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兩句,概括了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悲壯結局。大意是: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最后一次進駐五丈原,與魏將司馬懿相持一百多天。八月,病死軍中。他決心匡復漢室、統(tǒng)一中國的大志未能實現(xiàn)就過早地去世了,致使后代無數(shù)的豪杰志士們一想起這件事來就不免潸然淚下,痛惜不已。
成都西北二里有諸葛武侯祠,是晉時李雄在成都稱王時所建。杜甫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的春天由秦川來到成都,卜居在浣花草堂。杜甫平生對武侯忠于蜀漢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極為景仰,在流寓成都浣花溪草堂期間,寫過不少追懷諸葛亮的詩。這首詩是詩人到成都不久訪問諸葛武侯柯時寫的,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決心匡扶漢室而功業(yè)未遂的痛惜之情。
這沉痛的詩句也道出了歷代英雄壯志未酬、抱恨終身的憤怨情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據(jù)正史記載: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失敗時,在中書堂黯然吟誦:“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28年),抗金名將宗澤在規(guī)劃收復大河南北時,不幸病危,臨死前也深以“出師未捷身先死”為憾!端问纷跐蓚鳌份d:“澤請上(指宋高宗)還京二十余奏,為黃潛善等所抑,憂憤成疾。諸將入問疾,澤曰:“吾以二帝(徽宗、欽宗)蒙塵,積憤至此,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眾皆涕泣日,“敢不盡力!T將出,澤感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療o一語及家事,但呼過河者三而薨。”
因為這兩句詩表達了資志以愛的英雄的共同心理,因此他們在壯志未酬時,都不約而同地用這兩句詩來寄寓自己的情感,所以這兩句詩具有長久的藝術生命力,雖歷經(jīng)千百年卻始終能夠激動人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相關文章:
大專生未畢業(yè)先創(chuàng)業(yè)勇當總裁02-21
銳捷面試問題05-04
出師表說課稿01-11
《出師表》教案03-05
出入井檢身制度11-13
《出師表》教案范文08-26
出師表教學反思02-16
《出師表》教學反思05-30
出師表的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