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家》讀書筆記(1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讀書筆記 篇1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
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為什么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暴亂。殺了齊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劃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著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zhèn)靜地問他:你來干什么?此人就說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tǒng)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說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權。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為當時兵權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
李世民當上了皇帝,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他篡位,有的又說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說法歸說法,我認為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他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雖然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百家講壇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說和|》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著于丹教授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鬃诱f,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說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里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家》讀書筆記 篇2
抽絲般的細碎漫長,終于還是把巴金的《家》給讀完了,雖然未能趕在考試的前面,但也慶幸著終是把它讀了,《家》讀書筆記。
惱恨自己出生的晚了些,未及趕上那個時代,對于書中的青年應有之熱情無法去親歷著體驗了。對于封建制度那個早已陳死的東西,因為沒有受過它的毒害,也生不出恨意。書中能引我同感的,卻是那些對于成長的感慨于無奈,甚至是帶著感傷的懷念。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吧。但這篇雜感卻非是要發(fā)些感慨,只是想發(fā)感想而已。
覺新與覺慧是書中兩個性格很對立的人物,一個逆來順受,一個從不屈服。覺新總是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覺慧堅持自己是對的而不會太在意別人。在那個時代大背景下,作者有意把覺新置于悲劇之地來警醒青年,又把覺慧塑造成覺醒青年之典范以引導青年走向自由之路,讀書筆記大全《《家》讀書筆記》。但在現今這個社會,以在下拙見,覺新未必不可取,而覺慧又未必可齲覺新顧及家庭的和諧,寧愿將許多痛苦自己擔下,屢為別人意念而委屈自己,如此博愛、犧牲之精神當為世人之楷模。其不可取之處是明知別人是有意的傷害而逆受,近于懦弱,玨之死實是大過失。為人當有博愛、犧牲之品格,凡事多替別人想想實是社會溫暖之根源,但博愛之人更需有明辨是非之眼睛。覺慧之性格于當今社會可取之處不可太多,無論自己如何的正確都不可太執(zhí)著于自我,許多次他對于覺新的嘲諷指責都近乎惡毒。如今之青年都如覺慧般是很自我的,無論是對于朋友、兄弟甚至是父母都不肯稍作讓步,只顧及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肯替他人想半點;蛟S這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老年人看新人總感嘆一輩不如一輩,上輩人總覺著下輩人行為方式不合情理,不顧情面。而這情理又多體現在人們相處時,懂情理的不肯傷了別人。而這些在新輩人眼中又多被責為圓滑。誠然,人們是越來越理性的,權利觀念越來越強,總不肯吃半點虧。然而,人總是活在社會中的,用完與他人接觸的,斷不能完全不顧及別人的。
大家或許會發(fā)現,無論棱角多分明的青年,到了中年以后都會變得溫和些,這便是世人所說的“世故”了,但從另一方面說,是因為人們成熟了,發(fā)現人與人的接觸中必須要顧及別人的感受的。
嘮嘮叨叨這么多,發(fā)現所寫的竟然與所要表達的并不那么一致,呵呵…想說的其實不多,只一個意思:做人不可太自我,要換位思考,多顧及一下別人的感受。畢竟和諧社會最終還是人與人的和諧。
《家》讀書筆記 篇3
今天,我看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老師的《黑熊舞蹈家》這本優(yōu)秀的動物小說。
這本書主要是寫了《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黑熊的代溝》、《北極熊飄逝的母愛》……的故事。故事內容精彩、感人,使人愛不釋手。
其中,《母熊大白掌》的故事十分動人。故事是說,一個叫亢浪隆的老獵人的槍法很準,每次進山都沒有空手回來,可是他十分小氣,是一位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一天,他和沈石溪老師到山上打獵,在香蕉樹叢里發(fā)現了一只母熊和小熊。大家都知道,熊掌是十分名貴的`山珍,在熊掌之中,最名貴的就是白母熊的右掌。于是,為了捕獲白母熊,利欲熏心的獵人和勇于反抗的母熊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斗。母熊為了保護小熊和自己的生命和獵人斗志斗勇,將母愛和熊的智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故事也描寫得生動精彩,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故事的結果是令人傷心的,也是兩敗俱傷的。獵人心愛的獵狗死了,小熊死了,母熊跳崖死了。我讀完后心情還久久不能平復下來,心里很難受。尤其令我感動的是,母熊為小熊付出的愛對比獵人自私的欲望,顯得是那么的偉大和無私。所以母愛是最偉大的,我以后要聽媽媽的話,認真上課,努力學習,才不辜負媽媽對我期望和付出。
《家》讀書筆記 篇4
最近,我閱讀了巴金的著名小說《家》,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封建家庭里發(fā)生的腐朽與罪惡的故事,向我們揭露了封建思想對人的迫害,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接受新思想的青年們對未來的期待和反抗,這種力量必將推翻舊制度,開啟新民主。這本書告訴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吸取新鮮血液,才不會落伍。
巴金的《家》讀書筆記摘抄好詞:
天真爛漫、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幼稚可笑、挺胸碘肚、牙牙學語、嘻嘻哈哈、你追我趕、抱頭鼠竄、逃之夭夭、窮追猛打、亂作一團、雞飛狗跳、雞犬不寧、自以為是、屏聲息氣、尖聲尖氣、指手畫腳、油腔滑調、撒嬌賣乖、東跑西顛、愛不釋手、忍俊不禁、呆頭呆腦、愣頭愣腦、玩耍嬉戲、裝聾作啞、裝腔作勢、裝模裝樣、若無其事、調皮搗蛋、滿身泥漿、追來逐去、大發(fā)脾氣、吵鬧不休、舞刀弄棍、甕中捉鱉、胸有成竹、得心應手、隨心所欲、左右逢源、歡呼雀躍
巴金的《家》讀書筆記摘抄好句及感悟賞析:
1、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賞析:這句話表達了新一代青年對新思想的熱衷,在那個時代,他們是清醒的人,不愿再被封建思想所毒害。
2、無論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為著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
賞析:白天代表了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例如五四運動的倡導者和追隨者們,而黑夜則代表了腐朽的封建社會和舊思想,在巴金描寫的那個時代,這兩種思想進行了激烈的碰撞,呈現了矛盾對立的局面。
3、雖然環(huán)境的關系很大,但環(huán)境也是人造的。我們又何嘗不可以改變環(huán)境?人無論如何應該跟環(huán)境奮斗。能夠征服環(huán)境,就可以把幸福給自己爭回來。
賞析:在封建思想和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下,社會底層的勞動者用辛苦的勞作也換不來溫飽,因此建立民主的制度和思想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而爭取幸福就必須用新思想作為武器,推翻腐朽的舊社會。
4、擁抱著親人的時候,多希望時間就停止。
賞析:這句話表達了親情可可貴,家之所以讓人感到溫暖,就是因為親人的存在,才可以給家?guī)頊剀暗母杏X,讓我們的心感到踏實。
5、他們寧愿自己同時在臉上笑,在心里哭,卻不愿意在這時候看見所愛的'人流一滴眼淚。
感悟:為了心愛之人,一個人可以做到獨自承擔所有的苦痛,卻仍然將笑容掛在臉上,只為了讓所愛之人快樂和開心的生活,這便是真愛。
6、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
感悟:在封建思想的禁錮中,覺慧被軟禁了起來,困在家中,但他的心卻是自由的,新思想的到來,給人帶來了精神上的力量,封建主義的沒落已經不可避免。
7、做一個女子為什么就應該是嫁到別人家去,拋棄了自己所愛的人去陪伴別人呢。
感悟:在封建社會里,女子必須是要嫁人的,她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毒害了一代又一代人,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女青年則希望改變這一切,爭取自己的幸福。
8、青春是美麗的東西,那么就讓它作為我的鼓舞的泉源罷。
讀后感: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必然需要時間和精神的力量,而青春就代表了時間,新思想代表著動力。
9、如果你戀愛,一心去戀愛。
讀后感: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腳踏兩條船的浪蕩子,他們對待感情并不專一,巴金筆下的正面人物,也是對此鄙視了,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專一的人。
10、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不過是增加他們的痛苦罷了,這正像是使死尸站起來看見自己的腐爛一樣。
讀后感:這句話描寫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生活的艱難,他們即便是看清了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也無法奮起反抗,因為反抗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他們是生存下去都十分艱難的人,表達了舊社會的黑暗和殘酷。
《家》讀書筆記 篇5
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馬觀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讀完了,在讀這部名著時,我的心充滿了悲憤與憐憫,即使現在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的幸運啊!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yōu),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著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布,聽著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后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于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討厭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他一直維系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裳,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么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于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尸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于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yè)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么的可愛,我們正處于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里洋溢著愛!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家》讀書筆記 篇6
當我流著眼淚讀完《家》后心中充滿復雜的情感……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不下于七十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小說著重刻畫了覺新這個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蕩但處于“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的熏染。他的一生陷入極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強了這個人物的悲劇力量。
高家正是社會的一個縮影而那些高家子弟正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tǒng)治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著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貪腐官員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于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
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云”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這個社會永遠都在進步并不曾有一個時候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得了它。在途中它也曾發(fā)射出許多水花。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著唯一的海流去。
《家》讀書筆記 篇7
在巴金的眾多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很高,影響很大的一部巨制。
家,在我心中永遠是最幸福最溫暖的地方。當我在書架上看見《家》這本書時,我家情不自禁的取下它,對它里面的內容充滿著美好的幻想。當我讀的時候,才發(fā)現,它與我心中的“家”是完全不同的。
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老一代高老太爺。他專制、冷酷、虛偽:對孫子包辦婚姻,把鳴鳳送給馮樂山,導致鳴鳳投水自盡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對封建思想有著醒悟的頭腦。可是正當高覺新期待著朦朧愛情的時候,他父親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你爺爺希望有一個重孫!庇谑牵麧u漸轉成了“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接二連三地造成了梅、瑞鈺、他的第二個孩子云兒以及他第一個孩子海臣的死。
覺慧則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封建專制的叛逆者的典型。在“五四”的浪潮下,這個年輕少爺最早醒悟過來,他不愿像他的大哥覺新那樣隱忍。又正如覺新所說:“我們家需要一個叛逆者”。他大膽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支持覺民逃婚,大膽向婢女鳴鳳表示純潔的愛意,他也不怕冒犯長輩,公然揭露他們愚蠢的“捉鬼”的丑劇。又毅然從“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墳墓”中逃離。
覺民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不滿封建禮教的束縛。對于老一代為他的包辦婚事時。他毅然選擇了逃婚。在“五四”浪潮的影響下,他意識到必須抗爭才能獲得幸福。在覺慧的支持和幫助下,覺民的堅決反抗終于挫傷了高老太爺的威風,使高老太爺不得不在臨終前放棄包辦婚姻,從而取得自由婚姻的勝利。
“我們要聽父母的話”這句話我認為是對的。但也切不可像覺新那樣,做一個“作揖主義者”、“無反抗主義者”。對于自己的幸福,我們需要自己爭取。年輕人就是要拼,就是要闖。對于自己的幸福,自己不爭取,自己爭取來的在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無愧于自己以及他人。
我們要像覺民和覺慧那樣,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爭取自己的幸福。我們都知道,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不要因為自己年輕時沒努力,后悔自己沒有勇氣對某個人許下一個承諾,別做一個不負責的人…。
《家》讀書筆記 篇8
《家》是巴金在1931年作為激流三部曲之一寫成的。巴金在這部小說中刻畫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中國封建地主家庭中不同人物不同的性格、行為、心理特點、遭遇等,反映了“五四運動后”中國封建宗族社會和封建地主家庭崩潰的局面,暴露和批判了封建主義的罪惡,也讓我們看到當時中國社會新文化與舊道德矛盾對人們的影響和沖擊。高老太爺是高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唯我獨尊,獨斷專行,掌握著家庭的財產權,支配著晚輩們生死存亡的命運。在高家,他以所謂的“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的封建倫理道德作為統(tǒng)治家庭的精神支柱,妄圖用這些封建訓條把家族中每個人都禁錮起來,殘酷地剝奪青年男女的自由幸福。當高老太爺死去時,也意味著這個家族宗法制的大廈快倒了。因此,《家》中的高老太爺及其封建地主家庭的沒落是當時中國整個封建宗法制度崩潰的縮影。
覺新,是新舊矛盾下的悲劇人物。在讀《家》時,最讓我痛惜和同情的就是覺新。他年輕也受過好的教育,夢想出國深造。但是,封建宗法家庭制度卻扼殺了他的夢想。他作為長房長孫,在父親去世后,不得不支撐起門戶的重擔,他的命運就這樣被規(guī)劃好了,而且他無力反抗也無力改變。他奉行著托爾斯泰式的“不抵抗主義”和“作揖哲學”。為了避免家庭沖突,他常常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為了換取長輩們的歡心,他也學會隨波逐流;迫于祖父的命令,他勸說覺慧不要參加學生運動,勸說覺民接受包辦婚姻;當與他從小就青梅竹馬的表妹梅回來時,他又沒勇氣幫助她;當長輩們封建迷信要求妻子出城分娩時,他一點也不反抗,以致妻子斷送了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覺新在封建倫理綱常和家族宗法制所構成的十字架下,艱難地行走,無法尋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位置。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覺新是一個心地善良,不自私自利的人,這使他不會墮落到克安、克定一類的紈绔弟子圈中去。覺新這一人物形象正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中一些有接觸新知識,曾有自己夢想的但在封建家長壓迫下無可奈何、不抵抗也無法抵抗的青年。鳴鳳、梅、瑞玨是封建禮教下的'女子。在中國封建家庭中,地位最低的是婦女,她們經受封建禮教最嚴格的約束,承受著生活最深重的苦難。鳴鳳因不愿嫁給一個封建老頭子而投湖自盡,寧死不屈。梅被包辦婚姻而與表哥覺新分離嫁到外地,不久又守寡了,最后因哀傷過度生病而死。瑞玨,一個心地善良的賢妻良母型女子,最后被所謂的封建迷信信條所殺害。
覺慧,新青年的代表。覺慧是第一個在高家擺脫冷氣,敢愛敢恨敢于反抗專制家長的青年。他受五四運動新思潮的熏染,積極參加進步的學生運動。他崇尚自由、民主、科學、進步,積極參加《黎明周報》宣傳新思想,抨擊就思想。鳴鳳投湖、梅表姐、瑞玨嫂嫂被封建禮教殺害的事實更激發(fā)了他對封建勢力的憎恨,他決定要沖破這個“狹的籠”,去尋找“新天地”。另外,覺慧的反抗不是孤立的,覺民和琴、《黎明周報》的伙伴們都和覺慧一起反抗封建舊思想,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進步。因此,以覺慧為代表的新青年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一代覺醒青年的文化心理。他們是社會新的力量,他們的思想與行動,體現了“五四”反封建的時代精神。
《家》是巴金“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中沒落封建家族的歷史現實。今天,當我們翻讀《家》時,可以從中了解到當時中國社會變化發(fā)展的一些情況,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青年對于新生活及美好未來的渴望和追求。正如巴金于1953年3月4日在新版后記中寫道:“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是的,青春是一個古老又年輕的主題,在歷史每個時代,都有一些向上進步的青年,不管是古代的青年,還是《家》中的青年,還是今天的我們,我們都一樣,為了理想,為了未來,不斷地奮斗,不斷地探索,其中也許有過迷茫和彷徨,但是我們不拋棄不放棄,始終懷著一顆熾熱的心勇敢地追求著幸福。所以,青春是美好的,就讓我們一起譜寫屬于我們的青春樂章吧!
《家》讀書筆記 篇9
今天,我看完另外《橋下一家人》這本書,這本書真是太太太太……好看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作家納塔莉·薩維奇·卡爾森。這本書的內容記述的是:在巴黎的一個小村莊里生活著一個流浪漢,叫阿曼德,住在大橋下。一天傍晚,當他回到住處時,發(fā)現自己的地盤居然被三個陌生的小孩和一條大狗給占了……他們友好相處,勤勞工作,住進了房子也找到了工作,生活得很幸福。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兩個家合成了一個家居然生活得那么幸福,快樂。是因為他們人人心中有愛,是愛讓兩家人合成了一家人,是愛讓他們住進了房子,成了有工作的.人,這一切都源于愛——溫暖的愛。
讀到這兒,你也會被感動了吧:趕緊去讀一讀吧!
《家》讀書筆記 篇10
中華民族,是一個珍視記憶的民族,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足可見古人對記錄歷史的重視程度。
放眼中華千里江山,高山,河流,平原,草地;山山水水,或壯麗,或秀美,或荒涼;在這山水之間,無數生靈代代繁衍。那人類呢?人,總不滿足于一代一代人,應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更替,反復重復著一個出生—死亡的輪回過程,人不同于其他生靈,人總在追問著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向何處去?想通過這終極三問,跳出出生—死亡的輪回,不想再像動物一樣一代代重復復制著自己。
人類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認識自己?那只能通過記錄自己身上發(fā)生過什么,才能感覺到,自己似乎是活著的,才能認識到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并不是不斷重復,而是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不同,每一年有每一年的意義,對于沒有記憶的人,似乎是感覺不到時間是在流動的,也就感覺不到活著與死亡有什么區(qū)別,活著如同死了,死了好像是另一種活著。
史籍,是溝通現在與過去的最好橋梁,有時候,歷史像是一面會講故事的鏡子,我們能通過歷史知道自己的過往,知道自己來自何處,在時間的河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可以從鏡子中觀照出人類自身,認識到我是誰?什么是我?什么是人類?善良是自己,邪惡亦是自己。人清楚的認識和定位自己,才能知道今后自己該怎么做,該走向何方。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編寫,是我國最大一部編年體通史,從公元前403年一直到公元959年,記錄了前后共1362年的歷史,司馬光選取與國家興亡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編撰成書,其目的就是為總結治理國家的經驗教訓以鑒后世!顿Y治通鑒》一書,既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又有很高的史著價值,司馬光在編撰過程中,不單參考正史內容,也收錄一些野史雜記的內容,豐富的史料,對于后世考證史實有極大幫助,提供了諸多線索和思路,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史書編撰不是單純的記錄事情,作者對歷史的敘述是需要采用文學技巧的,有的篇章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是很值得反復鑒賞閱讀的,這也使得《資治通鑒》一書有很高的史著價值。
《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一書的作者,張國剛教授,對讀史的意義說過這么一番話,值得我們反復去品味: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他們每走一步都留下來一些歷史的印記,這就構成了一個棋譜的'殘局。我們熟讀這種殘局,我們就能下棋了;我們熟讀歷史,我們對人間的這些不同的挑戰(zhàn),就能做到心中有數。道理往往是抽象的,歷史是具體的。抽象的道理在具體的歷史情境當中,就能使我們明白權變的道理。
為何讀史?讀史至少可以讓我們學會如何讀懂棋局,領會棋局中的奧妙,做到旁觀者清。當局者亦清。
《家》讀書筆記 篇11
靜謐的夜里,在柔和的燈光下,我看著這本書的封面,上面畫著一個推車的老人和三個孩子。他們個個衣衫襤褸,但給我的感覺卻是溫暖無比。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的第一頁……
在巴黎生活的老流浪漢阿曼德,很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以乞討為生,從一座大橋的橋洞下安身。一天傍晚,他返回住處時,發(fā)現他的住所被三個孩子占據了。他又吃驚又生氣,要把他們趕走。但是后來,在他與孩子們的'接觸中,漸漸地接受了他們,并在白天幫他們的媽媽照顧他們。孩子們也早已把他當作他們的親爺爺了。最后,這個老流浪漢決定犧牲自己,找了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讓孩子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橋下寒冷的風,吹不散一家人的溫暖的愛。雖然他們并不是親人,但愛讓他們比親人還要親。這本書生動地描述了貧窮與貧窮中的愛與溫暖。阿曼德從開始地討厭孩子,到慢慢地接受他們,就是因為他有一顆充滿愛的心。
輕輕地合上這本書,再一次凝望這幅溫暖的畫面,它帶給了我很多很多……
《家》讀書筆記 篇12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的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
我一直珍藏著這段“感動中國”頒獎詞,覺得既貼切又精辟,懷著近乎崇拜的心情,我讀了巴老的代表作《家》。
本以為讀《家》會有一定的距離感,但當我接觸它時,一幅幅畫面在我腦中浮現:無數的可憐的生命為封建禮教做了陪葬品后,終于有一些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吃人的封建禮教終被埋葬!
覺慧是一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他積極參加校聯合會的反封建活動,猛烈地抨擊封建家庭,他勇敢地、毅然地與丫頭鳴鳳相愛。他在五四沖潮的沖擊下蘇醒,在理想與現實間苦苦掙扎,他有自己的思想,不盲從,敢反抗。在看透了封建禮教吃人的嘴臉,目睹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尸體,得到了一個蒼白的吻后,明白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行為的支配人,他從新書中了解到人人生而平等,社會只有在不斷的改革后才能得到發(fā)展,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華考是自己去面對,去反抗,去吶喊才能獲得新生!
而令我猶為心痛的則是覺新的悲劇,一個徹頭徹尾的悲!覺新從小在愛的環(huán)境中漸漸地長成……他的腦子里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新將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命運偏偏在此時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了婚。處在“長房長孫”的他深受舊道德與倫理的毒害,他的內心充滿著不安與矛盾。覺新是真誠的愛著兄妹們,但是新舊潮流的對撞,思想上水火不容。他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劊子手,他也愿接受新思想,只是始終奉行“不抵抗主義”,他也有愛,有血有肉,他的內心也不斷的激蕩,只是慢慢地擱淺了……
讀《家》,讓我們感受了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但也為有著青春的熱情和奮斗、責任感、使命感的青年所深深感動!都摇分械那嗄晷蜗髮Ξ敶嗄耆杂兄卮笠饬x:無論什么年代,青年就是青年,有理想有報負有激情才是正常的!而我們,應該接下青年們手中高揚的火炬,從而讓“家”成為一個真正安定、幸福、和諧的“家”!
《家》讀書筆記 篇13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讀后了解到它是通過描述一個家庭中每個人不同的命運,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來喚醒青年一代覺醒的。
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故事貫穿了全文,他們不同的結局特別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印象。
覺新,他的命運是坎坷的,作為封建社會中一個大家庭的長子,他有太多被關注,也正是因為他的無力抵抗,他與自己深愛的梅最終是個悲劇結局,還有他的妻子,在舊社會的制度下最后落下死去的結局。一切都是由于舊社會舊制度的壓迫,他的命運他的前途都化為泡影。
覺民,他有著沉著的性格,對于自己的命運有自己的思想,他的抵抗也注定了他個人生還是幸運的還是順利的`。
覺慧無疑是一個最為關鍵的人物形象,他那種反抗舊社會的態(tài)度是強烈的,是有目的有信念的。他堅決反對大哥覺新的“作揖哲學”和“無抵抗主義”,對于正在變化的時局有著清醒的認識,他不甘心淪為舊社會的奴隸,他的思想是一個青年一代覺醒的象征。
巴金通過自己對社會的認識,決心用筆寫下自己的感受,用文字喚醒青年一代。《家》之所以能成為名著,正是因為它有它的價值存在。
在這樣一個《家》的影響下,讓我明白了時代的前進,不應該小部分人努力就好,而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廣大群眾的覺醒,首先就是要喚醒青年一代,我們應該有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并能了解到自己身上背負的社會的時代的使命,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有前進,我們是新一代,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我們應該要有更加強大的信念,為中華之繁榮富強努力!
《家》讀書筆記 篇14
雖然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出版界并非僅靠金錢說話的世界。在這個狹窄而又寬闊的世界里,窩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可以寫寫自己喜歡的小說,雖不見得有什么大成就,或許也不失為一種幸福吧。
作家能做的,不就是寫的時候全力以赴么?寫完之后就只能等了。
有時間去嫉妒自己的同行,去哀嘆自己的悲慘,還不如拿起手中的筆多寫一句一行。一個沒有才華沒有靈感的人有資格輕言放棄么?
此時的他,既不奢望它能成為“奇跡作品”,也沒有那種非大賣不可的迫切感,他只是懷著對蒲公英之美的向往,以一種沉靜如水的`心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到稿件的修改之中。
等待竟如此令人疲憊。
人,就是一種只會關注他人失敗的動物。這個國家之教給孩子成功,卻對失敗不屑一顧。若自己仍堅持留在出版界,就必須做好面對無數次失敗的準備。做一個有風度的敗者,就必須抓住下一個挑戰(zhàn)權。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說或電影刪節(jié)的生活細節(jié)。猶猶豫豫、迷迷茫茫中頂住生活中的壓力,期待著明天嶄新的開始。
幸福屬于死者,而不屬于被遺棄在這個世界上的生者。
我想在場的各位,應該都有被書籍拯救過的經歷。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時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時候,在厭惡一切的時候,無意中拿起一本書,它能推你一把,讓你邁出新的一步,讓你產生重新面對社會的勇氣,連一本滑稽可笑的書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我非常榮幸能一直不棄不舍堅持寫到現在,感謝書籍世界帶給我的一切。
【《家》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家》讀書筆記02-24
《家》讀書筆記[經典]01-21
《家》讀書筆記02-19
巴金《家》讀書筆記03-12
巴金家讀書筆記03-01
家讀書筆記優(yōu)秀01-24
關于家的讀書筆記02-23
《家》讀書筆記范文03-30
巴金的家讀書筆記02-27
《家》讀書筆記摘抄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