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 推薦度:
-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實用]《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世說新語》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闭Z出自《世說新語》,它就這樣活脫脫的暴露在我的眼前,沒有突兀和驚悚,沒有糾結(jié)與無力,有著我對我自己一切的思考的完整答案。
不得不承認,我是一個經(jīng)常和自己過不去的人,我把自己困在一個自以為符合一切道義規(guī)范,能滿足我對事物明亮面需求的枷鎖里,然后打磨菱角,學(xué)會方圓,讓我能完全契合,讓我在自己建筑的框架里對所創(chuàng)造出的一切感到心滿意足,但精神力量的空乏又使這搖搖欲墜,我不斷補充心靈雞湯,用成功學(xué)的思想來欺騙自己。
仿佛這些病態(tài)的強迫,真的能使自己造就世俗的成功,但最后它們終成了偏激和陰暗,成了表面強大溫暖,但實際千瘡百孔的內(nèi)心。我用變質(zhì)的雞湯喂養(yǎng)著荒蕪,看著它們慢慢淪為灰燼。
不安,焦慮,煩躁,無厘頭對事物的敬畏,在我的周圍拉開了一道道屏障,我被束縛在里面周旋,一點一點沒了往前的勇氣,一點一點沒了自己,這些使我溢著對做錯事的恐懼,對周旋久的討厭。
終于我翻開這本書,它引導(dǎo)著我,仿佛這本書里面有無盡的深淵,等著我一點一點去探尋。于是我開始思索追尋,渴望找到并擁有能通向遠方的動力及希望。“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不再無病呻吟,丟掉尖酸刻薄,放棄對自己的'束縛,更需要明白苦難與救贖,倒完自找的苦水,扛上該有的苦難,在一步一履的堅定中,保存善良、炙熱。即使遙遙萬里,即使布滿荊棘,也要用我所有的磨礪換來的珍貴抵抗惡意。
它給我的力量也遠遠不止于此,終有一天,這本書能成為此生讓我受益無窮的教義。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2
這些天,我閱讀了一本名叫《世說新語》的書,其中的一節(jié)片段讓我受益匪淺。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那是有個人名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趕去探望。當(dāng)他趕到時,城外的胡兵卻已經(jīng)攻進城池。友人勸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卻答:“我趕來探望你,怎能在危險時刻棄你不顧呢?”這時,胡兵已闖入宅門,見荀巨伯一人舍生護友,問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來龍去脈后,胡人首領(lǐng)仰天長嘆:“我們不講道義的人攻入了講道義的國家!”隨后便帶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偉大。≤骶薏谏狸P(guān)頭沒有拋棄友人,獨自一人對抗上百敵寇,并且還感化了敵人,救了一座城,F(xiàn)在,我們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沒有了戰(zhàn)爭,但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也流露著朋友間的關(guān)心和幫助:題目太難做不出,朋友會不厭其煩幫你講解;遇到挫折,朋友會鼓勵你不要氣餒;下了場大雨,與朋友公用一把傘;你快樂,有朋友陪著;你悲傷,有朋友安慰你……
想想身邊,回頭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樣溫暖我心。一次,有位同學(xué)過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邊,無人陪伴,無人祝福,她傷心的哭了起來。這時,是同學(xué)們安慰她,陪伴她,讓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那天,大家也紛紛送上了生日禮物:花色淡雅的作業(yè)袋、攢下零花錢買的.文具、精心手繪的生日賀卡……禮物雖然并不貴重,但是承載著大家濃濃的友誼,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齊,但在我看來,這是世上最甜美的聲音,蘊含著我們深深的祝福。
作為朋友,雖做不到為朋友兩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誼就像天邊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純潔。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3
我喜歡看書,喜歡以書知人,看過了書再去考究這本書的歷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現(xiàn)在好多人正好反過來。讀《世說新語》這本故事集也是這樣,以前學(xué)過的看過的都是選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這本大概是中國最出名的故事書這還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記錄下我讀書的內(nèi)容,就從它的《德行篇》說起吧。
說到魏晉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清高,他們的價值觀全都放在與權(quán)貴世俗的反方向這也許就是他們的性情!妒勒f新語》一開始就給我們講了陳蕃禮賢的故事,陳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卻要去拜訪徐孺子,后來據(jù)說還在舍下只設(shè)一榻,徐孺子來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掛起來不讓別人用,這就是“徐孺下陳蕃之榻”的故事。禮賢下士是不錯,可陳蕃的做法有點太清高了,就對一個徐孺子好,不知道別的賢士看了會作何感想。
李膺為人高標(biāo)于世外,清高的習(xí)氣可以說是標(biāo)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經(jīng)達到了后進之士到李元禮門庭都有躍龍門之感。李元禮還是有學(xué)問的,后學(xué)們到他的門下如沐春風(fēng),如躍龍門,算是無可厚非,F(xiàn)代的人往往卻是相反,腹內(nèi)沒裝著一分一毫,卻自以為是,硬要把自己的門庭裝扮成龍門,殊不知龍門只是一個象征,真人才是關(guān)鍵。
清高有時候還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見賊人攻城,友人勸其逃命,其大義凜然,賊人到了詢問,如實回答。賊人不由得慨嘆:“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于是退兵?磥砉艜r候的賊寇也都是有義之人,否則見到有義之人也不會退去。當(dāng)下看來,你越是所謂的有義,就越發(fā)得傻,越發(fā)的叫人欺負。而無義的人往往還以有義氣自居,其實不過是一個以利益,縱樂相伴的俗士罷了。
有學(xué)識的人從來不對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見,陳紀(jì)(元方)的兒子陳群(長文)與陳諶(季方)的兒子陳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厲害,爭執(zhí)不下到了爺爺陳太丘(陳實)處,陳實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對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xué)生一碗水端平這應(yīng)該是現(xiàn)在人最難辦到的。對于中小學(xué)的教師只為了升學(xué)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成績,于一點妄下斷言,實在是誤人子弟。
阮裕置辦了一輛十分華美的車子,人們紛紛來借,有個人家有喪事想借但又不敢說。阮裕知道了就把車子燒了。真是厲害,現(xiàn)在人很難理解了,喜歡把東西弄好借出去與人同樂,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時候就知道管寧割席這個故事,人們由此往往看輕了華歆,其實華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寧的性格一樣而已。從后面的事跡來看,華歆的清高比起管寧的略顯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適合社會。王朗也算是讀過圣賢書的,他和華歆一起逃難,有人要結(jié)伴渡江,華歆不答應(yīng),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賊兵追至,王朗這時候怕船重,想要拋下來人。華歆說,曾經(jīng)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拋下人家。華王優(yōu)劣由此觀之可見一斑。至于王朗學(xué)習(xí)華歆在秋天招來子侄宴飲,大概正是如張華所說:“王之學(xué)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阮籍為人十分謹慎,從來不臧否人物。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據(jù)說一次一個人把自己的母親殺了,阮籍說,殺了父親也就罷了,怎么還殺母呢?!司馬昭聽到了大怒問其原因。阮籍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說,殺父親是禽獸,殺了母親不就是禽獸不如么。雖然巧妙的回答了晉文帝的問題,但是自己卻知道了禍從口出。我們今天很多時候都禍從口出,沒有阮籍的聰明卻還以為自己圓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知恩圖報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統(tǒng)一模式,其中顧榮施炙就是一個,顧榮把烤肉給廚師吃,于是后來有難廚子舍命相隨,真是感人至深。受人點水恩,必當(dāng)涌泉報,正是如此。
那個時候的人都講孝悌,于是標(biāo)榜出所謂的`二十四孝。王祥臥冰就是其一,《世說新語》中又有了一則叫做王祥泣李。只不過把臥冰的主動改為替后母看守李樹,母害之不得,以自己赤誠改變了后母之心。現(xiàn)在的后母,養(yǎng)子們不知道看沒看過古人的故事,看過了可能也只是譏笑而已。
說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時候“事之以禮”,還有就是“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了。王戎、和嶠均近親亡故,“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蔽何涞鄄懿倬蛽(dān)心和嶠了,擔(dān)心他原因是“哀苦過禮,使人憂之”。劉仲雄卻不以為然,和嶠雖然備禮但是還是有意識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卻是死孝,以自己的性命為抵押的哭泣。(仲雄曰 :“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yīng)憂嶠,而應(yīng)憂戎!保┈F(xiàn)在的人父母死了倒是很愿意用“禮”的,父母為你做了一輩子,最后死后還真的能給你弄一批“禮”呢。
關(guān)于孝也有些機緣巧合的事,陳遺的母親愛吃焦飯(鍋巴飯),陳遺于是每次去打仗都收集焦飯,一次兵敗逃入荒山,別人都餓死了,唯獨他以飯得活。看來至孝還是可以感天動地的。
有了孝子自然也會有忠臣,范宣八歲的時候手指受傷大哭,人問,疼不疼!他說不是為了疼才哭的,是為了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后來當(dāng)官了潔行廉約。有人贈給他五十匹布,他不要,后來減半奉送還是不要,最后剩下一匹還是不要。最后對方樂了,撕下兩丈說:“人怎么能讓妻子沒有東西做裙子呢”,范宣才笑而受之。現(xiàn)在的當(dāng)官的不收禮,多不是嫌送得多,而是因為不夠吧!
桓玄破荊州,要殺荊州諸臣。羅企生與其有舊,他就暗暗的派人告訴羅企生:“要是向我謝罪,我就放了你!绷_企生說“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臨行刑,羅企生又說:“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yǎng)老母!庇谑腔感算是夠意思沒有殺羅企生的家人。羅企生的母親聽說了,即刻把桓玄曾經(jīng)贈給她的皮大衣燒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當(dāng)然這最后一句我的評論人們大多喜歡反過來說,畢竟孩子比老子出名。
以上是世說新語的德行部分,在我讀來上述文章頗有可讀性。題目記作:《陳蕃禮賢》、《如登龍門》《難兄難弟》《有義之國》《管寧割席》《去之更遠》《華王優(yōu)劣》《王祥泣李》《戎嶠俱孝》《潔行廉約》《羅母焚裘》《焦飯遺母》《阮籍至慎》《顧榮施炙》《阮裕焚車》。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4
從我讀書時代起,我就很喜歡看書,特別是關(guān)于散文類的書,這方面的作家很多,譬如劉墉就是比較出彩的一位散文作家。如今,我已經(jīng)邁入工作的第N個年頭,劉墉一直陪伴著我的成長,從他的書中我學(xué)習(xí)到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并融入工作、生活、學(xué)習(xí)中,讓我受益匪淺。
最近,我閱讀了劉墉的新作—《世說新語》①處世秘笈,這本書的內(nèi)容簡單易讀易懂,實用性很強,很貼近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xué)習(xí),之所以劉墉這么受歡迎,可能就是因為他寫的書通俗易懂吧!這次我想我的介紹準(zhǔn)沒錯的,想必大家看完這本書后一定會拍手稱贊的!在我的大力推薦下,我們部門參加這次學(xué)習(xí)的員工個個都說這本書好,具體它的好在哪里呢?請聽我一一說來,總結(jié)兩點如下:一是學(xué)習(xí)怎么說;二是學(xué)習(xí)怎么做。這聽起來沒什么,但是說話藝術(shù)的學(xué)問很大,為什么這么說呢?就如劉墉在書中所列舉的例子吧,比如你是職員,老板問你今天客戶一共叫了幾箱貨。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別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報告老板,今天只叫了十箱耶!”劉墉告誡說,如果你只是個小職員、小主管,你這么說就錯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說“今天只叫了十箱”而應(yīng)該只講“叫了十箱”。為什么呢,因為你不是老板,你應(yīng)該先客觀地把實際數(shù)字告訴老板,下面他要跳起來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沒有資格用你的主觀去影響他。從這里可以看出,對一個有紀(jì)律的公司,對一個領(lǐng)導(dǎo)者,或?qū)σ粋需要作出正確判斷的領(lǐng)導(dǎo)階層,做下屬的都應(yīng)該先提供客觀的事實。
從一個人的說話可以看出其的素質(zhì)和水平,從一個人所做的事可以看出其在工作是否稱職,就如劉墉所說的有關(guān)于職業(yè)道德方面的內(nèi)容,劉墉舉了幾個很簡單的例子,他說每一行都有它的職業(yè)道德,如今天你在旅館、餐館工作,不能隨便透露顧客的.行蹤,這是你的職業(yè)道德,就算有人打聽,某某人是不是常來?你也不應(yīng)該說;如今天你在銀行工作,為顧客的財務(wù)保密,是你當(dāng)然的職責(zé),雖然在電腦上,你可以看到顧客的每一筆交易資料,但是絕不能到外面去說半個字。從這里可以看出每一個工作者都有義務(wù)替顧客做好__,因為這是你的職業(yè)道德。
通過對劉墉《世說新語》這本書的學(xué)習(xí),結(jié)合我們自身工作的實際,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斷提高工作的服務(wù)質(zhì)量和水平,使整個大家庭更加和諧美滿!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5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產(chǎn)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它主要記敘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tǒng)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于我們了解當(dāng)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huán)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fēng)貌。
《世說新語》依內(nèi)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等三十六類,對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讓我領(lǐng)悟最深的是“德行”類。如“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這則小故事把管寧與華歆對比,贊揚管寧淡泊名利。也教導(dǎo)我們不要被權(quán)勢所誘惑。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yǎng)出來的。關(guān)于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為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xiàn)于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
《世說新語》在藝術(shù)上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shù)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nèi)。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xué),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十多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世說新語》故事短小,盡管每個故事都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它總能述說出一個發(fā)人深思的故事。它用風(fēng)趣的語言述說著一個個簡單卻又不平凡的故事。在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中,《世說新語》總能讓我們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鑒學(xué)習(xí)的地方。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6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世說新語》一書,刻畫了無數(shù)魏晉名士。他們有各自出彩的地方,但我頗為鐘意在“任誕”中頻頻露臉的阮籍。乍看,他只是行為怪誕的荒唐之人,再看,其實他的內(nèi)心比誰都清明。
阮籍,是三國時期的詩人。他一生所作的詠懷詩不下八十首,他在文學(xué)上的貢獻更是無法否定的。他與他的兒子阮咸等人并稱“竹林七賢”,而其同樣會作詩吟賦的父親阮瑀,則是“建安七子”之一。這不只是個有趣的巧合,而是家風(fēng)的傳承。他出身如此不凡,卻只當(dāng)過步兵校尉。但這并非是他能力不足、或是懷才不遇——這點就與同樣浪漫李白不同了。相反,司馬昭曾多次試探他,想他為晉出謀劃策,卻都沒有如愿以償。最終,他安息于景元四年的冬天。
民間流傳十分廣泛的,莫過于“阮籍三哭”的故事。阮籍在母親死后,大吃酒肉,哭泣到吐血。這樣的做法實在不符合當(dāng)時的禮教與風(fēng)俗,但他卻在自己摯愛的母親面前“放蕩”,毫不收斂。不論是古代人還是現(xiàn)代人,對死人一事還是抱有畏懼與好奇的心理的。按當(dāng)時的傳統(tǒng),阮籍本應(yīng)守法守節(jié),使老母親的在天之靈能得到安息。但他這樣的破壞規(guī)矩,不僅是自己真性情的體現(xiàn),也是他對死亡一事看法的流露。他認為,“人生若塵露”,這與西方《圣經(jīng)》的觀點不謀而合:人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所以對母親肉體的消亡,他沒有守禮節(jié),而是遵循本心,做一些對自己的心靈能起撫慰作用的`事。
除了他揣于心間的“孝”,他的孤僻、怪異也不是什么可爭議之事了。他假裝不明白司馬昭的心思,直言不諱地跟王戎說出自己對他的不滿,每日盡興地喝酒,從來不把當(dāng)時那些規(guī)矩條例當(dāng)成自己的行事準(zhǔn)則。
為什么這樣怪誕的人能成為魏晉名士的典型,被后人銘記?因為他的生活,實在是太令人向往了。像我這般年少輕狂的人,也單純而膚淺地喜歡李白,喜歡阮籍,而不喜歡老師口中憂國憂民的杜甫。何人不想仗劍走天涯,看遍世間的名山大川呢?但我們做不到,也沒有勇氣去沖破自己為自己設(shè)立的枷鎖。讀后感·阮籍看似裝瘋賣傻,可他的內(nèi)心卻認清了自己想要什么,并付諸實踐去實現(xiàn),盡管這個過程被太多人誤解!芭e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大抵就是如此吧。他明白當(dāng)時朝廷的黑暗,也明白那些禮教制度的不人道。他不愿渾渾噩噩在官場的泥潭中愈陷愈深,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他看似毫無牽掛,但他內(nèi)心的彷徨與糾結(jié)也還是存在的,否則他又怎么會有“第三次大哭”?王勃道:“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說到底,他再怎么看破紅塵,也終究是那個時代的寵兒?赐甘赖,于他而言,是促他隨性,還是加增了同常人一般的折磨與苦楚?
旖旎陽光,深深竹林,隱約可見一個醉倒在自然間的身影。阮籍已遠,但他的品格、追尋,深烙在一代又一代的狂人中。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7
《世說新語·文學(xué)篇》中所謂“文學(xué)”是指文章學(xué)術(shù),辭學(xué)修養(yǎng),也包括人生態(tài)、處事原則。這一時期文學(xué)雅士們以清談為主要內(nèi)容,以辯論為主要方式,對佛、道、玄學(xué)進行了融合理解。這當(dāng)中所體現(xiàn)的包容和學(xué)術(shù)研究精神,值得我們用心研究,用心學(xué)習(xí)。
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dāng)即表示為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后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jù)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yōu)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于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盡管王朗答應(yīng)了那個人的請求,但當(dāng)后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卻想拋棄協(xié)助的那個人,所以,華歆的品德是遠在王朗之上的。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犯過像王朗一樣的錯誤呢?以這個故事為例,在開始時如果華歆和王朗在開始時沒有攜帶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可能會有生存的希望?梢侨A歆和王朗在中途拋棄了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就沒有一點生存下來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答應(yīng)了別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絕他,他可能會受到損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損失會更大。
當(dāng)然,我們在生活中要盡量幫助別人。但如果的確無法幫忙,我們也要當(dāng)即拒絕,榮國答應(yīng)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8
——讀《世說新語》中的“薛泳”后的思考
每年冬天,都會不可避免地有一股雪花飄落在地上。他們用一層厚厚的白大褂包裹著整個世界,似乎害怕我們感冒。每次下雪,我都不禁想起這場白雪是什么樣子。
謝朗在文章中說,白雪就像撒在空的鹽。謝道韞把雪比作隨風(fēng)起舞的柳絮。通過“公眾笑聲”,我們可以看出他更欣賞才女謝道韞的比喻。在我看來,兩者的想象力都非常豐富。無論是“撒鹽空”還是“風(fēng)吹柳絮”,都有節(jié)奏和原因。
當(dāng)雪迅速而有力地落下時,雪花落下的速度就像鹽撒在空里一樣快。此時,我想表達我的情感:“撒鹽空之間的差異是可以模擬的”;
如果是刮風(fēng)的一天,雪會隨風(fēng)輕輕起舞。張開的翅膀就像舞者的裙子————旋轉(zhuǎn)、跳躍,最后輕步落地。如果我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下雪天,我會情不自禁地欣賞一場美麗的雪:“如果不是柳絮,那是因為風(fēng)”。
可以說,無論是謝朗還是謝道韞,他們的比喻都非常貼近人心;他們的隱喻能給人美感,這讓人嘆服。
通過這篇不到100個單詞的文章,就足以理解想象力的重要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要有想象力和聯(lián)想,就會讓它“活”下去,使它豐富多彩?梢哉f,有了想象力,世界就有了明亮的顏色。有了想象力,一切都有它的價值。
看過別人作文的讀者都知道他們是同一篇作文材料,但作文卻大相徑庭。誠然,這部優(yōu)秀作品的作者必須有豐富的想象力。正因為如此,他的文章才會內(nèi)容豐富而不枯萎,讓人不滿意。
因此,豐富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學(xué)習(xí)和網(wǎng)絡(luò)游戲的壓力牢牢鎖住了我們的大腦。然而,即便如此,我們必須大膽而勤奮地思考。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也是最充滿孩子興趣的。因此,我們更有必要敲開想象的大門。
——打開你的想象力,你的生活將充滿孩子們的興趣和亮點。
——很難想象,失去了對世界的想象,會是什么樣子?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9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其中,我覺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fā)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shù)語,卻能述說出一個個發(fā)人深思的道理。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诔缘泥嚢,自稱時便經(jīng)常重復(fù)說“艾,艾……”這樣難免被人拿來取笑。有一次晉文帝也和他開玩笑說:“你總是說……艾,……艾,究竟是幾個艾啊?”鄧艾沒生氣,也沒尷尬,回答說:“鳳兮鳳兮,本來只是一只鳳!彼贸䥽懲ū扔骺鬃拥拿裕瑏碚f明自己雖然常常連連說“艾,艾”,但和孔子那樣只有一個“艾”罷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悅和簡文帝。顧悅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悅頭發(fā)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么你的頭發(fā)比我先白了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zhì),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zhì)經(jīng)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用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了人的資質(zhì)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dǎo)致了人生的許多不同。
另外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jīng),他時常告誡弟子,說:“我如黃昏時的落日余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愿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用自己熱切的言辭和神態(tài),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們的心中!嚢m口吃,但卻不妨礙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應(yīng)該好好的發(fā)揮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鳳,做一條龍。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diào)侃,卻引出了顧悅?cè)绱烁挥姓芾淼幕卮穑嘿Y質(zhì)稟賦的不同應(yīng)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己,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xué)習(xí)是一刻也不該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運用風(fēng)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說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說得不平凡,說得有趣。這種語言技巧很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借鑒。
明代的學(xué)者胡應(yīng)麟評介《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既是絕唱,定有屬于他絕唱的魅力,反復(fù)認真誦讀這36門學(xué)說,定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郗愔信道甚精勤,;几箖(nèi)惡,諸醫(yī)不可療。聞于法開有名,往迎之。既來,便脈云:“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焙弦粍c之。一服,即大下,去數(shù)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讀書筆記:郗愔再次登場,每次登場都是負面形象,這次因為迷戀天師道,吃符箓太多,導(dǎo)致腸胃不暢而得病,由此可見,當(dāng)時一大批士大夫迷戀道教煉丹之術(shù)。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主要做三件事:飲酒,服藥,清談。當(dāng)時的人服用一種藥石叫:五石散,也稱寒食散。據(jù)說服用后可以嬌美姿容,延年益壽,其實卻使人脾氣暴躁,過早衰亡?上!可嘆!可悲。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0
讀《世說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shù)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fēng)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辈粌H僅這些!妒勒f新語》還是“無數(shù)”成語的“發(fā)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說新語》里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齊領(lǐng)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jié)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闭嚼钭拥暮⒆訃L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夸獎了王戒小小年紀(jì)便有很強的推理本事和善于思考的好習(xí)慣,還側(cè)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脫穎而出,終后為竹林七賢之一,成為西晉大臣。
許多父母在處罰孩子時,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一是他們要罰,確舍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們會處罰,可是他們沒有自我必須的原則,好像隨他們心境好壞來執(zhí)法,讓孩子摸不清。劉墉以自我教育孩子為例,異常是提到他的母親,在劉墉想打兒子確又礙于母親而沒有真打的時候,提醒劉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點,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損了父親的威嚴(yán),更關(guān)鍵是絲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劉墉以自我年邁的母親為例,告誡我們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則。
古人所謂明刑弼教,刑罰的目的是幫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險動作時受傷,于是在他不聽話的時候處罰他,目的是使他不受傷,你能把他打成一身傷,當(dāng)然不能,所i以處罰絕對不能夠過分,否則就變成是你在傷害他了,常此以往,不僅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還會使孩子漸漸遠離你。同時處罰又得有自我的原則,什么事情該罰,什么事情不該罰,不能隨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嚴(yán)格的標(biāo)準(zhǔn),并且要經(jīng)常讓孩子知曉什么事情能夠做,什么事情不能夠做。如此想到我們高中教師對學(xué)生的教育,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對于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規(guī),詳細完備,讓學(xué)生清楚我們的原則底線,同時也讓學(xué)生明白你犯什么錯誤會相應(yīng)得到什么樣的處罰,而一旦學(xué)生犯錯,必須要處罰,當(dāng)然這處罰要嚴(yán)格遵守事先的規(guī)定,不可過于隨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處于青春期叛逆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在處罰的時候必須要照顧到學(xué)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夠到達好的教育效果。
讀完這本書,引發(fā)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于觀察,善于思考,并進行推理確定才能實現(xiàn)有價值的人生。
《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1
王子敬自會稽經(jīng)吳,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游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便驅(qū)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zhuǎn),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后令送箸門外,怡然不屑。
子敬之行為確實太過簡傲,我想來想去,此種行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貴族,從小衣食無憂,任性放達,骨子里有一種血統(tǒng)、身份和學(xué)識的優(yōu)越感。評點他人時,毫無顧忌;面對他人批評時,也毫不在乎。獨來獨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輩出身貧寒之人,自是望塵莫及。從小都是按照別人要求的.樣子而活,一直以來都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忙碌,為人處世情愿辱沒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別人。此種境遇即使要放達也只能裝裝樣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而猥頒厚賚。”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勛邪?”
看到這則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們當(dāng)代人經(jīng)常也是開類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間,此類戲虐之詞時常有之。不過這則故事能夠看出君臣間少有的和諧氣氛,估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難免和臣僚們偶爾也樂一樂,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diào)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淵。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2
近來在讀《世說新語》,一開始覺得沒什么意思,因為許多詞句看不懂,看著看著,卻覺得好看起來了,里邊每一個小故事都有著自己的道理,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比死讀書好,不是嗎?與此同時,一個問題在腦海里盤旋起來:“書中所講的魏晉文人倒底是干什么呢?”
其實,這一個問題,書中的序里已有解釋——書中大部分講的都是關(guān)于“清談”的內(nèi)容,即魏晉的名士們談?wù)摰恼潞托,但不管談(wù)摰氖掠袩o依據(jù),魏晉時期的文人名士們對于清談的熱情顯然很高,好像不善于清談就算不上是名士貴人了似的。從許多篇目中都可以看出來,比如言語篇的第二十八篇和第三十一篇,都有趣極了。
第二十八篇講的是謝尚年輕的時候去拜訪殷浩,聽他談?wù)撔淼氖,殷浩講得很生動,謝尚直聽得“注神傾意,不覺得流汗交面”,殷浩卻從容地叫人取來手巾幫謝尚擦臉。想像一下當(dāng)時的情景,讓人忍俊不禁,又覺得很欽佩。
第三十一篇講的.則是殷浩與孫盛一起清談,不知兩有多激動,都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甚至有些針鋒相對起來,“卿莫作強嗎,我當(dāng)穿卿鼻”、“卿不見決鼻牛,人當(dāng)穿卿頰”,這樣的話也無傷大雅,由此可見他倆對于清談辯論的熱情有多高了。
魏晉也許是政治上最混亂的時代了,但它一定是精神上最富有、自由的時代。當(dāng)時的文人志士們無一不好學(xué)、好辯,在現(xiàn)代,恐怕很少有人了解他們。但我覺得他們與名垂青史的那些古人一樣值得尊敬,他們在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仍保持著對道理、文學(xué)的熱愛,這正是現(xiàn)代許多學(xué)生所沒有的。
《世說新語》是通往魏晉時期文學(xué)、歷史、習(xí)俗的一扇窗。對我來說,也是一本關(guān)于當(dāng)時人的學(xué)習(xí)、生活的故事書,F(xiàn)代的我們學(xué)習(xí)生活遠遠沒有他們那么艱苦,但他們淺談仍不亦樂乎,我們讀書也樂在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樂于學(xué)、勤于學(xué)。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3
魯迅先生說《世說新語》像是一本“名士底(的)教科書”。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推崇這本書。的確,這本書里每一個小故事,都很有可讀性、教育性。我覺得到如今,這本書反而更加重要了,因為作者收集的每一個故事幾乎都有前瞻性。劉義慶像超前的“看”到了現(xiàn)在我們的種.種問題,而特意從古代為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法似的!
“德行“和“言語“兩篇是我最先看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尤其是里面不止一次講到“孝”。這個話題很古老,但現(xiàn)在人們依然在對什么是“孝”喋喋不休。“德行“第十四篇里,王祥對待后母的做法讓我既驚訝于他的想法,又欽佩于他的勇氣。這位后母把王祥視為眼中釘,想半夜殺掉他。計劃未遂,王祥竟然跑到她那里去請死!回想現(xiàn)今社會,也許是人們的慣性思維罷,后媽這個敏感的問題也是被人不斷的炒作,把后母丑化成了冷血魔鬼一般的形象的`人大有所在。難道后母真的沒有心了么?這么一句“母于是感悟,愛之如己子”的事實,可能就讓那些人啞口無言。后母和母親在以前和現(xiàn)在都是一樣的,都是有愛,有心靈的人,繼子與兒子也無不同之處,皆為有孝心之子也。
《世說新語》里面切和生活的故事還有很多:荀巨伯的友情和無畏,陳元方和長輩對答的機智,曹操不可擋的英雄氣概......現(xiàn)代生活中問題也多如牛毛。我們能不能,不再為錢、權(quán)所束縛;我們能不能,讓家庭變回和睦;我們能不能,讓惡人回心轉(zhuǎn)意;我們能不能,讓友誼重回純潔;我們能不能,讓生活充滿愛?!古史為今惑之明鏡,《世說新語》早已在古代為現(xiàn)代的我們帶來了它的答案。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4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jié)。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dāng)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質(zhì)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zhàn)時謝安的沉著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shè)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dāng)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
我覺得華歆不應(yīng)為名和利所動心,他應(yīng)該多學(xué)習(xí)管寧,不為名和利所動心。管寧就好象王戎,因為王戎的父親王渾所曾經(jīng)任官過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義,懷念他的恩澤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賻儀達數(shù)百萬,此時王渾已死,故由他的兒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華歆的話就卻不是如此。
《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fēng)貌,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
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xué)、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
《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樸素的散文,有的幾乎如口語一般。在晉宋人的文章也頗具特色,因此一來使人們喜歡閱讀,其中不少故事,了詩詞中的常用典故?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5
目前出書成風(fēng),看過十本書的能出一本書,像我這種低調(diào)男人,看了一百本書連一篇文字都沒寫。平時看書積累些東西,心有郁積想發(fā)一發(fā),記點讀書心得,梳理下自己的記憶,所謂好記性不如壞筆頭。
初中時聽說劉慶義的《世說新語》,直到大學(xué)才通讀了一遍,讀之不忍釋卷,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一樁樁小故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蔭道上姹紫嫣紅令人目不暇接,F(xiàn)在又重新從市圖書館借了本來看,如同老友相見,分外親切。孔子說:述而不作,這述又何嘗不是作?王夫之主張“六經(jīng)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話語體系去闡釋六經(jīng),舊瓶裝新酒,經(jīng)典著作就是一張皮,每個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許多毛毛來,西方有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讀書上我向來主張“誤讀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并非此意,你或顛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卻達到一個好的效果,這也是可取的!俄n非子》里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楚國人給燕國的`相國寫信,因為是晚上寫,光線不好,楚國人就吩咐手下:“舉燭”,邊說邊寫順手就在信上寫了“舉燭”。燕國的相國收到信了,打開一看有“舉燭”二字,不禁感嘆:“舉燭就是崇尚光明啊,這是讓我們選拔任用賢能的人!毕鄧阉摹罢`讀”給王說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國變得國富民強了。像一本《紅樓夢》讓多少誤讀紅樓又自稱研究紅學(xué)的人吃上飯,這“誤讀”多好啊。所以我看《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將不拘于字句的解釋、不拘于時代的考量、不拘于玄理的考辨,隨心所欲,信馬由韁,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記錄腦海火光一閃,這也是我把這篇文字分類到隨筆的地方。這樣做可能會對《世說新語》的理解多有謬誤,再加上本人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可能會有不馬克思的地方,科學(xué)學(xué)得不好,可能會有不科學(xué)的地方,難免貽笑方家,歡迎批駁、指正、賜教。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02-27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01-30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范文05-17
(推薦)世說新語讀書筆記07-05
【熱門】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0-07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最新01-08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范文09-13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通用]09-13
[合集]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2-22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