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集錦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
這個暑假,我看了名著《三國演義》。讓我知道了許多中華歷史故事,還讓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杰。
其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還精通兵法,從有名的《草船借箭》,這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來。
有一次,周瑜想找個機會把諸葛亮滅掉,做天下最聰明的人。于是,就難為諸葛亮說:“十天之內你給我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揮動自己的扇子說:“哪里用十天,給我三天就行了!痹诘谌焱砩,他叫人把二十只船連在一起,一字排開,然后讓士兵擊鼓吶喊,曹軍怕中了計,就叫士兵弓箭手手一直放箭,箭像雨一樣落在草船上。就這樣諸葛亮就得到了十萬多支箭,在三天之內造箭的`材料一點都沒用到,諸葛亮真是個言而有信的人啊,承諾三天內造好十萬支箭竟然奇跡般地實現(xiàn)了。
說到誠信,令我回憶起了那件難忘的事。有一次,數(shù)學小測試,同學們都在認真的答卷,教室里一片沙沙的聲音,有些同學答完了,交了卷,我聽見后面兩個同學正在討論答案,我仔細的檢查了我的試卷,哎呀!按照他們的答案,我錯了一道題。趕緊把它改掉,我的腦海立刻出現(xiàn)這一閃過的念頭,不改,那是別人的答案。在我猶豫之時,下課鈴聲響了,我放下手中的筆,把卷子交了上去。
這次,我雖然得了95分,但我很高興,因為我用了我自己的實力來證明,證明了自己,沒抄別人的答案。
人無信而不立,誠信是一個重要的品質,一個沒有誠信的人不值得信任,人們常言一諾千金,許下的承諾就要做到,不輕易失信于人。
做人要有誠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公元三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
在三國演義中我認識了神機妙算,忠君愛民的諸葛亮;仁慈善良,懷抱大志的`劉備和奸詐狡猾的曹操。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庇⑿凼鞘裁?曹操認為,“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弊x《三國演義》,領略了從黃巾起義直到西晉統(tǒng)一這一段時間的英雄人物。
先說西蜀營中的英雄,第一個便是諸葛孔明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才能。他高臥隆中時,便知三分天下。初出茅廬便放三把火,燒得曹操不敢上前。駕一葉扁舟來到東吳舌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智取華容,三氣周瑜,讓當時不可一世周公瑾也發(fā)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后來,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為蜀國的江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卻只落得“長使英雄淚滿襟”!皠C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足以看出諸葛亮在軍事和文學上的智慧和造詣。他的智慧與對蜀國的忠心耿耿可謂英雄。
常山趙云趙子龍,是一位英雄。想當年他在長坂坡單騎救主,為保護劉備家小,獨自一人,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后來,劉備出征時,孫夫人想要帶阿斗去東吳,趙云截江奪阿斗,算是又救了阿斗一命。趙云是個勇將,而且還是一個精明人。趙云曾勸劉備不要為了關羽張飛之死而伐吳,從以后的'發(fā)展來看,趙云是對的。趙云和劉備,是有患難之交的兄弟。趙云一生忠于劉備,直到病死。趙云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膽量,令世人所贊揚。
再說曹魏營里的英雄,我覺得典韋是個英雄。當年宛城之戰(zhàn),張繡突然造反,曹操大驚失色,于是立刻率輕騎逃走。只留典韋擋住大門,典韋帶領十幾個部下拼命廝殺。漸漸地,典韋身邊的人也所剩無幾,自己身上也受了數(shù)十個創(chuàng)傷。于是他拿起兩個人當武器,只逼得張繡軍隊不敢向前。突然傷創(chuàng)迸發(fā),典韋于是站立著,怒視著張繡的軍隊而死。典韋死后,許久,竟沒人敢近前。事后,曹操哭典韋:“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典韋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對曹操又忠心耿耿,還武藝超群,是一世英雄。
東吳營中的英雄,其中有魯肅。在赤壁之戰(zhàn)中,魯肅對勸說孫劉兩家聯(lián)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魯肅還協(xié)助周瑜獲得了赤壁之戰(zhàn)最后的勝利。后來,他勸說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便于繼續(xù)鞏固孫劉聯(lián)合。周瑜死后,把大都督的重擔托付給了魯肅,魯肅依然處理著荊州事件。魯肅在東吳,和諸葛亮在西蜀一樣,他們兩個人,對孫劉兩家聯(lián)合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魯肅死后不久,孫劉兩家聯(lián)合破裂,發(fā)生了一系列大戰(zhàn)役。魯肅對東吳貢獻巨大,是東吳的一大英雄。
英雄的出身是多種多樣的,諸葛亮在曹操所說就是一個山野村夫;典韋出身貧賤,祖祖輩輩皆不識字,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而魯肅,卻是出身豪門,家有萬金。什么樣的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四海之內皆英雄,你也可以成為自己認為的英雄,每天問問自己,你今天是英雄嗎?
然而,歷史是難以預料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么多英雄人物,最終也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終將歸晉,多少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古今多少事”,最終也只流傳于民間,在漁民樵夫的談話中出現(xiàn),便是“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
培根說:“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它滿載著人類的智慧運送給一代又一代。"一本好的書籍就是一位智慧的長者,也是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深受感動!度龂萘x》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fā)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給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tǒng)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禮賢下士,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zhàn)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lián)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zhàn)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后終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的大英雄。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tǒng)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tǒng)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zhàn)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反間計,就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tǒng)為他提供的連環(huán)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后讓司馬家篡位一統(tǒng)了亂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我們現(xiàn)在看電視新聞中有的公司,工廠倒閉,不景氣,都是因為領導內部之間不團結,互相猜疑,勾心斗角造成的!可想而知信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么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主要講的是中國歷史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魏、蜀、吳三國相繼崛起,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最后三國都被西晉滅掉,統(tǒng)一了天下的故事。書里介紹了許多偉大的`人物非常生動形象,有梟雄曹操、有仁義劉備、有智謀諸葛亮等英雄人物。
這本書我非常喜歡劉備,其中劉備顯誠心三顧茅廬,諸葛亮有預見三分天下。劉備三次去臥龍崗尋找能人義士軍師諸葛亮。第一次,劉備帶了關羽、張飛來到臥龍崗找到了諸葛亮的住處,被書童告知不在家而三人悶悶歸回。第二次,得知諸葛亮回來了,劉備三兄弟迎著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來到諸葛亮家?墒侵T葛亮剛剛出門和朋友游玩去了。劉備留下一封書信,灰溜溜回去了。第三次,劉備三兄弟來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好在家睡覺,劉備一直安心等候,最后贏得諸葛亮的信任,成了劉備軍師一起當夜談論天下大事,時事分析,直至天明。諸葛亮出山幫劉備打天下,形成三足鼎立。
從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我們不論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永不放棄這樣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6
本回述操與備煮酒時論天下英雄,備險遭操拆穿,備趁討伐袁紹之際趁機逃出許都,關公斬車,暫破操殺備之計。
操欲以論英雄試探備之雄心,被備所騙掉以輕心,已差劉備截袁術,命許褚使備回,不得,又命車殺之,皆不成,放虎歸山已。
備居人之下,能忍人所不能,聰慧機智,巧借聞雷來掩飾,纓徐州抓袁術,實借兵馬來脫身操與備之爭,之在旦夕之間。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7
五千年的古代中國,留下了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這璀璨的文明之下,積淀了獨到且深厚的文化,其中中國古代文學在我國的文化中尤為突出,而流芳百世的四大名著卻像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閃耀在千千萬萬驚奇的人們眼前。
四部名著雖大,但與中國有史以來人們所創(chuàng)作下的作品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謂四大名著,在我看來,僅僅是因為它在歷史上曾被多人多個階層拜讀過而已。在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國演義》是最受平民歡迎,也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古典名著,時光走過數(shù)百年,自人們從枯燥無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來,人們所涉獵的書籍可謂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有人說《西游記》太過空虛,不實際,有人說《水滸傳》充滿了大男子主義,沒有文學韻味,有人說《紅樓夢》太過婆媽,一時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只有《三國演義》為萬千大眾所青睞,盡管依然有反對之聲,說它只不過是迥異于《三國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數(shù)人們仍然在讀它,品味著它,總之,穿越數(shù)千年,《三國演義》經受住了歷史的嚴峻考驗,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乃至外國文學史的寵兒。
從表面上理解,所謂三國演義,也就是三個國家,三個集團的人物的一出“演義”大戲,這與水水滸傳有相同之處,《三國演義》正是有一個又一個的像關羽這樣的豪邁英雄,一個又一個像曹操這般的奸詐梟雄,一個又一個的像諸葛亮一般的濟世奇才所組成的書,所謂聲勢浩大的赤壁之戰(zhàn),唇槍舌劍的舌戰(zhàn)群儒,也不過是逢場作戲的配角,不過是過眼煙云罷了,其真正的誘人之處在于其中形形色色的各路英雄。整本書讀完,仿佛與剛這千千萬萬的人物一一握手一般,我看見了張飛的勇猛,關羽的正義凜然,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老謀深算,然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只是這些,最令人瞠目結舌,最令人驚嘆不已的要算是著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了,或許在看過司馬懿,許庶,龐統(tǒng)的奇才大略之后,諸葛亮那為世人所不及的用兵神計依然可以給我們以無限的新鮮感,可是這樣讀過《三國演義》之后未免令人產生了審“才”疲勞,讀多了反而會令人產生厭倦感,失去了一讀再讀的興趣,相反,諾我們從諸葛亮在劉備一手締造的集團之中的為官之道之處細細品味,不禁會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自劉備有幸結識了關羽,張飛,三人結義之后,在“復興漢室”的艱辛道路上倍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寄人籬下的他,雖然有英勇無比的關張兩兄弟的鼎力相助,可仍然感覺需要一名助手,可他一沒權,二沒錢,三沒勢,又怎么會有人投靠呢?
可上帝給每一位渴求賢才的“軍閥”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將諸葛亮這位濟世奇才送給了這位窮困潦倒的“沒落皇叔”,雖然,劉備畢恭畢敬地從窮得響叮當山溝里請來了這位軍師,對其信任有嘉,可是在劉備這個用“血緣關系”堆積起來的大山之中,外人想要大展拳腳可謂是難中之難,像孫乾,魏延這樣的人才不是被冷落一旁就是被鏟除,心細的'諸葛亮又怎么不會想到這一點。
不同于其他的賢才投奔明主那般著急,立馬就投奔他人帳下,臨走時還細細囑咐弟弟要盡心管理家務,好像到了將來要告老還鄉(xiāng),對劉備手中那前途無量的“家業(yè)”沒有絲毫貪欲一般,也不同與其他一些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好大喜功,還威脅主上的統(tǒng)治,最后被當作威脅被鏟除,諸葛亮不僅在劉備這個巨大的宗親集團中始終以一個助手的姿態(tài)做事,也不在劉備的眼皮底下拉幫結派,不管是有意無意,恐怕將來劉備在肅清內奸時絕對不會將麻煩降到諸葛亮的頭上,不象歷史上一些功高蓋主的人,忠心為主子服務,最終卻落得被殺的下場,不然在劉備臨終托孤之時有怎么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辛苦經營一世的蜀國交付于諸葛亮一個外人,而又不將其交給關羽張飛這兩個一同出生入死的骨肉兄弟或是他們的后代呢?當然,幼主幼小無能,好吃喝玩樂這是劉備早已看在眼里的事,他無法信任這樣一位昏庸的幼主才將大壁江山交與諸葛亮也是原因之一,但諸葛亮勤勉一世為劉備打下江山,以及他別具一格的為官之道,讓劉備不忍心也不敢懷疑他的“諸葛先生”有任何不二企圖,在這布滿了重重困難的為官之道上,諸葛亮得以盡情釋放他的才華,而又進退自如,最終功成名就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此。
不只是在古代,在與朋友之間,在班級之中,在復雜的“辦公室政治“之中,在處理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上,諸葛亮的為官之道也不失為一個解決難題的良策,也許,最吸引各位“諸葛迷”的原因正是在于此吧?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8
今天,我和媽媽在家一同讀了一本書,叫《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小說描寫了自東漢末年至西晉統(tǒng)一全國這段歷史時期,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斗爭。小說除了著力渲染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等驚心動魂,刀光劍影的戰(zhàn)爭局面外,還勝利地塑造一批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比方: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身懷雄才大概卻殘暴與奸詐的曹操,更以突出的筆墨描畫出仁厚愛賢的`劉備,義薄云天的關羽,驍勇剛正的張飛,以及他們三者之間的忠義情懷。
其中,我最喜歡“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周瑜要諸葛亮十天之內形成十萬支箭諸葛亮并沒埋怨時間太短,說三日就夠了,周瑜大喜,讓他立下軍令狀,完不成就殺了他。諸葛亮到了第三天將周瑜請上船它四周有很多船,船上插滿了假的人,走到接近曹操的中央,曹操見人來了,怕對他有傷害,就叫人放箭,頓時,假人上插滿了箭。周瑜見了,更堅決了殺他的心。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9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么,不熟悉?不會吧,那我就告訴你吧。此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現(xiàn)在知道了吧?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介紹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fā)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zhàn),弱肉強食。官渡之戰(zhàn),曹操滅袁紹,統(tǒng)一北方。赤壁之戰(zhàn),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曹操在死后,曹匹稱帝。大將司馬昭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是由作家羅貫中根據民間傳說和說唱故事,吸取《三國志》等歷史資料,編寫而成。《三國演義》是以戰(zhàn)爭為主要題材的小說,它描寫介紹戰(zhàn)爭的藝術非常高超。全書寫上百次各種類型的戰(zhàn)爭,但都不相重復。從單刀匹馬的廝殺,到千軍萬馬的混戰(zhàn);從戰(zhàn)場上的斗智斗勇,到營帳里的用計設謀,寫得有虛有實,有粗有細,各具特色。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00字 小說不但寫出了戰(zhàn)爭的壯烈緊張,而且在金戈鐵馬的爭斗中,又不時穿插描寫介紹大江明月、飲酒賦詩、山林賢士等抒情場景,從而使故事有緊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能夠把戰(zhàn)爭寫得如此有聲有色,千變萬化,并通過戰(zhàn)爭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在近200個人物形象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趙云、周瑜等人,差不多是老幼皆知。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jié),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而且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并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視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他們的行為和道德品質無不引發(fā)了讀者的愛憎。
《三國演義》七十余萬字,結構宏偉,人物眾多,情節(jié)錯綜復雜,小說中描繪的那些大事件,都是合乎歷史真實的。但《三國演義》不是歷史書,而是一部文學巨著。它是在對歷史事件選擇、加工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虛構,來編織情節(jié)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象桃園結義、古城會、三顧茅廬。借東風、群英會、空城計等幾乎是家喻戶曉。在中華文學史上,《三國演義》與《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長篇巨著一樣,都是長期深受讀者喜愛的優(yōu)秀作品。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梢赃@樣說,《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秘盡在其中。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0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了公元三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寬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展示出那個時代鋒利復雜的政治軍事斗爭。
在三國演義中我認識了神機妙算,忠君愛民的諸葛亮;仁慈善良,懷抱大志的劉備和奸詐狡猾的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愛劉備,因為他知人善用,禮賢下士而且還很仁慈。三國演義中對有關劉備的故事有許多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煮酒論英雄和三顧茅廬等。
多讀書,讀好書,對我們是只有好處沒有害處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1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度龂萘x》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tài)。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度龂萘x》表現(xiàn)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
在夏至的尾巴與即將迎來成熟的秋季的交接之際,我們通過了一本不厚不薄的書,穿越了時空縫隙,在一個個古樸的文字間結識了一群飽受爭議的英雄豪杰,他們或許被人高聲歌頌,也或許被人以刻薄的語言所嘲諷,但是或悲或喜的結局也為他們各自或短或長的人生點上了或輕或重的最后一筆。
同一本書,同一個故事,同一個人,不同的時刻,不同的人看到的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我看完一本《三國演義》后,我特意上網搜索了關于關羽的各種評論,有人說他居高自傲,有人說義氣凌云,也有人說他椎魯。其實這都是他。
然而最令我刻骨銘心的還是那個豪放自傲的他。 在袁紹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虎牢關守將華雄一連斬殺聯(lián)軍多員大將,而袁紹對此毫無對策時,關于主動請纓。卻因身份卑微而被人輕視嘲笑時,他毅然瀟灑的以他自己的方式回應他們惱人的輕藐。不輕不重的一擲,地上人頭,桌上溫酒,立者,高傲,自信,不可一世。
關羽溫酒斬華雄,這段歷來被人所稱贊的精彩片段,無需過多的描寫卻能讓人不禁浮想到他打斗時剛強有力的風姿。
在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時,關羽手上皮肉綻開,白森森的骨頭,嘩嘩直流的血,觀者都寒心,而他卻可與兄弟喝酒吃肉,談笑下棋,從容豪放的笑聲掩蓋住黑血滴落的聲音。那種對痛楚無下限的極度忍耐,是需要多么堅定的意志才能做到的?他的這種豪豁與淡定是我最想摘取的星辰。屋外細雨飄飄,屋內喧嘩不斷,桌上一灘血,石地斑斑紅,坐者,談笑自若,置身事外。
在曹操慘敗赤壁之后,狼狽逃經華容道之時,無路可逃的曹操只能請求埋伏在此的關羽念及往日情分放他一馬。書上寫的皆是重情重義的他“心一軟”,便放了曹操。而為什么不是“經過了強烈的思想掙扎”,他放了曹操;蛟S在我們這些早就熟知結局的人看來,這是一個多么愚蠢的決定,等于為自己生命的終結下訂單,但在我看來去不盡然。正是這份重情重義造就了他光輝璀璨的一生,這份純粹的性情也許把他引進了一條注定悲劇的路,但是卻為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啟迪——獨屬于英雄的情義與堅持。竹林蕭蕭,微風颯颯,騎者,臉色凝重,眉頭緊蹙,默然頷首,背身離去。
在麥城,在他最后一場戰(zhàn)役,不敵的他被曹操和孫權聯(lián)手殺死。
他的一生,忠肝義膽,誠信磊落;叱咤風云,孤高自傲。想通過淺薄的語言感受到一代英雄的喜怒哀樂,看看他的身姿,聽聽他的笑聲。希望以此讀到他的高傲,堅毅,坦淡,重情,能在夏日的某個午后憶起他的種種,然后堅定自己的信念,毅然往前,無論過失,若他一般。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3
《三國演義》是一部氣勢磅礴的歷史巨著。自東漢末年至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后統(tǒng)一于晉。
這96年間,各政治集團之間斗爭不斷,出現(xiàn)了大量的政治謀略和軍事的戰(zhàn)爭,并且經典理論層出不窮,給后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即使到今天也沒有過時。
明朝小說家羅貫中以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手法,重現(xiàn)了三國時期群雄割據、英雄倍出的壯觀場景。把劉備、曹操、孫權等政治集團的斗爭,劉、關、張之間的.手足感情,以及諸葛亮對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君臣之情,刻畫的惟妙惟肖,仿佛使讀者回到了兵馬戰(zhàn)亂的1800年前。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
東漢末年,漢陵皇帝非;栌埂TS多人被迫投靠龐大的黃巾軍。黃巾起義軍變得更加強大。劉備等人打敗黃巾軍后,曹操和孫權變得更加強大。整個世界逐漸分成三個國家:魏國、蜀國和吳國。因此,這三個國家正式分離。
《三國演義》一書是根據《三國史記》寫成的。作者是小說作家羅貫中,所以書中的人物在歷史上是真實的`,但因為是小說,這個故事經歷了作者的重新創(chuàng)作。
書中生動地描繪了許多人物,如張飛和趙云,他們勇敢善戰(zhàn);從前在美國,關羽寧死不屈;劉備,他像兒子一樣愛他的人民;諸葛亮,他擅長魔術;龐統(tǒng),他是鳳雛先生。整本書是圍繞三國君主曹操、劉備和孫權的斗爭而寫的。他們都自稱為皇帝,想要安撫世界,進行生死搏斗,但是被王進司馬燕統(tǒng)一了。
讀完這本書后,書中的英雄似乎浮現(xiàn)在我眼前。我從這本書和這些個性鮮明的英雄身上學到了很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5
從我讀完《三國演義》后,不禁感嘆中國文學藝術的淵源及豐富、生動的魅力色彩!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五個時段: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群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
黃巾起義始于巨鹿人張角,因為看不慣朝x腐朽,因此發(fā)動黃巾起義。而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不久就滅了黃巾軍。劉備的力量也一天天強起來。
皇后的哥哥何進因為誤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后,董卓就掌權了。曹操曾想殺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為拉攏人心,封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逼得諸侯聯(lián)軍抗董,雖然敗軍了,但最后也給呂布所殺。
劉黃叔三顧茅廬后,請出“臥龍”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聯(lián)吳抗曹等計劃,使劉備的'大業(yè)扎下了結實的基礎。經過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
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占據強大的北方,劉備占據西蜀、荊州等,孫權占據江東。從而崛起吳、魏、蜀,三分天下。
最后,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漸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tǒng)歸西晉。
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威風凜凜的關羽,沖動魯莽的張飛,昏庸無能的劉禪,謹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歡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因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為劉備出謀劃策,建功立業(yè),使他獨據一方,不愧為“臥龍”。可惜與諸葛亮平等的的“鳳雛”龐統(tǒng)不幸遇難落鳳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29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02-09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02-21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07-07
(精選)三國演義讀書筆記07-24
[精選]《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1-17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02-05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選】09-02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2-30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經典】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