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15篇[實用]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昆蟲記》讀后感1
《昆蟲記》主要講述了作家法布爾幾十年來對昆蟲的觀察和理解,其中我非常喜歡他寫的一篇文章《狼蜘蛛》。
蜘蛛的名聲很差:大多數(shù)人認為蜘蛛是一種可怕的動物,我也不例外。但事實上,蜘蛛是一個勤勞的工人,織網的天才。我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學了一篇課文,“蜘蛛結網了,斷了,網破了,然后繼續(xù)結網,連接了七次,多次失敗,他堅持不懈,終于第八次結網”一只小蜘蛛經歷了幾次失敗會結網,他們從不氣餒,因為他們的堅持,所以最終會成功。我非常尊重工人。我以前很慚愧,因為我打破了蜘蛛網。我覺得它破壞了別人的勞動成果。在法布爾的家里,有幾只狼蛛供觀察和使用。
狼蛛的腹部有黑色絨毛和棕色條紋,腿上有一圈灰白色斑紋。說實話,狼蛛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每當產卵前,都會用自己的絲線,織一張巨大的.棉床,把卵產在里面。產卵后不吃不喝一直守著,小狼蛛孵化出來后,也不吃不喝,爬到媽媽背上曬太陽,就像陽光就像美味的食物一樣。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寧愿不吃不喝幾個月,也不要讓壞蟲沖進來毀掉這些小雞蛋,不吃不喝幾個月也帶著小狼蜘蛛享受陽光的溫暖。
法布爾的觀察真的很仔細!甚至昆蟲的腿也觀察得很仔細。法布爾不僅寫了這篇文章,還寫了許多可愛的小昆蟲,如松毛蟲、螢火蟲、蟬等。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看看這本書。
《昆蟲記》讀后感2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通過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并且詳細的記錄編寫的。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全書包括10大冊,暑假里我讀了一小部分。通過讀書使我們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了法布爾觀察得仔細,就連小小的.螢火蟲怎樣捕食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還不辭辛苦,追蹤觀察了迷宮蛛是怎樣產卵和養(yǎng)育寶寶的。為了觀察石蠶的生活習性,他親自養(yǎng)了一些,講述了石蠶室如何利用簡易房子金蟬脫殼。法布爾這種堅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讀了《昆蟲記》使我增長了很多知識,例如:螞蟻和蟬之間的斗爭,知道了螞蟻是頑強的乞丐,蟬才是勤勞的生產者;螳螂善于運用心理戰(zhàn)術,是一個真正的心理專家,但它卻自食同類,兇殘的很;還有在各種昆蟲當中,蟋蟀是地道的哲學家,有高超的建筑技術……從《昆蟲記》這本書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他語言生動、活潑,而且充滿了情趣。他把感情融入到觀察當中,使我們了解到昆蟲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以后我也要像法布爾那樣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
《昆蟲記》讀后感3
在語文老師的推薦下,我去新華書店買了幾本世界名著。一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由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撰寫的《昆蟲記》,通過作者美好的童年回憶,我很快被帶到寶地荒石園,走進了那神秘的昆蟲世界。
聽!歌唱家蟬小姐在樹枝上歡快地一展歌喉。看!美麗的小闊條紋蝶成群結隊地在花園里翩翩起舞。遠不止這些呢!昆蟲的世界多姿多彩,還有充滿著團隊精神的松毛蟲;和平相處、互幫互助的椎頭螳螂;勇敢勤勞的天牛幼蟲……這些昆蟲都是我們的大自然“小老師”,它們一個個輪流給我們上課,授予我們許許多多的知識和道理。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在野生環(huán)境中對昆蟲的仔細觀察,通過自己的`想象、思考,寫出了一篇篇生動鮮活、細致感人的觀察報告,匯編成書。書里處處洋溢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使我讀得津津有味、興致盎然。
此外,作者也給我解開了困惑我以久的問題,那就是草原上有許多牛、馬、羊等牲畜,他們每天要在草原上遺留無數(shù)的糞便,為什么草原還依然綠草如茵、風光無限呢?原來是因為圣甲蟲把這些糞便做成糞球運回家了。
來,讓我們一起在昆蟲的世界里探索、發(fā)現(xiàn)吧!
《昆蟲記》讀后感4
我第一次讀昆蟲的時候,不知怎么的吸引了我。這是一本描述昆蟲生育、工作、狩獵和死亡的科普書。簡單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讓人捧腹大笑...被里面的各種昆蟲迷住了。有的兇殘,有的溫柔;有的堅強,有的軟弱。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想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受到放大鏡、潮濕、星星和昆蟲的.氣味。四月剛過,春天回到地球,一切都恢復了,蟋蟀在田野里唱歌,美麗的歌聲讓任何人陶醉,甚至法布爾也想給蟋蟀春天歌手的榮譽。
為什么蟋蟀能彈出如此優(yōu)美的歌聲?不要以為蟋蟀的“樂器”有多復雜。事實上,蟋蟀的樂器很簡單。蟋蟀弓上的150顆齒嵌在翅膀對面的梯子上,使四個發(fā)聲器同時振動。下面的一對直接摩擦,上面的一對是擺動摩擦的器具。它只能用其中四個發(fā)生器將音樂傳遞到幾百米外,你可以想象聲音有多響亮!蟋蟀有鋼鐵般的意志,法布爾曾經想把蟋蟀的左翼蓋在右翼上,把蟋蟀變成左撇子。但第二天,法布爾發(fā)現(xiàn)昆蟲意志堅強,不可低估。
蟋蟀陪伴著我,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他們從不抱怨或悲觀。他們對自己的住所和簡單的四弦琴非常滿意。
《昆蟲記》是一本記錄各種昆蟲習性的書,是一部偉大的杰作,真讓我愛不釋手。。!
《昆蟲記》讀后感5
這個寒假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著名作家巴金說:“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了我,這本書里提到了很多我沒有學過,見過的昆蟲,比如有:螢火蟲,螞蟻,蜜蜂和蟑螂等等。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螢火蟲。因為我以前并不了解螢火蟲,法布爾的觀察很仔細。例如螢火蟲的身上有斑斕的'色彩,胸部呈紅色,身上的花紋是環(huán)形狀,邊緣還點綴著幾顆小紅點,尾上還有著小光點,如同穿了一條美麗的裙子。還有讓我想想不到的是螢火蟲竟然是肉食主義者,獵物竟是如櫻桃般大的蝸牛。一只如此小巧的螢火蟲竟然會以比它大好多的蝸牛下手,讓我想到了“弱肉強食”的道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是受動物啟發(fā)發(fā)明的東西,如:通過蝙蝠發(fā)明了雷達,通過蜻蜓的翅膀發(fā)明了飛機等。
讀完了這本書后,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昆蟲的知識。當然,我們還要保護昆蟲不傷害它們,它們也是大自然的一員,我們也要愛護大自然。
《昆蟲記》讀后感6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里面,其實會發(fā)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里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升華。對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yǎng)都很有幫助!我小時候,非常喜歡《昆蟲記》。等我長大了,媽媽就給我買了青少版的。
讀了《昆蟲記》,我最感興趣的一種昆蟲叫做螳螂,我覺得螳螂的外表十分美麗,尤其是它的'腿特別修長,身材纖細。作者法布爾把螳螂的皮比作淡綠色的外衣,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螳螂居然是一種溫存與殘忍并存的小東西。我又讀了兩個自然段,才知道螳僅會攻擊人和弱小的昆蟲,它甚至會吃掉自己的同類——丈夫!我看到這兒,不由得吃了一驚,在吃自己丈夫的時候,雌性螳螂會咬住自己丈夫的頭頸,然后一口一口的吃下去,都這樣了,它也能面不改色,真是讓我又驚訝又佩服?磥,外表美不一定能代表內心美。
隨后我又讀了幾篇,什么蝴蝶、蜜蜂、蜘蛛……不管讀哪一篇*,我都能體會到作者法布爾對昆蟲的喜愛。讓我奇怪的是,作者是怎樣觀察昆蟲的呢?看了法布爾的簡介,我才知道:法布爾曾經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塊荒地,專門放養(yǎng)昆蟲,這樣連續(xù)觀察了三十年,終于凝結成了這妙趣橫生的《昆蟲記》!
《昆蟲記》讀后感7
我記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討厭昆蟲,因為我總是覺得它們看起來很害怕。尤其是蜜蜂,蜜蜂的刺讓我不敢接近它,因為我被刺傷了。但在讀了《昆蟲記》之后,我不再那么厭惡昆蟲,而是覺得它們變得可愛了。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亨利·法布爾。在他的《昆蟲記》中,有很多昆蟲的名字,我甚至沒有聽說過,尤其是蜂的名字。我以前只知道兩種蜂的名字:竹蜂和黃蜂,但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棉蜂和脂肪蜂
竹蜂和采脂蜂住在有趣的地方,它們住在被遺棄的蝸牛殼里。那些喜歡捉弄蝸牛的朋友應該小心。如果你碰巧得到一個蝸牛殼,蝸牛殼已經住在采脂蜂里了,你只能怪自己。采脂蜂經常選擇蝸牛殼中大小合適的部分作為其巢穴。它們經常用細砂嵌在樹膠上,形成圖案薄膜。用樹脂和沙粒做成的蓋子下,還有第二道防線,用沙拉、細枝等做成的障礙物。第二道防線后面有兩個房間,一個給雄峰,一個給雌蜂,因為采脂蜂的雄峰比雌蜂大。
有時候,當采脂蜂筑巢時,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疏忽而造成下一代的悲劇。如果采脂蜂在蝸牛殼里筑巢,但它不知道蝸牛殼已經有了主人。當巢里的蜂長大后,它們咬破膠膜,突破防線,想要解放自己。然而,他們的路被一個陌生的家堵住了,因為貝殼原主人的竹蜂還在孕育。就這樣,可憐的幼采脂蜂因為母親的小疏忽而結束了生命。
《昆蟲記》讀后感8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法布爾經常一絲不茍的觀察昆蟲們有趣的“生活”,他把觀察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法布爾幾乎窮盡了大半生的時間與精力陸續(xù)寫成了10大卷《昆蟲記》!独ハx記》的發(fā)表,在世界上引起了一片贊嘆之聲,為此,法布爾還被稱之為“昆蟲荷馬”。在1910年時,晚年的法布爾曾因此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呢!
讀完了這本書以后,我感受到了法布爾的一生那種刻苦勤奮、銳意進取、自學成才的能力與他的那股鉆勁兒、韌勁兒、孜孜不倦的勁兒,簡直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對昆蟲的那份好奇,那份愛,是非常人能夠所理解的。法布爾對于昆蟲的研究之深,使他筆下的那些小蟲子,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充滿了靈性,讓人看了以后,著實的感到了昆蟲的可愛,就連讓人最惡心的食糞蟲讓人看得都妙趣橫生。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我們應學習法布爾的這種精神,在任何情況下,干任何的一件事情,都必須要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再會不斷的進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我們要踏踏實實的干好每一件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認認真真的干好我們的每一件事,不要老是浮在水面上,如果是這個樣子,那么你將一事無成;我們在觀察一些事物的時候,要對那個事物表示有一種好奇心,這樣才可以寫出一篇好的觀察日記。
《昆蟲記》讀后感9
我最喜歡的課外書是《法布爾昆蟲記》系列叢書。
因為昆蟲學家法布爾把他觀察的昆蟲特點、生活習性等都詳細的記錄了下來。他的用詞也非常簡潔優(yōu)美,每種昆蟲描寫得栩栩如生,十分可愛。
我最感興趣的是系列之三《地下毒王》——狼蛛。書中詳細地敘述了狼蛛下腹部呈黑色,腿上有灰色和白色的`斑點,它住在自己挖的地洞里。狼蛛雖然不會結網捕獵,但它會用腹部抽出來的絲編織沙土、稻草和樹葉,立在洞口周圍,做好偽裝,再將蜘蛛絲抹在入口及洞穴的墻壁上,這樣除了可以防止墻壁上的泥土掉落,也能在獵物出現(xiàn)時沿著蜘蛛絲爬出洞穴,就像人類踩著梯子往上爬一樣,像狼一樣迅速而敏捷地捕獲獵物,再用自己有毒的尖牙死死地咬住獵物。即使是比自己身體大幾倍的獵物也會在很短的時間里死亡……。在這本書中法布爾不但生動地講解了各種昆蟲抓獲獵物時的行為,而且更深入地描繪了昆蟲的心里活動,讓我在閱讀時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了解了很多昆蟲方面的知識,也讓我懂得了不但要堅持閱讀,而且更要在生活中多觀察、發(fā)現(xiàn),才能讓自己的知識得到豐富。
《昆蟲記》讀后感10
《昆蟲記》是我讀過眾多佳作中的一部,它具體地描繪了一種或幾種昆蟲,比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昆蟲習性。作者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婚戀、繁衍、死亡。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關于昆蟲的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比如稚頭螳螂我一直認為它一定是個大“魔頭”,而當我看了這本書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它是個十足的“節(jié)食主義者”,它膽小得不敢捉蝗蟲,只敢吃蒼蠅,連一只蒼蠅都夠它吃上好幾天呢,并且,如果它被人抓住了,它的一生都會在天花板上度過,它上去時還是一個小孩子,落下時就已經是一個老人了,它不象螳螂,吃掉自己丈夫;也不會象毒蛇噴出毒液。同伴間不搶食,打扮也很紳士:帶著兩把不殺“人”的.刀,穿著一身灰綠、白、粉紅的花衣服,頭戴一只小尖帽,真是個文質彬彬的紳士。 讀了《昆蟲記》后,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同學們,讓我們帶著一顆好奇探索的心好好學習,去探索那些昆蟲學家沒有完成的世界吧。
《昆蟲記》讀后感11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后,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許多可愛的小昆蟲!独ハx記》的作者法布爾生動地寫下了各種各樣的五顏六色的小昆蟲。他把那些小昆蟲的外表和生活方式寫得清清楚楚。他還把那些可怕的螳螂、兇猛的蜘蛛和惡心的蒼蠅寫得栩栩如生。在這些昆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孔雀蝴蝶和紅螞蟻。
大孔雀蝶是一種美麗的昆蟲。它全身都是棕紅色的絨毛,脖子上有一個白色的領結,翅膀上有灰色和棕色的點,中間是一條淺鋸齒狀的線,翅膀周圍是一圈灰白色的邊緣,中間是一個大眼睛,黑色明亮的瞳孔和許多顏色鑲嵌的`眼睛,包括黑色、白色、栗色和紫色弧線。這種雄孔雀蝶不僅美麗,而且是昆蟲之間的“氣質中蟲”。雄孔雀蝶一生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為了這個目標,他們也在不惜縮短壽命。
紅螞蟻的身體是橙紅色或深紅色。腹部、觸角、每條腿都是棕色的,一般身體長3.2毫米,你不能小看這些小東西,他們是一群打架大師!但他們很懶,不想找食物,不想撫養(yǎng)孩子,即使食物在它旁邊,它也不會吃,他們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必須由仆人來完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去搶鄰居的不同種類的螞蟻,比如黑螞蟻,搶走別人的蛹,運回自己的窩里。不久之后,被搶的蛹蛻皮,成了家里積極工作的仆人。
《昆蟲記》是一本好書,它讓我對許多有趣的昆蟲有了新的認識。
《昆蟲記》讀后感12
暑假的時候,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我一看外面,沒什么興趣?梢豢磿膬热,我卻愛上它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法布爾從小就對植物和動物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經常仔細觀察它們。書里還有螢火蟲、紅螞蟻、蟬、天牛、松毛蟲等動物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記錄了它們在昆蟲王國的漫漫旅程。比如螢火蟲,法布爾講述了螢火蟲中只有雄螢火蟲能發(fā)光,而雌螢火蟲不會發(fā)光。螢火蟲看似小,卻是食肉動物,它主要的食物是蝸牛。螢火蟲發(fā)現(xiàn)了蝸牛,就會召集來同伴,然后一起向蝸牛體內注射一種“麻醉劑”,不一會兒,蝸牛就化成“肉粥”了,螢火蟲們也就開始享用美食了。
讀了這本書,我真的非常佩服法布爾。在《昆蟲記》里,在法布爾的筆下,蜣螂忙忙碌碌制作糞球、推動糞球,固執(zhí)的松毛蟲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利用蛛絲飛到各個地方,螢火蟲用麻醉劑對付獵物,螳螂豎起前腿好像在祈禱和平……每一只昆蟲都像是法布爾的.朋友。我覺得,我們以前都不怎么注重自然,現(xiàn)在,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自然,對自然中的動植物有更深切的認識。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真正地了解自然,駕馭自然!
《昆蟲記》讀后感13
這幾天我讀了《昆蟲記》。它上面記載著許多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這些都是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法布爾靠著對昆蟲的濃厚興趣和堅持不懈的觀察才走進了昆蟲學界的大門。
之所以我每次寫作文時都沒有題材,沒有內容,要想老半天才能想出個事例,是因為我不怎么觀察,不研究一些東西,也沒有堅持不懈的毅力。而我身邊有一位非常愛觀察的人,他就是我的伯伯,他是大學老師,他教的是物理。
記得有一次,我坐著伯伯的`汽車,一路行了2個小時,到了我爺爺奶奶家。他先把行李拿回家去,然后端著個杯子,拿出一張椅子,坐在了黃豆田前,注視著最前面的一株黃豆。我見他看得這么仔細,我也來看,可是我什么好玩的東西都沒看到,只看見那葉子上有幾個黃色的洞,就問伯伯:“你看到了什么,我怎么什么也沒看到呢?”伯伯說:“看到那片葉子了么?”“嗯,看到了,就是有幾個黃色的小洞!薄皩,就是那幾個小洞,你知道罪魁禍首是誰嗎?”“不知道!辈岩黄~子掀起來,“我看見了!是那個葉子下的毛毛蟲!薄皩,就是它,他吃多了,不動了,在睡覺!薄芭秪~我知道了!
伯伯通過仔細觀察查到了罪魁禍首,我以后也要像伯伯一樣,爭取做到巴甫洛夫說的:“觀察,觀察,再觀察!
《昆蟲記》讀后感14
自從我讀完《法布爾昆蟲記》這一套的十本昆蟲書,我就對昆蟲的了解更深了一些。
我覺得昆蟲和人類差不多,有害怕的人,那叫“天敵”;還有高興的人,那叫“獵物”。
天敵,是每個昆蟲都會有的,比如那狼蛛,毒牙奇毒,就連那一只比他大幾倍的小田鼠,在一天不到的時間里,就已經離開世界了。但最后這只叫波波的狼蛛被天敵蛛蜂拖進洞里了。由此可見,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
在第十本書里的霸王鐮刀手——螳螂,因為雌螳螂會把雄螳螂的頭咬下來,接著把雄螳螂給吃掉。但雌螳螂也是迫不得已才這樣做的,因為要給她的小寶寶有著足夠的`營養(yǎng),所以需要吃許多獵物來補充營養(yǎng)。
我最討厭青蜂,因為它是一只不勞而獲的蜂,就喜歡在別人產好的幼蟲身上產下卵,下費吹灰之力就沒事情干了,你說讓不讓人感覺青蜂非常討厭。但青蜂非常漂亮,可是再華麗的外表沒有一雙勤勞的手,還能什么用呢?
我問你們,蝴蝶一般喜歡吃什么?“當然是花粉了!钡腋嬖V你們,有一種蝴蝶,叫菜粉蝶,菜粉蝶的媽媽會把卵產在十字科花種上,比如卷心菜、花椰菜和薺菜等。
這些都是我從《法布爾昆蟲記》書中學到的知識,我覺得這十本書讓我百看不厭,這么多小小的昆蟲卻組成一個個大大的故事。我真希望科學家法布爾一直寫下去,也讓我一直喜愛下去!
《昆蟲記》讀后感15
《昆蟲記》是著名科學家法布爾的昆蟲科學著作。這本書中記錄了大大小小數(shù)百種昆蟲的生存方式以及繁衍方式,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更讓我們學會了每一個尊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独ハx記》里的昆蟲小的有以團結為生存之法的紅螞蟻,大的有擁有強大毒囊的朗格多克蝎子,還有自相殘殺的'金步甲,給蝸牛打“麻藥”的螢火蟲,為人們的壁爐“添光彩”的舍腰蜂,毒性強大的狼蛛,潛伏多年,輝煌一時的知了,擁有偉大母愛的蟹蛛,會制作精美工藝品的迷宮蛛......這些小生命們都是大自然智慧的結晶,我們不能傷害它們。在《昆蟲記》里,最強大的莫過于朗格多克蝎子了。像螳螂、螻蛄、蜈蚣、蝗蟲這樣的昆蟲,自然不在朗格多克蝎子的話下。
就連馬陸、步甲這樣的甲克昆蟲,都敗在了朗格多克蝎子的尾下。因為,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性非常強,就連鼴鼠這樣大(在朗格多克蝎子的眼中)的哺乳動物中了朗格多克蝎子的毒,都會在兩天內毒發(fā)身亡。《昆蟲記》是一部偉大的科學小說,它不僅讓我們擁有了許多昆蟲的知識,還教會了我們尊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昆蟲記讀后感_寫讀了昆蟲記的讀后感04-02
《昆蟲記》的讀后感03-09
昆蟲記讀后感09-14
昆蟲記讀后感09-14
《昆蟲記》讀后感04-02
《昆蟲記》讀后感04-03
昆蟲記讀后感02-05
昆蟲記讀后感01-10
《昆蟲記》讀后感01-10
昆蟲記讀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