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悲慘世界》有感3篇
認(rèn)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悲慘世界》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悲慘世界》有感1
《悲慘世界》是一卷輝煌的畫卷。在這里,整整將近半個世紀(jì)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xiàn)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yè)城鎮(zhèn),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jiān)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qū)寒愴的客店,保王派的沙龍,資產(chǎn)階級的家庭,大學(xué)生聚集的拉丁區(qū),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zhàn)場,戰(zhàn)火紛飛的'街壘,藏污納垢的下水道。
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xì)部也真切入微,而畫幅的形象又是那么鮮明突出,色彩是那么濃重瑰麗,氣勢是那么磅礴浩大,堪稱文學(xué)史上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jié)合的典范。
在書中,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fù)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叮囑道:“答應(yīng)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蔽议_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dāng)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世外圣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
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并不是永遠(yuǎn)都是那么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jìn)。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
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一次又一次在書中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
讀《悲慘世界》有感2
夜深了,雨停了,一片漆黑,就連月亮也躲起來了,在這一個夜晚,一個深受人們敬佩的人過世了。他雖然也當(dāng)過19年的罪犯,但他洗心革面成了一個偉大的人,他就是冉阿讓。
在《悲慘世界》開頭所言,冉阿讓做盡了壞事,被關(guān)在監(jiān)獄中十九年,他一出獄,他的'生活幾乎壞到了極點:各個旅館不給他開門,直到他到了米里艾家,在這個瘦小的主教的家里,冉阿讓有吃有喝有穿,過得挺不錯。在米里艾家,他在不知不覺中學(xué)會了做人之道。冉阿讓離開米里艾家后,他幫助和關(guān)心著別人,最后成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市長。他還開了一個工廠,在他廠里有個女人叫芳汀,她把女兒寄托給了德納第夫婦。然而德納第夫婦不但不對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好,而且還虐待她,冉阿讓解救了她,開始和珂賽特渡過了漫長的歲月。
這本《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傳世之作,作者創(chuàng)造了一部法國現(xiàn)代生活和政治問題的長篇小說。它刻畫了法國當(dāng)代生活,揭示了法國當(dāng)代某些人的丑惡心靈,作者用非常生動的語言文字把人物形象,環(huán)境和細(xì)節(jié)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反應(yīng)了德納第夫婦的丑惡,表現(xiàn)了珂賽特的悲慘生活。
讀完了這本書,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原來在那黑暗和冷酷的世界中也有溫暖!在珂賽特被德納第折磨得死去活來時,一個溫暖使他感受到了幸福與快樂!是呀,人在生活中總免不了有一些痛苦,我們不能因這些小小的挫折抱怨,要學(xué)會正確面對,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它們。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陽光,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不再會有悲慘,而是會充滿陽光。
讀《悲慘世界》有感3
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他寫了《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但是他的筆下一點都沒有體現(xiàn)出來我們所謂的浪漫,都是戰(zhàn)爭,苦難,心酸,正因為這么一個社會環(huán)境喚醒的可能是心底里的浪漫吧。
人生絕大多數(shù)苦難都是因為沒有錢,十七歲的冉阿讓,為了姐姐活命,于是偷了一塊面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監(jiān)獄里他擔(dān)心姐姐和孩子,于是他三番幾次的試圖越獄逃跑,結(jié)果都沒有成功,有幾個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呢?于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變中年。暗無天日的苦役生活,讓他受盡苦難。出獄之后受到世人排擠歧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納他。
冉阿讓受到世人對他的殘忍,他也開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他,一個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廠門口睡覺,于是問他在干什么,他沒好氣的說老太婆我在睡覺。老太太給他出主意讓他試試去敲神父的門。莫里哀主教開了門,他沒有嫌棄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親切交談,對他表示同情和關(guān)愛,給他端上一碗熱乎乎的飯菜,給他安排了床鋪睡覺。
可是當(dāng)他看到席上閃閃發(fā)光的銀器,這個窮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經(jīng)因為一塊面包背上牢獄之災(zāi),現(xiàn)在看到救命稻草沒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讓以為,主教一定會把他送進(jìn)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卻矢口否認(rèn),提醒冉阿讓:“您為什么不說,這是我送給您的呢?”還把一對銀燭臺也加以贈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靈魂。冉阿讓得救了,連他的靈魂一起得救。
被愛拯救的冉阿讓,開始愛別人。
他改名換姓,洗心革面,勤勤懇懇工作,成就了一番事業(yè)。獲得大量財富以后,他不遺余力地救濟孤寡、造福社會。他的`善行幫助了很多人,因為深受當(dāng)?shù)厝藧鄞鳎煌婆e為市長。他關(guān)心市民疾苦,牽掛底層民眾,就像一道光,溫暖地照進(jìn)貧苦人的生活。他開辦的工廠里有一個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個私生女,為了照顧私生女,芳汀使出渾身解數(shù)賺錢,但是最終死去,她拜托冉阿讓照顧她的私生女。
冉阿讓在一次救人的行動中,冉阿讓暴露了他力大無比的事實,而這樣的力量,只有曾經(jīng)那個苦役犯有過。
人們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聯(lián)系在一起。最終,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讓帶著女兒柯塞特東躲西藏,并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么,而是因為生活從來就不講究公平,所謂公平,只有自己內(nèi)心才能稱出來。最后,那個最積極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槍殺,冉阿讓拋棄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讓讀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進(jìn)去,然后自己幻想一種浪漫出來。因為現(xiàn)實太痛苦了,只有一絲絲浪漫才可以緩解這種痛。
【讀《悲慘世界》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悲慘世界》有感03-24
讀悲慘世界有感10-20
讀《悲慘世界》有感03-23
(集合)讀《悲慘世界》有感09-21
2022讀《悲慘世界》有感11-13
讀《悲慘世界》有感14篇11-14
讀悲慘世界有感15篇10-31
讀悲慘世界有感(15篇)08-14
讀《悲慘世界》有感精選15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