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讀書筆記 推薦度:
- 國學(xué)論語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論語的讀書筆記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是時候?qū)懸黄x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1
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xué)而第一、第二篇是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日我讀了第一篇學(xué)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 。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說:“學(xué)了后,時時去溫習(xí)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xué),不也很歡樂嗎別人不了解自我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為一次期中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jīng)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么認真,這一次考試我必須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著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里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躍,到了最終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jié)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經(jīng)過這次失敗加上“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必須會改正缺點的。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xué)貫中西的.學(xué)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xué)、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2
〖原文〗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這個子貢,上一節(jié)課剛剛說到禮儀制度是靈活的,你就跳出來要躍躍欲試啊。
你這個小氣鬼,想把告朔儀式上的蒸全羊給撤了,那大伙祭祀結(jié)束后分肉,不就少了很多嗎?你這個搞商業(yè)經(jīng)濟的,帳算得太精細了吧?一只羊值多少錢?你算算,如果當官的都不把禮儀制度當回事了,這得多少錢?
孔子立刻把子貢教育了一頓。
子貢,你就是舍不得一只羊,可我舍不得的是禮儀,你自己看著辦,哪個重要?
子貢不敢吭氣了。老師發(fā)威,你以為他是病貓啊。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你現(xiàn)在見識到了吧。
論語的編者很有意思,立刻把子貢拿出來舉了個例子。
禮儀制度雖然可以靈活處理,但還是要有限度的。不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底線在哪里?這是個問題。
是要保證禮儀制度的完整性,以便可以給大家更好的教育嗎?
齊宣王易牛以羊,孟子沒有說什么。子貢如果易羊以雞,和易牛以羊有什么區(qū)別?家里不富裕,難道還非得傾家蕩產(chǎn)買只羊啊!
同樣保證了禮儀的完整性,同樣可以提醒大家我們要重視禮儀,保證禮儀的威嚴。
顯然,理由并不充分。
論語的編者在這里說這一句,除了承接上文,表達禮儀的靈活性,并同時表達出靈活的`限制外,還想說什么?在惜墨如金的論語里,論語的編者肯定還安排了其他的意義,好和后面的章節(jié)銜接起來。
回頭再仔細看看,子貢去掉羊是為了節(jié)約,而在孔子看來,是利欲之心在作祟,而利欲之心正是禮儀制度的大敵,多少好的理想就是壞在這個利欲之心上。
論語的編者巧妙的用了子貢的這個例子來說明,不要以為善小而不為,更不要以為惡小而為之。好像后面會說到的一句話,“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禮儀制度可以靈活處理,但其底線是不要有利欲之心,不要因為有利欲之心而去改變禮儀,這樣會讓禮儀制度走向滅亡的,今天是一只羊,將來就是整個禮制,皆可放棄。
不幸的是,孔子言中了。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3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個道德上完備的人,以至于后來被尊稱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沒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過比我們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們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堅持。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痹谡紊,唯有以德治國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使百姓順而趨于正道。當子禽問夫子聞其政的奧秘于子貢時,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庇纱丝芍鬃又匾晜人的道德修養(yǎng)。德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并逐漸內(nèi)化為一個人的氣質(zhì),從而影響著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孝悌
“孝”,這是永恒不變的話題。天下之大,“孝”字當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第一標識。有子曰:“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比绻o你時間,去想一想我們父母的年紀,你會不會突然感到心頭一振?“樹欲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边記得那首歌里寫道: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動容應(yīng)該化作積極的行動才有意義,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過是兒女的陪伴罷了。樊遲問孝,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然而,我們并不希望等到他們再也感受不到了,我們才想到要好好盡孝。盡孝要趁早!
二、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從小到大,無論是教科書,還是電視劇,我們都一直被鼓勵著要學(xué)會助人為樂。那時候的我們還不懂,但是越長大就越能明白,幫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們實實在在感到快樂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為樂有時也會演變成為另外一種極端。助人為樂本是一件值得宣揚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動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達成某種目的或愿望的一種行為。然而如今卻存在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有些人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評判他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被道德綁架”的困境。讀到這里,你難道還會相信“助人為樂”是一個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學(xué)會的道理嗎?看似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卻仍被我們中的一些人所褻瀆。國民素質(zhì)提高、教育發(fā)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遠,作為大學(xué)生我們更應(yīng)該有所擔當。
三、好學(xué)
《論語》中的“學(xué)”字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xué)做人,二是學(xué)知識。好學(xué)、善學(xué)、樂學(xué)也是一門藝術(shù)。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君子,吃東西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好學(xué)不僅是好學(xué)知識,更是好學(xué)如何做一個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對于學(xué)習(xí)學(xué)問來說,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辈凰伎季蜁兴曰,得不到任何收獲,更不能轉(zhuǎn)變成自己的實力。
四、誠信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民無信不立。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誠信是立身之本,是處世之寶,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護身符。沒有誠信的人,猶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廣闊的土地,也只是荒蕪一片,沒有生機。正如孔子所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個人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誠信待人處世,才能少一點欺騙、少一點冷漠。承諾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愿望、要求答應(yīng)后進行實現(xiàn)的過程。但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出承諾,因為只要已經(jīng)作出承諾,我們便承擔起了一份責任。承諾既出,就一定要親力親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經(jīng)驗告訴我們,唯有人最本真的東西才最讓我們的生活感到輕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與汗水換來的果實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終。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4
這一周我們學(xué)習(xí)了《論語》其中的十二章,大家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墩撜Z》是記敘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課文中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帶給我很大的感觸。
我以前認為我的學(xué)習(xí)方法不錯,但當我讀了這章論語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學(xué)習(xí)方法不得不改正了。同學(xué)們和我的'成績?yōu)槭裁床缓媚?就是因為學(xué)習(xí)方法使用不當,沒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方法。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過了一段時間有些東西就會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所以我們要學(xué)會復(fù)習(xí):學(xué)完新課后復(fù)習(xí),課下復(fù)習(xí),晚上睡覺前復(fù)習(xí),早上醒來再復(fù)習(xí)一遍,這樣我們學(xué)過的知識也就不會忘了。
昨天,我就采用了這個方法,結(jié)果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清清楚楚。一個好的學(xué)習(xí)方法真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成績。
關(guān)于教給我品德修養(yǎng)的一章就是孔子的賢弟子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每個人都要學(xué)會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還有學(xué)會了什么。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吵架了,我把自己關(guān)在了臥室里,然后就放聲大哭。學(xué)了《論語》,我發(fā)現(xiàn)了我以前做錯了。“哭”并不能解決問題,反省才是最重要的。通過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錯了,還是別人錯了,從而取長補短,豐富完善自己。
我從課文中學(xué)到了如何提高個人修養(yǎng)等許多有益的教誨。聆聽古人的教誨,真是受益匪淺啊!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行為準則,也是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一個自然的推論,在《道紀》第五章中有相應(yīng)的論述。當子貢問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實踐的,孔子說:“那就是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同樣是子貢關(guān)于這個行為準則與孔子的一番對話很值得研究,這段對話出現(xiàn)在《論語》第五章: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弊釉唬骸百n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說:“我不要別人強加給我,我也不要強加給別人!笨鬃诱f:“子貢啊,不是你能做到的!蹦壳傲餍械慕忉尵褪牵鹤迂曄胍龅摹拔也灰獎e人強加給我,我也不要強加給別人”是子貢的能力不及,無法做到,是“你做不到,有人能做到”的意思。比如錢穆先生的《論語新解》中就是這樣解釋的:“賜呀!這非你(能力)所及呀!”如果翻開《論語集注》,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解釋還是來源于朱熹。朱熹認為子貢做不到,還解釋了子貢為什么做不到。朱熹認為子貢所講的“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是“仁者之事,不待勉強,故夫子以為非子貢所及”。也就是說“我不要別人強加給我,我也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的事是仁者的事,不是勉強能做的來的,所以孔子認為不是子貢能力所能達到的。熟悉《論語》的朋友應(yīng)該對子貢有所了解,他熱情、聰明、好學(xué)、能舉一反三!墩撜Z》中子貢與孔子的對話往往給人以鮮明的畫面感,孔子曾經(jīng)用這樣的語言來贊美子貢:“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币粋可以“告諸往而知來者”的人都做不到的事,還有誰能做到?因此,我以為,孔子的意思是:“沒有人可以做到的”。在我們平常的對話中經(jīng)常有這樣的場景,某甲闡述了一種設(shè)想,某乙可能會說:“算了吧,你根本做不到的!彼腥硕济靼,乙并不是質(zhì)疑甲的能力,而是質(zhì)疑甲的這種設(shè)想的可行性。同樣,在孔子和子貢這段對話中,孔子所質(zhì)疑的并不是子貢的能力,而是子貢所說的這句話的可行性。孔子認為“我不要別人強加給我,我也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的設(shè)想根本就做不到,因為它自相矛盾!不是嗎?“我不要別人強加給我”這樣的要求本身就已經(jīng)強加給別人了。因此,可以付諸實施的只能是“我不強加給別人”,而不能附加任何前提條件;可以終身實踐的只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第五章匯集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評價,類似于老師給學(xué)生的評語。如果僅僅是老師對學(xué)生的評價,那么這一章中所列內(nèi)容的.思想價值就不大,因為,那是針對個人的"。但是,我們只要細細的品味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內(nèi)容都是孔子借弟子們的言行,在闡述適用于所有人的宏觀的道理。例如:
宰予旦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
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朽木不可雕,糞土之墻不可裝飾,對宰予又能指責什么呢?”孔子接著說:“以前我對待別人是聽其言而信其行;現(xiàn)在我對待別人是聽其言而觀其行,就是從宰予這里改變的!苯枧u宰予的不刻苦,孔子要說明一個人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有多么大。
再例如: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qū)υ唬骸吧陚t。”子曰:“倀也欲,焉得剛!”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強的人!庇腥司驼f:“申倀就是剛強的人。”孔子說:“申倀有欲望,怎么能剛強呢?”借著對申倀的評價,孔子在說明“無欲則剛”和“世上根本就沒有無欲之人”這兩個論點?梢姟墩撜Z》第五章中孔子與弟子的對話都是以小見大、由淺及深的人生道理,并不是針對某一個弟子的操行評語。因此,孔子與子貢的這段對“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的探討也是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個人生實踐準則的一個宏觀闡述。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6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與其他的語錄沒什么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有關(guān)修身(內(nèi)圣)、治國(外王)的思想流連于語錄的字里行間。
學(xué)貫中西的學(xué)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就我看來,人的一生中秉懷著許多有關(guān)生活的觸動,只是很多時候,這些觸動沒有點燃讓我們?nèi)烁裾鸷车膶?dǎo)引線,而使我們困窘地活著。于丹的《論語》心得中,雖然從其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fā)解讀《論語》。但畢竟是一種頗能為大眾認可的個人獨特的對于《論語》的`感悟。每個人要是想要在《論語》中找到讓我們?nèi)烁裾鸷车膶?dǎo)引線,還需自己到論語中慢慢尋覓。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7
《論語》讀書筆記摘抄及心得感悟:
剛好前兩周去聽了場北大教授的《論語》講座,聽講座的時候旁邊陌生姑娘跟我說:“我讀《論語》的時候,會覺得心是靜下來的”
這不,回來又捧著讀了兩遍。(楊伯峻譯版)
有驚喜也有失望,大概是年代過于久遠,有些論調(diào)無法去附和,但依舊不影響這部作品應(yīng)有的魅力。雖然沒有醍醐灌頂,但是也有一些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體會。比如孔子對于君子的看法,他最喜歡的學(xué)生和不喜歡的學(xué)生,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一些讓我覺得“這些原來是出現(xiàn)在這本書里啊”,一些自己覺得很喜歡的觀點。
孔子的“君子觀”
2.12子曰:“君子不器”
古代讀書人通常知識面狹窄,孔子認為君子不應(yīng)該像器具,只有固定的用途,應(yīng)該博學(xué)。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是團結(jié),而不是勾結(jié)。小人則相反。
4.11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之懂得利。
4.24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應(yīng)該在言語上遲鈍,行動要敏捷。
6.4子曰:“君子周急而不繼富”
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去錦上添花。
6.18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樸實多余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與樸實配合得當,才是個君子。
12.4子曰:“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君子不憂愁,不恐懼。自己問心無愧,有什么可以憂愁恐懼的呢。
15.2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路(在陳國斷糧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餓到爬不起床來時)很不高興的問孔子“窮人也有窮的毫無辦法的時候嗎?”孔子答:“君子窮但有原則,小人窮就無所不為了”
15.2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
這些話你可能很熟悉:
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樂舞蹈,這都可以狠心做出來,還有什么事做不出來呢?”
。ㄙ亲鄻肺璧傅男辛,也是表示社會地位的樂舞等級、規(guī)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禮規(guī)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卻用八佾。)
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每件事都要考慮三(多)次,孔子知道了,說“想兩遍就差不多了”
15.2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貢問:“如果說用一句話來奉行終身,那該是什么呢?”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孔子最喜歡的學(xué)生(應(yīng)該就是顏回了)
6.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多么的有修養(yǎng)呀!一筐飯,一瓢水,在小巷子里,別人都會受不了那貧苦,顏回卻不改他自有的快樂。顏回是多么的有修養(yǎng)呀!
9.20子曰:聽我說話始終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一個人了吧。
11.7季康子問孔子“你學(xué)生中誰最用功?”孔子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最用功,不幸短命死了,現(xiàn)在就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
11.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回死了,孔子道:“嗨!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呀!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呀!”
11.23孔子在匡被囚禁了以后,顏淵到最后才來探望?鬃拥溃骸拔乙詾槟闼懒四亍!鳖仠Y說:“您還活著,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最不喜歡的學(xué)生(是宰予吧)
其中很有名的那句話:“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3.21)就是責備宰予的
因為“宰予晝寢”(宰予在白天睡覺),還誕生了另一個很有名的'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于予與何誅”(5.10)腐爛的木頭就不必雕刻了,糞土一樣的墻就不必粉刷了,宰予啊,就不必責怪他了。
孔子也有幽默的一面啊
5.7子曰:“世道不好,我想乘個木排去海外,跟隨我的最佳人選,應(yīng)該是仲由了!弊勇仿牭竭@話很高興?鬃友a充道:“仲由這個人啊就是比我勇敢的多,其他也沒啥優(yōu)點了”
9.2達街的一個人說“孔子真?zhèn)ゴ!學(xué)識廣博,可惜沒有足以樹立名聲的專長。”
孔子聽了這話,對學(xué)生們說:“那我能干點啥呢?我趕馬車?還是做個射擊手?我還是趕馬車好了!
孔子也很自戀啊
7.19葉公想子路問孔子為人怎么樣,子路不回答?鬃訉ψ勇氛f:“你為啥不這么跟他說:他的為人啊,用功便忘記吃飯,快樂便忘記憂愁,不曉得衰老會要到來,如此罷了”作者:羊某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8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看“中庸”這兩個字的;蛟S在現(xiàn)代漢語中它含有一些貶義的成分。但《論語》中所說的中庸,或者說我這里所說的中庸,卻不是那個意思。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調(diào)和折衷的態(tài)度”(金山詞霸?高級漢語大詞典)。個人覺得,還可以推而廣之,將中庸解釋為:不走極端,尋找矛盾雙方之間的平衡點。應(yīng)該說,這是貫穿整部《論語》的一個重要思想。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有人說我的這種言論是在抹殺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化。其實不然。我主張打倒的,是那個作為思想枷鎖的《論語》,是那個用所謂的“仁義道德”(魯迅語)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的《論語》。將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們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論語》。
所以,我主張這樣讀論語:僅僅把它當作一部書,不帶歷史偏見地來讀。
這樣讀一讀,我覺得,《論語》本身并不是框框條條道德規(guī)范。它是鮮活的'生活。
首先,論語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倫理著作不一樣,他沒有對某一個問題的深入專門的論述,他只是一個個生活中的片斷,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語將被記錄下來。,所以顯得十分自然。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發(fā)生。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聞之大發(fā)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鬃右蟆盀閲远Y”,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tǒng)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dǎo)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普通民眾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9
《論語》,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及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大學(xué)》、《孟子》、《中庸》合成為“四書”。
其中,表示學(xué)習(xí)和思想的論證關(guān)系的句子是“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币馑际牵簩W(xué)習(xí)了而不思考,就會迷茫;光思考而不學(xué)習(xí),就會迷惑。
其中,一句很好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意思是: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盡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講信用?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fù)習(xí)了呢?
《論語》雖然已經(jīng)流傳了千年,但是其中很多的名句在現(xiàn)在還用來警惕人們。你說:這樣的好書,我們能不讀嗎?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10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jīng)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墩撜Z》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墩撜Z》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于經(jīng)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述,展示人物形象?鬃邮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夫子風(fēng)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述,并且有關(guān)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一樣的對象,研究其不一樣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景,給予不一樣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一樣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與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xué)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xué)綱領(lǐng),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
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币驗椤扒笠餐,故進之!边@不僅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職責心。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11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nèi)A夏子孫的驕傲。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詩文。這些經(jīng)典詩文,寄托了我們先輩對人國與道義的追求與向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我捧著這本厚實而蘊含著生命真諦的《論語》,輕輕的翻開,那淡雅而古老的書香,便撲面而來,感悟一頁頁間,演奏生命哲理的樂章;一面面,洗滌我心中的`浮躁狂妄……今天,人類社會正處著急劇變化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xué)習(xí),開拓創(chuàng)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在五千多年的發(fā)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jié)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yǎng)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孔子曾說:“歲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在風(fēng)和日麗暖的季節(jié),其他樹木和松柏沒有區(qū)別,郁郁蔥蔥,一身碧綠。到了大雪飄飛,嚴寒時節(jié),其他樹的葉子紛紛凋零,唯獨松柏卻經(jīng)得住風(fēng)霜雨雪的考驗,歷劫不同,一身傲骨!也只有受得起磨練,在任何惡劣環(huán)境下依然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人,才能擁有著君子的節(jié)操,唯有這樣,民族魂才得以發(fā)揚,唯有這樣,中華民族精神才得以弘揚,國家才得以發(fā)展壯大!后有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而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之路的征途上、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是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白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于奉獻等民族精神,不落于時代哦不斷發(fā)展不囿于陳規(guī)而勇于創(chuàng)新;不敢于驕傲而奮發(fā)向上,為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fù)提煉,不斷總結(jié),為人民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fā)展的攻堅戰(zhàn),又是民族精神進步的光輝點。
讀著《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他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有更有意義。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jīng)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F(xiàn)在,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棵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論語的讀書筆記 篇12
今天是我讀《論語》的第三天,雖然剛開始讀此書有些內(nèi)容讓人難以理解,不過好在有注釋和譯文,我也覺得這本書簡單了一些,在這本書里面我也很喜歡一句話“子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边@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君子安詳舒泰,而不盛氣凌人;小人盛氣凌人,而不安詳舒泰!
因為君子和小人內(nèi)在的心靈、思想和修養(yǎng)不同,自然他們的風(fēng)格也不相同,就如君子就算很有學(xué)問、懂的很多,他們也很安靜坦然,不驕傲;而小人就是傲慢無理,不安靜也不坦然,總是想讓別人知道他自已多有文化,多厲害,但其實品格與品性卻與真正的君子差的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懷著一種平常心,腳踏實地,謹慎謙虛的面對各種復(fù)雜變化的`情緒,用寬容坦率的心態(tài),心平氣和、鎮(zhèn)定自如的去學(xué)習(xí)。這樣,君子與小人這一差異也可謂是可見一斑了。
君子的心中有仁義道德,不會浮躁,君子也不會去貪圖私利,也當然不會去計較得失,在名譽的面前也依然是心平氣和,坦然自若。而小人卻恰恰相反,計較得失,心中只有自己,一點風(fēng)吹草動,他們便浮躁,緊張,完全沒有一點像君子的地方。通過這本《論語》自己也會時不時在讀到某一章時而羞愧不已,去反省自己。然后再看看解釋,讓偉大的教育家教你怎么去做才是正確的。
讀論語教會我們很多道理,每篇隨筆里用到的一句話就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通過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也能分辨出君子與小人了,喜歡誰(指君子或小人),想向誰學(xué)習(xí),想必大家心中也都有了答案。
【論語的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論語的讀書筆記02-23
《論語》讀書筆記02-08
論語的讀書筆記03-30
《論語》的讀書筆記01-12
論語與讀書筆記03-18
論語讀書筆記02-10
《論語》讀書筆記02-15
論語讀書筆記02-09
論語讀書筆記范文07-11
學(xué)生論語讀書筆記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