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逍遙游》讀后感(經(jīng)典)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逍遙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時候背誦《逍遙游》時,體會到的是它的光怪陸離,故事新穎:北冥有魚,名字叫鯤,幾千里的身軀,突然幻化成了神鳥,名字叫鵬,有一天鵬借助大風的力量展翅高飛九萬里,直充云霄,羽翼遮天蔽日,天都變了顏色。蟬與學鳩笑它“我們飛一天,肚子還是飽飽的,它干嘛要去九萬里的地方呢?”
作者從而引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理論。
朝菌不知道一天晝夜的交替,蟪蛄不知道一年四季的變化,而有一種靈龜以五百年為一個季節(jié),一種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個季節(jié),不過百歲的人又怎能和八百歲的彭祖相比?他們的認知相差如此之大,怎能用自己淺淺的智慧來評論他人的行為呢?
問曰“上下四方有極乎?”
答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
古人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做了一些身邊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極度囂張自滿、目中無人,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樣。殊不知出了自己的小圈子,來到大圈子里,自己也不過是“小知”與“小年”,蟬與學鳩罷了!
同蟬與學鳩比,鯤鵬夠大了吧?但鯤鵬也需要等待時令才能“徙南”,列子的御風飛行,也要借助風這個條件才能騰空,即使自己的德行能勝任“一官”、“一鄉(xiāng)”,甚至是“一國之君”,又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呢?
宋榮子能做到:整個世界都贊美他,他也不會更加勤勉,整個世界都非議他,他也不會沮喪,已經(jīng)達到“定乎內(nèi)外”、“寵辱不驚”的境界的他,還有未曾到達的境界呢!我們還有什么值得驕傲自滿的呢?
難怪詩人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謙虛永遠是我們待人接物的最好態(tài)度。
莊子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也充分詮釋了老子的“無為”、“不爭”、“上德”之境。
【《逍遙游》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逍遙游》教案02-24
逍遙游優(yōu)秀教案02-15
《逍遙游》的優(yōu)秀教案08-26
《逍遙游》優(yōu)秀教案03-02
《逍遙游》的讀后感11-24
《逍遙游》讀后感03-31
逍遙游讀后感04-24
《逍遙游》教案14篇02-25
《逍遙游》教案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