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的讀書筆記[集錦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教育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教育的讀書筆記1
時間過得飛快,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zhàn)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了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了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fā)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guī)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guī)律,不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好學生和后進學生的區(qū)別只在于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后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fā)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zhí)行老師的安排,F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么是教書育人,什么是為人師表。
有關教育的讀書筆記2
這個暑假《教師人文讀本》走進了我的生活,閑暇之時,手捧著它,細細翻閱?粗粋個家喻戶曉的文人名字,讀著一篇篇沖擊心靈的xx,我一次又一次為里面的人和事而感動,情與意也不斷地讓我有所感觸。
當我以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心情走進這本書,并不斷地與其中的教育理論、人文精神等對話、思考時,我感悟到了教育的生命性,教育對象的生命性。
《教師人文讀本》的前言中說到:我們每天面對著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對話和交流中,他們求知,他們成才,他們立志,他們成長,成為自立的個體,成為家庭的支柱,成為社會的棟梁。而我們每一個教師,除了歲月的流逝之外,沒有失去任何東西,我們的知識在教學中更充實,我們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長。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我們對學生有多理解,他們會給我們更多的理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和幸福。但是,我們也經常困惑、煩惱,甚至痛苦。我們也經常遇到阻力、誤解,甚至非難。
正常的知識傳承,往往變成機械的操練;坦誠的心靈交流,往往變成枯燥乏味的訓誡,加上人事的糾紛、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這些使我們的心靈失衡而不知所措。這些問題的解決,固然需要有相應的改革和時間,但如何直面這些問題并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確實是我們應當不斷自省的。先輩、前輩和同輩中有不少楷模,為我們樹立起精神的支柱,究其核心,那就是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博大精深,但首先是愛,惟有了愛,我們才能成為一個育人之人。我們愛祖國、愛同胞、愛親人,當然也愛自己。愛科學、愛藝術、愛自然,對教育和可愛的學生應付出更多的愛等等。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的人,但我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yè)。
讀完本書,我就感受到了編委們的良苦用心:首先就是想通過閱讀這本書之后讓我們從事教師職業(yè)的人們多一點精神食糧,去面對生活中的困惑、煩惱,甚至痛苦。讓我們學會愛,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著愛。然后在愛的基礎之上去學會思考,讓身為教師的我們有更好的心態(tài),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其實說到底,書的意義在于讓我們看過之后有所啟發(fā),更深層次也許就是想讓我們生活得更有意義。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在平時的生活中,當我們在快樂之中時是很少去考慮:“我為什么而活著?”但是在我們遇到困惑、煩惱,甚至痛苦時我們也許會問,心態(tài)變得消極,F實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遇到的事也越來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這種可能性。但作為教師的我們責任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我們應該先把自己的心態(tài)調整好。
沉河對生命的詮釋,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寬容,學會了如何去包容。每一個活的生命都有他的尊嚴,放一顆友善的心去接受,用一雙清澈的眼去看待。在我看來吵吵鬧鬧的小朋友的無聊游戲追逐打鬧到了作家那里,成為了生命的本質,充滿了不可思議的`魔力,竟能讓人感動,繼而影響自己的心緒使之恬靜淡然。小學老師,最最需要的不就是這樣一種心態(tài)?因為種種因素,對著學生難免失去耐心,偏偏此時把學生的一個小小失誤放大再放大,往往事后責怪自己沖動,埋怨自己不理智。那些有經驗的老師總能泰然處之學生的所謂搗亂,是一次次的歷練讓他們能夠用看到學生身上閃耀著的最真最陽光的活力,為了那可愛的生命個體,他們知道應該如何去呵護、引導。
如何引導是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很有必要思考的事情。引導過多了,無形之中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學生。那些還未被世俗化的學生,正處于思想萌芽階段,此時的引導實在是很重要。他們不懂得分辨,他們沒有選擇的能力,我們就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這樣的條件。
王小波說,對生活做種種設置是人特有的品性。對學生做種種設置也是教育者的特權。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反反復復地灌輸給學生。諸如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學生必須習得,但能不能用更好的方式呢?一味告訴他們應該不應該,用威嚇命令來規(guī)定,結果是造成孩子的逆反,成了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兩面派。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不想看到自己的學生變成只會遵守規(guī)范的木偶,更不愿想象他們習慣于被設置好的生活。那么前提是,我不去做那設置別人生活的人。這絕對不是說,對于學生放之任之,而是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尊重他們,承認他們的獨立個體,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引導他們。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fā)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xù)教育,這是時代的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后,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
有關教育的讀書筆記3
工作之余喜歡翻看《影響教師的100個經典教育案例》這本書。雖然有些案例已看過多遍,但每當再次拿起依然愛不釋手,因為讀它能給我許多教育的靈感和啟示。
1,對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記敘了一個可愛的8歲小男孩,不愛寫作業(yè)不愛靜心讀書,一到下課就愛跟在老師后面:“胡老師,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師,李強上課踢我”。“胡老師,我不想和趙小路坐一位了”?粗f個不停,他的老師總會不耐煩地對他說:“知道了,知道了。老師很忙,今天就這樣吧!倍⒉簧鷼,很寬容,慢慢地扭頭走了。一天,當他的老師布置完作業(yè)準備去開會,他又站了起來,沒等他開口,他的老師先說話了:“又有什么事?快點,我忙!薄拔覜]有本子,還有……”“好了,自己想辦法吧!”說完老師就去開會了。等開完會來到辦公室,這位老師便看到自己位上放著一個色彩鮮艷的小蛋糕,旁邊還放著一張小紙條:“胡老師,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看我的紙條。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當面告訴你,讓你和我分享快樂。可你太忙了,那就請你品嘗小蛋糕,好嗎?”這位老師很慚愧,撥通了孩子家的電話號碼,給他送去祝福,并告訴他其實老師并沒有那么忙。
讀后,我和那位教師一樣的慚愧:曾經我也覺得自己很忙。感覺與學生交流是浪費我寶貴的時間,有了這些時間我能改多少本作業(yè)、有了這些時間我能備多少節(jié)課。殊不知,在自己打著“我很忙”的旗號拒絕傾聽學生的心聲時,喪失的是為人師的耐心、愛心、丟失的是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和親密。
2,關心愛護問題學生
盤圭禪師是一位誨人不倦的禪宗良師。他的一名弟子卻染上偷竊的惡習,當其他弟子請求盤圭禪師趕走這名偷竊的弟子時,盤圭禪師卻把眾弟子召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不對,只要你們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學都可以。但是這位兄弟甚至連是非都還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這番飽含深情的話語溫暖了偷竊者的心靈,也滌凈了他的心靈。從此偷竊的沖動如煙消散。
讀了這則故事,我們不禁被盤圭禪師大慈悲的胸懷所感動。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情懷,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懷。在現實中,不管教育表現形式多么紛繁復雜,但“愛”應該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沒有愛,可我們現在的教育由于種種原因,卻逐漸偏離了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喚愛的回歸,需要一個充滿愛的心靈去震撼另一個心靈。盤圭禪師的故事不僅向我們告知了這樣一個真理,同時也用它完美的結局證實了———愛,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3,以人為本,創(chuàng)造適應人的教育
設計迪斯尼游樂園的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格羅佩斯,在設計游樂園的路徑時受啟發(fā)于一位葡萄園主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因缺少勞動力而讓買葡萄的人到園里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讓工人在游樂園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種,不幾天小草發(fā)芽了。格羅佩斯讓游樂園提前三個月對外開放。一開始,因沒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羅佩斯告訴游人,在游樂園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沒有任何限制。于是,幾天過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現出被人踩出的優(yōu)雅自然的小道。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寬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羅佩斯就讓人沿著人們自然踩出的痕跡修了路。因為游樂園的路徑設計既和諧自然,又滿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選擇,因此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這個故事讓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并且感觸很深。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有誰能夠像格羅佩斯那樣,以人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大多數教師唯恐學生走了歪路,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始終牽著學生不肯撒手,到后來活潑可愛充滿創(chuàng)造精神的兒童都被我們“培養(yǎng)”成了統(tǒng)一標準的“老實”“聽話”的學生。實際上,過多的束縛,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違背了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只能壓抑學生的天性,只能阻礙學生健康的成長,而“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才能令其茁壯成長,趨向完美。教育必須是而且只能是適應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適應教育的教育。我們要學習格羅佩斯“以人為本,順其自然”的思想,讓教育適應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fā)展。
【教育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讀書筆記02-17
教育讀書筆記范文06-09
【精選】《愛的教育》讀書筆記07-08
讀書筆記《愛的教育》11-20
《教育的目的》讀書筆記11-09
賞識教育讀書筆記11-10
讀書筆記愛的教育11-12
教育讀書筆記通用09-30
《教育漫話》讀書筆記12-28
《教育評價》讀書筆記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