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紅樓夢》讀書筆記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書筆記1
明清時期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紅樓夢》可謂是婦孺皆知,人們大多稱贊其為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最高成就,甚至產(chǎn)生出一門絕無僅有的“紅學”。
四大名著通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小時候我覺得名著中最無趣的就是《紅樓夢》。那時我才三年級,讀書對我來說就是把字識全。知道其中的故事。我喜歡極了趙云的忠心與英勇、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喜歡極了梁山好漢們機智巧妙地對付一個又一個敵人;喜歡極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每一次勝利我都因之神清氣爽,知曉了每一個計謀我都暗自在心中拍手叫好!都t樓夢》對那時的我來說是古代大家庭中日常小事罷了,毫無波瀾。
幾年后重讀,又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其文字的優(yōu)美。經(jīng)典的王熙鳳的出場,幾行字中就浮現(xiàn)了一位極其華麗的婦人,不急不慢地邁著步子邊笑邊走的畫面。賈家的富貴奢靡書中從未有圖畫描述,但僅從描寫的人物著裝,菜宴,作息一角就可以聯(lián)想出整個榮寧二府的`富麗堂皇。
又過了幾年重溫,書中幾百號人的輪廓逐漸鮮活明晰起來,寶玉不只有頑劣,還重情誼。黛玉不僅是柔弱,更有近乎消秋的悲觀,王熙鳳在精明潑辣的面孔之下,隱藏著好賣弄才干,唯利是圖的影子……每個角色都帶一點“黑色”,反而更加真實,貼近生活。在光輝、其樂融融的賈府中,充滿著黑色的七情六欲使它一點點地衰亡,在黑色的社會中,封建的巨手壓著人們釀成一件件悲劇。再錯綜復雜,千頭萬緒的種種事件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大大小小的伏筆線索的疊加,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甚至是可以預見的。它需要反復細品,在云霧中不斷挖掘,將一個個事件點穿成發(fā)展線,最后聯(lián)成封建社會悲劇命運的網(wǎng)。
讀完《紅樓夢》,我明白了,一本好書能經(jīng)得住時間的沉淀,值得細細品味。越往深處挖掘,東西越珍貴。
《紅樓夢》讀書筆記2
寶釵一直都是封建社會里的完美人物,她識大體又不似熙鳳般狠辣,有才氣又不及黛玉般清高,淡名利又不如迎春般木訥,清性情又不像妙玉般極端。寶釵,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黛玉的美是清,如芙蓉般脫俗,恍若仙子般傾城;熙鳳的美是傲,她機關算盡太聰明,傲瞰人間,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湘云的美是憨,是芍藥花下的天真爛漫;而寶釵,則是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艷”,她的美,是淡,是牡丹的傾國,默默獨居一隅,卻不知早已驚艷了滿堂搖曳的春風。
一直在想,寶釵在乎的到底是什么?妙齡少女,黛玉有她的風露清愁,熙鳳有她的機關聰明,而寶釵,似是無欲無求,真真“淡極”,卻顯得“更艷”。
寶釵是封建主義絕對的擁護者,她從來不喜像黛玉那樣的傷春悲秋,從林黛玉重起桃花社一章中賈寶玉就說過,寶釵并不喜作閨怨詩,也不許寶琴作,可見她對閨怨是排斥甚至是不屑的,她不會去望著“花謝花飛飛滿天”悲戚,更不會嘆“紅消香斷有誰憐”,她心里的女子,或者說就是她自己要做的就是“珍重芳姿晝掩門”。她和林黛玉一樣擁有傾世芳姿,卻不像林黛玉一樣想將來將何去何從,只想如何過好現(xiàn)在,這是她“淡極”,更是她對封建制度的崇尚。
寶釵的“淡極”也與她的生平遭遇有關,自小父親亡故,哥哥又愚笨無用,雖是女兒卻也要持家掌事,寶釵早早便接觸了人情世故,早早融入了這個封建的社會,她的性格也許是天生的,但我想更多的還是因為她要過得好而被修整過的。黛玉能明白現(xiàn)實的殘酷,而寶釵卻知道怎樣去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不得不說,寶釵比黛玉要成熟得多,正因為此,她的“淡極”并非她無欲無求,是她已經(jīng)有了能力和氣度去看淡所有的人間冷暖,她不去憧憬浪漫,因為她已經(jīng)融入了現(xiàn)實,已經(jīng)能讓自己在現(xiàn)實里過得很好,甚至讓自己完美無暇,淡極更艷。
寶釵“淡極”,但并非“無情”,她遵循封建制度,適應著眼前的一切,也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去待人。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睂氣O的“德”是讓人贊嘆的,可也是為她自己悲嘆的,寶釵一心想讓寶玉早日步入仕途,為他謀一光明前程而費盡口舌,不管她是否早就知道自己會成為榮國府的寶二奶奶,寶釵的一番心思也是完全建立于對寶玉的真情上的,因為她明白封建社會的定理,因為她遵循并信奉著封建社會的規(guī)則,她便把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告訴寶玉,于理,寶釵的一番苦心苦意著實令人贊嘆?墒怯谇,這偏偏不是適合寶玉的路,寶釵有“停機德”,可寶玉卻沒有“懸梁悟”,寶釵的良苦用心也就適得其反,讓寶玉心生厭倦。寶釵是理性的,她知道這樣對寶玉有益無害,誰叫寶玉卻如此輕視功名還罵其“祿蠹”,寶釵之德,也只能付諸東流了。
而對于黛玉,寶釵一直都是友善的,盡管剛進府中黛玉曾多次明著嘲諷,她也沒有多說一句,在聽到黛玉用《牡丹亭》里的句子作酒令時,寶釵反而句句真誠地勸了一番,連向來對他人言語極其敏感的黛玉也心服口服,懂得了寶姐姐的一片真意。得知黛玉病了,她又專程遣人送燕窩來;之后搬出大觀園又獨獨寫了四賦贈與黛玉。對于同為才女佳人的黛玉,寶釵是惺惺相惜的,但她們不是知音,黛玉的叛逆和反抗與寶釵的遵從和信奉水火不容,她們無法成為同道中人,卻能做彼此憐惜的`姐妹,是因為寶釵始終如一的友善和情誼。
正如湘云笑說的,縱是黛玉,也挑不出寶釵的一點短來。寶釵在這個波濤暗涌的封建社會里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處事應變,在榮國府里博得了眾人的喜愛,只可惜她的良人不是寶玉,這是她信奉的封建制度迫害她的,她無法擺脫命運,也無法爭取自己的幸福。寶釵的悲哀,是她從來不知道她的堅持一直就是錯誤的,她爭取的東西并不是屬于她的,只不過她的思想也由不得她改變什么。
嘆只嘆,如果寶釵遇到的不是寶玉,她一定能在屬于她的社會里綻放她獨有的風雅,一如傾國的牡丹,融了滿院淡淡的香,詮釋著她的完美。
《紅樓夢》讀書筆記3
大家可還記得林黛玉?對,正是那個花下葬花的林黛玉,曹雪芹筆下的與花有緣的林黛玉。
小時候也看過林黛玉的越劇影片。那里面的人物除了賈寶玉、林黛玉,也都想不起來了。只是記得花樹下,音麗而思深的'吳儂軟調(diào)劃過長空,仿佛枝上的一滴露,顫顫落下。
黛玉手持花鋤,在樹下忙碌,邊葬花,邊悲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蓖蝗,一聲“林妹妹“叫來,竟是賈寶玉。千般柔情盡在他這一句“林妹妹”。
乍看去,黛玉多愁善感,待人遇事略顯刻薄。仔細瞧,才微微想到黛玉的無奈,內(nèi)心壓抑而無處訴說?伤蓯鄣牡胤侥闱埔娏嗣矗坎恢皇菨庥粼娗,絕色佳顏,也是那一點天真慧黠,善雅虐。這才是她內(nèi)心深處最真的,遠不是人們所夸大的如此多愁。
而黛玉的俏虐正如寶釵所說:“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里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用”春秋“的法子,將世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人說黛玉的美式一種藝術,“嗚呼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但她的人卻如此的立體鮮活。她的人不只是曉風染白蓮,她比大觀園里任何一個女子都要美。內(nèi)心猶如牡丹,姹紫嫣紅開遍?伞按嘶ㄓ惺馍,只為一人開!
她豐富的內(nèi)心,只有寶玉懂得,而寶玉的內(nèi)心,她也懂得,所以他們相知相愛。
本應是一段姻緣,卻因為黛玉的傲而嬌,不肯說出口,錯過了一生。我又想到紅拂女,她只將心事表與李靖,便做的一生一世一雙人。何苦藏得那么累呢?黛玉最后終是含冤而逝,猶如花兒剛開便枯萎,令人惋惜。
從黛玉身上,我總結出:人生短暫,不要忸怩而不肯放言,時間飛逝,轉(zhuǎn)眼青絲成白雪,我們應該活得大膽,活出自己的人生。
恍惚中,我仿佛聽到黛玉又在低唱:“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寶玉喚一聲“林妹妹”,她罷唱,回眸對他盈盈一笑,只見日月失色。
黛玉是一個貌美如花,心如花靜,身如花柔,命如花短,與花有著不解之緣的女子,愿她來世活出精彩。
《紅樓夢》讀書筆記4
《紅樓夢》可謂是一部世紀經(jīng)典之作,位于四大名著之首。它誕生于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表面古水無波,風過無痕,實則箭在弦上,波濤暗涌。暗地里各種社會矛盾爭相爆發(fā)加劇,整個王朝已到了由盛轉(zhuǎn)衰的關鍵點。
而《紅樓夢》正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的視角,描述一批舉止見識處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tài),可謂是一部多方面展現(xiàn)女性美、悲劇美的史詩。其中尤以賈府的興衰歷程為主線。而作者曹雪芹除了主線的指引,暗線更是高明,他從社會最底層的視角來描述賈府的顯赫氣派。透過劉姥姥這個鄉(xiāng)下窮婆婆的眼睛,寫出了王熙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潑辣與對賈母的諂媚。第二次再進大觀園,則正是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關系微妙的階段。而此時的賈府亦正處繁花似錦的盛期。作者又將劉姥姥與賈母兩個地位懸殊的人相比,極大地滿足了賈母自我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但劉姥姥也不惱,為討封賞,心甘情愿地出乖露丑,任憑成為所謂的上流公子小姐的笑柄。可當她第三次再入大觀園,賈府已是大勢已去,樹倒猢猻散,而劉姥姥便正巧成了賈府盛衰至極的見證者。
讀罷紅樓,縱觀全書。印象最深的便是寶釵。在我看來,她是此書的完美人物。她有才氣又不及林黛玉般清高,識大體又不似王熙鳳般狠辣,淡名利又不似迎春般木訥,依我來看,寶釵可用完美來形容。
眾所周知,金陵十二釵都是纖弱柔骨,冰雪肌容的美人。而黛玉的美是清麗脫俗,如荷花般圣潔,恍若仙子般傾城;而熙鳳的美則遺世獨立,她潑辣聰慧,傲瞰塵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而寶釵,應是那句“淡極始知花更艷”,她的美淡雅卻令人傾心。是國之牡丹,默默靜居一隅,卻早已驚艷了滿堂搖曳的春風。
寶釵亦正處花季,卻不似妙齡少女般有黛玉的風露清愁,她從來不喜似黛玉般傷春感秋。在書中“重啟桃花社”時寶玉便說過,寶釵并不喜作閨怨詩,亦不許寶琴作。她不屑于望“花謝花飛飛滿天”的悲戚與愁涼,更不嘆“紅消香斷有準憐”的矯作。她與黛玉一般擁有傾世之姿,卻從不思將來要何去何從,只專于當下,知道應"珍重芳姿需掩門”。而寶釵的“淡極”亦跟她的家境有關。她自小父親亡故,哥哥又愚笨無知,雖是女兒家卻也要持掌家室,早早便熟知人情冷暖,接觸這封建黑暗的社會。相對于黛玉從小被保護呵護得弱不禁風,寶釵更像風雨中矮墻根的薔薇,她更懂得如何去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所以她在書中如此招人待見大致也有此關系。寶釵的成熟與“淡極"并不意味著她無欲無求,只是她早已有了氣度和眼界去看淡世間的冷暖。她不似情竇初開的憧憬浪漫,正因她已深知塵世間的`真實,所以她一心向著自己心之所要而迸發(fā),讓自身淡極更艷。
世人對寶釵的評價褒貶不一,認為她在金釧死亡事件和尤柳事件中表示過于冷淡。認為她是個冷漠無情的人,但孰知,作為讀者的我們能將事情來龍去脈窺探得一清楚,但身在其中的寶釵并未了解更多。相對而言,我們僅是觀書的局外人罷了。孔子亦曾說:“未知生,焉知死?”這是一種世俗人文主義,而人死后那種無謂的傷感,在寶釵看來意義不大。古語有言:“人死不能復生",而活著的人活得更好才是她所關注的。所以她讓薛蟠酬勞伙計,因為大家干活不易,處事之圓滑,令人心生敬佩。
魯迅亦曾言:“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闭Э粗,這話鐵石心腸。這話的原文如下: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我只覺得他們吵鬧。在我看來,人存活于世間,應先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但對他人伸以援手,唯寒問暖那是有能力限制的事。我們不能用道德來捆綁他人,你可以做出貢獻,但用所謂的道德綁架加于他人便讓事情變了質(zhì)。更何況,寶釵并不是銅墻鐵壁,無心無感之人。像剛進府中,黛玉明里暗里的嘲諷,她也并不放在心上。但在聽到黛玉用《牡丹亭》的句子做酒令,她反倒句句真誠地勸解一番。得知黛玉病了,又遣人送燕窩去,也曾寫了四賦贈于黛玉,對于同為才子佳人的黛玉,寶釵惺惺相惜。正如湘云笑說的:縱是黛玉,也挑不出寶釵的一點短來。
詩人顧城曾如此評價她:“她知道生活毫無意義,所以不會執(zhí)留,也不會為失敗而傷心,但她又知道這就是全部的意義,所以做一點女紅,或安慰母親,照顧別人,她知道空無,卻不會像寶玉樣移情于空無,因為她生性平和,空到了無情可移。她永遠不會出家,死,或稱為神秘主義者,那都是自憐自艾之人的道路。她會生活下去,成為生活本身。"而另一句更為干脆“她看黛玉倒是較寶玉為重,其實她又何嘗看得上寶玉?”她已經(jīng)在這波詭云譎的封建社會學會了成熟世故,博得了眾人的喜愛。但她所配良人并不是寶玉,最終只落得個“玉黛林中掛,金簪雪里理”的凄美下場。
盞燈伏案,再謄寫紅樓詩闕,又別有一番心得。借著曹先生精辟而又富含哲理的文字,我亦有幸從中悟得一點紅樓閨苑的如夢如幻。寶玉與黛玉之間朦朧浪漫的情愫,終是一人玉隕,一人出家;而寶釵縱是百般圓滑,性子淡泊,亦逃不出獨守空閨的余生,更可一嘆的是,顯赫輝煌的賈府在那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亦終逃不脫走衰落的下坡路。紅樓里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隨風而散,留下的只有虛無的泡影與南柯夢魘供世人疑慮。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奔t樓南柯夢,嘆只嘆若寶釵可遇良人,不生于亂世,必能與心儀之人把酒臨風,共嘆風月,綻放她獨有的風雅,靜靜詮釋著完美二字。
《紅樓夢》讀書筆記5
紅樓夢中最有爭議的人物,是薛寶釵。
喜歡薛寶釵的人,說她是個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完美人物,“娶妻當如薛寶釵”。討厭她的人,說她是冷漠虛偽、老奸巨猾的典型代表,說她是“封建禮教”枷鎖的化身。更有甚者,說她是為了爭奪“寶二奶奶”的位置,逼死林黛玉的兇手。
薛寶釵太復雜。
一、寄生草——理解薛寶釵的一把鑰匙
薛寶釵,出生在大皇商家庭,“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說的就是她家。她本人德、才、貌兼?zhèn)!吧眉」乾摑,舉止嫻雅”。“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珍重芳姿”“不語婷婷”——這是一個端莊的淑女形象。
曹雪芹在《紅樓夢》的開篇,就說,這是一部“悟”書。書中,最先“悟”的人、第一次啟發(fā)寶玉“悟禪機”的人,是薛寶釵。
寶釵生日那天,賈母給她做東,讓她點戲。她點了《魯智深醉鬧五臺山》。賈寶玉說她“只好點這些熱鬧戲”迎合老太太的喜歡的時候,她說:“你白聽了這幾年戲,那里知道這出戲的好處”,“要說這一出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你過來我告訴你這一出戲熱鬧不熱鬧!薄爸荒窃~藻中有一枝‘寄生草’,填的極妙,你何曾知道?”——寶釵這句話的口吻,有沒有讓你想起那句“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那支“寄生草”的唱詞是這樣的:
“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zhuǎn)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寶玉聽了,喜的拍膝畫圈,稱賞不絕,又贊寶釵無書不知!摈煊穸加写滓饬恕
——誰能解,寶釵在‘寄生草’里品到的滋味?
“沒緣法,轉(zhuǎn)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這樣的詞藻,在寶釵心中有深刻的共鳴——生命偶然,人生孤苦,風雨兼程,聚散隨緣,不掛不牽——這是寶釵對生命的認識,也是她對人生的態(tài)度。
對于人生,寶釵早就參悟了。所以,在黛玉為寶玉的偈帖續(xù)上“無立足境,是方干凈”的時候,寶釵說:“實在這方徹悟!薄獙τ凇巴暗酌撀洹钡膹匚蚓辰,寶釵明白。只是,她知道,自己不能“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因為還要考慮他人。還有母親,還有家族。
一方面,看透人生;另一方面,要替不成器的兄長負責家庭生意事務,為母親分憂解勞。寶釵內(nèi)心所承受的,遠比表現(xiàn)出來的要多得多。她做的燈謎詩中,直接表達出了內(nèi)心的痛苦和她隨緣守己的選擇: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
這首詩,賈政看后,覺得“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
——福壽根本不是薛寶釵的追求。
這個時候,寶釵十五歲。
她也淘氣過。她對林黛玉說:“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勾個人纏的!彼黄珢、驕傲過。“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這樣的資質(zhì)和成長經(jīng)歷,薛寶釵曾經(jīng)對自己的人生躊躇滿志。
父親在世和死后,薛寶釵過的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從那時起,寶釵,她成熟了。她比同齡姑娘們都知道錢的好處,更看到過錢財如流水,來去都很快;家業(yè)隆興時,她看到過各種逢迎的笑臉;父親去世后,她看過各種圍著傻哥哥打主意的嘴臉——那些哄著“薛大傻子”把家底折騰殆盡的人,大都是曾經(jīng)對父親畢恭畢敬屈膝討好的人。原來,為了個人利益,人心和人臉可以變換得這么快。
薛寶釵看透了人心和人性。
入宮待選,在清代,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待選的姑娘要從小接受訓練,在各個方面做長久的準備。所以,落選,對任何一個參選的女孩來說,可能都是長久以來追求的破滅,是個巨大的打擊。何況是,對于薛寶釵。
寶釵得知落選的時候,想必也在長夜里哭紅過雙眼的吧?特別是,來到賈府之后,看到元春封妃給賈家?guī)淼亩鲗櫯c榮耀,她的心中是何等滋味呢?省親當晚,站在人群中看著端坐在上方的元妃娘娘,她對賈寶玉說“誰是你姐姐?那上頭穿黃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認我這姐姐來了!薄@句話,含著多少失落和辛酸呢?后來,寶玉開玩笑說她是“楊妃”的時候,寶釵大怒,我想,她生氣不是因為寶玉說她胖,而是刺中了心中一直掩蓋著的那份失落和痛苦吧。
在失落和痛苦中,薛寶釵放下了個人對功名利祿的追求。
曹公在開篇說《紅樓夢》的哲學主旨: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
薛寶釵是全書中最早“悟空”的人。她早就看透了。
《心經(jīng)》上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北绕瘅煊竦摹鞍V”湘云的“憨”和寶玉的“愚”,少女薛寶釵早早地看破紅塵,看透人生。
寶釵心中早已是“桶底脫落”,四大皆空了。可是,她必須活在現(xiàn)世。在現(xiàn)世生活,要直面現(xiàn)實。眾生皆苦而不得解脫!拔蚩铡绷说乃,悲憫地看著所有人,所有生命。
薛寶釵是全書中最有佛性的人。
二、“山中高士晶瑩雪”——高人薛寶釵
商人家庭中的薛寶釵,早早學會的,是洞察世事。而經(jīng)歷過父親去世、家財流散之后,她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比其他人都更深刻的體會。
對人對事,她都是個高手。
菊花詩會,起頭的是史湘云,實際安排完全是薛寶釵。寶釵論如何論組織詩會的這番話,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
湘云燈下計議如何設東擬題,寶釵聽他說了半日,皆不妥當,因向他說道:“既開社,便要做東,雖然是個頑意兒,也要瞻前顧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
這時,滿腦子正熱的史湘云才想起來,自己根本沒有做東請客的錢。
寶釵道:“這個我已經(jīng)有了主意!毕嬖坡犃,自是感服,極贊想的周到。
幫忙到這個地步,細心的寶釵還要對湘云說:“我是一片真心為你的話,你千萬別多心,想我小看了你”。
在確定詩題的時候,寶釵發(fā)揮她大家閨秀的見識:“詩題也不要過于新巧了。若題過于新巧,韻過于險,在不得有好詩,終是小家子氣。詩固然怕說熟話,然而更不可過于求生,只要頭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詞就不俗了。”
在她的主張和協(xié)助下,她們定下了“一個虛字,一個實字”,“賦景詠物兩關著,又新鮮,又大方”的菊花詩題目。
在限韻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寶釵的周全與大氣:“我平生最不喜限韻,分明有好詩,何苦為韻所縛,咱們別學那小家子派,只出題不拘韻,原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樂,并不為奈那難人!
第二天,大觀園里,從老太太到各姑娘以及丫鬟們,吃蟹賞桂,其樂融融。之后的菊花詩會上,會作詩的大展其才,發(fā)揮盡興;不會作詩的也隨意自在。這不能不讓人服氣寶釵的才干與周全。
盡管寶釵在盡量“藏愚守拙”,可她對解決難題的胸有成竹、自信穩(wěn)重,處處體現(xiàn)。
比如,老太太讓惜春畫大觀園,惜春非常為難。
寶釵說:“你不該早說?這些東西我卻還有……今兒替你開個單子,照著單子和老太太要去。你們也未必知道的全,我說著,寶兄弟寫!
“我就說你不中用……我教你一個法子!薄拔艺f你是無事忙,說了一聲,你就問去,也等著商議定了再去!
她跟探春商議改革思路如何推行落實的時候,寶釵表現(xiàn)出了世事洞明的管理高才。她笑道:“幸于始者怠于終,繕其辭者嗜其利!比绻f,探春提出的,只是出于家庭經(jīng)濟危機的“開源節(jié)流”,是為了解決管理者的難題,而寶釵看到的,是全局中所有人的實際訴求!挥薪鉀Q了辦事的人的個人利益訴求,改革舉措才能執(zhí)行下去。她告訴探春:“雖是興利節(jié)用為綱,然亦不可太嗇!庇谑撬岢隽俗屗腥硕細g喜積極的“小惠全大體”分配方案,其平衡周全、其細致可行,讓眾人心悅誠服,歡聲鼎沸。
大到管理,小到畫畫,大觀園生活中,簡直沒有寶釵姑娘解決不了的問題。
思路清晰、思維縝密、可行性強、考慮周全,她簡直是個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專家。什么難題到了寶釵這里,她提供的,幾乎都是終極方案。
就算不完美,可是,思前想后,卻沒有更好的。因為沒人有比薛寶釵更高的心智。
三、“任是無情也動人”——薛寶釵真的很冷嗎?
在寶玉的生日聚會上,曹公安排寶釵首先抽了一支簽——“艷貫群芳”的牡丹花。題簽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盁o情”似乎是薛寶釵的代名詞。
關于薛寶釵,有句著名的評論“事不關己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出自王熙鳳之口。這一次,王熙鳳真的說錯了,有太多事情來證明薛寶釵對“不關己”的事情相當熱情。
她幫史湘云操辦螃蟹宴和菊花詩會;
她察言觀色后,悄悄提醒襲人,讓她別再去給史湘云增加負擔;
她主動幫助貧寒的邢岫煙;
她找機會成全香菱住進大觀園的愿望。雖然,寶釵不支持香菱學詩。對學詩到了發(fā)癡狀態(tài)的香菱,寶釵是“又是可嘆,又是可笑”。她口口聲聲說“都是顰兒引得她”——是啊,在林黛玉看到的,是香菱對于作詩這件事的愛好與癡迷,可是薛寶釵,她看到的是香菱的現(xiàn)實人生和命運——作為薛蟠的侍妾,學作詩,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實際好處呢?“迷了心性”的香菱,會在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中更加痛苦——所以,她不鼓勵?墒,也并沒有阻撓。
她“教育”看雜書的林黛玉——如果她真想針對黛玉,她完全可以當場當眾指出的,可是,她選擇了私下里單獨提醒。這份提醒,在那個環(huán)境中,對于林黛玉,何嘗不是一份保護。
黛玉生病,來看望她的,除了來得最多的寶玉,就是寶釵。這是一個很難做的人:一方面,黛玉盼著有人來陪她說話、遣郁悶;另一方面,“及至寶釵等來望候他,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薄绻皇浅鲇谡骊P心,寶釵實在沒必要一趟趟地來。
她真的感動了林黛玉。讓黛玉親口對她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里藏奸!站故俏义e了,實在誤到如今。……怨不得云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jīng)過,才知道了!舨皇菑那叭湛闯瞿銇,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
在這里,寶釵對黛玉的好,不是給別人看的:“你也是個明白人,何必作司馬牛之嘆!……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與你送幾兩來,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意,又不驚師動眾的!
——你看,寶釵對很多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都參與了,主動伸手了。只不過,她是個高手,她能做到輕輕插手,再恰如其分地輕輕抽離。“皚皚輕趁步”,她做事不著痕跡。我想,有時候,她會在心中暗笑那些重重出手不分輕重一通亂打的“笨伯”吧。
薛寶釵在王熙鳳面前的“搖頭三不知”,是因為鳳姐是寧國府的管理執(zhí)行人,是實際當家人。這個角色面前,寶釵知道,自己最好是閉口,避免任何分歧和是非。
薛寶釵并不冷漠無情,她只是,心智太成熟,成熟到戒掉了外在的情緒流露。
她是個對所有人都懷著悲憫之心的高人,她不愿意看到爭斗、折騰和為難。
于是她處處周濟、伸手幫忙、事事周全?墒,她不動情。她知道,動情,就會有傷——不管是傷己,還是傷人,她都不愿看到。這些“無謂”的傷害,她太明白,能避免就避免。對人,能護就護,不能改變的局面和結果,盡早理智處理,及時止損。
我們每每看到林黛玉的眼淚,會為之感動,可是,薛寶釵的為了周全、為了他人的努力,難道不更值得敬重嗎?難道遇事的時候,非要哭在一起、傷在一處,甚至同歸于盡,才算真誠待人嗎?
薛寶釵不要這樣。她是高人,她有著別人不及的心智和理性。
“淡極始知花更艷”。“通人”(探春語)薛寶釵,對一切都淡然處之。她看得到所有人的訴求,她看得到家族命運的走向。不管小姐姑娘還是丫鬟婆子,她也曾憐憫地為人打算過。她能用理性護著自己,也護著他人?墒,她也很無奈,自己的力量終究有限。沒辦法的,有損大局的,只能,隨它去。
深深喜歡林黛玉不僅有寶玉和賈母,也有薛寶釵!帮A兒”這個稱呼,來自賈寶玉,可叫的最多的,是她——稱呼,是很能表現(xiàn)內(nèi)心態(tài)度的。
她不刻板,懂幽默。黛玉的玩笑,眾姑娘中只有她能欣賞:“有趣,最妙落后一句是慢慢的畫……所以昨日那些笑話兒雖然可笑,回想是沒味的。你們細想顰兒這句話雖是淡淡的,回想?yún)s有滋味……”
薛寶釵覬覦“寶二奶奶”的地位和富貴嗎?不,她見過錢財,而她的個人生活,簡樸至極。她還跟探春李紈一道在當過賈府的家,賈家入不敷出的經(jīng)濟狀況,她很清楚。
更何況,對賈寶玉,她又何曾看上過眼!“無事忙”“富貴閑人”,這些帶著輕蔑的稱號,都出自薛寶釵之口。
她在柳絮詞里寫:“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從“隨緣化”,到“隨聚隨分”,她并沒有刻意覬覦什么,圖謀什么,她是個隨時隨勢的高人。
她每每出手,各方周全、細致籌劃,是為自己圖了什么呢?有人說她“心里藏奸”,可是,她又害了誰呢?四大家族窮途末路、大觀園里諸芳流散,哪一個,是薛寶釵害的呢?
當抄檢大觀園來臨的時候,寶釵第二天就立刻搬走,再也沒有回來。大觀園諸芳悉數(shù)流散凋零,只有薛寶釵,她是主動走的——因為她太明白、太透徹,她能把握住主動權。
四、“拿學問提著的人生”——薛寶釵的才學
在大觀園里,薛寶釵的學問是人人皆知的好。她飽讀詩書,處處可見她深厚廣博的學養(yǎng)。她在作詩、繪畫、養(yǎng)生方面都有不俗的見解,懂參禪,甚至能看藥方。寶玉說她“無書不知”,連夏金桂都說“人人都說姑娘通”,香菱說“我們姑娘的學問連我們姨老爺時常還夸呢!辟Z政是個最看重讀書和學問的人啊!
如果說,林黛玉是大觀園的首席詩人,那么,薛寶釵則是首席學人。
薛寶釵學問的境界,跟一般人不在一個層次上。
關于為什么而讀書,寶釵說:“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能有幾個這樣?讀了書到更壞了。這是讀書誤了他,可惜他到把書糟蹋了。”
“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才是她的理解和志向。
她跟探春的一番“學問對話”里,有明確的表現(xiàn)。
對探春的改革思路,寶釵道:“真真膏梁紈袴之談,你們雖是千金小姐,原不知這事,但你們都念過書,識字的,竟沒看見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之文不成?”探春笑道:“雖也看過,那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里都真有的?”寶釵道:“朱子都有虛比浮詞?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辦了兩天的時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夫子都看虛了?你再出去見了那些利弊大師,越發(fā)把孔子也看虛了!薄疤煜聸]有不可用的東西,既可用,便值錢,難為你是個聰敏人,這些正事上竟沒經(jīng)歷過。如今可惜遲了些!薄皩W問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fā)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世俗去了!
對于其他人來說,孔子朱子的理論,只是讀來應對科考用來求官的,實際做法跟在書里讀的,完全不相干。可對于寶釵來說,“學問”是“正事”,是時時事事提點著自己言行的修身律條。圣人之書,薛寶釵不僅認認真真讀入了心,還將之融入了自己的言行——知行合一。寶釵不但相信那些“圣人言”,她在讀書中把這些儒家學問融入了人格。她時刻用學問來比對自己的生活,將之落實,所以她說“那句句都是有的”。那些修身律己為天下的“理”,跟“官迷祿蠹”之流用之往上爬的“仕途經(jīng)濟學問”,完全不是一回事。
對“為君為國為正義為天下”學問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同兩類人的根本分野。
有圣人學問提著,薛寶釵不會做出違反自己底線的事情。而把學問當外衣和跳板的人,如賈雨村,為了自己的利益,是沒有底線的。他能為一己之利彎下多深的腰,一轉(zhuǎn)臉,也能為同樣的利使出多卑鄙下作的手段。
薛寶釵是個有志向和追求的人,她明的是“理”,守的是“禮”。她端端正正持著的,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儒家修身自律濟天下的道德理想,是一個美好的政治社會的道德基礎,是理想和正義,是成全他人實現(xiàn)自我的.人格修養(yǎng),不是“封建禮教”。
封建禮教,她說了,自己也不信。
在這個意義上,木蘭覺得,復雜的薛寶釵其實是個很純粹的人。
所以,薛寶釵在很多場合的表現(xiàn),是可以預測的,因為她只做“正確的事情”。
哪怕是自己的生日宴會上,她也不會依著自己的性子和愛好去點菜點戲,因為她知道,必須敬長;
元春省親當晚,寶釵不可能認為那是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因為她知道,那晚的主角只能有一個,就是貴妃娘娘。所以,黛玉想要的是“今夜大展其才,要壓倒群芳”,而寶釵想的是,這樣的場合上,不能有任何讓貴妃不痛快的事情發(fā)生;
金釧兒蒙羞跳井后,寶釵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寬慰王夫人。她甚至把自己的兩套新衣服送作死者粧裹,她說自己“從來不計較這些”。她不會讓王夫人有什么為難和壓力,更不可能當面指責王夫人這個“間接兇手”;
林黛玉死后,面臨家長們對自己跟寶玉的婚姻安排,寶釵也不會拒絕反抗,盡管她知道婚后等待著自己的,是什么樣的生活。
這是薛寶釵的境界,也是她的悲哀。
五、薛寶釵的志向和心懷
富貴生活,從來都不是薛寶釵的追求。生活中,她的樸素讓人驚訝。大觀園里她住的蘅蕪苑,“進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一個土定瓶中供著數(shù)枝菊花,并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床上只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彼蛹业囊路耙簧胄虏慌f,看來不覺奢華!
如果說,衣服房間的樸素還有“作秀”的嫌疑,那么,寶釵對物質(zhì)富貴的態(tài)度,也體現(xiàn)在對邢岫煙上。她欣賞岫煙,是因為她“荊釵布裙”,而且真誠坦蕩,“不是那種佯羞詐愧一味輕薄造作之輩”。
一個人所欣賞的,是能反映他真實內(nèi)心的鏡子。薛寶釵其實也是這樣的人。
我們不要用物質(zhì)和婚姻這些標準來衡量薛寶釵。這樣會低估寶釵姑娘的志向和心懷——她是儒家社會中個人追求的完美化身。
儒家濟天下的現(xiàn)世情懷和進取精神,與佛家不著一物的悟空境界,都在寶釵身上完美體現(xiàn)。
現(xiàn)世安穩(wěn)。謹謹慎慎,井井有條。所有人、每個人的訴求都能有去處,得其所。
——這才是薛寶釵的追求。
這也是寶釵從來都沒有看上賈寶玉的原因:因為他沒現(xiàn)世追求,與己與人他都沒有。沒有現(xiàn)世感,賈寶玉對人的關懷也好、憐憫也罷,都是無用的。解決不了現(xiàn)實問題。
當探春說出自己的大觀園管理改革思路時,寶釵聽完便點頭笑道:“善哉!三年之內(nèi)無饑饉矣!薄@句話,是多么典型的儒家理想啊。
在說完大觀園改革方案后,寶釵繼續(xù)跟各位管事人說:“這么一所大花園,都是你們看管,皆因看得你是三四代的老媽媽,最是循規(guī)蹈矩的,原該大家齊心,顧些體面”“所以我如今替你們想出這個額外的進益來,也為大家齊心,把這園子周全的謹謹慎慎……既能奪他們之權,生你們之利,豈不能無易之治,分他們之憂?”
——大家齊心,謹慎周全。為上分憂,為民生利。這是多么積極的進取精神啊。
為君為國為上為民,并不看重自身的榮華富貴,而要在這“為天下為他人”進取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道德理想。這才是薛寶釵。
很多人拿林黛玉跟薛寶釵比。林黛玉執(zhí)著于對個人生命體驗的極致探索,薛寶釵志在在現(xiàn)世中實現(xiàn)個人力量的最大發(fā)揮。一個朝內(nèi),在有著無限深度靈魂中漫游,一個朝外,在風風雨雨的世事歷練中延伸。她們沒有可比性。
六、高情巨眼能是誰?
薛寶釵吃一種專為她配的藥:冷香丸。端方穩(wěn)重的薛寶釵,也有過一次“過熱”的情感流露。那是寶玉遭父親一頓毒打后,望著被打得遍體鱗傷的寶玉,她也心疼:“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們看著心里也……”剛說了半句,又忙嚈住,自悔說的急速了,不覺紅了臉,不往下說,垂下頭了。這句話“親切稠密,竟大有深意”,而那一刻的寶釵,卻是“姣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
——只有這半句。不能再說了。
“高情巨眼”——看透一切事、悲憫所有人的薛寶釵,是正在寫書的曹雪芹的一雙眼睛。這雙眼睛,不能熱,不能紅。一旦克制不住,就要用“冷香丸”鎮(zhèn)壓。而冷香丸的配料,是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的花蕊,它們是端莊、純潔、清高和堅貞。書中,冷香丸是用來鎮(zhèn)壓薛寶釵“胎里帶來的一股熱毒”的;書外,它們是用來克制作者曹雪芹對書中人物的憐與愛的。他必須克制。
曹雪芹太悲觀。大悲觀。
曹雪芹為之悲觀的,不是某個人的命運遭際,也不是為哪個階層的富貴與統(tǒng)制,而是為生命這不得不面對卻永遠無法逃離的現(xiàn)世。這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偶然來到時空時,都要面對的遭遇。只不過,有人看到了,有人沒看到,或者說,裝作沒看到。
我想,在曹公的哲學概念里,黛玉寶釵寶玉三個人的關系可能是這樣的:寶玉是現(xiàn)世的肉身,而黛玉和寶釵是精神的兩個方面:對于“出世”生命極致追求的理想,和生活中“入世”的參與的“現(xiàn)實感”。這三個形象,都體現(xiàn)在曹雪芹身上。黛玉是他注定破滅的夢想,寶釵是他對“現(xiàn)世完美”的追求,而寶玉,是在對著兩個精神形象的追逐中,一步步走向了悟、走向“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人的肉身。
三個形象中,只有薛寶釵,是完全清醒的。
曹雪芹在開篇就說,這是一本“悟”書。魯迅先生說:《紅樓夢》“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呼吸領會之,唯寶玉而已!辈,比寶玉更早領會的,是薛寶釵。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寫就了《紅樓夢》,薛寶釵,是以理想的形象閃身入書的曹雪芹。
人格集儒釋道為一體的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詞,用以懷念他心中的完美女性、愛妻、知己朝云。不知道,他幾百年后的曹雪芹,在寫書中薛寶釵的時候,會不會也有相同的感受。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常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紅樓夢》讀書筆記6
與多數(shù)中國小說一樣,《紅樓夢》中也有第三方,又與多數(shù)小說不同,《紅樓夢》中的第三方并不讓人覺得突兀多事。故,在我以前讀紅樓的時候,經(jīng)常會忽略第三方的存在,而再次翻開《紅樓夢》第一回,卻覺得不僅存在著第三方,且第三方不是一個視角,而是好幾個。
首先,女媧補天剩余石,即寶玉頸中所掛的通靈寶玉,是整個故事的記述者,通篇《紅樓夢》都是頑石回到青埂峰下,情僧路過看到,并抄錄下來的。這塊通靈寶玉是寶玉落草時帶來并在以后被掛在頸中的,那么以它的'視角所描寫的,應該為寶玉所看到所經(jīng)歷到的故事。想來脂硯齋的批語在后文常向石兄發(fā)問,開始時覺得荒唐有趣,仔細想想,卻極為正常。
其次,一僧一道為積功德,在警幻案前掛了號,要去超度幾個冤鬼。一僧一道能力有限,自己也說自己只能去度脫幾個,故,沒有在每個角色的故事中出現(xiàn)。但是后文中,有幾個重要人物的結局,卻與他們分不開關系。
再次,警幻仙姑作為司掌人間風月情事的“神仙姐姐”,連絳珠還淚都是由于她一問而引起的,再加上她的幾個司中寫著古今女子無法擺脫的結局,可見這個冷靜的第三方雖極少參與故事,卻無時無刻不在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其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我實愧則有馀,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日,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guī)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負罪固多,然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所以蓬牖茅椽,繩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懷;況那晨風夕月,階柳庭花,更覺得潤人筆墨。我雖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破一時之悶,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細想起來,在一部小說中出現(xiàn)五個第三方視角而不讓人覺得混亂及喧賓奪主,《紅樓夢》在文學上的造詣頗深。以前讀小說,最討厭有一個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的第三方,時不時站出來對書中的人物或褒揚或批判,又或者對讀者指手畫腳一番,而《紅樓夢》因為將第三方設計成了五個,每個第三方都以自己的視角看故事,不再是全知全能指手畫腳的,讀起來混自天成,實值得學習。
第一回中,僧與度脫香菱而甄士隱不舍,到后來甄士隱自己被道士所度,完成了以僧道眼中所看的第一個故事,而賈雨村這個角色則是曹公自己說的“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的,以此為女子做傳。帶著這樣的“任務”,賈雨村一出場,便認為自己遇到了風塵知己。
《紅樓夢》讀書筆記7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jié)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nèi)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jīng)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guī)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yōu)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yōu)秀傳統(tǒng)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xiàn)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yǎng)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紅樓夢》讀書筆記8
閱讀《紅樓夢》的時候,我很喜歡研究林黛玉這個人物。多愁善感使得她極具才華,放在現(xiàn)代,她將是卓越的文藝工作者。但仔細品品她的言行,她有很多思維的認知錯誤,使得她產(chǎn)生了錯誤想法,陷入在受害者心態(tài)中不能自拔,委屈、小心眼、悶悶不樂、憂郁,生活怎么能快樂呢?
我以下面“送宮花”事件為案例分析林黛玉的幾種典型認知錯誤。
周瑞家的進來笑道:“林姑娘,姨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帶來了!睂氂衤犝f,便先問:“什么花兒?拿來給我!币幻嬖缟焓纸舆^來了。開匣看時,原來是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兒。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薛姨媽有12支宮花,好心好意送給幾位姑娘。王夫人勸她都留給她女兒寶釵,薛姨媽自知寶釵不喜愛花兒粉兒,請周瑞家的送給其他姑娘,迎春、探春、惜春和黛玉各兩支,鳳姐四支。周瑞家的因為順路,先送給了迎春探春,收到后兩人停止了下棋,表示感謝;惜春和尼姑在玩,開了玩笑也請丫鬟收下宮花。之后給了平兒四支轉(zhuǎn)交鳳姐,最后去給黛玉送了宮花。黛玉有那么多選擇, “謝謝薛姨媽惦記”“謝謝您送花過來”……黛玉偏偏說了一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其一,黛玉在并不知道事實的情況下添加了自己的故事:別人把不要的東西給自己。這犯了典型的“讀心術(Mind-reading)”錯誤。她忿忿不平,卻沒有和周瑞的家確認下事實,“是因為別人挑剩下的花才給我嗎?”而周瑞家的也許會說,“這些花都是相似的,沒分別,先送給了順路的人。如果你這么介意,以后就第一個送給你!睆亩D(zhuǎn)變林黛玉看問題的視角。但林黛玉偏偏自己認定了一個自己版本的事實,不溝通,生悶氣,她能開心嗎?
其二,黛玉認為有了好東西,她就應該首先得到它,這犯了“應該”句式(Shouldy)的錯誤。為什么林黛玉就一定要第一個得到花兒呢?為什么不是寶釵,三春姑娘?只要別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做事情,她就先生氣?墒敲總人都擁有自由意志,別人為什么要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呢?林黛玉懷有一種對于“公平”的執(zhí)著,只要認為是不公平就生氣。如果懷著同樣的心態(tài),惜春、平兒也要嚷嚷,“為什么這花不先給我?”。寶釵也可以嚷嚷,“為什么沒有問我,就不給我留花?”。薛姨媽也可以很委屈,她的一片心意被黛玉誤解,她還有理由生氣呢,以后有花還會送給黛玉嗎?
其三,林黛玉過度關注了消極信息,犯了“心里過濾(Filtering)”的錯誤。在一件事情中她只挑負面的細節(jié),卻忽視了積極的一面。一共12支花,分給了5個人,那么很多姑娘都沒有得到花,她是那個得到的人,卻在挑剔,她是最后一個得到的。換一種心態(tài),她可以想,“薛姨媽沒有把花兒留給自家女兒和其他姑娘,卻留給了我,我真是得感謝她。”如果是個盲目樂觀的人,“我一定是最幸運的人,最好的`花兒才會被保留到最后給我!庇袝r候,何妨一點兒盲目的積極呢?
其四,書中未明確提及,但林黛玉也很有可能犯的錯誤,是“貼標簽(Labeling)”。她可能會認為薛姨媽或者周瑞家的“看人下菜碟”,產(chǎn)生怨言,卻忘記了她們大部分時候都很友好。在生活中,“窩囊廢”“蠢貨”等等對人貼標簽的做法只能推遠人和人的距離,引發(fā)人和人之間的惡戰(zhàn)。如果林黛玉能夠分清楚“人的行為”和“人的本質(zhì)”,她也可以想,“這次的花即使最后給了我,就算這是我生氣的行為,但也只是這一次,完全不妨礙她們平素對我不錯的。”
這幾種認知錯誤是導致人生氣、忿恨、抱怨的幾種典型想法。大家會笑黛玉刻薄,卻不一定意識到這些認知錯誤和自身的關系。其實只要留心,這些認知錯誤在生活中,電視劇劇情中隨處可見。
在日常生活中,與愛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等人際關系中,你是否有給任何人“貼標簽”,只因為偶發(fā)的行為,就將對對方的判斷提升至人格層面?
是否只關注他們做得不好的地方,常常念叨,卻忽視了大部分時候他們都還不錯?
是否認為他們應該像自己所設定的規(guī)則一樣行事,如果他們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生氣憤怒?
是否沒有搞清楚事實,不了解真相也不溝通就對他人下判斷?
……
如果你曾經(jīng)做過上述的行為,就無需笑話黛玉,在某種程度上,你也犯了林黛玉的認知錯誤。
如果黛玉能夠辨析出自己想法中的認知錯誤,她應該會成為另外一個人。而如果能夠識別我們想法中這些不符合現(xiàn)實的部分,扭轉(zhuǎn)認知錯誤,我們也會減少情緒波動,更少生氣,生活更加愉悅。
為什么林妹妹有這些認知錯誤呢?可能因為自身患病,疾病本身的疼痛令她不能愉快。而由于不良的情緒也會影響人的想法,故而產(chǎn)生出種種錯誤的念想;或者由于基因的緣故,她本身比其他人更容易不開心;又或者她自幼喪母,父親大概忙于公務,疏忽了對她情緒上的照顧,而她的老師也沒有關照到她的情緒問題……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林妹妹似的行為或話語,我們首先可能會本能不愉快,但接下來應當認識到,這都是認知錯誤在作怪,林妹妹需要的是一次思維范式轉(zhuǎn)變。無論為什么產(chǎn)生了認知錯誤,我們都需要看到,我們有選擇的權利,選擇去轉(zhuǎn)變自己的思維范式,改變認知錯誤,或者幫助我們最珍視的那些人看到他們的思維錯誤,愉快生活。
當然了,也許有些人就是得保留著這些扭曲和極端才能夠創(chuàng)造美,為全人類做貢獻,那就任由他去吧。
《紅樓夢》讀書筆記9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經(jīng)典的名著《紅樓夢》,讀好書如飲甘露,讀過這本書后,雖然沒有完全將它理解透徹,但在我心里也有一種莫名的心酸。它讓我的心情如滾滾波濤一般,有起有落,欲罷不能。
整個故事從榮國府的日常生活開始,講述了賈,王,薜,史四大家族從興盛世走向衰亡的故事,暗示了橫行霸道,家財萬貫的封建社會的時代早已結束。賈寶玉看盡這個骯臟腐朽的社會后,對生活徹底絕望,出家做了和尚。至于林黛玉和薜寶釵這兩位姑娘也不得不提,她們是我在讀《紅樓夢》這本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了。
林黛玉自小因母親早逝,而痛心萬分,使她從小身子弱,經(jīng)常生病。她雖然年紀小,但相貌俊秀,舉止言談不俗,她那多愁善感的性格,總讓人憐香惜玉,空有一顆玲瓏心和無人能比的詩情才藝,真讓我倍感遺憾呀!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戶人家長大,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自然有大家閨秀的大氣吧!況且她人又削肩細腰,身材修長,俊眉俊眼,顧盼神飛,超凡脫俗。因此更是奪得了長輩們的寵愛,就連丫環(huán)們都喜歡她吧!她那種脫俗,高雅的氣質(zhì),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個人。
《紅樓夢》刻畫的每一個人物都入木三分,性格特點各有不同,最令我敬佩的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多而不亂,引人入勝的地方數(shù)不勝數(shù),真不愧是文學史上的瑰寶。
《紅樓夢》讀書筆記10
毛澤東說過:“不讀了《紅樓夢》,不算一個合格的中國人!庇纱丝梢,《紅樓夢》對中國的巨大影響。今天,我捧著這本神圣的書,準備專心致志地研讀。
《紅樓夢》主要講了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到了有權有勢的賈家后發(fā)生的事。她在賈家邂逅了賈寶玉后卻被常被一點雞毛小事困擾,從此一病不起直至去世。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賈寶玉,他舉止大方,樂觀向上,才華橫溢,重視友情,在我的腦海里刻上深深的印記。有一次,他的好朋友去世,他大哭不止,直到埋葬。我不禁想到我為了一根棒棒糖和同學吵架,比起寶玉連金條銀條都不吝惜,我真不應該。
我也為林黛玉悲哀,她是個悲觀主義者。黛玉為了凋零的花而哭泣。我覺得花落地上也有它獨特的美,且會成為一種肥料,讓植物茁壯成長。黛玉卻由此傷感地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不禁黯然落淚。其實她比起晴雯等丫頭的命運好多了,至少還有個外祖母疼她,舅舅、舅母也沒說她什么。但她體弱多病導致心胸狹窄,說話有些刁鉆,惹得下人也不是很喜歡她。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珍惜了周圍的一切,別想一些煩人瑣事,她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梢娨粋人要學會知足。那個年代講究門當戶對,黛玉從家庭財產(chǎn)和勢力都無法和寶釵相提并論,自己生氣就是自己慪自己了。一個冰雪聰明的人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否則外祖母就不會說白疼她了。她是海棠詩社最有才華的`女子,我要學習她的才華,卻不愿像她一樣顧影自憐,無法自拔。
《紅樓夢》還塑造了伶俐的晴雯,厚道的襲人,陰險狡詐的“鳳辣子”等等,每個人的性格鮮明,讓我受益匪淺。我要取長補短,努力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
《紅樓夢》讀書筆記11
開辟鴻濛,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遣愚衷!}記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彼木淇此破狡降,卻道盡了這凄美的愛情故事。此時你的眼前,是否浮現(xiàn)一位窈窕淑女,多愁善感的面容卻是浸滿了那腔腔瑩瑩淚光?是否在哀嘆自己紅顏多薄命?是否在眺望遠方,癡癡等待著那薄情的郎兒?
“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彼拇蠹易逯睒s,就如這庭前花與天上云一般,真?zhèn)是推陳出新、隨風飄渺。但,又有何人所知,這輝煌一時的氣派景象,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真?zhèn)就一去不復還了呢?又有何人所知,這一派景氣的大觀園,會落入物是人非的結局呢?又有何人所知,這意氣風發(fā)的舊時少男少女們,不知何時已然沒能逃過這舊社會的`束縛呢?然,這又仿佛是必然……
“打開玉籠飛彩鳳,掙斷金鎖走蛟龍!辈束P爭飛、蛟龍競走,卻還是逃不脫玉籠緊閉,金鎖纏繞的命運。一朝成名,傲視群雄,卻忘卻了艱辛之路的精華;一步失足,成千古恨,卻忘卻了那本該反思的性情。擁有著,卻不珍惜;失去了,卻在后悔。這樣的種種傾瀉于行行倩文之間,又何嘗不是對后人的一種警告與啟發(fā)呢?故,能流傳于今,立于世界文壇之首,永不翻覆!(
寶玉、黛玉、寶釵……一個個耳熟能詳?shù)拿,充斥著每個人不一樣的人生之路,或名垂千古,或遺臭萬年。但,哪個的少年時光里沒有過“小馬乍行嫌路短,大鵬展翅恨天低。”的意念,誰又沒有過意氣風發(fā)的時刻?成敗與否,有時卻是在一念之間改變……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xù)紅絲。
《紅樓夢》讀書筆記12
剛開學沒有很多雜事,放下手機選擇讀書。而暫時手邊沒有別的書,這本書是百看不厭的。
讀到寶釵準備繪畫工具。如此繁瑣。覺得古代人的`生活真是講究。為了一幅畫,從工具,到繪畫,再到保存,讓如今的人來做怕總是要找捷徑的。
想讀《1984》和《美麗新世界》。
讀完再來寫寫感受。
《1984》用網(wǎng)易蝸牛讀書App讀了開頭,就有些沖擊。手機讀書始終比不過書本紙質(zhì)更加舒適。也想過買一個閱讀器,但是怕依然喜歡書本,白白浪費錢,畢竟我沒錢。
說起手機閱讀。
最近會時常很想看言情小說。從前初高中用按鍵手機在被窩里讀小說的感覺很懷念。睡覺時用喜馬拉雅App聽《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內(nèi)容很幼稚,或者應該說,很輕松。
小學時就開始看言情小說了。哈。
那時候真的是無比期待十六歲十七歲十八歲。覺得會像書里寫的那樣。
而現(xiàn)在走過那些年紀,發(fā)現(xiàn)也不過如此。的確有很多難以忘懷的人和故事,但是與書里的人物大相徑庭。
成長真的是奇妙的事情。
《紅樓夢》讀書筆記13
我國有四大美女,也有四大名著,我已經(jīng)看完了《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寒假得空,我把《紅樓夢》看了一遍,一共有四本,把我給看死了,也是一目十行罷了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作者曹雪芹,寫成于清朝,書中提及的書名還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在此之前,此書一般都題為《石頭記》。此后《紅樓夢》便取代《石頭記》而被成為通行的書名!都t樓夢》曾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被評為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在現(xiàn)代產(chǎn)生了一門以研究《紅樓夢》為主題的學科紅學。
作品描述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反映了一個封建大家族的沒落過程及原因。
在里面有四大家族,四春,四寶,四薛,四烈婢等等,很多很多流傳的代稱,幾乎都是有關四的,可是我就喜歡獨一無二的十二金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王熙鳳,史湘云,秦可卿,李紈,賈巧姐,妙玉。
這本書不僅是好書,還是一本體現(xiàn)真善美,揭露假丑惡的書呢。
《紅樓夢》讀書筆記14
《紅樓夢》然而一部杯具,也然而一部喜劇。說它然而喜劇,因為它然而古往今來第一部女性的頌歌,以女性為主題的小說。在曹雪芹的筆下,“女兒然而水做的骨肉,男兒然而泥做的骨肉”;在賈寶玉眼里,他“見了女兒便覺得渾身清爽,見了男兒便覺得濁臭逼人”;在大觀園里,有超凡脫俗的林黛玉,有雍容華貴的薛寶釵,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處世干練的王熙鳳……在過去思想禁錮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說,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說,怎能說不然而一部喜劇?
然而,說它然而一部杯具,也確實如此。而導致這成為杯具的,然而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主人公。黛玉本然而書香門第的女子,比別人更出類拔萃。她剛進賈府的時候,賈府上上下下都稱贊她,喜歡她。但然而她太聰明了,鋒芒都露了出來,她不像薛寶釵那樣有心計,她嘴巴想說啥就說啥,比刀子還尖利。因此,賈府的人都有意疏遠她。即使她很出色,賈母也很喜歡她,但然而人們喜歡她完全然而因為賈母,賈母至高無上,喜歡黛玉但然而然而對賈母的溜須拍馬罷了。于然而,在書中,我們真真切切聽到黛玉的悲吟,明白在“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xiāng)”中的大觀園,在她眼里卻然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場所;明白在清幽的瀟湘館里,她過的然而“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以教淚灑窗紗濕”的凄涼長夜;明白在每次詩詞比賽中,才華洋溢的她,每次憂愁的時候,也只能然而“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嘆,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如此聰明出色的女子,在過去的年代,就這樣被埋沒、被遺棄、被淡忘,直到這天,黛玉的神情,的動作,的思想還在人們心中。日記日記100字0s。nEt
而在大觀園里,唯一真正關心黛玉的,就只有賈寶玉了。賈寶玉,名副其實一塊“假”寶玉。在賈府里,他然而家長眼中的“混世魔王”。讀書,不讀;考功名,不考,他還大罵科舉八股文然而文人“餌名釣祿之階”,批判考取功名制度。寶釵和襲人勸他,他卻說:“好端端的一個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詩作對,他卻比那些所謂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籌。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內(nèi)含一種叛逆,但他然而男子,不會受到唾棄。林黛玉在過去,僅然而女流之輩,就算學富五車又有什么用?那時候,“女子無才便然而德”。會紡織針線才然而最重要的。黛玉那張嘴已經(jīng)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然而大觀園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嘆。
《紅樓夢》然而歷史性的杯具,透過對封建豪門賈、史、王、薛四家從輝煌到腐敗的過程描述,揭露了封建貴族家庭的極端腐朽,展示了它無可挽回的墮落和崩潰,以及必定滅亡的命運。雖然然而必定滅亡,雖然然而就應滅亡,但然而,造就“滅亡”的這個社會,然而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說,杯具就然而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然而也只有當好的東西沒有了,才能觸動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尋味,回腸蕩氣。
《紅樓夢》讀書筆記15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擁有了一本《紅樓夢》。當我翻開它時,我就這樣與傳說中的林妹妹邂逅了。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后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蕩漾在我心里,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里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后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仿佛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我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么認為!因為在這背后,只是因為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為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郁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為太難受,于是她只有用詩來發(fā)泄內(nèi)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里,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后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比缓笏肋h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nèi)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zhuǎn)、舞動。
【《紅樓夢》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精選]《紅樓夢》讀書筆記07-05
紅樓夢讀書筆記(精選)07-06
紅樓夢讀書筆記【精選】07-06
(精選)紅樓夢讀書筆記07-06
《紅樓夢》經(jīng)典讀書筆記07-18
《紅樓夢》的讀書筆記07-14
紅樓夢讀書筆記02-02
《紅樓夢》讀書筆記01-29
紅樓夢讀書筆記01-05
紅樓夢的讀書筆記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