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海底兩萬里》有感(通用)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海底兩萬里》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1
讀完了這本書,我多想和尼摩船長一起去那美麗而又神秘的海底世界遨游?上覜]有象教授那么好的運氣,不然一定要去海底探索一番。這本書是一本科幻小說。
在1886年法國,全國人民都在討論一個話題,那就是“海怪”出現了!人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胡亂猜測而已,有的人說是海怪,有的人則說那是巨大的哺乳動物。真像無人知道,這時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覺得那是一只獨角鯨,為了驗證這個說法,于是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去海中探索。一天,突然發(fā)生了海嘯,教授和他的朋友們被卷進了海里,在這千均一發(fā)的時刻,尼摩船長把他們救進了“鸚鵡螺”號潛艇里。船長對他們很友好,但對潛艇的來歷及他自己的來歷卻閉口不談。他駕著他的潛艇時而潛水時而在海面行駛,帶他們參觀了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極。
尼摩船長是個神秘而又矛盾的人,他單身一人冒著生命危險跟鯊魚搏斗救了可憐的采珠人;在南極遇險的時候,大家都需要氧氣,而他卻把氧氣瓶里最后的'氧氣留給了大家。經常給予老百姓熱心的幫助。在行駛中看見某些國家的軍艦卻無緣無故地去攻擊他們。
后來阿龍納斯教和他的朋友們因為思念祖國,想辦法逃離了“鸚鵡螺”號潛艇,將這秘密公告于世。
作家儒勒·凡爾納寫完這部作品以后,人們就真的發(fā)明了潛水艇。這說明好的科幻小說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有益的啟發(fā)和幫助。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2
我想人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書吧,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海底兩萬里》。
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既驚險又刺激。說驚險,如潛水艇在水下被大冰山擋住的時候,全艇人員在缺少氧氣的情況下,困在水下兩天半,可大家都沒有死,真是九死一生啊!說刺激,如艇長和教授出艇,在水下森林里打獵的`時候碰上一只大白鯊,可是它剛張開血盆大口,就被艇長一槍打死了。
看了這本書,我還有許多問題要問:教授和獵手為什么要逃走?潛艇為什么不怕大炮轟它?等等。我也十分佩服凡爾納,佩服他能寫出那么多,那么好的書。
青少年朋友們,愛好書吧!它是你最真誠的朋友,永遠。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3
你見過一望無際的碧藍海洋嗎?你渴望去探索那充滿未知的海底世界嗎?就讓我們跟隨凡爾納的腳步,一起暢游在《海底兩萬里》里吧。
主人公阿龍納斯教授跟隨林肯號奉命抓捕一只“龐然大物”,卻沒想到這是一艘先進的潛水艇,之后水手尼德。蘭、康塞爾和主人公成為了諾第留斯號“自由”的俘虜。他們跟隨著船長摩爾,欣賞珊瑚島奇景、海底狩獵,在珠場與鯊魚搏斗、“進軍”南極、肉搏章魚……但他們并沒有因此放棄逃跑,自由與故鄉(xiāng)是他們最大的渴望,在一次北冰洋風暴中他們順利逃出,而諾第留斯號也不知去向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許多個夜晚里,當船的電光映照著波光粼粼的水,想象著會有成百上千的魚群在你面前若無其事的游過,偶爾還會有一條令人驚悚的鯊魚出現,周圍的海藻在推動器的動力下搖曳著,貝殼類靜靜地躺著,那深邃的小洞里說不定還有某種奇怪的生物……我也真想去那個奇妙的海底世界遨游啊!
令人感到奇怪的不僅僅是故事情節(jié)中脾氣古怪、有時善良有時殘暴的船長摩爾,他痛恨人類社會卻時常像人們伸出援手。還有令我們更為驚嘆的是,作者凡爾納的小說幻想不僅僅是憑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還隱隱透出一些科學的`依據,例如強大的電的
力量和潛水艇已經成為了現實,并且登上南極已經不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了。這是多么神奇的“預想”!
在《海底兩萬里》的游歷里,我們不僅領略了別具一格的海底美景,各種奇異的生物,更能體會的,還有他們值得學習的探索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決心。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4
打開《海底兩萬里》這部科幻小說,我懷著好奇心與書中的主人公——自然科學家阿龍納斯一起乘坐著“鸚鵡螺號”,開始了海底之旅。
我們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和北冰洋,遇見了許多罕見的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遺址,讓我學習到了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類和采集、潛水艇的沉浮……而現在,這些東西大都已經變成了現實。
讀完作品,我驚嘆于作者的想象力。他竟能在還沒有發(fā)明電燈的時代預料到了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神奇的海洋世界,同時又塑造了像尼摩艇長這樣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書中“鸚鵡螺號”的尼摩艇長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性格古怪卻又知識淵博,生性冷酷卻又非常善良。他看見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實行可怕的報復。
在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尼摩艇長。在我心中,他是一個偉大而崇高的人,堪稱是海洋的'精靈。他駕駛的鸚鵡螺號征服了整個海洋,是海洋真正的王者。雖然尼摩艇長對人類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痛苦,但是他仍是一個十分善良的人。在南極缺氧時,只有潛水服上的儲蓄罐里還有一點僅剩的氧氣,當水手們幾乎虛脫時,尼摩艇長作為艇上的領袖,卻沒有多吸一口氧氣,而是和所有人一起勞動,嚴格遵守時間與別人輪流吸氧,共同爭取生還的機會。他這種身為領導以身作則的行為感動了無數的讀者,也感動了我。
讀完《海底兩萬里》這部小說,我不禁深深地嘆服作者,他讓我們懂得: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如果當初作者沒有來源現實而高于現實的大膽想象,就不可能讓這本書成為預言一次次科學進步的偉大作品;如果當初作者沒有嘗試多重人格的排列組合,就不可能塑造出尼摩艇長這樣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更不可能有《海底兩萬里》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5
要說令人難以忘懷,故事情節(jié)精彩的書,有《簡愛》。
要說令人驚心動魄,人物獨特的書,有《魯濱遜漂流記》。
但要說既令人驚心動魄,又令人難以忘懷的書,那我首先就要說凡爾納的《神秘島》了。
小說主要講述了五名美國人為了逃避現實生活的殘忍而決定逃走的故事。當這五名逃客正逃跑的時候,在海上遭遇狂風暴雨。他們坐的熱氣球在下降,眼看就要掉到海里去了,他們沒有辦法,在萬般無奈下,把所有的東西都往下拋以減輕重量,包括糧食,金錢,炸藥,衣服……
終于,熱氣球往上升了?墒,海上的狂風越來越大了,熱氣球又下降很多。這時,他們的倡導者最后決定,犧牲自己,救同伴。于是,自己就與他的愛寵狗一同跳入了海中。
當其他的人有了著落之處后,才知道原來他們當中最重要的人物—斯皮菜(倡導者)不見了。大家都非常的著急,找了幾天也沒找到他。在后來的一天,他們突然聽到斯皮菜的愛寵狗在遠處嚎叫,就隨著這條狗的聲音,一路跟隨著找到了斯皮菜。
最后,他們就一起在一座島上定居了。但是,他們在熱氣球上的時候,把所有的東西都丟了,F在,五個人當中,除了有一個人有一本筆記本外,其它的是一無所有。跟魯濱遜瑞士魯濱遜還慘。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他們沒有任何儀器就光憑自己所懂的所知道的,測定出了島的經緯度。更讓人感動驚異的是,他們只有唯一的的一根火柴和唯一的一粒小麥。而且,經過他們的研究,島上并沒有可以生火的石頭。只能開這僅僅只有一根的火柴來取火也把這唯一的一粒小麥細心的,好好的種了下去,最后收成了一大堆的小麥。還有,對島上的資源的研究,利用,使他們的`生活過得很滿足。
就是這樣,一群一無所有的空中遇難者。憑借對生存的勇氣,對生命的愛惜,勇敢地活了下去。沒有的,他們會努力去創(chuàng)造擁有的,好好利用。
讀了這本書后,我感悟到,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絕望,放棄。只要還有星星點點的希望,都是勝利的源頭。所謂叮叮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堅定這信念,堅守著自己的目標,勇敢的去面對,去克服該克服的困難。成功離我們不會太遙遠,勝利屬于自己的。
讀了這本書,我還感悟到,我們應該更好的去發(fā)現生活中的點點好處,好好珍惜,好好利用擁有的事物,不要對生活有所埋怨。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6
這個暑假爸爸給我買了四本書研讀,其中有一本叫做《海底兩萬里》的書,讓我看了很受啟發(fā)。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凡爾納是法國19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夸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盡管在21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那個年代,人們還沒有發(fā)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地塑造出一艘構造奇妙、名叫“鸚鵡螺”號的潛水艇。
就這樣,潛水艇船長尼摩邀請了書中的主人翁、探險者博物學家――阿龍納斯,一起進行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fā),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最后進入大西洋。在這次旅途中,他們看到了許多很近的海底生物和水中奇景,又經歷了許多驚險曲折的冒險,最后才到達了北歐的挪威海岸。
阿龍納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對尼摩船長出類拔萃的才華與學識的欽佩。但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還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重視防止被壞人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提出要愛護海豹、鯨類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這些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熱門的環(huán)保話題,卻早在200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給人類留下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才是此書給予讀者心靈啟發(fā)的關鍵所在。
看了《海底兩萬里》,使我這個從小在山里面長大的孩子,對美麗的`大海更加充滿憧憬。小說豐富的科學、文化、地理知識更是令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覺得,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說都像《海底兩萬里》一樣富有強烈的可讀性,它作為一本不是憑空捏造而是遠見加博識累積成的小說,不但對海底知識了解不詳盡的讀者解讀了他們的旅程,更讓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與文明。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7
自由是什么?自由到底如何定義?是在空中自在的展翅高飛嗎?是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馳騁嗎?是以自己的意愿瀟灑的活著嗎?在《海底兩萬里》中,我試圖去尋找答案。
撲面而來的自由氣息來自于海洋里自然生物生命常態(tài)。海洋生物神奇而豐富,在海底游行時,瑰麗的珊瑚叢、千姿百態(tài)的魚兒、雪白浪花的沖蕩,似乎都預示著未知的海洋里有未知的生命,然而每一個生命都平等地、無拘無束地生活在海底自由世界。
海底的神秘更是有著自由的色彩。海底有那么多未解之謎,就拿尼摩船長的“諾第留斯號”來說,他正是利用了海底的能源來得以在海里航行那么長時間。而且作者也對海底資源做出了許多期待,這足以看出,在那個年代人們就對海洋有了遐想和深入的思考,對無限的資源,自由的海底有了許多超前的想法。人類神往自由的高地,而在絢爛的海底,更是埋藏著未被挖掘的自然寶藏。倘若有一日,人類真正的居住到了璀璨的海底,親身去體驗大自然原生態(tài)的自由。這也正是作者寫此書的第二目的,讓后人因此書而擁有更多探尋海底的動力,啟發(fā)后人多去探索這片未知的地方。
而探索神秘海底的人類是渴望自由的。這一點在尼摩船長身上一覽無余。他的性格復雜而多變,究其根本,則是因為他本人對自由民主以及獨立的無限渴望。他希望殖民者能換平民自由這有何錯?他希望自己的國土自由這又有何錯?他為了真正的自由,在無人管轄的大海上與世隔絕,他被歲月和過往摧殘得冷漠刻薄,但在他堅硬的`外表下,仍有一顆善良渴望自由的心。他出生在一個不平等的年代,毋庸置疑,他成為了那個年代的悲劇,他拼命反抗,拼命想與自由靠近,他是真正追求自由的勇者,即使最終被逐漸扭曲的心理所毀滅,但人類卻也真正記住了他——一個用生命呼喚自由的人!
自由到底是什么呢?是海洋生物的各樣形態(tài)?是未知世界若隱若現的召喚?是人類“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一往無前的探尋?僅僅在海底,它就有太多華麗而迷人的轉身,我想我明白了,它的變幻莫測的形態(tài),對它永無止境的追求決定了“自由”二字永遠書寫在路上,更新在途中,它是不會被任何詞語所定義的。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8
在人類還沒有發(fā)明電報時,而他小說中的人已經在用電報傳遞消息,在人類還沒有登上月球,遙游太空時,而他小說中的人物已經登上月球了,在人類還沒有制造潛水艇時,他小說中的人物
已經自由航行在海洋中了……
他就是儒勒.凡爾納。海底這個不為人知的世界,在他的筆下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妙趣橫生。
本文主要講述了阿龍納斯教授在追尋怪物時,不幸掉入海中,被“鸚鵡螺號”所救,在無法逃脫的情況之中,與尼摩船長一起探險。他們從險境脫身,與無處不在的.危險斗智斗勇,最終,他們回到了故鄉(xiāng)。
這豐富多彩的歷險,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唯有始終努力,才能成就輝煌。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9
《海底兩萬里》寫于1870年,這本名著是凡爾納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旅行的所見所聞!
這事發(fā)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fā)現了一只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他(阿龍納斯)接受了邀請并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仆人(康塞爾)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來得知這只驚動一時的獨角鯨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fā)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fā),途徑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然后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稀罕的海生動植和水中奇異景象。最后,當潛水船到達挪威海岸是,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主人翁尼摩船長是一個帶有浪漫、神秘色彩的人。他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精心研究、設計、建造了這只獨角鯨大怪物——潛水船(鸚鵡螺號),他與潛水船在海底進行大規(guī)模的科學研究,但好像這又不是他這種孤獨生活的目的。他躲避開他的敵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搜尋自由,又對自己孤僻的生活感到悲痛。在這孤獨的生涯中他巧遇了阿龍納斯并與他共同經歷了一幕幕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事件。
其中有幾處是我覺得比較引人入勝:上部 第二十章 ~3個月的人來說是上天何等的'優(yōu)厚待遇!然而,在他剛想享受戰(zhàn)利品時卻遇到了土人圍攻。最終以尼摩船長沉著冷靜去對付土人圍攻而告一段落。 托里斯海峽:“鸚鵡螺號”第一次遭受困境碰觸到海峽的礁石而被迫停下來。然而這對阿龍納斯,他的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卻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能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這對一個原來生活在陸地上卻因為某種原因而留在海上
下部 第三章 一顆價值千萬法郎的珍珠:這一章敘述尼摩船長,啊龍納斯,他的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在收集珍珠時發(fā)現一位印度采珠人遭到黑鯊的襲擊,幸虧尼摩船長以無以匹比的勇敢和尼德蘭對鯊魚身體結構的熟識,用魚叉刺中鯊魚的心臟而完結生命為告終。在細節(jié)可以看出尼摩船長他,作為逃到海底的人類種族代表之一,而對人類表現出無私的奉獻精神。不管他平時嘴上怎么說,但這個奇怪的人善良之心至今還未完全泯滅。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10
《海底兩萬里》是一部著名的科幻小說,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得感嘆一句,這本書真有意思啊!
遠在一百多年前的1886年,一艘船被海里的怪物擊碎了,教授阿龍納斯與兩個伙伴一同去研究這個“海怪”,在與“海怪”的搏斗中,三人不慎落入海里,意外發(fā)現“海怪”竟是一艘潛艇。艇長尼摩強迫他們一起周游海底世界,其間發(fā)生了很多或驚險或感人的故事。
對這本書感興趣的人,我覺得有三種。第一種是喜歡各種有趣的情節(jié),要知道成書時還沒有潛艇呢,各種光怪陸離的海底情景就很吸引人;第二種是感同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批判;而第三種是折服于書中人物的精神。而我呢,就是第三種。
書中的主人公是阿龍納斯教授,和尼摩船長。書中有一句名言: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這正是教授與船長具備的品質——臨危不懼,初衷和希望永不改變。正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品質,船上的海員們才能躲過葬身冰層之下的險境。才能用電流抵擋土著人的攻擊,我想,這一次次化險為夷的經歷,肯定是尼摩船長耐心冷靜,長時間思考想出來的吧。
其次,令我感動的是尼摩船長的善良仁愛和他與船員們之間的感情。尼摩船長曾在一天早晨來找過教授,請他為一名船員治療。這時船長已經兩天沒睡了,雙眼通紅。阿龍納斯教授很驚奇地發(fā)現,“古井無波”的船長第一次流淚了。當阿龍納斯教授宣布船員搶救無效時,尼摩船長竟在哀求他;蛟S我的語言平淡乏味,講不出來那情景的感人,那就請你自己找書來看,感受一下鐵血硬漢的柔情吧。
最后,我要談的是所有人物的探索冒險精神。冒險并非冒進主義,體現了有勇有謀的智慧。無勇無謀,是懦夫;有勇無謀,是莽夫。唯有智勇雙全,把二者完美地結合,才是真正的.英雄。憑借尼摩船長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他們發(fā)現了阿拉伯海底隧道。人類歷史也無數次地證明了探索的重要性,沒有伽利略的探索,可能人們至今還以為重鐵球比輕鐵球下落得快;沒有愛迪生的探索,就沒有家家戶戶都要用到的電燈?梢哉f,沒有探索,就沒有人類的今天!
耐心、仁愛、探索,是我讀這部書時的感悟。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這樣用心去做,世界必將成為美好的人間!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11
你可曾讀過《海底兩萬里》?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感觸頗深。這本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凡爾納的豪情杰作。是“凡爾納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這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故事真可謂大膽至極。凡爾納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仆人康塞爾以及加拿大人尼德,誤進“諾第留斯”號的種種經歷。他們先從太平洋出發(fā),經過了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最后進入大西洋。看到了許多罕見的海底動植物和海中的奇異現象。還經歷了野人的襲擊、鯊魚的攻擊、被困冰山下、章魚的襲擊等種種險情。盡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他的.文章將科學與幻想結合起來,讀起來引人入勝,欲罷不能。
我印象最深的是遭遇大章魚,開始他們遇見許多大章魚,他們就浮出了水面,一大群人拿著鋤頭朝大章魚的腳和手砍去,最后大章魚把船上的一名水手給扔進海里。故事情節(jié)曲折緊張、撲朔迷離。
《海底兩萬里》不僅讓我認識了這些勇敢的的人,也讓我游覽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七大洋,欣賞到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逗5變扇f里》富含地理、生物等知識,既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又是一本富含海洋知識的百科全書,值得一看!
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篇12
如今的我,完全可以勝任“書癡”這個稱號。凡是可供閱讀的書籍,我都來者不拒,絕不挑三揀四。凡是可以閱讀的時間,我都見縫插針,絕不浪費丁點兒。
記得那是一個秋天的午后,陽光明明地、暖暖地照進教室,這時,班級家長講師團來了,同時來的還有你。我和你就這樣相遇了。你說,你要帶我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你講的故事懸念迭出,一波未平、—波又起,起承轉合間我已被你征服。從此,當小伙伴們三五成群地嬉戲玩耍時,你成了我最親近的玩伴。你時刻陪伴著我,不厭其詳地講解各種珊瑚、貝殼、魚類的分類……又帶我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廢墟……這猶如馬賽克瓷磚,在我眼前拼出了一個迷人的神話世界,也使我小小的心靈第一次接觸并了解了海洋的神秘,縮短了我與大海的距離。
午餐時,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盤中的佳肴,你則帶我來到無人島,吃起了烤面包果、野豬排骨等異乎尋常的食物。天氣轉冷,一下課,小伙伴們就會從教室里魚貫而出,尋找有陽光的地方取暖,你則帶我到最遠的極地、最深的海溝,讓我觀賞最大的珍珠……你甚至讓我處在最危險、最絕望的境地,向我展示自然的力量,讓我在強烈刺激,震驚之余感到極大的精神和審美享受。
當然,有一次由于我在課間太投人,以致數學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漏寫了兩面,而且第二天到了學校才發(fā)現。此時,離上課只剩下10分鐘了。我一下子蒙了,趕緊拿起筆來寫。因為你曾經講過,當年“林肯號”和潛艇交手時,船上教授等3人被撞人海里。漆黑的海面上沒有一線生機,但是即使是快要淹死了,他們仍相互鼓勵,尋求救援。最后被潛艇救起,保全了性命。這件事激勵著我奮筆疾書,即便是老師的腳步聲在空蕩蕩的走廊上越來越清晰,我仍不放棄。
當老師進教室的前一秒,我終于寫完了最后一個字。這樣做出來的作業(yè),字爛得像貓抓狗刨,而且發(fā)下來時,錯了一大片,還挨了一頓臭罵可我還是很慶幸,因為是你激勵著我把作業(yè)補完,而不是坐以待斃,甚至是放棄。后來,期末考試時,作文是以“作業(yè)”為主題,這件事正好符合這篇作文的要求,我就有感而發(fā),一氣呵成,還得了個滿分。你讓我體會到了絕處逢生的喜悅,讓我懂得了困境中總是蘊含著希望。這就是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
緣分,讓你和我于萬千的書海中,在時間的洪荒里邂逅,于是便有了這場美麗的體驗。也許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還會遇到很多以不同方式來幫助我、啟迪我的書,我都將感謝你——《海底兩萬里》。因為你給了我知識,給了我安慰,也給了我啟迪;因為你的存在才讓我變得更加熱愛閱讀,熱愛生活。
閱讀,上課的一次經歷,能讓你對閱讀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一次成功之旅。作文可以是一次任務,更可以是一次訓練,還可以是一次記錄自我的心靈享受。正如小作者所言,熱愛閱讀就是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