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推薦度:
-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4篇
當(dāng)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yīng)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1
安娜臥倒在了布滿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顆曾經(jīng)那么動人的、真摯的、生氣勃勃的生命之星劃過天際,終極隕落在她愛恨開始的鐵軌上!栋材瓤心崮取返碾娪鞍姹竞茉缫郧氨憧催^了,但總是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終渴看讀到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可認真的捧上書本來品讀時,內(nèi)心卻始終不得安寧。當(dāng)安娜與渥倫斯基在火車站臺第一次相見時,“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當(dāng)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她也掉過頭來了,她那雙在濃密的睫毛下下面顯得陰暗了的、閃耀著的灰色眼睛親切而留意地盯著他的臉、似乎是在尋找什么人似的”一見鐘情固然以悲劇結(jié)尾,可浪漫的邂逅卻讓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靜的境界中。賽馬場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們的戀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寧的宗教寬容讓安娜感謝又憤怒,安娜與渥倫斯基出國了,又回來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拋棄,而渥倫斯基卻重新踏進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懸而未決的離婚協(xié)議、肝腸寸斷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愛情獨占心理,這一切既讓安娜體會到了八年的無愛婚姻里喪失已久,又讓她平靜的心靈經(jīng)歷了一場喜怒哀怨的風(fēng)暴。而我也隨著安娜的故事沉浮時而興奮,時而憂傷,時而掙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獨與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沒有人傾述、沒有人理解時,我終于能稍微明白為什么安娜選擇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擺脫一切。
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并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著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chǎn)褥熱即將死往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似乎從來沒有愛過她,現(xiàn)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眼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由于“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老實…”我也愛安娜,從書中瞥見她的第一眼,我便愛上了這個“仿佛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里,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xiàn)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戀上了她,這種迷戀不在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喜歡她、欣賞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為她,讓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質(zhì)。
可愛的安娜還是自殺了,當(dāng)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時,我甚至?此琰c結(jié)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終是一個悲劇,吉蒂獲得了幸福,多麗依舊安穩(wěn)度日,卡列寧照樣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選擇了自由,選擇了真誠,選擇了勇敢,最后卻不得不死亡,她違反了貴族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個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會傷害任何人,我有權(quán)利這樣”。這是她的咎由自取嗎?這是她成為一個所謂的墮落的貴族婦女而理應(yīng)遭到的報應(yīng)嗎?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給了年長的、迂腐的、虛偽的卡列寧,八年時間里,他壓抑了她一切的熱情和生氣,當(dāng)我們知道排除了愛情以權(quán)力地位為基礎(chǔ)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當(dāng)我們肯定了個人追求自由與幸福的價值,又有何權(quán)利指責(zé)她的選擇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這并非由于她道德敗壞,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quán)社會下貴族社會里還保持著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假如她是多麗,忠信老實地守著家庭,在懷孕生子,再懷孕生子中耗費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風(fēng)騷丈夫到處拈花惹草帶來的痛苦,她就會繼續(xù)如困獸般維系無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蕩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會在賽馬場上失聲而起,而且隨著渥倫斯基離開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yè),她就能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愛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運注定她無法生存。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2
對安娜
看完之后,我只想對安娜說,你是個傻孩子,渥倫斯基愛的是你呀,他為你放棄工作,放棄他上流社會的社交,他甚至為你自殺!你還要他怎么樣呢?除了愛情,人生還有很多事情做啊,怪只能怪當(dāng)初的結(jié)合就建立在不倫與不被祝福,見不得光的條件下,所以有這么多矛盾,已婚。
其實在很多岔路口都可以想著改變這樣的命運,在受到老公阿列克謝原諒你之時,在舍不得兒子時,都可以回家。那么既然選擇了渥倫斯基,就好好愛!為什么就因為他想從事社交的工作,不能經(jīng)常陪你,就疑神疑鬼覺得他不愛你,每一次爭吵都要歇斯底里讓對方受到最大的傷害。最后為了讓渥倫斯基后悔,居然選擇自殺,我想說你這個傻安娜,你以為他會一輩子都會愧疚嗎,可能會吧,不過他也會再找一個愛人,然后過他下半輩子,人始終是自私的。
其實我真的很感謝讓我在這個時候讀到了安娜,起碼你遇到的是一個愛你的,舍生為你的男人,謝謝讓我堅強!
我快20歲的時候遇到了這樣的挫折,讓我快30歲的的時候也經(jīng)歷一回,我想上帝也是公平的,讓我記憶深刻,我希望讓到時候把這樣的感受這樣的書帶給我將來的女兒,讓她遇到愛情的時候不要丟掉尊嚴。不是自己的,就決絕的轉(zhuǎn)身離開,不再回頭!
對吉媞
我相信女孩們在一定的階段會碰到一段“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的年代,以為自己會被很多人關(guān)注,追求,絲毫不把其它人放在眼里,當(dāng)自己失去時,才留戀曾經(jīng)擁有過東西。也才意識到那個時期的自己是一個病態(tài)的階段,其實人活得無欲無求,低調(diào),不與人爭,不倒貼別人,自己就過得很好的,屬于自己的,在某個階段就會來到自己身邊。
對瓦蓮卡
我真的好喜歡這個角色,為什么會把這個女孩描述這么美好,她就是我想活的樣子啊。
書中對瓦蓮卡有一個描述:“ 但是她對于男子大概是沒有吸引力的。她好比一朵美麗的花,雖然花瓣還沒有凋謝,卻已過了盛開期,不再發(fā)出芳香了。而且,她不能吸引男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她缺乏洋溢在基蒂身上的東西——壓抑住的生命火焰,和意識到自己富有魅力的感覺。她好像總是忙于工作,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好像她對別的事情都不感興趣。她以自己和吉提形成的對照,特別吸引住吉提。吉提感覺到在她身上,在她的生活方式上,她可以找到她苦苦追求的榜樣:那就是超脫世俗男女關(guān)系的生活情趣、生活價值,那種男女關(guān)系現(xiàn)在那么使吉提厭惡,而且在她看來就像是等待買主的可恥的陳列品一樣。吉提越仔細觀察她那素不相識的朋友,她就越確信這位姑娘是如她所想像的十全十美的人物,因此也就越加急切地想要和她結(jié)識了!
我覺得不是她沒有魅力,而是在說,我自知有魅力,但是跟你無關(guān),和大家都無關(guān),只跟自己有關(guān),愛情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并不是為吸引男人,為了愛情而活,我有我的價值。她對愛情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理解,并不憎恨因為母親意愿而離開她另娶其它姑娘的'前男友,同時,也維護他,說他并非無情無義,是一個很好的人,也并不像吉媞說的委屈,相信他并不漠視她的愛,只是他是一個孝子。
吉提影射到自己身上說,如果不是母親之命,而是他自己這樣呢,瓦蓮卡說:“那是他行為不端,我就不會同情他了!蔽蚁脒@里的意思也是,我不會因為這樣傷害自己。
談起吉提說的委屈,瓦蓮卡說到:有什么可委屈的呢,又不是您行為不端,是嗎?有什么可丟臉的,您總不能對一個完全漠視您的人說您愛他吧?每個姑娘都經(jīng)歷過這種事。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有好些事比這個重要。
吉提這個傻姑娘還想發(fā)問瓦蓮卡:“是什么,是什么最重要的東西使您的心情這樣平靜呢?什么事情重要以及什么力量賦予您如此令人羨慕的平靜和自尊!
書中沒有說出來,我來回答你吧,吉提,彈琴比較重要,看書比較重要,背詩比較重要,做生意比較重要。通通這些自己的愛好,情趣,心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3
沒有太過繁復(fù)的舞臺布景,或者太過華美的服飾,支撐起一部現(xiàn)代芭蕾的,是情和心。
正如艾夫曼自己一直所強調(diào)的,他的《安娜·卡列尼娜》以展現(xiàn)人物的心理為主,整部舞劇正是以人物心理的細致變化而展開,情節(jié)的有意弱化,心理變化的強化與凸顯,讓人看見了那個叫做“靈魂”的東西。
安娜對愛的追求和掙扎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主題,也是成就列夫·托爾斯泰這樣一部經(jīng)典的關(guān)鍵因素。在艾夫曼的《安娜·卡列尼娜》當(dāng)中,對于安娜的心理展現(xiàn)得非常細致,一開始與卡列寧在一起的痛苦與無奈,接著是遇見沃倫斯基而燃起愛情之火的幸福與奮不顧身,然后是對于流言蜚語的恐懼與無助,最后是在愛與痛苦之間掙扎的失常與瘋癲……
安娜的瘋癲狀態(tài)是最為高潮與精彩的部分,當(dāng)她的愛成為痛苦,而她又毫無能力擺脫的時候,也就只能進入“失常”的幻境,無數(shù)個赤裸的女性身體,或許是無數(shù)個安娜,或許是她幻境當(dāng)中愛與欲的化身,就像之前看過的芭蕾舞劇《蓮》當(dāng)中西門慶垂死時那一幕,也是無數(shù)個赤裸的男人,拽住他,讓他無法掙脫。安娜被拽住,被困住,無法脫身,而這拽住或者困住她的——那些與她同樣赤裸的女人,或許是愛,或許是現(xiàn)實的阻力,或許是她內(nèi)心無法逾越的屏障。最后她選擇了死亡來解脫,因為痛苦,因為無助。
在多數(shù)人看來,卡列寧是一個保守、自私而虛偽的人,但在艾夫曼的這一部芭蕾舞劇當(dāng)中,似乎試圖以不同的角度去詮釋這個人物。通過卡列寧與安娜的多次摩擦與碰撞,明顯感覺到的是這個男人內(nèi)心欲望的躁動,對于安娜,他是充滿欲望的。這一版的難得之處在于,讓人看見了卡列寧的柔軟之處,他其實同安娜一樣缺愛,也同樣渴望愛。只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只能以對于安娜的情欲和控制欲來表現(xiàn)。
沃倫斯基還是一貫的迷人與英俊,他對于安娜的愛與柔情,以及欲望,在劇中展現(xiàn)得很細膩,相較于安娜與卡列寧,他所展現(xiàn)的矛盾要少很多,他只有對于愛的焦慮,但是這并沒有削弱他的存在感,而是以另一種人物的質(zhì)感豐富了舞臺。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古典芭蕾注重的敘事性情節(jié)的展開,艾夫曼的《安娜·卡列尼娜》則直截了當(dāng)?shù)貙⑷宋锏那楦信c內(nèi)心的跌宕用舞蹈強烈地宣泄了出來,它考驗的是演員情感的充沛度,這是十足的現(xiàn)代舞的表現(xiàn)形式。整部舞劇對于人物心理的詮釋,通過舞蹈表現(xiàn)得張力十足,可以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人物內(nèi)心的掙扎與顫動。
演員的功底與技巧均屬上乘,這也是一直以來俄羅斯芭蕾擁有顯赫地位的.重要原因,他們對于肢體的表現(xiàn)力非常重視,不僅注重技法上的精益求精,同時還注重表現(xiàn)力上的自然與張弛有度,讓觀眾看了會覺得很舒服。雖然《安娜·卡列尼娜》是以現(xiàn)代舞的質(zhì)感來演繹的,但并沒有就此拋卻傳統(tǒng)的芭蕾技法,這也是現(xiàn)代芭蕾舞劇的一個基本特點。這樣一部芭蕾舞劇,不僅需要演員在芭蕾技巧上的訓(xùn)練有素,也需要演員對于人物的充分理解,要走進人物內(nèi)心,將自己完全交給角色。
同時多處的意象化與虛化的處理也加深了矛盾的沖突,比如黑色的群舞,比如上半場最后安娜在玩具火車軌道中的定格。舞臺的布景沒有太大的變動,而是以燈光隨著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節(jié)以及心理歷程在變換,正因為沒有太過絢麗的布景以及色調(diào)沖突的燈光,才能使觀眾更加注重舞蹈本身,回歸人物的內(nèi)心。
可以說這是一部不同以往的《安娜·卡列尼娜》,以細致的心理呈現(xiàn)代替了情節(jié)的鋪敘延展。而在所有的情緒與情感的表達當(dāng)中,或許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角色,而也看見了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都是有“心”的人,我們都承受著愛的饋贈與折磨。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4
《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表面上似乎是在寫一個上流社會的貴婦人失足的事情,而實際上向我們展示了19世紀70年代俄國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并借由此文來鞭撻它的不合理性。作品描寫了個人感情需要與社會道德之間的沖突。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一個高層首長卡列寧的妻子,一次舞會上邂逅了年輕的伯爵渥倫斯基。風(fēng)流倜儻的渥倫斯基用熱情喚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愛情,二人產(chǎn)生了真愛,并在當(dāng)時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下,不顧一切地私奔,從而展開了一場愛情悲劇。經(jīng)歷了重重波折、在社會的巨大壓力以及遭受失去家庭、兒子和社會地位的打擊后,與渥倫斯基那所謂的真摯自由的愛情也開始被遺棄,最后安娜身著那一襲與渥倫斯基初次見面時自己所穿的黑色長裙,在火車站的鐵軌前臥軌,結(jié)束了自己絕望的愛情與生命,安娜獨自承擔(dān)了這段為道德和世間所不容的婚外情的后果,給人們留下了無限悲傷。
有人說在描寫女性的作品中,《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中無疑是一流的,在萬千作品的女性人物中,安娜·卡列尼娜無疑是最為豐滿的一個。她敢愛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在當(dāng)時的那個時代這無疑是極具反叛精神的。當(dāng)時的社會婚姻只不過是政治的附屬品,是極為物質(zhì)和利益化的。因為婚姻大都并非建立在愛情的基礎(chǔ)上,所以很多人在婚后會出現(xiàn)有情人的行為,但是人們?yōu)榱嗣u、地位卻極其虛偽的維持著這種表面的婚姻關(guān)系。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卻在這種情況下突兀的顯示出了自己的瘋狂,對真愛追求的瘋狂,記得小說中有一段這樣的`描寫:有一天,安娜與丈夫卡列寧一起去看一場盛大的賽馬會,比賽中渥倫斯基從馬上摔了下來,安娜情不自禁地大聲驚叫,這無疑是她的真性情,而這一“不檢點”的舉動也將她的私情“暴露”了出來,并且在事后瘋狂的她竟然還對丈夫說出了“我愛他,我是他的情婦隨你高興怎么樣把我處置吧!边@樣的話。安娜愛她的兒子,用她的話說兒子是她的命根,當(dāng)她想用自己的名譽換兒子時遭到了拒絕。她曾經(jīng)是社交界的名人,可是卻因為她對真愛的追求而遭到了社會的巨大壓力,受到種種冷遇,社交界不能容她,連她舊日的親戚朋友都拒絕與她往來?墒沁@些還不是主要的,令安娜傷心的是自己受到了那個她奮不顧身愛上的渥倫斯基的冷淡,一場大吵之后渥倫斯基憤然離去,她覺得“一切都完了”。一個品格高雅、敢于追求真正的愛情與幸福的"叛女"終于在這種打擊下結(jié)束了自己的年輕生命,是抗爭還是悔悟?安娜·卡列尼娜是那么的真實、血肉豐滿,讀到她死去的時候,仿佛一切就發(fā)生在眼前,她的故事和她的那種反叛精神使她成為世界文學(xué)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女性之一。
當(dāng)然在《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中,列夫·托爾斯泰還塑造了渥倫斯基、吉提、列文、卡列寧等許多在文學(xué)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無疑是最具光輝的,最為激情與活力的。
雖然小說只是以家庭婚姻為基本單位而展開的,但托爾斯泰目光十分的銳利,并且能夠穿透生活的壁壘而發(fā)現(xiàn)隱含其中的"真實"。托爾斯泰是一個圖解自我觀念的作家,不管是早期還是晚期作品,主題上的聯(lián)系十分清晰,他的小說是真實的,是當(dāng)時俄國的“一面鏡子”。而這來自于他的智慧,來自于他敏感而浩瀚的心靈,更為重要的是來自于他的誠實。我相信托爾斯泰和他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一定會觸動著當(dāng)時乃至今后很多的人。
記得老師在講完《安娜·卡列尼娜》時說:“當(dāng)愛情成為一個女人生命全部的時候,也就是她悲劇生活的開始!彪m然不能只用這樣一句話來評價《安娜·卡列尼娜》,但是,相信看過這部書的女性在讀到這句話的時候都會有更大的觸動,托爾斯泰的安娜死了,死在了19世紀的俄國,但是托爾斯泰想表達的安娜思想還在,并將與《安娜·卡列尼娜》一直隨時間輾轉(zhuǎn)下去,不再是悲劇。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07-26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03-13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03-06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03-21
《安娜卡列尼娜》的讀后感04-05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2-27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3-27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2-14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