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有感1
【與生俱來】
“就像拔掉浴缸的塞子,腦袋里空空如也,成了空殼。
周遭的現(xiàn)實世界如電影場景淡出一樣漸漸消失,我孤身一人深入字里行間。我比什么都喜歡這一感覺!
這些話不是我說的,但這些文字卻像生在自己內心一樣貼切。
似乎從一開始就呆在那里,未曾離開。
迷村上的時候,我還年輕著,22歲生日,收到一套村上的全集,很是歡喜。
《海邊的卡夫卡》是02年之后出來的。翻看,像在不經(jīng)意間開啟了一扇感覺異樣的門,異樣是因為它與自己完全沒有疏離感,奇妙地融入和貼切,無比地。
【叫烏鴉的少年】
盡管小森陽一寫了一本書《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讓我著實有些驚嘆怎么可以有人這樣讀一本書,我甚至懷疑村上寫書的時候,腦子里是故事與背景環(huán)境的契合,也有貫通全書的“隱喻”,但一定不會有那么龐雜深刻的東西做背景。如果照小森陽一那樣分析,那村上寫每一句應該都亦步亦趨縮手縮腳,不累死才怪。
上中學的時候,語文一直學得輕松,也學得好。但是回想起來,以前在課堂上聽老師分析課文,或自己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總是在心底里敲著架子鼓懷疑,人家作者有沒有想那么復雜?人家寫這句話這個詞有沒有那么深刻到骨髓的含義。
自問自答的內心世界。
“日本古來視烏鴉為靈鳥,以其叫聲占卜吉兇,F(xiàn)在也受到保護,無人捕殺,盡管為其聒噪聲所困擾。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烏鴉是一種悖謬的絕妙象征?ǚ蚩ㄕ撸瑸貘f也,我想這應該是《海邊的卡夫卡》的第一層隱喻(metaphor)。”——翻譯家林少華在前言如是說。
書中,主人公卡夫卡一直可以與精神世界里那個“叫烏鴉的少年”對話,其實,他就是他。正如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可以對話的自己。
所以,其實,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有一個“叫烏鴉的少年”與自己如影隨形。
【世間萬物無一不是隱喻——歌德】
雙線是村上作品的慣常手筆。《海邊的卡夫卡》依舊如此。
奇偶結構。奇數(shù)章節(jié)是十五歲離家出走少年“我”的離奇經(jīng)歷。偶數(shù)章節(jié)是“腦袋報銷了”的中田的故事。兩條線一致的地方漸漸趨近,各種各樣的事物開始迅速朝同一處集結,并未在同一章節(jié)糾合,但卻在兩條線的故事背后統(tǒng)一終了。
村上說希望讀者能以“田村卡夫卡君是我自身也是您自身”的眼睛觀看世界,的確,在這個充滿隱喻的故事里,十五歲少年孤立無援地縱深躍入波濤洶涌的成人世界,為了逃避父親如“俄狄浦斯王”的命運一般的詛咒。成人的世界里有吞噬他的力量,卻也有從荊棘叢中伸出手來幫助他的力量!八粵_往世界的盡頭。又以自身力量返回。返回之際他已不再是他,他已進入下一階段!
也許,每個人讀完這本書,就像田村卡夫卡走入那片森林深處,“我把腳踏入森林的'核心。我是空幻的人,我是吞噬實體的空白。正因如此,那里已沒有值得我怕的東西,全然沒有!钡任覀冋鄯禃r,已能夠主動坦然地面對充滿隱喻的人生。
書中若干處出現(xiàn)“活靈”的說法。很多日本文學都不可避及地受到《源氏物語》的影響。平安時代,人在某種場合是可以生而化靈在空間游移并實現(xiàn)自己心愿的。受某些“不可抗力”的影響,看《阿修羅城之瞳》《陰陽師》,均能深切體會那個時代人們對于內心力量的理解。
【側耳傾聽】
中文譯版的封面,是蔚藍的海邊,一個白色鏤空的背影,是海邊的卡夫卡,也是每一個窺視自己內心世界與成長歷程的自己。
看這本的書的大部分時間,我坐在小姑家后門的樹下,抬頭便能看到綠綠的田野,側耳傾聽,蟲鳴悠揚。
“鐵路沿海邊穿行了一會兒,進入內陸。有郁郁蔥蔥的高高的玉米田,有葡萄架,有斜坡上種植的蜜橘。灌溉用的水池觸目皆是,反射著早晨的陽光。彎彎曲曲流過平地的河水顯得清涼涼的,空地上長滿夏日的青草。狗站在鐵路旁看電車通過。眼望如此風景的時間里,我的心重新充滿溫馨平和的情思。不要緊的——我深吸一口氣,這樣自言自語。只能這樣前進了。”
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有感2
“你做了正確的事情。”叫烏鴉的少年說,“你做了最為正確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你那么好。畢竟你是顯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
“可是我還沒弄明白活著的意義!蔽艺f
“看畫,”他說,“聽風的聲音!
我點頭。
“這你能辦到。”
我點頭。
“最好先睡一覺。”叫烏鴉的少年說,“一覺醒來時,你將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
不久,你睡了。一覺醒來時,你將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在村上小說里少有的積極信號,我們感覺得到,卡夫卡的未來即使不是一片光明,卻也是充滿希望的。
而在這里,“看畫”和“且聽風聲”自然也是一種隱喻。我不敢說它們有唯一的解釋,但在我看來,解釋應是如此:
”且聽風聲“是大島教給卡夫卡的,在他帶卡夫卡進山時,曾有過這樣的一段對話:
”可在山中我做什么好呢?“
”且聽風聲!八f,”我經(jīng)常那樣!
我就此思索。
大島伸出手,溫柔地放在我手上。
“事情一件接一件。那不是你的責任,也不是我的責任。責任不在預言,不在詛咒,不在DNA,不在非邏輯性,不在結構主義,不在第三次產(chǎn)業(yè)革命。我們所以都在毀滅都在喪失,是因為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毀滅與喪失之上的。我們的存在不過是其原理的剪影而已。例如風,既有飛沙走石的狂風,又有舒心愜意的微風,但所有風終究都要消失。風不是物體,而不外乎是空氣移動的總稱。側耳傾聽,其隱喻即可了然。
我想,這是一種淡然處之的生活態(tài)度。飛沙走石也好,舒心愜意也好,我們要做的只是側耳傾聽,如是而已。這也像極了村上一向的“游離于社會之外”的風格。
而“看畫”則更復雜一些。我們記得的是書中描寫看畫最細致的是作為幽靈的'少女佐伯,書中有那么一段:
少女不再側耳,視線又折回《海邊的卡夫卡》,仍像剛才那樣在桌面上手托下巴,那顆心又回到夏日少年身邊。
而這份感情甚至引起了卡夫卡的嫉妒,由此可見這幅畫對于少女是多么重要。她是如此思戀這畫中的少年,這份對愛和美的希求也許就是“看畫”的意味。自然不是說是四十歲佐伯對死去戀人的思念和追憶,而是十五歲情竇初開的少女對情郎的向往和對世界的美的體會。
第二,這部小說讓我想起了許多村上之前的作品。比如佐伯的自白:
“我出生于離這里很近的地方,深深愛著這座房子里生活的一個男孩兒,愛得無以復加。他也同樣愛著我。我們活在一個完美無缺的圓圈中,一切在圈內自成一體。當然不可能長此以往。我們長大成人,時代即將變遷,圓圈到處破損,外面的東西闖進樂園內測,內側的東西想跑去外面。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當時的我無論如何也未能那樣認為。為了阻止那樣的闖入和闖出,我打開了入口的石頭。而那是如何做到的,現(xiàn)在已記不確切了?傊蚁露藳Q心:為了不失去他,為了不讓外面的東西破壞我們兩人的天地,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我都要把石頭打開。至于那意味著什么,當時的我是無法理解的。不用說,我遭受了報應!
在我看來,這一段簡直像極了《挪威的森林》中直子與木月“兩個人赤身裸體在孤島上”的感覺,同樣是在時代洪流中被淹沒的少男少女,同樣是再也無法重圓的破鏡。在《卡》中我再次體會到《挪》里的那份憂傷與悲涼。
另一點則是卡夫卡最終進入的林中世界,由于篇幅太長便不再引用,但讀過的人一定會和我一樣,重新想起《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中那個有著獨角獸,古夢與影子的小鎮(zhèn)。
第三,這部小說充斥著對文學和音樂作品的評論和感想。譬如大島一人,就談論過諸如夏目漱石,舒伯特等等人物。據(jù)村上本人而言,這是他在年齡增大后生出的一股“責任感”所致。具體請參考杰·魯賓教授的《洗耳傾聽:村上春樹的世界》一書。
至于中田一線,我的體會不多,暫時就不獻丑了。
總而言之,《海邊的卡夫卡》絕不是一本好懂的讀物,但的的確確讓人欲罷不能,而且每個人看完之后都會或多或少的有所得,我想這便足夠了吧。
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有感3
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默默地躺在床上,看完了這本三十萬字的小說。
坦白地說,我是沒看懂的,這本小說不僅篇幅長,而且其中的隱喻,魔幻成分之多遠遠超出《舞舞舞》,《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等作品。因此在讀時總有些茫然無措,無法理解。
然而讀的過程還是十分流暢,一如村上其他的小說一樣,總有一種“不明覺爽”的**。正因如此,雖然我并未充分理解,仍想試著寫一些評價。難免有錯,希望大家指正。
一如其他幾本長篇,小說的結構依然是村上標志性的雙線敘事。奇數(shù)章節(jié)講述的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十五歲少年離家出走二十余日內的故事。他認識了形形色色的人,實現(xiàn)了父親的邪惡預言,一度進入了無始無終的“理想鄉(xiāng)”卻又退了出來,決定回到現(xiàn)實,接受自己的人生。
偶數(shù)章節(jié)的主人公是一位老伯,這位名叫中田的老者雖不認字,卻有著能與貓說話的神奇能力。他在中野區(qū)殺死了一個名為瓊尼·沃克的殺貓人,接著便在神秘力量的誘使下前往四國尋找“某樣東西”。期間結識了名為星野的卡車司機,這位星野甚至還與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有過交流。最終,中田完成了打開“入口石”的心愿而死去,嘴中冒出白色的怪獸并被星野殺死。
相信若是沒看過這本書的人看了我上文的概述,一定會如墜五里云中,大呼“這都什么跟什么”。即便是看完了的我仍是心中疑云重重,久久不散。不過我還是姑且搞懂了幾件事的:
第一,卡夫卡的`故事是有關成長的故事。他一出身父親便向他施加了俄狄浦斯式的詛(甚至更為嚴重),并在他的成長中向他不斷重復灌輸這個概念。最終導致他為了逃避這宿命而離家出走。然而,正如叫烏鴉的少年說的那般,命運之所以被稱之為命運,就是因為它不可避免。
某種情況下,命運這東西類似不斷改變前進方向的局部沙塵暴。你變換腳步力圖避開它,不料沙塵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樣變換腳步。你再次變換腳步,沙塵暴也變換腳步————如此無數(shù)次周而復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這是因為,沙塵暴不是來自遠處的什么地方的兩部相關的什么。就是說,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徑直跨入那片沙塵暴中,緊緊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塵進入,一步一步從中穿過。那里面大概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方向,有時甚至沒有時間,唯有碎骨一樣細細白白的沙塵暴在高空盤旋。
…………
而沙塵暴偃旗息鼓之時,你恐怕還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是如何從中穿過而得以逃生的,甚至它是否遠去你大概都無從判斷。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從沙塵暴中逃出的你已不再是跨入沙塵暴時的你。是的,這就是所謂沙塵暴的含義。
卡夫卡最終還是殺死了父親(通過“活靈”的方式,書中曾有所解釋),奸污了母親(佐伯),姐姐(櫻花),一字不差地印證了那份詛咒。此后不知所措的卡夫卡本想選擇進入森林,進入那片無始無終的世界:
我置身于閉塞的圓圈中。時間在這里并非重要因素。在這里誰都沒有名字。只要我需要她就會出現(xiàn)。在這里她十五歲,想必永遠十五。而我將如何呢?難道我也要在這里永遠十五么?還是說在這里年齡也不是重要因素呢?
就是這樣的一片”世外桃源“,想來對一個力求逃避的人,這里一定是絕佳的藏身處了吧。但最終他接受了佐伯的建議(抑或說命令),選擇了回到現(xiàn)實。
”再見,田村卡夫卡君!白舨f,”回到原來的場所,繼續(xù)活下去!
”佐伯女士“
”什么?“
”我不清楚活著的意義!
她把手從我身上拿開,抬頭看我,伸手把手指按在我嘴唇上!翱串!”她靜靜地說,“像我過去那樣看畫,經(jīng)常看!
當然,在離去之時,村上也沒忘記借看門士兵之口教給卡夫卡一些人生建議:
“刺刀的用法別忘了!备邆兒說,“刺中對方后馬上用力攪,把腸子攪斷,否則你會落得同樣下場————這就是外面的世界!
村上式的對社會的反抗一覽無余。
【讀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有感】相關文章:
海邊的卡夫卡讀后感04-06
《海邊的卡夫卡》讀后感范文09-06
海邊的卡夫卡讀后感3篇04-09
變形記卡夫卡讀后感04-29
卡夫卡《變形記》的讀后感03-11
卡夫卡變形記讀后感03-17
卡夫卡《變形記》讀后感04-10
(精)卡夫卡變形記讀后感01-11
卡夫卡《變形記》讀后感范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