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范文1
讀李鎮(zhèn)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他讓我感受到了師愛的力量。正如老一輩教育家說的:“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成不了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李鎮(zhèn)西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礎之上的愛,不同于那種保姆式的愛,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或施恩式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發(fā)自內心的,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愛學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愛學生其次要真正的理解學生,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學會“心理換位”,也就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愛學生還要學會寬容學生,對他們的缺點、錯誤,要耐心幫助,嚴格的批評,熱心的開導,不能使用“心靈的鞭子”;愛學生必須要真心信任他們,信任是力量,能讓學生勇敢的向困難挑戰(zhàn),使得學生切身體驗到教師對他的器重與喜愛。書中集中體現了李鎮(zhèn)西老是獨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時刻保持對學生的愛;始終堅持將這種愛付諸于實際行動”“愛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崩罾蠋熥屛覍蹖W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但是欣賞優(yōu)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只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愛,不應是對學生錯誤的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的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顆童心”,用童心去碰童心。
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是愛學生并不難,難的是把這份愛一直在我們生命中延續(xù),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做一鳴真正愛學生的老師吧!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范文2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這句名言作為教師教育精神之精髓,也早已為每個教師所熟知并銘記在心。但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工作二十多年,卻對這位教育家更多的教育思想卻知之甚少。趁著寒假期間,本著“撐一支閱讀的長篙,向教育更深處漫溯”的意境,我認真品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在品讀的過程中,陶行知先生對教育問題的遠見卓識讓我欽佩,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與執(zhí)著讓我感動,愈發(fā)地感受到他教育思想的深邃,人格的偉岸。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師愛”是陶行知先生師德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在自己重慶一處住地門楣上寫過一幀橫幅——“愛滿天下”,這是他終身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對待學生態(tài)度方面所提倡的師德規(guī)范。他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因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他啟示我們,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就產生教育效果。記得在上學期末,我們班卻發(fā)生了這樣一件讓我棘手的偷竊事件。那天上午,體育課剛上完,我們班的生活委員臉色通紅,眼里帶著淚光,急匆匆地跑來告訴我:“老師,我們班今天早上剛收的班費不見了!甭牭竭@話,我心里就像一塊石頭落地,咯噔一下,趕忙詢問情況:“什么時候發(fā)現的?放在哪里了?”“我清楚地記得是放在書包里了,上體育課之前我還看了下!甭犃怂脑V說,我的心真是百感交集,思緒聯翩,“目標明確,出手迅速,可以肯定是班上的同學所為,而且就是是她周圍的同學,怎么辦?讓同學們都把書包掏出來,翻看一下,還是……”我的思想進行著激烈的斗爭!雖然我和這些學生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很多時候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他們的熱心,看到了他們充滿愛心的舉動,班里哪位同學要是沒來,班上總有同學過來會問我原因,總有鄰桌的同學會幫他抄寫課堂筆記,住在同一個小區(qū)的同學也會自告奮勇地幫他整理作業(yè)并幫他帶回家。
班里要是舉辦什么活動,同學們都熱情高漲,出錢出力,出謀劃策,在班級里,他們已經成為了主人,都在努力為這個家而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彼此間的關愛造就了我們這個集體,這是讓我感到幸福的地方。作為這個班的班主任,我不容許出現破壞這個集體大家庭的事,這不禁讓我想到看過的一個佛家故事“開花的佛桌:給浪子回頭的機會”,故事中方丈的臨終遺言:“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跡,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而讓奇跡隕滅的,不是錯誤,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原諒、不肯相信的心。從內心出發(fā),我是愛我們班學生的,一個成人尚能浪子回頭,對于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所犯的錯誤,我愿意給他提供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我們共同承擔,我也想通過這個案例驗證一下愛是否可以改變一切,真情是否可以讓一個浪子回頭,可以讓我們的心更齊。
正好接下來一節(jié)是我的課,我沒上課本上的內容,也一改以前上課的輕松愉快,語氣沉重地向學生講述了事情的經過。我講述了這一年來老師看到的同學們的進步,講述了一個人誠信的重要,以及這件事對人一生的影響,講述了我的焦急與無奈,講述了此刻生活委員失錢的心情,講述了在學年末發(fā)生這件事給全體同學帶來的影響。最后我說:“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要知錯能改。老師相信你私自拿錢,是一時糊涂,在老師的心目中你仍是一個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的學生,我想現在的你肯定后悔了,你一定會把這錢還回去的,如果你想還回去,在下午上課前,放到班上某個同學的書桌里。老師絕不會追查此事,保證說到做到!
下午上課前的課間,我注意到我們班的陳同學在教師辦公室門口徘徊,我走過去問他是否找老師有什么事,他嚇了一跳,有點慌張,臉色泛紅,欲言又止,緩了一口氣說:“老師,我發(fā)現那錢在我的書包里。”說著把那錢袋子遞給了我,我一看,果然是丟失的那個。我笑著對陳同學說:“別著急,老師、同學們決不會懷疑是你拿的。謝謝你,趕快回去上課吧!薄澳鞘钦l拿的呢?”在我心中,我想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誰拿的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能主動還回來,這比是否是他拿的這件事更值得人高興,重要的是他改正了錯誤。
有人認為,學生偷東西,老師追究,查出“小偷”,嚴厲批評,似乎天經地義,但有時候老師是不是應該考慮學生的尊嚴,是不是應該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是不是應該創(chuàng)造合理的機會,讓他自行改正呢?我想,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私自拿錢的學生來說,如果當眾揭穿他,對他的一生都會產生及其惡劣的影響,他將都背負著“小偷”的罪名,我慶幸自己沒有把這個學生的名字公布于眾。當然,在當天我就懷疑這個拿錢的同學是這位陳同學,他就坐在生活委員的后面,我去隔壁班上課,經過我們班時,我是親眼看到只有他一個人還在教室里面,本想問下他怎么還不去上課,但鈴聲就要響了,趕著去上課,就沒有多問。我始終把這個秘密埋藏在心里,至今沒有人知道。這件事給我很大的感受: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們應給予他改過自新的機會,和顏悅色的寬容對待往往比暴風驟雨式的批評呵斥更有用。
那么對于學生的缺點,我們又應該怎樣積極引導他們改正呢?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正如在“陶行知先生用四塊糖果教育學生”的事例中,陶行知先生面對學生的錯誤,他沒有劈頭蓋臉的責罵,而似好朋友式的友善提醒,鼓勵的語言如春風拂面,令人信心倍增;似和風細雨,滌蕩著孩子的心靈,使他自覺地認識了自身的錯誤,我相信這“四塊糖果”是孩子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孩子會以感激的心態(tài)樂于接受這禮物的。
現實生活中我也見過這樣一位老師,她是這樣批評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的:“像你這樣的孩子怎么會做這樣的事來,難道你不知道你是老師心目中的驕傲嗎?”她給我很深的震撼,使我認識到:批評他人也要講究方法、講究藝術,要想到“士可殺不可辱”,對于犯錯誤的孩子,更應照顧到他們的自尊,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使他們有被尊重、被肯定的感覺。我想這位老師的批評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對他們的認可,賦予他們信心和勇氣,激發(fā)他們努力改正、奮發(fā)進取,甚至會促使他們勇敢地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去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幸福。
陶行知先生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確實,沒有真摯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我想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愛是理解、是寬容、是信任、是希望。
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老師只有主動地親近學生,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愿望,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當學生犯錯誤時,不會一味地苛責,而是喚起學生的自尊,激發(fā)學生積極內省,勇于改正;當學生有不同看法時才會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使教與學的過程更加高效,教育效果更加完美。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范文3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是我在20xx年閱讀的第一本書,也是至今讓我收獲最大的一本書。有幸聽到了金老師的線上讀書分享,老師的講解犀利、到位,讓我感覺到什么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的收獲分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通過老師的講解,學會了如何看書。
1、首先了解書的作者、作者寫此書的背景。了解了這兩點,就能比快的讀懂書。
2、其次看書的前言和后序,因為這兩個部分都是作者的論點,看完了這兩點,整本書基本上也就看完了,書的中間部分是論據,為論證作者的觀點所用。
第二方面,刷新了我對“天才”的認識。我以往一直認為,“天才“基因是關鍵。因為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F在通過這本書的學習,知道這背后不是遺傳基因這么簡單,而是有精深練習、激情和伯樂這三個要素在里面起作用。舉個例子,音樂家的孩子很容易也會成為一個音樂家,原因是:
1、有激情。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一個大的能量場,激發(fā)孩子對音樂方面的興趣。
2、精深練習。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大人如何練習,正確姿勢,有條件在家不斷的練習,自然而然的大腦中的髓鞘質逐漸變厚,有熟練的技巧。
3、伯樂。千里馬好找,伯樂難尋,因為一個好的老師對天才的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音樂家在音樂方面的造詣能指導自己的孩子在音樂上少走彎路。當然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我只是在這里闡述下前面那句俗語發(fā)生的可能性。
關于精深、激情和伯樂的理解:
1、精深練習
1)任何的技術都是需要重復練習,專注練習多了,技能也就越熟練。就像我以前我媽在家的時候我從不燒菜,偶爾燒燒也就馬馬虎虎。去年下半年我媽回老家后,必須自己燒菜。然后自己主動琢磨如何燒,現在雖然算不上燒的好,但是至少比以前進步,家人也挺愛吃我燒的菜。
2)挑戰(zhàn)自己的.能力極限,不斷犯錯,不斷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會讓自己變得更聰明。生活中處處有這樣的例子。出門老是忘帶鑰匙,那就把鑰匙放在顯眼的位置或出門前再檢查一遍。燒菜時鹽放多了,那下次少放點。生活、學習中做個有心了。
2、激情。激情是保持目標持續(xù)完成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動力。很多時候建立一個目標容易,但是堅持去完成卻不容易。只有一直有高昂的激情,做事才能有始有終。
1)家是一個大的能量場,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家里無所不能,孩子的激情才會源源不斷。
2)激情來自于家人,親戚,朋友,一些景或物。所以首先家長自己要建立目標,保持激情,帶動孩子的激情,然后要多帶孩子結交正能量的人,多去外面走走看看。
3)激情通過鼓勵,贊美孩子的努力,讓孩子產生自信。自信也是激情的來源。
3、伯樂。伯樂可遇不可求,要靠自己的福分,能量場。做一個有能量場的人,勤奮學習,端正態(tài)度才能吸引好的伯樂。伯樂有四大優(yōu)勢:知識矩陣、洞察力、精準表達、威信。父母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位伯樂,所以也應該具備以上的優(yōu)勢,如果沒有,那就加快步伐去學習。
就像書中所說“天才“的產生是由“精深”“激情”及“伯樂”這三項要素相互融合的一個結果,缺了一項就會減慢這個過程。精深、激情和伯樂三者是相乘的的關系,精深需要時間和毅力去完成,激情只需要自己轉念就能改變,而伯樂確不容易得。只要其中一項提高哪怕一分,結果也會提高很多。
所以20xx年我想提高的就是“激情”,增加自己的能量場。而下月踐行的一點是“伯樂”的三段式教學:告知正確如何做;讓孩子模仿,然后發(fā)現錯誤并模仿孩子的錯誤動作;最后再示范正確動作。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范文4
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假期之中,我閱讀了名著《陶行知文集》,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chuàng)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二、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容上看是動態(tài)的,隨環(huán)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xiāng)的建設、國家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外,指導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如學生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jié)目,歌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學生們自編小報,自己寫稿,自己設計版面,幼稚的作品中體現著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每組織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具體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盡可能好的實效。
三、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
創(chuàng)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chuàng)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yè)愛崗、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看社會、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閑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04-11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經典]04-11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02-17
[合集]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04-14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10篇03-30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合集12篇】04-11
(精)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12篇09-22
教育類書籍讀書筆記(共3篇)01-08
醫(yī)學類書籍讀書筆記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