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共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字經讀后感1
《三字經》是我國著名的啟蒙讀物,它告訴我們要尊老愛幼、勤學刻苦、孝順父母、禮貌待人,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所以這個假期我又認真地再讀了這本書。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我特別喜歡“頭懸梁”這個故事!邦^懸梁”講的是:我國古代晉朝的孫敬,他學習非?炭,常常通宵達旦,困倦得眼皮都睜不開了,為了防止自己在學習時睡著了,因此在讀書時他就弄根繩子把頭發(fā)綁起來吊在房梁上。打盹垂頭的時候,揪一下頭發(fā)就驚醒了,繼續(xù)讀下去。這樣就不至于耽誤了學習。孫敬憑借其獨特的“頭懸梁”的苦讀精神,終能通今博古、滿腹經綸,成為晉時知名的大儒。所以說我們小時候一定要自主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會自主學習還不行還要自己努力!坝癫蛔粒怀善。人不學,不知義。”學生就像一塊玉,只有打磨后才會成為器具,如果沒了打磨就永遠是一塊玉石。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懂文化,F(xiàn)在社會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努力地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著我們,為我們鋪設人生的道路,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只有讀了,才會知道它的意思,如果沒有讀,就快去讀讀吧!
三字經讀后感2
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三字經》里的“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它告訴我“成事貴在堅持!”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資料講的是: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一個人光有才華還不夠,還要有對自己夢想,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堅持才能取得勝利。正如梁灝一樣,多次科舉都未果。但是,他在沒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的時候,并沒有從此一跌不振,放棄追逐自己的夢想。而是,重整旗鼓,再度參加科舉,直到考中狀元。正是他那份夢想的力量和那份堅定執(zhí)著的精神,最終才有考中科舉,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的場面。
梁灝的對夢想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使我想起了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在尋找適合做燈泡的材料時,一次一次地試驗,一次一次地失敗,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沒找到適宜的材料。應對失敗、挫折、他人的.冷嘲熱諷他仍不放棄,之后,找到了適宜的材料即鎢絲做燈絲,成功發(fā)明了燈泡。讓燈泡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愛迪生和梁灝一樣,對夢想總是那樣堅持追求。讓我再度相信“成事貴在堅持!”
《三字經》里的“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這一片段給了我這樣的一個啟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志愿,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是務必會成功的。
三字經讀后感3
老師經常說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著,于是我讓爸爸帶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三字經》。雖然當我讀了之后,不是很明白里面的道理,但是通過爸爸耐心的講解,我有了很大的收獲,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書里面有好多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的地方。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子的母親為了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子不好好學習,母親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花了很多心思。不僅監(jiān)督我的學習,給我買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請了家教給我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他們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爸爸媽媽說我?guī)拙,我還會很不高興。學了《三字經》后,我終于明白父母為什么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敝v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xiàn)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么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后,我的收獲真的很多,也讓我今后長大了能好好做人和做事。
三字經讀后感4
朗朗乾坤。它獲得了永恒的精神和千年文化的精髓。古往今來,它已經成為一本非凡的書!度纸洝飞鷣砭陀幸粋橫空!這個男孩被這本精彩的書,也就是書中的`文章所感動,這也是一個個人的意思,也是一個笑話。你不應該當真。
這本書的奇怪之處是什么?首先,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用三個字符的押韻句子構成句子,這些句子自成一體,易于閱讀和記憶,也易于理解。其次,它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髓。這本僅有1500字的小書綜合了“歷史、地理、數(shù)字、天文、氣象、詩歌、書法、音樂、教育和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度纸洝芬矟饪s了整個中國的歷史,易于學習和記憶,并特別談到學習歷史的方法。
總之,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兒童的傳統(tǒng)美德和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中國兒童的驕傲。
但是,我必須重申,由于當時的歷史和政治原因,有許多問題是不可忽視的,這些問題給《三字經》、《三綱五!吩鎏砹艘恍┰闫。所謂“三綱”,即“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三綱,君為臣,父為子,夫為妻”,這表明當時人們愚蠢地認為,有了“三綱”,就會形成君臣、父子、夫妻的社會穩(wěn)定;所謂“五個常任理事國”是“仁、義、禮、智、信”和“義、禮、智、信”。不允許混淆這五個常任理事國!边@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并且不能打破的基本道德底線。只是可憐當時的人們!他們相信三綱五常能夠維護家庭和國家的秩序,于是發(fā)表了一個大宣言并親自實踐。事實上,這只是富裕的統(tǒng)治者在道德和法律上對被統(tǒng)治者施加的魔法。
三字經讀后感5
《三字經》是我小的時候爸爸送給我的禮物。那時候我讀這本書只是覺得那些句子瑯瑯上口,非常好記。當我成為一名小學生后再重新讀《三字經》時,發(fā)現(xiàn)書中藏著很多道理和奧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告訴我一個道理:人在出生后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為后來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會出現(xiàn)差異,有了好與壞、善與惡的區(qū)別。“孟母三遷”是為了給孟子尋找一個好的環(huán)境、讓他接受正確的影響,使孟子最終成了一名偉大的人。我們也應該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們學習,讓自己成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讀這本書學到的另一個道理是:一個人從小就要努力學習!坝癫蛔、不成器”,人也一樣,如果不學習,不懂得知識和道理,就不能成為有用的人。古人讀書時可以做到頭懸梁、錐刺骨,今天我們雖然不用采取那樣的做法,但是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fā)憤讀書,他后悔自己用功太遲,這是古人給我們的訓誡!坝撞粚W、老何為”,我應該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才能有所作為。
《三字經》還教會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現(xiàn)在都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但這都是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工作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我們應該多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下班回家后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時間。
《三字經》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今后,我要用這本書中的道理來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確的路,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經典,人們耳熟能詳,代代傳誦。它朗朗上口,就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上幾句。但是,《三字經》中一個個經典故事及其蘊含的深刻道理,并不是每個人都知曉的。這幾天,我認真閱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細細品讀《三字經》,我發(fā)現(xiàn)書中的每一行字,每一段話,都在講述著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有教我們學習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边@句話的意思是玉石不經過精雕細琢,是不能變成美玉的;人不勤奮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意思是一個人把螢火蟲裝進紗袋里,以此照明看書,家雖貧窮,但從來沒有停止過讀書。這讓我感受到古人對讀書的熱愛。沒有燈,用螢火蟲當燈,家里貧困,也堅持讀書,為了長大能成為有用的人才。古時候的條件那么艱苦,人家學習卻那么用功。而今,我們的條件又是何等的優(yōu)越,所以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边@段話講的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焐暖后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fā),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不僅僅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讀完了《三字經》,我懂得了很多,成長了許多,與書為友,其樂無窮!
讀書更是一種享受,我愿永遠在這書香中享受著陽光的沐浴,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后感7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自南宋以來,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全書三字一句,有兩句一韻,共有一千多字。所以,它也是部兒童識字課本,包括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含有豐富的典故,知識性強,全書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國學精粹中難得的啟蒙讀本。
《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近,習相遠。大意是人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間沒有多大差別。性情也都差不多,只是由于后天的環(huán)境和教育的不同,習性便有了千差萬別。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這樣的,有些人長大后還象小孩子一樣善良了,有些人卻不是,這跟生活環(huán)境很重要,要是愛學習的同學交往,從小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質,改掉不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還有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它的意思是剛采出來的玉石,如果不經過打磨,就成不了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務,就不能明白事理。不經歷風雨,是見不到彩虹的,玉在沒有打磨之前,也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人也一樣,只有經過磨煉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還有一句是這樣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五條準則,也是中國古人對人格的要求。這五常,不僅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現(xiàn)代人所要具備的素質。
《三字經》里每一句話的含義都非常深刻,是短短六個字的句話,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大道理。我們要從此書里,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三字經讀后感8
說起《三字經》,那可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三字一句、含義簡單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边@句話在小時候,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差別會越來越大。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對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古時,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幼時,也因“心不!倍艿嚼蠋煹慕陶d,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是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為什么有成績好壞之分呢?仔細想想最根本還是自己的'心思問題,是不是花心思學習了,是不是“用心專一”了。當機會從身邊溜走的時候,要想想當時為什么不用心一點兒呢?
也懂得了做人的準則,古人發(fā)奮圖強的故事,中國悠久的歷史,許許多多我們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和接觸的知識,比如,我讀了《三字經》中講歷史的部分,清楚得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
這就是三字經,是一本歷史悠久的書;引領我們走向真確方向的書。
【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讀后感[經典]09-17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09-22
《三字經》讀后感【經典】09-22
《三字經》的讀后感03-28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08-04
[精選]三字經讀后感08-05
(精選)三字經讀后感08-03
[精選]《三字經》讀后感09-04
三字經讀后感(精選)09-03
《三字經》讀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