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雪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魯迅雪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魯迅雪讀后感1
我比較喜歡讀文學作品,讀的范圍很廣,內容很雜,尤其鐘愛魯迅先生的文章。無論魯迅先生的小說、雜文或是散文,總是這么令我著迷。
讀過魯迅先生的散文《雪》,文章寫得很精煉,很隱諱,也很美。魯迅先生對雪的喜愛也是顯而易見的:“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币痪湓,簡潔而明了,但愛雪之情已表露無疑。孩子們呵著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一齊塑雪羅漢。這種童趣從另一個角度也可理解成作者自己的,難道不是嗎?魯迅先生從青年時期的離家求學開始,一生奔波,輾轉各地,對于家的想念,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對于那短暫但快樂的兒時之樂的懷念,無時無刻不存在于作者心中。這份想,這份思,這份念,也浸潤在《雪》中。其實不見得江南的雪就那么好,江南的雪景就那么美,只是在魯迅心中,有著那么一股“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情誼。你看,“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血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就連分不清是葫蘆還是羅漢的雪人也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黏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短短數(shù)語,沒有華麗的詞藻描繪,沒有扣人心弦的講述,然而魯迅感覺的雪景的美,他對故土的眷戀,卻在這字里行間點點展露開來,延伸出去。
魯迅先生對雪的喜愛是沒有區(qū)域之分的,江南的雪滋潤美艷;塑方的雪花,雖然永遠如粉、如沙,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但是它們在晴天之下,蓬勃奮飛之景也是別有一番韻味的。正如作者所言,那時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雪》是《野草》中即景抒情的名篇之一,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寄托著作者自己的愛憎。他向往、贊美南方的雪景,“隱約著青春的'消息,是極健壯的處子的皮膚”,“冬花在雪野中”,活潑的孩子歡快地堆疊雪羅漢。他不喜歡北方的飛雪,“永遠如粉,如沙”,但又為風卷大雪,“彌漫太空”的壯偉景象所感動,體味著那“孤獨雪”的寂寞。作者雖然身處嚴寒肅殺的北方,然而并未向風沙屈服,更向往著南方的春天和生機。
《雪》中生動描繪的南北方冬天雪景的圖畫,詩意盎然,情趣橫生,同時蘊含著魯迅所感受到的生活哲理,既有對春意、光明的向往,對嚴冬、黑暗的厭惡,也有孤獨戰(zhàn)斗者的傲岸和寂寞。
《雪》這篇散文,清秀、幽雅,是一篇很成功的散文。它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宗旨。該文章的另一特色就是較隱諱,是關于戰(zhàn)斗者的孤獨,寂寞的。
《雪》的語言精煉而警拔,有些語句精煉得近乎濃縮;含蓄曲折又是它的另一特色,在含蓄曲折的語言中包含深刻的詩意,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
魯迅先生的文章時而犀利如匕首,時而柔潤似雪,他的精神就像空氣一樣彌漫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植入樂我們的血液深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精神領域的后來者”。
魯迅雪讀后感2
在《雪》中,魯迅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孩子堆雪人的圖畫,親切、逼真,富有情趣,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調。感覺冬天又已來臨,但又不是冬天,分明是春天,不然怎么會有蜜蜂,甚至蝴蝶? 雪-----既然是開在冬天里的花,------應該有蜜蜂和蝴蝶前來光顧的。
作者贊美江南的雪,用了六個字,“滋潤美艷之至”,我沒去過江南,沒見過江南的雪,總覺得這是在贊美江南的女子吧?暖國的雨向來就變不成雪,而江南的雪,美則美矣,轉瞬即逝,令人悵然若失。獨有北國的雪,受到詩人的推崇和青睞。她冰冷,堅硬,孤傲,美麗,寫盡了雪的神韻。魯迅先生筆下的北國之雪,本是象征著北方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英雄,他們“永遠如粉、如沙,包藏著火焰,在太空里旋轉,升騰,閃爍”,給人以力量,催人奮進。意在喚醒人們心底深處的那種不屈的精神和斗志,自強不息,努力進取!
不錯,北國的雪,冰冷,堅硬,孤傲,美麗,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飄飄撒撒的雪花從天而降,或寂寥或肅穆,偶爾伴著旋風,游移去另一片天地。漫天的雪花,如點點星光一般,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帶領我們重溫那份久違了的或溫存或激昂。雪靜靜地下著,認真、孤獨地詮釋著雨水凝結之后的'某種悲愴。旋風像個淘氣的孩子,忽地掀翻這如水晶般至純至美的帷幔,我們便得以領略“冰雪老人”的魅力,他就是魯迅。
當“五四”之火悄然淡去,曾經(jīng)一起走來的戰(zhàn)友,有的高升,有的退隱,紛紛退出了新文化戰(zhàn)線,只有魯迅,這位立場堅定、憤世嫉俗的戰(zhàn)士,幾經(jīng)分化組合,仍寂寞地堅守著他的希望,“用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來襲。”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边@是“雨”與“雪”的對立:“溫暖”與“冰冷”,“柔潤”與“堅硬”,質地、氣質上的巨大差別使“雨”與“雪”成為兩條漸行漸遠的射線,向著不同的目的地,劃出風格迥異的軌跡,正如那些曾并肩戰(zhàn)斗過的戰(zhàn)友,夢醒后,各奔東西。
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創(chuàng)造,是形神兼具的精靈,幾千年來,雪總在低吟,和著唐詩宋詞的浪漫,和著傲寒怒放的臘梅的風骨,和著黛玉葬花般的凄楚。
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是她在喚起“水淋淋”的感覺嗎?這“淋淋”質感的水以其柔性呵護著堅硬的雪,仿佛輕輕揮一下神奇的手,即在雪野里描繪出五彩斑斕的美圖。恍惚間似乎飛來活潑的生命,于似見非見、似聽非聽的意境中平添了幾分朦朧。
目光灼灼、嘴唇通紅的“雪羅漢”閃閃生光,可這個美艷、可愛極了的尤物最終逃不掉被“消釋”、“被凍結”、被“冰化”的宿命。風采褪勁香消玉殞之后,只留下一抹惆悵的印記。我不禁扣問造物主,既然他來了,又何必要去呢?
【魯迅雪讀后感】相關文章:
魯迅《雪》教案09-19
魯迅《雪》教學反思04-01
魯迅雪教學反思04-03
魯迅《雪》教學反思 4篇04-03
魯迅雪讀后感【推薦】08-18
魯迅《社戲》教案02-02
魯迅《祝!方贪01-18
魯迅讀后感07-21
魯迅讀后感03-24