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13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讀到這首詩時,一個豁達自信、雄姿英發(fā)的曹操仿佛就站在我面前。
我是通過讀《三國演義》認識曹操的,《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根據(jù)陳壽的《三國志》再創(chuàng)造而成的古代長篇小說,故事起于劉關(guān)張三人桃園結(jié)義,止于東吳滅亡司馬氏奪取天下。這本書讓我這個歷史迷愛不釋手,更是迷上了曹操。
我喜愛曹操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為他的樂觀。曹操敗走華容道中著名的“三笑”就體現(xiàn)了他的樂觀:當他一路逃到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時!安僖姌淞纸z雜,山川險峻,乃于馬上大笑不止”。行至葫蘆口,“操坐于疏林之下,仰而大笑”。又行至華容道,“操在馬上揚鞭大笑”。曹操雖然身處絕境,讓他的開懷大笑如陰云籠罩的天空中透下的一縷陽光,表現(xiàn)了他高度的自信和樂觀。
生活中,曹操的樂觀和自信也時時感染著我。我經(jīng)常參加乒乓球比賽,以前在對戰(zhàn)時常常會因為曾經(jīng)輸過對手或者比分落后太大而感到悲觀,從而使我喪失信心最后輸?shù)袅吮荣。仔細想想可能我的實力并不比對手相差甚遠,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自信,面對逆境而屈服了。在這個暑假前的`“七里山塘杯”乒乓球比賽中,我在比分落后的情況下,一直在心里給自己鼓勵,終于憑著樂觀自信的力量逆轉(zhuǎn)戰(zhàn)局反敗為勝了。
曹操對于我來說更像是我的人生導師,你們覺得呢?大家也不妨來讀一讀,品一品《三國演義》。(指導老師:勞惠麗)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2
《三國演義》又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史書與講史、平話、史傳文化與民間文化交融的結(jié)晶。
本書的內(nèi)容取材于東漢末年的魏蜀吳散貨的歷史,描寫了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開始,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吳亡,西晉統(tǒng)一為止,歷盡百年。我今天讀了這本書,發(fā)現(xiàn)其中有許多“忽略”的地方,令我十分吃驚,為何古人那么聰明還有那么多忽略的地方?曹操率領(lǐng)精兵攻占荊州,拿下襄陽,好稱八十萬鐵騎攻打東吳,而孫劉聯(lián)軍只有三萬人,卻在諸葛亮、周瑜和龐統(tǒng)的計謀下全軍覆沒,敗走華容的下場。這都是曹操的一個忽略所致,他不聽自己身邊謀士的話,卻聽從龐統(tǒng)的把戰(zhàn)船都連在一起,讓諸葛亮和周瑜找到了進攻的地方,從而一擊致命,損失殆盡。司馬懿也犯了與曹操同樣的錯誤,被諸葛亮的空城計所騙,逃走時中了諸葛亮的圈套。他也忽略了一個地方,那就是他不聽自己手下的.話,也沒有仔細看城下掃地的士兵流淌的汗及諸葛亮輕松搖扇背后流淌的汗珠,便急忙撤退了,日后留下了無窮的后患!度龂萘x》中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如關(guān)羽的“溫酒斬華雄”“過五關(guān)斬六將”;張飛的“獨退曹兵”“夜戰(zhàn)馬超”;趙云的“大戰(zhàn)長坂坡”“單騎救主”等······還有三顧茅廬、敗走華容、三迎戰(zhàn)呂布等。
《三國演義》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有成就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它不見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還為中國歷史長篇小說開辟了新天地,是我們必讀的一本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3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作家羅貫中撰寫的長篇小說,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司馬炎建立晉朝的許多蕩氣回腸的故事,表現(xiàn)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壯觀景象。
這本書中的許多人物都令我難以忘懷: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大義凜然的關(guān)羽,陰險狡詐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魯肅,才智過人的姜維,文武雙全的鄧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書中的故事更精彩絕倫:三英戰(zhàn)呂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七擒孟獲、長坂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動地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傷的英雄贊歌,讓讀者們浮想聯(lián)翩。
在三國演義中,多數(shù)以漢人劉玄德的角度出發(fā),說曹操和孫權(quán),特別是曹操,說他*詐無比,其實如果花一個角度去看,就不會是這樣了。
在三國演義中,各國都有各國的.謀士――蜀國有孔明,魏國有司馬懿,吳國有魯肅和其他謀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為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還做了進一步的嘗試,空城計就是一個例子,孔明智退司馬懿,雖然孔明知道司馬懿會起疑心,應該不會進來,但凡事就怕萬一,孔明卻敞開了城門?酌髌匠W阒嵌嘀\,見今日這幅景象,更不敢前進半步,最后撤退。由于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后再出戰(zhàn),蜀國士兵一推用木頭刻的假孔明,其他國家的士兵就被嚇得四散奔逃,還以為是真的,直到公布了這個事實為止。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4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之諸葛亮三氣周瑜》,故事是這樣的。
諸葛亮第一次氣周瑜時,是因為諸葛亮把周瑜想要的南郡先得到了,又連夜用兵符調(diào)出了荊州、襄陽的兵,叫關(guān)羽、張飛把城奪了。周瑜怒發(fā)沖冠,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正中孔明一氣之計。
第二氣是因為周瑜獻策,請孫權(quán)假裝將妹妹許配給劉備,等劉備到南徐結(jié)親時,將他押下,來換荊州?酌髦来耸潞螅唤o劉備三個錦囊,劉備依計行事,娶了孫權(quán)之妹,順利回到荊州。周瑜大怒,這是孔明二氣周瑜。
這第三氣是因為,曹操看劉備得了荊州勢力日益壯大,為了使劉備、孫權(quán)相爭,于是上朝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周瑜身為太守后要討還荊州。于是帶領(lǐng)水陸大軍五萬來到荊州城下,趙云告訴他說,孔明已經(jīng)知道他的.計策派他在此等候,此時關(guān)羽、張飛、黃忠、魏延從四路殺來要活捉周瑜。與此同時孔明派人送信來,圈周瑜勿取西川,以免曹軍趁機而入。周瑜此時氣病交加,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喊數(shù)聲而死,終年三十六歲。
通過這個故事使我認識到:周瑜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只是做事太沖動,暴躁易怒,嫉妒心、攀比心、報復心太強,這些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萬萬不能有的!我們要像諸葛亮學習,大智若愚,能屈能伸,全面考慮問題,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5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是有明朝的羅貫中寫的,是我國古代的一本小說,現(xiàn)今成為了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由此也成為了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從未懂事開始,我就喜歡聽《三國演義》的故事、看《三國演義》的.電視劇。因為看電視對眼睛不好,爸爸媽媽便給我買下了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介紹了古代的三國時期魏、蜀、吳這三大國家,魏國最大、吳國第二、蜀國最小,里面講了古代很多的戰(zhàn)爭,如: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長板橋之戰(zhàn)等等,魏國勢力大,吳國兵力大,蜀國的猛將和智者多,這三大國家,我最喜歡蜀國,因為蜀國的劉備愛民如子,對智者很敬佩,非常關(guān)心國家大事,他和關(guān)羽、張飛兩位結(jié)義為兄弟,沒有背叛諾言,并且對臥龍先生諸葛亮和龐統(tǒng)兩位充滿才華的人很敬佩,讓他們幫助自己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可惜,天長日久,龐統(tǒng)死于落鳳坡的伏軍亂箭之中,又不久,諸葛亮又死于病故,劉備的五虎將,關(guān)羽、張飛、黃忠、馬超戰(zhàn)死,趙云病故,劉備也在白帝城病故,就在這時,魏國抓住時機進攻蜀國,因同劉禪無能,蜀國就這么灰飛煙滅了。就在吳國孫權(quán)死后不久,再次上演蜀國的故事,吳國也滅亡了。后來司馬炎登上皇位,把魏國改成了晉國。
這本書講的是血腥的戰(zhàn)爭故事,同時這本書也反映了戰(zhàn)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啟示我們要珍愛和平,讓我們做一個熱愛和平的人,這就是我最愛的一本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6
孔明初出山時,曾對劉備說:“北讓曹操占天空,南讓孫權(quán)占地利,將軍可以占人和!贝藭r,劉備,可以說是窮途末路的局面,大漢皇叔,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客觀有利的條件讓別人第一,剩下的只是能“發(fā)揮主觀主動性”的“人”。因此,西蜀賴以立國的人是“人”。
有了這個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首璀璨的詩!
最成功的是孔明對當?shù)厥咳、士兵的使用,為此,他盡了最大的努力。畢竟,如果劉備想在西川站穩(wěn)腳跟,他必須得到當?shù)厥咳说闹С。因此,孔明重用了董云、費偉、蔣宛、鄧芝等數(shù)十名當?shù)匚墓,讓劉備與當?shù)厥咳私Y(jié)婚,娶吳毅的妹妹為妻,結(jié)婚聯(lián)盟,讓這些士人安定下來,共同建立劉姓。另一套對武將的'方法。孔明始終緊握“槍桿”,主要武裝力量由劉備共患難的關(guān)、張、趙等人及其子女掌握。所謂“蜀中無將軍,廖化為先鋒”。事實并非如此!但廖化自古城會見劉備以來,一直是“久經(jīng)考驗”的干部。他把帶精兵的先鋒職務交給了別人,所以交給了廖化。至于姜維,是孔明入室的弟子,是親自選擇的接班人,就另當別論了。一些不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楊任等人,都是殺之不留的!這就是孔明用人精明的地方,西蜀能立國三分天下,與孔明這些措施密不可分。但孔明的就業(yè)也不是絕對正確的,他一生中犯了二次用錯人,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一是誤用馬蘇,結(jié)果失去了北伐戰(zhàn)略要地。其次,在留守荊州的候選人中,很明顯,劉備派關(guān)平到荊州尋求幫助,主張關(guān)羽守衛(wèi)荊州?酌鳑]有為這個錯誤的決定而戰(zhàn),導致荊州失敗。
《三國演義》中的主人公不僅是諸葛亮,還有很多值得我們討論的人,比如關(guān)羽、張飛、曹操等等。他們也是當時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7
近日,新版《三國演義》風靡全國,喚起了我對原著的一些回憶,于是我興奮地再次打開了這本書《三國演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再次出現(xiàn)在我面前。曹操陰險狡猾,劉備意氣風發(fā),關(guān)羽堅定不移,諸葛亮機智勇敢
他們都曾經(jīng)為國家而戰(zhàn),但不難看出,每個人物都有精神上的差異。
所謂“智不謀劃,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劉備當時只是個小官員,但他心懷世界,有愛民之心,有仁義之心。因此,劉備注定會受到大家的追捧。至于曹操,他只是一味地欺負人民,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每一個人,這讓人看到他時感到害怕,所以他的真誠永遠不會回來。
但曹操并非都是缺點,從后面的故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曹操最終贏了,這又是為什么呢?答案是——正是機智,幫助他奪得權(quán)位。因為他在幾年的戰(zhàn)斗中攻占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很多人都相信他,這為魏國未來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之后,他用自己的計劃贏得了當時皇帝的信任,這更有利于他與其他兩國的對抗。后來,公元214年和217年,曹操又下發(fā)了兩條求賢令,反復強調(diào)他在用人上“只有才能”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員在選拔人才時,力求全責備,贏得了眾多勇士,形成了猛將如云的氣勢。
我們評價曹操是英雄,劉備是英雄,但這只是歷史。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吸取前人的教訓,學習他們的精神,為我們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8
這個假期,我又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并且把動畫版的電視也看了一遍,因為里面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作者是羅貫中。他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tǒng)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斗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guān),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jié)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shù)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quán)、關(guān)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zhàn)、關(guān)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云“赤膽忠心,驍勇善戰(zhàn)”……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云。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于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云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zhàn),在“單騎救阿斗”中,趙云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后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9
話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度龂萘x》里的主要人物有:劉備、關(guān)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周瑜、魯肅。
我喜歡這一段。一次張飛帶領(lǐng)幾萬蜀兵攻打巴郡,因為巴郡防守嚴密,所以久攻不下。聽說巴郡城里有一名大將叫嚴顏,這個嚴顏專門讓張飛上鉤,再趁機殺掉他。突然,張飛發(fā)現(xiàn)巴郡城旁邊有座山,剛好可以去查看地形。然后嚴顏讓士兵打扮成蜀兵?纯此麄冊诟墒裁矗惺裁磩屿o?吹綇堬w正領(lǐng)兵上山砍木頭,今夜再攻打巴郡城。然后張飛說:嚴顏,看我不吃你的肉。說出張飛的勇猛如老虎一般。士兵聽了,嚇得趕緊跑進城里,向嚴顏報告,嚴顏說:哼,今晚就讓你死無葬身之地!說明了嚴顏的決心。張飛點燃了木頭,往巴郡城里放火,然后再用大木頭撞門,進去之后,有的被殺死,有的是被活活燒死,只有嚴顏殺了出去,正好碰到張飛,張飛不到一會功夫抓到了嚴顏。把嚴顏抓起來,捆著繩子,然后準備把他給斬了,但是嚴顏不服,張飛又大罵他,他還是不服。頓時張飛有很贊同嚴顏的行為,然后邊解繩子邊說:我知道你是一個老將軍,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很多磨難。然后又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嚴顏穿上。張飛很尊重人才。嚴顏很感動,張飛不但帶回來一個將軍,還把巴郡城給打了下來。嚴顏又到蜀國做將軍。張飛又帶著蜀兵和嚴顏一起去攻雒城。嚴顏說:將軍不需要沖鋒陷陣,就能到達成都城下。從巴郡直達雒城,一共有五十處關(guān)隘,都屬老夫掌管。我愿打頭陣,所到之處,叫守將出來投降。張飛大喜,直奔雒城,最后把雒城攻下了。
這本書里的涵意雖意思不懂,但是只要用心讀就一定能讀懂意思,希望你們也喜歡這本書書。
這些大將都顯示出善惡忠義,治理天下。歷史是一代一代人傳下來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0
我讀了少兒版《三國演義》后,仍然沉迷在那忠肝義膽、爾虞我詐、緊張動人、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中。對這本書我真的達到了百看不厭、廢寢忘食的地步了。
《三國演義》是以我國東漢末年,朝廷無能,文武大臣各自爭權(quán)奪勢,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為背景,以桃園結(jié)義到群雄逐鹿,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歷史的巨著。
《三國演義》的英雄人物深深地感染著我。劉備、諸葛亮的權(quán)謀智慧,曹操的愛才多疑、奸詐、不擇手段,周瑜的心胸狹窄,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而趙云智勇雙全更讓我印象最深。他單騎救阿斗,七進七出、毫不懼色,殺得曹軍血肉橫飛。曾有詩贊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那張飛也不示弱,長板橋上一聲吼!嚇得曹軍連忙后退自相踐踏,死傷無數(shù),狼狽萬分,讀到這里真叫人拍手稱快。
書中最吸引我的是那緊張、曲折的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照應,人物復雜交錯,堪稱傳奇的經(jīng)典。先以討黃巾到劉、關(guān)、張結(jié)義到虎牢關(guān)淚灑斬華雄,又以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借東風、三氣周公瑾、空城計退司馬一曲高山流水奏出了一個個英雄鮮活的.樂章。
《三國演義》塑造出的人物各有特點,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呂布的有勇無謀、四處投主;關(guān)云長的華容道念舊情、大義凜然……這些人物深深地感染著我。我為祖國文學史上有這樣一部英雄史詩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1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聽著這句歌詞,你們一定都很耳熟,沒錯,這是林俊杰唱的《曹操》中的一段歌詞,許多人都知道。《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讀《三國演義》有感
還和我同姓呢!)。 這本書描繪了龍吟虎嘯的三國傳奇,英雄們的滿腔熱血,群雄紛爭的三國時代,北魏,東吳,西蜀三國之間的稱帝之戰(zhàn),乃是中國古典文學著作。
由關(guān)羽,張飛,馬超,趙云,黃忠組成的“五虎上將”你們一定都知道,他們武藝高強,令敵人聞風喪膽,是蜀國的五員大將,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許多英勇事跡,如“關(guān)云長水淹七軍”,“葭萌關(guān)挑燈夜戰(zhàn)”,“趙云血戰(zhàn)長坂坡”,“黃忠智取定軍山”。其中,關(guān)羽是五虎將之首,武功最高,力大無比,手舞八十二斤(相當于現(xiàn)在的.四十一斤)的青龍偃月刀,是蜀國的咽喉之地——荊州的守城將軍,但最后敗走麥城,被孫權(quán)殺害。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若奔馬,手持丈八點鋼矛,武藝高強,粗中有細,與馬超勢均力敵,并列五虎將第二,在長板橋上,威震住了幾千萬曹軍,但因性子急,虐待部將,結(jié)果死于部將之手。
趙云,字子龍,出生于常山,號稱“常山趙子龍”,武藝高強,善用槍法,能文能武,勇救劉禪,血戰(zhàn)長坂坡,大敗曹軍,最后善終。
如果你對《三國演義》很熟悉,那就去看易中天寫的《品三國》吧!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陶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每當聽到這首關(guān)于三國的千古名句,我就會想起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所謂《三國演義》,就是突出“義”這個字,特別是劉備這位大人物,他的義,是婦孺皆知。
當年關(guān)羽打不過孫權(quán),棄荊州到麥城,可孫權(quán)還是不死心圍攻麥城,活捉關(guān)羽,殘忍地吊起了他,給予無盡折磨。就在這件事要傳入劉備耳中時,張飛也被吃里扒外的.部下斬殺。兩件事激怒了劉備,帶領(lǐng)七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東吳進發(fā),與吳軍殊死搏斗,但天不遂人愿,結(jié)果還是慘敗。因為大軍損失慘重,又沒能給兄弟報仇,結(jié)果抑郁成疾,最終病死在白帝城。一代梟雄就這樣“就義”了。這件事深深地觸動我。在平時生活中,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義”這個字,做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我還要學習趙云的勇敢。平時的我,有些脆弱,老落淚,根本做不到“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還有不得不學諸葛亮的“智”,諸葛亮七擒孟獲,與司馬儀斗志斗勇,上演了空城計、暗渡陳倉、減兵增灶……司馬儀到諸葛亮死還以為是計,害怕上當?晌揖驮趯W習中還老犯一些小毛病,數(shù)字抄錯,計算錯誤,審題不仔細等等,做不到遇事沉著冷靜,是個十足的“馬大哈”,根本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而他卻可以。
看了這本書,我得到了許多啟示,希望下一次讀《三國演義》能有另一番品味。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著名作家莎士比亞說的一句話!度龂萘x》可是書籍中的經(jīng)典,這不,最近班里涌起了三國熱,又讓我重新捧起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這本書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的故事爭紛,從黃巾起義到三國統(tǒng)一。描繪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書中也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形象。
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他的沉穩(wěn)、智慧無不讓世人為他拍手叫好。草船借箭中,面對周瑜的刁難,他臨危不亂,夜觀天象,算準時機,謹慎多疑的曹操也中了他的計,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他的無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及智慧最后讓周瑜自嘆不如,死前也發(fā)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喟然長嘆。
劉備多次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對他有知遇之恩,他記在心中,對劉備特別忠誠,多次為劉備出謀劃策,也是劉備最信任的人。劉備一病不起之時將其兒子劉禪托于諸葛亮,諸葛亮哭著答應“臣怎么敢不竭盡全力,輔佐幼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呢?”后來諸葛亮全心全意輔助劉禪,可惜那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最后死于軍中,年54歲。諸葛亮死前還不忘國家,料魏延會反傳了三個錦囊。
讀到這兒我不禁深感惋惜,也不禁想這般有能力的人,還要下那扶不起的阿斗稱臣,而且盡心盡力,真是絕對忠誠。【拖裰T葛亮所說,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1-08
初二三國演義讀后感02-08
讀后感三國演義03-28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2-02
《三國演義》 讀后感02-15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08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06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08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05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