉快地了解歷史,豐富家鄉(xiāng)歷史文化知識,帶給很好的途徑和平臺。三樓陳列的是形式各樣的古代書畫珍品。當我們仰視著那些精美的字畫,似乎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里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云,感覺妙不可言。

        穿梭了歷史瑰寶的藝術長廊,我們更全面細致地領略到了杭州人文、歷史、藝術、文化方面的知識。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我們無不在為我國悠久的歷史禮貌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而感到驚嘆。但是,除了自豪之外,對于博物館的冷清,不禁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與著名的商業(yè)街僅僅數(shù)步之隔,應對著免費的門票,為什么只是漠視。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對于歷史的木然,是不是精神財富的缺失呢,同時參觀了歷史文物,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又就應領悟到什么。或許這就是剛開始所感覺到的不安吧。

      【參觀博物館有感】相關文章:

      參觀博物館活動總結03-02

      參觀博物館的活動總結03-12

      參觀上海博物館活動總結01-24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06-06

      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02-26

      參觀博物館活動總結(14篇)03-14

      參觀博物館活動總結13篇03-14

      參觀博物館活動總結12篇03-14

      參觀博物館活動總結(13篇)03-15

      參觀博物館活動總結14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