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后感《教師花傳書》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后感《教師花傳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書籍是教師的第一呼吸,作為教師,既要為自己讀書,也要為學生讀書。這個寒假,日本作家佐藤學先生的《教師花傳書》走進了我的閱讀生活。
這本《教師花傳書》最鮮明的特色就在于,反復地闡述當代教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命題――教師必須是“工匠性”與“專業(yè)性”兼?zhèn)涞膶<。這是因為,“教師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專家的一面。作為匠人,教師的世界是由‘熟練的技能’、‘經驗’、‘直覺或秘訣’構成的;而作為專家,教師的世界則是由‘科學的專業(yè)知識’、‘技術’、‘反思與創(chuàng)造性探究’構成的。另外,匠人是通過‘模仿’與‘修煉’來學習的,而專家則通過‘反思’與‘研究’來學習”。教師的工作領域是那么復雜多變,構成實踐基礎的科學理論與技術又是那么不確定。因此,關鍵不在于將專業(yè)的狹隘的理論與技術應用于實踐,而是在復雜的情境中,以“反思中行動,行為中反思”這一實踐性認識論作為基礎,基于經驗的智慧與廣泛的知見,同復雜難解的問題展開格斗。所謂“好教師”,不是沒有問題的教師,而是敢于挑戰(zhàn)的教師。僅僅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有空洞理論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靠單打獨斗的教師,不是教育實踐家;僅僅靠自上而下的規(guī)劃或指標的設計,難以造就教育實踐家。
貫穿全書的一根思想紅線是,強調在21世紀的社會里教師的專家形象要從“教的專家”轉型為“學的專家”,擁有“反思性實踐者”的涵養(yǎng)。這是因為,今日學校教育的體制發(fā)生了變化――從以教師的講授中心的教學體制轉型為以兒童的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體制。教師的專業(yè)性也伴隨著這種變化而發(fā)生了變化――從教學技術中心轉型為以兒童的學習設計與反思為中心,因而教師的角色也應當從“教的專家”轉型為“學的專家”。根據(jù)佐藤學教授的觀點,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會傾聽
作為“匠人”的教師的性格特質也集中表現(xiàn)在“傾聽”上。一方面,“傾聽”這一被動行為能夠觸發(fā)教師的想象力。通過傾聽兒童的言語或緘默的聲音、傾聽教材中隱性的聲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教師得以探究當前學習展開的潛在可能性,正如木匠從每塊木料中看到其潛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過“傾聽”,教師能夠完完全全接納兒童,接受教材的課題、接受自己內部的聲音,形成課堂中對話式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工作。不是聽學生發(fā)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fā)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應當追求的不是“發(fā)言熱鬧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尊重學生的個性,就要蹲下來傾聽學生的聲音,理解他們的語言,走進他們的情感。我總覺得我的傾聽與講課同等重要,所以我愿意切實關注學生有聲的或是無聲的語言,讓自己躁動不安的心平靜下來。
二、養(yǎng)成“匠人氣質”
佐藤學教授希望教師在養(yǎng)成“匠人氣質”的過程中能夠遵循以下三種規(guī)范:其一,注重對每位兒童的尊重;其二,關注教材的可能性與發(fā)展性;其三,注重自身的教育哲學。
他指出,以上三條中關注其中一條還是容易做到的,不過這樣的教師無論作為“匠人”還是“專家”都是不夠格的。而在日常的實踐中同時貫徹三條規(guī)范并非易事,它們往往會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產生矛盾甚至相互沖突。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教師能夠不觸犯任何一條規(guī)范,獨樹一幟、創(chuàng)造教學。教學及其結果的好壞另當別論,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他們都能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尊重教材的可能性與發(fā)展性,關注自身的教育哲學,這樣的教師才可能獲得令人信賴的“匠人氣質”。
三、注重自身的成長
世阿彌在《花傳書》中寫道:“如果還不知道‘花’,那至少要知道‘種’;ㄊ切,而種是技!币馑际,如果不知道如何展現(xiàn)課堂“妙花”的“幽玄之美”,還沒有形成關于教育教學的思想與哲學,那至少要知道展現(xiàn)美的基于體驗的身體技法與經驗的智慧。因此,教師作為“匠人”的成長,其關鍵就在于技藝的傳承與學習。有人說,我們年齡也不小了,憑基本功應付目前的教學還是可以的。此話聽起來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們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不僅是為了學生獲得良好的成長,也是我們自身生命成長的需要。我們的生命需要長度、需要寬度、更需要厚度。為此,我們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習。
佐藤學教授認為教師工作的本質不只是“教學”,更是“學習”。在任何情況下,“匠人”都是默默地盡全力將工作做好,而“專家”則是活用最先進的知識和最高的智慧來工作。這其中包含著作為“匠人”的教師和作為“專家”的教師的生存自尊與幸福。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不期望成為教育專家,但我希望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老師,所以我還是要多學習,多思考。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教學及其結果的好壞另當別論,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都能夠尊重每位學生的尊嚴,尊重教材的可能性與發(fā)展性,關注自身的教育哲學,這樣的教師才能獲得令人信賴的“匠人氣質”。
【讀后感《教師花傳書》】相關文章:
《教師花傳書》讀后感04-01
花非花教案03-25
《花非花·紫砂藝人蔣蓉傳》讀后感03-07
夢幻花讀后感12-18
《花的智慧》讀后感06-16
花的勇氣讀后感03-29
“花婆婆”讀后感04-30
《花的勇氣》讀后感03-16
《花婆婆》讀后感03-15
花勇氣讀后感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