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合集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
《明朝那些事》第六卷主要講的是萬歷年――天啟年間的事。在這卷書中我最喜歡的首輔是申時行。他工作能力強,又是個老好人,在那個年代是絕對的'牛人;我最喜歡的軍事家是袁崇煥。
他是個軍事奇才,能文又能武,把努爾哈赤活活給氣死了,可是卻被人誣陷被崇祖帝所殺;我最恨的皇帝是崇禎。他不管大事,亂殺忠臣,疑心太重,最后導致明朝滅亡;最不幸的皇帝是泰昌。這位仁兄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了;我最為楊漣打抱不平。一代明官卻毀在魏忠賢手里,一個忠心耿耿為國家做了很多事情的人卻被奸臣誣陷。我覺得這幾位皇帝中最英明的還算是泰昌皇帝了。他雖然命短,但是知道重用楊漣這樣的忠臣管理天下大事。一個皇帝應該每天上朝理政,管理國家,懲辦奸臣,重用忠臣;一個國家必須有一個好的領袖,一些團結一心的手下,才能使國家強盛起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2
最近,我迷上了一套書,叫《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筆名)。
書中,作者以幽默風趣的寫作方式詳細地描述了明朝開國到滅亡的全過程。雖然我還沒看完,但我已經(jīng)有了許多想法。首先,我對建文帝——朱紋允最有意見,因為他在殘酷的戰(zhàn)場上還有婦人之仁,不知道,在戰(zhàn)場上,槍桿子才是硬道理。屢次在手操勝券的情況下放走自己的.敵人——朱棣,最后被他篡奪了皇位。這向我們證明:在你死我活的競爭上,有婦人之仁永不會成功。
我還比較佩服朱祁鎮(zhèn),他打了敗仗后成了俘虜,但是依然堅強地活著,在經(jīng)歷了多次考驗之后,他與他的親信同心協(xié)力,最后逃回自己的國家并當上了皇帝。這告訴我們無論在怎樣的困境下,只要堅持到底,奇跡,隨時可能發(fā)生。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當皇帝是一件苦差事,雖然他有錢有權,但上要管大臣,下要管人民,里要管政治,外要防敵人,忙得不得了,是一件有能力的人才能勝任的工作。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3
對于理科生的我很少看歷史,或者說基本不看歷史,但這本“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實在是太精彩,金戈鐵馬讓你熱血沸騰、奸臣當?shù)雷屇阋а狼旋X、文人氣節(jié)讓你心生敬佩。作者用現(xiàn)代流行文學的描述手法和表達方式,讓一個普通人能用輕松的讀懂歷史。
用一句話概況:“我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弊肿终鸷承撵`。
明朝從不懼怕北邊的瓦剌和韃靼,南邊和東邊的倭寇,以及后期的后金,不服就一個字“打”,一直打到服為止。
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并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強大、開明的國家的真實面貌。
中國人向來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向大明朝致敬。非常感謝“當年明月”給我們帶來如此經(jīng)典的作品。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4
讀完第一本接著來看看第二本萬國來朝,這本書主要描述的是朱棣的事跡。
主人公朱棣在出生時不被人看重,可最終他卻成功獲得皇位。
朱棣從小就跟著朱元璋打天下過著流離失所的日子連名字都沒有,直到7歲的時候才有朱棣這個名字名字。建國后朱棣被發(fā)配到邊疆,在邊疆又磨煉了好些年。
朱標剛繼位沒不久就去世了,當朱允炆上位之后,朱棣在新皇帝的削藩政策逼迫下懷著自己的心思,最后還是奪位了。
就是這么傳奇的一個人物,最終攻下南京,開啟了皇帝之路。
在南京當了沒幾年的.皇帝然后就搬家去了如今的背景,在位期間也不停的在打仗,親征過5次,打了一輩子的仗。
之后是長子朱高熾即為,只可惜十個月后就去世了。孫子朱瞻基跟著上位了,這個時候正是朱高熙的叛亂。
最有意思的是朱祁鎮(zhèn)繼位后由于打了敗仗被人抓了俘虜,朝廷就又立了朱祁鈺,這一下子就有個兩個皇帝。讀一讀歷史你會發(fā)現(xiàn)歷史還挺有意思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5
不知道大家最喜歡哪一本書,但我最喜歡的書是《明朝那些事兒》這一套書。
這本書寫的是從元朝末年朱元璋起義并創(chuàng)立了明朝直到明朝滅亡,里面講了許多,如君臣之間的勾心斗角,馳騁沙場或者戰(zhàn)死沙場的將領,描寫人物的語動心神都達到了極致(化身為魔語)讓人看得欲罷不能。
這本書讓我,我成熟了許多,讓我明白了暴力不能解決一切,如明成祖朱棣倚靠暴力篡位卻奈何不了一介書生方正儒,因為他只是要靠暴力,而不能壓倒方正儒所代表的正氣,只有依靠智慧才能拿到你想要的東西。
再比如邪惡永遠壓不倒正義,王守仁孤身一人,也平定了諸侯的.叛亂,依靠的是他的智慧和勇敢,這告訴我們只有努力拼搏、奮斗才能成功。
朋友們,像偉大的先輩學習吧,這樣你就可以逐漸成熟。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6
前幾天,我媽媽買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兒》書給我看,我想:歷史的書,我可不感興趣?晌覄偪戳说谝黄捅簧钌畹匚×恕N艺J為這本書不僅僅只講述了明朝的整個歷史,還告訴了我們許多的道理。書里既講解了正史,又有幽默的語句,而且,書中的人物都被描述得栩栩如生,嚴厲的朱元璋、一臉正氣的'方孝孺、驕橫的藍玉、精神抖擻的朱棣……這些歷史人物都有聲有色地被描寫了出來,好像站在你面前似的。
看來,如果不進步,就會被他人超越。后來的清朝,“以鐵騎平天下”,最后還是輸給了八國聯(lián)軍、英法聯(lián)軍,被迫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公平條約。這就是因為別人在進步、圖強,戰(zhàn)斗力飛快地上升;八旗卻在漸漸,戰(zhàn)斗力越來越差。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也要不斷進步,不能虛度時光。比如,放假的時候復習一下知識,有空補習一下自己比較薄弱的科目等等。只有不斷進步,才能不斷超越自我。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7
明朝那些事兒,在讀了近半個月的時間下,終于落下了惟幕,二三百年的興衰榮辱,幾代天子的更替,大大小小的人物,在這幅浩翰的歷史畫卷中,書寫著刀光劍影金戈鐵馬。每個時期的君子與小人并存,君子弱,小人強,小人最強之時,便是大難之日。同理,有能力的.管理者也有相同的宿命。世事無常。
有些歷史匆匆的過客,往往不被人記起,他們身居低位,為了某個信念卻有舍生忘死,大義凜然的氣勢,這些都是民族的英雄。
書里最后一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8
我在班上換書的時候,換到了一本有趣的書,《明朝那些事兒》,我立馬翻開了這本書,開始津津有味地看著。
這本書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嚴嵩和徐階還有聶豹。嚴嵩是一個喜愛拍馬屁的家伙,而且奸詐無比。徐階和聶豹則是勤奮好學。
這本書講了在內閣里發(fā)生的許多戰(zhàn)斗,戰(zhàn)斗不是指別的,而是指為了利益和地位而發(fā)生的內閣內戰(zhàn)。
嚴嵩原本不是一個貪官,但是在原則還是利益面前,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后者,并獲得了一個光榮的稱號“明代第一奸臣”。但是,這場戰(zhàn)斗最終還是嚴嵩輸了,他最后是被一個熟悉的老鄉(xiāng)—徐階給剝奪了全部財產(chǎn),被趕回老家,靠沿街乞討維持生計,受盡了大家的白眼,最終,他在一片荒野中就這樣悲慘的死去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無論在明朝還是現(xiàn)在,都不能當一個貪官,不要為了利益而放棄尊嚴,否則,你就會淪落到明代第一奸臣—嚴嵩一樣的下場。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9
《明朝那些事》講述了明朝前后約三百年的歷史。故事生動有趣,笑話百出,讓我們在輕松愉快中了解了明朝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都前與陳友諒進行了有名的鄱陽湖之戰(zhàn)。在這次戰(zhàn)斗中,朱元璋帶領的20萬人只配備了單薄的漁船;而陳友諒則帶領60萬精兵強將,配備巨大的戰(zhàn)艦。雙方實力懸殊,朱元璋看似很難取得勝利,可他卻巧妙地利用了船小靈活的優(yōu)勢——先用小船偷襲戰(zhàn)艦,殺死一千多名敵人,并奪得戰(zhàn)艦一艘。頓時,軍心大振。他趕忙乘勝追擊,又用小船裝滿炸藥,組成敢死隊,利用風力,火攻戰(zhàn)艦,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朱元璋能以小勝多,以弱勝強,我覺得他真不愧是一個臨危不亂,有勇有謀的'人,這使得他在萬分艱難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這啟發(fā)了我,平常遇事不能慌亂,要及時想出對策。是啊,朱元璋遇到這么大的困難都能想辦法解決,我們平時還有什么不能解決的呢?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0
我一開始并不喜歡這本書,甚至不知道這本書叫什么。直到在床頭柜上看到它的時候,我才迷上了這本書,它的名字是《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清楚地講述了明朝從開始到覆滅的故事。我對我喜歡的人物做了評價。如:不小的`小人物——楊漣、有爭議的英雄——袁崇煥、還有身不由己的英雄——孫承宗。
三大案中,我原來以為只有李選侍,沒想到還有鄭貴妃。我現(xiàn)在才知道,我所看到的只是歷史的一角,還有更多史實等著我去發(fā)現(xiàn)。我還知道了楊漣,他寧愿死去也不愿向大奸臣魏忠賢低頭。他的民族氣節(jié)和大義凜然的氣度是我學習的榜樣。
袁崇煥也是一位讓我佩服的人物。他所修建的城墻是“山”字形的,從突出的一豎那里可以隨時攻擊對手。由此可見他的智慧之高。
讀《明朝那些事兒》讓我知道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歷史。這本書讓我受益良多。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1
悉數(shù)最近的16天,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我居然看完了7本平均300頁的書!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很深,歷史原來可以寫得那么精彩!本冊書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開始說起,至崇禎帝逃跑結束。欲罷不能、茶飯不思這些詞語已經(jīng)不夠表達我的`熱情了。作者當年明月用詼諧幽默的手法,向我們展現(xiàn)了明朝276年的風風雨雨。276年,一次次的死里逃生;276年,一次次的勾心斗角;276年,一段段的艱苦路程;276年,一年年的盛世景象。這個王朝,用最實際的方式名留青史;這個王朝,也被后人所稱頌;這個王朝,證明了中國五千年,有276年是屬于自己的。
這本書,跌宕起伏,讓我欲罷不能。你也來讀讀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2
我在班上換書的時候,換到了一本有趣的書,《明朝那些事兒》,我立馬翻開了這本書,開始津津有味地看著。
這本書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嚴嵩和徐階還有聶豹。嚴嵩是一個喜愛拍馬屁的家伙,而且奸詐無比。徐階和聶豹則是勤奮好學。
這本書講了在內閣里發(fā)生的許多戰(zhàn)斗,戰(zhàn)斗不是指別的,而是指為了利益和地位而發(fā)生的內閣內戰(zhàn)。
嚴嵩原本不是一個貪污的管,但是在原則還是利益面前,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后者,并獲得了一個光榮的稱號“明代第一奸臣”。但是,這場戰(zhàn)斗最終還是嚴嵩輸了,他最后是被一個熟悉的老鄉(xiāng)—徐階給剝奪了全部財產(chǎn),被趕回老家,靠沿街乞討維持生計,受盡了大家的白眼,最終,他在一片荒野中就這樣悲慘的死去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無論在明朝還是現(xiàn)在,都不能當一個貪污的管,不要為了利益而放棄尊嚴,否則,你就會淪落到明代第一奸臣—嚴嵩一樣的下場。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3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背弥,孰是孰非,時間飄過,自見分曉。
劉伯溫,智謀之士,藏于民間,顯在朝廷,恰逢洪武,飲病離去。
王守仁,能屈能伸,知行合一,傳王學于天下。
徐階,激流勇退是大智慧。
張居正,一鞭法和考成法,變法的勇氣必將推動時代的'潮流。
常遇春,驍勇善戰(zhàn),“殺降”未必是佳。
徐達,躬耕農(nóng)畝,成名于戰(zhàn),病疫于戰(zhàn),是對勇士最好的嘉獎。
袁崇煥,一代梟雄,能孤守邊關,因一視同仁(邊防線和京都)而不得志。
……以史為鑒,任重而行。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4
我讀過許多書,有童話,有小說,有傳記,有歷史故事,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明朝那些事兒》,他讓我知道了許多歷史知識。明朝有276年之久,有16位皇帝,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永樂皇帝――朱棣。
在我看來朱棣并不是一個好人,但它的確是個好皇帝,因為他很有遠見。在他統(tǒng)治的時代下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荒地被開墾,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倉庫里堆滿了糧食和錢幣,經(jīng)濟和科技文化都有很大的發(fā)展,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打造出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他還命鄭和出海下西洋,把中華民族的先進科學和文明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地。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他用了風趣和幽默解說了這段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15
眾所周知,和尚都是在廟里清心寡欲的`吃齋、念經(jīng),沒有哪個和尚跑去造反。不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這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文:……為了有飯吃,他決定去當和尚。
那年代,沒餓死就算不錯啦!這朱重八還真識時務,保命要緊呀!
文: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府宣布即皇帝位……
在多年的浴血奮戰(zhàn)中,朱元璋遲遲沒有稱王,用當年明月的話來說,他是為了麻痹元朝。這么看來,朱元璋是一個心機很重的人,不過最終這個小和尚——成功地當上了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5-20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實用)05-20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范文07-07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匯總13篇08-23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精華15篇]05-20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5篇(精華)05-24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匯編【15篇】05-24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5篇[精]05-24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錦集[15篇]05-24
明朝那些事兒讀后感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