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合集【13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后感 篇1
前一陣,我們學習了課文《裝滿昆蟲的衣袋》,使我們對昆蟲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老師推薦我們讀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是19世紀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作品。這本書主要講了法布爾多年來觀察昆蟲的成果,他和其他科學家的方法不一樣——他們在實驗室里用手術(shù)刀為蟲子開膛破腹來實驗,而法布爾是在蟲子自然生活的情況下觀察,他們探究死去的蟲子,而法布爾研究活著的生命。
翻開書里面的內(nèi)容也十分新穎。蟲子也有自己殘忍的生活方式。螳螂在結(jié)婚后,雌螳螂會立刻吃掉自己的伴侶;土蜂的幼蟲殘忍地蠶食金匠花金龜?shù)挠紫x;文雅的蟈蟈竟然是蟬的致命殺手……盡管如此,昆蟲也是聰明的建筑師,忙碌的采脂蜂只需蝸牛殼、樹脂以及小石頭就可以營造一個舒適的家。迷宮蛛遷出的窩里有走廊,有房間,并不比人類的房子差。聰明的克羅多蛛遷出的房子可以讓你找得頭暈?zāi)X脹,使敵人無法侵入。這些也使我好奇,昆蟲會不會有自己的感情?有!大孔雀蝶至死都追求熱愛的情人。小闊條紋蝶可以千里迢迢趕到雌蝶的身邊跳舞……啊!我第一次知道我不喜歡的`昆蟲竟有那么大的奧秘,它們也像人一樣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們也有人一樣的智慧,人一樣的感情!現(xiàn)在我對昆蟲產(chǎn)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昆蟲記》語言生動,故事有趣。這本書讓我對自己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打開了大門。我從這本書中知道了有些昆蟲我是應(yīng)該保護的,然而有點昆蟲它是有毒的,我得小心它們些;還有書中優(yōu)雅的殺手螳螂告訴我,一個人的好壞,完全不能從面貌上來看;“亞馬遜人”紅螞蟻告訴我,千萬不要被一些事物的變化給迷惑住了;蠶食金匠花金龜幼蟲的土蜂告訴我,在生活中,弱小的人是永遠比不上強大的人的,這叫弱肉強食……這些昆蟲教給我的太多太多了。
《昆蟲記》不僅告訴了我許多昆蟲的故事,還告訴我只要細心觀察,就總會有收獲的。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
法布爾代表作昆蟲記讀后感
現(xiàn)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yīng)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還有這本書洋溢這一種精神,那就是求真,法布爾對于真理的探尋值得我們學習。難怪老師竭力向我們推薦這本好書,我一定會好好的再讀,我還會好好的珍藏這本書的,這些內(nèi)容與道理,我也會永遠記在腦子里的!
昆蟲記讀后感 篇2
寒假里,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深深地吸引著我。書中的昆蟲們調(diào)皮可愛,各有絕招。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針術(shù)的高手大節(jié)腹泥蜂,會推糞球的蜣螂,整天無依無靠,游手好閑的蝎子,還有那會織出又硬又大的蜘蛛網(wǎng)的橫紋金蛛。個個讓我大開眼界,迷戀不已?粗@些形態(tài)各異、性格萬千、生活方式迥異的小生靈們,讓我無不贊嘆法布爾那堅持不懈的細心觀察,嘔心瀝血編出的這本昆蟲記,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昆蟲界的別樣風情,讀起來是那么的興趣盎然。
1.找路能手—紅螞蟻。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紅螞蟻正在與黑螞蟻斗爭并且從幾千米遠的地方凱旋歸來。但是你想過嗎,這么遠的距離,它們是怎樣毫不猶豫的找到自己原來的住處的呢?為此,法布爾展開了長達兩個月的研究。他發(fā)現(xiàn)每次紅螞蟻回來時總是排著隊的。所以他就在螞蟻們回來時的.必經(jīng)之路上挖出了一條溝,這對于紅螞蟻來說,等于一條“黃河”?沙龊躅A(yù)料的是,紅螞蟻并沒有改走其它的路,而是堅持踩著溝中間的小石子通過。有些倒霉的紅螞蟻會被水沖走。看來,螞蟻不是靠氣味找路的。所以,后來法布爾又在螞蟻回來的路上放了兩堆不同顏色的沙子,螞蟻群看到了不同顏色的沙子,以為走到了陌生的地方,頓時徘徊不定,亂了陣腳。這時,法布爾就知道了紅螞蟻擁有用腦子記路,眼睛認路的能力,但是沒有像蜜蜂那樣的方向感,所以如果把螞蟻放在陌生的地方,就會迷路。哇!就連昆蟲界里的紅螞蟻都有為了找到回家的路而堅持不懈地想辦法?磥砦覀?nèi)祟愓娴囊煤玫南蚣t螞蟻學習,學習它們那永不放棄,鍥而不舍的精神。
2.夏季音樂家—蟬
蟬,一個多么耳熟的名字,一聽到這個名字。每個人的耳朵邊仿佛都會拂過那動聽的聲音。我們的夏季音樂家蟬在人們的眼里肯定是懶惰的,認為他只會游手好閑地趴在樹上,沒事時唱唱歌,唱完了就喝點樹液。其實,他也挺可憐的,蟬竟然只能活五六周,之后它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可見他們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但是,他們死后也不7546忘把自己的身軀奉獻給勤勞的螞蟻們,犒賞這些忙碌的“員工”。螞蟻們把蟬的尸體撕成快,搬進自己的糧倉。看到這兒,我就有點敬佩蟬了,他不再是我心目中那懶惰的形象了。我真想為蟬獻上一首歌頌它的詩
生于泥土,忍受痛苦,不吸人血,
神啊,即使這樣稱呼你也絕不為過。
昆蟲記真是一部審視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哲學著作啊,它處處滲透著作者對昆蟲世界堅持不懈的細致觀察,讓我們看到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對昆蟲研究的執(zhí)著。它是一本男女老少都能讀的書,有趣的昆蟲世界,讓你放下疲憊。請記住這個名字—昆蟲記!
昆蟲記讀后感 篇3
近日,我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感到很驚訝,不愧是“昆蟲荷馬”,能把文學與科學如此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他其實還有更優(yōu)良的品質(zhì)和素養(yǎng)。
法布爾是一個十分細心的人。在書中有一章,他描寫了螳螂的外貌:“螳螂的腰肢內(nèi)側(cè)飾有一個美麗的黑圓點,中心有白斑,圓點周圍有幾排細珍珠點作為陪襯”,“總之,大腿是一把雙排平行刃口的鋼鋸”。這些細致的描寫必定有仔細觀察作為基礎(chǔ)。如果法布爾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他是不會看到螳螂這些隱秘的特點。他在書中對螳螂描寫的那一段十分詳細,寫了小刺的大小、形狀和排列方式,法布爾甚至還數(shù)了小刺的數(shù)量!我相信,那細如針尖的小刺不用放大鏡是看不清楚的,不細心觀察是數(shù)不清的。書中有好幾章都寫的是各種食糞蟲,如果問你那些食糞蟲用來產(chǎn)卵的“糞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肯定會說是球形的。法布爾一開始也是這么想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法布爾在大自然中經(jīng)過一番細致“考查”后發(fā)現(xiàn),食糞蟲的“糞球”是梨形的;還有一種特殊的叫米諾多蒂菲的食糞蟲,它的“糞球”是圓柱體,這與其打洞方式有關(guān)。由此可見,細心是法布爾的法寶之一,否則他是寫不出《昆蟲記》的。
圖片法布爾是一個執(zhí)著的人。書中他在研究米諾多蒂菲時,養(yǎng)了幾只在自家花園里。后來發(fā)現(xiàn)它們的洞深達一米五,想系統(tǒng)地研究它們就要把整個洞挖出來。法布爾年紀大了,就叫全家人一起來挖,終于,在法布爾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整個洞穴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這使他之后研究米諾多蒂菲家庭提供了便利。法布爾的執(zhí)著,使他對這種昆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理解。在法布爾研究小闊條紋蝶時,他遇到了更大的困難。他僅有的一只雌性小闊條紋蝶在研究開始沒有多久時被螳螂吃掉了,而研究必須要用到雌蝴蝶;雪上加霜的法布爾所在的地區(qū)并沒有這種蝴蝶。研究被迫停止。但法布爾并沒有放棄,而是一直想辦法弄幾只來。終于在三年后,他托人從遠方買到這種蝴蝶,蝴蝶一到,研究立馬開始了。如果不是法布爾的執(zhí)著,今天的《昆蟲記》上可能就沒有小闊條紋蝶的名字。
法布爾還是一個專業(yè)的人,具有極高的科學素養(yǎng)。在他研究大孔雀碟和小闊條紋蝶時,他發(fā)現(xiàn)雌碟能吸引來雄碟,可他家周圍根本沒有這兩種蝴蝶,說明雄碟是從遠方飛來的,那么雌碟是怎樣“聯(lián)系”雄碟的呢?法布爾采用控制變量法,一會兒把雌碟裝入紙盒,一會兒用玻璃罩罩住,一會兒給實驗室加上簾子。實驗后分析數(shù)據(jù),進行猜想,然后再實驗。最終法布爾得出結(jié)論:雌碟會分泌一種有揮發(fā)性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發(fā)出的氣味人聞不到,但雄碟可以聞到。法布爾沒有想當然,而是以實驗來得出結(jié)論,這便是科學素養(yǎng),誰讓他既是文學家又是昆蟲學家呢?這樣的專業(yè)使《昆蟲記》不僅是文學巨著,也是科學巨著。
法布爾身上還有其他優(yōu)良品質(zhì),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這些都源于他對昆蟲的熱愛。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品質(zhì),還要像他一樣熱愛大自然。
昆蟲記讀后感 篇4
法國著名喜劇家羅丹說:“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思,像美術(shù)家一般的看,像文學家一般的寫!
他是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匯集一切智慧與才華,完成了《昆蟲記》這部世界著作。小時候,我一直認為《昆蟲記》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百科全書,卻不知,法布爾先生揣著對生命無比熱愛的心,對自然的無比尊崇,和渴望真理,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把《昆蟲記》寫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散文集。它仿佛讓我們吃下了“縮小藥丸”,透過蔥翠繁茂,陽光曼舞的綠蔭小道,聆聽昆蟲們的曼妙歌唱,走進它們奇妙活潑的小世界。
一切生物在法布爾的筆下都被賦予了人的性格。舍腰蜂對待事情認真仔細,吃苦耐勞,執(zhí)著堅定,而且熱愛家庭,具有責任心;被管蟲有著巧妙的手藝,織出的衣服漂亮美麗,還是一位剛強細心,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孩子的偉大良母;黃蜂是一個團結(jié)向上的集體,盡職盡責守衛(wèi)家園;蜘蛛如同一位聰明的幾何家,用才智在蜘蛛網(wǎng)上書寫著“數(shù)學題”;蟬和蟋蟀則是天生的歌唱家,向往光明,樂聲仿佛點點入耳,陶冶心靈!独ハx記》的語言優(yōu)美,修辭得當,法布爾先生用雄厚嫻熟的文筆,創(chuàng)造了一個精彩的生命自然界。
當然,《昆蟲記》還富有一定的哲理性。蜜蜂有著準確無誤找回家的本能,而螞蟻則是憑著對沿途景物的記憶找回回家的路。舍腰蜂有辨別力,卻無法意識到別人的行為,只是耗力耗時的徒勞忙碌。
作者在《昆蟲記》中說道:“如果動物只有單純的本能,那么它們便沒有能力去應(yīng)付大千世界,應(yīng)付大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環(huán)境要經(jīng)常有所變化,意外的事情有很多,正因為如此,昆蟲需要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來教導(dǎo)它!比艘彩侨绱耍覀冎挥胁粩噱憻捵约,提升自己,讓自己具備一種能力,才可以隨時應(yīng)付如今殘酷變化的社會。
法布爾還用實踐去反駁了書上的觀點:小被管蟲們并沒有吃掉它們死去母親。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具有這種質(zhì)疑的精神,同時,大千世界,需要我們?nèi)ゼ毤毎l(fā)現(xiàn),探索未知。
《昆蟲記》不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歌頌,同時也從側(cè)面透露出人性的.黑暗。作者十分憎恨螞蟻,把它比喻成“強盜”。它們浩浩蕩蕩去侵犯蟬的住所,紅螞蟻還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掠奪黑螞蟻的兒女。這何不反映了當今部分人們的貪婪和弱肉強食的社會?
“我親愛的蟲子們,一旦你們……”一旦讀起這個片段,我就會再次陷入那個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的夏日,枝葉落下斑斑光影,罩著底下那些可愛安眠的小昆蟲們。這時,我的心中會不禁泛起無限的感動。
法布爾,這位“昆蟲之父”,通過《昆蟲記》,讓我們最終明白:在這個世界,人和自然要和諧,人與動物需要友誼。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坦途!
昆蟲記讀后感 篇5
讀書之味長,如品香茗。讀這一本好書《昆蟲記》,如品一杯清香無比的茶,讓人回味無窮。我流連于作者筆下的昆蟲世界,也從他的人生經(jīng)歷得出一點:世界因好奇心而美麗,成功常與好奇心同行!
好奇是人們走向成功的強大助推器!独ハx記》的作者——法布爾,他從小家境貧寒,生活在農(nóng)村。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更好地觀察昆蟲。在那個年代,人們很少能去喜歡并尊重這些昆蟲,唯獨法布爾對他們有強烈的好奇。他十年如一日觀察這些昆蟲,了解它們的習性。為了觀察的它們,他不顧他人的驚異和看法;為了觀察它們,他可以像一個孩子一樣爬樹、趴草地、躲草叢;為了觀察他們,他甚至可以一連幾天不休息……他像哲學家一樣去思考,像藝術(shù)家一樣去觀察,像詩人一樣去感受和表達。這,都是好奇所帶給他的強大力量。
功夫不負有心人。自獨具一格的昆蟲百科兼生命贊美詩歌出世,這本被法布爾傾盡畢生心血的卷帙浩繁的杰作被很多人所贊譽,法布爾以自己的好奇證明了自己。
好奇也是使人們通向成功的牽引。英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羅伯特·斯比義耳在一次實驗中,不小心將濃鹽酸濺到一束紫羅蘭上,為了洗掉花瓣上的酸,他把花泡在水中。過一會兒,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紫羅蘭變成了紅色。這個現(xiàn)象讓羅伯特很好奇,使得他在這個領(lǐng)域里發(fā)明了沿用至今的酸堿指示劑。
諸如此類,牛頓看到在自己眼前掉下的蘋果,他苦苦思索,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好奇水在煮沸時產(chǎn)生的水蒸氣,他最終發(fā)明了蒸汽機,引起了工業(yè)革命;祖沖之通過比照圓發(fā)現(xiàn)古人“徑一周三”的結(jié)論錯誤,算出了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七位……在好奇心的牽引下,他們都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假如他們不“好”不“奇”,或許他們只能平庸一生。
好奇心還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我國著名詩人蘇軾文辭有名,為人豪爽,卻無意間得罪百官,被押監(jiān)獄。在烏臺詩案中他險遭性命。出獄后他一生清苦,一路貶向南方。但他不氣餒,因為他仍好奇山水,好奇人間。他曾展示“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豪放。他不慕高堂的莊嚴,不求官場的利祿。他站在自己詩人的位置,兼?zhèn)淅畎住鞍材艽菝颊垩聶?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氣節(jié),劉禹錫“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豁達和自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樂觀。他的精神深為人們所傳誦,而正是好奇支撐著他。
好奇是一首歌,撥動我們年輕的心弦;好奇是一團火,點燃我們沸騰的熱血;好奇是一面旗幟,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如果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那好奇精神就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正是孜孜不倦的好奇精神讓我們樂于奮斗,感受世界的美麗。
有時候,我們應(yīng)該放慢腳步,懷著一顆好奇心去感受生活的美,讓自己發(fā)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事。常懷一顆好奇心,面對世界,春暖花開!
昆蟲記讀后感 篇6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法布爾奇妙的昆蟲世界里。那些各種各樣昆蟲,讓我感到感慨良多。
《昆蟲記》譽滿全球,被稱為“昆蟲的史詩”,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及其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比較后編寫而成的書。這本書表面上雖說是昆蟲的一生,實際上是反映出“昆蟲界的荷馬”法布爾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研究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堅持的精神,即使是在逝世之后,也在他鐘愛的昆蟲的陪伴下,靜靜地長眠于黃石園。
在生活中,有這兩種人:有一種人,和法布爾一樣,為工作和學習而努力,堅持不懈,憤發(fā)圖強,比較后有所成就;而另一種人呢,和法布爾恰恰相反,性格懶散,志大才疏,當他要立志做一件事情時,只有三分鐘熱度,比較后留給他的只有失敗。同學們,你想做哪種人呢?
如果你選擇做第一種人,那么就向達芬奇學習吧!達芬奇的父親把小達芬奇送進了一位的畫家那里去學習繪畫,第一節(jié)課便是畫蛋。一開始,達芬奇還十分聽話,把蛋的一筆一畫都認認真真地畫在紙上?墒牵惶爝^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達芬奇終于不耐煩了,他放下紙和筆,跑過去找他的老師,問:“老師,我已經(jīng)畫了許多蛋了,什么時候才可以畫別的`東西呢!”聽了達芬奇的話,老師放下手頭的工作,嚴肅地說:“要先學好畫蛋,因為這是熟練手法和筆法的基本功。要畫好蛋,就要認真地觀察它,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畫它!边_芬奇聽后,就再也沒有急著畫別的東西了。他全神貫注地,日復(fù)一日地去觀察桌子上那個平平凡凡的雞蛋,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日子一天天過去,達芬奇的畫本上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形狀不同的圓圈圈。老師對他的堅持不懈地鉆研精神很滿意,對他贊不絕口。有了堅實的基礎(chǔ),達芬奇后來創(chuàng)作出《比較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許多名畫,成為一代宗師。你們看,達芬奇不斷堅持著,成為了一位非常的畫家。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是這個道理吧。
除了達芬奇的故事,另一個人的故事竟讓我如此震驚。那個人是發(fā)明電燈泡的科學家愛迪生,他竟然做過第二種人!竟然是一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事情是這樣的:一開始,愛迪生也研究過電話,他連續(xù)著幾年的刻苦鉆研,十分努力,眼看就要成功了,愛迪生卻因為一時的不可行而放棄了。而貝爾只不過在物理實驗中把一個旋鈕多旋了幾圈,一個改變世界文明進程的發(fā)明就在他的手中誕生了。因為愛迪生放棄了研究,所以他就品嘗不到勝利的果實的滋味。正如古人所告誡的那樣:“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行百里者半九十”。你們說,是嗎?
《昆蟲記》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奇妙的昆蟲世界,還看到了法布爾堅持不懈的美好品質(zhì)!
昆蟲記讀后感 篇7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來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到昆蟲世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法布爾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独ハx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xiàn)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農(nóng)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后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fā)現(xiàn)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
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shù)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fā)脾氣。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shù)目茖W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當我讀到“但到了相當?shù)母叨,仍然難免后退。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不但球滾落下去,連自己也被拽下來……有時經(jīng)過一二十次鍥而不舍的努力,才能獲得最后成功”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一二十次,雖然不是大數(shù)目,但對于一只背著一個沉重的大圓球,經(jīng)過險陡的斜坡,攀登簡直無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蟲來說,卻是多么大的挑戰(zhàn)啊!有時,甚至可能將性命都搭上去。
多么值得我學習的小甲蟲呀!想起我以前玩電腦游戲,總是選“簡單”這一級別,跟那只小甲蟲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了。一只小甲蟲,都知“勤奮+努力成功”的道理。而我們呢?五年級的學生,當老師布置幾道難題時,同學們剛開始是蠻起勁的,沒過幾分鐘,就沒耐心了。這些題雖然有點難度,但是也不是困難到極點。況且,也總有做出來的人,為什么別人能做出來,而我們卻做不出來呢?那是因為我們太懶惰了,沒有上進心,只會向簡單的題目挑戰(zhàn),不敢向困難的題目挑戰(zhàn)。寫到這里,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題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戰(zhàn),那么,也就是永遠的弱者。
昆蟲記讀后感 篇8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是世界上一位在自然界環(huán)境中觀察昆蟲和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出生在法國南部,因家境貧窮,從小被父母送到祖父家寄養(yǎng)。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偶然讀了一本關(guān)于昆蟲書籍,便開始對自然界中的昆蟲有了濃厚興趣。在此興趣的引領(lǐng)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終于用畢生的精力創(chuàng)作了留傳后世的——《昆蟲記》。
我是一個特別喜愛昆蟲的女孩,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一一法布爾,一個對昆蟲如此癡迷的專家,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昆蟲記》是法布爾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寫成的,它詳細而又確切地記錄了許許多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生存技能等等。它把我?guī)нM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昆蟲世界:蜣螂忙忙碌碌地制作糞球、滾動糞球;固執(zhí)的松毛蟲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利用蛛絲飛向各個地方;螢火蟲用麻醉劑對付獵物;螳螂豎起前腿,好像在祈禱和平;擁有勇氣的舍腰蜂在煙囪里搭窩筑巢......
其中美麗的螢火蟲那一篇,讓我印象深刻。螢火蟲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它肚子的頂端會發(fā)出光亮。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螢火蟲竟然是一種肉食動物,它的主要食物競是蝸牛!在吃蝸牛時,螢火蟲先要給蝸牛打一針“麻醉劑”。這個工具是有兩片鋒利的大顎組成就像兩個彎曲、鋒利的“獠牙”。螢火蟲用這個“獠牙”,在蝸牛身上刺五、六下,蝸牛就動不了了。當我讀到這些信息時,我簡直驚訝的目瞪口呆,同時,我的心里一陣驚喜,因為我又知道了一個知識。
《昆蟲記》這本書,充分的滿足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讓我更加親近自然,熱愛科學,讓我對昆蟲越來越感興趣。我常常蹲在草叢里、花叢中……這兒是我的樂園。
記得那一次,我在迷迭香叢中,看到不知名的蜘蛛,不過我并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半蹲下來仔細地觀察著這只蜘蛛,只見這只蜘蛛在找到合適的地方后,便開始織網(wǎng)了,它先抽絲并搭出一個絲架,然后又在絲架上橫拉了一根細絲線,最后小蜘蛛又回到白色絲墊,它爬得很快,一邊爬一邊抽絲。每走一趟,它就在架子上做一條輻,不一會絲架上就有很多輻了,一張網(wǎng)就織好了。在無限的靜謐中我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誰會想到那么招人喜歡的白蝴蝶竟是害蟲!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只看表面,妄下定論,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深入地了解,才能看清真相。多學習、多聽、多思考會讓我們獲益良多。大自然多么神奇,昆蟲的故事多么豐富多彩,它們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示,讀完《昆蟲記》,我深有感觸!
我贊嘆于神秘的大自然,好奇于可愛的昆蟲,更折服于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及可貴的探索精神。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你也一定會對它愛不釋手。
昆蟲記讀后感 篇9
“我們所謂的丑美、臟凈,在大自然那里都是沒有意義的。”——題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最開始,我與很多人一樣,都對昆蟲不理解甚至有著可怕的刻板印象:也許是看到蟑螂時的驚慌失措,是對于夏日里刺耳蟬鳴的厭煩,又或是不解蟈蟈和蟋蟀之間的比賽到底精彩在哪里......
直到這個夏天,因《昆蟲記》的出現(xiàn),讓我了解了這幫可愛的小家伙們,地下的世界不再陌生,它們好像也和我們一樣,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忙碌,也許下一秒就會有比它們大出幾百倍的動物將它們一腳踩扁,但卻依舊在當前經(jīng)營好每一秒鐘。
在昆蟲學家法布爾的筆下,昆蟲是充滿智慧,有頭腦的。螳螂會為了捕食而挖空心思,平日里看起來是典雅優(yōu)美,安詳溫柔的樣子,卻會在獵物來臨之際立刻收起自己祈禱的姿態(tài),迅速把獵物送到兩把鋼鋸之間,再夾緊,這樣的方法百發(fā)百中。它們,善于偽裝。圣甲蟲有著做窩筑巢的崇高本能,看起來長且笨拙的爪子阻擋不了它們“雕塑家”的氣質(zhì),將自己藏在洞穴中,一心一意地加工被它運入洞中的糞料是基本操作。它們,心靈手巧!靶邮亲钕劝呀跷覀?nèi)祟惖哪笎蹅鹘o自己的孩子的”這是作者對母朗格多克蝎的.評價,它們是稱職的母親,小寶寶在自己母親身上時,會讓人感受到溫情,對于自己的孩子母朗格多克蝎收起自己看似惡毒的容顏,對孩子關(guān)愛有加。它們,溫暖純良......
昆蟲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它們的靈動可愛會讓我認識后忍不住想去了解。
那就從螞蟻生態(tài)箱開始吧,小小的透明塑料盒里是藍色的螞蟻凝膠,待螞蟻們搬進“城堡”內(nèi),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排隊覓食時的它們盡然有序,不爭不搶。發(fā)現(xiàn)水源時的它們知道去分享并保護。成群結(jié)隊的螞蟻穿梭在容器內(nèi),似乎不厭其煩地每日都重復(fù)著同樣的動作,來來回回,一忙碌就是好幾十天。極有趣的大概就是看螞蟻們挖掘地道了,它們有嚴謹?shù)牟季趾蛯I(yè)的施工團隊,每個人好像都為了自己的KPI而奮斗。我最喜歡趴在地上,呆呆地看著它們一路向下挖,有時候還會造個小洞儲存食物,一觀察就是幾十分鐘,F(xiàn)在我才開始理解法布爾看似怪異的行為,它為如此渺小的生物而癡迷,用了好幾年重復(fù)著提問、觀察、實驗、結(jié)論,記錄的循環(huán)。世人不懂,是因為他們沒有看見各種昆蟲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還沒領(lǐng)悟到屬于它們的可愛之處。
仔細想來,在人類看不起昆蟲的時候,人類真的比昆蟲做的好嗎?除了體格龐大,處食物鏈頂端這樣約定俗成的優(yōu)勢外又剩些什么呢?螞蟻過河,它們會與自己千千萬萬的同伴們抱在一起,滾過小溪,也許它們還是會面臨被湍急的溪水沒過去的風險,但團隊的力量讓他們的結(jié)局不一定是必死無疑。但是人類真的會放棄利己來成全別人嗎?
地底下也是一個小社會,有時候我們也應(yīng)該放下俯視的姿態(tài),學會去平視并給予尊重,讓蟲鳴在記憶中回蕩。
昆蟲記讀后感 篇10
傍晚,走在小道上,霜草層層疊疊,鳴蟲切切,聲聲入耳。昏黃的燈光映照著樹間與乍不起眼草叢,仿若知曉其間隱藏著許多的神秘的生命,為他們點亮了舞臺的燈盞。
俯下身輕輕扒開雜草,就能看到一番驚奇的景色。各式各樣的小蟲或是成群結(jié)隊的爬動著;或是在草叢間跳躍著,只在你眼前留下一道殘影;又或是瞪著兩雙眼睛,與你注視著……不知何時起,看這些小生命一個個都倍感親切……
許是讀完了《昆蟲記》后吧。談起這本書,初讀只當是一本普通的科普書籍,再細讀,卻發(fā)現(xiàn)仿若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綠色世界,里面的居民們各具風格,有著各式的別樣生活,經(jīng)歷著悲歡離合,生離死別。非人,然又似人。每每憶起,總像個放不完的影片,栩栩如生!毒G色蟈蟈》,尤其引人注意。
人們眼中,蟈蟈似乎總在自己的“籠”中度過一生,但誰又曾想,看似乖巧的它也是自然中一位戰(zhàn)力十足的狩獵者。他總是虎視眈眈地盯著蟬,見其不備,一發(fā)制敵。他還有著一幅好嗓子,與同伴們和睦地住在一塊兒,常在清閑地時刻拉一曲樂章,若是聲音再響亮些,許還能和蟬不分伯仲甚至更勝一籌。當真是出人意料的`個性。
生活中除卻忙碌的課業(yè),總還需要些豐富的活動來調(diào)劑一番,競技有時當真是個不錯的選擇。于是我總愛去參與一些比賽,在此中也認識了不少的伙伴。今年,我們又參加了一場長跑。我細細打量著身邊的人,一面摩拳擦掌,一面打著招呼,這與在隱蔽處伺機而動的蟈蟈倒真是有點不謀而合。忽然,人群中閃過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別校田徑隊的隊員。之前從未見她參加過這個活動,不過她的實力我確是見過的,跑起來有條不紊,很有耐力,力氣仿佛花不完似的。和她同一場比,就算不是慘敗也得夠嗆。這里人這么多,不然別跑了?慘敗可得多么丟人……我打起了退堂鼓,默默走到檢錄處邊,抱著頭蹲下,活像只縮頭烏龜。說起來確是是心有不甘的,但總沒法鼓起那個勇氣。懊喪地撓著頭發(fā)。
倒不知是巧合還是如何,竟有只綠色的蟲在身邊蹦跳著。先是一驚,隨后依稀辨認出大概是書中記錄的蟈蟈。我沒有出聲,靜靜看著他。他也很沉靜地盯著一個方向,原是在一面茂葉間,有一只與他同樣歌聲清脆的蟬。看著他,就讓人聯(lián)想到書中的那兩只蟈蟈,雖然養(yǎng)在籠中,卻是跳脫模樣,見到比他大得多,兇猛的獵物時從不慌張,英勇應(yīng)對,微弓身子,蓄勢待發(fā)。不似捕捉云雀的鷹恃強凌弱,他永遠喜歡挑戰(zhàn)比自己更強大的獵物,哪怕不成功,便成仁。他永遠揮動臂膀喊著“敵大我強,何懼之有”,當真是遇強則強!遇強則強……我微微一笑,戳了戳那個原本繃緊全身的小家伙:“遇強則強,我懂了,小蟈蟈,謝啦!”它一閃身不見了,而那道殘影似乎在回復(fù)著:“不謝,永遠記住,對手強大,你就要更強大!
我重新站回了起跑線,看向身邊的一排對手,長呼一口氣:遇強則強,勇敢地去挑戰(zhàn)比自己更強的人,永不言敗,這是一只小小的蟈蟈教會我的。
昆蟲記讀后感 篇11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生物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出生在法國鄉(xiāng)下的一個小村莊里。他從小就喜歡大自然,他愛水里的魚,愛五彩繽紛的貝殼,愛那飛來飛去的昆蟲,幾乎每天都要來小河邊玩耍。
有一次,他在河邊玩,看見了許多美麗的貝殼,便全部拾起來放到口袋里,把口袋塞得鼓鼓的;厝ズ蟊桓赣H發(fā)現(xiàn)了。結(jié)果挨了一頓揍。母親道:“一天到晚只知道拾些沒用的東西塞滿口袋,甚至撐破了。
以后還有什么出息,快把它們?nèi)恿?”法布爾來到垃圾筒旁扔又不舍得扔,父親見了用手使勁打了一下法布爾的小手才迫不得已松開。但是這次經(jīng)歷并沒有打消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昆蟲的熱愛,反而更加堅定,最后成為一名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細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讓當時的人們掌握了昆蟲的第一手資料。法布爾以蟲寫人,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
法國著名戲劇家羅斯丹曾給予這樣一個評價:“這個大科學家想哲學家一般思,像美術(shù)家一般看,像文學家一般寫!币虼,被法國科學界、文學界授以“昆蟲世界的維吉爾”之稱并成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之一。遺憾的是評委們還沒來得及做出最后的決議,這位“昆蟲”偉人就與世長辭了。但他留給人們一筆巨資——《昆蟲記》。
雨果稱他“昆蟲界的荷馬”。羅曼·羅蘭稱他“掌握田野無數(shù)小蟲子秘密的語言大師”。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昆蟲的幾何學》。“幾何”不是數(shù)學中常用的名詞嗎?怎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我懷著疑惑的心情讀了下去。
原來卵石蜂在卵上筑巢前,會先建一座完美的幾何小塔。他們從路面上最堅硬的'地方刮下粉末再拌上唾液制成沙漿,為建筑物更加牢固,為節(jié)省水泥在沙漿凝固之前會在里面拌上細小的碩石,讓建筑看上去更加美觀。而修建時,正常的圓形輪廓線有弊,使用的話會使建筑物喪失平衡性。于是呢?昆蟲建筑大師就對現(xiàn)有空間進行了修改,克服了這一點。
黑胡蜂制陶十分高級。形狀為圓拱突肚形,類似東方的亭子和莫斯科克維耶那大教堂。圓拱頂?shù)捻敹擞袀開口,這是為幼蟲吃毛蟲時送入的通道。當糧食滿了,一粒卵幼蟲懸掛在窟窿時,這間蜂房喇叭就會被一塊黏土塞起來。
通常黑胡蜂用拌了泥漿的碩石來裝飾圓屋頂。封口黏土上放一塊扁平的石頭或小蝸牛來裝飾,使建筑顯得格外高雅。這就是昆蟲的幾何學。小小的蟲子竟能建造出這么偉大的工程,真是個奇跡,讓人折服。
《食素昆蟲》也是,《昆蟲記》中名篇之一。人們懂得吃,昆蟲也懂。但人們對食物十分講究,昆蟲卻沒這個限制。食肉昆蟲有:金歩甲、節(jié)腹泥蜂等。
素食昆蟲有:黑刺李象、色斑菊花象、榛子象、燕尾草象等。也許這就是它們同人類的區(qū)別。這是一本科學與文學結(jié)合的典范的書。雖然歷經(jīng)百年,但至今是一座無人逾越的豐碑。
昆蟲記讀后感 篇12
看了《昆蟲記》后,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鉆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務(wù);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wǎng)方面具有才能,人類用三角尺和圓規(guī)也未必能畫出那么出那么準確的網(wǎng);螳螂善于用“心理戰(zhàn)術(shù)”制服敵人,是對方驚慌失措……種種奇妙的現(xiàn)象都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這是第一次接觸《昆蟲記》,是老師布置的寒假任務(wù),一提到《昆蟲記》我就想起了那種平淡無趣的說明文,讓我頓時沒了興趣,但是才讀了一點,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那些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讓我感到了他們的存在。在這之前,昆蟲的.世界幾乎是我想象的,因為我沒時間也沒精力去觀察它們了、解它們,想象著他們十分和睦美好,不會有一地爭吵或是斗毆,但是自從看了《昆蟲記》,昆蟲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顛覆了,原來昆蟲跟我們?nèi)祟愐粯佑猩c死,有勞動與掠奪等許多活動,這都與人有著驚人的相似。他跟我們?nèi)祟愐粯樱稚屏嫉氖巢菪岳ハx,又殘酷的食肉性昆蟲,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好像他們就在我眼前進行著一切活動,把我?guī)У搅艘粋真實的昆蟲世界。
就說那可怕的狼蛛的產(chǎn)卵和母愛吧!狼蛛是節(jié)肢動物,身體主要分頭、腹兩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之一。狼蛛有一個又小又圓的頭,頭上長著八只眼睛和恐怖的毒牙,還有八只長毛的長腿;腹是產(chǎn)卵用的。狼蛛真令人望而生畏。∫荒晗募镜囊惶,法布爾在一叢迷迭香的花下見到一只挺著巨大肚子的狼蛛,這表明它既將臨產(chǎn)。法布爾見了馬上用捏子小心翼翼地把狼蛛夾起,輕輕地放入一個既透明,底部又放著泥土的大瓶子里,留作觀察。幾天后,狼蛛開始產(chǎn)卵了。只見它先在地上織了一張網(wǎng),大小相當于一只手掌。蛛網(wǎng)很粗糙,也不成形,卻相當穩(wěn)固,接著,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結(jié)實的絲,織成一個圓狀的白色球體。上面留了個小口子;再把胎部對準小口子,產(chǎn)下一粒粒金黃的卵;;產(chǎn)完后,狼蛛把口子封上。最后,它把那張不成形的網(wǎng)用腳踹到一邊,把卵袋往身上一背,卵帶就成了它的無價之寶。狼珠媽媽把它的“寶貝丸子”保護得嚴嚴實實的,無論行路、休息、捕獵、逃跑,狼蛛媽媽與它的卵袋每分每秒都不離開。如果卵袋意外脫落了,狼蛛也會飛速地拾起卵袋。狼蛛的母愛真深啊!
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知道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還知道法布爾對昆蟲是那樣的好奇,所以才去專心致志地觀察、研究昆蟲。
昆蟲記讀后感 篇13
今天中午收到了一個特殊的快遞,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這是我在寶寶地帶第一次申請試讀就得到的一本書。這讓我既興奮又好奇,像個孩子似的天天盼著:書怎么還不來呢?終于,它在今天到了。盡管沒有立即打開快遞的袋子,但我還是一下就猜到了是《昆蟲記》,我把袋子放到了手包里,到家之后抑制住興奮勁,陪寶寶吃晚飯后才告訴他:“媽媽今天帶了新書給你讀,喜不喜歡?”寶寶當然喜歡啦!之所以飯后才告訴他,也是因為如果飯前告訴他,他就會一直看書而不好好吃飯了,呵呵。
我和寶寶一起小心翼翼地把袋子打開,里面是一層厚厚的報紙。寶寶問:“怎么還有報紙呢?”可見寄書出來的老師有多么細心了。再把報紙取掉,就看到書的廬山真面目啦!——是一本《胡蜂》。這是一種我一直會有點怕的昆蟲,盡管自己沒有被蟄過,但曾看到別人因為它而痛苦。我和寶寶一起,同樣帶著一顆好奇的心,翻開了書的第一頁。
先看到目錄,全書總共分成六部分,分別是:地下宮殿的建筑師、龐大的地下宮殿、負責任的育嬰員、不要隨便走進胡蜂的家門、胡蜂家族的神秘死亡、廢墟里的大食客。下面開始讀書啦!
寶寶剛剛2歲2個月,如果是一頁一頁的翻給他讀,他是不耐煩的。于是我們折中了一下,撿有圖畫的給寶寶講;蛟S是因為生活中沒有見到過胡蜂的緣故,寶寶很好奇,不停的問:“媽媽,這是什么?”我一一解答,同時自己認真讀書里的介紹,也一樣很長見識。我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寶寶聽,比如胡蜂的眼睛長得什么形狀、胡蜂的寶寶是什么顏色的、胡蜂的翅膀和蜻蜓的.翅膀像不像呀?胡蜂還穿著黃黑相間的禮服呢,真神氣!寶寶聽得津津有味,我也陶醉其中,非常享受。
老公在我們讀書的時候,給我們拍了幾張照片,盡管都不是特別清楚,但我們專注的表情還是被拍下來了。我和老公都一致認為:這套《昆蟲記》適合2-10歲之間的孩子讀,是很好的科普讀物,其中的語言比較優(yōu)美,不是純粹的兒話,因此如果給5歲以下的孩子讀的時候,最好用爸爸媽媽平時給寶寶讀書時的語氣、語速、聲調(diào)來讀,這樣寶寶更容易聽懂,畢竟他們的理解能力還有限,如果原原本本的按書上的來讀,孩子可能比較容易失去興趣。
正如昆蟲學會理事長黃大衛(wèi)在《序》中所說的那樣:這套書不僅有助于孩子們接近自然,永遠保持對大自然的親近感,永遠不泯滅對大自然的好奇心;還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尊重每一個小生命,懂得生命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健康的身心、人格。
我深以為然。
是為首次讀書報告。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昆蟲記》讀后感12-29
昆蟲記讀后感01-06
昆蟲記讀后感02-07
《昆蟲記》的讀后感02-09
“昆蟲記”讀后感03-21
昆蟲記 讀后感03-19
讀后感昆蟲記04-14
《昆蟲記》讀后感02-24
昆蟲記的讀后感01-24
昆蟲記》的讀后感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