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合集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
最近,我讀了一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名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這篇文章是一篇描寫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地方發(fā)生的事情:百草園“我”的樂園;三味書屋“我”的學(xué)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百草園!捌渲杏幸恍┮安荨弊屛矣X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園,在那時,卻是作者的`樂園。接著,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子,寫出了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這些景物給人的安寧,鳴蟬、黃蜂、叫天子給人的動感,動靜結(jié)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無限趣味的泥墻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會向往。
這樣的一個園,若許多小伙伴兒一起玩耍、追打、嬉戲、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個人,也并不會覺得寂寞。因為百草園的樂子能找出許多呢!像何首烏、覆盆子,都能帶給“我”無限樂趣,就連冬天都有游戲:捕鳥兒在竹篩將鳥兒罩住后的那份喜悅,想必是令作者著迷的。
“我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書屋念書了,不能常到百草園了。這句話寫出了少年魯迅對百草園的惋惜之情。
雖說這學(xué)堂很嚴(yán)厲,但先生還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有懲跪的規(guī)矩,但也不常用!薄拔覀兩衔缱x書,正午習(xí)字,晚上對課。”聽起來有些無聊,但并非如此。師生一起念書,孩子們就在一起偷偷做戲、描繡像。作者把一幅活靈活現(xiàn)的生活場景的圖畫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真讓我們體會到了他對童年的向往。
這篇文章的文筆十分優(yōu)美,描寫的都是真實的事情,給人以親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見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園,我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個“樂”字:動物、植物、泥墻根、捕鳥兒、描繡像,無數(shù)沒有“樂”字。
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2
初讀魯迅先生的散文籍《朝花夕拾》的時候,便見識了魯迅先生的佳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是一篇透露出魯迅先生心聲的散文批判舊封建社會的專制教育制度以及魯迅先生心中的強烈不滿。
散文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在這里,有恐怖有趣的美女蛇,魯迅先生認(rèn)為這是他自由的天地,有美麗的植物還有可親的小動物,這里有魯迅先生美好的回憶。但是后來,魯迅先生被迫到三味書屋讀書,百草園也就賣給了別的人,濃濃的書香彌漫了整個三味書屋,這里沒有百草園的活潑,也沒有百草園的樂趣,這里的是嚴(yán)肅,是認(rèn)真,讓魯迅先生的心靈也隨之改變。他恨封建的教育制度,但是他卻很敬佩他的老師,在他的影象中,他的那位老師是個博學(xué),和藹可親的忘年之交。
這片文章淋漓盡致的描繪了百草園生動美麗的景象以及三味書屋給魯迅先生的壓抑的感覺,生動而又形象地描寫了餓魯迅先生在快樂過后的苦惱,體會了魯迅先生的對封建社會專制制度的強烈的反抗,這也是帶領(lǐng)他走向文學(xué)道路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在三味書屋,魯迅先生曾經(jīng)請教過老先生關(guān)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絕了,并要求魯迅再也不能對他提這么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只是讓他一味的學(xué)習(xí),仿佛認(rèn)為他就是神一般地聰明,可以完成他不止的`任何任務(wù)。他很苦惱,只好在課堂上畫畫,時不時地和那些同學(xué)溜出去,去玩耍。
我不知道我應(yīng)該怎么形容他的童年生活,說他快樂呢,他的快樂也沒有延續(xù)多長的時間。他想念他的百草園,卻不得不捧起那難懂枯燥的書。他這只風(fēng)箏被一根長長的線給束縛著,不能高飛。
讀完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那想念快樂的心理,那活潑的眼神,在我的心里飄蕩著,飄蕩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文字雖然深奧,但文章中無論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都有了靈氣和活力!稄陌俨輬@到百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更是讓我意猶未盡,浮想聯(lián)翩。
百草園是魯迅家后面的一個很大的花園,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鳴蟬在樹葉上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云雀從草間直沖云霄。爬滿墻頭的花園,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
,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云雀從草間直沖云霄。爬滿墻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饞嘴的野果覆盆子。園子里有趣味無限的傳說:如果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烏,能制伏妖怪的飛天蜈蚣……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奇聞的園里奔跑、嬉戲,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了趣。
這篇文章我也多國很多遍了,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說,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讓我在里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說,這夢想還真實現(xiàn)了。就在上個星期我第一次去姑奶奶家,嘿!姑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百草園。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滿是樹木,靠大門是一棵是一棵柿子樹,成熟了的柿子像紅燈籠掛滿了樹枝。地上長滿了花草野菜,墻上爬滿了長著三角形葉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何首烏嗎?我也忙叫來搗蛋的哥哥,告訴他百草園的事。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立刻下手把‘何首烏’一棵棵地拔了出來,除了幾塊圓柱形的塊根外,根本沒有人形何首烏,我們只好翻磚塊、掀石頭尋找蜈蚣,蜈蚣沒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姥爺出來一看,大喝一聲:‘你們這兩個小家伙,怎么把我種的山藥全拔了!’我們自知理虧,灰溜溜地跑了……
我喜歡書。書,就像一個大寶庫,只要進去就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書,就像一個大樂園,只要進去就有享受不完的樂趣;書,就像一個大迷宮,只要進去,就會有五彩繽紛的遐想。你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不是讓我過了一個即愜意又快樂的一天嗎?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4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蟄,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yán)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xué)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dāng)他讀書讀的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xué)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xiàn)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我家在農(nóng)村,附近有一大片田野,星期天,我總?cè)ツ抢锵硎苤禾斓年柟,秋天的清風(fēng),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后有了這么多感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5
今日的我們,在王老師的帶領(lǐng)下,跟隨著魯迅先生的腳步,走進了世界名著《朝花夕拾》中的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世界里,去領(lǐng)悟世界文豪的思想精髓。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魯迅先生那優(yōu)美的.文章自眼前緩緩流過,將我們帶入了他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里。我們仿佛也隨他一起,拔何首烏藤,聽長媽媽講故事,在雪地里捕鳥……
魯迅在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富有樂趣。光是看那人聲鼎沸的讀書場景就可見一斑。折梅花,找蟬蛻,捉只蒼蠅喂螞蟻,這樣的童年生活,誰不羨慕?自由自在,無憂無慮,誰不向往?
請試想一下吧,童年的快樂時光,是不是造就了魯迅的一生呢?請試想一下吧,魯迅是不是因此而懷念童年時光呢?請試想一下吧,如果沒有這樣的童年,我們還能讀到這樣的文章,還能遇見這樣的魯迅嗎?
現(xiàn)如今,卻難見一片如百草園一樣的“樂園”。大街上只能看見一個個背著書包的身影,卻聽不見一聲聲歡歌笑語。補習(xí)班和興趣班遍地開花,卻找不出一張自然的笑臉。甚至有時,五谷不分都成常態(tài)。
為何不去接近大自然呢?大自然里,有多少青山綠水,有多少桃紅柳綠,而且那山山水水中,也蘊含著多少知識,多少道理呀!
小時候的我在外婆家,時不時與外婆一起去田野。遇到不認(rèn)識的蔬菜,我總要問外婆:“這是什么?”外婆會耐心地解答;遇到不認(rèn)識的昆蟲,亦是如此!吧钐幪幗詫W(xué)問!蔽以诖笞匀恢,也學(xué)會了許多知識,為何一定要坐在書桌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呢?
你看,那河畔的金柳,不像那正在梳發(fā)的姑娘嗎?那枝頭的小鳥,不像那正在歡歌的歌唱家嗎?那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不都給人以豐富的遐想,給人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樂趣嗎?
“救救孩子……”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如此寫道。是呀,讓孩子們回歸自然,擁抱自然吧!讓孩子們都擁有快樂的童年,還孩子們童年的一片藍天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6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現(xiàn)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fā)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采摘野花野果,與伙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yán)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dāng)讀書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學(xué)生們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及家人管著;貞浧鹞业哪切┩戡嵤,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里享受著春日的陽光,夏日的溪水、秋日的'清風(fēng),冬日的玩雪,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建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xué)習(xí)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向往著,無論現(xiàn)在能否實現(xiàn)。讀過文章后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7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字里行間品出兒童那份天真浪漫的感情,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一幅幅讓人陶醉自然風(fēng)光畫。
我不禁回想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云雀直竄云霄、蟋蟀在樹上低聲吟唱。還有那光滑的石井欄,碧綠的菜畦,高大挺拔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形狀各異的`何首烏。那簡直是自然的游樂場。小魯迅就在里面徜徉逍遙。
但是若把三味書屋與百草園相比的話三味書屋未免顯得枯燥無味了。而且上課的內(nèi)容極其深奧什么“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之內(nèi)的那怪魯迅小時候上課也開小差畫畫,玩指甲游戲。有時用紙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xí)字時候的影寫一樣。隨著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受封建教育的拘束,或許兒童也只能用這種方式來消磨時間。
整天就是學(xué)習(xí),去消遣娛樂都不允許,好像學(xué)習(xí)才是正道。畢竟游樂是兒童的天性,過早的接觸書本只會讓孩子失去童年本該得到的快樂,封建思想就如腐骨蝕心的毒藥,毒害了成千上萬個國民。封建教育更宛如鐵鏈?zhǔn)`了兒童的身心。隨著時代變遷到了如今,這種現(xiàn)象仍是屢見不鮮。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天到晚就是逼著子女學(xué)習(xí)。家庭作業(yè),學(xué)校布置的作業(yè)加起來如五指山,即使有孫悟空通天的本事都難逃一劫。我也亦是如此,
因而不得不靠200°眼鏡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兒童天真、活潑、熱愛玩樂請放過孩子一馬,讓他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本屬于他的快樂童年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8
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令我尤其喜歡。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童年的快樂時光。百草園是快樂的,那是魯迅先生兒時的樂園!氨叹G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奔氈碌乜坍嬃税俨輬@的景象,給人一種靜態(tài)美!傍Q蟬長吟,黃蜂伏在菜花上,叫天子直沖云霄……”抓住了動態(tài)美。動靜結(jié)合,描繪了百草園的美好畫面,讓人神往。這也正襯托了魯迅童年的無限樂趣!薄坝万仍谶@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弊髡哂贸錆M趣味的語言寫出了油蛉、蟋蟀們吟叫的畫面。我的心仿佛已飛到了百草園,和那些昆蟲們一起演奏音樂了。
百草園的一切都是快樂的,自由的,閃爍著最真實的燦爛光輝。
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時讀書的地方,那里枯燥無味。書屋里充斥著嚴(yán)厲和孩子們的無奈。但三味書屋后面有一個小園,孩子們課后經(jīng)常去那里玩耍,所有的無奈和枯燥去到那里都會被凈化成快樂和無憂,化作春雨,滋潤田苗。
不知道什么時候,童年仿佛已不再屬于我,離我越來越遙遠。也許是因為我已經(jīng)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學(xué)習(xí)和復(fù)雜紛擾的生活當(dāng)中。也許是因為我長大了,童年就插上翅膀飛走了,它去尋找下一個更需要它的人去了。雖然它不再屬于我,但甜美的童年之夢仍然是我最珍貴的`寶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品味著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品味著文章里散發(fā)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氣息,我享受著字里行間的青春的美好年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9
魯迅的著述浩如煙海,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繪出百草園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里無疑是一個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機,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百草園了。
當(dāng)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xué)的年齡時,家里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老師家的書房。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xué)習(xí)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內(nèi)容。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jīng)常到屋后的園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xù)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里自由、快活。
通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戀。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玩耍,這束縛了學(xué)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現(xiàn)在上的學(xué)校,每節(jié)課下課都會有時間玩,也還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我們像在天堂。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里,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yīng)讓兒童健康活潑成長的合理要求。
我覺得,在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yīng)該讓他們玩好。
魯迅的名字家喻戶曉,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了魯迅的《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與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親切地交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并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著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dāng)魯迅上學(xué)后,也并非不快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跋壬,‘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贊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摯,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撲蝴蝶、捉鳴蟬、采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jīng)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么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蚴怯洃,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jīng)瑕疵。悠悠童年,承載著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yīng)當(dāng)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1
我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后,心里大有感觸。
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我”家屋后的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我”于此體驗到了無限的欣悅,那里有各色植物及可愛的小動物,還隱藏有新奇動人的傳說。到了冬天,百草園是捕鳥的理想天地,枯燥的學(xué)生生活并沒有禁錮“我”純真活潑的心靈,而是偷偷的玩耍及觀察。這篇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兒時生活的無限向往及對封建私塾教育的批判。
可是看看現(xiàn)在的我們,一個個都被困在家中。要么玩兒那些對身體有害的電子游戲;要么看電視;要么就是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認(rèn)認(rèn)真真”地學(xué)習(xí)?删褪菦]有在戶外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和朋友們談天說地或與朋友們快樂地在一起玩耍的時間。我們每天幾乎除了學(xué)習(xí)還是學(xué)習(xí),如果敢消停一刻的話,那么家長就又該發(fā)出讓所有人聽了都心煩
意亂的嘮叨“神功”了。比如:有一次,媽媽讓我背書,而我正想著和朋友一起到哪兒瘋。結(jié)果為了應(yīng)付媽媽,我就像蚊子一樣哼哼了起來。媽媽見了便說:“你聲音不能大點兒嗎?要是你到演講大會上這樣講的話,大家都該睡著了;再說了,大聲背書更容易記牢……”沒辦法,我只好乖乖地大聲背了,怎么樣,我媽的嘮叨“神功”夠厲害吧!再看看魯迅,他小時候多自在,想怎么玩兒就怎么玩兒,他家屋后的百草園是他的樂園;不像我們現(xiàn)在住的樓房,一點玩樂的地方都沒有,害得我們都像一只只籠里的小鳥一樣,孤獨無助。而且我們現(xiàn)在的'輔導(dǎo)班也是一個接一個,跟魯迅相比我們真是太悲催了!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體會到魯迅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我希望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也能相應(yīng)的改改,讓現(xiàn)在的孩子們也有一個快樂而值得回憶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2
百草園是紹興魯迅故居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是魯迅曾經(jīng)讀書的地方,題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明了魯迅在這兩個地方的生活。這篇文章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的12篇中的一篇。
三味書屋的“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百草園是魯迅童年時的樂園。他喜愛蟋蟀和諧而美妙的叫聲,喜愛大自然和充滿好奇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心理,百草園在魯迅筆下變得神秘了。
從描寫覆盆子的形、色、味三個方面來寫,透露出魯迅對它的喜愛。而“美女蛇”的故事更給百草園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豐富了魯迅兒時樂園的情趣。“掃”“支”“撒”“系”等一連串詞,準(zhǔn)確生動地寫出了捕鳥的過程,表現(xiàn)了兒童的活潑以及捕鳥時的興奮與驚喜。
兩個“Ade”和兩個“我的”真切地表現(xiàn)了魯迅對百草園戀戀不舍的稚態(tài)和依依惜別的深情。.“給我讀的書漸漸增多”寫出了魯迅因為勤奮好學(xué)而博得了先生的好感!芭馈薄罢邸薄皩ぁ薄白健薄拔埂边@一系列動詞具體寫出了園子里的樂趣,反襯了三味書屋讀書生活的單調(diào)和枯燥。用戒尺打、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xué)生的常用方式。有規(guī)則而不常用,說明先生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tài)度,也反映了他對待學(xué)生的開明思想。他對學(xué)生嚴(yán)而不厲,甚至是嚴(yán)而可親。大家放開喉嚨讀的內(nèi)容沒有加標(biāo)點符號,說明他們并不理解所讀的內(nèi)容,只好亂讀一氣,表現(xiàn)了封建教育內(nèi)容的陳腐。從“微笑”“仰”“搖”“拗”
可看出先生讀書時自我陶醉的態(tài)度,既表現(xiàn)了他的迂腐可笑,又表現(xiàn)了可愛可敬。先生讀書入神時,學(xué)生“做戲”“畫畫從側(cè)面說明兒童對封的封建教學(xué)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
文章的結(jié)尾不僅從時間上照應(yīng)了開頭,而且表現(xiàn)了三味書屋教育的失敗,與開頭寫的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暗中”暗中呼應(yīng),含蓄地稱贊了兒童的天性,諷刺了封建教育制度,突出文章中心。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懂得了許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3
魯迅先生真可謂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豐碑!
他在這區(qū)區(qū)一篇散文中,讓我學(xué)到了許多東西。在魯迅描寫他捕鳥的時候,運用了準(zhǔn)確的動詞,如“掃”、“支”、“撒”、“系”、“牽”、“拉”……在曾學(xué)過的《風(fēng)箏》疑問中,魯迅在描寫“我”毀壞小兄弟風(fēng)箏時,也用了一系列的動詞。這些動詞不僅能夠形象生動描繪出情節(jié)中人物的動作,更能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是文章豐富多彩。
在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堪稱絕佳啊:“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但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边@段文字,用一組連詞寫出了百草園中十多種景物,既有動態(tài)的也有靜態(tài)的,抓住形態(tài)和色彩寫景物;通過聲音、動作和形態(tài)寫動物,栩栩如生,給人以奇幻的如至仙境的感覺。后來作者又用“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十分自然的承接了文章的兩大部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即符合條理而又不顯生硬,這樣的過渡無人能比!
在魯迅到三味書屋后,往日的快樂一去不復(fù)返,取而代之的'則是學(xué)習(xí)的枯燥,而魯迅卻竭力從中尋找樂趣,如尋蟬蛻、蒼蠅喂螞蟻……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童心童趣。我多么羨慕魯迅啊,現(xiàn)在的學(xué)生哪里還有這份玩的心?繞口的英語,深奧的數(shù)學(xué),難懂的文言,復(fù)雜的歷史……雖然這么多的任務(wù)都要做,但還是應(yīng)該像作者那樣,偷點閑,適當(dāng)放松一下,只有這樣才能給學(xué)生時代的回憶中“上點色”。
好好體會一下這篇文章吧!青年人會引起共鳴,中年人會勾起回憶。這大概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妙處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4
讀完魯迅先生寫的這篇散文,我百感交集,從書中,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的歡樂童年,也看到了他的不滿。
本文用了對比的手法,魯迅首先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的地方,在“他”的百草園里,有許多好玩的東西,盡管大人們并不這樣覺得,但這依然是個令所有孩子們向往的園地,魯迅先生在這里過得快活自在。但是畫風(fēng)一變,幼年魯迅該上學(xué)了,他來到了全城最嚴(yán)厲的私塾,老師是壽鏡吾先生,魯迅敬佩老師的知識淵博,但對老師的'一些做法覺得不滿,課堂也很簡單,描繪了一個乏味的學(xué)堂生活。
再看看現(xiàn)在,學(xué)校的課程五花八門,還有豐富的社團活動,老師巴不得讓學(xué)生多學(xué)點東西,也不會對學(xué)生的問題置之不理。孩子們的課余生話更加層出不窮,不僅有電子產(chǎn)品和伙伴相伴,還有各色的書籍,新奇的玩具?墒乾F(xiàn)在,依然有些家長們過分地禁止玩樂,強制要求學(xué)習(xí)。雖然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們更專注于學(xué)習(xí),但是,這會極大的打擊孩子們對學(xué)習(xí)的興趣,甚至感到厭煩,從而降低效率?赡銜f:“魯迅先生的童年不也是如此嗎,那么他為什么如此成功呢?”確實,他成功了,可是現(xiàn)在成功的人多的去了,而且現(xiàn)今成功的人也能有美好的童年。魯迅先生成功后還是對這樣的童年感到不滿。若能在搞好學(xué)習(xí)的前提下,擁有快樂的童年,何樂而不為呢?這讓我聯(lián)想到了古人的話:“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边@又印證了興趣的重要性。從以前的琴棋書畫到現(xiàn)在,有了許多不同的,各有特色的興趣愛好,可以看出,人們依然把興趣當(dāng)做追求的目標(biāo)。
回到文章,作者借這樣分明的兩種環(huán)境,批判了當(dāng)時的政府、學(xué)堂禁錮思想的不良作風(fēng),同時也希望當(dāng)時的教育事業(yè)有所改進,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正是人民寶貴的意見和優(yōu)秀的代領(lǐng)者才使得社會漸漸完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供孩子們學(xué)習(x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5
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的童年和美好,都是每個人憧憬的世界,想:“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边@些都是我們沒有的,而這就是魯迅先生童年時快樂地時光。
魯迅先生的童年時光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童年。我們的學(xué)習(xí)條件比魯迅先生的好多了。每當(dāng)讀到魯迅先生問老師“怪哉”什么意思的時候,老師的回答是那樣的冷漠、臉上甚至還有些怒氣。我還是剛不清魯迅先生的老師為什么會生氣呢?
我不能忘了,長媽媽給“我”說過的那個故事:先前有個書生在古廟里用功讀書,晚上,在院子里休息時,突然聽見有人叫他。他答應(yīng)了,看見有一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上,向他一笑,便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guān)。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換人名,若一答應(yīng),夜間便來吃這人的肉的。書生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dāng)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風(fēng)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一個聲音,一旦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沒有什么聲音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了,斂在盒子里。后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后來魯迅先生因為聽了這個故事,不敢往墻上去看。
魯迅先生的年代是一個混亂的年代,但是魯迅先生依然以筆作為武器,懷著一顆愛國心去打擊黑暗。
讓我們鼓勵自己,向魯迅先生學(xué)習(xí),才不愧于自己的一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07-1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06-2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02-2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01-0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05-2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案01-1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優(yōu)秀教案01-14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xué)反思04-0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范本01-0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xué)反思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